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7篇

时间:2022-09-15 14:1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7篇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篇学院以"永久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深化各地开展党史学习训练、理论宣讲实践、乡村振兴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7篇,供大家参考。

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7篇

篇一: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篇 学院以"永久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为主题,深化各地开展党史学习训练、理论宣讲实践、乡村振兴服务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阔青年同学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训练、长才能、作贡献,在观看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高校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校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篇【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响应学校号召,主动参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利用专业所学学问,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熬炼,培育实际操作力量与团队合作力量。将自己所学学问运用在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学问,调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育实际工作力量和分析力量,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们选择在暑假空闲时间,对自己家乡周边的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分析。

 由于疫情的缘由,今年的社会实践与以往的都不相同,组队是在线上,探讨也在线上,除了实地调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线上完成,虽然实践队员不能面对面的沟通,但是照旧

 精彩的完成了每个人的工作。在实践活动开头前,我们先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共同完成了问卷的制作,并在网上发布。接着实践队员每天依据自身状况进行实践调研,并完成记录和实践报告新闻稿。在实践过程中,每位队员都会遇到大小不一的状况,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实践过程中熬炼了自己,也成长了不少。为使更多的村民能够了解到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队员走街串巷不断地在村民中间宣扬国家战略,关心村民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在实践活动的最终,队员自发在村庄中打扫公共设施,为漂亮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

 经受了此次的社会实践调研,以及走访调查,实践队员越发深化了解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这次的实践活动是实践队员了解社会、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我们高校生也可以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去关怀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乡村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

 高校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篇【二】

 (一)一张蓝图干究竟。_以打造漂亮乡村升级版为目标,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夫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加、市场运作、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通过 15年的努力,围绕宜居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乐活乡村、善治乡村建设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漂亮乡村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先于、高

 于、优于 x 的_是这样,于今日我们的发展而言,对时间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项难以跨越的历史规律。

 (二)强化规划引领。注意漂亮乡村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因势而进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意打造共性特色,推动漂亮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外桐坞村借力自身优势,在中国美院的帮助下,着力打造艺术村落,对整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设计,并且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污水处理全掩盖和软硬件全面配套。同时,从机关干部、村组成员至一般百姓,依次划定时限,拆除院落围墙和违建,有力保障了规划的有效遏制。在经济发展方面努力夯实艺术家工作室、高端民宿、艺术品展现拍卖等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从原来单一依靠西湖龙井生产,向艺术旅游、休闲养生、名家学术沟通为一体的"江南艺术旅游第一村"的转变。外桐坞的这一转变与西湖龙井产业的联系好像可以追寻到一些蛛丝马迹,但除了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外,凹凸错落,有致分部,优雅有序的村庄建设,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艺术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二)抓好环境整治。注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行堆肥垃圾分类存放,每

 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资源化利用站制成有机肥料,不行堆肥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实现了垃圾的"户集、村收、镇中转"。另外微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也较为特色,相对于我们实施的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而言,环溪村污水处理设施首要特点是小,有的结合地势环境收集处理5-10 户人的污水,再通过管网汇合到村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效提高入户收集率的同时,还实现了村内污水 2 级以上的生态处理。

 (三)注意资源挖掘。注意文物古迹的爱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一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不断将"清莲环溪"文化发扬完大,打造成为廉政文化训练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还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二是安吉鲁家村创新运行架构,在村委会领导下设立鲁家两山学院以及安吉乡土农业发展和安吉乡土旅游服务两家有限公司,特殊是"鲁家两山学院"担当的"两山理论"研学和理念输出,当然是历史机遇的造就,但在意识的先进、机遇的把握和资源的挖掘方面,对比而言,我们的落后可能比两省之间的 GDP 差距还要大得多。

 (四)着力产业发展。坚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

 念,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规模种养、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只要将漂亮乡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相结合,发展工业也未尝不行。一是航民村占地不足 2 平方公里,仅有 304 户 1079 名村民,在 1979 年创建的村办企业萧山漂染厂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至今萧山航民集团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达 28 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热电、船运、酒店、黄金饰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团公司,至 2017年年底全集团公司实现工业产值 133.8 亿元,利润 9.1 亿元,拥有职工 1.2 万人。村民每年分红达 6.5 万元,从学校至高校村民实现免费入学,大米、食用油等无偿供应。二是 日昌升集团作为一家建筑新材料生产为主的企业,以建设美妙生活为愿景,引领产业变革、推动产业进步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自 2008 年成立以来,组建了国内首家新材料探究院,形成数十项技术专利,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第四代新材料制造工艺。在生产厂区创新性的实行自上而下的台阶是开采模式,真正实现了边开采、边复原,采区见不到扬尘、黄土,大型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转有效,花园试的厂区环境对传统高科技企业来说可能不那么难,但在一个以矿石开采、沙石料生产的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厂区环境美丽,富春江边的码头水质也碧绿清亮,就更让人长见识了。

 高校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五篇【三】

 作为大二的同学,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结合我们实际状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应注意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熬炼自己、提高力量。所以我打算不回家过年了,尝试一下在 x 工作过年来完成这次社会实践。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熬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这学期的假期我依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状况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超市的营业员的工作,虽然仅有一个月时间,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压力、自己力量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欢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

 据了解,全村有果园 200 亩,年收入 80 余万元,目前正在主动培育新型品种。另外,全村正预备开创经济作物深加工及诸多副业,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敏捷性及自主性。

 一安得广厦千万间

 走进周家村,给我与想象中迥异的第一印象就是周家村的环境。

 周家村,地处 x 西北,离海已不再是一矢之遥。这里

 没有海风拂面,只能靠着一方方平坦的土地,一代代辛勤的劳作。这是中国农村的真实,也是中国农村的典型。

 周家村的住房是集体式建筑,大街小巷,树木房舍,俨然有整饬的痕迹。很明显这是改革开放的痕迹,同时也是农村发展的一个侧面。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对于拥有大多数人口的农村来说,乡村城市化的观念已深化人心。

 当然,如今住房不仅仅是城市生活水平的体现,在乡村他同样代表着一个村庄的整体化实力。在我实践的五天里,周家村,交通阡陌,对乡村城市化的要求把握的特别到位。乡村城市化,顾名思义就是在乡村现有基础上逐步建设,逐步向城市化模式迈进。其中乡村是特色,城市化是目标。当然,在农村现有土地及民俗风情基础上城市化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情,我们知道城市与乡村无论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不行避嫌的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里面有些是微乎其微的,而有些却是判若云泥,由此也打算了这个过程必定是一步步迈进的过程。

 运笔至此,让我突然想到了华西村的建设。当然周家村的现有经济实力比之华西村尚不能望其项背,然而,作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典型,他们其中必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焦点。华西村的实践证明,一个乡村的建设必需有一个大的车轮带动着,这个车轮可以是农,可以是林牧副渔。然而,从现如今胜利的诸多例子来看,经济发

