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6篇

时间:2022-10-08 10:10:03 来源:网友投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6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长、宽不变,高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宽不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6篇

篇一: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长、宽不变,高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宽不变,高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高不变,宽变窄了,体积变小了长、高不变,宽变窄了,体积变小了。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长:

 厘米4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1厘米)摆出厘米)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计算体积。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41132厘米23厘米34厘米1厘米1厘米体积:

 立方厘米厘米体积:

 立方厘米43厘米122厘米24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36

 habV = a×b×h= abh

 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一个长方体,长7cm,宽4cm,高3cm,它的体积是多少?V=abh=7×4×3=84(cm3)答:它的体积是84cm3。

 棱长棱长棱长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棱长棱长棱长正

 棱长棱长棱长aaa正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棱长棱长棱长V

 = a a aV

 = a3

 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V

 = a3=636dm=6×6×6=216(dm3)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16 dm3。

 底面底面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底面积。

 h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hab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 sh底面积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aaaa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 sh底面积

 底面底面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 = sh

 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521 55591.5

 求下列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154.280150填一填

 用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如下的图形,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计算体积。(1)一个长方体,长20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厘米(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6分米。(3)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厘米2,高7厘米。一块棱长30cm的正方体冰块,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高5分米。

 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m,横截面的面积02是0.06m 。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0.06m2

 本课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收获?

篇二: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体(一)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加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观察、分析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观察、分析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希沃白板 5、多媒体课件、平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杨老师在装修房子时,做了这样一个衣柜。(示课件)

 它像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课件抽象出长方体。

 我们刚学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长方体的练习课。(示课题:长方体 (一)---练习课)

 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几条棱? 指名回答。(用平板随机挑选)

 二、第一层次练习--表面积变式练习

 1、如果我想给这个衣柜的外面刷油漆,以你的生活经验,建议我刷哪几个面呢? 预设 1:3 个面,这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求?

 预设 2:4 个面(左右前上),师评价:看来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

 预设 3:5 个面(底面不刷)课件动态演示长方体的展开图,你能在展开图上找到他说的 5 个面吗?

 评价:同学们,你们的建议都很好!

  2、现在我把这个衣柜的相关数据告诉大家,长是……宽是……高是……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如果选择不刷底面,刷其它 5 个面,能帮我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油漆?(课件用擦除功能擦出长宽高的数据和单位)

 师巡视拍照上传,反馈:

 你们能看懂他们的思路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一种是用 6 个面的面积减去下面的面积;一种是直接算前后、左右、上

 面。

 学生回答后追问,他说的是你们想的吗?看来你们英雄所见略同。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两种思路都是正确的。刚才在衣柜刷漆这个问题中,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解决,真能干!板书(联系生活)

 3、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答游戏,有兴趣吗? 课件出示:根据下列信息,任选一个说一说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1)用一根长 12 厘米的铁丝围一个正方体框架,在这个正方体的表面贴一层彩纸,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

 (2)制作长方体通风管至少要多少铁皮?

 (3)制作长方体洗衣机罩(没有底面)至少用多少布?

 请看大屏幕上的信息(停顿),当倒数 3 个数后,你们就开始抢答!

 你反应真快,选择哪个? 还有两次机会,做好准备哦!

 最后一次机会啦!

 预设:选择 1 号回答后,追问:一根长 12 厘米的铁丝就是长方体的……?你会求它的表面积吗?(课件示图)

 选择 2 号回答后,(课件示图)请看,制作这个长方体通风管要多少铁皮是求哪几个面的面积?

 选择 3 号,是求 5 个面的面积,(课件示图)这就是生活中的洗衣机罩,和你想的一样吧。

 4、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长方体四个面或五个面的面积? 同学们举例。

 师评价: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会举一反三呢!杨老师为你们点赞!

 三、第二层次练习--表面积变化情况

 1、同学们,杨老师的房子装好后啊,买了六个正方体凳子,这样摆放着(课件示图),如果来客人了就把它拆开,拆开后六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原长方体的表面积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齐答后追问:那增加了多少平方分米?(课件示题)请在草稿本上算好后,在平板上作答。

 A、45

  B、30

  C、90

 反馈:(30 人左右完成后)时间到了,还没做完的也没关系,能说说思路也可以。没做完的这几位同学,谁能说说你的思路?

