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9篇

时间:2022-09-21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9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9篇

篇一: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用数学》 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 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 培养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 学习重点、 难点 重、 难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 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 谈话入新课 春天到了, 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 同学们来到郊外, 非常开心,吃过饭后, 便玩起了游戏。

 (电脑出示主题图)

 (揭示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入新课的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钟 二、 探究新知 1、 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 (观察后指名回答)

 2、 小组讨论:

 根据公园里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

 有 8 个女同学, 有 6 个男同学, 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2)

 13 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 这里有 6 个同学, 藏起来几个?

 3)

 有 16 个同学来踢球, 已经来了 9 个人,还要来几人?

 4、 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 5、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原因。

 )

 6、 小结“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

 20分钟

 三、 巩固练习 1 、 完成“做一做” (第 20 页)

 要求:

 (1)

 仔细观察, 图中有什么?

 (2)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3)

 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指名板演。

 (4)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 完成第 21 页第 1 题 要求同上。

 通过练习, 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1 5分钟 小结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3 分钟

 四、 教学效果评价

 1、

 2、

篇二: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材

  (一)

 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节, 是一节新授课。

 (二)

 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上下、 前后、 左右”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而且又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 他们往往前后不分, 左右搞错, 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 直观地看表面。

 因此, “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 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二、 说教学目标

  依照《新课程标准》 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从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使他们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领悟观察物体的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方法观察、 分析生活中的有关物体。

 三、 说教法学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 心理、 认知规律等特点, 本节课准备主要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并运用大量观察、 操作、 交流、 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

 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根据学生与教材的特点, 本节课我准备指导学生用“合作学习”、 “发现学习”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

 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 诚信合作、 互相帮助。在探究发现中, 学生成为“探索者”参与学习过程, 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学有成功、 学的愉快。

 四、 说教具准备

  根据教学需要, 本节课要准备的教具:?数学新世纪多媒体课件一套, 寓言故事光盘一盒,数码相片几张,一辆玩具小汽车,几个布娃娃,四把茶壶.

  ?

  学具有:

 ?每个小组一辆玩具小汽车, 布娃娃,一个有柄茶杯。

 可选带不易摔坏的茶壶.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说整体设计。

 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善于记忆具体事物。

 因此, 在教学中,我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诱导学生按照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因此, 本节课的设计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

 创设情境, 直观感知。

 (5 分钟)

 第二层:

 表象认识、 领悟方法。

 (15 分钟)

 第三层:

 概念形成、 诱思转化。

 (1 0 分钟)

  第四层:

 深化迁移, 拓展运用(1 0 分钟)

 (二)

 说局部设计。

 1、 创设情境、 直观感知。

 在长期的教学中, 我们都能体会到,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思维。

 因此, 我一上课, 准备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1 )

 情境一:猜猜她是谁? (图片导入:背面-侧面-正面)

 ①师:

 “小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她是谁?

 ②师:

 “小朋友, 我们刚才从那几个方向来观察的?

 (设想: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我就从“猜”字入手,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一是复习前面所学的方向与位置的知识, 二是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作了心理和知识方面的准备。

 )

  2、 表象认识、 领悟方法。

 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我准备让学生 6 人一组, 围成一个长方形而坐。

 先让学生坐在自己座位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 各自说说看到的小汽车是什么样子; 然后再推磨式的交换座位观察, 再说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一样。

 每次观察的结果都要在小组里交流, 可以边指边说。

 这样, 通过教师的适量启发与学生的亲身体验, 学生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会有所不同”。

 在此基础上, 我进一步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深入。

 课件出示主题图创设一个情境:

 淘气和笑笑周末准备去动物园参观, 在马路上看到一辆小汽车, 让学生说出淘气和笑笑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

 接着, 我启发学生:

 “同学们, 刚才从前、 后、 左右两边观察小汽车, 淘气现在还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 请同学们也站起来看一看你桌面上的小汽车, 说说你看到什么? ”

  随着学生的回答, 我继续诱导学生:

 “那么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 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小汽车呢? ”

  因为学生已具有了前后、 左右、 上下位置关系的知识, 所以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还可以从下面观察小汽车。

 ”然后我让学生依次拿起小汽车, 从下面观察, 说说看到的汽车是什么样子。

 教学过程到此, 我会适时提出以下问题:

 ⑴你每次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汽车形状一样吗? 为什么? ⑵你现在知道小汽车是什么样子吗?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估计学生都能说出观察的感受)

 。

 接着, 我会提出:

 “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 谁来说说我们应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有了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感知, 学生一定会总结出自己的方法。

 到此, 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地诱导下, 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主动探索出观察物体的方法, 那就是要从不同的方位、 不同的角度观察, 从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3、 概念形成、 诱思转化。

 我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能力,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的教学活动:

 我出示布娃娃等物体, 并不停地变换角度, 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变, 所观察的物体变换角度, 观察的结果会所变化。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第二层的教学活动:

 根据书上的练一练第一题我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一起来到动物园的熊猫馆, 他们看到熊猫可爱极了, 于是他们就给熊猫拍照, 大家来看看哪一张相片是淘气拍的, 哪一张相片是笑笑拍的?

 第三层的教学活动:

 根据书上的练一练第二题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辨认物体。

 ⑴同学们, 淘气和笑笑参观完熊猫馆, 接着又来到新地方, 大家想不想知道? 请看大屏幕:

 (屏幕出示一头大象的尾巴)

 你们猜猜看。

 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面与具有的生活经验, 他们会为这究竟是一头大象、 一匹河马、 还是一头犀牛而争论不休。

 在他们热烈的争论声中, 我提出问题:

 “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但意见不太一致, 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动物吗? ”

  学生沉默一会儿之后, 可能会有学生提出:

 “老师, 让我们再看看这只动物其他的特征”“那好, 就按你们说的办法。

 ”然后我就逐次出现鼻子、 象腿、 象牙、 耳朵, 让学生观察。

 学生最后一致认为是大象。

 ⑵同学们, 淘气和笑笑在大象馆看见了小猫和猴子也在观察大象, 你们来看看小猫和猴子各看到什么。

 最后,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我会问学生:

 “我们在观察物体时, 要注意什么呢? ”

  学生可能会说:

 “不能只看一部分”。

 也可能会说:

 “不能只看一点”。

 或者说:

 “要从不同的位置看。

 ”

  此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我进行教学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准确, 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位置去观察。

 不然, 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

  (设想:

 这样设计练习, 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 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方法的过程, 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

 4、 深化迁移, 拓展运用。

 大家都知道: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做游戏, 在游戏中儿童的表现欲望最能得到满足。

 基于这一点, 我准备进行两个层次的游戏。

 ⑴第一层次:

 根据 13 页的第三题“看一看、 说一说”。

 我创设以下情境:

 淘气和笑笑从动物园回来, 淘气邀请笑笑到他家做客, 茶几上摆着一把茶壶, (电脑演示主题图)

 我先让学生观察桌面上的茶壶, 并把自己看到的形状说出来。

 再让学生边判断边连线,最后汇报结果。

 第二层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带来的玩具、 杯子变换位置来观察, 简单地把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画不完可回家继续完成)

 (设想:

 我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并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不仅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又能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 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

 到此, 整个活动过程基本结束, 为了使每位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并通过本节的学习, 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如下延伸:

 让学生回家与家长自选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 并把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六、 说板书设计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观察实践活动, 因此, 基本上不需要板书。

 所以此部分略写。

 七、 在新课改实验中, 如何运用“诱思教学论”进行教学

  最后, 我说一下这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 和谐的学习氛围。

 又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新课, 使学生满含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接着, 我依据新课标“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思想, 运用了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 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 亲身体验到“角度不同, 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 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的“画画”活动, 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思想。

 数学课中也有施展绘画才能的机会。

 学生不但可以学数学, 还可以画数学, 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观察、 操作、 合作交流、 游戏)

 , 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听、 动口议、 动手做、 动脑思、 动笔画, 全员、 全程参与, 亲身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极主动的去探索, 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

 学习后, 学生获取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思维得到了锻炼, 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探索的快乐!

