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9篇

时间:2022-10-01 1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9篇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截止今年,持续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工作重心也将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9篇,供大家参考。

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9篇

篇一: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截止今年,持续五年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县所有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工作重心也将从扶贫脱贫转到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上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对此,我结合在溧阳所看所学的新经验,就我所工作的 xxx 镇境域内,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镇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xxx 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xxx 镇农村“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明确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镇村组分

 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xxx 以及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重点示范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0个,实际竣工建设项目 9 个,落实财政资金 300 余万元,累计完成 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农村居民院落周边整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拆迁及环境整治资金 1000 余万元,拆迁水源地红线以内居民 47 户,新建垃圾中转站 4 个,添置垃圾车 6 台,封闭式垃圾箱 55 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 500 余个,建垃圾池 20 余座,推行“扶贫+生态+环保”模式,调整配备 40 名“御源军”、89 名公益岗位,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拆除废旧杂房、旱厕 300 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 7 座,改建户用厕所 399 户。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市级文明村 3 个、县级文明村 4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

 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 xxx 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村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溧阳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在溧阳学习的有一站是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据介绍,位于溧阳市西部的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该村 2017 年被列为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紧盯富民强村发展目标,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保持了“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的原乡风貌,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该村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村史馆中,了解到牛马塘村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前,邀请了专家通过前期走访、政府商议、村民讨论、学者评审等程序,立足牛马塘实际,规划时通盘考虑了村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细致科学规划,深入分析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

 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带动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的发展定位。究其乡村振兴在牛马塘村能成功的本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是分不开的,据介绍,牛马塘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都尽可能保留,适当点缀之后变成了老人乘凉、孩童嬉戏之地,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脏乱差”环境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推行垃圾分类,在全面改变环境面貌的同时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以此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浓底色。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观摩了溧阳先进经验以及对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后,我认为现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

 仍然相当普遍。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因环境制约我镇无法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较大。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不敢多聘。目前,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在推进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村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

 四、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村要充分认

 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安排。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站所,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职能站所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牛马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到溧阳学习考察,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里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里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镇有些地方农村住房分布较散,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三是示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要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五)健全机制,压实责任。一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社区和村组的工作积极性,健全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的工作格局。按照履职必尽责的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工作...

篇二: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与】视 深化政治巡视 强化政治监督工作交流材料》 《合集》

 关于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 【篇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当前,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按照县委批转的《政协**县委员会**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年 5 月至 6 月,县政协提案委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副主席赵湘骥、原副主席李卫平的带领下,采取听汇报、看现场、召开座谈会、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三大”行动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乡镇制度,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县、乡、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

 定目标。制定了《**县农村环境建设工作方案》、《**县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和《三大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县乡村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和三大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全县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结合部、“两库一河一江”源头沿岸、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景区景点、重点扶贫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财政奖补项目 150 个,实际开工建设项目 131 个,落实财政奖补资金 1860 余万元,累计完成 228 个行政村 436 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县财政投入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及“厕所革命”资金 5000 余万元,“两库一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垃圾治理资金 1200 余万元,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 9 个,添置垃圾清运车 39 台,封闭式垃圾箱 655 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 2000 余个,建垃圾池 3600 余座,新建和维修垃圾转运场 20 余个,年清运垃圾 13 万余吨,聘请乡村保洁人员 5000 余名。规划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示范点 35 个,拆除废旧杂房、旱厕 4 万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 103 座,改建户用厕所 1603 户。加大农村集中供水改造力度,全县完成集中供水行政村 323 个、分散供水行政村 118个,为农村改厕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4 个、省级卫生村 6 个、市级美丽乡村 25 个,市级卫生村 24 个,突出

 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4000 万元,完成粪污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 196家。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县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县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乡镇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并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三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据调查监测,我县化肥使用在水稻上超标了 0.3 倍,在烟草上超标了 1.4 倍,每年农药用量达 500 吨以上,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对土壤、水源、空气及农副产品产生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

 问题。我县重金属重度污染耕地面积达 10.63 万亩,其中无法修复的耕地有 7.43万亩。农村生产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引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再建一座垃圾填埋场的可能性已不大,而我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属超负荷运行,如县域内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到场处理,预计到 2020年将全部填满所剩库容,城乡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很大。据调查摸底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危旧废弃不用杂房、旱厕、违建房 7.8 万余栋(间),面积 180 余万平方米,其中残垣断壁 7126 处,面积 32 万平方米,废旧不用杂房、旱厕、猪牛舍 4.6 万余间,面积 65 万平方米。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旱厕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厕所革命”的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现有县财政按常驻人口 10 元/人/年的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报酬难以兑现。目前,中、省层面专项资金投入有限,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不足,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

 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我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在全市排位一直不理想,虽年度多次开展督查巡查、考核排位,但考核结果的运用多以经济处罚为主,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要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象抓森林防火一样,既要从经济上进行处罚,更要问责执行不力的干部。

 三、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行地区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突出抓好西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和流峰特色小镇建

 设,集中打造一批符合国家、省级、市级标准的生态村、生态镇,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深入挖掘农村生活内涵和文化传承,加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部门,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湄潭县偏岩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小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

 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调研组远赴贵州湄潭、麻江两县学习考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市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市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其次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是关键。按照“五有”标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需要,统筹考虑村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确保2020年前全县所有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清运集中处理全覆盖,并逐步取缔二次污染严重的简易填埋场。第三解决垃圾出口是根本。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垃圾山上不能填、河边不能倒、村庄不能堆、路边不能放的局面,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将无处可藏。解决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已成当务之急。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加强汇报衔接,科学选定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方式,早日促成项目落地,确保全县城乡生活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议有条件的建制镇和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比较分散的村,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县农村住房分布较散,特别是一些山区,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

 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大力实施以“三清除”(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杂草)、“三拦截”(通过种植湿生树种,搭配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缓流设施,有效拦截氮磷养分、拦截漂浮物、拦截径流水土)为核心内容的生态化改造技术,与村庄内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一体化的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集成系统,达到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目标。

 三是示范推动农村“...

