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7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2-12-31 19:20:04 来源:网友投稿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  (一)组成:由内分泌腺组成,分泌物是激素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等)  甲状腺(最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7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7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3篇(精选文档)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内分泌系统:

  (一)组成:由内分泌腺组成,分泌物是激素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的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等)

  甲状腺(最大的内分泌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促进淋巴细胞发育的物质)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注: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外分泌腺(消化腺、汗腺等)有导管

  胰腺既属于内分泌腺,又属于外分泌腺;作为外分泌腺时只能答“胰岛”

  (二)几种激素的作用:

激素名称

作用

分泌异常的表现

生长激素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侏儒症(幼年时分泌不足,智力正常
巨人症(幼年时分泌过多)

甲状腺激素

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期缺碘造成分泌不足)
甲亢成年时期分泌过多)
呆小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少,智力低下

胰岛素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分泌不足)

低血糖(分泌过多

  二、神经系统

  (一)组成: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1)脑:由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小脑功能——维持身体*衡,调节和协调肌肉的运动

  脑干功能——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心跳中枢、呼吸中枢等

  (2)脊髓: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2.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由脑发出,分布在头面部感觉器官处的神经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分布在躯干四肢皮肤肌肉处的神经

  (二)基本单位:神经元

  1.结构

  (1)细胞体: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内有细胞核

  (2)突起:神经元特有的结构

  a.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b.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

  注:树突与轴突又称神经纤维(其末端分支为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全身);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组成一条神经

  2.功能

  (1)树突——接收神经冲动

  (2)细胞体——产生神经冲动

  (3)轴突——传导神经冲动

  (三)灰质、白质与神经中枢

  1.脑和脊髓都是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1)灰质:在脑和脊髓中,色泽灰暗的部分,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组成

  (2)白质:在脑和脊髓中,色泽亮白的部分,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注:大脑的灰质位于表层叫大脑皮层,脊髓灰质位于中央

  2.神经中枢

  (1)最高级神经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有感觉(如视觉、听觉、触压觉、痛觉、冷觉、热觉)、运动、语言等最高级神经中枢

  (2)低级神经中枢:

  位于脊髓灰质,内有排便、排尿、膝跳、眨眼、吮吸、缩手等低级神经中枢

  注:灰质是细胞体密集的地方,内有神经中枢;白质是神经纤维密集的地方,神经纤维负责传输信息

  (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种类:两种反射同等重要

  (1)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

  a.天生就有,不会消退

  b.如缩手、眨眼、排尿、膝跳、吃梅分泌唾液等

  c.神经中枢是脊髓灰质或脑干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a.后天形成,需要学习强化,否则会消退

  b.如听口令、谈梅分泌唾液、谈虎色变等

  c.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

  注:与抽象的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也是最复杂的反射

  (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缺一不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2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6、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 –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 媒花)、人工授粉

  18、*: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1、水在植物体内的作用:a重要组成成分b保持姿态、硬挺c有利于光合作用d帮助无机盐的运输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1)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篇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

  一、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信息例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中的*结合成*卵。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结果→新一代植株

  1.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一朵花由外到内一次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4.子房发育成果实

  5.子房壁发育果皮(可食用部分)

  6.胚珠发育成种子(植物果实中种子多的原因是由胚珠决定)

  7.*卵发育成胚

  8.玉米穗缺粒的原因传粉不足,怎么办人工辅助授粉。

  9.无子果实是植物的花不经过*有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

  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代与亲代一致。

  1.无性繁殖包括: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细胞或组织。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可培育无病毒还的植株)等。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杏、苹果、梨、桃、山楂,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有些蔬菜和花卉也有用到嫁接)

  c.石榴、夹竹桃等压条

  d.对于高大的树木要使用压条的方法可采取空中压条。(方法与压条相同)

  2.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扦插: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a.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一部分叶片防止水分蒸发。

  b.繁殖方法:马铃薯是茎,红薯是根,藕是茎,椒草是叶

  5.无性繁殖的特点:a能够保持母体原有的性状b能缩短生长时间

  6.果农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如果树嫁接)

  7.无性繁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

  8.克隆是无性繁殖。

  三、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并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金龟子。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4.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5.昆虫发育若是经过四个时期消灭的时期是卵期;发育经过三个时期的消灭是在若虫期。