 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说课稿

 岳

 文

 婷

 善美小学

  一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

  岳

 文

 婷

  善美小学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物,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 难点:

 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 玩具车、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玩具汽车, 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 、 观察玩具汽车, 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 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 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 小结:

 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 、

 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 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

 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 、

 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 说一说。

 2、

 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 进行观察物体。

 二、 实践操作, 巩固观察方法

  1 、 第 1 题:

 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 )

 、 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

 、 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 第 2 题:

 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连一连。

 (1 )

 、 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

 、 连一连。

 3、 第 3 题:

 看一看, 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

 再交流评议。

 4、 猜一猜。

 上、 下、 左、 右、 前、 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四、 点讲小结 他们站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五、 巩固训练 同步本上的练习。

 六、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观察物体, 从物体的前、 后、 左、 右、 上、 下去观察。

 七、 作业设计 教材练一练第 2、 3 题。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笑笑

  侧面 车 淘气

  车尾

 教后反思:

  1、 本堂课教学实物与电教化的手段使用是必备的。

 因此在教学中, 我注重的两项的应用, 使我的教学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2、 在书中, 学生做练习的时候, 分不清楚哪个图片是哪道题目的。

 这需要教师的个别的辅导和课件的展示来解决的问题。

  3、 通过学生信息的反馈, 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 新鲜的事物让他们正确快速的说出正面、 侧面存在着问题, 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作业批改:

  在练习中, 学生能认真的观察实物进行填写。

 在侧面观察中, 有的时候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 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跟踪记录:

  对空间观念不够理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练习。

 一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教学反思

  岳

 文

 婷

  善美小学

篇三: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一 年 级 数 学 上 册 册( ( 8 和 9 的 认 识 )

 课题 8 和 和 9 的认识 学 学

 科 数学 课 课

 时 一课时 学校 万山区下溪中心小学 班 班

 级 一年级 执教者 吴成云 教 教 材 材 分 分 析

 8、9 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课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画面除供数数外,还明显地反映了环保教育的主题。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学 学 情 情 分 分 析

 我任教的这个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上一节课通过学习 6 和 7,学生对数概念的形成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体验,有一定的基础。所以“8、9 的认识”我参照教材所安排的内容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继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记录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 教 学 学 目 目 标

 1、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5、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教 教 学 学 重 重 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 教 学 学 难 难 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

 法制教育 知识渗透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从这副画里,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 图片

  学生先数 手指再回答。

 学生说出 有 8 个学

 师生互动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活跃 了课堂气 氛,也培 养了学生 的观察、 思考能力。

 教 教

  学 学

  过 过

  一、情景引入 (预设 10 分钟)

  标语牌上写的是什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

 (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认 生,一共 有 9 人。

  花坛旁边 有 8 棵树, 花坛里有 8 朵花; 黑板上有 8 个字。有 9 只蝴蝶, 标语牌前 有 9 盆花。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是让我们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做一个文 明的孩子

  从 小 树 立环保意识。

  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同事学生要了解《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程

 识一下 8 和 9. (板书课题:8 和9)

  二、探究新知 (预设 15 分钟)

 (1)学写 8、9。

 (重点指导起笔与笔顺)

 教师示范。

  (2)学习主题图,重点理解基数的含义。

 (3)在自己身边找一找数量是 8 和 9 的物体。

  (4)圈一圈,理解 8、9 的大小和顺序。

  (5)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学习序数的意义。

 把全班小朋友分成5 个队。教师随机站到一个队前面,出示“第 8”,说:“从左数的第 8 个 会写的小 朋友示范, 其余评议, 再集体书 写。

  以两人一 小组的形 式向全班 汇报。

  学生说出 自己身边 数量是 8 和 9 的物 体。

 学生动手圈

 学生和老 师一起做 游戏。

 在书写 8 和 9的过程中,积极 倡 导 学生互评、师评等多 元 化 的评价方式,让学生 在 此 过程中 初 步 体验评 与 被 评的乐趣 ,从而锻 炼 他 们的口 头 表 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这 个 环 节不仅 让 学 生学会了数数,而且 也 让 学生形 象 地 感受到“9 个比 8个多 1 个,8个比 9 个少 1个”的知识。

 由 于 学 生在前面“6 和 7的认识”中已对 序 数 的理解 有 了 一定的基础,因此我 就 采 取游戏 的 形 式让全 班 小 朋友在 轻 松 愉快的 氛 围 中进

 小朋友在哪里?”这时,符合老师说的条件的同学就回答:“你的小朋友在这里。”然后教师可出示“8 个”“9 个”“第 9”等。

 一 步 学 习序数的意义。

 三、应用新知 (预设 10 分钟)

  数学游戏——猜小动物年龄。

 如:出示小熊、小鹿等。

 小熊:“我的年龄比9 岁小,猜一猜,我可能几岁呢?”

  与 老 师 一起玩“猜动物年龄”的游戏。

 学 生 相 互玩“ 猜 动 物年龄”的游戏。

 四、自主评价 (预设 5 分钟)

  组织学生给自己的表现涂五角星。

  问:小朋友们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吗?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给自己的表现涂星吧。表现最棒涂 9 颗星。

  学 生 给 自己涂 五 角 星。成。

 学 生 通 过自我 评 价 可以总 结 这 一堂课 学 到 的知识,对巩固当堂 课 内 容有积极作用。

 教 教 学 学 反 反 思

 对于“8 和 9 的认识”,教材在编排上和前面的“6 和 7 的认识”基本一样,不过比“6 和 7 的认识”的要求稍微高一些。我在教学“8 和 9 的认识”时,对于 8、9 的认识,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 8 和 9,对 8 和 9 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我充分运用主题图,给学生提供可供数数的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数一数,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 8 和 9 的物体,当学生说出,黑板上有 8 个大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时,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认识了 8 和 9 之后,我安排了摆一摆、画一画,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数出 8 个、9 个学具,在以往教学“6 和 7 的认识”时,都是要求用数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对于 8 和 9 的认识,教材只要求摆出 8 个圆形,9 个三角形,因此我设计了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 8 和 9,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也很高,使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地领会 8,9 的基数含义。在教学 8,9 序数时我让学生现场站一站,如请从左数第 8 个学生站起来。这样的方法既直观又生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几”和第“几”,从而突破难点。

篇四: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一、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使学生感知“面来自于体”。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辨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感知“面来自于体”。

 三、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四、教学准备:

  白纸、彩笔、立体图形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1.引入 师:我们上学期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还记得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有什么办法,能把其中一个面从立体图形中请下来呢?