篇三: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六篇 【篇一】

 改善农杆亰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杆,是实施乡杆振兴戓略癿一项重要仸务,亊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亊关农杆社会文明和谐。当前,我县农杆亰居环境状冴径丌平衐,脏乤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迓比较突出,不全面建成小府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癿向往迓有较大差距,仌然是经济社会収屍癿突出短板。挄照县委批转癿《政协**县委员会**年巟作要点》癿安排,**年 5 月至 6 月,县政协提案委组细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副主席赵湘骥、原副主席李卫平癿带颀下,采叏听汇报、看现场、召开庚谈会、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我县农杆亰居环境整治情冴迕行了与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冴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杆亰居环境整治开屍情冴 近年来,县委县政店高庙重规农丒农杆巟作,倾注大量巟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迕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杆为目标,全力推迕改善农杆亰居环境巟作,强化颀导,精心组细,突出重点,“三大”行劢成敁明显,“脏乤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杆亰居环境整治巟作叏得了阶殌性成果。

 (一)加强颀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县委乢记仸顼问,县长仸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负责亰为成员癿农杆环境整治巟作颀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颀导和部门联系乡镇制庙,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亰员经贶,构筑了县、乡、杆(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事是

 定目标。制定了《**县农杆环境建设巟作方案》、《**县农杆“厕所革命”三年行劢计划》和《三大行劢巟作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杆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杆“厕所革命”目标仸务,落实了农杆亰居环境整治巟作责仸。三是造氛围。结吅“四创”巟作,县乡杆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巟作和三大巟作宣传劢员会和推迕会,印収环境整治巟作宣传手册,敃育干部群众迕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収广大干群参不环境整治巟作癿积极性和主劢性。

 (事)夯实基础,整治巟作初见成敁。一是全面实施农杆环境整治巟秳。全县以乡镇政店所在地、城乡结吅部、“两库一河一江”源头沿岸、主要交通干线、主要景区景点、重点扶贫杆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吭劢实施农杆环境综吅整治财政奖衒项目 150 丧,实际开巟建设项目 131 丧,落实财政奖衒资金 1860 余万元,累计宋成 228 丧行政杆 436 丧自然杆癿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杆饮用水源保护、农杆生活污水处理、农杆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巟秳癿实施,农杆亰居环境大为改观。事是抓投入,农杆环境设施逐步宋善。近年来,县财政投入农杆生活垃圾与项治理及“厕所革命”资金 5000 余万元,“两库一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垃圾治理资金 1200 余万元,新建乡镇垃圾丨转站9 丧,添置垃圾清运车 39 台,封闭式垃圾箱 655 丧、秱劢大容量垃圾桶 2000余丧,建垃圾池 3600 余庚,新建和维修垃圾转运场 20 余丧,年清运垃圾 13 万余吨,聘请乡杆保洁亰员 5000 余名。觃划建设农杆“厕所革命”示范点 35 丧,拆除庘旧杂房、旱厕 4 万余栋,新建杆级卫生公厕 103 庚,改建户用厕所 1603 户。加大农杆集丨供水改造力庙,全县宋成集丨供水行政杆 323 丧、分散供水行政杆 118 丧,为农杆改厕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加大美丽乡杆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挄照“政店引导、杆民主体、财政奖衒、示范带劢”癿方式,近年

 来,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杆 4 丧、省级卫生杆 6 丧、市级美丽乡杆 25 丧,市级卫生杆 24 丧,突出杆庄环境整治,乡杆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仸,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屍巡河与项行劢,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癿监管,开屍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吅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敁改善。五是加强农丒面源污染防治。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吅利用,科学挃导农民用肥,有敁减少因化肥造成癿面源污染。推迕省级农丒面源污染防治巟秳示范杆建设,农丒生态丌断収屍。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4000 万元,宋成粪污治理设施配套建设觃模养殖场 196 家。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仸丌断增强。制定了**县环境整治巟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巟作开屍提供了强有力癿政策支持。县环境整治巟作颀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吅整治考核办法,采叏日帯督查不暗访相结吅癿办法,对整治活劢迕行经帯性癿梱查,幵将各乡镇迕屍情冴及时通报,幵实行奖罚,有力促迕了各项整治仸务癿落实。

 事、当前农杆亰居环境整治存在癿问题 1、农杆亰居环境“脏乤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叐丌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径多杆民随地乤丢垃圾习以为帯,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纵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杆民盖房产生癿庘弃杅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乤堆乤放,形成“垃圾围杆”现象。事是住宅不畜禽圈舍混杂,劢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癿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癿问题仌然相当普遍。三是农丒面源污染严重。据调查监测,我县化肥使用在水稻上超标了 0.3 倍,在烟草上超标了 1.4 倍,每年农药用量达 500 吨以上,

 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对土壤、水源、穸气及农副产品产生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我县重金屎重庙污染耕地面积达 10.63 万亩,其丨无法修复癿耕地有 7.43 万亩。农杆生产环境癿恱化,直接影响着农杆亰居环境癿质量。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丌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丌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丌能及时清运。事是垃圾织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二垃圾织端处理觃划布局滞后,引迕垃圾焚烧収申项目及再建一庚垃圾填埋场癿可能性已丌大,而我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已屎超负荷运行,如县域内所有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到场处理,顿计到 2020年将全部填满所剩库容,城乡垃圾面临就地迓是外运处理癿两难局面。

 3、庘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庙径大。据调查摸底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危旧庘弃丌用杂房、旱厕、迗建房 7.8 万余栋(间),面积 180 余万平方米,其丨残垣断壁 7126 处,面积 32 万平方米,庘旧丌用杂房、旱厕、猪牛舍 4.6 万余间,面积 65 万平方米。大量危旧庘弃丌用癿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癿存在,严重影响了杆容杆貌和杆民生活质量癿改善,特别是有癿杆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杆民拆旧意识丌强,等徃观望,旱厕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杆“厕所革命”癿开屍。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巟作癿深入,资金需求量丌断增加,现有县财政挄帯驻亰口 10 元/亰/年癿顿算投入不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丌全,保洁员报酬难以兑现。目前,丨、省层面与项资金投入有限,市、县两级财政投入丌足,涉农资金整吅难庙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杆亰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径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敁管理机制丌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癿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癿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癿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癿接叐能力和生活习惯,丌够深入亰心,起丌到共鸣作用。事是农民主体作用収挥丌够,参不秳庙丌高,环境整治巟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癿现象,讣为环境整治是政店癿亊,只当旁观者,丌当参不者,既丌主劢作为,也丌支持配吅,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杆亰居环境长敁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丌清、责仸丌明、问责力庙丌大。我县在推迕农杆亰居环境整治方面在全市排位一直丌理想,虽年庙多次开屍督查巡查、考核排位,但考核结果癿运用多以经济处罚为主,径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地方颀导重规丌够,推迕丌力,敁果丌佳。要强力推迕农杆亰居环境整治,就要象抓森林防火一样,既要仍经济上迕行处罚,更要问责扗行丌力癿干部。

 三、我县农杆亰居环境整治癿建议 农杆亰居环境整治实施三年来,叏得了一定癿成敁,也积累了丩富癿经验,但随着整治巟作癿深入推迕,摆在我们面前癿难题会越来越多,返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巟作定力,守正笃实,丽丽为功。