  6.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应在幼虫时期更好的喂养。

  7.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

  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水中变态发育。

  (3)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五、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卵壳对卵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散失,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

  卵壳膜作用保护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卵黄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对卵黄有固定和减震。

  气室提供氧气。

  3.鸟卵的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

  4.*的卵才能发育成雏鸡。

  5.*后的胚盘个略大,色深。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

  6.*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7.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8.从蛋壳孵化后身体有羽毛能自行觅食的可视为早成鸟(如:小鸡小鸭等)若无羽靠双亲喂食是晚成鸟(如燕子、麻雀)

  六、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2.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3.*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卵在子宫发育,早期由卵黄提供营养以后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40周后从*分娩。

  4.人类新生命的开始于*卵。

  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有性生殖)

  7.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

  8.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和子代联系的“桥梁”。

  9.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11.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也就是不同的生物染色体不同)

  1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13.*或卵细胞的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或卵细胞中而当*和卵细胞结合成*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打开夺冠百分百16页能力提升6题7题)

  14.基因用字母表示。(打开夺冠百分百21页3题、23页28题)

  15.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形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16.一般表现出来的为显性,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二大(两个相同的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两个相同的字母是一个大写一个小写)两种。若隐性性状表现出来了,其基因组成是二小(基因型应为两个相同的小写字母)一种。

  17.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18.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19.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20.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2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概率各占50%。(原因:*有两种类型,X或Y,卵细胞有一种类型X,两种*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2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原因不同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3.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题中若提到基因、染色体、DNA等的改变均为课遗传变异)

  24.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土壤、温度、光照等)

  24.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诱变育种)。

  25.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26.根据结果不同变异又有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根据课本42页区分)

  八、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1.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原始大气来自火山喷发,有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3.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4.米勒的实验模拟原始大气,实验中的真空泵作用是抽取氧气(因为原始大气中没有氧),其中火花放电模拟的是雷电作用是提供能量,含有有机物的水溶液模拟的是原始海洋。

  5.米勒实验产物:氨基酸,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7.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10.发现的化石离地面越深是越底等生物。

  11.植物进化的顺序是:原始藻类→苔藓和蕨类→*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2.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1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5.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有利变异),繁衍后代。

  16.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拟态:态结构形与周围事物相似。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18.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方法叫生物防治。

  19.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0.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0.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打开夺冠33页9题)

  21.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

  22.英国的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23.达尔文的观点是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4.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5.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的新品种。这个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26.人工选择是定向的,时间比自然选择短。

  27.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猩猩、狒狒、长臂猿等)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8.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九、生物与环境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组成

  2.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绿色水库)、草原、海洋、湿地(地球之肾)、农田、城市等。

  3.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4.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5.动物是消费者

  6.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7.微生物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

  8.植物、动物、微生物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9.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指的是二氧化碳

  10.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之间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11.不同种之间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12.食物链:a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b起始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c至少有三种生物构成

  d起始到级是一条完整的链

  e注意箭头指向是低到高

  f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越是营养级别高的数量则越少。

  13.越是处于较高级别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高

  1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15.能量流动的起点是植物

  16.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

  17.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领域的总和。

  18.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

  19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0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阳光、水、空气、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21.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形成的

  十、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现在世界人口70亿。

  2.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土地、水)

  4.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矿物、煤、石油、天然气)。

  5.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噪声污染。

  6.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2

  一、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 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 (2)甲壳动物,如虾、蟹 (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8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

  一、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信息例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萌发形成花粉管中的*结合成*卵。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结果→新一代植株

  1.一朵花最重要的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2.一朵花由外到内一次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3.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雄蕊包括花药、花丝

  4.子房发育成果实

  5.子房壁发育果皮(可食用部分)

  6.胚珠发育成种子(植物果实中种子多的原因是由胚珠决定)

  7.*卵发育成胚

  8.玉米穗缺粒的原因传粉不足,怎么办人工辅助授粉。

  9.无子果实是植物的花不经过*有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

  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后代与亲代一致。

  1.无性繁殖包括: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细胞或组织。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可培育无病毒还的植株)等。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杏、苹果、梨、桃、山楂,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有些蔬菜和花卉也有用到嫁接)

  c.石榴、夹竹桃等压条

  d.对于高大的树木要使用压条的方法可采取空中压条。(方法与压条相同)