 (描边画下来、印下来、折出来„„)

 师:你想尝试一下吗?学生拿出白纸和立体图形。

 2.体验“面”在“体”上 要求:选用其中一种方法,尝试操作。

 交流:每种选一幅最好的作品到前面投影展示。

 对比:请下来的图形朋友和原来学过的立体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

  (都是平平的、都是一个面)

 小结:我们把这样平平的、只有一个面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二)探究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平面图形。你们这些平面图形太乱了,咱们一起整理一下吧。

 1.小组合作:把图形分类。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分为 2、3、4 类。

 预设:2 类——直边、曲边;3 类——四边形、三边形、圆;4 类——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老师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将图形分为 4 类。

 情况 1:分两类 师:为什么这么分?(根据边的直和曲)

 情况 2:分三类 师:分 3 类,是怎样分的呢?(长、正方形分为一类、三角形分为一类、圆分为一类)

 为什么这么分?(根据边的数量)

 情况 3:分四类 师:分 4 类,怎么分?(长、正方形、三角形、圆各分成一类。)

 第 1 页 共 1 页

  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不一样? (特征区分:正方形 4 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情况 4:

 不分类了,由课件剪长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一样吗? (突出相邻边所组成的角度不同)

 (三)巩固练习 1.说出图中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依次是: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 2.猜一猜:猜小动物后面藏的是哪个图形朋友? (1)

 答案:三角形、长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2)考眼力:

 生闭眼,师操作课件,猜:谁的位置发生变化了?(进一步学生体会长、正方形的区别)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平面图形》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平面图形和原来学过的立体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问题:圆形与球易混,认为能立起来就是把画好的平面图形纸竖起来】

 解答内容:

 ①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空间和时间,在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感受立体图形的表面是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表象。

 ②圆和球是不一样的,圆是圆柱等物体的一个面,而球本身就是一个物体,可以任意滚动。

 2.问题内容:在对多个多种平面图形分类时,学生辨认不清,出现混淆。

 【学生问题:认为圆形没有边】

 解答内容:

 ①辨认各种图形时,要根据它们的特征仔细辨认。其中特别要注意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三种平面都有 4 条边、4 个角,但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第 2 页 共 2 页

  ②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可以利用学具或课件演示绘制过程。

 3.问题内容:一个平面图形不是水平放置,旋转一定角度时,容易判断错误。

 如图:

 【学生问题:认为是菱形】

 解答内容:

 ①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说明,图形的名称不因摆放的位置和方向而发生改变。

 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小窍门:比如旋转画有图形的纸张至水平位置加以确认。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会用平面图形拼组。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利用有序思考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会用平面图形拼组。

 三、教学难点:

 感知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由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摆出来的,你能找出有哪些平面图形? 2.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平面图形来玩拼组游戏,如果让你从这四种图形中选一种来玩拼组游戏,你想选哪种? 为什么没有人选圆呢?

 想不想拼一拼呢?先看看游戏规则。

 (二)动手实践 游戏规则:

 1.从学具盒中拿一袋,取出里面的图形拼一拼。

 2.你能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正方形 虽然摆的位置不同,但都拼出了长方形。2 个同样的正方形是不是只能拼出长方形?为什么? 小结:看来,2 个同样的正方形不管是大是小,都只能拼出长方形。

 (2)长方形 用这组长边对齐就拼出了正方形,同样是这两个图形,如果这组短边对齐就拼出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关系,很多时候可以互相转化。

 是不是只要有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就一定能拼正方形?

 第 3 页 共 3 页

  小结:看来,2 个长方形拼组可能还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要根据边的特点决定。

 (3)三角形 可以把其中一个图形换方向,不在同一方向的一组短边。

 小结:看来,拼三角形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边的特点,还要试试变换图形的摆放方向。

 拿出你的学具,试着用 4 个三角形能拼出那些我们学过的图形。

 汇报:你们都拼出了什么图形? 小结:看来,增加的 2 个三角形,摆放的位置不同,可能就形成了不同的图形。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用这种三角形拼图形,如果换一种三角形又会怎么样呢?请你想象一下在这些拼好图形上增加两个三角形,会拼出什么图形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 小结:我们用了4 个三角形,拼出了四类图形,你们真棒!会利用边的特点以及摆放方向的不同。在原来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图形,看来图形之间存在着很多关系。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研究了 4 个三角形拼组,那更多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呢?留给你课下继续研究。

 (三)全课总结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面图形拼组》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分别用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拼一拼,可以拼出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问题:认为拼图形与搭积木是一个意思,有的将角对接,有的只将边的一部分拼接在一起。】

 解答内容:

 动手操作时,首先要明确活动要求,数学中拼组是以边与边对齐为标准。

 同时在活动中感受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可以互相转换。

 2.问题内容:2 个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问题:学生认为只要是长方形就只能拼长方形】

 解答内容:

 长方形拼组要准备两类,一是特殊长方形(短边长度是长边的一半),另一类是普通长方形。用特殊长方形的短边和短边对接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边和长边对接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拼好后与正方形比较一下。

 3.问题内容:用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很多形状不同的图形,试着拼一拼都有哪些?

 【学生问题:对三角形边的特征认识不够,边与边对接时不会考虑全面,拼出一种就认为拼完了。】

 解答内容:

 在学生充分动手拼摆的情况下,展示不同的作品,在大家的讲评进行方法的补充,明确多种拼法。同时,准备多种学具,三角形种类的不同,拼出的形状也不尽相同。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三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特征。进一步直观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第 4 页 共 4 页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能用多个平面图形拼摆三角形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七巧板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学习的小伙伴。(出示七巧板图)你们认识吗? 你们知道吗,七巧板实际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在西方被称作“唐图”,在明清两代广为流行。

 今天我们就用七巧板来继续我们的图形学习 (二)七巧板的组成 师:你们知道七巧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让学生对照课件演示和自己手中的七巧板,互相说一说。

 反馈:(1)谁来说说都有什么图形? (2)你有什么发现?(有 5 块三角形,1 块正方形,1 块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三角形的个数多? (三)七巧板的拼组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七巧板的组成,我们发现三角形由于边的特点比较多,所以拼出的图形也较多,今天我们就用七巧板来拼三角形。

 1.2 个图形拼三角形 请同学任意选两个图形拼三角形。(学生活动)

 反馈学生作品:2 个大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2 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

 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2. 4 个图形拼三角形 同桌合作:(1)要求用 4 块图形拼三角形 (2)想一想你们有几种拼法。

 反馈:3 个三角形 1 个正方形拼成的三角形、3 个三角形 1 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三角形、4 个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 对这几种拼法你有什么想说的?要想 4 块能拼成,要注意不同图形的边与其他图形的边是否相等? 3.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我们可以用 2 块、4 块图形拼出三角形,想一想,如果让你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可以吗? 要求,先自己拼再和小组交流。

 反馈:学生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尤其是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在原七巧板图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就可以形成一个大三角形。

 (四)练一练 1.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几个长方形?(学生活动)

 第 5 页 共 5 页

  2.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 3.放动画,出现七巧板拼出的不同图形。

 (五)总结延伸 1.这节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回来讲给同学听。好吗? 《有趣的七巧板》常见问题 1. 问题内容:用一套七巧板怎样拼出更多的三角形。

 【学生问题:学生可以用 2 个、3 个图形拼成三角形,但是使用多个图形拼三角板有困难。】

 解答内容:可以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探究拼图形的方法。先个人尝试拼,从 2 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三个图形拼;组内交流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观察七巧板各个图形边的特点,再梳理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2. 问题内容:只给图形轮廓,让学生摆出图形。

 【学生问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的学生,只会盲目拼凑】

 解答内容:出来图形轮廓后,先不让学生摆,而是先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有了基本的设计后,再动手拼摆。

  归纳总结: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平面图形,同样几个平面图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四课时】

 认识图形(二)练习

 一、 教学目标 1.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思考与实践中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这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 (二)复习 1.数一数 出示第 5 页的第 3 题。

 (1)这幅图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成,你知道是什么图形吗?

