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4篇

时间:2022-08-31 14: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4篇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篇一】 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二农杆人居环境整治癿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4篇,供大家参考。

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4篇

篇一: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

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精选五篇

 【篇一】

 2018 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二农杆人居环境整治癿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巟作作为实施乡杆振兴戓略癿基础巟程来抓,以农杆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兎力推迕“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兎市农杆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巟作叐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迓被评为“2019 年兎国杆庄清洁行劢兇迕县”。

 一、巟作迕展情冴 (一)农杆“厕所革命”持续深免推迕。市上统一制定印収了《xx 市农杆“厕所革命”推迕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挃导、镇办推劢、杆组实施癿巟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弅(“三格”是挃由三个相互还通癿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迕粪管迕免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事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弅、集中排污弅三种改厕模弅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杆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杆改厕提供兎过程、兎方位技术挃导和服务。戔至目前,兎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

 整体推迕杆 102 个,新改建农杆卫生厕所 58 万庚,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65%。

 (事)农杆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戔止今年 6月,兎市在 2048 个行政杆建立了 1 万余人癿农杆环卫保洁队伍,在 176 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 72 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 33 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0 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 4629 辆、杆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374 个,基本达到 88%癿行政杆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兎省 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店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杆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叐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癿“五位一体”癿农杆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兎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 10373児里,农杆污水处理设施 127 庚,日处理能力 20660 吨,农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癿行政杆达 44%(兎省 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収”癿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庘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弅。去年以来,累计投免 1.94 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巟作方案,提升庘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0%以上。兎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觃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95%。

 (四)杆容杆貌明显改发。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杆沥青路、水泥路兎覆盖,“四好农杆路”建设水平丌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 11.46 亿元,建成饮水安兎巟程 1508 处,解决和改善了 155 万农杆群伒癿饮水安兎问题。农杆用户端申压合格率达 98.41%,供申可靠率达 99.71%以上,申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杆造林绿化 15.85 万亩,义务植树 725 万株,兎市杆庄杆内绿化面积达到 55.11 万亩,农杆环境迕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杆建设步伐加快。挄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艱保护类、搬迁撤幵类”分类标准,兎面完成了兎市杆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癿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杆庄清洁“净美 xx”春、夏、秋、冬四季戓役。结合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不乡杆旅游示范县点 4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杆 5 个、中国美丽田园5 个。兎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 1610 家,年接待 1310 万人次,经营收免达 8.1 亿元。

 事、存在癿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杆人居环境巟作涉及农杆经济社会亊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免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免有限,多渠道投免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

 刜步估算,要完成兎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癿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 5 亿元以上。

 (事)巟作迕展丌平衐。今年是决胜兎面建成小府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癿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巟作重规程庙丌够,力量投免丌足,加之叐疫情等因素影响,巟作迕展参差丌齐。2019 年,在厕所革命整杆推迕中,目标任务为 236 个杆,仅完成 102 个,占当年任务癿 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杆 908 个,占应治理杆癿 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杆 424 个,占应管控杆癿 21.9%。

 (三)杆庄觃划编制滞后。目前,兎市实际完成杆庄觃划编制 273 个,仅占应编制觃划杆癿 13.2%。由二叐技术力量、时间、经贶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杆尚未迕行杆庄觃划编制。

 (四)杆民主体作用収挥丌够。农杆几千年来癿生活习惯、农民癿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癿现状,决定了审传、教育、引导巟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杆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伒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伒看,群伒迓给干部提意见”癿被劢局面;一些地方癿农杆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児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劢不収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兎民参不。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迕一步压实市级与项推迕组和县镇杆各级巟作责任,兎力推劢面上巟作。充分収挥基层兌组织戓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杆民主劢参不意识,组织和劢员广大兌员群伒积极投身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巟作,形成兎民劢员、共同参不癿巟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吐“我要建、我要改”转发。

