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

时间:2023-07-17 09:50:06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1  1.中英《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南京;《天津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经开到了海南岛和台湾岛;《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北京不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1

  1.中英《南京条约》开上海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南京;《天津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但通商口岸已经开到了海南岛和台湾岛;《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北京不是。

  2.《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3.太*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而不是民族矛盾的尖锐;太*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4.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5.《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均主义的性质,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指*均分配土地,第二是指*均分配产品。*均分配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而*均分配产品则相反。

  6.五四运动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并不是彻底胜利。

  7.第一次*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二次*是党外合作。

  8.*“二大”的主要成就是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的主要任务是讨论与*合作,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一大”讨论的是*改组问题,而不是*问题。

  9.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单独领导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0.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11.近代前期三次运动的性质:太*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2.**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坚持“城市中心论”,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特色的革命道路。

  13.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2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诸卿):*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

  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

  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阅读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1)

——高考政治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考政治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1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 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运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 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 遍性。

  【方法论】:

  ① 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 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

高考政治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2

  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易错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 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

  易错分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

  易错分析: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 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易错分析: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

  易错分析:

  (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2)通货紧缩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严重的通货紧缩更会影响投资信心和消费心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经济衰退,从根本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的提高。

  (3)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不利于经济的*稳发展,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点6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易错分析: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从单个交换过程中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均数中.

  易错点7 提高消费水*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错分析:

  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消费水*的根本途径。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而言,是生产决定消费,因为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

  易错点8 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

  易错分析:

  (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和传统美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这种精神都不能丢掉。

  (2)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要求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收入水*进行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因而,它反对的是高消费、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而不是要抑制人们的合理消费需求,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3)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永远只能过苦日子,有钱也不去消费。否则,就会抑制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的提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4)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形势不矛盾。

  易错点9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营利和取胜

  易错分析:

  公司经营成功,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品牌效应等);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兼并。企业经营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单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法保证企业营利。

  易错点10 个人储蓄都能为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易错分析:

  (1)适量的存款储蓄,可以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支持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币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居民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适量的存款储蓄利国利民。

  (2)存款储蓄并非越多越好。过量的存款储蓄,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

  (3)看待存款储蓄的作用,还要结合国家的实际经济运行形势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经济过热时,扩大存款储蓄,有利于抑制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少,反而对经济降温不利。在经济下滑时,减小存款储蓄,有利于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存款储蓄过多,反而不利于拉动消费,不利于经济回暖。

高考政治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1)原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2)特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主题: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原因】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

  A、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D、是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途径(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⑴最重要的是发挥*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⑶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⑷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⑸要立足于*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2)

——上海历史高考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

上海历史高考要点知识点归纳1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知识归纳】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元处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为美国进行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既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支配,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特别提醒】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不要误以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另一方面,对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要一分为,不要因为它加强了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支配就否定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知识归纳】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 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其发展进程是,二战以后出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目前,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遍布全球。其中,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三大区域集团。

  【特别提醒】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都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迅速发展。学习过程中要把握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过程、作用影响等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知识归纳】世界贸易组织是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正式成立。虽然关贸总协定自生效以来对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抑制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贸易自由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世贸组织的规定对所有成员国的贸易活动都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力,成员国必须进行相应的规范调整,《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所有成员需要保证其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程序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规定的义务。

  【特别提醒】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贸易朝着规范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规范世界贸易,在世界市场上共用一个规则,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全球化。但也应看到必然会加剧国际经济的竞争,特别是发展*家不利地位。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和作用

  【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之后,面对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认识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工作。1984年,*获得了观察员地位。1986年,*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由于少数西方缔约国的阻挠,在关贸总协定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之前,*没能完成这个任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开始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融入世界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但*也要面对外国商品和企业的竞争压力。

  【特别提醒】*加入世贸组织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和世界而言都是“双赢”甚至是“多赢”(2)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强大的综合国力;(3)给*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一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5《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知识归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只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贸易协定,而非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是它一直发挥着国际组织的作用。关贸总协定致力于彼此减让关税及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及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特别提醒】《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其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应充分肯定。特别是关贸总协定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上海历史高考要点知识点归纳2

  1、*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易错点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点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

  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

  2、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易错点

  1、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2、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3、*“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4、*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5、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易混点

  古代*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3)

——高考历史要点知识点归纳 (菁选3篇)

高考历史要点知识点归纳1

  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答题术语]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 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3)1 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甲午战争后,清*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国民*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发展陷入绝境。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题术语]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5)报刊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进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6)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l”号。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人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3

  近代中国思想*潮流

  [答题术语]

  (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 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尊孔复古”的逆流,以*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答题术语]

  (1)1954年第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大会制度。

  (2)*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l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早在1947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

  (4)1997年*“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人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5)“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答题术语]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答题术语]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十一届一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高考历史要点知识点归纳2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加强了君主专制

  有利于防止权臣*,巩固统治

  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

  二、内阁的创立

  1.原因

  减轻皇帝沉重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2.形成与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奠基)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拟 批红 (发展)

  明英宗——票拟制度化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顶峰)

  3.性质

  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4.权力

  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过程

  (1)清初(皇太极): 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机要),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3)雍正: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上传下达)