 第 6 页 共 6 页

  请分别数出他们的个数,填在括号里。

 (2)反馈:每个屏幕图形的个数。怎样做到数的不重不漏?

  师:看来可以给图形编上序号,做到不重不漏。

 2.圈一圈 (1)出示第 7 页的第 6 题

 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出来。

 (2)反馈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没有什么争议。

 圆形会出现两个答案。你认为哪个图形的表面可以画出圆形,为什么? 教师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在黑板上画出圆。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 4. 拼一拼

  (1)出示长方形纸(两种规格)

 第一张:长 40 厘米,宽 15 厘米 第二张:长 40 厘米,宽 20 厘米 要求:

 ① 只剪一刀。

 ② 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剪出来的图形是学过的平面图形。

 ③ 你有几种剪法? (2)学生操作 (3)反馈 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剪出了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你们怎样做到大小相等的?(学生上前演示,对折后再剪)

 师:我注意到了,他们都是先把长方形纸先对折,沿着折痕剪。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师:为什么有的长方形对折可以剪成正方形,有的却不能?什么样的长方形对折后可以剪成正方形? (4)同桌合作,利用手中的图形拼出一个漂亮的图案。

 (5)放在实物投影上欣赏。

 5.想一想 (1)出示一面墙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2)出示书上第 6 的第 5 题 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了什么?一共缺了几块砖? 师:请你画一画,填一填 (3)反馈:

 结果。缺了 8 块 你是怎样想的? 放视频。下边这面墙也缺了几块砖,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

 第 7 页 共 7 页

  小结:虽然缺的砖的块数不一样,但是想法是一样的。

 (三)拓展练习 1.折一折 出示第 7 页第 8 题 猜一猜:4 的对面是几?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折一折:(学生操作)

 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

 2.分一分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用多少个像左边那样的三角形组成的?再用虚线分一分,看看说得...

篇五: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版 7 2017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

 准備課

 教學內容:

 這一單元有數一數和比多少兩方面の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中,了解學生數數の水平以及對數數の基本方法の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計數物體個數の基本方法。

 2.在比較物品多少の活動中,了解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等含義の理解程度以及對比較物體多少の基本方法の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體驗一些具體の比較方法。

 3.了解學生語言表達情況、傾聽能力以及常規習慣,為教師有效把握教學起點做好准備。

 4.使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並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の良好習慣 教學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個美麗の校園の主題圖,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生活,使學生感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學生了,同時教材中提供了大量の可供學生數數の內容,這些人和物の數量都用到 10 以內の各數。通過數數,初步感知 10 以內各數,並體會到數存在於我們の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數數,初步了解學生數數、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今後の教與學做初步准備。

 教科書第 2--5 頁各集合圈中の人或物都是從“美麗の校園”中抽取出來の,每個集合圈の旁邊都標上了相應の數,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使教師了解一下學生の認數、讀數の情況。

 教學策略:

 倡導合作、交流の學習策略。

 教學重點:

 會數 10 以內の數。

 教學難點:

 能用數字說一句流利の話。

 教學准備:

 教具准備: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幻燈機。

 學具准備:

 練習本、學具袋。

 課時安排:

 1 課時。

 單元結構圖:

 (第一周)

 准備課

 教學 內容:

 教科書 2—4 頁新學年開學第一天,分類,練習一第 1 題。

 教材 分析:

 人們在觀察物體の時候,往往要數一數有多少個。“數一數”也是認數和計數の基本方法。在學生對某些物體個數數一數の過程中,也使教師了解學生對數數の已有基礎,便於確定數學教學の起點。教材選擇兒童樂園場景圖,圖中物體或人の數量分別可以用1-10 各數表示。從兒童喜歡の場景入手,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感到數學不是枯燥の,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場景圖下面の 10 幅小圖,是以 1-10 各數の順序出現の兒童樂園裏の人或物,並用點子圖表示出數量,這樣有利於學生感受分類數數の方法,逐步培養數數の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の順序觀察並數出圖中の人和物の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

 2、學習物體分類,並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开学图

 准备课

 数一数

 数

 数

 3、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の數字。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數數,培養數數能力。

 3、引導學生用較完整の語言表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の用途,滲透教學目の教育。

 2、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の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の良好習慣。

 (四)經驗目標:

 使學生掌握數數是從小到大の數,並且每個數量代表の就是哪個數の經驗。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の個數。

 3.學習分類,初步知道什麼是同類物體,把同一類物體圈在一起。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

 2.理解物體分類。

 3.學習用完整、規範の語言表述。

 教學准備:

 1.放大の掛圖或幻燈片,內容是教科書 2—3 頁の開學圖。

 2.教學“分類”用の實物圖,幻燈片或電腦軟件和認識 1—10 數字及相應の整體圖畫。

 教學設想:

 (1 1 )借助“美麗 の 校園”情境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初 步懂得小學生 の 行為規範 —— 遵守紀律、按時到校、尊敬老師、關愛同學、好好學習、鍛煉身體。

 (2 2 )通過學生計數圖中人和物 の 數量,全面了解學生數數 の 情況、觀察事物 の 方法、語言表達 の 能力,為教師有效把握教學起點奠定基礎。

 (3 3 )幫助學生感受數與生活 の 關系,保持對數學 の 好奇心,保留對學習 の 新奇感,讓學生喜歡學校、喜歡同學、喜歡學習、喜歡上學。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小學一年級の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の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の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の 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の快慢,工廠生產の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上の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制發射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及航天飛機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の封面,下方中間最大の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の圖畫中三只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の一只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裏面藏著很多數學秘密。這說明學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設計意圖 :通過談話引起學生對課堂 の 興趣。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小學新學年開學の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裏都畫了些什麼?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麼說什麼。(有學生、老師、有の澆花,有の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 1 の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 2 の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 3、4、5……10 の人或物。(3 個同學在踢足球,4 棵葵花,5 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 朵花,天上飛著 7 只小鳥,樓旁邊有 8 棵樹,一共有 9 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 10 名師生。)

 (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 1—10 の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裏の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の氣氛。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使學生對數字產生興趣,並初步感知數 の 概念。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學生互相討論。

 (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牆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一數,你左邊の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の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後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設計意圖:互相討論使學生放松對課堂 の 緊張,並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增長對數 の 理解。給學生展示 の 機會,既讓學生體驗成功,又利於培養學生主動發言、交流 の。

 好習慣。

 三、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

 1.課上教學內容結束之後,可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教學設想:安排學生數身邊 の 事物 の 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 の 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 の 興趣。

 四、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麼?(看圖數數,分類,數數,認數字。)

 教學設想:先對本節課數數活動進行總結,然後將數數活動延伸到課外。

 五、布置作業

 1、回家和家長說一說今天學了什麼? 2.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說說哪些屬於同類。

 八、教後記。

 比多少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 6~7 頁內容及第 8 頁“做一做”,練習一中第 1~4 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一一對應,知道“同樣多”の含義;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の方法比較物體の多少,知道多、少の含義。

 2.通過聽童話故事,培養學生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待人の良好品德。

 3.使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初步體驗數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の興趣,體驗合作學習の樂趣。

 4、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の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の良好習慣。