 (一)觃划引颀,示范带劢。一是科学觃划,因杆施策。坚持“无觃划丌建设、无设计丌施巟”癿理念,収挥觃划癿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屍县域杆庄布局觃划、杆庄整治觃划,幵做好不土地利用总体觃划癿衎接,鼓劥推行多觃吅一。要在学习先行地区先迕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叏环境整治癿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吅本地乡杆环境整治癿巟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癿重点杆和丨心杆,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仸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丨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事是示范带劢,精准収力。农杆环境整治巟作是一项长期癿

 巟作仸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殌丌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劢,促迕农杆环境整治巟作癿整体提升。挄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劢,突出重点、全面推迕”癿巟作思路,以美丽乡杆建设为平台,以农杆综吅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屏绿水建设巟秳,突出抓好西河美丽乡杆示范带和流峰特艱小镇建设,集丨打造一批符吅国家、省级、市级标准癿生态杆、生态镇,辐射带劢全县各杆开屍整治巟作。深入挖掘农杆生活内涵和文化传承,加大传统杆落和历叱文化名杆保护力庙。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杆民“看得见屏、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事)政店主导,杆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讣识改善农杆亰居环境癿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巟作癿组细颀导。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店主体责仸,明确牵头责仸部门,统筹安排年庙巟作仸务,为巟作持续开屍提供组细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地改善农杆亰居环境巟作癿挃导,建立部门联劢、分巟明确癿协调推迕机制,整吅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巟作吅力。各职能部门要经帯开屍监督梱查,及时掌握各地农杆环境综吅整治有关情冴,确保农杆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収现和解决。迕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庙,利用杆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癿方式,及时报道巟作劢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劥先迕,曝光问题、鞭策后迕,真正把各方面癿积极性调劢起来,形成亰亰关注农杆环境癿浓厚氛围。事是充分収挥杆民在杆庄整治丨癿主体作用。要劢员广大群众主劢参不,发“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杆民大会、加强杆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细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杆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杆民亯身感叐杆庄整治癿发化和好处,激収广大杆民内生劢力。充分収挥杆民理亊会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劢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巟作癿同时,组细杆民投巟投劧。如湄潭

 县偏岩塘杆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小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帯生活紧密结吅,吸引农民积极参不,径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迕。一是深入开屍农杆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杆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癿“杆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癿集丨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癿代价径大。对大部分农杆来说,只有仍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癿关键。返次调研组迖赴贵州湄潭、麻江两县学习考察,他们癿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杆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杆实情,多想接地气癿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丌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径头痛,而农杆恰恰可沤肥再次迓田。有癿地方将农杆垃圾分为“可腐”和“丌可腐”,最大秳庙方便杆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癿事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市癿垃圾如塑料、玱璃、金屎制品、申池等可运回城市回收处理。返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其次建立垃圾收转运体系是关键。挄照“五有”标准(有齐全癿设施设备、有成熟癿治理技术、有稳定癿保洁队伍、有长敁癿资金保障、有宋善癿监管制庙),丌断宋善农杆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切实满足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需要,统筹考虑杆庄分布、经济条件等因素,建立符吅农杆实际癿收集、转运和处理模式,确保 2020 年前全县所有自然杆农杆生活垃圾清扙清运集丨处理全覆盖,幵逐步叏缔事次污染严重癿简易填埋场。第三解决垃圾出口是根本。迕入新时代,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垃圾屏上丌能填、河边丌能倒、杆庄丌能堆、路边丌能放癿局面,我县农杆生活垃圾将无处可藏。解决垃圾织端无害化处理已成当务之急。全县各相关部门要挄照省市统一要求,加强汇报衎接,科学选

 定垃圾织端无害化处理方式,早日促成项目落地,确保全县城乡生活垃圾织端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事是梯次推迕农杆生活污水治理。建议有条件癿建制镇和觃模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癿杆庄要建立集丨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杆镇癿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居住比较分散癿杆,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县农杆住房分布较散,特别是一些屏区,住户之间距离径迖,用集丨式污水处理径丌经济。建议结吅农杆生产生活癿方式,采叏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癿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杆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癿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杆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贶也大大降低。大力实施以“三清除”(清除垃圾、清除淤泥、清除杂草)、“三拦戔”(通过种植湿生树种,搭配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缓流设施,有敁拦戔氮磷养分、拦戔漂浮物、拦戔徂流水土)为核心内容癿生态化改造技术,不杆庄内癿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形成一体化癿农杆面源氮磷生态拦戔集成系统,达到恢复生态、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癿目标。

 三是示范推劢农杆“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丌仅关系农杆环境癿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迕步。要...

篇四: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阐释裴仕兵(贵州省水城县野钟乡政府 贵州 六盘水 553043)摘要: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既关系到生产,也关系到生活,还关系到生态,只有坚持和完善常态化的整治机制,才能使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关键词:农村 ;环境整治 ;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农村环境整治问题既关系到生产,也关系到生活,还关系到生态,只有坚持和完善常态化的整治机制,才能使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 深刻认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率先提出并部署实施了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十五年来,浙江全省累计有 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乡村面貌、经济活力、农民生活水平均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本。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浙江实施的这项工程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发展。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今年 3月 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等等。农村环境是反映一个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更是保障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所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改善群众的生活和创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承载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福祉,这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民生”,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由于基础设施长期欠账,我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与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切实回应群众对良好生活条件的诉求和期盼,从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深入推进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这有利于推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如果人居环境整治不好,人民健康水平不高,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就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成色。当前,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仅 20%左右,生活污水治理率不足 1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 39%,“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农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突出短板。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可以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这有利于重构城乡关系、推动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要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与美好,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农村环境的清新与自然,城市与农村既各自特色鲜明又浑然一体、天人合一。但是,我省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环保观念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厕所数量不足、分布不均、设施不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已经成为群众和广大游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成为了制约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厕所革命”,可以补齐公共服务的短板,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引导人才、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充分挖掘农村在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使农村资源加快变为资产、资产不断增值,让农村不仅是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还能更好地承担起生态涵养、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满足城市居民对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的向往,让农村成为人们养老养生、创新创业、生活居住的新空间,真正实现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这有利于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是要为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坚实基础,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让人才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让城市居民愿意到农村来旅游观光、养老养生,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就是要让农村既有山清水秀、也有人美乡风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更好地保护好生态环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就是要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体制机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推动乡村组织振兴。2 要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把握关键、聚焦重点、突出实效、有序推进。2.1要抓好村庄规划管理工程。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建立起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生态规划、村庄产业规划、村庄文化规划、村庄治理体系规划、村庄教育医疗卫生规划、村庄环境卫生规划等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对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统筹道路等各类设施布局,实现山水、田园、林地和村庄有机融合。探索理顺规划体制,要深化改革,探索将乡镇的民政、国土、林业等部门合并,建立专门的规划建设工作部,具体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各村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制定乡镇村建设时序,实现村庄规划建设工作行使有权力,监管有队伍,初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管理体制。提高规划可实施性,村庄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体现乡村特色。规划编制要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农民参与,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防止强行拆并村庄。要组织开展一次全员培训,让干部群众学规划、懂规划、用规划,做规划的执行者。2.2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工程。加快建立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按照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内要按村民居住密度合理配备卫生收集设施,对 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至少要设置1个垃圾收集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按200米服务半径设置垃圾收集点。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坚决取消简易填埋,取缔达不到环保标准的垃圾填埋场。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沟渠内、村庄周边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下大力气解决“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和村内“脏乱差”问题。严禁城市向农村堆弃垃圾,防止城市垃圾和工业污染“上山进村”。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进一步减少生活垃圾处理量,其他垃圾进行集中填埋或焚烧处置,降低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3要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工程。加大村庄污水处理力度。对靠近城市、县城和乡(镇)的村庄,生活污水要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对离城镇较远且人口较多的村庄,要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对布局较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能集中收集的村庄,可结合化粪池、小型净化槽和植草沟等进行处理。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通过加快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生物多样性原生地保护,形成良好的山生态、水生态、林生态、田生态、草生态、花生态、鸟生态、鱼生态、虫生态,健全和丰富生物链、生态链,推进自然生态各要素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命共同体”的循环能力。2.4要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和管控,对村庄的建筑风格、乡土风情、村落风貌、田园风光、特色产业等进行个性化指导,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加强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环境整治,以整治残墙断壁、整治草堆柴堆粪堆、整治乱搭乱建为重· 4 ·万方数据

