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5篇

时间:2022-10-10 17: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5篇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富平东上官中心小学 季晓丽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3—64页。 教学目标: 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5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5篇

篇一: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富平东上官中心小学

  季晓丽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63—64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认识一个“整体”,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理解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相同。

 教具学具:

 课件

 三盒彩笔(不同数量偶数支)

 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想测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猜分数游戏。

 2、出示分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老师想测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猜分数游戏。

 2、出示分数 43 这个分数怎么读?表示什么?

 三年级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继续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大家会有更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三年级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看来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继续探访分数这个老朋友,相信大家会有更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探究新知 1、二、探究新知 1、 活动一(认识“整体”与“部分”) 刚才大家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要增加一些难度,你能在练习卡上涂出你能在练习卡上涂出43吗?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思考:分别把谁看成了一个整体?(一个图形、多个图形、多组图形)

 通过活动,让学生” 认识“整体”与“部分”,进一步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活动二“拿彩笔”(感受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活动二“拿彩笔”(感受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⑴、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 10、12、16 枝彩笔。

  师:这里有三盒彩笔,你能不能从每一个盒子中分别拿出整体的21?请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彩笔。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盒子里拿出彩笔的

 21。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有的是 5 枝。有的是 6 枝,也有 8 枝。)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都拿出了彩笔的21,怎么有的是 5 枝,有的是 6枝,还有的是 8 枝?为什么呢? 师:他们都拿出了彩笔的21,怎么拿出的却不一样多,为什么呢?请想一想,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看来同学们猜测的是总枝数不一样,马上实践证明一下,请三位同学分别数数盒子里的总枝数是多少枝。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总支数

  取出整体的21

  取出的支数

  10—

 —5

  12—

 —6

  16—

 —8

  …

 … 看来确实是三盒彩笔的总枝数不一样,由于总数不一样他拿出的21也不一样。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如果有 8 枝彩笔,取出21,就是取出了 4 枝。如果是 10 枝?20 枝?假设有 100 枝?1000 枝?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20——10

  100——50

 1000——500

  仔细观察这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看来咱班同学确实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由于总枝数不一样拿出的总枝数不一样拿出的21也各不相同。

 (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也各不相同。

 (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⑵、创造分数。

  今天通过这节课学习,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同学个个发言积极,特别是***同学,一节课,举手好多次。你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吗?***

  占了一竖排的61

  你还能根据它创造出更多的分数吗?121,481、4541....假设全校 2067 人,那***占了全校人数的....中国有 13 亿人口......

  ***,只有一个,怎么表示出这么多的分数呢?(对应的整体不一样)

  所以我们再说一个分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它占那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活动三。(感受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所以我们再说一个分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它占那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活动三。(感受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画一画:刚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同学来创造分数,你能根

 据一个分数来画出漂亮的图案吗? 一个图形的41是

  ,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 (同学们画的图案各不相同,那你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结合你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时,“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结合你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各不相同;分数所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四、 巩固练习。

 四、 巩固练习。

  1、辨一辩(课件出示)

 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关键是让学生解释理由。

 2、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出示下一张幻灯片。(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把 2 号图中的 12 个圆变一变。(个数不变,颜色变一变)

 变成了几种颜色?请你仔细观察。

 想想绿圆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依次板书:

 还能看出哪些分数?62和31是怎么看出来的?绿圆是几个?那怎么看出来的?