 预设:(6 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减去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我们来听听做得快的同学他们的想法。

 预设:生:长方体拆开后,增加了 10 个面,一个面的面积是 3 乘 3 等于 9 平方分米,10 个就是 90 平方分米。

 师追问:增加的 10 个面在哪?

 生上台指说:拆开的这一处增加了两个红色的面,5 处就增加了 10 个面。

 师:这里我只看得到一个红色的面啊? 生:可以把它旋转过来。

 师用旋转功能将正方体旋转,拆开的这一处确实增加了两个面,那一共就增加了10 个面,所以正确的应该是 90 平方分米。

 评价:你们真善于观察,而且还会找规律呢!

 选 30、45 的同学,你觉得自己错在哪呢?

 预设 1:我开始以为是增加了 5 个面,所以用一个面的面积乘以 5; 预设 2:我用的棱长乘以 10 就算成了 30。

 评价:你们能及时反思,真会学习!

 2、同学们,为了方便打扫,我把 6 个凳子摆成了这样。出示长方体的图形动态演示。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六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同学们齐答,(表面积减少了)

 出示选择,右图比左图减少了(

 )个面。

 A、14

 B、7

  C、8

 反馈:我想先请选择错误的同学说说你们的想法?(选 8 个面的上台指,)

 有同学有不同意见啦?

 生 2:选 C 的同学只数了左右合拢的,没数上下合拢的。这里合拢的地方有 7 处,合拢一处减少 2 个面,所以一共减少了 14 个面。

 师:看来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选择 B 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少数了哪些面了吗? 3、刚才在探究长方体拆成正方体,正方体合成长方体这一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把长方体拆成几个正方体表面积增加,每拆一次,增加了两个面,把正方体合拢表面积减少,每合一次,减少了两个面。

 师评价:同意他的,掌声!(示课件)

 5、那如果我拿走一个正方体后,表面积有没有变化呢?(出示课件)

 我听到有人说变了,真的变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变!追问:为什么没变呢?(指名分析)。

 预设:拿走了 1 个正方体,减少了三个面,但是又露出来了三个面,所以,表面

 积不变。

 师追问:是不是任意拿走一个都不会变呢? 学生齐答:不是的。

 指名说,预设:如果拿走上层最左边或者最右边的一个,表面积就会变化。

 师示课件:如果拿走的是这个呢?

 指名回答,预设:拿走的那一个减少了 4 个面,但里面露出了两个面,所以减少了 2 个面。

 师评价:分析得有道理。

 同学们你们不仅联系生活,而且善于观察分析(板书),真厉害!

 四、数学游戏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检测一下你们对长方体的掌握情况,想玩吗? 蘑菇村大反击,看谁玩得又快又准!

 游戏结束后,电脑呈现题目正确率、学生正确率,并进行题目分析。

 五、综合练习:

 课件示题,学生完成后用平板拍照上传,指名反馈。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想必都有很大的收获吧,谁来谈一谈?

 看来同学们都收获满满,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篇三: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数学

 下册

 北师大版

 1

 1

 体积与容积

 2

 学习目标

 . 1.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

 教室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

  情境导入

 常见的容器中,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说一说,与同伴交流。

 4

 探索新知

 教室中粉笔盒和讲桌比,谁占的空间大? 粉笔盒占的空间小,讲桌占的空间大。

 5

 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做一做,想一想。

 探索新知

 6

 . 1. 猜一猜。

 2. 讨论实验的要求和步骤,小组成员进行分工。

 3. 组内实验,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探索新知

 7

 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呢?做一做。

 探索新知

 . 1. 盛同样多的水。

 2. 土豆和红薯各放一个杯中,比水高。

 3. 哪个水高,说明里面放的物体体积大。

 8

 两个杯子中哪一个装水多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探索新知

 9

 一团橡皮泥,淘气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探索新知

 10

 典题精讲

 判断:

 同一个物体的体积和容积是一样的。(

 )

 × × 11

 判断:

 两个相同的正方体合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变小。(

 )

 √ 正确答案:

 × × 易错提醒 12

 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面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1元硬币 1角硬币 1元硬币 学以致用

 13

 淘气和笑笑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淘气倒了3 3 杯,而笑笑只倒了2 2 杯,你认为有可能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以致用

 14

 数一数,想一想,再与

 同伴说一说,右图中的

 长方体盒子能装多少个

 这样的小正方体?

