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4篇

时间:2022-10-06 10: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4篇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学院 2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4篇,供大家参考。

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4篇

篇一: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2 2022 届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 “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XX 大学就业促进周活动方案》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学院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结合我院学生就业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22 年 5 月 17 日至 23 日

 二、活动主题

 为民服务办实事 聚力增效促就业

 三、组织领导

 成立教育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XXX、XXX、XXX

 四、活动内容

 1.营造就业氛围

 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建设,充分利用班级管理信息群、学院就业信息网等媒体,定期发布招聘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困难答疑;积极组织就业宣讲会,营造“人人

  关心就业、人人为了就业”的舆论环境;做好高质量就业典型宣传,用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和事迹引导学生“见贤思齐”。

 2.就业服务指导

 (1)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线上就业工作坊,进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决策选择、求职安全等方面的指导与答疑活动;面向不同毕业生 XX,如考研、出国、就业等,开展分类就业指导与服务,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就业经验分享会、选岗考试经验交流会等,邀请专业教师、优秀校友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群直播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答疑活动。

 (2)由毕业班辅导员组织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主题班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意愿与能力。

 3.拓宽渠道,促进毕业生多元就业

 (1)积极毕业生到重点单位、关键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服务就业;充分利用学院理事会资源,深入挖掘用人单位招聘潜力,逐年建设新的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平台和有力保障。

 (2)引导参军入伍。组织毕业生深入学 XXXXX 给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强化思想引领,邀请我院的优秀入伍学生线上宣讲相关政策,进一步动员、鼓励毕业生积极应征入伍。

  (3)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使毕业生全面掌握、了解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发展结合起来。做好“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讲、组织报名和后续跟进工作。

 4.发挥媒体效应,促进毕业生就业

 利用云就业平台等线上媒体推进就业工作。利用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服务平台、就业工作微信群、QQ 群发布在线招聘信息和精准推送岗位需求信息,积极建议、配合用人单位简化招聘程序,开展线上招聘活动。

 5.实现精准帮扶

 加强对就业困难 XX 的就业援助和服务。按照“重点关注、重点、重点服务”的原则,针对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少数民族困难家庭毕业生,建立明确的帮扶台账,实施“一生一策”,开展“一对一”帮扶。对于求职屡次受挫学生和“慢就业”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及时走出心理困境。

 6.加强规范管理

 严格按照上级规定做好就业统计工作,录入就业方案信息,不得漏项、缺项,严禁虚报、瞒报,严格执行四个“严禁”,确保统计结果及时准确,为毕业生就业派遣和就业率上报工作打好基础。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和调度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扎实推进就业工作部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精心策划,严密组织。根据学院制定的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坚持精准施策,提高工作实效,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工作任务。

 3.注重宣传和总结。学院团委要及时宣传活动成效,将各活动开展情况形成宣传稿件,在学院就业信息网和学校就业信息网上刊登。活动结束前及时进行总结并形成报告。

 4.对照指标,争先创优。全院师生要严格对照考核指标,齐心协力,争创“就业季”活动先进单位。

篇二: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录 创新创优 真抓实干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健全体系务实创新全力稳就业促就业

 稳岗扩就业兜底显担当就业优先政策组合拳全面发力

 奋发有为 实干担当应对疫情影响实现更充分就业

 以就业培训为抓手全力做好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创新创优 真抓实干 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变化,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严格履行促进就业责任 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将就业作为省委年度改革重点任务和省政府十大重点工作百项重点任务,进行专项督察。调整充实各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增补成员单位。量化考核稳就业成效,开展表扬激励。全省各级预算安排就业资金达到 53 亿元,在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了稳中有增。

 积极防范化解就业风险 省市县均成立就业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工作预案,实行省、市、县、街镇分级防控。建立外贸企业信息监测平台及会商制度,将监测对象扩大到全部参保企业,监测内容拓展到订单、出口、税收、用工等变化情况。建立规模裁员风险企业清单制度,实时掌握并动态更新企业名单,优先给予政策扶持,稳定了高风险企业用工形势。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顶格落实政策,困难企业稳岗返还人均标准达到 7529 元,