 分法不一样所以表示的分数不一样. 怎样将蓝圆占整体的21? 3、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分数,了解分数的历史。来看小资料。

 (听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分数的历史非常渊博)

 五、 小结:

 关于分数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一课——分数的再认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那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探索和学习,那老师相信,只要你们每天都能像今天这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头脑,我相信你还会发现很多关于分数的奥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 分数 来表示。

 整体

  部分 总枝数

  取出二分之一

 取出几枝 8 总枝数

  取出二分之一

 取出几枝 8

 4

 10

  5

 12

  6

 4

 10

  5

 12

  6

 …

  … 100 50 一个分数“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学生作品 一个分数“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篇二: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新版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 63—64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习小组准备铅笔偶数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数学是研究数的学问,你们还记得 3/4 是什么数吗? 生:分数。

 师:那你还记得哪些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吗? 生:3 是分子,4 是分母,中间的线是分数线。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 4 份,表示这样的 3 份,就是 3/4. 师:说的不错,早在两年前的三年级,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的认识分数。(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二、活动一:画 3/4 师:

 3/4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生 1: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其中的三份可以用 3/4 表示。

 生 2:把四个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可以用 3/4 表示。

 生 3:把 12 个圆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三份可以用 3/4 表示。

 师:说的真好,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 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活动二:画一画

 师:一个图形的四分之一是

  ,你能画出这个图形吗? 学生画,老师展示。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 1:大家画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都是由 8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

 生 2:一个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四、活动三:拿铅笔 1、拿铅笔:

 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游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文具袋,听清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 1/2。(注:铅笔总枝数是偶数枝)

 师:想一想应该怎么拿? 生 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 2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 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 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师:也就是把全部铅笔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是吗? 师:你能猜一猜每个小组拿出的铅笔支数可能会怎样的呢?„„ 生 1:我觉得大家都一样多吧。

 生 2:我认为不一样多。要看全部的枝数。

 师:比赛开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师:请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汇报你们小组是怎么拿的?拿出了几枝铅笔? 组 1:我们把总枝数除以 2,拿出了一半是 2 枝。

 组 2:我们把总枝数除以 2,拿出了一半是 4 枝。

 „„ „„ 2、提出问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生:我发现拿的都是 1/2,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 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测:

 师: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生:我认为每组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师:大家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是不是这样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现在每组的代表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组 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 4 支,全部铅笔的 1/2 是 2 支。

 组 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 8 支,全部铅笔的 1/2 是 4 支。

 组 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 6 支,全部铅笔的 1/2 是 3 支。

 „„ 师:假设共有 10 枝,它的 1/2 是多少?100 枝呢? 生:共有 10 枝,它的 1/2 是 5 枝,共有 100 枝,它的 1/2 是 50 枝。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生 1:我发现都是拿出的 1/2,总枝数在变,拿出的枝数也在变。

 生 2:我发现了如果总枝数相等时,拿出的枝数也是相等的。

 5、小结:

 师: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总数量不同造成的!也就是“整体”不一样。一盒铅笔的 1/2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师:1/3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画一画。

 生 1:把版报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可以用 1/3 表示。

 生 2: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一份可以用 1/3 表示。

 2、选一选:

 师:第一题根据一根圆木的 1/3,你能判断这根圆木有多长吗?(出示课件)

 生:选 C,因为他的 1/3 是这么长,这跟圆木应该是 3 个这么长,所以我选 C. 师:表述的很完整,请坐,来看第二题:第二题根据一个圆的 1/4,这个圆的 3/4 是多大呢?(出示课件)

 生:选 B,因为他的 1/4 是这么大,他的 3/4 应该有 3 个这么大。

 3、想一想:

 师: 想一想下列各图的 2/3,他们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生:不一样大,因为他们的大小就不一样,他们的 2/3 当然不一样大。

 4、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 1/5,妙想捐献了自己的零花钱的3/5,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 师:想一想,小组交流(师巡视,生小组讨论)

 生 1:不确定。

 师:“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他们整体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整体不确定,那么捐的钱数也就不能确定了。

 师追问:能举例说明吗? 生 1:假如奇思有 10 元钱,平均分成 5 份,捐了其中的 1 份就是 2 元,假如妙想有 10元钱,也平均分成 5 份,捐出其中的 3 份就是 6 元钱,那么奇思捐的钱就比妙想少。