 学以致用

 36 个

 15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学以致用

 16

 用 12 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分别按下面的要

 求搭一搭。

 ⑴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⑵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

 一个的2 2 倍。

 学以致用

 17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课堂小结

 18

篇四: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 、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长方体体积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难点:借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探索的活动,对学生数学思维加以有效引导,进而发展他们的思维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设疑引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体积? 2、测量长方体的体积一般要用什么体积单位? 3、下面的长方体是用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

 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体积是 1 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由 30 个 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就是 30 立方厘米。

 4、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箱。这个长方体纸箱的体积又是多少? 师:测量体积用一个个的体积单位去测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是行不通的,这时怎么办?

 二、观看课件,提出猜想 师:请你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观看课件动画演示,说说长方体的什么不变?什么变了?怎么变的? (1)

 宽高不变,长变短了,体积变小了。

 (2)

 长高不变,宽变长了,体积变大了。

 (3)

 长宽不变,高变高了,体积变大了。

 从刚刚的课件演示中,我们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那到底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猜一猜。

 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实验验证)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1、小组合作,观察发现。

 出示合作要求:

 (1)用一些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 3 个不同的长方体。分别把它们的长宽高、小正方体数量、体积记录在实验报告单里。(注意:小正方体可以反复使用) (2)小组长先进行分工,确定谁摆谁记录谁计算。

 (3)完成表格后小组成员一起观察表格,思考交流: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让全班齐读要求、理解要求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验证猜想 汇报要求:先说说表格里的每个数据填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再结合表格说说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的操作过程和发现的结果。比一比,那个小组合作得最好? 3、归纳小结,板书公式:

 刚才同学们摆出各不相同的长方体,验证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猜想。(板书公式并齐读一遍)

  师:如果我们用 V 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 a、b、h 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V 长 =a×b×h 或 V=abh(板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四、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又等于什么?(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同样用 V 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 a 表示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又可以怎么表示? 板书:V 正 = a × a × a

 =

 a 3

 师:

 a × a × a,即 3 个 a 相乘,可以写成 a 3 ,a 3 读作 a的立方。

 四、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1、练一练第 2 题。

 学生按笑笑要求摆,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按淘气要求摆,再算一算体积是多少? 2、练一练第 3 题。

 3、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4、冷藏车厢的内部长 3 米、宽 2.2 米、高 2 米,车厢内部的体积是多少? ? 五、全课小结,回顾公式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V 长 =a×b×h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正 = a × a × a

 =

 a 3

 附:

 实验报告单 用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棱长为1cm )摆出3 个不同的长方体,记录。

 它们的长、宽、高,完成下表,验证你的猜想。

  长 长/cm 宽 宽/cm 高 高/cm 小正方体数量 量/ 个 体积/cm3 第 第 1 个长方体

  观察表格 思考交流: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第 2 个长方体

  第 第 3 个长方体

篇五: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长方体的体积 (一)

 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长方体的体积” , 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理解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基础, 而且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教学对象:

 本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 已经深入的理解了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 并会用数体积单位、 拼摆和分割的方法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所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看、 摆、 比、 议等系列活动完成对新知的探索。

 但是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图形体积, 所以对公式的推导会有一定困难。

 (三)

 教学环境:

 为了指导学生顺利地探索新知,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 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 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发现规律,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猜想——验证” 的过程, 理解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进一步掌握分析和概括的方法。

 (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关系的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发现数学兴趣, 进一步增强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 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探究、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实物, 问:

 同学们, 哪个长方体的体积大? 接着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长方体, 问:

 它们呢? 教师适时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清晰地展示分割过程, 这时遇到了新问题:

 长有余数, 这时告诉学生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几个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思维的动力, 此处多媒体课件的分割过程更是逼真地呈现了新知和旧知的矛盾, 使学生在思维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时进入新课。

 】

 (二)