 新时代党员干部须践行“三严三实”陈良红(云南昭通中共大关县委党校 云南 昭通 657400)摘要: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简称“三严三实”。关键词:新时代;党员干部 ;践行;三严三实  1 与时俱进,“三严三实”是加强修养的客观需要践行“三严三实”是修身做人之本。古人讲“修身以为基,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从修身做人的角度看,“三严三实”为党员干部概述了内正其身、外正其容的大道理,要求党员干部把外在要求转化于内在品质,修身正己,以严谨的作风和务实的行动,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党的信任和人民的认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对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要求,说到底就是要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举止,不断反省自己、改造自己、提升自己,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本色做人、规矩做事,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2 立足本职,做新时代践行“三严三实”的党员干部2.1始终坚守理想信念。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就是要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牢牢地镌刻在思想心灵深处。一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观念,切实把“严”和“实”的要求立起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按照“两学一做”的要求,重点抓好党章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领会核心要义,掌握精神实质。二要严格党内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要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接受党性洗礼,着力解决好对党不忠成、不讲政治、自行其是的问题。要坚决防止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的倾向,让严格的党内生活成为新常态。三要强化实践锻炼。面对复杂局面,党员干部只有经历实践锻炼,做到扛得住事,顶得住压力,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理想信念才不会发生动摇。2.2始终坚持严以用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利国利民,用不好则损害党的事业。对党员干部而言,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试。在正确对待权力的问题上,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权力从哪里来?新时代党员干部手中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必须做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二是要用好哪些权力?在现行体制下,党员干部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权力,对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手中有权就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三是如何用好权力?重点就是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把制度笼子扎紧,切实做到公正用权、公平处事,坚决反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2.3始终坚持遵规守纪。守纪律讲规矩,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来讲是第一位的要求。规矩立不起来、严不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滋生蔓延。一要敬畏法律。要带头尊法守法,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二要遵守纪律。要把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基本要求、必备素质,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绝不允许违反制度规定、搞特殊化。三要时刻自律。要坚持慎独慎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切实做到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白天黑夜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2.4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三严三实”的根本,更是推动...

篇五: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仁县 2021 年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湖南工作重要指示,围绕实施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市委“一极六区”和县委“四县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我县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共享乡村振兴成果。2.科学规划,分类推进。不管村大还是村小,一定要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科学谋划布局,充分考虑各村资源禀赋、发展程度差异,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统筹推进,要和产业发展、村容村貌一起统筹推进。结合乡村振兴有关要求,确定重点整治任务、整治目标和建设标准,坚持先易后难、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不搞一刀切。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3.注重长效,建管并重。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运行管护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强化

 3日常检查,保障设施正常运行。二、工作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居民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拆除空心房,改厕和安全饮水改造,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为重要抓手,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措施,2021 年拟对部分村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基础条件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示范片、示范村。坚持以点带面、树立样板,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推动安仁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朝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目标迈进。三、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建立完善“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村级推进和实施”的工作机制。安仁县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总责,安仁县乡村振兴局具体负责项目统筹实施,县财政局参与验收及资金监管,县农业农村局参与验收及政策技术指导,其它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协同推进和分类指导。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主体监管责

 4任。各村委为项目实施业主单位,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主导作用,健全完善项目建设进度推动、质量监管、后期管护机制。四、项目实施(一)

 2021 年项目实施对象根据省、市乡村振兴局人居环境会议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2021 年我县将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会议研究拟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省、市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所在村;脱贫村等 79 个村作为第一批实施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村。(具体名单及奖补资金额度见附件)(二)项目实施类型进、出村主干道或村内沟渠塘坝绿化;进、出村主干道及农户集中居住区路灯安装;村庄内基础设施较差的断头路;村庄内黑臭水体的治理;500 米范围内居住农户超 25 户 100 人的小型休闲广场建设;500 米范围内居住农户超 25 户 100 人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片建设。(三)项目实施程序1.项目申报。村委、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认真分析村情,选取村民参与积极性高、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明显的项目,组织召开项目选定会,广泛征求包括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在内的各方面意见,由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后上报安仁县乡村振兴局。

 52.项目复核。安仁县乡村振兴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乡镇到项目现场实地复核,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其中项目设计、项目概算等由参核单位懂技术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完成。3.项目建设。安仁县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下达项目文件后,由业主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各项目村都要召开会议成立项目建设理事会(至少一名脱贫人口为理事会成员)并把理事会人员名单及职责进行公示公开,驻村工作队要主动履职,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所有项目原则上必须在 12 月 31 日前完成建设任务,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的,应向安仁县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说明情况。4.项目监管。监理公司为项目进度和质量监管第一责任人;村委、驻村工作队、项目理事会人员需全程参与项目建设质量监管;乡镇需安排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管、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及指导业主单位收集整理项目建设公示公开相关资料,安仁县乡村振兴局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抽查督导。5.项目验收。项目竣工后,项目村提出验收申请,乡村振兴局及时组织、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及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组进行项目验收,并报安仁县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6.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措施。项目完成验收后,乡镇要及时做好扶贫项目产权移交工作,建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台账。村委要制定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条例,明确管护责任人、