 展是一个大的方向。从周家村的现行体制来看,作物制种的深加工是特别有必要的。

 周家村的建设是胜利的,然而,他同样存在着诸多弊端。当然,统一住房是一个村庄经济实力的体现。可是,假如不估量全村经济实力的参差改变就简单造成某些方向的抑制,而这种抑制有时是特别巨大的。

 从对周家村村民的调查来看,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有改善现有住房的倾向,这就是说,无论哪个农村,统一住房是有难度的,筑房建房必需虑及诸多因素,在参差不齐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而这不免又要违反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影响了整个城市化的进程。

 茂密的柿子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分散着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这里边有多少是乡村特色,又有多少是城市化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它需要不同档次的住房建设来回答。

 二大桑榆微霞尚满天

 来到周家村,另一个给我深刻印象的就是周家村人的生活。住房条件是物质文明的体现,而精神生活则关系到一个村庄精神文明的建设。

 物质文明打算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对于农村来说经济发展是前提,精神文明必需紧跟物质文明,这样才不至于在农村经济底子薄的前提下失去协调性。

 闲暇之余,走了走周家村的街头巷尾。每逢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就有许多老人聚在一块,他们有的打门球,有的则画地为局,用树枝和石块酣战一场。此时,人们往往会围成一团,欢乐声不绝于耳,看得出村里的老人过得特别幸福。

 据悉,周家村几十年来从未消失过刑事案件,特殊是村书记周云善上任 20xx 年以来,精神文明始终紧跟物质文明建设,双抓双进,是远近著名的典型精神文明村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设一个怎么样的政党挺直影响着群众生活。象周家村这种良好的精神风貌,归根结底是和党的领导分不开的。以周书记为首的两委(党支部村委会)成员严于律己,坚持党风正,党性真的原则,逐步使整个村庄的党员做到三个代表的要求,从而充足群众的各种需求,达到全村团结一条心,踏踏实实作贡献的良好局面。

 三鞠躬尽瘁白鬓生

 五天的社会实践,周家村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就是他们的村书记周云善。身为省政协委员的他,三十年来,带领一帮又一帮的村干部鞠躬尽瘁,真正做到了为乡亲们谋幸福。年尽 60 的他,看上去风采照旧,从他那强健的步伐以及那略带嘶哑,却仍旧铿锵有力的嗓音中谁能看出他曾经由于脑血栓一个月不能说话。周书记告知我他有好几次都坚决不干了,可是,乡亲们离不开他,他不能就这样置乡亲们的

 幸福于不顾。最终,他还是咬牙干下去了。有一句话他说的好农村是一个简单的天地他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天地里悄悄的干着他所应当做的一切,一干就是三十年。曾于报端见到一篇文章名曰《周家村三问》其中记述了他和村妇女主任外出开会时别人上餐桌,他们却四个鸡蛋两碗面的事迹。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的意义有多大,我想每个人都特别的清晰。

 周家村现行的政治体制特别完善,上至党支部村委会,下到生活,生产,生育三生服务小组,他们各司其职,兢兢业业。走进他们的会议室,迎面而来的是对面墙上的一面如火的党旗,两边是一副联语以党为公,无私奉献周家村的村委成员们正是以此为信条,带领全村走致富之路的。

 三个代表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建设成为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政党。周家村的党员就是这样做的,他们以党为本,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以克己奉公为准则,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领导,周家村才有了如今的富强。

 四果树银花陌上桑

 通过几天来的实践,我深深的觉得发展始终是周家村的头等大事。

 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周家村既不靠山,又不临海,只能靠着人均不足两亩田的耕地求发展。几年来,他们

 已先后与韩国 x 签定合同,共同发展制种经济。这种现行的合同详细为,由韩国和 x 供应制种作物的种子,待到秋后,作物成熟...

篇二: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振兴调研报告范文 3 篇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乐至县作为四川省的“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农业、农村、农民现状

  (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全县农业基础条件差,田地分散,地块较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多,水利设施老化严重,近年来,虽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村村通水泥路项目,但从全县来看,比例仍然偏小,“田网、路网、渠网”等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项目支撑能力不强,缺乏统一规划,

 项目打捆使用,农口部门之间没有很好好契合,各行其事,各自为阵,造成有项目无产业,有产业无项目支撑。

  (二)农业经营者素质不高

  受传统农业的影响,我县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居多,农户经营较为分散,直接导致产业规模小,很难进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农村人员结构老化,18-60 岁真正意义的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人才断代现象突出,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双双短缺,部分乡镇农技部门有的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农村技术推广工作,同时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我县龙头企业(业主)发展规模较小,示范引领作用不强,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社会化组织程度不高、辐射带动效果不显著,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未能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目前我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滞后,交易方式单一落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产销难对接,农产品产业链的各环节基本是分离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农产品销售还缺乏全方位的信息引导,缺乏及时、

 准确、系统、权威的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其指导生产、引导销售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基层政府服务能力不强

  乡镇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加上进人渠道窄,影响了干部补充,且优秀人才容易被上级部门挖走,造成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老化、青黄不接、断层严重。部分乡镇中年干部由于学历和知识层次偏低,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认识不到位,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知识的能力较弱,习惯于用传统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落实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开发中,缺乏创新能力,点子不多,办法不实用。部分乡镇年轻干部,由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差,面对实际困难时往往显得办法不实用,与群众打交道存在障碍。部分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懈怠思想,缺乏勇于担当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贻误了发展良机,造成了工作被动。

  二、建议意见

  (一)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建设丘区

 现代农业强县提供全方位人才保证。一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农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从政治高度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扎实推进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大兴敢于担当、狠抓落实、为民服务、调查研究、清正廉洁之风,在全县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农业系统干部良好形象。三要扎实推进业务能力建设。坚持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等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导农业干部职工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法治、信息化和以点带面的方法推动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

  (二)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培育一批专业化程度深、分工明细、服务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纪人、职业农业经理人,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推行“保底收益

 +二次分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专业农户”等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提供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农资供应和市场营销等服务,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坚持示范引领、创新推动,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社、示范农场。

  (三)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一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设施覆盖行政村比率、农 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二要推广和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加强对生物质节能炉具、秸秆固化综合利用、沼气、太阳能节能房等新能源、新技术的推广利用,积极引导农村能源结构的转变。三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和村社通水泥路项目,完善“田网、路网、渠网”等配套设施,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四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切实保障农民住房安全。

  (四)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合

 充分利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项目资金整合,注重产业发展的科学合理规划和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实现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实现种植业产业链更加紧密有效。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对我县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合理利用政策、打捆项目资金、科学安排落实,最大化发挥政策和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市场资本,助推全县畜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动生物有机肥厂项目建设,建立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等各环节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综合利用,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