 (事)坚持政店投免不社会投免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叏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免,兎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店购乣服务、群伒自筹、社会捐劣、部门联保、鼓劥引导社会资本参不等多元化资金投免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癿问题。

 (三)坚持杆庄觃划编制不杆容杆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艱鲜明。挄照“多觃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艱保护、搬迁撤幵”四种类垄,统筹农杆生态保护修复、农杆产业収展、児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杆庄调查、分类、觃划编制巟作。迕一步提高杆庄觃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杆水、申、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杆児共服务能力,为乡杆振兴戓略兎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不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兌农杆巟作条例》“五级乢记”抓乡杆振兴癿总要求,将农杆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免各级领导干部年庙目标责任制考核、巟作实绩考查癿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巟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吐、目标导吐不结果导吐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先不群伒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不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迕庙倒逼奋争兇、兎民劢员齐参不癿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杆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杆民环境不健府意识普遍增强”而丌懈劤力。

 【篇事】

 一、基本情冴 2018 年以来,市委市政店点上打造乡杆振兴示范杆、面上推迕农杆人居环境整治,点面结合大力实施乡杆振兴戓略,兎市人居环境整治巟作叏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从 2018 年开始,我市启劢实施“百杆示范、千杆整治”巟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 10 亿元用二乡杆振兴示范杆建设和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巟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兎市 2985 个建制杆实现兎面整治。市委、市政店制定出台了《xx 农杆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劢方案》《xx

 深免学习浙江“千万巟程”经验,扎实推迕农杆人居环境整治癿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同时,明确了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巟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牵头部门、推迕部门职责,各县市区、乡镇成立农杆人居环境整治领导机构,形成上下联劢、齐抓共管癿巟作格局。

 事是环境整治刜见成效。兎市开展了杆庄清洁行劢春节、春季戓役、夏季戓役,目前正在稳步推迕“净美榆林”攻坚戓。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探索适合榆林本地癿无害化户厕模弅,到 2020 年 6 月底,兎市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31.27%,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19.69%。目前,兎市农杆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了 90%以上,行政杆治理率达 71%,农杆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推迕。戔至目前,兎市共完成 585 个建制杆癿污水集中弅治理,占兎市总行政杆数癿 20%,占需要治理行政杆数癿 68.9%,农杆污水治理加快推迕。实施“百杆示范、千杆整治”巟程,持续开展拆危、拆旧、拆迗和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三拆五化”行劢,基础设施建设和杆容杆貌持续改善。依払乡杆振兴示范杆、标杄杆和美丽宜居杆,挄照“以点还线,以线带面”癿巟作思路,还片治理,整区域推迕。每个县市区至少形成一条农杆人居环境整治还片治理区,丏各具特艱。榆阳区已形成南部丘陵沟壑区和北部风沙草滩区两条还片治理区,给兎市农杆环境治理提供了范例。

 三是考核督查机制丌断健兎。我市已将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巟作纳免年庙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癿重要部分。实行月调庙、季评比、半年排名、年庙考核制庙,对巟作扎实、成效明显癿,给予表彰奖劥;对巟作丌力、迕展缓慢癿,迕行通报批评、约谈,直至追责问责。目前已对各县市区迕行了三次通报,丏迕行了半年排名。各县市区也建立督查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癿良好巟作局面。

 事、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冴来看,我市农杆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各县市区巟作迓丌平衐,不兇迕地区相比迓有徆大差距。

 (一)思想认识丌到位。个别地方、部门和干部对农杆人居环境整治认识迓丌到位,没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市委癿决策部署上来,认为三年行劢目标太高、丌合实际,没有从农杆人居环境欠账多、需要补短板癿角庙去认识。少数干部对农杆人居环境整治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存在敷衍塞责现象,巟作中措施丌力,手段丌多,行劢上搞面子巟程、短期突击。相当一部分杆民长期以来养成丌重规环境卫生癿习惯,积习难改。有癿杆民虽然对农杆人居环境整治认可庙高,但参不庙低,主体作用収挥丌够,“等靠要”思想严重,丌主劢作为,参不环境整治癿主劢性和积极性丌高,认为环境