 生 2:如果妙想有 5 元钱,她捐了 3 份,就是 3 元钱,如果奇思有 20 元钱,尽管他只捐了 1 份,但他捐了 4 元钱。那么奇思捐的钱就比妙想多。

 师:他们说得太精彩了!生 1 的例子是他们零花钱一样多,因为妙想捐的份数多,所以捐的钱就多。而生 2 的举的例子更有意思,他认为如果他们的零花钱不一样多,奇思的零花钱比妙想多,尽管捐的份量少,但还是比妙想多。这里的“尽管”一词用得精彩,说明他对“不确定”是很有认识的。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结本课知识。

 生:我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整体不一样的时候,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一样。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一)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教学反思: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我创设了“画 3/4”、 “画一画” 、“拿铅笔”等多个教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解决问题。如在“拿铅笔”的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合作开拓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分数对应的整体“1”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或具体数量也就不一样。分数部分的个数相同,整体的个数也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理解数学问

 题。

 2、本课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对细节处理得还不够好,学生的发言点评不够,学生出错没有及时指正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提高。

 学习小提示: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加油吧!孩子们。

篇三: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试讲逐字稿 我是 2 号考生,我的模拟讲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再认识》。现在,开始我的模拟讲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关于分数,你已经了解了那些知识呢? 老师现在写一个分数,谁来说说看你对它的了解?好,你来说。噢,你知道了它怎么读。“二分之一”。你呢?还知道它的分母是二,分子是一,非常好!你了解它的名称。这位同学请你说说,你知道了它是代表,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它是代表一份的数。

 来,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分数,因为八戒最近被分数给搞糊涂了,我们看看怎么回事呢?好,请看屏幕。一天,悟空回来说:他吃了一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快撑坏了!八戒说:不可能吧?我也吃了一个西瓜的二分之一,我还没吃饱呢!他们都吃了一个西瓜的二分之一,为什么不一样呢?同学们,想想看怎么回事儿?好,你来说,你觉得八戒的肚子可能大一点。好,你来说,你觉得有可能他们的西瓜不一样大,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原来,悟空的西瓜这么大,八戒的西瓜这么大,所以,他们的西瓜的二分之一可能相等吗?好,第一个,我们给他解释了,八戒知道了,可是他还有第二个问题。一日降妖归来,师父为了奖励劳苦功高的八戒和悟空说,悟空,这一篮馒头的二分之一给你,这一篮馒头的三分之一给八戒。八戒一听,不高兴了,为什么呢?三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师父你太偏心了。同学们,你们觉得师父偏心吗?好,在你的小组内说说看。有结论了吗?好,这个小组的同学你来说,嗯,你同意八戒的看法,三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那八戒是吃亏了。那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们的想法呢?你觉得不一定,为什么?有可能八戒的那一篮馒头多,悟空的那一蓝馒头少。有道理吗?哎,有点道理!老师这里现在有两篮子馒头,我想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拿一拿,它的二分之一和它的三分之一。好,那位同学愿意上来,好,你来!你来帮悟空拿出这篮馒头的二分之一,你来帮八戒拿出这篮馒头的三分之一。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他们各拿出了多少?哎,这位同学他拿出了几个?三个。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拿的?噢,我是把这篮馒头平均分了三份,从中拿出了一份。我们看看,他拿出了三个。再看看,悟空这一篮,同学拿出了几个?咦,怎么也是三个呢?你没拿错吧?好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我这篮子里面有六个,我把它平均分了两份,一份是三个,也是三个。那八戒和悟空他们的个数相同吗?都是三个,公平吗?为什么一个拿二分之一,一个拿三分之一,它们的数量一样呢?噢,因为它们的整体不一样。现在,谁知道八戒这篮馒头一共有几个?想想看,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来说,9 个,怎么想的?一份是三个,那整体有三份,所以又九个。同学们,观