  2.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4.扦插: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a.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一部分叶片防止水分蒸发。

  b.繁殖方法:马铃薯是茎,红薯是根,藕是茎,椒草是叶

  5.无性繁殖的特点:a能够保持母体原有的性状b能缩短生长时间

  6.果农种植多采用无性繁殖.(如果树嫁接)

  7.无性繁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细胞具有全能性

  8.克隆是无性繁殖。

  三、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并经过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金龟子。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蜕皮是外骨骼,蜕皮是因为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4.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5.昆虫发育若是经过四个时期消灭的时期是卵期;发育经过三个时期的消灭是在若虫期。

  6.要想得到更多的蚕丝应在幼虫时期更好的喂养。

  7.蚕宝宝指的是蚕的幼虫。

  四、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水中变态发育。

  (3)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五、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

  卵壳对卵起保护作用,防止水分散失,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

  卵壳膜作用保护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卵黄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系带对卵黄有固定和减震。

  气室提供氧气。

  3.鸟卵的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卵黄膜构成。

  4.*的卵才能发育成雏鸡。

  5.*后的胚盘个略大,色深。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

  6.*卵在雌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

  7.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8.从蛋壳孵化后身体有羽毛能自行觅食的可视为早成鸟(如:小鸡小鸭等)若无羽靠双亲喂食是晚成鸟(如燕子、麻雀)

  六、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

  1.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睾丸,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2.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维持第二特征。

  3.*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卵在子宫发育,早期由卵黄提供营养以后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40周后从*分娩。

  4.人类新生命的开始于*卵。

  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有性生殖)

  7.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

  8.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和子代联系的“桥梁”。

  9.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11.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也就是不同的生物染色体不同)

  1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13.*或卵细胞的细胞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基因也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或卵细胞中而当*和卵细胞结合成*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打开夺冠百分百16页能力提升6题7题)

  14.基因用字母表示。(打开夺冠百分百21页3题、23页28题)

  15.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形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16.一般表现出来的为显性,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二大(两个相同的大写字母)或一大一小(两个相同的字母是一个大写一个小写)两种。若隐性性状表现出来了,其基因组成是二小(基因型应为两个相同的小写字母)一种。

  17.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原因:近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18.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

  19.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20.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2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概率各占50%。(原因:*有两种类型,X或Y,卵细胞有一种类型X,两种*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

  22.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原因不同变异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3.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题中若提到基因、染色体、DNA等的改变均为课遗传变异)

  24.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土壤、温度、光照等)

  24.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诱变育种)。

  25.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26.根据结果不同变异又有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根据课本42页区分)

  八、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1.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2.原始大气来自火山喷发,有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3.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4.米勒的实验模拟原始大气,实验中的真空泵作用是抽取氧气(因为原始大气中没有氧),其中火花放电模拟的是雷电作用是提供能量,含有有机物的水溶液模拟的是原始海洋。

  5.米勒实验产物:氨基酸,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7.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8.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9.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10.发现的化石离地面越深是越底等生物。

  11.植物进化的顺序是:原始藻类→苔藓和蕨类→*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2.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1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

  1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15.桦尺蠖由浅色占多数变成深色占多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浅色的桦尺蠖在黑色树干上易被捕捉,深色的易幸存下来(有利变异),繁衍后代。

  16.保护色及其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拟态:态结构形与周围事物相似。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18.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方法叫生物防治。

  19.生物防治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20.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1.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其中有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20.变异具有不定向性。有利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易被淘汰。(打开夺冠33页9题)

  21.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创立了“用进废退学说”。

  22.英国的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23.达尔文的观点是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24.自然选择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5.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的选择形成的新品种。这个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26.人工选择是定向的,时间比自然选择短。

  27.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猩猩、狒狒、长臂猿等)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28.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九、生物与环境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组成

  2.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绿色水库)、草原、海洋、湿地(地球之肾)、农田、城市等。

  3.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4.非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有阳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5.动物是消费者

  6.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

  7.微生物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

  8.植物、动物、微生物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9.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指的是二氧化碳