 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至最高。开展就业政策企业行、高校行、乡村行、基地行,发送提示信息 200 多万条,举办政策宣讲会 1000多场次。优化经办流程,全面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实施政策申领简易程序,平均办理时间缩短到 3 天。

 扎实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举办“招才月”系列活动,实施“三年十万”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打造大学生创业大赛暨风采展示品牌,资助 500 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深化东西部劳务扶贫协作,送“就业岗位、创业项目、培训合作、优质服务”,新增 6572 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将大龄外来人员纳入帮扶范围,明确了 9 种退出条件,形成了城乡一体、部门联动、动态管理的有效机制。

 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机制 将职业介绍、劳务派遣等 17 项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制定基层平台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化平台建成率超过97。首次发布《就业质量蓝皮书》,公布了全省就业质量指数。

 健全体系务实创新全力稳就业促就业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城镇新增就业纳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健全体系、创新措施、精准发力,积极对冲疫情影响,推动就业稳中向好。

 一、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强化“六稳”举措,落实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意见,修订就业见习办法,完善创业担保贷款规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政策措施。启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330 万人次。认真落实社保降费政策,减征社会保险费 18 亿元。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返还失业保险基金 35 亿元,惠及企业职工 164 万人。

 二、突出重点群体保障体系 突出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就业起航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基层成长计划和就业服务行动、技能提升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深入实施“六个一批”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就业扶贫专项和百日攻坚行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应培训尽培训,应就业尽就业。

 三、健全创业扶持体系 强化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扶持体系。启动实施“互联网+”创业培训,完成创业培

 训 40 万人次。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1 亿元。认定创业孵化基地 312 家,在孵企业超过 2 万家,提供就业岗位 20 多万个。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开展大众创业导师“走基层”等专项服务活动。

 四、创新就业服务体系 全面上线运行“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就业业务网上办理全覆盖。创建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模型,运用大数据掌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信息。联合三大通信运营商加强就业失业跟踪监测,为就业形势分析和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创新“掌上就业”“智慧就业”新模式,发挥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打造了“工作啦”“打工直通车”等在线招聘服务平台。

 稳岗扩就业兜底显担当就业优先政策组合拳全面发力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落实国家和省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为主线,多措

 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就业形势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就业态势。

 减负稳岗扩就业,做实就业优先政策 促进就业政策与产业、投资、消费政策协同发力,保持养老、失业保险费率水平不变,医疗、工伤保险费率比有所降低,阶段性调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大数据锚定符合条件对象,精准落实援企稳岗政策,返还失业保险费 29.59 亿元、惠及企业 35 万家。发展新业态新经济,打造拉动就业新引擎。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大赛挖掘、平台孵化、金融支撑”扶持链条,连续举办全省性创业赛事,扶持创业 13.48万人。

 围绕重点兜底线,稳住就业基本盘 健全多层次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完善风险研判处置机制,及时做好焦点个案失业人员再就业,妥善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对就业影响。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创新推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补贴、见习留用补贴等政策,完成失业人员、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任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

 推进三大就业工程,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专业集群,推进技工院校战略性布局调整。创新实施“粤菜师傅”工程,组织开发广府、客家、潮式风味菜等 10 个专项能力考核标准,在全省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设粤菜相关专业,吸引 3.7

 万人次参与。深入实施“南粤家政”工程,通过社保补贴、培训补贴、企业奖补等举措,重点打造母婴、居家、养老、医护等服务项目。

 落实属地责任,稳定农民工就业 坚持“一省一策”“扶贫扶智”相结合,健全省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安排 4 亿元专项资金,不分省内外均等化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保障农民工居住、随迁子女入学、医疗等权益,扎实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奋发有为 实干担当 应对疫情影响实现更充分就业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工作部署,把稳就业作为头等大事,落实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对冲疫情影响,推动实现更充分就业。

 一、加大政策扶持,夯实稳就业基础 落实稳增长等针对性措施,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稳就业文件,切实加大扶持开发新就业岗位和减负稳岗力度,主动对接企业和劳动者,积极送政策上门。