 6管护经费。五、资金管理1.安仁县乡村振兴局负责将项目资金统一拨付到村。项目启动后,由乡村振兴局负责把项目奖补资金拨到乡镇村帐乡代理帐上。项目完工验收结算后,由业主单位向乡镇申请资金拨付,并在已下达的项目资金额度内,据实核付工程款。2.明确财政奖补额度。财政奖补金额以项目概算为准,乡镇财政所以项目批复文件中的财政奖补金额为限拨付资金,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设计费、监理费、评审费全部计入项目成本。3.推行绩效评价制度。各乡镇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及时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工作,形成绩效自评报告,绩效评价相关资料上报安仁县乡村振兴局。安仁县乡村振兴局根据工作需要,抽查部分项目,形成统一绩效自评报告上报安仁县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价不合格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六、保障措施1.强化预算约束。根据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预算,建立实施方案,坚持以钱定事原则,筛选确立安仁县 2021 年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计划。批复文件中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类别、建设任务、实施地点、时间进度、责任单位、奖补资金、受益对象、绩效目标、群众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2.公开透明操作。建立健全项目民主决策机制和群众参与机制。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项目资金申请的透明度,杜绝无序申报、重复申报的现象,所有资金项目需政府网上长

 7期公示公开,接受公开监督。3.加强督查与通报。由安仁县乡村振兴局牵头,组强纪检监察、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专项检查和抽查,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4.严格考评绩效。按照“指标科学、操作简便、结果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健全考评指标,对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将考评结果与乡镇乡村振兴工作绩效考评挂钩。对资金使用管理好的乡镇给予通报表扬,推广经验、做法;对出现问题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落实,对违规使用的,按规定追究责任。附件:1.安仁县2021年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申报名单及奖补资金额度2.安仁县 2021 年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申报表

 安仁县 2021 年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申报名单及奖补额度序号 乡镇 村名奖补资金额度备注 序号 乡镇 村名奖补资金额度备注合计 820 6801 永乐江镇 山塘村 80 41 灵官镇 算背村 102 永乐江镇 安康村 30 42 龙海镇 龙海村 303 永乐江镇 大石村 30 43 龙海镇 万田村 304 永乐江镇 排山村 30 44 龙海镇 官陂村 105 永乐江镇 清溪村 30 45 牌楼乡 康平村 306 永乐江镇 高陂村 10 46 牌楼乡 山口铺村 107 永乐江镇 九妹仙村 10 47 牌楼乡 团结村 108 永乐江镇 郁浪村 10 48 牌楼乡 熊峰村 109 永乐江镇 长潭村 10 49 牌楼乡 水口村 1010 永乐江镇 大源村 10 50 牌楼乡 井下村 1011 安平镇 桥石村 80 51 平背乡 龙头山村 3012 安平镇 坪上村 40 52 平背乡 长岗村 3013 安平镇 上街居委会 30 53 平背乡 岩下村 1014 安平镇 石基头村 30 54 平背乡 黄田村 1015 安平镇 竹塘村 10 55 渡口乡 深塘村 4016 安平镇 塘田村 10 56 渡口乡 石冲村 3017 安平镇 曹婆村 10 57 渡口乡 渡口村 1018 金紫仙镇 高源村 30 58 渡口乡 石云村 1019 金紫仙镇 赤滩村 30 59 渡口乡 高枧村 1020 金紫仙镇 关王居委会 30 60 渡口乡 石脚村 1021 金紫仙镇 源田村 30 61 华王乡 东桥村 3022 金紫仙镇 渡河村 10 62 华王乡 天际村 3023 金紫仙镇 金紫仙村 10 63 华王乡 合江村 1024 金紫仙镇 红岩村 10 64 华王乡 大塘村 1025 金紫仙镇 新洲村 10 65 华王乡 消湾村 1026 金紫仙镇 梅岭村 10 66 承坪乡 双溪村 3027 金紫仙镇 莲塘村 10 67 承坪乡 河东村 1028 金紫仙镇 豪山村 10 68 承坪乡 山下村 1029 金紫仙镇 潭湾村 10 69 洋际乡 新华村 3030 金紫仙镇 湘湾村 10 70 洋际乡 猴昙仙村 1031 金紫仙镇 中洞村 10 71 龙市乡 金子盆村 3032 金紫仙镇 福星村 10 72 龙市乡 三峰村 1033 金紫仙镇 坪塘村 10 73 龙市乡 桃园福地村 1034 金紫仙镇 里山村 10 74 龙市乡 双泉村 1035 金紫仙镇 罗洲村 10 75 竹山乡 竹山村 3036 金紫仙镇 杞林村 10 76 竹山乡 涟源村 3037 灵官镇 宜河村 30 77 竹山乡 莲溪村 1038 灵官镇 古铛村 30 78 竹山乡 梨树村 1039 灵官镇 莽山村 20 79 竹山乡 合祥村 1040 灵官镇 锡山村 108

 安仁县2021年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申报表序号项目类别建设性质项目名称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补助标准(万元)绩效目标(计划进度)时间进度(计划起止)定额补

  助金额

  (万元)筹资方式(万元)

 责任单位群众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备注乡镇 村、组受益人口受益情况开工 完工 中央 省级 市州 县级 其他项目总资金(万元)主管

 部门实施

  单位9

  乡

 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公示表序号项目类别建设性质项目名称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补助标准(万元)绩效目标(计划进时间进度(计划起止)定额补

  助金额

  (万元)筹资方式(万元)

 责任单位 群众参与和利益联结机制备注乡镇 村、组受益人口受益情况开工 完工 中央 省级 市州 县级 其他项目总资金(万元)主管

 部门实施

  单位公示单位:

  公示时间:电话和电子邮箱:10

篇六: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见成效。

 一是信息 监管,全覆盖 。以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村改厕信息监管全覆盖。对新建农村户厕逐户排查,问题厕所全部完成整改。配备吸污车(泵)91 台,安排专兼职清掏人员332 人,形成了覆盖全域的运维管护机制。

 二是 “ 一村一策 ”,强推进 。在全省率先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组织自下而上编制五年提升行动方案 668 个,覆盖全部行政村。按照“一村一策”方针推进各村开展环境提升,避免千村一面。宽甸县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县,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三是美丽宜居 , 做示范 。在 2021 年创建 58 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基础上,今年全市启动创建第二批省级美丽宜居村76 个,向国家和省推荐美丽宜居示范村 7 个,推动生态、水利等重大项目、资金向美丽宜居村整合。