 察下,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分数,它又给我们什么启发呢?你来说, 同样的分数,对应的部分有可能不一样,不同的分数对应的部分,有可能相同,所以,今天咱们要学的分数就是要了解这一点,分数的大小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好,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的讲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四: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dquo; 分数的再认识( 二) "教学设计金塑塑~“ 分数的再认识( 二) ” 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教材学习分数的第二节课,根据分数意义的整体设计,本节课侧重于分数的“ 测量” 理解:从测量的角度体会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对于分数产生的认识。对于分数单位的学习,一般的教学都是直接给出定·义,并且简单地做一些类似“ ÷ 的分数单位是();9二中有(8)个二” 的练习题,更多的是为了学习一个8知识点。实际上,从分数单位的累积方面认识分数,不仅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应用( 如分数加减法首先要通分,就是要统一分数单位),并且体现了“ 单位” 的作用。所以,本节课在测量的背景下认识分数单位,将分数看成分数单位的累积,体会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及其作用;将是二” 。学生举例说明。42.引导学生关注一个整体可以表示什么。教师总结:“ 1” 个整体既可以表示1个事物,也可以1表示多个事物。那你能再说说二是什么吗?4学生的理解可能是:把“ 1” 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1其中的1份是二。43.了解分数有什么用。【设计意图】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关注整体可以表示多个事物。同时,承上启下,引入情境。( 二) 创设情境,创造单位。1.不够1个领带长怎么办。,大头儿子的爸爸去商店买凉席,但是忘记测量床和沙发的长度,让大头儿子帮忙量一下床的长度。但是大分数单位与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进行联系,再次体会令黼( 一) 回顾上节课分糖的过程,认识单位“ 1” O头儿子找不到尺子,经过思考之后想到用爸爸的领带去“ 单位” 的作用。最后,在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测量。因为爸爸的领带长度一致,而且爸爸也随身携带。( 此情境借鉴了华应龙老师的“ 分数的再认识” 一课)少来哕量床的长度’ 正好2个领带长。还可以测出多( 2) N 量沙发的长度:不够1个领带长怎么办?出分数的定义。·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分糖的过程,说一说“ 什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交流方法:“ 对折领带”p习]]]]]习]]蛋习习]万方数据