  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的系统性工程。

  党的十九大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 年 2 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提出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2019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在中国农业大学统筹下,我校人文与发展学院于 2018 年成功动员并组织了首次乡村振兴系列研究活动——“百名师生乡村振兴系列调研”。这是一次发扬农大人“以大地为书,以阡陌为笔”的传统,勇于探索真知和集体担当的行动,更是一次具有前瞻意义和战略价值的尝试。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成果,《中国乡村振兴调研报告(2018—2019)》呈现了丰富的调研材料和深刻的学术分析,以期为政府部门、学界同仁、社会各界、“三农”一线人员等提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手资料、学理思考和行动建议。

  乡村振兴调研报告·3

  关于推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9 年 5 月 28 日在启东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分为五个部分,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建设好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为深入了解掌握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19 年工作要点,4—5 月份,我们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情况开展了专项调研。调研组专门听取了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汇报,组织部分村支部书记和农业龙头企业、农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开展座谈,并赴浙江吴兴、海宁、慈溪等地学习考察了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通过深入推进

 农业农村改革,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做大优势农产品,实施精准扶贫等方式,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关于 2018 年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优势产业等管理保障措施,为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组织保障。

  (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三年的努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 78.6 万亩,把杂、乱、差的田块建设成“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林成网、沟相连、渠通畅”的标准农田,解决了灌排设施配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为现代农业提供全程化、系列化和机械化服务打下了基础。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21 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50 家,南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 64 家。重视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兴农行动,建成 1 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 480 个骨干科技示范户。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

 目,全市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11 项,新品种 26 个。2018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6.7%,列南通各县市第一。

  (三)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稻米、高效蔬菜园艺、生态林果花卉、水产健康养殖、农业休闲旅游五大主导产业。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增至 8 万多亩;高效蔬菜播种面积达 70多万亩;葡萄、水梨、石榴、枇杷等果树种植渐成规模;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采摘农业、观光农业游客接待量逐年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市等称号。

  (四)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南通第一,通过省级验收。充分放大农地股份合作等试点效应,出台实施意见和奖补政策,支持 10 个村试点发展新型合作农场,推进村级集体规模经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完成交易额超 1 亿元。深入推进“三个全覆盖”试点,出台指导意见,扩大试点范围,严格督查考核,累计土地流转 14.8 万亩,建成社会化服务联盟 26 个。

  (五)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推动乡村产业规划布局向专而特、规模化方向转变,着力打造 2 个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六大种养园区”,2 个休闲农

 业园区,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优势乡村产业。充分激发沿海开发重点镇、区镇合一重点镇和特色镇发展潜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加快促进人口、产业、要素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已先后组织实施了规划完善、产业转型、民生示范、制度创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了多项农村改革探索成功起步。

  二、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市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乡村产业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还有许多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导产业优势产品没有培大扶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我市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优势效益并未充分显现,对我市乡村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种养模式相对简单。如我市稻麦种植面积在 30 万亩以上,其中稻田综合种养、优质食味稻米面积分别为 0.2 万亩、8 万亩左右,其余均为普通稻麦品种,精力投入大,产量和价格普遍较低。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及病虫害影响、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土地流转费用相对较高,导致稻麦种养大户种植利润持续下滑。二是关键技术无法突破。如我市“四青作物”一直深受喜爱,产品

 销往上海、浙...

篇三: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振兴社会实践报告 6 篇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篇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做出的重要选择。是用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所提出:城市反哺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且重视程度空前绝后,上升为我们党的战略高度,写入了党章。并且为农村的发展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自从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热词,全国各地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纷纷开展了新农村规划,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但是进程十分缓慢,收效甚微。

  就**村看来,我村近几年来围绕着特的现代化农业和生产经营方式现阶段已经基本完成了全面小康的目标。在村中的单亲及多子的家庭条件还是较为艰难。我到了村中居委会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将我村的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做了全面调研,对纯在的问题和我的有点看法做了一个整理和汇总,该村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调查的范围和统计类容

  此次得调查范围争对的是**村***人,有效的基本其中男性占了**.*%;女性占**.*%。且高于 60 岁的老年人高达**.*%,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为**.*%。集中暴露两个问题,文化水平及留守老人。

  二、村中纯在的问题

  1、就业岗位有限。与大城市相比,乡村收入水平远低于城镇,就业渠道也比较

 单一,且发展机会少。这导致大学生们为了养家糊口离开自己家乡,到大城市里打工发展。劳动力从农村流失,让乡村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2、教育资源匮乏。农村的教育落后,很多人为了孩子的未来,会选择把孩子带在大城市里。确实如此,乡村的教育,与大城市的教育是没办法比的。在师资力量,学校规模等方面,大城市的优势都是很明显的。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大城市打拼,再苦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样一来,别说中青年了,小学生以后都会选择大城市。因此乡村振兴的发展艰难险阻。

  3、基础设施差。乡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落后,像休闲、娱乐这样的都不能够适应人们的需求。现在的人们更是要讲究这样那样的完美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在大城市中,有灯红酒绿,有着非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事物,像这些都是乡村里面所缺少的。而在乡村里面,人们都是过着太阳出来就工作太阳下山就休息的生活,就是这种单调简单没有乐趣的生活,这让当今的年轻人适应不了。他们喜欢在大城市和朋友一起感受夜生活,吃喝玩乐,他们已渐渐地不再习惯乡村的生活。

  4、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为主力军,人才流失。目前很多农村都成为了“空村”,大部分的青壮年由于一直在外工作赚钱,就没怎么回来,这样导致了家里面就剩下老人和孩子,劳动能力差,对于建设新农村,也没有太大的概念。近年来的农村空气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影响了村民回乡发展。

  三、乡村振兴的发展路线

  1、以市场为主导,推动旅游持续发展。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走市场化道路,持续发展乡村。农村那优越的自然风景是城市难以赶上的,是城市所缺少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乡村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乡村特色,吸引广大群众来乡村。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服务质量更优越。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基础,

 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重要参考资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解决好乡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打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高效交通。

  3、打造乡村特色品牌,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可以打造那些城市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说可以把村民的房子改成游客在旅游途中的住宿;可以把农庄庄园打造成游客的休闲场所;还可以打造各种含有乡村特色的乡村酒店、乡村的度假旅游区等。整合城与乡的各种要素一起发展,打造更多的美好的有关于乡村特色的生活场景,让特色的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它应有的生命力。

  4、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在中国,许多现在被我们所熟知的各界名人,他们的出身都不是那么富裕高贵。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么优秀的先天条件,而那恶劣的环境正好将他们打造得更加坚强,更加的有毅力。而中华人民基数本来就十分的大,其中占大部分的还是乡村里的农民。现在的中国富起来了,但那只是城市的富裕,只是少数部分人的富裕。乡村的富裕情况才真正决定了中国的富裕。人不能忘本,乡村是生我育我的家乡,即便乡村经济落后,但在我们有能力给它做出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尽其所能。