 动手操作, 推导公式 第一层次:

 操作想象, 寻找联系。

 1. 面对学生提出的猜想, 教师提出疑问:

 你怎样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一定和它的长、 宽、 高有关系呢? 教师出示课件动态变化长方体的长、 宽、 高, 问:

 仔细观察, 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以它具体、 形象的特点启发和引导了学生, 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使课堂的知识得以延伸。】

 2. 验证: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教师提出用小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

 要求学生:

 (1)

 摆一摆:

 用小正方体摆成四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2)

 填一填:

 观察所摆的长方体, 认真填写记录单。(3)

 想一想:

 仔细观察记录单, 思考、交流自己的发现。(4)

 说一说:

 将小组的研究过程, 发现结果说给大家听。

 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启发,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规律。

 为了更直观的呈现操作活动, 给学生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并初步运用体积公式,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拼摆的长方体, 学生来共同完成表格, 验证发现的规律。

 【这一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的呈现了长方体体积的形成过程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 从抽象到直观的过渡, 有效地解决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

 第二层次:

 利用关系, 类推公式。

 在教师拼摆的长方体中有一个是正方体, 教师提出:

 你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用棱长×棱长×棱长的方法呢? 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 启发学生推导正方体体积公式。

 【进一步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归纳正方体体积公式, 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这样化不可见为可见,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形象,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

 然后教师出示长方体图, 问:

 已知长方体的高是 6 厘米, 要求长方体的体积, 还希望老师给出什么条件? 引出底面积, 并让学生观察课件, 问:

 通过刚才的观察,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了吗?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汇报。

 【在这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了图、 文、 声、 色并茂, 形象鲜明, 再现迅速, 感染力强, 进一

 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 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接收和记忆过程。

 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 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

 】

 (三)

 巩固练习, 拓展提高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

 看图计算体积、 填表格。

 这两道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及底面积的关系, 加深对体积公式的理解。

 第二层次:

 判断、 计算学具体积。

 这些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明确体积计算方法; 求学具的体积就必须测量出它的长宽高, 通过动手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可以体会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层次:

 应用题练习。

 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 以它生动逼真, 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扩充了知识容量, 使课堂的知识得以延伸。】

 (四) 全课总结, 交流评价 教师对知识和学情两方面进行总结, 鼓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做到细心观察, 积极动脑, 大胆实践。

 五、 评价反思 教学评价:

 这节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 我指导学生互相评价拼摆的长方体和发现的规律,教师适时评价及点拨, 师生共同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顺利地完成了对新知的探索。

 教学反思:

 在新授段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时候, 我注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并通过多媒体的进一步演示, 让学生对体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有更系统更清晰的整理, 更加具体、形象、 恰到好处的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达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目的。

 本节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应用适合于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 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探索,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六: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长方体(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

  课题 四、 长方体(二)

 体积与容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 在操作交流中, 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 土豆(大小各一个)

 量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 1、 师:

 (手中拿着两个铅笔盒), 这两个铅笔盒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2、 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比较大?

 哪些物体比较小呢?

 3、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有大小的。

  指名学生上来指出铅笔盒的大小 生 1:

 讲台比较大,

  课桌椅比较小 生 2:

 我的橡皮大, 他的橡皮小 生 3:

 老师比家的小房间大。

 通过创 设情境引 入新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物体有大有小, 容器放的物体有多有少。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二、 实验 1、 “老师手中有两个学生进行猜测土豆, 同学们看哪有的学生认为 1 号土豆, 个大, 哪个小? 为了方便大家比较,我给土豆编个号码:

 1 号、 2 号”。

 2、 出示

  两个有刻度的量杯, 里面盛的同样多的小。

 将 1 号土豆放入水中, 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进行猜测土豆, 同学们看哪有的学生认为 1 号土豆, 个大, 哪个小? 为了 方便大家比较, 我给土豆编个号码:

 1 号、 2 号

  学生进行操作用 两个有刻度的量杯, 里面盛的同样多的水。

 将 1 号土豆放入水中, 合作的同学进行记录 2 号同样进行。

 采用直观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解决两土豆的“大小”问题, 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步明白体积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随后揭示体积概念。

 板书设计:

 四、 长方体(二)

 ——体积与容积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反思

  课题 体积和容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 了解容积的实际盒义, 初步理解容积的概念。

 2、 在操作、 交流中, 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 及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容积的含义, 理解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容积的含义, 理解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 量杯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创改情况, 引入新知 1、 两个水杯哪个装的水多呢?