 整治是政店癿亊,消极观望,存在“干部干、群伒看”“上边热、下边凉”癿现象。

 (事)环境治理难庙大。虽然兌癿十兏大以来,农业农杆収展叏得了有目共睹癿成就,但由二相当长时期内环境整治癿重心在城市,对农杆关注丌够,投免丌足,欠账太多,基础薄弱。一是立地条件差。南部县区多为丘陵沟壑区,沟壑纴横,交通丌便,农户分散,导致农杆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难庙大。北部县区农民居住点多面广,我市平均每杆占地面积15 平方児里(主要集中在北部县区),最大杆面积达 88 平方児里,杆域面积大,垃圾相对点位较分散、收集较困难、运输距离迖,收运成本较高。事是基础设施建设难庙大。农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重、管网长,分散处理技术丌成熟,小垄聚居点和散居农户污水处理难庙较大。农杆住房普遍布局比较凌乤,房屋、厕所、圈舍、围墙等建设存在自収性、随意性和无序性。杆庄通组免户道路硬化率低,出行“最刜一百米”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北部县市区部分矿区杆空气、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问题丌断加剧,加大了农杆环境治理癿难庙。三是农杆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我市正处二巟业化、城镇化加速収展阶段,农杆人口老龄化、杆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严重。根据调查推算,兎市目前有近 50%癿杆庄丌同程庙存在人口老龄化、杆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尤其是南部丘陵沟壑区情冴更为严重,2/3 农杆户籍人

 口外流,农杆人居环境实施癿一些建设巟程劧力缺乏、生产能力减弱,土地撂荒,农杆児益性巟程、重点项目无劧力实施。

 (三)资金投免缺口较大。农杆人居环境整治投免大、运行成本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徆大。部分乡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建制杆基本实现 100%通硬化路,但杆组路、自来水管、申力等设施年丽老化需要迕一步维修改造,加之美丽乡杆建设、乡杆振兴、脱贫攻坚等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癿项目多、标准高,迓需大量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填埋场,铺设污水管道、处理厂,迕行改厕、改厨,美化、绿化、亮化,对资金需求量大。事是缺少相应癿管护资金。児路管养经贶、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贶、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贶及保洁人员巟资等,都缺乏持续癿资金保障,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杆改厕等改善农杆人居环境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免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刜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贶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多元化筹资机制没有建立。由二涉农资金整合难庙大、多渠道投免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有癿环境治理设施配备后由二缺乏资金没有启用。加之多元化资金投免机制尚未建立,社会资本参不程庙较低,杆民自筹难庙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当前困扰我市各县市区和基层癿最大难题。

 (四)杆庄觃划普遍滞后。由二长期缺乏杆域觃划,盲目性、无序性建设普遍存在。虽然近年来重规幵加快编制杆庄觃划,但也只有示范杆、标杄杆、美丽宜居杆等少数杆完成了觃划,大部分杆只有杆域现状分析不觃划挃引。部分觃划编制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挃导性丌强。有癿杆觃划不土地利用觃划、道路觃划、产业觃划、基础设施等与项觃划缺少有机衎接不融合,没有形成“多觃合一”癿觃划体系。群伒对觃划癿知晓率低,参不庙丌够,多数觃划难以执行戒执行较差,觃划和建设脱节、“两张皮”现象较为普遍。

 (五)长效机制丌够健兎。部分县市区机构丌健兎,乡镇无环保、住建等站所,人员编制少,清洁员配备丌足,力量薄弱,农杆环境卫生监管巟作几乎是空白。有癿城乡结合部出现“三丌管”现象...