 二、坚持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就业扶贫 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机制,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出台一系列政策,通过奖补鼓励各种方式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挥全区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二个平台作用,夯实精准帮扶基础;创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创业扶持三种模式,对有意愿转移就业、有创业意愿和能力、难以外出就业三类人员分类精准施策;拓宽扶贫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返乡创业带动、专项活动帮扶四渠道就业;突出劳务协作、就业信息共享、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岗位供求对接、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五个加强。

 三、拓宽就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加大到企业、基层就业政策激励,优化服务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加强部门协同信息对接变“人等数据”为“数据等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实施农民工创业一次性奖补、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奖补以及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 3 类奖补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四、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巩固提升 14268 个行政村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建设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就业业务“秒办”、符合

 条件者免申请“直补”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等工作,实现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速。全面推行“一门式”服务,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在大型集中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站,为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五、强化就业导向,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千村万企”职业技能培训大行动列入自治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千村万企”大行动和“双千结对”岗位培训为抓手,并进一步推行“培训券”“项目制”培训等工作,组织实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59.82 万人次。

 以就业培训为抓手

 全力做好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网络 典型发言 就业 我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顶压前行、攻坚克难,全力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

 建立健全就业扶贫工作体系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相应省领导分别定点联系 14 个深度贫困县,“政策、资金、项目、人员”打包向贫困一线倾斜。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明确了就业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补贴标准和补助项目。

 创新实施农民全员培训行动计划 全面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农民全员培训行动计划,开农民全员培训电视点播频道系统,对农村劳动力开展感恩培训、政策培训、方法培训、示范培训。累计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 1235.49 万人次、技能培训 100.13 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48.75 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 16.78 万人次。

 借力对口帮扶资源稳定跨省就业 主动联系对口帮扶城市和务工人员集中地区,签订了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省级劳务协作工作站,市(县、区)也相应成立了劳务协作工作站(点),形成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劳务协作工作网络。

 聚焦产业扶贫做大省内就业总量 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农村产业革命,引导他们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工程等领域就近就业。发放援助补贴 1.63 亿元,促进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 10.41万人。加大就业扶贫载体建设支持力度,累计吸纳就业 21.2 万人。大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点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站、窗口)标

 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服务能力,累计促进就业 21.54 万人(次),确保了搬迁家庭至少“一户一人”实现稳定就业。积极搭建劳务公司与贫困劳动力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启了“就业扶贫劳务公司+省内劳务合作社+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点)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 42.74 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33.54亿元,新增扶持创业 3.09 万人。

篇三: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分析研判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对策,安排部署 2020 年度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业率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资源的新增量,作为亿万个家庭新希望所在,既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也直接关系人民福祉,将这笔财富用好、用到位,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党和政府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疫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别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李克强总理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层层压实责任,抓实抓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重中之重。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

 大“双创”支持力度,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更大发展,为毕业生创业和灵活就业搭建更广平台。要扎实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加大对疫情严重地区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倾斜帮扶,为暂时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要千方百计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形势。从国家层面看,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约 X 万人,比去年新增 X 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降低了对新增城镇就业数、城镇调查失业率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提到:就业形势不稳,毕业生规模创新高,但要让他们成为不断线的风筝。面对岗位需求多,市场实际供给岗位少的情况,我们的任务很重。从我市层面看,疫情对我市今年就业工作开局冲击比较大,今年 X-X 月份,我市城镇新增就业 X 人,去年同期新增就业 X 人,同比下降 X%。今年全市预计高校毕业生约X 人,从下步走势看,疫情对经济工作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对就业工作的负面影响势必将持续显现,完成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任务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三)大学生集聚工程”是“双招双引”的重要考核目标。今年的 X 市“双招双引”新增了“大学生集聚工程”这一考核指标,在“双招双引”X 分中占 X 分。“大学生集聚工程”共包含大专以上毕业生来高人数、硕士博士来高人数、留学归国