 2、 组织学生说说实验的方法。

 a.用同样的一个小杯子装 b.把另一个杯中的水倒入一个杯中看是否一样多。

 二、 揭示容积概念 通过以上实验, 再举几个例子, 进行概念总结。

 板书: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三、 试一试 判断“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请同学们想办法设计一个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如:

 把两个不同形状的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同样大小的小杯子中, 看哪个杯子装的小杯数多。

 学生举例说明容器的大小不同, 所容纳的水的多少不同, 就是容积的概念。

 学生计算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解决。

 在解决问题中, 使学生感受容器容纳的物体的体积的大小。

 让学生举例, 再一次感受容积的大小与容纳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通过搭小 正方体的 活动, 让学生感受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4×2×3=24(个)

 5×2×2=20(个)

 第一个体积大 四、 练习反馈 1、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答案:

 一样大, 因为橡皮泥的大小不变。

 2、 独立完成第 2、 3 题 3、 搭一搭, 四人一组准备 12 个正方体、 练习。

 学生计算出结果

  学生可以拿来橡皮泥捏一捏。

 学生可以将 1 元与 1 角硬币带来对比大小不同 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 变化, 但体积不变。

 板书设计:

 体积和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叫做容器的容积。

 教学反思:

  课题 体积单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认识体积、 容积单位(米 3, 分米 3, 厘米 3、 升、 毫升)

 2、 在操作交流中, 感受米 3, 分米 3, 厘米 3、 升、 毫升的实际意义,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重点:

 认识体积、 容积单位。

 教学难点 感受体积、 容积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正方体(1 厘米 3、 1 分米 3)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认一认 1、 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学生观察后, 认出 1cm 是长度单位。

 画出 1 厘米长线段和 1 厘米 2 的正方形积单位。

 2、 认识体积单位出示 1 cm2 和 1dm2 的模型。

 问:

 怎样的正方体是 1cm3? 1dm3?

 3、 体积单位还有哪些呢?

 厘米 3、 分米 3、 米 3。

 二、 做一做 1、 用橡皮泥或其他物品切出体积是 1cm3 的正方体若干个。

 1cm2 是面积单位。

 学生观察两个正方体, 小的是校长为 1cm 的是 1cm3 的正方体, 大的校长是 1dm 的是 1dm3 的正方体。

 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

 学生动手切出若干个 1cm3 的正方体, 拼一拼、 说一说。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然后全班交流。

 通过学生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认识, 引出体积单位, 初步让学生了 解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

 通过动手操作, 让学生感 受 1cm3 、 5cm3 、10cm3 的大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

 再用 1dm3 的画龙点睛方体若个拼出 2cm3、5cm3、10cm3 三、 说一说

  四、 试一试 1、 介绍容积单位, 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升(L)毫升(ml )

 作单位。

 2、 1 分米 3 的正方体, 可以容纳 1 升的液体。

 1 升=1 分米 3、 1L=1dm3 五、 量一量 1、 用滴管测量 1 毫升的水大约有几滴。

 2、 1 小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学生打开书。

 观察容器是分别装有多少容积的液体。

 说一说:

 “哪种物体的体积, 容积大约是 1 升? ” 学生可以动手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鼓励学生先说, 从而让学生感受升的实际意义, 并且知道1 升就是 1 分米 3 通过估测帮助学生体会升、 毫升的实际意义 。板书设计:

  1cm (长度单位)

 1cm2(面积单位)

  1 cm3(体积单位)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况和实践活动, 操索并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

 2、 在观察、 操作、 操索的过程中,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 长方体, 正方体模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1、 出示长方体

 提问:

 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 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 宽高的关系。

 通过实物, 引出深题,激发学生操索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 做一做 1、 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 4 个不同的长方体, 记录它们的长、 宽、 高并完成下表(

  )