 一———————————————————————————————————————————————————————————————{粉或者其他减小单位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其实这个对折的过程也就是要实现对“ 1” 个领带的平均分。【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测量床的长度,让学生感受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2、3、4⋯ ⋯ 由此积累创造单位进行测量的初步经验。其次,通过“ 1” 不能测量时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创造分数单位的价值和需要,并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创造单位的过程。2.如何描述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 1) 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做的。观看视频:对折3次后再量.量了7次正好量完。视频演示之后,由学生再一次描述整个过程,明确大头儿子又遇到一个难题:他该如何向爸爸描述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呢?( 2) 引导学生将自己手中的纸条当作领带,动手折一折.用笔描出大头儿子量的结果。在描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向爸爸描述沙发是多少个领带长。( 3) 学生结合对纸条“ 折” 和“ 描” 的过程进行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再次使学生感受创造单位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1不能正好量完时,可以寻找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上2不能量完时,可以寻找{、÷ 等。进而,为学生提供纸条,鼓励学生重新折领带,并将领带表示的长度描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明白通过三次对折,出现的标准是“ ÷ ” ,也能初步理解量了7次是为78。3.追问提升。(1)追问:沙发的长度为什么可以是÷ 个领带长。预设:①把领带看作1个整体,那么将整体平均分成8份t1份就是寺,7份就是÷ 。②把领带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7份,就是÷ 。(2)比较:在幻灯片上进行1个领带与÷ 个领带的对比。( 如下图)1个领带土个领带1三个领带4二个领带8· _一一。一一。一一t一一一⋯⋯⋯一r⋯。’ ’ t一。。⋯r⋯中的1份量了7次得到了÷ 。我们通过专这个标准,还乜墼一可以得到什么数呢?(3)延伸:实际生活中除可以用i1、了1、专⋯⋯作单 L位外,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了1、÷ 等)j ) 厂一【设计意图】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积要的。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不仅对折后形成的亏、 『÷ 、÷ ⋯⋯可以做单位,还可以有无数个单位。4RI箜匪L! !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同时,单位的选择是根据实际1需 [l 学1( ---) 回顾反思,总结分数单位和分数的意义。1.总结“ 分数单位” 。鬲u- .;=( 1) 回顾一下,大头儿子用领带量了床的长度和沙l 课I兰I研『发的长度,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哪个数最重要呢?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可能回答“ l” ,也可能回答寺)( 2) 小结。由“ 1” 我们可以量出2, 3、4等;还可以将1 F-平均分成几份,创造出吉、了1、上4等,然后再去测量。看 萨来我们得到的这些几分之一都是用来量的标准。那么,==像这样的标准我们称之为“ 分数单位” 。I圭【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寻找重要的数,意识到“ 1” 的价值:它既可以作为整数产生的基础,也可以作为分数产生的基础。同时,通过将“ 1” 平均分,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并明确分数单位的概念。2.认识“ 分数墙” 。( 1) 我们寻找分数单位的这个过程。还可以抽象成下面这种形式。( 演示分数墙,如下图)÷÷÷÷÷÷÷÷( 2) 这种表示方法很像我们平时见到的墙壁,所以,我们称之为“ 分数墙” 。那么,在这个分数墙上你看到了哪些分数单位?这些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3.对比“ 单位” 。( 1) 引导学生再认识了“ 分数单位” 之后,回忆之前学过的其他单位。::::(2)选择长度单位“ 分米” 与分数单位“ i 1” 进行对比我们刚才通过把1个领带平均分成8份.然f焉H j 其分析,感悟其中的共同之处。( 如下图)万方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长度单位与分数单位的对比,引导学生感受单位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单位通过不断累加产生分数的过程。如果用分米尺子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就是1分米、1分米不断累加后得到的一个新的长度。分数单位也是通过不断累加从而得到新的分数。( 四) 回顾学习过程,定义分数。1.知道了分数单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分数单位的不断累加产生很多新的数.这样的数叫作什么数呢?2.回顾上节课和这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描述一下什么是分数。3.给出分数的定义,同时举例说明分数也可以看成是分数单位累积成的。【设计意图】在理解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回顾两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抽象概括。( 五) 巩固练习。L举一个分数的例子(如詈),说说它的意义。预设: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5份;5--t-l6。2.观察下图中的分数,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在这些分数中,最接近O 的是() ,最接近1的是()。(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 圃美国有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曾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和50名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分别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不久之后,这位心理学家收到了许多回信.而其中有两封回信谈到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这两封信中.一封是美国白宫一位著名人士写来的.另一封是一个仍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写来的。那封来自监狱的信中这样写道: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的。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出中间的一个又大又红.十分喜欢。我很想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 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分苹果的方式说了谎话,却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以后,我学会了说谎,还学会了打架、偷盗、抢劫。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有一天,我被送进监狱。教震文;_:想得到它。那么。现在让我们来举行一场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两块,你们一人负责一块,并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都同意妈妈的建议,因为我们都想得到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只有这个办法才是最公平的。于是,妈妈给我们画定草坪后,我们就开始干活了,谁都想干得最快、最好。比赛结束后,我赢得了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而又很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你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正是母亲的教育,使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只因为妈妈分苹果的方式不习]]]]]]]]卫]]]万方数据

篇五: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认识分数单位。

 2.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感知单位 1 与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谈话

 一、引入

 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分数。

 出示:分数的再认识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还要“再”认识等)

 这堂课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什么知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我们的学习吧!