  5、传承发展农耕文化。应当因地制宜,加强本地的文明建设在引进的同时还要注意要将自身的文明发扬广大。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尽可能的保留着地方的风土人情。在脱贫的同时也注意实现精神文明建设,让精神和物质双丰收。这样新的精神也可让地方的物质方面的到改善相辅相成。

  四、总结

  这次调查让我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策略的重要意义。农村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如今我国经济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有的已经超出了一下较为知名的城市,所以也要开始着手于解决乡村城市二元化的问题,让农村和城市共同进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篇 2

  时间一天天过去,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也有十天了,想到当初我们顶着炎炎烈日东奔西走去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与进程,在我的记忆里有着许多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片段,在那里有贫困落后的小村庄里热情的爷爷奶奶;有认真为我们讲解乡村振兴知识的村干部;有刀子嘴豆腐心的政府职员……还有很多人情冷暖,以及我们对乡村现状的认识。

  想起我们团队刚刚成立时候的场景,那时我们团队队员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各自带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梦想聚在一起。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商量了很多个社会实践主题,但最后我们选择了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我们好奇农村的经济文化和发展现状,因此想要了解农村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探究农村的发展奥秘和建设改革。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社会实践,每个人都会因为未知的将来而感到一丝丝紧张,但也被未知的事情所吸引,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怕被别人甩远。也许有些最初的队员因为有些原因而退出,但是团队每次在一起开会在一起做事大家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团队的基础。记得当初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难定,我们来自不同专业,我们各有各的事情,但是大家都会为团队着想挤出自己的时间,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团体。

  为此,以青春的名义,以时代的号召,我们将成立主题为“改革开放之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调研团。创造一个挑战自己的机会,促进十堰地区农村的发展。并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让广大农民朋友学习更多的先进思想与理念,建设一个农业强、生态美、农民富的全面发展的乡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与改革同行,与振兴为伍,与发展为伴,与复兴为友!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报告篇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年初,中央、省委、市委对乡村振兴战略作了全面部署,分别下发了“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目标、措施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高阳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关系到全县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镇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关系到全县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为此,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具体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及示范区建设工作

  制定下发《高阳县乡村振兴工作要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搞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各乡镇(街道办)、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①1+5 规划体系编制。按照省、市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高阳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委托第三方制定,5 个方案由相应的部门承接,正在制定中。

  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情况。选定高阳县庞口乡村振兴示范区为我县的示范区,已经制定工作方案,先期对南庞口村、北庞口村进行了大范围环境整治,下一步将对村内街道、村民活动广场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工作,进一步提升村容

 村貌。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①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今年是厕所革命攻坚年,省安排专项资金***万元,县级安排专项资金***万元。3 月份,到廊坊、文安、任丘的厕具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对比厕具质量、价格等。5 月 7 日,组织相关人员去涿州、曲阳考察学习农村厕所改造有关事宜,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我县 2019 年农村旱厕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村厕具进行政府采购招标,施工建设与安装以乡镇、村为主体进行招投标,资金采取先建后补形式。6 月 12 日,邀请省卫健委丁战辉处长组织召开了全县农村改厕工作培训会,6 月 17 日,省、市就改厕工作召开调度会,我县被定为三类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要逐步提高),要求各县结合实际调整改厕任务数,我县根据改厕资金情况给市里报的调整数是 8000 座,待省里开常委会后下发各县。目前,正在进行厕具招投标。招标完成后,在白洋淀上游 1 公里范围内的***个村整村推进改厕工作。

  ②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高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先后召开 3 次会议,动员全县党员干部搞好村庄清洁行动,目前脏乱差基本得到有效解决,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美好。

  ③高速沿线集中整治工作。高阳县高速沿线涉及 3 个乡镇,5 个村庄,分别是西演镇北辛庄村,庞家佐乡大兴庄村、北归还村,庞口镇安庄村、北柳庄村。经多次督查,要求有关乡镇进行整改,并建立台账。目前,庞口镇安庄村、庞佐乡大兴庄村对村里坑塘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恢复了坑塘原貌。

  三是农业产业化工作

  ①完成对***个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服务,按时完成上年年填报表工作。

 ②完成保定硕丰农产股份有限公司为 2019 年创新型农业企业申报工作。

  ③完成保定硕丰农产股份有限公司申报 2019 年度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建设项目工作。

  ④高阳县硕丰现代农业园区被列为河北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平台。

  ⑤新增辛立庄葡萄种植、魏庄蚂蚱养殖“一村一品”示范经济村建设,发展规模经济,巩固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⑥今年我们主动和市、县统计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把更多的企业列入农业产业化统计范畴,力争今年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所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目标

  ①稳步推进农村改厕施工工作,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今年任务目标。

  ②9 月底,基本完成***个村村庄清洁行动“五清三建一改”工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③继续加强对***个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和服务,较好地完成下半年填报表工作。争取培树 2-3 家市级龙头企业。

  ④赵官佐、莘桥、东赵堡 3 个中心村积极完善开工前的各项手续,争取 10 月份开工建设。

  三、剖析瓶颈问题

  为把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贯彻好、领会好,高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实施,成效显著,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成为制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因素。

  一是农村人才资源要素较少。农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匮乏,农业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跟不上。有许多在外务工和在县城打工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

 村里。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仍然很大。农村垃圾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垃圾处理办法陈旧老套,村民环卫意识不强,环境整治资金缺乏,造成部分村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现象。

  三是各村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仍旧存在。一方面是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差距明显,有的村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发展接近小康水平,有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集体经济不强。另一方面是不同领域的人群收入差距悬殊,伴随有一定的社会矛盾隐患。同时,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促进全镇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是农业发展的内部支撑因素仍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农

  业大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以卖原料为主,分散经营的大多数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难以建立,质量难以取信于众。三是品牌建设严重滞后。农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知名品牌总量少,销售渠道主要以线下为主。四是依靠农业自身积累发展产业的模式没有太大改观,融资手续繁杂,时间长、可抵押担保物少、贷款数额小、周期短等问题仍然存在。

  四、意见建议

 ...