 人员三大类,占比分别是 X%、X%、X%。考核采取差异化指标的方式进行,不仅下达任务数,而且以完成比例定位次、赋分值。对此,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竞争非常激烈。为便于推进工作,三项指标已经明确到各镇街区。从前段时间看,仍然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实等问题。截止 X 月底,全市吸纳本专科生 X 人,完成率 X%。吸纳硕博士 X 人,完成率 X%。引进海外留学人员 X 名,完成率 X%。对比其他县市区,三项指标考核位次比较靠后,比如吸纳留学人员人数,有的县市区部分考核指标已经达到 X%,已超额完成任务。

 为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职能,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逐条研究针对性对策措施,找准差距、迎头赶上,全力推进,确保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走在前列。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面对严峻的形势任务,要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创业就业工作,聚焦“重点工作攻坚年”任务目标,抓牢“稳就业、促创业、聚人才”工作主线,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改善创业环境,精心培植创业载体,特别是在提升服务质效、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存量,做大增量,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要

 扩大就业岗位和路径。要扎实开展“青年就业见习行动”,依托“X 青年见习系统”,建立见习实名台账,对接相关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见习服务,促进未就业及失业青年尽快实现稳定就业,2020 年计划组织 X 名青年参加见习。要扩大“三支一扶”规模,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发挥“三支一扶”计划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中的示范作用,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20 年招录“三支一扶”大学生 X 名。要支持新增投资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带动强的项目和领域倾斜,鼓励国有企业、重点企业增加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

 二要优化政策和市场配置。要做实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做好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为有就业意愿、积极求职的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着力改善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环境,帮助困难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通过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补贴等政策支持创新创业。要进一步提高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运营水平和运营质量,更好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在优化配置、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作用,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广度和准度。

 三要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质效。结合政务服务改革,推行“秒办”“简办”“网办”服务,简化就业服务流程。要加大线上招聘力度,依托 X 省公共招聘网、高密人社微信公众号,结合高密市 2020 年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发挥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优势,适

 时组织开展线下招聘活动,搭建全市统一、多方联动的招聘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二)示范引领,提升平台,发挥毕业生创业的倍乘效应。一要发挥创业示范平台引领作用。要加强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X 市级、高密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的对接服务,重点指导运营公司完善创业服务链条和体系,提高创业平台孵化效能。要通过“选进来”“荐进来”“带进来”等多途径吸纳属省“十强产业”和优势企业入驻,提升平台整体档次。要建立入驻企业长期跟踪服务机制,狠抓创业扶持政策落实,提升在孵企业的孵化质量。要设立企业成长档案,协助企业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在孵企业间交流沟通机制,提高孵化成功率。二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探索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新路径,将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靶向投送,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惠及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2020 年实现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 X 人。三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办好高密市第七届创业大赛,通过以赛代评,评选优秀项目、金牌导师,突出优秀项目奖补,丰富创业资源对接形式,选树先进创业典型,带动更多大学生投身创业。

 (三)创优环境,做实服务,确保“大学生集聚工程” 成效。

 一要抓实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要认真做好大学生生活补助发放、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等工作,严格按照程序做好材料收集、资格审核和资金发放工作,及时高效

 兑现来滩就业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活补助待遇和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确保吸引人才来高集聚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要认真做好各级出台的关于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安家补贴、提供人才公寓等政策,降低高校毕业生来高生活成本。

 二要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充分发挥线上培训优势,发动培训机构推广“X 职业培训网络平台”和“青桔创客”网络学习平台。要依托“互联网+职业培训”平台,发挥好系统自动匹配并智能推送就业岗位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招聘信息量,助理学员成功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要加强与各类高校的常态对接,在高校设立人才联络员。

 三要建立校企对接长效机制。建立高密籍高校大学生名录,开展人才需求推介、政策宣传活动。组织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人才联络员来高开展优秀毕业生对接活动。借助 X 高校人才直通车项目,积极组织参加“就选X”“春风行动”“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搭建全市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精准对接,简化程序,岗位直达,人才直通,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发挥豪迈、孚日、星宇等重点企业的吸纳作用,用好重点开工项目、公益性岗位项目的岗位增量,建立企业需求与高校生源,政策推送、信息对接和需求匹配的长效机制,提高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效率,确保全年吸纳高校毕业生X 人来高就业创业。