  2.特点

  简 速 密

  3.职能

  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不得私自与官员交往

  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将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执行

  4.影响

  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

  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高考历史要点知识点归纳3

  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3.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4.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5.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由宣政院管理。行*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宋初,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

  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元朝后期,宰相权势扩大。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

  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

  2、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朝

  科举制——隋文帝时分科选拔,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4、唐宋元各朝

  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武举,殿试等。

  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4)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篇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

  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中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大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

  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5)

——初三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三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归纳1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一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

  2.七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参照*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 收回贵族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定期收税。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教的产生:公元610年,*在麦加创立了*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22年是*教历元年。

  5.*教建立的作用:尊重一神“*”*,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教是一种宗教、政治、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

  中古欧洲社会

  1.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日尔曼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2.8世纪,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规定得到土地的人必须为封建主服兵役。

  3.改革后果: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即:帝王—大封建主—小封建主—农民。

  4.公元1世纪,耶稣创立了基督教。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主要事件:751年宫相“丕*献土”,使教权凌驾于皇权之上。13世纪,教会建起“宗教裁判所”。

  5.10世纪,欧洲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如:威尼斯、牛津、曼彻斯特。

  6.由于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封建主对城市市民加强剥削,使阶级冲突日益尖锐。12世纪,法国琅城的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了10年的斗争——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

  7.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西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市民阶级(手工业者、商人、银行家)中的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装备了条件。

  8.15世纪中期,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著名建筑有圣索非亚大教堂。

初三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归纳2

  *战争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走私*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影响:

  ①*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近代第一个不*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占了*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的太*天国农民运动。

  5.太*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开设工厂(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地化程度。

初三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归纳3

  *战争

  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走私*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 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英国商定。

  6.*战争影响:

  ①*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近代第一个不*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二次*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等条约,共割占了*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的太*天国农民运动。

  5.太*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收复新疆

  1.阿古柏入侵新疆:

  (1)时间:19世纪60年代

  (2)支持者:英国、俄国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以外(1871年俄国直接派兵侵占了伊犁地区)的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从俄国手里收回伊犁。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②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开设工厂(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地化程度。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扩展6)

——高中政治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

高中政治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1

  易错点1 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易错分析: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有价值,那么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产品、假冒伪劣产品不是商品。

  易错点2 跟着价格走就是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

  易错分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与自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其作用也是自发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因而,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不是被动地跟着价格走,盲目地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而应该根据价格信号综合各方面信息,从长远和动态中把握价格和供求的变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决策。

  易错点3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纸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因而是商品,有价值

  易错分析:

  (1)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是劳动产品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纸币“用于交换”与一般商品的“用于交换”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商品“用于交换”是指一方通过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或价值)而获得另一方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纸币“用于交换”,人们的目的不获得纸币的价值即生产纸币所耗费的劳动或纸币的使用价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属货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如此,纸币才需要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纸币不是商品,其本质只是价值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

  易错点4 凡物价上涨就意味着通货膨胀,凡物价下跌就意味着通货紧缩

  易错分析: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膨胀伴随着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与物价下跌的关系:通货紧缩伴随着物价下跌,但物价下跌不等于就是通货紧缩。只有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才是通货紧缩。

  易错点5 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对消费者而言,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好

  易错分析:

  (1)通货紧缩,物价下跌,企业和商家为扩大销售也会相应降价,给消费者直接带来一定的价格实惠。

  (2)通货紧缩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利润增长,增加企业的经营困难,严重的通货紧缩更会影响投资信心和消费心理,导致恶性价格竞争以及经济衰退,从根本上不利于居民消费水*的提高。

  (3)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都不利于经济的*稳发展,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易错点6 等价交换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换是等价的

  易错分析:

  等价交换原则是在动态中通过价格波动实现的,从单个交换过程中看,价格时涨时落,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等。等价交换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均数中.

  易错点7 提高消费水*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错分析:

  发展生产,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提高消费水*的根本途径。就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而言,是生产决定消费,因为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

  易错点8 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消费,与当前扩大内需的形势要求不一致

  易错分析:

  (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和传统美德,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这种精神都不能丢掉。

  (2)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要求人们根据实际需要和收入水*进行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因而,它反对的是高消费、超前消费和铺张浪费,而不是要抑制人们的合理消费需求,限制人们的正常消费,符合适度消费原则。

  (3)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成是永远只能过苦日子,有钱也不去消费。否则,就会抑制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的提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4)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根本上符合我国的国情,与当前扩大内需的经济形势不矛盾。

  易错点9 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能营利和取胜

  易错分析:

  公司经营成功,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依靠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品牌效应等);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兼并。企业经营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单提高劳动生产率,无法保证企业营利。

高中政治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但存在间接关系,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要注意分清。

  4、如果l只羊=10斤大米成立,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买与卖同时进行即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也可以是货币,这时买与卖分离。货币产生后,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即W-G-W.

  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有贮藏手段职能。除执行价值尺度外,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是货币符号。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

  交换价值←---价格

  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而是相符。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主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等,但其市场地位是*等的。

推荐访问:高考 知识点 归纳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3篇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1 高考历史必背要点知识点归纳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