篇四: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生暑假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总结汇报材料

 —— 语科学子重走长征路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为巩固前期“推普脱贫”成果,探索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在实践中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内涵与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相结合,我校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展开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学习。现将我校开展暑假“三下乡”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 “三下乡”实践团奔赴大西北

 为巩固前期“推普脱贫”成果,探索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2021 年 5 月 1 日至 6 日,由八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实践学习小组奔赴大西北,重走长征路,深入大面积连片民族地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和舟曲县,调查村民普通话的掌握情况,以及乡村振兴中各界对普通话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领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内涵与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语科青年换上红军服,在大山里重走长征路,在俄界会议纪念馆里学习俄界会议思想,并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以实际行动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迭部县坐拥丰富的自然风光,红军的长征路更是为这里的高山、草原增添了一抹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近年来迭部县深挖

 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除了大力推广扎尕那等自然景区,各村政府也在大力打造腊子口战役遗址、毛主席故居等一系列旅游 IP。在俄界会议旧址纪念馆,讲解员讲解了俄界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等。队员深刻体会到了毛主席受到张国焘打压、甚至遇到生命威胁时的处事智慧,这是对一名政治家的极大考验。还了解到毛主席的《长征》是在经过川甘交接的岷山后所作,才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传世诗句。

 随后大家下乡进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迭部县作为甘南典型的藏族人口聚居地,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都为藏族居民,但村与村之间的贫富却存在差异,为了探索其中的原因,队员们深入乡村了解甘南文化、产业结构以及藏族同胞们的汉语普通话情况,从普通话调研入手为乡村振兴探索可行的致富道路。

 欢歌笑语连天地,乡村振兴势头强。封闭的地势挡不住心灵的翱翔,精神的振翅引领经济的向好。江苏师范大学学子将继续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政策,投身实践洪流,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二、 “三下乡”实践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聚力共筑语言文字梦

 2020 年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 标签,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之际,2021 年 3 月 26 日,由 XXX 市语委办、XXX市诵读协会(筹)共同发起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推普小分队一行来到国家 5A 级景区中国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将语言文字传播到乡

 村田野,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乡村推广和传播。

  来到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进行推普是语言文字工作者的一次交流、体验,大家纷纷表示对于今后的文艺创作将有很大的帮助和提升,希望今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推普小分队来到游览人群较为集中的金坡景区索玛吊桥下,拉起横幅“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并为游客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小分队成员表演了《百里杜鹃》《写给春天的诗行》《春江花月夜》等五个节目,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欣赏,达到预期效果。表演结束后,游客们赞不绝口,来自北京的游客还与推普小分队一行合影留念。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都是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关乎民生,关乎国家未来。继 2020 年举办的助力脱贫攻坚,携手迈进小康的推普周大型诵读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被提上日程,XXX 市语委办、XXX 市诵读协会(筹)根据自身实际,持续深入推进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走出一条拥有试验区特色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三、 “三下乡”实践团前往昭觉尼地乡推广普通话活动

 在这个暑假,有这样一支小队,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深入昭 觉尼地乡和普格德育乡;用真诚打动村民,进一步推进普通话在凉山州的普及程度;用实践获取真知,通过行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提升国民整体 的语言文化素养。目前凉山部分彝族乡村地区普通话普及率仍然相对

 较低,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实践团志愿者义不容辞。

 2021 年 7 月 16 日,“三下乡”实践团推普小分队在团委 XXX 老师的带领下,于上午 8:00 出发前往昭觉尼地乡推广普通话活动。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推普小分队顺利到达了昭觉尼地乡。团委 XXX 老师向当地负责人说明了此次活动的来意,了解了当地居民情况以及此次活动开展的事项。我们来到当地一所小学,并开始布置活动现场。

 志愿者们通过鼓励孩子们和长辈们学《七律·长征》,背一些古诗,说简单的生活用语,唱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和长辈们在切实投入活动中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和使用普通话的好处。

 推普小队分成三个小组,在下午 13:00 通过发放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当地普通话普及程度,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以及当地居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语言需求。

 近 20 份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老人不会说普通话但能听懂部分普通话,年轻人基本会说普通话,并且他们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普通话,长大后能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四、 “三下乡”实践团赴 X XXX 市 市 X XXX 县新华希望小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分为专场演出、调研学习、专题党课三部分进行。活 动开始前,参与活动的两校师生一同学习了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开展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在

 “普通话诵百年党史”专场演出中,实践团结合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红色诗文诵读、红色歌曲传唱、党史故事宣讲等活动引领孩子们品读红色经典,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志愿者们以分组互动的方式,调研了孩子们普通话的掌握和使用情况、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并以语音发音、绕口令等活动形式进行现场互动。

 实践团还邀请当地半耕半画、德艺双馨的农民书画艺术家秦秉忠讲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秦秉忠分享了自己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书法特色学堂并不计报酬热心助学的事迹,分享了为改善希望小学的办学条件,先后募捐 38 万余元的爱心,并现场写下“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赠与实践团的同学们,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学生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以只争朝夕加油干,不负韶华再出发的精神书写新时代新篇章。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自身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未来将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将专业所学融入普通话推广工作中,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启新征程。

篇五: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 20XX 年工作要点安排,10 月 10 日,由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常委会各位副主任、部分组成人员、委办负责人、人大代表和机关科级干部组成调研组,在县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的配合下,采取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县政府及其相关工作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XX)》,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研究谋划,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推进落实,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了良好开局、成效显著。

 (一)注重学习借鉴,科学进行谋划设计。县政府在全面学习中央、省市政策要求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泾川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和“1+9”方案,从相关部门抽组人员编制完成《泾川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聘请兰州大学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专家教授进行把脉,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我县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和重点工程。同时,组织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赴浙江省和我省庆阳市、天水市认真学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效借鉴。

 (二)围绕冲刺清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切实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今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 6.24 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1.53 亿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 2.54 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开展“3+3”冲刺清零、“十查十看十补课”和“六大行动”,对 1320 户长期闲臵房屋进行了拆除,1635 户易地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3388 户贫困户饮水不稳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劝返复学学生 8 名,送特教学校就读残疾儿童 25 名,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达到 100%,新纳入低保 1217 人,新增特困供养 19 人,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 9308 万元,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增收产业,贫困群众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坚持示范引领,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把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战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强力推进 “ 厕所革命 ” 。确定党原、汭丰 2 个乡镇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城关凤凰、玉都下坳等 22 个村为改厕示范村。全县举办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 15 期,培训群众 900 多人次。在省市投资 336.97 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多方筹资 804 万元,建成户用卫生厕所 5609 座,采购配发吸粪车 16 辆,全部投入运行。

 持续推进 “ 垃圾革命 ” 。投资 1050 万元,建成玉都、飞云 2 个乡镇低温无氧热解垃圾处理站,目前完成设备安装,正在实施附属工程。投资 240 万元,对已建成的党原、高平、荔堡 3 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维修。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南、北二塬和川道 3 个片区乡镇餐厨垃圾实行全收集。购臵发放垃圾清运车 2 辆、收集仓 58 个、电瓶保洁车 25 辆,安装各类垃圾箱(桶)1005 个,全面推行“户积存、村收集、乡镇转运、县(片区)