 二、学习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操作:□□□□□□□ □□□□□请你在以上 2 12 个正方形中,选择其中的1 1 个或 2 2 个或几个, 表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温馨提醒:

 (1) 先想想你准备选几个,分一分、画一画;

 (2) 再把这个分数写下来。

 1.学生自由画图写分数,画好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 2.反馈作品)

 (侧重于分数的意义):

 (1)展示第 1 组作品:用 1 个正方形来表示分数的,如21

  师:

 我们来看第一幅作品,他是怎么表示这个分数的呢? (2)展示第二幅作品,出示 8 个正方形的41的学生作品,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认识分数单位。

 ①问:再来看第二位同学的作品,他是怎么表示的? ②涂了一份是41,再涂一份是几分之几?这里有几个41?(有两个41)

 ③那 3 个41是多少呢?该怎么涂?(是43,再涂一份)

 师:看来,知道了一份表示多少,就能知道这样的 2 份,3 份,在数学上,把这样表示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板书)414243这三个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41。

 ④那 4 个41是多少呢?(44或 1)

 (如果生答 1)对的,那为什么就是 1 呢?(因为 4 个41就是涂满了,所以是 1。)

 3.小结:(同时指着前两幅作品)刚才有的同学把一个□,把 8 个□拿来平均分,表示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老师还发现有的用了 7 个,有的用了 12 个,像这样一个□,几个□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叫做整体“1”,或 单位“1 1” ”。(板书:单位 1)

 (二)体验分数的相对性

 1.反馈第二组作品:( 另外两幅21)

 (1)同时呈现两幅图。

 师:还有两位同学是这样表示他喜欢的分数的,咱们也来看看。谁能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么表示的?(他是把二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涂了其中的一份)

 (把 12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涂了其中的一份,也是二分之一)

 2. 体验分数的相对性 (1)(同时呈现三幅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A:我发现每份的数量不同。

 师: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 B:我发现这三幅图都是21。

 唉?那为什么都可以表示21呢? (因为都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二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板书:21)

 师:他的意思谁听明白了,谁还能再说?(若说得不够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2)不同点:

 过渡:这些同学都说得很好,这三幅图都是把单位 1 平均分成 2 份,涂了其中的一份,所以表示的都是21。这是相同点,那它们的不同点在哪儿? 生:它们的数量不同。

 师: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生说师板书)

 图 1 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的一份,它的21是半个正方形; 图 2 是把 2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的一份,它的21是一个正方形;

 图 3 是把 12 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2 份,取其中的一份,它的21是 6 个正方形; (3)体会:通过对这三幅图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A、由于我们选择的正方形个数的不同,同样的21对应的具体量也不同。

 师:表达很准确,你的发现呢? B B 、 单位 1 1 不同, 同样的21所表示的 具体量不同

 (4 4 )

 泛化

 ①数量的泛化(切换到课件)

 出示:想一想表示单位 1 1 的正方形的个数还可以是多少个?

 师:

 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表示单位 1 1 的正方形的个数还可以是多少个?

 生 1:还可以是 50 个。

  师:如果是 50 个,它的21有多少个呢? 生 2:还可以是 100 个。

  师:如果是 100 个,它的21有多少个呢? 师:还可以更多吗?(生说可以,师加……)

 师:如果个数变小,10 个可以吗?3 个呢?它的21是多少?21个呢?它的21就是四分之一个正方形。那还可以比21更小吗?(可以……)

 师指着板书小结:看来,无论多少个正方形,我们都能表示出它的21。单位1 的数量增加,它的21对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增加,21的具体数量减少,那它的单位 1 的量也会减少。

 ②物的泛化:

 出示:除了用□表示单位 1 1 外,单位 1 1 还可以是什么?

 师:

 (再请你想一想 )除了用□表示单位 1 1 外,单位 1 1 还可以是什么?(若学生不明白,这里是用正方形来平均分,请你想像一下,还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呢?)(苹果、桌子、人……)

 师:像刚才同学们所讲到的图形啊、苹果、人等物体都可以看作单位 1。单位 1 不同,那21所表示的具体事物也不同。

 ③率的泛化

 出示:是不是只有21这个分数这么神奇?其他分数有没有这个特性呢?

 师:那是不是只有21这个分数这么神奇呢?其它分数有没有这个特性呢?