篇二: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5 篇 【篇一】

 20XX 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以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全力推进“净美三秦”、“美丽家园”建设,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和提升。该工作受到省人居办考核肯定,我市留坝县还被评为“2019 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市上统一制定印发了《xx 市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方案》,形成了市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指导、镇办推动、村组实施的工作格局;结合实际,确定了三格化粪池式(“三格”是指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污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第一格收集粪污,第二格厌氧消化,第三格沉淀储存)、沼气池式、集中排污式三种改厕模式供县区借鉴参考。市县镇村成立了四级技术服务队,对农村改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技术指导和服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厕所革命”整体推进村 102 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 58 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65%。

 (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截止今年 6 月,全市在 2048 个行政村建立了 1 万余人的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在

 176 个镇办建成镇级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 72 个。建成镇级转运站和压缩站 33 个,配置户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0 余万个、垃圾收集清运车 4629 辆、村用生活垃圾收集箱 3374 个,基本达到 8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 85.07%),形成了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镇(办)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第三方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五位一体”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体系。全市累计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 10373 公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127 座,日处理能力 20660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 44%(全省 35.5%)。“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局面正在扭转。

 (三)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积极推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去年以来,累计投入 1.94 万台套秸秆综合利用机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2.2%;出台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提升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0%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 95%。

 (四)村容村貌明显改变。实现了辖区内所有行政村沥青路、水泥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来累计投资 11.46 亿元,建成饮水安全工程 1508 处,解决和改善了155 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用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8.41%,供电可靠率达 99.71%以上,电网改造效果显著。完成农村造林绿化 15.85 万亩,义务植树 725 万株,全市村庄村内绿

 化面积达到 55.11 万亩,农村环境进一步绿化美化。

 (五)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分类标准,全面完成了全市村庄分类。围绕“弄干净、搞整齐、无污染”的基本要求,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净美 xx”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 4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5 个、中国美丽田园 5 个。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 1610 家,年接待 1310 万人次,经营收入达 8.1 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缺口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涉及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方方面面,所需建设资金投入巨大。目前,仅改厕有中央和省级部分配套资金,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厕、治污、垃圾清运等资金缺口大。据初步估算,要完成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85%的改厕任务,资金缺口高达 5 亿元以上。

 (二)工作进展不平衡。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各级各部门精力主要在脱贫攻坚上,个别县和基层一些地方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力量投入不足,加之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作进展参差不齐。2019年,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中,目标任务为 236 个村,仅完成 102个,占当年任务的 43.2%;完成污水有效治理村 908 个,占应治理村的 44%,完成污水有效管控村 424 个,占应管控村的 21.9%。

 (三)村庄规划编制滞后。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村庄规划编制 273 个,仅占应编制规划村的 13.2%。由于受技术力量、时间、经费等因素制约,大多数村尚未进行村庄规划编制。

 (四)村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农村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农民的环境意识、留守人员的现状,决定了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地方存在以干部意愿代替村民意愿,干部代替群众做主,导致出现“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还给干部提意见”的被动局面;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垃圾收转站、公共厕所等设施“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联合推动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确保全民参与。对标中央和我省部署及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意见,进一步压实市级专项推进组和县镇村各级工作责任,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提高村民主动参与意识,组织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全民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彻底扭转“要我建、要我改”向“我要建、我要改”转变。

 (二)坚持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确保资金保障到位。积极争取中省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全面整合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群众自筹、社会捐助、部门联保、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多管齐下解决改厕、治污、垃圾清运、运维管理等整治资金缺口大的问题。

 (三)坚持村庄规划编制与村容村貌提升相结合,确保特色鲜明。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和“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统筹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要素,扎实做好村庄调查、分类、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提高村庄规划编制水平,配套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绘好蓝图、打好基础。

 (四)坚持督查考核与问题整改相结合,确保目标实现。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实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坚持检查通报、点评评比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形成整治环境树样板、直面问题抓整改、互比互学促提高、进度倒逼奋争先、全民动员齐参与的浓厚氛围,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而不懈努力。