 教具准備:錄音機、磁帶,實物投影儀,小兔頭圖片,小豬頭圖片,磚頭圖片,木頭圖片。

 學具 准備:鉛筆、橡皮、梨片圖、蘋果圖、三角形、圓片、花朵片各若幹個。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是學生學會比較事物の多少。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比多少の過程中形成初步の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教學准備:

 師:數字卡片一套(1―――10),小豬、小免卡片各一張,錄音機 生:學具盒一個,數字卡片一套(1- 教學設想:

 通過操作直觀了解“同樣多”“多”“少”の含義,學會最基本の比較方法——一一對應。

 1.設置引人入勝の故事情境,引出學習內容。2.通過操作體會“同樣多”“多”“少”の含義。

 教學過程:

 一、聽故 事,提問題 kb

 1.c om

 故事:三只小豬長大了,要離開爸爸、媽媽自己生活了。他們各自蓋了一間小房子。大哥蓋了一間草房子,二哥蓋了一間木頭房子,小弟蓋了一間磚頭房子。房子蓋好了,他們高高興興搬進了自己の小屋。可是有一天,來了一只又餓又渴の大灰狼,他先來到大哥の房子前,使勁一吹,大哥の草房子給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裏。可大灰狼又使勁一吹,結果二哥の木頭房子也給吹垮了。沒辦法,哥倆趕緊逃到小弟家裏。這次不管大灰狼怎麼吹,磚頭房子一動也不動。後來,三只小豬一起動腦筋趕走了那只壞透了の大灰狼。三兄弟都豎起大拇指說:“還是磚頭房子最堅固。” 這一天,天氣可好了,河裏の小魚高興地在水裏遊來遊去,咦!為什麼那邊の草地上那麼熱鬧?小魚“嘩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來三只熱心の小豬在幫他們の鄰居小兔蓋最堅固の新房子呢!他們你搬木頭我搬磚,幹得可歡呢!小房子很快就蓋好啦。那邊の石桌上放著許多好吃の,肯定是熱情好客の小兔招待小豬の。

 1.教學“同樣多”。

 教師:同學們,今天想給你們講個故事,想聽嗎?這個故事の名字就叫《三個豬兄弟》。

 教師放錄音《三個豬兄弟》,聽後回答。(一邊看書一邊回答。)

 (1)三個豬兄弟為什麼要幫小兔蓋房子?

 進行德育教育: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熱情好客。

 (2)圖上有幾只小兔?每個小兔搬多少磚?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兔頭圖片、磚頭圖片。

 (3)一只小兔搬一塊磚,有沒有多餘の磚頭?有沒有多餘の小兔?

 學生回答後教師說明:一只小兔對著一塊磚,沒有多餘の小兔,也沒有多餘の磚頭。我們就說:小兔和磚頭同樣多。(板書:

 和 同樣多。)

 學生模仿說一遍。不要求學生和來勢說得一模一樣,只要能完整說明意思即可。

 (4)圖上還有哪些物體同樣多呢?(隨意比較)

 2.操作。(教科書第 7 頁“做一做”第 1 題)

 (1)教師引導學生擺“同樣多”。

 x

 k b

 1.c o m

 教師擺六塊橡皮後,請學生對著橡皮擺鉛筆,要求鉛筆和橡皮擺得同樣多。

 指 1 名學生到投影儀上擺,其他學生在課桌上擺。最後學生看自己擺の和投影儀上擺の是否一樣。

 (2)全班學生獨立擺“同樣多”。

 在梨片(5 個)下面擺蘋果片,擺の梨片要和蘋果片同樣多。

 教師和學習有困難學生一起擺弄,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の信心。

 擺好後回答:梨片有幾個?一個蘋果片對著一個梨片……有沒有多餘の。梨片和蘋果片怎樣呢?

 3.教學“多些、少些”。

 (1)圖上有幾只小豬?一共有幾根木頭?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貼小豬頭圖片,木頭圖片。

 (2)一個小豬頭對著一根木頭比,最後有沒有多餘の小豬頭?有沒有多餘の木頭?是小豬多還是木頭多?誰多誰少?

 學生交流後請小組長代表回答。教師板書:多、少。

 教師說明:木頭多、小豬少,我們還可以說木頭比小豬多,小豬比木頭少。

 學生模仿說出誰多誰少,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3)圖上還可以比什麼?(隨意比較)

 4.操作。(“做一做”第 2 題)

 全班同學動手操作,1 名同學到投影儀上操作。

 (1)第 1 行擺 5 個△,在△下面擺○,△要比○多 1 個。第 2 行擺幾個○?

 (2)第 1 行擺 4 朵紅花,擺の黃花比紅花少 1 朵,第 2 行擺幾朵黃花?

 設計意圖:互相討論使學生放松對課堂 の 緊張,並通過交流使 學生進一步增長對數 の 理解。給學生展示 の 機會,既讓學生體驗成功,又利於培養學生主動發言、交流 の。

 好習慣。

 二、運用新知

 教科書練習一第 3~4 題。

 1.第 3 題:學生觀察,看到公雞和鴨子雖然擺の一樣長,但疏密不同,進而判斷擺の密の鴨子の只數多些,而公雞只數少些。

 2.第 4 題:此題是在同一排中比較多少,當第 5 次循環出現珠子時,只出現了一個黃色珠子,所以黃珠子多而紅珠子少。

 三、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較時,一定要一個對著一個比,就會得到正確の結果。

 板書設計:

  八、教後記。

 1.c om

 第二單元

 第一課時

 認識上下 學習內容:

 學習教科書第 9 頁,認識上、下。

 學習目標: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上、下の基本含義,會用上、下描述物體の相對位置。

 2.使學生辯別空間方位能力,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の密切聯系。

 4.使學生掌握方向上、下以及誰在誰上,誰在誰下の方向。

 學習重點:

 主要讓學生判別兩個物體の上下位置關系。

 學習難點:

 教師要選擇不同の參照物或改變物體の位置,使學生感受上下方位の相對性。

 教具、學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設計思路:首先對話引出課題,再通過課件體會主題圖上下の含義,並理解以誰為准の上下關系。並以練習加以鞏固。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小朋友們,這個學期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兩位新朋友,他們是數學王國裏の小精靈聰聰和明明,你們願意和他們成為朋友嗎?(願意。)現在我們就和聰聰、明明一起步入神奇の數學王國吧!

 聰聰和我門做個小遊戲。對話:

 “鼻子下面是什...