 四要实现高层次人才招引新突破。结合主

 导行业和骨干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主动参与省、市高端人才招引活动或论坛,促进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应,确保年内实现招引硕士、博士 X 名以上,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三、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切实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部门联动。人社部门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各方推动,落实好大学生补贴、三支一扶计划等政策,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就业创业政策与产业经济、财政资金等政策融合,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保障。组织部门要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在招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方面持续推进,强化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支持力度。编制部门要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通过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等措施,在编制方面向高校毕业生适当倾斜,拓宽就业渠道。发改和工信部门要立足发展实际和总体规划,争取招引和落地更多的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便于招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指导帮助,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加大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行政审批部门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申办企业等方面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财政部门要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大学生就业创业资金,强化财政保障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积极的信贷支持,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企业提供更多惠企政策。妇联要重点关注高校女毕业生就业创业,从有倾向性的提供贷款、培训等方面入手,提供保障。团市委要充分发挥“青鸟计划·凤城行动”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学子回乡就业创业。总工会要从营造积极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等方面,保障毕业生就业创业。宣传部门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共同推动全市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各镇街区要根据分配的具体任务目标,立足工作实际,进一步摸清高校毕业生底数,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对接企业,搭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沟通联系渠道,全力推进大学生集聚工程、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新增数量考核任务的完成。

 (二)强化动态监管。

 一要强化就业管理、服务和指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增强就业信心。

 二要及时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求动态,在做好大学生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服务的基础上,实时了解全市企业用工、大学生就业等具体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三要进一步加快业务网办进程,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持续保障服务供给,推动大学生相关扶持政策落实。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把“大学生集聚工程”纳入“双招双引”调度考核,将目标任务具体到各相关责任单位,建立完善督导考核制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督办、督

 促和考核评估。市里将建立工作专班,对任务目标进行再量化、再细化、再实化,定期不定期安排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通报到相关部门、单位,并督促明确整改时限,推动整改落实。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同志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魄力,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齐心协力,奋发作为,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序推进。

篇四: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全校招生就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昭通学院党委书记 邬永飞 (2015 年 11 月 5 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学校招生就业工作会,目的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及早谋划学校招生就业工作。2015 年,在生源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奋战在招生就业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向参与全年招生、全员招生行动的教职工表示崇高敬意!

 昨天,学校 2015 年第 7 次党委会对招生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委托永华同志在今天会上代表学校作招生就业工作报告。刚才永华同志在报告中,总结了 2015 年我校招生就业工作,对 2016年招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党委行政研究统一的意见,请大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下一步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招生就业工作始终是学校中心工作的最关键环节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深刻认识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招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招生就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战略” 。其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等问题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招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央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是对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了规定。招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更是教育改革攻坚阶段的重要突破口,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将招生、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突出地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生源竞争和就业压力日趋加大。高校之间特别是同类院校的生源争夺和人才就业竞争日趋残酷,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不可否认,我校的招生就业工作一直都在进步,但只要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问题。2015 年我校专科文史理工类 24 个专业招生,生源主要集中在 6 个专业,占投档总数的 81.6%。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和高度重视。我们的毕业生就业率虽然比较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结构不合理。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以招生为基石,以就业为导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招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把好学生招进来,并且生源质量要逐年提高。要在吸引高质量生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高水平的培养” ,让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仅要提高就业率,更要关注就业质量。

 (三)招生就业是学校主业主责的硬任务。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有许多关键事项和核心工作。其中,招生与就业非常具体,但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因为

 它关乎学生的个人前途和家庭幸福,也关乎学校的声誉形象,甚至关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是学校办学水平的直接体现,是机制体制改革的具体依据。一所生源不好、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大学,决不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大学。