 生说有的。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一下? (小组交流一下,最好能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如:两幅不同的31 预设 B:举例子(好办法,你能说说具体的想法吗?)(板书:举例)

 (生说师在课件中输入)。

 师:从同学举的这个例子中说明了什么?(

 )

 从这位同学举的例子中,我们又发现了:单位 1 不同, 31所代表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像他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 3.小结,回顾:刚才同学举了两个分数的例子,如果还有时间,我们还能用这些方法证明其它分数也有这个特性。也就是(单位 1 不同,相同分数所对应的具体量不同。)这是分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读一读)

 (三)拓展分数的 相对性

 1.开放体验:

  师:淘气也用这些□表示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现在他只告诉你他涂了其中的 2 个,请你猜猜他可能表示什么分数?它的单位 1 是什么?(课件出示分子是 1 的,黑板上贴分子是 2 的)

 预设 A、我猜会是21,31、41……之类的。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 4 个□看作单位 1,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2 个)

 (出示分割线,让学生验证 4 个□的21)

 师:你猜还可能是哪个分数? 预设 B、我猜会是32 师:如果是32,是把什么看作单位 1 呢?(师用磁性正方形贴在黑板上,把3 个□看作单位 1,平均分成 3 份,涂了其中的 2 个,可以不用分割线)

  如果再多一个,那是几分之几?如果再多一个?如果正方形的个数没有限制,那你能表示多少个分数?那如果更小呢?(22、12)

 预设 C、我猜会是22或 1 (若生说不出,师反问:如果老师把 2 个□看作单位 1,涂了 2 个,就是22或 1,如果把 1 个正方形看作单位 1,那涂了 2 个,就可以表示 2。)

 2.小结:(看课件)

 师:真厉害,同学们想到了那么多分数。如果□的个数没有限制,那你能表示多少个分数?(无数个)大家看,分数就是这么神奇!

 同样是 2 2 个□,相对于位 不同的单位 1 1)

 ,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课件出示),这也是分数特性的另一个方面。

 三、课堂总结:

 学到这里,请同学们静静地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分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分一分,画一画中知道了单位 1 和分数单位,通过观察与比较同学的作品我们知道了单位 1 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量是不同的,还知道了同样多的□,相对不同的单位 1,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分数。)

 (我们还用上了举例子这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作业纸

 师:现在你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请完成作业纸。

 (学以致用)

 反馈:看作业纸,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若有意见,讲那道。若没意见,反问选择题 4 五、应用:

 为了祝贺大家,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数学故事:

 水池里有多 少桶水?

 从前,有个国王在大臣们的陪同下,来到御花园散步。国王瞧着前面的水池,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大臣:“这水池里共有多少桶水?”

 众臣一听,面面相觑,全答不上来。

 大臣们用桶量来量去,怎么也量不出一个确切数据。就在此时,一个小孩走过来,说他知道水池里有多少桶水。国王命令那些大臣带小孩去看水池。小孩却笑道:" " 不用看了,这个问题太容易了!" "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故事中的小孩是怎么想的吗? 小孩眨了眨眼说:“这要看那是怎样的桶。如果和水池一样大,那池里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 桶只有水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里就有三桶水;如果……”“行了,完全正确!”国王重赏了这个小孩。(课件演示)

 如果桶是41水池这么大,那谁能接着说;如果桶是51水池这么大,请接着说…… 师:(国王重赏了这个小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位智慧的同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故事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数学知识呢? 我们看,21314151……都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不同,相同的单位 1,就可以分成不同的份数。(指着屏幕说:1 里面有 2 个21;3 个31;4 个41,5 个51)……以此类推。

 六、 结束语:

 故事中的小孩用学到的分数知识解决了连大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今天也只是认识到了分数王国里的一小部分知识,还有更多的秘密等着你去发现呢!咱们以后有机会再一起学习,下课!

 机动题:

 第一堆苹果的52是 6 个,第二堆苹果的65是 15 个,哪一堆苹果比较多?为什么? A、先想到51是 3 个,1 里面有 5 个51,所以 3×5=15 B、画图理解。

推荐访问:分数的再认识教案北师大 再认 教案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