 四是工作机制, , 常态化 。统筹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在全市范围内打响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战役,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XX 县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五是基础建设 , 稳提升 。按照《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 年落实农村公路新建和维修200 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 417 公里。安排农村饮水项目 213 处,受益人口 20 万人。建设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1 个,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

篇七: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研工作方案》原市秘发[**]2 号文件要求,我乡组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小组,对中央和省、忻州市以及我市实施战略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认真梳理,结合我单位工作开展进行了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及成效 **乡位于原平市东北,距市中心 22 公里,属半丘陵地区,全乡总面积121 平方公里,5555 户,14707 人,总劳力 7164 个,耕地面积 45300 亩,辖 25 个行政村。共有党支部 32 个,党员 712 名,其中农村党支部 25 个,农村党员 631 名。全乡以农为主,兼营小杂粮加工及畜牧养殖,是全市水果主产区之一,主要有梨、果、杏、枣、核桃等,年产量近 1400 吨。

 我乡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忻州市委以及我市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工作措施扎实,工作重点突出,工作成效明显。我乡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123~456”发展战略部署,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落实。重点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态势。主要是根据本地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确立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模式,着力提升特色产业乡发展。明确特色产业升级方向,落实推进措施,上下协同联动,推动特色产业的全面升级。目前我乡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主要有:

 1、推进我乡小杂粮加工项目。目前**乡康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加工车间、饲料厂、检测平台及仓库等一系列设施,已投产运营。该项目实施后,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建成了 1000 亩的小杂粮种植基地,解决 58 人的就业问题。

 2、下神头大葱种植项目,2017 年我乡经过农业产业调整之后,当年章丘大葱、中华巨葱、超级葱王种植达到 1500 余亩,亩产 6500 斤,按照去年每斤 4 毛钱收购价格每亩效益可达 2600 余元,较之传统玉米种植收益接近翻倍。

 3、大杏深加工项目。经乡党委、政府搭桥,**乡得益大杏合作社与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已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在原有年消化大杏 9.8 万公斤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干鲜水果种植,该基地建成后,带动全乡大杏种植 3000 亩,年消化吸收原平市周边县市大杏达 3000 吨。

 二、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出乡村发展的差距所在,补齐短板,才能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过对制约农村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总的来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受现有政策和农村实际现状的影响,村民自主投资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服务跟不上,作用难以发挥。虽然目前建立起了 130 余人的**乡人才信息库,但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不相适应,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也是直接导致大部分企业成为家族性企业并且生产产品只是初加工产品,没有技术优势,不能抢占市场。

 2、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发展环境不优。近年来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改善了基本农田较为集中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还普遍存在着标准不高、质量不一、使用效益不大的问题,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

 3、教育与社会心理的影响。制约乡村发展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心里和教育有关。千百年来,我们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几十年来,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是围绕“远离农村、远离农业”展开的,“不好好学习,就当农民”,是乡村家长、教师激励孩子学习动机的最有效口号。人们骨子里潜移默化的渗透着一种观念,没出息

 的的人才当农民,甚至只要和农业、农村有关的人与事都会“低人一等”,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4、城乡缺乏双向流动。过去限制农民进城,把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人为割裂了城乡之间的关系。现在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极端倾向,进城购房成了普遍的追求,也成了城镇化的一项指标。在乡村建设的一些优秀典型案例中我们看到,在外人才返乡带动,往往能成就一个乡村的振兴发展,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凭着一腔对家乡的热情和情怀,为家乡注入了活力,带动了百姓致富。人才难以回流农村、农业,在外人才返乡积极性不高,虽不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但确实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短板。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年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思路是,进一步加强扶持政策落实,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加强平台载体建设,加强集群发展和特色产业建设。

 1、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寻求产业转型发展出路。

 (1)全产业链推进我乡小杂粮加工项目。**年,我乡计划继续深化农业产业调整力度,围绕大狼沟、大阳、**、金庄、现峪、石盆、史家岗、南神头、练家岗为等丘陵地带 9 个村庄为中心建立 5000 亩以上的集约化连片小杂粮种植基地,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鼓励、促进农民将自己手中有限的土地进行流转,盘活土地利用价值,带动全乡小杂粮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升级,促进传统农业向增产农业、现代农业的跨越,既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更多返乡劳动力和贫困人员就业,又使本地粮食就地转化,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

 同时帮助康源公司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和低息银行贷款,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升级产业。同时引导企业与本地小杂粮种植户、合作社形签订原材料购销合作关系,在本地区内形成小杂粮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在

 促进当地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同时,调动本地种植散户的积极性,带动本地小杂粮种植业规模扩大,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收获“水涨船高”的效果。

 (2)下神头大葱种植项目。**年我乡计划继续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宣传力度,做强做大下神头村大葱品牌,鼓励周边村庄进行产业调整,扩大大葱种植面积,围绕下神头、上神头、上木章、下木章、峙峪、上封等6 个村庄为中心打造我乡大葱种植基地。其次,培养专业合作社,打造公司化经营模式,鼓励、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对本地大葱种植进行统一管理,从种植到销售实现一条龙公司化管理、服务。同时,乡政府帮助合作社开拓市场,寻找稳定销售渠道和购买方,通过签订购销合同,稳定销量,重点消除农民对销售前景的忧虑。争取在**年底产出、销售和效益实现“翻倍”的目标。

 (3)做强大杏深加工项目。在**乡得益大杏合作社与杭州超达食品有限公司已达成的意向性合作协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干鲜水果种植,形成以中庄、西荣、南头、井沟 4 个村为中心的大杏种植基地格局,预计带动全乡大杏种植 3000 亩杏园,年消化吸收原平市周边县市大杏达 3000 吨。项目建设计划**年底完成,进入投产阶段,力争打造我乡大杏种植-深加工-销售产业链,提高本地杏农收入。

 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三点意见:

 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财政投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二是建议进一步降低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批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周期,降低贷款利率,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企业。

 三是建议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提高农民获得感。

 2、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在稳定农户承包权上,积极稳妥推进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实施“三权分置”的重要前提。通过确权

 摸清了承包地的底数,基本解决了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了大量土地承包纠纷,让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使他们更加放心流转土地。目前**乡土地确权合同签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土地证的发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1)辛章村荒草地造地项目。造地选址于辛章村东丘陵荒草地,目前该项目已进行踏勘并进入规划实施中,预计投资 400 万元,造地 200 亩。该项目的实施将为集体创收、增加市财政收入、缓解用地矛盾,为实现特色农业园区建设搭建平台,修复生态,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2)上封村荒草地造地和灰渣填沟造地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 7000万元,造地 200 亩,工期 2 年半。国电投山西铝业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具体施工,该项目完工后可以取得“一举五得”的效果,一是解决铝厂灰渣处置的问题;二是解决村内土地匮乏及贫困户耕地缺少的问题;三是转变“征占农民土地”为“为农民造地”的新模式,解决村企矛盾;四是缓解全市用地指标困难的问题。五是修复生态,改善区域人居环境。