  10.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之间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11.不同种之间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12.食物链:a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b起始是生产者(绿色植物)

  c至少有三种生物构成

  d起始到级是一条完整的链

  e注意箭头指向是低到高

  f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植物,越是营养级别高的数量则越少。

  13.越是处于较高级别生物体内有毒物质越高

  1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15.能量流动的起点是植物

  16.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

  17.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的领域的总和。

  18.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土壤岩石圈的表面及活动于三圈之中的生物组成。

  19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0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生存条件:阳光、水、空气、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21.温室效应主要是二氧化碳形成的

  十、人类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现在世界人口70亿。

  2.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可再生资源要遵循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物、土地、水)

  4.不可再生资源要遵循节约利用和综合利用的原则(矿物、煤、石油、天然气)。

  5.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和噪声污染。

  6.保护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2)

——7年级下册生物重要的知识点3篇

7年级下册生物重要的知识点1

  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细胞中含有两类物质。

  1、无机物:水和无机盐2、有机物:糖、脂类、蛋白质、核酸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3、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理转换器。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的定义:上一代能把控制生长发育的信息传给下一代,这样的信息就叫做遗传信息。

  二、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由克隆羊的故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三、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DNA

  1、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2、DNA的每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叫基因。

  四、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1、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内含有23对染色体。水稻有12对。

  2、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3、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二、细胞的生长: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三、细胞的分裂:一个分成两个,两个分成四个。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3)

——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3篇

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

  一、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沿着丝绸之路,*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

  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2

  一、元谋人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

  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7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3

  一、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示意图》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沿着丝绸之路,*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北: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秦统一文字表》和《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

  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

  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五、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对外交往: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4)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0篇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2

  一、植物体的组成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 根 、茎 、叶、花 、种 、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 根茎叶 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 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 浓 ,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 疏导组织(如茎、 叶脉 、根尖对 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3、绿色开花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 →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 营养组织 、分生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个体 。

  二、人体的组成

  人体内含有60余种元素:C、H、O、N占96%,其余大多数我们称为微量元素。

  构*体最重要的化学分子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另外人体也离不开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细胞是生物体最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三、单细胞的生物体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饵料、净化污水;有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赤潮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

  一、人的由来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

  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用制造工具:不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三、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突破难点

  初中生物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初中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4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2、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卵细胞是人体内的细胞。

  4、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发育。青春期发育一般女孩比男孩早2年。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

  5、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发展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是优生。

  6、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蛋白质是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水是人体细胞组成的主要成分;无机盐是构成组织的重要材料;维生素是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在人体含量很少,作用却很大。

  7、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植食性食物中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维生素D有利于含钙的无机盐的吸收;食物中缺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大脖子病。

  8、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消化腺组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消化道外面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

  9、淀粉在口腔消化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在小肠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淀粉消化场所是口腔、小肠;蛋白质消化场所是胃、小肠;脂肪消化场所是小肠;消化食物最重要的两种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

  10、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做到合理营养。

  1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毛细血管丰富、肺泡壁薄、毛细血管壁薄。

  12、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叫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

  13、人在吸气动作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膈的顶部下降、肺内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动作。而呼气动作正好相反。

  14、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指的是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其实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内进行了气体交换。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

  15、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封闭式的管道中循环流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

  16、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止血和凝血。

  17、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使血呈红色。若人体内红细胞含量过少、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就能使人患贫血病,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的无机盐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血和瘦肉、牛奶。

  18、动脉是指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静脉是指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指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血是指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19、心脏分四个腔,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心脏四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瓣膜。

  20、右心房相通血管是上、下腔静脉;右心室相通血管是肺动脉;左心房相通血管是肺静脉;左心室相通血管是主动脉。

  21、心脏血管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动脉;其中含氧气最多的血管是肺静脉。流动脉血的血管是肺静脉、主动脉。

  22、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途径;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右心室、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左心室、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3、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可以作为抢救垂危病人的血型是O型;在血库没有相同血型情况下,危险性的是O型血的人。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健康公民每次献血只能在200——300毫升之间。

  24、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一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25、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肾小球过滤后的液体叫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后的液体叫尿液,肾小球不能过滤的物质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没有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没有原尿中的葡萄糖。若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就说明肾小球出现了病变。若尿液中有葡萄糖存在就说明肾小管出现了病变。

  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6、在眼球结构中调节瞳孔大小的是虹膜,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是晶状体,调节晶状体凸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具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的结构是视网膜;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近视眼方法是配带凹透镜。