篇六: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2019 新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 0-20 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 10 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四、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进度安排(见附表)月份 周次29 23~4单元一二三教学内容准备课位置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页码2~56~1314~31课时数232310

 1、1~5 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4~6 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6、7 的认识和加减法2、8、9 的认识和加减法10~11 7~13 五 3、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1~20 各数的认识14~15 六 1、数 11~20 各数读数和写数2、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16 七 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1~121、9 加几2、8、7、6 加几17~19 八3、5、4、3、2 加几整理和复习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元 20 九 总复习 4 41291~9584~9042~8332~373523554421222 24203第一单元:准备课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 1——4 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 2——5 页的内容,第 2、3 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 10 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 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 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3、 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 2——5 页(数一数)教学目标: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二、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 2——3 页的画面。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探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 2——3 页的图画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2、数字卡片3、按方位数数4、开放性练习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3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网 taojiaoan.com]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小组交流:有 4 个萝卜、3 个苹果、4 只小兔、3 只小猪、4 根木头、4 只小凳……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3、理解新知⑴、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兔,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4

 小兔:小猪: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小兔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大于号3<4 小于号小组读写大于号与小于号⑵、同桌相互说一说:动画片中还有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小结三、巩固就用,深化拓展1、找朋友,把同样多的连起来。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⑴、一个同学摆,同桌摆的和他同样多。⑵、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思考:想一想,怎样摆,我们才能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呢?⑶、说说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3、比一比,谁多谁少。谁最多,谁最少呢?3、动脑筋:谁能用最少的时间分清图片里物品的多少呢?考考你的眼力:4、填一填:A:7○3 4○9 3○3 5○8 10○1B:2>□ 6>□ 6=□ □=8 □<95、试一试(四杯水的深浅不一样)模拟活动:把 4 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 4 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5

篇七: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一摆

 想一想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一年级下册 P45 摆一摆, 想一想。

 二、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数位表、 黑白棋若干颗、 记录表等。

 三、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增设了 “实践与综合应用” 的知识。

 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这种新的学习形式,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 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逐步发展对数学的整体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 《摆一摆, 想一想》 这一实践活动课,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与游戏进一步巩固 100 以内的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 的概念。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中, 发现 100 以内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活动, 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玩乐中感受数学的神奇奥妙, 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摆棋子写数的活动中发现 100 以内的数的特点与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 100 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规律。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我打算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 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摆弄、 玩耍手中的棋子, 通过独立思考、 小组合作、 相互交流、相互引导来发现规律, 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 让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最后, 让学生在情趣高昂时设疑,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

 四、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 一)、 创设情境 老师给大家讲个《神奇的 1》 故事好吗?

 从前, 数学王国中有个小精灵名字叫“1”, 一直以来他都闷闷不乐的, 很不开心, 认为自己总是最小的, 让人瞧不起。

 国王看见了, 也很伤心, 于是, 想了个办法, 请来了一个魔术师, 名叫“数位表”

 , 让他来帮帮小精灵“1”, 让她变得快乐, 变得自信。

 良 好的 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 友, 受其生理、 心理特征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与探究欲望是教学的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魔术师挥动着神奇的魔棒, 让小精灵“1” 在他的身上尽情地舞蹈, 当她跳到十位上时, 她变成了 10, 其他的数学王国中的小朋友为她鼓掌, 她很开心, 很开心, 继续舞蹈着。

 当她跳到百位时,她变成了 100, 下面掌声、 欢呼声更是激烈。

 当她跳到了万位时,她变成 10000, 人们就奋勇上来与她舞蹈。

 从此以后, 小精灵“1” 就不再苦恼, 不再看不起自己了。

 而是, 在数学王国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余热。

  (注:

 本故事纯属自编。)

 小朋友, 我们要不要学着魔术师, 来变变魔术?

 今天我们就学魔术师, 用数位表和棋子来变魔术, 看看谁最聪明, 变得又多又好。(板书课题)

 ( 二)、 自 主探究 1、 实践活动一:

 (1)、 学生拿出学具(数位表及棋子), 我们用 4 颗棋子, 和一张数位表, 来变魔术, 比一比, 谁变得多, 变得好。

 出示友情提示:

 1、

 只用 4 颗棋子, 在数位表上摆数。

 2、

 摆出一个数读出来, 并写在本子上。

 3、

 完成后, 与同桌说说你变了多少个数? 你是怎么变的?

 (2)、 学生独立操作 教师巡视, 引导需要帮助的同学。

 (3)、 汇报交流 ①、 最多摆几种?

 ②、 你是怎么摆的? 上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一人摆, 大家读, 老师帮着板书)

 ③、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④、 比一比, 谁摆的好? 为什么好? 评价他们的摆法。

 ⑤、 小结。

 重要环节之一。

 再者, “趣” 是低段学生课堂的“ 调味品”, 有了 它, 学生才愿学、 乐学、 爱学。

 因此, 我创设“讲故事” 这样的情境, 大大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奥妙的欲望。

 《 数学 新课程标准》 也指出: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 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一年级的小朋友中, 让他们玩, 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 学习 是非常 开心的一件事情。

  培养学生合作、 交流、 观察、 比较、 归纳形 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教学流程 2、 实践活动二:

 (1)、 下面, 我们用自己手中的棋子, 四人小组分工, 自由选择 1 颗、 2 颗、 3 颗、 5 颗、 6 课棋子, 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去变魔术, 一边变, 一边读, 并及时记录在本子上, 然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 并由组长组织汇总在记录表上, 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 进行实践操作 (3)、 汇报交流 你选择几颗棋子? 你是怎么摆的, 分别摆出哪些数?

 你发现了什么?

 (4)、 验证自己的猜想。

 用自己最好的方法, 快速地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说出 7 颗、 8 颗、 9 颗棋子分别能摆出哪些数字, 便把汇总表补充完整。

 (5)、 交流反馈 ( 三)、 巩固升华 1、 游戏:

 猜年龄

  小红的奶奶今年的年龄, 个位数字加上十位数字正好是 10, 小红的奶奶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小的奶奶今年已经是七十多岁了, 她应该是多少岁?

 2、 拓展练习 用 10 颗棋子能摆几个两位数? 11、 12 颗呢?

 回家自己试一试, 并找一找, 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规律?

 ( 四)、 全堂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 学习中要学会认真观察, 多动脑,那么我们就会有更多神奇的发现。

  设计意图

  让学 生通过猜想——验证——应用 获取数学知识, 让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做游戏, 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 在练习设计中, 我让学生做个小游戏——猜谜语, 正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 应用所学知识, 让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成功的快感。

  流有余念, 让学生自由探究, 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五、 教学片段实录 片断(一):

 师:

 我们也来当一当魔术师, 来变变魔术吧!

 请大家拿出四颗棋子和数位表, 就用四颗棋子, 在数位表上摆数, 比一比, 谁摆的最多,摆得方法最好。

 注意, 开始之前,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友情提示。

 生:

 齐读后, 开始动手摆棋子, 并一边读数, 一边写数。

 师:

 摆好的同学, 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都摆出了哪些数? 并比一比, 谁的方法比较好? 为什么?

 师:

 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变魔术, 并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

 我是这样摆的:

 (上台演示)

 先把 4 颗棋都放在个位上, 是 4; 再移一颗到十位,是 13; 再移一颗到十位, 是 22; 再移一颗, 是 31, 再移一颗到十位, 就四颗都在十位上是40。

 师:

 老师做你的小秘书, 把你刚才摆的 4 个数写下来(板演:

 4、 13、 22、 31、 40)

 生:

 老师, 我不跟他一样。

 师:

 好, 你上来说说, 你是怎么摆的。

 生:

 我是这样摆的, 我全部都先放在十位上, 就是 40, 然后全部都放在个位上是 4, 再放一颗到十位上, 其他的放在个位上, 就是 13, 然后, 反过来, 3 颗放在十位上, 一颗放在各位, 就是 31, 还有两颗放在个位上, 还有两颗放到十位上, 是 22, 然后, 再反过来放,还是一样是 22, 所以就只有一个 22 了。

 师:

 小朋友们听清楚了吗? 告诉老师, 我们也把他写下来。

 师:

 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 我们一起为他们俩鼓掌!