 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2017 年中央 1 号文件提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刻不容缓,重点从新型经营主体、基层农技人员反映的问题方面入手:

 (1)针对当前我乡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蓬勃兴起,鼓励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重点扶持解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难题。

 (2)虽然目前建立起了 130 余人的**乡人才信息库,但人才保障与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不相适应,下一步计划重点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上加大力度,改变目前仅限于初加工产品、没有技术优势、不能抢占市场的劣势。

 (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整合涉农项

 目资金,改善了基本农田较为集中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但还普遍存在着标准不高、质量不一、使用效益不大的问题,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临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态环境成为突出短板。

 在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上,建议:

 一是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以及涉农保险政策普惠力度,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二是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

 三是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强联合,开展品牌创建,基地或产品认证,共建共享农业产业联盟或农产品营销促销中心,农业生产资料联合采购平台,探索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节本升级的路径。

 四是强化技术服务.引导新型农业经营参与项目实施,开展试验示范等活动,农技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服务,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示范效应,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特别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中国的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滹沱河由北向南流经**乡境内,其干流及其支流清水河水源地向忻府区、定襄和原平三县提供城镇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近几年引水量达到了3500 万立方米。

 当前,我乡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山西省“两山三河”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工作精神,为解决滹沱河部分河段堤防工程不完善,河库淤高、主槽萎缩严重防洪标准低等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滹沱河生态修复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协调农村发展建设与河道生态保护的关系,同时尽量维护河道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水文特征,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和

 谐。

 **乡境内滹沱河治理工程项目主要位于滹沱河流经的安庄、东李家庄、西李家庄、孙家庄、临河,属于施工 16 标、36 标、37 标,其中 16 标签约合同价 656.7 万元,36 标签约合同价 733.9 万元,37 标签约合同价 707.9元,合计 2098.5 万元。征地补偿款 526.8 元,共计投入资金 2625.3 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滹沱河生态环境关系**乡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5、传承发展乡土文化,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不断努力,我乡宣传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大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乡以做好宣传文化工作为出发点,结合具体实际,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努力做好我乡宣传文化工作。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提升身心素质和幸福指数。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占稳农村阵地,打造**乡旅游文化产业链,以此提升我乡本土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促进当地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

 (1)史家岗村“二月二”传统庙会,是*...

篇八: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整治筑牢乡村振兴之基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庄严地将其写进党章。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自全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路井镇牢固树立和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紧扣“六美路井”建设目标,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示范、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全面打造“*南大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

 要

 性

 质

  城市形象,直观地讲,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有没有亲和力、吸引力。农村的环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五年时间使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和无处寄放的乡愁。随着经济社会

 的不断发展,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人居环境对心情的陶冶净化和身体状况的改善的重要性,打造清洁优雅的居住环境,既是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利群利民的大好事,也是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大实事。归根结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关系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利好大事,一举多得。

 主

 要

 做

 法

  一、规划先行,美好蓝图“亮起来”

  一是规划融合发展“一盘棋”。迈入现代化的新征程,不仅城区要现代化,农村也要现代化。为此,路井镇以“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村民主体原则,率先推进“1233 工程”(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建设两条示范廊带,全力攻坚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三大革命,全面打造干净整洁村、重点达标村、精品示范村三类村庄),全面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行动。从制度设计入手,研究制定《路井镇 2020 年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实施方案》《路井镇关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文件,围绕 108 国道轴线,对镇、村的规划发展、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等进行系统思考,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二是绘就美美与共“一幅画”。在全域整治、全面整治、深度整治的总体思路下,

 因村施策、循序渐进,建设两条示范廊带,把全镇 24 个村分成三类,对 10 个一般村扎实推进“八清一改”,打造干净整洁村;对 8 个达到干净整洁基础的村,进一步提档升级,打造重点达标村;对 6 个达到提档升级基础的村,做精做强,打造精品示范村。整治示范中,统筹完成三大革命、五化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三产融合等各项建设任务,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

 三是谋划强基固本“一张图”。持续发挥“四好公路”标杆优势,提质扩面,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管护,确保实现村通硬化道路全覆盖;打造“15 分钟便民服务圈”,助力 6 个精品示范村完成文化大礼堂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文明风尚和评选表彰等活动;开展文化类“山寨社团”清理整顿工作,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印光故里文化遗址,宣传好北党村“五圆鼓”、郭家坡“线戏”、新民“打犟驴”、岱堡“血故事”等传统文化。

  二、精准发力,三大革命“立起来”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好字当头、稳步推进、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先后组织将确定的 2019年 5 个村和 2020 年 4 个村,全面完成水冲式厕所建设、污水管网和末端处理;其余村,按常住户 80%比例,进行改造,确保 2020 年底全镇改厕村比率达 90%以上;对公

 共卫生厕所,提前谋划、加快建设,力争 5 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达到全镇全覆盖;同步强化长效管护,对已建成的各类公厕,实行统一管理,组建公厕专(兼)职保洁队伍,确保正常运转。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健全完善“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清理各户房前屋后、村巷村道积存垃圾,规范整理柴堆、杂物堆,集中整治村庄周围、道路两侧、公共区域散落垃圾;全面禁止露天堆放和焚烧垃圾,完善并配备垃圾分类桶、中转站等设施;进一步健全镇、中心村和主干道路长效保洁体系,力争 2020 年底,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 90%以上。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一方面,严格执行《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入户率和污水处置率,力争到 2020 年底,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达到 43%和 57%,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另一方面,做好河道植被、生态护坡、生态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作,与畜禽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全面实施河长制,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三、压实责任,全员整治“动起来”

  一是坚持干字当头,“一把手”亲自抓。围绕“抓功能配套、抓队伍配备、抓制度落实”,成立镇人居环境

 整治改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有力推动人居环境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建立镇村两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村级工作考核、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镇、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方案制定、亲自抓部署实施、亲自抓督查落实,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确保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坚持多元争取,各项资金统筹用。为破解资金瓶颈制约,解决“资金从哪里来、心里有顾虑”的问题,路井镇精心做好“上下内外”四篇文章:对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确保整治资金“农来农往”;对下,整合使用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各社区按照年度收缴环境卫生费任务积极筹措,实现效益最大化;对内,镇、村拿出扶持资金,设置奖励标准,激励各地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对外,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与第三方主体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开展治理管护。三是坚持总结经验,浓厚氛围全面造。一方面,大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示范活动,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四、久久为功,常态长效“抓起来”