 处臵”的农村垃圾处臵模式,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全域推进 “ 风貌革命 ” 。以 55 个清洁村庄创建为牵引,精心培育“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示范村。积极推进农村废弃危旧庄基拆除复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四旁”绿化,有效改善了环境面貌。统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六项行动”,农村群众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强化支持保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坚持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作为核心要素,统筹用力,多措并举,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产业振兴。认真实施“牛扩量、果转型、菜提质”工程,扎实推进“特色产业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精心筹办并组织参加第十四届(20XX)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暨首届平凉红牛节,启动实施赛园赛果活动,全县新建果园 2087 亩,补植补栽1.7 万亩,搭建日光温室 114 座、钢架大棚 308 座,种植设施西瓜 1.68 万亩、露地蔬菜 1.44 万亩,引进“平凉红牛”基础母牛 1657 头,订购红安格斯良种基础母牛 2005 头,特色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同时,量化配股财政支农资金 5140.4 万元,带动全县 187 个村参与“三变”改革,实现分红 767.28 万元,村集体经济增长 38.84 万元。

 推进人才振兴。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健全完善人才引培机制,举办农业技术人才培训班 12 期,培训各类乡土人才 3000 多人次。聘任 171 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 15 名农村致富能人、经纪人、技术能手为科技特派员,建办科技示范基地(点)20 个,有效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分别增至 22 户、76 家。

 促进文化振兴。持续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 3 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大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三下乡”、全民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丰富。充分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作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初步扭转。

 注重生态振兴。强力实施农村环境保护攻坚战,切实加大秸秆禁烧、畜禽粪污和农膜尾菜污染治理力度,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二、主要问题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县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谋划早、抓得实、效果好,成效令人满意。但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农村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步履维艰,整体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作用还不够强。

 二是农村劳动力趋于老化弱化且较为短缺,持续推进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乏充裕的人才保障。

 三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施中资金需求量大,需要不断加大投入。

 四是近年来一些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投入不足,道路硬化率偏低,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五是宣传引导不够到位,农村群众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识不足,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个别环节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

 三、意见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全面对接“十四五”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县情实际,立足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等生动实践,坚持规划先行、点面结合、精准用力、有序推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力求凸显泾川特色、创造泾川经验,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 ( 一) ) 推进产业振兴,促使产业培育向产业兴旺转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产业互补性的需要,坚持果品、畜牧、瓜菜、乡村旅游一体支持、统筹推进原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在果品产业提质管理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约化管理模式,持续扩大矮化密植新品种果树栽植面积,积极开展老果园、残次果园的更新换代,促进弃管果园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要加大果园防灾体系建设,加强防雹网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提升果品产业有效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果品在适应现代果业发展中再上新台阶。

 二要在畜牧产业养殖扩量上再做探索。要以市场选择为主,高度重视牛、猪、鸡产业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农户养殖的有效工作量合理确定饲养数量,确保分户养殖效益最大化;继续鼓励、扶持农户适度规模养殖,逐步走向专业养殖,保障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

 三要在蔬菜产业转型提销上找准出路。在丰富“菜篮子”的基础上,借鉴苹果、红牛发展经验,发展大宗产品,通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实现整乡整县一品突破。支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真正实现地理标志商标及其标志产品产量更大、卖得更多、收入更好。

 四要在乡村旅游促进增收上做好文章。要在突出重点、内涵提升、宣传推介、整体链接上多做文章,把城市消费者对美好乡村的向往需求与乡村供给结合起来,以旅游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三变”改革,带动消费,提供就业,促进区域群众增加收入。

 (二)推进人才振兴,促使劳务输出向人才回流转变。要从学校,从青少年抓起,培养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树立致力乡村繁荣、奉献乡村振兴的价值观。通过兴办家庭农场、扶贫农场、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

 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打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平台。用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比较效益,吸引一大批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带动群众致富。积极鼓励、宣传、引导优秀返乡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队伍,激发其创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和智慧热情。要制定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农村致富能人领办产业园、创业园、创新园,建办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要持续加强职业培训,不断培育更多更好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完善实施村组干部培养规划,保障和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进一步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三)推进文化振兴,促使社会道德向乡风文明转变。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塑乡规民约,倡导公序良俗,遏制社会不良风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新时代优秀乡村文化和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经济振兴的文化支撑点。要深入挖掘乡土优秀文化人才,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中绽放新的活力。要抓好德治,不断提高村民思想道德水平;抓好法治,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抓好自治,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四)推进生态振兴,促使 环境改善。

 向生态宜居转变。

 深入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四好”农村公路管理建设等“六项行动”。有序推进“一户一宅”政策落实,注意把握好村庄保留与搬迁的关系,农户住宅保留与改造、拆迁与新建的关系,注重突出风貌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防止大拆大建,乱修乱建、侵占多占。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要传承泾川造林绿化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塬面、山地、沟壑、村庄、道

 路整体绿化,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家家有果,建设山青水绿、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篇六: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一、我区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一是建成区级“ 两馆”。

 。争取并投入 2000 万元对 X 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改造装修、购置设施设备,公开招聘文化系统辅助人员 24 名。同时,按照图书馆总分馆制要求,在市局、市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 X 镇、X 乡等 4 家乡镇图书分馆,在 X 社区、X 社区等 5 家社区设立图书服务点,配备借还阅览设备,开通网络化、数字化文献资源服务,实现总馆、分馆和服务点之间“馆际互借、通借通还”。

 二是公共文化阵地提档升级。通过新建、改建、资源整合等方式加大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X 镇、X 乡等 7 个文化站独立建站、功能齐全,免费向群众开放;X 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支持帮助 X 镇文化站就近与社区文化阵地共建共享。全区 106 个村(社区)已有 98 个按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九个一”建设要求进行功能和服务的改造,其余 8 个村(社区)因高铁建设拆迁等原因正在新建。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或自筹资金的形式向基层配发电脑、桌椅,建成标准化乡镇、村(社区)电子阅览室 60 个。全区巩固完善农村数字卫星农书屋 104 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室 12 个。每年为乡镇、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配发价值 10 万元的图书、光盘。

 三是完善信息资源设施设备。不断加大农村信息共享工程覆盖范围,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无线 WiFi 网络服务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小区网络入户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逐年提升。投入 48 万元为 900 户远郊住户办理了“户户通”,并协调市广电网络公司做好辖区广播电视普及维护,群众在家上网、看电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四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举办 4 期 200 人的文化专兼职人员或文艺爱好者技能培训班,并选派 1—2 名文化管理人才到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素质水平、增强业务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育发展 378 支业余群众文艺团队,其中星级群众文艺团队 17 支,拥有剪纸、刺绣、唱歌、跳舞、编创等技能的文艺人才 50 多人。组建完善包含 1339 名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作为文艺人才后备库。基本健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人员稳定、一专多能、门类齐全的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

 (二)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

 一是文化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低于 42 小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文艺技能培训。年均举办“X”广场演出20 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 60 场;指导基层组织文艺演出、比赛、全民阅读等活动 300 多场。每年联合 X