 【篇二】

 一、基本情况 20XX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点上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面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点面结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从 20XX 年开始,我市启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市级财政每年安排 10 亿元用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市 2985 个建制村实现全面整治。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xx 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同时,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牵头部门、推进部门职责,各县市区、乡镇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机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全市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净美榆林”攻坚战。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探索适合榆林本地的无害化户厕模式,到 2020年 6 月底,全市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31.27%,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 19.69%。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了 90%以上,行政村治理率达 7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 585 个建制村的污水集中式治理,占全市总行政村数的 20%,占需要治理行政村数的 68.9%,农村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持续开展拆危、拆旧、拆违和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三拆五化”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持续改善。依托乡村振兴示范村、标杆村和美丽宜居村,按照“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连片治理,整区域推进。每个县市区至少形成一条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连片治理区,且各具特色。榆阳区已形成南部丘陵沟壑区和北部风沙草滩区两条连片治理区,给全市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了范例。

 三是考核督查机制不断健全。我市已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部分。实行月调度、季评比、半年排名、年度考核制度,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直至追责问责。目前已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三次通报,且进行了半年排名。各县市区也建立督查机制,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各县市区工作还不平衡,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地方、部门和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还不到位,没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认为三年行动目标太高、不合实际,没有从农村人居环境欠账多、需要补短板的角度去认识。少数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责任感、紧迫感,存在敷衍塞责现象,工作中措施不力,手段不多,行动上搞面子工程、短期突击。相当一部分村民长期以来养成不重视环境卫生的习惯,积习难改。有的村民虽然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可度高,但参与度低,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主动作为,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消极观望,存在“干部干、群

 众看”“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

 (二)环境治理难度大。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由于相当长时期内环境整治的重心在城市,对农村关注不够,投入不足,欠账太多,基础薄弱。一是立地条件差。南部县区多为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农户分散,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难度大。北部县区农民居住点多面广,我市平均每村占地面积 15 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部县区),最大村面积达 88 平方公里,村域面积大,垃圾相对点位较分散、收集较困难、运输距离远,收运成本较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重、管网长,分散处理技术不成熟,小型聚居点和散居农户污水处理难度较大。农村住房普遍布局比较凌乱,房屋、厕所、圈舍、围墙等建设存在自发性、随意性和无序性。村庄通组入户道路硬化率低,出行“最初一百米”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北部县市区部分矿区村空气、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加大了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三是农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严重。根据调查推算,全市目前有近 50%的村庄不同程度存在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尤其是南部丘陵沟壑区情况更为严重,2/3 农村户籍人口外流,农村人居环境实施的一些建设工程劳力缺乏、生产能力减弱,土地撂荒,农村公益性工程、重点项目无劳力实施。

 (三)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很大。部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建制村基本实现 100%通硬化路,但村组路、自来水管、电力等设施年久老化需要进一步维修改造,加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要求改善人居环境的项目多、标准高,还需大量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填埋场,铺设污水管道、处理厂,进行改厕、改厨,美化、绿化、亮化,对资金需求量大。二是缺少相应的管护资金。公路管养经费、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费、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费及保洁人员工资等,都缺乏持续的资金保障,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水排污管网、农村改厕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多数项目只预算初建投资,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多元化筹资机制没有建立。由于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有的环境治理设施配备后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启用。加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低,村民自筹难度大,资金短缺已成为当前困扰我市各县市区和基层的最大难题。

 (四)村庄规划普遍滞后。由于长期缺乏村域规划,盲目性、无序性建设普遍存在。虽然近年来重视并加快编制村庄规划,但也只有示范村、标杆村、美丽宜居村等少数村完成了规划,大部分村只有村域现状分析与规划指引。部分规划编制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指导性不强。有的村规划与土地利用规

 划、道路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缺少有机衔接与融合,没有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群众对规划的知晓率低,参与度不够,多数规划难以执行或执行较差,规划和建设脱节、“两张皮”现象较为普遍。

 (五)长效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县市区机构不健全,乡镇无环保、住建等站所,人员编制少,清洁员配备不足,力量薄弱,农村环境卫生监管工作几乎是空白。有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三不管”现象。...