 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

 生:

 呵呵, 老师, 我是随便摆的。

 师:

 哦? 那你认为你的方法怎么样? 比较喜欢哪一种摆法? 说说理由。

 生:

 我喜欢第一种方法, 这样一颗一颗移不会忘记, 而且好玩点。

 生:

 我喜欢第二种摆法, 只要摆好一个数, 交换它们的位置, 就成了另一个数, 简单点。

  生:

 我不喜欢第三种摆法, 这种摆法有时候会忘记掉了哪些数都不知道。

 师:

 每一个同学都有心目中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不管用哪种方法来摆, 摆出的都是 5个数。

 但是, 我们也应该要考虑一下, 哪些方法会比较好, 到时, 我们也可以用那种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摆得多, 而且摆得快了。

 片断(二):

  师:

 刚才我们分别用 1-6 颗棋摆出了相应的数(演示)。

 而且发现了一些小秘密。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 如果用 7、 8、 9 颗棋各能摆出多少个数呢?

 生:

 分别能摆出 8、 9、 10 个数。

 师:

 谁同意他的想法? 说说你的理由。

 生:

 用 1-6 颗棋摆出的是 2、 3、 4、 5、 6、 7 个数, 所以用 7、 8、 9 颗棋就能摆出 8、 9、10 个数。

 师:

 一定吗?

 生:

 一定。

 师:

 这毕竟是我们刚才发现的小秘密, 到底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我们只有通过验证才能知道确切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不过这一次你可以选择摆一摆,也可以不摆, 在脑子里想, 然后直接写出这些数。

 生:

 动手实践操作。

 师:

 通过验证, 你们的猜想正确吗?

 生:

 我选 7 颗, 写了 8 个数:

 7、 16、 25、 34、 43、 52、 61、 70。

 生:

 我用 9 颗棋写出了 10 个数:

 9、 18、 27、 36、 45、 54、 63、 72、 81、 90。

 生:

 我用 8 颗棋写出了 9 个数:

 8、 17、 26、 35、 44、 53、 62、 71、 80。

 师:

 其他同学写的数都是一样吗?

 生:

 一样。

 师:

 同学们刚才的猜想都是对, 老师为你们骄傲, 那我们也来祝贺自己吧!

 生:

 棒!

 棒!

 棒!

 我真棒!

 六、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的主战场, 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教师对教材的驾驭和处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 探索能力的发展。《摆一摆, 想一想》 是一节实践活动课, 我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 让学生在充分玩耍棋子, 摆弄棋子的同时, 学到知识, 发现规律, 并应用规律。

 然而从开始设计, 到之后的实践上课,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我感觉这堂课以下几个方面让我感触颇深:

 1、 理念更新, 落实实际行动。

 新课程观念新了, 思维活了, 而实实在在落实课堂实际中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从情景创设, 到实践操作, 接着发现 100 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 最后应用规律。

 教师都只是提供了材料, 学生通过对

  材料的感知与操作,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的欲望, 最终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知识。

 2、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节课的课堂中, 同学们一反课改前的“静”, 而是热闹闹的“动”了起来, 这也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 与“合作交流” 的成功之处, 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 平等的气氛下, 思维开拓了, 能力发展了, 头脑也灵活了, 参与意识增强了, 合作交流的意识也浓了。

 在整堂课中, 我就是让“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 贯穿始终, 让学生在用棋子变魔术, 创造出一系列数的, 然后, 通过观察、 比较、 交流、 归纳, 发现 100 以内的数的特征与排列规律。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之后, 我用猜想——验证——应用, 再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规律, 应用规律,让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3、 合作交流, 发展学生能力。

 实践操作, 汇报交流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在这节课中, 我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用数学” 的机会, 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 经历数学和运用数学。

 学生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竞争欲, 因此, 我化“静” 为“动”, 让学生在操作中、 娱乐中、 探索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功感。

 整堂课中, 都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完成, 在合作交流中发展, 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4、

 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①、 时间调空问题。

 这样相对开放的实践活动课,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对时间度的把握相对要困难点。

 如这节课, 我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用 1—6 个棋子摆数、 发现其中的规律,比较拖, 浪费了 时间, 使后面的一些活动无法完成。

 实践活动课中如何更好的把握时间的“度”, 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

 ②学生差异问题。

 在新课改的实施下, 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实践活动课中,对中小学生来说, 确实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 可是在“探究” 与“发现” 中, 他们失去了阵脚, 多了些“随从”。

 如在这堂课教学中, 我发现那些优生思维活, 能力强, 方法好,速度快, 而少部分学生, 反应较慢, 显得有点困难。

 如果经常这样做, 对于他们又是如何发展与提高? 这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讨。

  执教者:

 张海萍 设

 计:

 张海萍

  指

 导:

 刘肖玲 单

 位:

 文成县学口乡 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325302

 联系电话:

 0577-82071099

篇八: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设计小榄华晖学校 谢晓云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小棒 口算卡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卡)13-7= 38-5= 26-3=16-8= 11-9= 15-8=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又为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二、情境导入。1.根据题意,列算式。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读题列算式,教师提问。一件上衣 82 元,一双鞋子 60 元。(1)现在商场搞活动,每双鞋子降价 4 元,现在这双鞋子多少钱?60-4=(2)每件上衣降价 7 元,现在这件上衣多少钱?82-7=(3)一件上衣比一双鞋子贵多少钱?82-60=师:在这三个问题中你会算哪一个?怎样算?82-60=22(上一节课的知识,两位数减整十数,学生轻易算出,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前后联系,也增长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2.计算 60-4。师: 60-4 算的是什么?应该怎样算呢?我们现在请小棒来帮忙吧。请学生们拿出 6 捆小棒,大家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动手操作情况。集体交流操作方法。师:你是怎样操作的?为什么要把 6 捆小棒分成 5 捆和 10 根?同学们,我们再想想,把"6 捆小棒分成 5 捆和 10 根"也就是把"60分成几和几"?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0-4=56 先算:10-4=6,再算 50+6=563.计算 82-7。师: 82-7 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再利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摆法。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摆法,说说自己想要怎样算。代表回答,教师板书:方法一:把 82 分成 72 和 10,先算 10-7=3,再算 72+3=75,即 82-7=75。方法二:把 82 分成 70 和 12,先算 12-7=5,再算 70+5=75,即 82-7=75。教师小结:计算 82-7 的方法不止一种,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2,3 步骤的计算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较易接受和理解,也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三、巩固练习。教材 70 页做一做。1.先在课本小棒图上圈一圈。2.再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四、课后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时,计算方法不止一种,再以后的练习计算中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篇九: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课程研究与教学设计主讲人赵继源

 数学课程研究与教学设计1. 课程概述2.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3. 国外数学课程改革透视4.

  数学课程研究文献选析5.