 京剧院、市文化艺术团及 X 星级民间文艺团队在村(社区)、中小学校或慈善机构开展文化服务和文艺演出活动 100 多场。联系市辖电影公司到我区放映电影年均 1000 多场。全区实现了一村一月放映 1 场电影、全年观看 3 场以上文艺或戏剧演出的目标。

 二是组织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连续 3 年持续招募注册文化志愿者 1300 余人。累计发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 17 支,其中五星级团队 3 支、四星级团队 6 支、三星级 8 支。每年开展文化宣传、文艺培训、作品创作、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志愿服务活动 150 多次。文化志愿者典型带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志愿氛围日渐浓厚。

 三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挖掘乡土专家、草根明星,培养草根团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编创指导活动,不断生产贴近 X 区情、群众生活的作品。发展 9 支拥有固定活动场所、成员稳定、具备创作和演出能力的注册法人文艺团队,并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给予扶持。整合区级部门资源策划实施“文明相伴X”文艺作品创作“八大赛事”,形成了《X》《X》等原创歌曲、书画、舞蹈、曲艺、摄影、微电影等作品 1200 多个。四是推进文化旅游互融共促。结合乡村休闲旅游活动,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传统戏剧、美术、技艺、医药和民风民俗等搭建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通过“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刺绣、烫刻、剪纸、串珠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商品。年均举办“桃花节”“旅游嘉年华”“葡萄

 节”等旅游节会活动 8 场,旅游搭台、文化唱戏、产品叫座,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推介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公共文化方面。

 一是硬件设施重 重“ 建” 不重“ 管”。

 。一些乡镇的村级农家书屋存在被挤占甚至废弃的现象,书屋内图书种类不齐、更新缓慢,体育器材损坏后无人维修; 二是服务供给“ 曲高和寡”。

 。以“送文化下乡”为例,乡村电影放映已不再受村民追捧,部分文艺演出、讲座的内容不对群众“口味”,且缺乏受村民欢迎的原创性、群众性、地方性的文艺作品; 三是传统文化明显衰落。传统节庆和风俗在我区农村的氛围与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不少区域性非遗项目得不到及时挖掘与整理,很多非遗项目后继无人。

 (二)在保障投入方面。

 一是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组织和干部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看成“软指标”而非“硬任务”,工作主动性不高; 二是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中央等各级财政投入,我区多数镇文化站、村文化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捉襟见肘。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空白; 三是人才支撑保障不够。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中心文化专干队伍存在兼职借用情况,工作力量不足、精力不够。

 农村严重的“空心化”,让乡村缺少文化活动创作者和参与者。

 (三)在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

 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不足。政府对乡村文化产业还缺少专门政策与规划,现有政策散见于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文件,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在区级层面还是分行业规划、分部门管理,部门之间很难做到“结合”。

 二是特色农产品与文化元素结合不够。文化元素对乡村各产业渗透、对企业的支撑都不足。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的创意、设计、工艺、品牌水平都很初级,乡村旅游对乡土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发展业态单一,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够。

 三、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各级单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程度,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将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乡镇文化站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每年为农村地区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计划专项经费。同时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 是加强经费整合管理。整合乡镇的文化、卫

 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运行管理思路。

 一是加强设施配套建设。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整合添置基层宣传文化、科学教育等基础设施,着力抓好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家风家训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 二是增强“ 文化下乡” 精准度。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区、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开展类似“你选书,我买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非遗传承项目扶持等活动,征求满足乡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文化下乡精准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稳定的基层专干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空编及时招录,将兼职人员尽量调整为专职,探索临聘民间文艺人才模式,充实基层文化站专技力量。并将文化专干培训纳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

 二是建强本地农民文化团体。通过活动开展,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村小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个村有 1 名志愿者、1 个文化中心户、1 支民间文艺团队。在此基础上,每个乡镇应培育 1 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拥有 1 个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文

 化品牌。

 三是做好本土优秀人才挖掘。开展利通区文艺人才的摸底、联系工作,建立“人才信息库”。用足用活各级文艺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尤其注重发现年纪轻、高素质、有能力的文艺创作人才。激发本土人才资源活力,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四)注重文化产业融合。

 一是加强文化创意结合。深挖某些乡镇、村办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地理标志产品”赋予深厚文化内涵,让产自该地的农产品、工艺品变得“背后有故事”。在产品设计、制作包装过程中植入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创新,形成较高的商业附加值;二是讲好乡村旅游 故事。用乡村文化创意为农业和旅游业赋能,打造乡村文化乐园。通过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设有温度的美丽乡村,书写记得住的动人乡愁,提升我区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 三是做好社会资本参与准备。优化农村营商环境,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社会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借助社会力量完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库,扩大我区乡村文化项目的知名度,打造一批农文旅融合集聚区。

篇七: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文化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ー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这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带头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注重基础,筑牢文化产业的根基;注重传承,提升文化产业的内涵;注重引领,用文化产业培育乡风文明;注重人才,充实发展文化产业的力量。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振兴乡村文化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体要求,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产业,本次调研通过本地史料收集、实地走访与外出考察等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人细致开展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镇综合文化站成立于 1979 年。***镇文化站站舍面积 500 平米,室外活动场所 400 平米。其中:电子阅览室 40 平米,图书室 80 平米,多功能厅 80 平米,培训室 40 平米,办公室 4 间 80 平米,其他 80 平米。剧院 1 座 1500 平米,设有宣传橱窗、板报栏,电子显示屏。文化站(农民文化官)建筑颇具气势,美观大方。106 国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文化站“三室一厅”建设,各项培训、展览、体育建设设备齐全。站办图书室藏书 8500 册,报刊 10 种,书柜 12 个,大阅览桌 1 台,座椅 30 个。文化官设有排练室大厅 120 平方米,备有使各设施。诗联书画字会、民间音乐协会建有书画室和音乐室。镇区近年

 改造完成,路面十净整洁,绿化覆盖率高,设有法制宣传一条街。由文化站出版的刊物《大其育闻》获得全市优秀诗集(已出版第 10 集),步“湖北省诗肤文化镇称号。2015 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镇”称号。17 年大被评为大冶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镇文化站评为全镇服城市创建先进单位,2018 年获得“湖北省最美文化站”称号,在全省乡镇文化站综合排名第 12 位。

 (二)文化资源现状 ***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素有“鼓书之乡”和“山水园林城镇”之美誉。这里是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是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的出生地,也是著名的大冶兵暴策源地,拥有湖北省较大的 3 亿年地质史的富家山天然溶洞群、五里界东周古城遗址、原生态水南湾古民居群、柯大兴古民居群和八流古民居群。主要文化体育资原如下:

 1、红色文化。大革命时期,***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积极组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壮怀激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烈士达 1000多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一曹家堍党支部,也造就了曹样仁高级将领及曹玉阶等众多革命英雄,烈士们以凡心碧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美动人的赞歌。***镇有主要革命遗址 7 处,著名革命烈士故居 10 余处。其中:革命遗址主要有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故居、曹家塊村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曹家堍村“大冶兵暴”策划地旧址、曹家塊村中心县委联席会议旧址、湾龙山文化促进社遗址、富家山革命根据地、小箕山(石应高村、小箕铺村)革命烈士墓群、小箕铺村邹子言湾革命烈土墓群;著名革命花烈有:曹家堍村“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以及曹壮父、曹玉阶,三角付寅公湾曹祥仁,新屋下村对梅堍湾曹稀,后畈村良才湾侯政、侯中英,用湾村

 曹振亚,叶家庄村曹大骏,八流村下徐湾徐策,石应高村石海山等。

 2、历史文化资源。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4 处(五里界东周古城遗址、老猪林新石器遗址、大谷垴旧石器遗址、水南湾明清古民居),黄石市市保单位 11 家,大冶市市保单位 4 家,是我市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乡镇。一是省保单位五里界古城遗址。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大规模的铜矿开采和冶炼,距今已有 3000 多年,总面积近 15 万平方米,是当时鄂东南地区的第一座古城,也是春秋时期铜矿开采、冶炼、仓储转运、管理的重要场所,五里界城作为一个具有专门功能的古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冶地区是古代重要的产铜基地,在我国的矿治文化的研究中,与铜绿山古矿遗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水南湾古民居和柯大兴、八流古民居村落,境内的水南湾古民居位于***镇东山山麓,水南湾古民居的“三雕”艺术精湛,木雕、砖雕、石雕,题材广泛,构图别致,寓意深刻,无不体现了先祖对子孙的教化思想,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水南湾古民居在建造中留下的动人传说,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水南湾古民居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全村五百余户,两千余人,依山傍水,方圆百里,闻名遐迩。

 3、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全镇 24 个村、2 个社区建立了 80 多支民间文艺队伍,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群众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目前,全镇有文艺人才 160 多人,诗联学会会员 200 多人,有国家级作家曹建勋、邹晓芳,其中曹茂海的《大冶兵暴》、《曹亚伯传》,石大家的《水游英雄赞》享誉省内外。全镇村村有腰鼓、秧歌和舞蹈、舞龙舞狮等文艺表演团队,村村有文艺志愿者。上世纪 80 年代,***镇曾被誉为湖北省“鼓书艺术之乡”。

 4、体育资源。***镇按照“八个一"的要求,在建设文化堂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体育广场,2015 年建成 15 家,2016 年建成 15 家,2017

 年建成 13 家,合计建成 43 家文化礼堂和体育广场。近年来全镇已建成文体广场 150 余家,成立篮球队等各类体育组织 50 多个,积极举办体育賽事活动。充分利用假日召集四邻八乡举办农民篮球友谊赛、舞龙舞狮活动和爱心接力行动等等。每達节日,热闹非凡,聚集人气,群众远离牌桌,呈现出良好的新农村新风尚。为贯彻执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湖北省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投贸 4000 余万建成了 8000 多米标准健身登山步道,步道周边景点众多,环境优美,已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体育锻炼、体闲旅游。鑫东登山步道与国家级登山步道父子山相连接,正在建设环父子山 8800 米绿色自行车车道,建成后将是我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泛的为全市人民服务。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带动力不强,镇域文化设施单一;二是缺乏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老百姓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規划不系统、不完整。虽然我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优秀文化所赖以生存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我镇的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人的探索。没有围绕文化产业进一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内涵,也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品牌来充分发挥我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作用,更别说引人企业投人来发展文化产。

 (三)文化产业培育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活カ不明显。从目前的体制和情况来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紧紧依靠镇财政的支持,而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不齐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等。对文化产业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

 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传承、深人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产业挖掘开发不够。我镇对文化产业虽有一定的重视,但是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还远远不够,并未充分的挖掘到我镇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导致营造的文化氛围不浓,没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意识,缺少思考,缺乏创新,未能大规模开发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商业效益没有完全显现。

 三、文化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弘扬优秀文化资源,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注重基础,筑牢文化产业根基。一是提高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在乡村振兴中,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公众和全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和传承保护意识,培养公众对文化的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更好地发挥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并完善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保护进行长远规划,对古建筑实行保护并且完善配套设施,组织专家对当地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论证。加强管理保护,严惩破坏文化资源的行为。同时设置合理有效的专项资金,保证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是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等要求,认真分析我镇的文化资源优势,理清我镇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和引领全镇文化产业发股。

 (二)注重传承,提升文化产业内涵。一是发挥民俗文化作用。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传统道德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稳定;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

 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认同;在自觉传承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使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使乡村成为宜业 T 居的新家园。二是传承各种传统技艺。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必须掌握一门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能,目的就在于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要联合教育部、共青团组织规划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文化基地,组织开展传统技艺等相关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是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依托我镇特色文化产业园,在引进相关文化项目、文旅企业的同时,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联系相关机构为我镇进行文旅景点路线规划设计,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各类资源的展演、展示活动。保护好文化遗产,加大对水南湾、柯大兴、八流三大古民居修复管理和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利用湖北师范大学鄂东古村落研究所水南湾工作站,发挥高校资源和平台推介水南湾古民居旅游资源。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产业品牌,把文化产业融人乡村旅游之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三)注重引领,用文化产业培育乡风文明 一是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现有农村文化礼堂作用,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实践。围绕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融人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带头培育和树立良好的家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带头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争当家庭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发挥旗帜引领作用,从而促进乡风更文明。

 三是发挥新乡贤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以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官

 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新乡贤”为楷模,加强学习和立传,形成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乡贤议事平台,建立乡贤联络机制,畅通乡贤与乡村信息的互联互通,激发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内驱力。

 (四)注重人才,充实发展文化产业力量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树立人才是文化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推荐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一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四是加强乡村文化旅游队伍建设。同时,创新开展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将其纳人各级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加强考核和管理,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五)注重特色,发展文化产业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利用文化站、文联协会、文明创建等优势和平台,充分挖掘大箕诗词、木雕石雕砖雕、水南湾石应高楚剧、湖北省重点老苏区等特色文化资源,整合鄂东南第一农村支部等红色资源、水南湾和柯大兴古民居青色资源、***鼓书等传统文化资源。对特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青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设计,构建全方位、多媒体、立体化的大宣传格局,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二是壮大文化产业。立足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对接我市“一区多园”发展规划,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象有形艺术品雕塑等项目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打造农旅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示范

 点,促进工业园向特色文化产业园转变,与生态文化旅游业形成联动效应,逐步打造现代化文化魅力小镇。

推荐访问:三下乡文化振兴调研报告 振兴 调研报告 三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