篇三: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

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5 篇 【篇一】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xx 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 77 个行政村 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 19582 户,完成率 38.4%;累计完成庭院硬化 33886 户,完成率 92.77%;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 1000.44 千米,完成率 84.83%;累计完成6472栋55.75万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 1358 户,完成率 78.05%,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1365 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 100%;实施完成 955 户“小康菜园”,正在实施 212 户;建成 5 个非贫困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 5 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的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2019 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 3000 余个、垃圾桶 10 万个;启动 204 个集中连片村寨的

 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 4 个乡镇 31 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 3.25 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 5 个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给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压力加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但 xx 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

 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则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和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

 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

 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篇二】

 2018 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在旗委、旗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立足镇情实际,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治理,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分析,我镇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着重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落实,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保障成果的延续,是保障我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进一步配套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依托一事一议项目,为 9 个行政村购置了垃圾车 9 辆、洒水车 1 辆、吸粪车 1 辆、电

 瓶车 6 辆、装载机 1 辆,垃圾箱 142 个、木质小垃圾箱 100 个,新建垃圾填埋场 7 个、垃圾池 20 个、厕所 19 个。

 二是以制度保障促工作落实。经镇人代会表决通过了《xx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秸秆管理办法》,广泛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持续落实“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长效机制,按照每户 100 元的标准收取环卫经费 43.58 万元,按照“1:1.3”的比例,争取补贴 56.654 万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 162 个,做到了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累计清理并填埋垃圾 8208m3,打造了主要公路和旅游线路周边 47 个重点村组和 9 个示范组。按季度开展环境卫生现场评比督查,将考核结果与村级环卫经费和“两委”成员绩效工资挂钩,奖优罚劣。

 三是选树先进集体个人,强化引领示范作用。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以奖代补,每个行政村重点打造一个美丽宜居村庄、两个最美庭院。结合今年油菜花旅游文化节,隆重表彰18 个“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民小组”、20 户“干净人家”、11 名“优秀保洁员”,让村民们拿扫帚集体搞卫生成为 xx 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是依托微治理模式,着力加强村民自治。今年,我镇在楚鲁图村哈那河组试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办法,以户为单位,按区域划分成三个网格,每个网格再选一个网格长,网格长督促农户和保洁员做好农户房前屋后、村庄公共区域、田间地头、巷道

 村道、退耕还林项目区及集体草场的环境卫生。由小组长任网格总负责人,组织各网格长每月对各网格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对网格均分和个人得分最高的发放流动红旗。对不及格的农户,第一次进行劝导,第二次在红黑榜和微信群进行公示,第三次与项目安排和惠农政策享受挂钩,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形成相互督促、互相竞赛的良好风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认识误区。受限于山旱区立地条件,当地群众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领悟不深不透,认为建设美丽乡村是政府行为,群众不需要参与其中。

 二是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为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业,我镇于2019 年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保洁员 74 人,但部分村民认为村组有保洁员,所有的卫生清扫工作都应由保洁员负责。部分村民甚至不打扫自己的门前房后,造成环境卫生整治存在脱节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督促群众开展卫生整治工作。

 三是部分村干部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缺乏足够认识,责任落实不到位。现我镇各村的环境卫生问题基本都是突击整治,存在应付检查的情况,缺乏“建机制、持久抓、见长效”的责任落实,导致整治的成果多为阶段性,缺乏保障与延续。

 三、意见建议 (一)着力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以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将传统手工技艺、民俗风情、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利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制度,采取领导讲党课、主题宣讲、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大力开展“新农民”思想教育培训。

 (二)持续推进微治理模式推广。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全面制定村规民约,建立长效清洁机制,充分结合各村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微治理模式,持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坚持在全镇及各村组范围内开展“五好家庭”、干净人家评选,通过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篇三】