 2、 学生进行思考。

 1 学生体会“长、 宽相高的时候, 越高体积会怎样? ” 2 体会“长、 高相等时候, 越宽, 体积会怎样? ” 3 体会“宽、 高相等的时候, 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

  让学生通过几次活动,比较, 感知长方体二体积与它的长、 宽、 高有关系, 为进一步自己操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 说一说:

 学生反馈自己的数据, 教师带领导学生逐一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 说一说 1、 引导学生分板数据 2、 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 =

 a ×b×h 四、 算一算 1、 测量自己的铅笔盒, 找出长、 宽、 高 2、 计算铅盒的体积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 观察长方体的体积, 与它的长、 宽、 高有什么关系?

 3、 集体进行反馈, 说一说 自己的计算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记下的有关数据, 通过观察, 分析, 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 宽、 高的关系, 归纳得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长方体体积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 = a·b·h

 底面积 × 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s · h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巩固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2、 探索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1、 出示长方体 思考:

 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2、 带入数字, 计算长方体体积。

 学生进行思考 反馈:

 长×宽×高

  学生进行计算 通过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回顾, 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方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

 长:

 2cm 宽:

 3cm 高:

 4cm 二、 引入新课 1、 出示正方体

 提问:

 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

 2、 根据学生反馈, 教师极书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a3 3、 试一试 1 出示三幅图。

 2×3×4=24cm3 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的公式, 联系长方体、 正方体的关系, 进行推理。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a3

  自己进行推测, 从而得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理解, 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 引导学生观察:

 图中阴影部分叫什么?

 它们与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你还能提示三个图形的体积吗?

 4 引导学生计逄三幅图的体积。

 三、 练一练 1、 练一练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 宽、 高成正方体的棱长, 再利用公式计算。

 2、 练一练 2 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独立完成。

 反馈计论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 找出阴影部分, 并认识体面积。

 独立思考:

 它们与高之间的关系。

 得出:

 底面积×高=体积

  学生利用所推导出的公式, 计算三幅图的体积。

 反馈。

 学生观察图 计算

  教师指导详细教研组 4.7

  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理解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长方体体积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 宽、 高成正方体的棱长, 再应用公式计算。2、 通过操作活动,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自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应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体积 教具准备 正方体、 长方体。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1、 提问: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2、 应用公式计算:

 (1)

 一个长方体, 长 20 厘米, 宽 12 厘米, 高 5 厘米。(2)

 一个正方体, 棱长是 6 分米。

 (3)

 一个长方体, 底面积 60cm2,高 7cm. (4)

 一个长方体, 底面是边长为 2 分米的正方形, 高5 分米。

 二、 操作练习 1、 我说你搭 学生独立思考, 个别回答 学生利用所学公式, 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

 1、 用体积是 1cm3 的小正方体搭长方体。

 2、 摆出体积是 12cm3 的长方体。

 3、 一排 5 个, 4 排, 3 层体积, 是多少?

 通过对计算体积公式的复习, 引入课题。

 通过让学 生计逄长方体、 正方体的体, 进一步巩固计算公式。

  教师说, 学生进行拼搭

  1、 学生理解题意。

 2、 分析题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进行拼搭, 反馈、 展示。

 2、 练一练 (1)

 练一练 4

  (2)

 练一练 5 a、 指导学生用图示表示 b、 通过画图,

  c、 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完成。

 (3)

 练一练 8 a、 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b、 集体反馈

  a、 分析题意, 要先求出这个纸箱的体积和每个牙膏盒的体积, 再用纸箱的体积除以每个牙膏盒的体积。

 b、 学生独立计算 c、 集体反馈

  学生发现, 由于长方体的高是 3cm,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 3cm。

 这一活动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及灵敏的及应能力。

 通过练习, 使学生在灵活定 用 公式 计算的 同时,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体积单位的换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践活动, 认识体积、 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会进行体积、 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在观察, 操作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 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 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 量杯、 1 分米 3 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1、 出示 1dm3 的盒子,

  提问:

 这个盒子可以放多少个体积为 1cm3 的正方体?2、 摆一摆 引导学生摆设小正方体。

 学生通过摆设, 得出:

 1 分米 3=1000 厘米 3 ...

推荐访问: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长方体 下册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