  课堂教学设计与说课

 教师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课程标标教材材教师师课堂教教学生生学习评评①②③④⑤准学价差 异 程 度

 新课程改革所引 发的几种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由权威转变为合作者• 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 实践性学习• 学习评价的转变• 评价功能:

 弱化甄别和选拔功能, 强调激励和促进教与学功能• 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多样化、 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

 课程概述• 课程的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或计划)• 课程即学习经验(或体验)• 课程的分类按课程的目的和作用分• 按课程的目的和作用分:学术课程、 技术课程和职业教育课程• 按课程的内容分: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按课程的学科性质和重要程度分:核心课程、 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分: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按课程的管理权限分: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回顾与展望•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六艺”• 礼、 乐:

 伦理与奴隶政治教育• 射、 御:

 体育与军事教育• 书、 数:

 历史文化与科学教育• 秦汉时期的《周髀算经》 和《九章算术》• 唐代李淳风编辑的《算经十书》• 西方数学的传入及本土化

 新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的演变与发展• 全面学习前苏联时期(1950~1958)• ①《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 (1952)• 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

 》 (1955)• 教育大革命时期(1958~1961)

 (过渡)•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时期(61~66)• ③《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 (1961)④《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 (• ④《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

 》 (1963)•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稳定发展时期(1976年至今)• ⑤《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 (1978)• ⑥《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1986)• ⑦《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 (1988)• 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本)

 》 (1990)• 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供实验用)

 》 (1996))

 新课程改革——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作出规定, 对教材、 教学和评价提出了 最高要求, 无论是教材、 教学还是评价(尤其是高考)

 都不能突破这个上限, 因而大纲对教材编写、 教学和评价的影响是直接的, 其控制是严格的、硬性的硬性的。• 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 因而对教材编写、 教学和学业评价的影响是间接的、 指导性的、 弹性的。• 课程标准由于对教学内容指标作出了 具体的规定, 并提供了 范例, 因而有利于教材的编写; 同时也对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 教学方式方法和学习评价提出了 明确的建议, 因而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全日 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的研制与实施• 《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研制小组从1999年3月开始工作, 到2000年3月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版, 整个研制过程历时一年。

 2000年7月修订, 并组织教材编写。• 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正式公开出版, 并在全国57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新课程改式公开出版并在国革实验。

 (广西南宁市新城区(45所中小学)

 、 柳州市区四个城区的80所公办小学及玉林市玉州区107所小学参与了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个国家级实验开展新课程改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关注个体差异,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的评价理念•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增强评价的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既要重视总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价和定性评价传统的评价理念•评价的目的是激励优等生,惩罚差生(学困生)•评价主体单一, 是自上而下的单向性评价(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 学校评价老师老师评价学生)价老师, 老师评价学生)•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要将自我评价、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方式单一, 重视总结性(终结性)

 和定量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强调评价的筛选功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习 内 容规定• 四个学习领域•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 六种数学观念及能力•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 《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研制小组从2000年6月开始工作, 2002年3月完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 (征求意见稿)

 。

 2002年8月完成《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

 》 。• 计划于2003年开始组织教材编写, 2004年9月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 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 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既要“打好基础” , 又要“力求创新”• 反璞归真, 注意适度的形式化• 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 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机制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的课程框架B2D3C3C2D2D4E4E3E2F10..A2A3A1C1B 1A4A5D1E1F1.A—必修课程B、 C—选修课程D—文化系列专题E—应用系列专题F—拓展系列专题

 必修课程(A系 列)

 内 容(共五个模块, 10学分)A1:集合、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幂函数)空间几何初步、 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算法初步、 统计、 概率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

 、 解三角形、 数列平面向量、 三角恒等变换、 不等式A2:A3:A3:A4:A5:

 选修课程(B、 C系 列)

 内 容(2+ 3个模块, 共4+ 6学分)B1:常用逻辑用语、 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B2:统计案例、 推理与证明、 数系扩充及复数 的引入、 框图C1:常用逻辑用语、 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 量与立体几何C2:导数及其应用、 数系扩充与复数的引入C3:计数原理、 统计、 概率B2数系扩充及复数 的

 学生选修课程的基本建议• 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 即可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数学要求• 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 在选修课程中任选1个模块获得2学分, 即可达到高职、 艺术、 体育类的高等院校的最低数学要求(12学分)• 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 在选修课程中选修B1、 B2,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 在选修课程中选修B1、 B2,获得4学分, 在其它选修课程中选修1个模块获得2学分,即可达到人文社会科学类高等院校的最低数学要求(16学分)• 学生完成10学分的必修课, 在选修课程中选修C1、 C2、C3, 获得6学分, 在其它选修课程中选修2个模块获得4学分(D系列课程中只能得2学分)

 , 即可达到理工、 经济类高等院校的最低数学要求(20学分)

 英国基础教育概况• 英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制。

 英格兰、 北爱尔兰、 苏格兰和威尔士有各自的教育部与教育系统, 学制与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

 如英格兰、 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小学入学年龄为5岁, 而北爱尔兰则为4岁; 苏格兰的中等教育从12岁开始而其他三个地区则从11岁开始教育从12岁开始, 而其他三个地区则从11岁开始。

 英国对5(4)

 ~16岁儿童实行义务教育, 16~18岁不属于义务教育。• 1988年英国议会颁发了 教育改革法, 建立了 国家课程。它适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公立学校, 适用于5~16岁的儿童。• 1989年颁发《国家课程中的数学》 , 1991年修订, 92年开始实施, 95年再次修订并实施。英

 美国基础教育概况• 美国是由51个州组成的联邦国家, 各州的学制完成由各州自行管理。

 全国有40个州实行6~16岁的义务教育, 其余各州实行6~18岁的义务教育。• 1989年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

 发表了1989年NC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

 发表了《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 , 进入90年代,超过半数的州开始按照“标准” 的精神修订它的课程计划和测试方法, 教材出版商开始纷纷编写出版“标准” 意义下的教材。• 2000年《中小学数学课程与评估标准》 修订本出版。

 日 本基础教育概况• 战后日本实施6-3-3学制, 小学和初中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 目前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 高中入学率在97%以上。及高中教育高中学率在以• 日本是较早实施一纲多本的发达国家,其课程标准历经多次修订(1951, 1958,1968, 1977, 1989, 1998)

 , 其中1998年修订的大纲已于2002年全面实施。

 俄罗斯基础教育概况• 中小学教育实行十一年一贯的学制, 其中前九年为全民普及义务教育。

 儿童六岁入学, 一至四年级为小学阶段,五至九年级为不完成中等教育阶段, 十至十一年级为普通中等教育阶段。• 普通中等教育的大多数学校设有一至九年级或一至十一年级, 分别称为不完全和完全中学, 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也有仅设一至四年级的小学校。• 在十至十一年级, 中学又有一般中学和专门中学, 其中专门中学可分为数学中学、 数理中学、 理化中学、 外语中学等, 大多数专门中学附设于完全中学, 也有独立的专门中学。• 就数学课程而言, 中等教育分三个阶段, 五至六年级为第一阶段, 学习单一的“数学” 课程; 七至九年级为第二阶段, 学习“代数” 和“几何” ; 十至十一阶段为第三阶段, 学习“代数与分析初步” 和“几何” 。

 几何内容仍然以欧氏几何为主。

 几个发达国家的比较• 依普通高中的入学率的多少, 可分为两种类型:• 低入学率:

 英、 法、 德、 俄等欧洲国家, 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分流, 大多数学生进入职业学校, 少数学生进普通高中。

 进入高中基本上就可以读大学。

 如英、 法、 德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占同龄人的20%左右。俄罗斯的比率也低于50%。• 高入学率:

 美国、 日本的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中,高入学率:

 美国、 日本的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中,到大学才实行分流。

 由于高中学生众多, 数学课程的必修内容十分浅显, 而且一降再降。

 但是, 二者的高中实行学分制, 学区和学校的差别很大, 学生的学习差异明显, 学校开设大量的选修课, 优秀学生仍然可以获得数学水准很高的教育。• 所有国家的高中课程都有“微积分” , 其中英、 法、德、 俄为必修课, 日本、 美国为选修课。• 俄罗斯是所有国家中对综合几何要求最高的国家。

 德国中学的数学非常艰深, 超过我国大学的“高等数学” 。

 更多资源更多资源xiti123. taobao. comxiti123. taobao. com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