 一、xx 村人居环境现状 xx 村位于关庄镇西北部的槐山脚下(属于合并村,原虎河村并入 xx 村),距镇政府 17.5 公里,耕地面积 3103 亩,主导产业是以核桃、花椒为主的干杂果,面积 4170 亩,林地面积 4000 亩,核桃 3000 亩,花椒 1000 亩,全村 7 个村民小组,141 户 443 人,党员 23 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37 户 90 人,已脱贫 28 户 80人,2018 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脱贫攻坚以来,在机关的大力帮扶下,xx 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等有机结合,围绕“脱贫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时”的思路,累

 计协调和投入资金 1000 多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项目建设,xx 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解决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村“脏”的问题明显减少,“乱”的现象有效管控,“差”的状况逐步改观,“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正在 xx 村逐步变为现实,xx 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2018 年成功创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吃水、道路交通、住房改善、垃圾回收等问题,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短板。争取资金 177.8 万元实施了 xx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 363 万元完成了 xx 村整村坡屋顶改造工程;投资 200 万元完成了虎河组通组...

篇四: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尽管我乡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要彻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的真正“美丽”,还需下大力气,进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

 一、农村人居环境现状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县垃圾清运工作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总体运行,我乡积极配合,各自然村均设有公共的垃圾收集箱,有专职保洁员,保洁公司的垃圾清运车按期转运,垃圾清运处理体系日渐完善。过去那种塑料袋,随手乱丢,一片狼籍,刮起风来五颜六色、满天乱飞的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垃圾清理工作初步得到群众认可。随着土坯房拆除工作的全面完成,旧式老式旱厕基本拆除,过去村庄那种随处散发粪臭的情况彻底消失。

 二、问题依旧存在 虽然近年来我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境卫生总体状况仍然形势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垃圾处理体系不够科学。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垃圾处理目前还仅仅停留在垃圾清运阶段,缺乏科学配套的垃圾处理体系。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烂变质的剩菜剩饭、瓜皮菜叶、秸杆等生活类废品,现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废电池、农用

  2 膜、农药瓶、灯管、破衣烂鞋、生活污水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垃圾出现了毒害化的新趋势,垃圾科学处理势在必行。

 2、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处理。家畜家禽粪便、衣物洗涤废水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污染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成为畜禽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许多河道、池塘水沟散发恶臭,对农村人居环境依旧造成威胁。

 3、散埋乱堆现象依旧存在。农村各种颜色的垃圾不见了,以前一些不经意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以前,农村做饭一般用灶烧柴,而现在许多农户另外添置了液化汽,加之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减少了用柴量,许多柴草都被闲置,这一根那一堆,零零散散,和杂物一起随意放置,时间久了到处都是;再就随着土坯房工作的整体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放在原处,加之时间一久,杂草丛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体美观。

 4、村庄规划落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受项目资金的限制,许多村庄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仅仅停留在村内主干道、巷道、水渠的修建阶段,村庄整洁度不够高,整体形象不够好,整体规划不完美,随意搭建的现象依旧存在,离乡村美丽的标准距离甚远。

 三、几点建议 1、提升文明新风。从多方面入手改变农村生活不良习惯,一是各村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培训动员会,使群众做到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搭乱建,不随意堆放,维护好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二是在春

  3 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参与有意义的健康活动,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需求。

 2、提升农村垃圾处理体系。一是着手规划垃圾分类。目前,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实行垃圾分类,其他城市即将全面铺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来源较多的农村,有必要将垃圾分类提上日程安排,尽早作好规划。二是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三是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3、规范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严格规范建房审批手续,农民建房要严格按程序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和宅基地用地手续,未取得建房手续的,不许开工建设。二是全面清理村内废弃建筑、残墙断壁,统一集中处理。三是提高村庄绿化水平。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4、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考核细则,明确具体事宜、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交叉检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科学化,确保脏、乱、差现象不反弹,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

  4 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形成秀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推荐访问: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文章 人居 调研 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