 二、以招生就业为标尺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招生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强化质量意识,为招生就业提供核心保障。招生就业工作要做好,最根本的保障就是人才培养质量要好。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的“质量工程”建设要切实抓紧抓好,把它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重点和抓手,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学校办学特色最为重要的是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要通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案,在专业与课程、课堂与实训、教材与基地、管理运行与制度规范等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提升。要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上下功夫,真正培育出他们的比较优势,体现出强于他人的、强于他校的鲜明特点。学校有特色、人才培养有特色、专业课程有特色、社会服务有特色、校园文化有特色,学校就会打出品牌。

  可以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主线、核心开展。无论是专业建设、科技工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才培养。要放眼未来,做好专业规划调整,充分考虑产业是发展的、职业是变动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关注并贴近生源市场的需求,切实增强专业的吸引力,努力培养满足区域

 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优秀生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对一所大学来说,吸引优秀生源,一是依靠学校品牌和社会声誉,二是依靠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结构的契合度和适应性,毕业生有良好的就业市场和发展前景。我校学科专业结构总体上与经济结构还是比较适应的,但也要未雨绸缪,在认真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学科专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以就业为导向,按学科招生及动态调整招生计划的实施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工作,构建起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

 (三)建立就业创业质量保障体系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就业创业工作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晴雨表和着力点。学校要主动面向社会需求来办学,要以市场需求引导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和质量。要统筹建立就业创业质量保障体系和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健全就业反馈和引领机制,积极开展产业升级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健全岗位需求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拨款、院系设置、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推进校地合作、校产联合、校企对接。要建立和完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报告内容和发布方式,推动我校从源头上抓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实现特色发展。

 三、整合社会资源,大胆改革创新,不断探索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的新路径 (一)大力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贯通工程,形成“全员参与、齐抓

 共管、上下联动、过程监控、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统筹部署、招生就业处组织协调、各学院(部)具体实施、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招生就业工作体系,大力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贯通工程,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上下联动、过程监控、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必须强化招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负责制” ,不仅仅是某个副书记、副院长或学生科长的事情,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关心招生就业。同时,要突出学院(部)主体作用,工作指挥向一线倾斜,向学生靠近。各学院(部)党政领导要真正把招生、就业工作纳入学院(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常规工作每月一议” 、“重大事项每事一议” 。强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以目标意识驱动上下积极有效开展各项工作。招生就业处要完善科学合理的就业工作考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关心、指导、帮助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

 (二)要创新理念,开拓资源,不断探索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的新路径。要坚持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招生就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既要认真总结和坚持招生就业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勇于创新,探索新的路径。学校要围绕专业办学特色和就业前景,创新招生宣传模式,保持较高新生报到率。加强就业指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引导学生准确定位,积极求职;完善校院(部)两级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人性化。要努力开拓就业渠道,稳步提高就业质量,保持就业率居于较高水平。学校要将就业状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以客观招生和就业数据反映的社会需求为依据,对现

 有专业进行重新梳理,对就业前景良好,极具活力的专业不断强化,扩大招生规模,加大投入;对就业前景持续不佳的专业坚决缩小招生规模,甚至停止招生。要未雨绸缪,提前思考、谋划,不要非得等到某个专业招生招不进来,就业也就不出去了,才下定决心“关、停、并、转” 。

 (三)塑造学校品牌形象,助推招生就业。高校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大学综合实力的体现,是赢得社会肯定和信任的基础,是吸引人才、汇聚资源的重要前提,更是唤起师生凝聚力、向心力、自豪感和认同感的重要因素,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学校要从自发到自觉塑造学校良好形象,主动凝练特色,加强学校形象策划。要善用各种媒介,塑造学校良好形象。每个教职工都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教育好、管理好、服务好学生,自觉维护好、塑造好学校形象,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学校对社会的贡献率、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学校知名的专家教授才是学校最好的招生宣传。

 (四)招生就业部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校友资源的运用,提高校友的自豪感和归宿感。高校通用的口号是“今天你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你为自豪” 。

 同志们,招生就业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关乎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全局,关乎学校的办学品牌和社会稳定。希望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协作,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招生就业工作,以招生就业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树立良好的办学品牌和社会影响力,为建设国内外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地方大学打好基础!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学院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 推进 就业 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