 一是设置一张人居 环境黑红榜。在集中整治和整治提升的基础上,设置人居环境黑红榜。一方面,将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现象的群众纳入到黑名单,在纳入黑名单教育期间,停办其村级所有相关业务,直至教育结束。另一方面,挖掘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先进典型,并在红榜予以公示,连续荣登红榜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同时,将人居环境改善纳入到村规民约,通过编制朗朗上口的话谣、张贴特色宣传标语等方式,更接地气,更易让群众接受。

 二是建立一支专业保洁队伍。明确各村按照总人口数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备村级保洁人员,负责清理村内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及周边和各农户生活垃圾,做好村域内卫生保洁工作。农村保洁人员一般选择本村的党员群众担任,由村两委采取公开选拔、招聘的方式产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五保户、农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等低收入群体;对确定的保洁员登记造册,统一标志,有条件的村可配发相应的劳保用品。

 三是建立一套落实管理制度。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包片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站所长为成员的长效管护考核领导小组,建立专门考评小组,由镇、村干部、部分村民代表每月对组织一次全镇各村检查评比,每季度一小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评比结果与各村村干部工作报酬挂钩;各村均建立每家每户房

 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登记台账,同步与各户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明确要求,定期清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支持社会化组织提供服务,鼓励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创优,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景点,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存

 在

 问

 题

  一、垃圾分类处理滞后

 一是分类意识不强,垃圾混合投放。农村居民普遍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有的居民为了投放方便,往往将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废弃物全部倒入公共垃圾桶,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

 二是农村财力薄弱,收集清运困难。农村人口较为分散,生活垃圾收运距离是城市的数倍。部分村(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投入较少,尚未建立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理系统。三是处理方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分类处理设备,大部分地区还是停留在集中收集阶段,将垃圾集中后进行填埋或转移到城郊进行处理。。

 四是城市垃圾下乡,加重农村污染。由于一些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转运”,有的甚至跨县或跨乡镇偷排垃圾,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与日俱增。

 二、卫生厕所建设滞后

 一是配套设施差。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及污水管网、自来水供应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

 二是运维成本高。农村厕所改造工程量大,而政府补贴有限,较高的建设成本、运维成本在农村很难实现大面积改造和推广。

 三是处理技术少。部分公厕没有对粪污进行无害化技术处理,存在渗漏现象,这将对环境造成更大污染。

 四是整体规划无。只注重前期建设,忽略了后期的运行、管理和处置。

  三、生活污水治理滞后

  一是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平原农村集中连片整治区,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二是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由于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或囿于实际资金压力等原因,一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艺过于简易,实际运行中无法有效处理污水,反而导致产生新的集中污染源;工艺贪大求新,成本高、运维难,超出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导致无法正常运行;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量不匹配,造成建设投资浪费,影响处理效果。

 三是管网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足的问题在农村尤其突出,影响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有些农村地区在政府主导下建设了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管网,但缺乏对农户参与的引导,支管入户率

 较低。

 四是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不足。存在缺人缺资金缺技术、“重建设、轻管理”、有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等运营管理机制问题。

 几

 点

 建

 议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坚持目标、责任导向,一任接着一任干,把问题搞清、项目做细、工程做实、基础夯牢、凝聚民心。特此建议:

 (一)落实目标责任,构筑建管体系。确定牵头单位,明确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卫健、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建设和后续维护管理责任,负责做好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监管、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管护方案制定、运行管护等工作。镇(街道)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要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做好施工建设及后期运维方面的有关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形成共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整治智库,加强装备研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用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在此基础上,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

 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农村垃圾、厕所、污水等设施设备的研发,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组织开展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管护运维技术指导,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强化党建引领,鼓励群众参与。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制定村规民约或环境卫生公约,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四)确保有人做事,建立管护机制。要建立“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保障资源化处理站点设施正常运行。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镇(街道)、各村(社区)成立组织领导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实时推进;建立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或通报制度,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

 (五)加强治理融合,确保集群作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众多,不能搞单兵作战,要加强治理项目的融

 合。各地可与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公路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部署,相互促进,共同落实,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路井镇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打开工作局面,在“有难度”基础上实现“有高度”,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向深入,为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整洁、和谐美丽、欣欣向荣的新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农村工...

篇九:抓人居环境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应农民群众的期盼。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一定程度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初见成效,农村改水、改厨、改厕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也还存在一定短板。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热下冷”。由于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较差,在家多为留守老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特别在开展净化活动时,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思想严重,内生动不足,常常是干部干,群众看。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不平衡。新农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得好的村(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较为显著;在偏远村(社区)农民仍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倒在房前屋后以及公路边、河(沟)渠边等,垃圾乱倒现象依然存在,柴草乱堆乱放现象难以根治,整治工作任重道远。

 三是农村种植业废物影响农村环境。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秸秆作燃料越来越少,加之综合利用缺乏途径和秸秆还田技术还不成熟,秸秆基本上成了废弃物,焚烧又污染空气,是明令禁止的,大量的秸秆只有堆积在广袤农村的田边和地角或路边,靠长时间的自然腐烂,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农村闲置破败房屋影响村容村貌。农民群众都有落叶归根的思想,农村房屋拆除补助相对较低,大都农户都不愿将老旧(破败)房屋拆除,加上建新(购买)未拆旧、多年外出未归的农户的破败闲置住房在农村大量存在,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影响村容村貌。也增加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

 五是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不及时。我县虽实行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但在偏远村(社区)受基础设施、清运路程、专项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依然还存在垃圾转运不及时,垃圾堆积现象。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农民群众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主体,人居环境整治,一定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乡村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动示范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强对农民的教育管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生产习惯,动员农民群众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变“一冷一热”为“两头热”,切实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形

 成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是分步实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村情,区别对待,实行一村一策,结合我县行政村较大的实际,进一步细化责任单位,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制订整治方案,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分步推进”的原则,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重点解决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最为突出、最为迫切的问题。

 三是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对废弃秸秆处理的科技创新,增强秸秆综合利用,增加附加值;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建新必拆旧、拆除破败房屋保留宅基权等措施,加快对农村破旧闲置房的规范处置进度;集中力量解决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垃圾乱倒、房前屋后“脏乱差”等方面问题;进一步健全垃圾清运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实行定点、定时、定人进行垃圾清运,杜绝垃圾堆积现象。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瓶颈。经济投入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切实增加农民群众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从根本上解决人居住环境整治瓶颈。增加收入,才能让农民自觉、自愿地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推乡村振兴

推荐访问:抓人居环境治理 助力乡村振兴 人居 助力 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