  27、在耳结构中能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传导声波的是听小骨,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听觉形成是在大脑听觉中枢。

  28、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遇到巨大声响时保护耳朵的方法是掩耳闭口或迅速张口。

  29、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中枢神经指的是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指的是脑和脊髓中的灰质。

  30、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每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要求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缺一不可。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二)上新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人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生物课L,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同学们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一)形象记忆法。

  形象信息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所谓形象记忆法就是将需要记忆的事物,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去强化记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事物,从而加深印象方便记忆。如“光合作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记忆,我们可把绿叶比喻成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这样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易于记忆。

  (2)形象比喻。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之生动直观,而易于记忆。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头状花序”等。

  (二)自我测验记忆法。

  自我测验能及时地了解自己记忆的成绩和错误,可使正确的地方得以巩固,错误的地方易于纠正。

  (1)自我考察。如在复习各种结构图时,可遮盖住各部分名称,回忆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发现有薄弱环节,重点加强。

  (2)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就是根据自己学过的内容,自拟题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对一下是否正确。

  (3)互问互答。互问互答是自问自答的扩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更灵活更机动,更易于记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5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1859年世界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懂得御寒、遮羞。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发挥想象,创新记忆。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3.列举纲要,有序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6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2、男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它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输卵管;*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胎盘;卵细胞是人体内的细胞。

  4、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发育。青春期发育一般女孩比男孩早2年。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

  5、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发展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是优生。

  6、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六大类。蛋白质是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水是人体细胞组成的主要成分;无机盐是构成组织的重要材料;维生素是既不参与构成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在人体含量很少,作用却很大。

  7、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植食性食物中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防止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易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维生素D有利于含钙的无机盐的吸收;食物中缺含碘的无机盐易患大脖子病。

  8、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消化腺组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消化道外面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胰腺。

  9、淀粉在口腔消化的产物是麦芽糖;淀粉在小肠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淀粉消化场所是口腔、小肠;蛋白质消化场所是胃、小肠;脂肪消化场所是小肠;消化食物最重要的两种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

  10、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必须做到合理营养。

  1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毛细血管丰富、肺泡壁薄、毛细血管壁薄。

  12、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叫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

  13、人在吸气动作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都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膈的顶部下降、肺内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动作。而呼气动作正好相反。

  14、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交换指的是肺泡中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其实就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内进行了气体交换。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

  15、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所组成的封闭式的管道中循环流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脏。

  16、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养料和废物;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是吞噬病菌起防御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止血和凝血。

  17、红细胞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使血呈红色。若人体内红细胞含量过少、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就能使人患贫血病,贫血患者应多吃含铁的无机盐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猪血和瘦肉、牛奶。

  18、动脉是指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静脉是指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指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动脉血是指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19、心脏分四个腔,即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心脏四腔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瓣膜。

  20、右心房相通血管是上、下腔静脉;右心室相通血管是肺动脉;左心房相通血管是肺静脉;左心室相通血管是主动脉。

  21、心脏血管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的血管是肺动脉;其中含氧气最多的血管是肺静脉。流动脉血的血管是肺静脉、主动脉。

  22、血液循环有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途径;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右心室、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左心室、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23、人类的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类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可以作为抢救垂危病人的血型是O型;在血库没有相同血型情况下,危险性的是O型血的人。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健康公民每次献血只能在200——300毫升之间。

  24、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一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

  25、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肾小球过滤后的液体叫原尿,肾小管重吸收后的液体叫尿液,肾小球不能过滤的物质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没有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尿液没有原尿中的葡萄糖。若人的尿液中有血细胞就说明肾小球出现了病变。若尿液中有葡萄糖存在就说明肾小管出现了病变。

  排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6、在眼球结构中调节瞳孔大小的是虹膜,具有折射光线作用的是晶状体,调节晶状体凸度大小的是睫状体,具有感光细胞、能形成物像的结构是视网膜;视觉形成是在大脑的视觉中枢。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是眼球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矫正近视眼方法是配带凹透镜。

  27、在耳结构中能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鼓膜,传导声波的是听小骨,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听觉形成是在大脑听觉中枢。

  28、预防近视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遇到巨大声响时保护耳朵的方法是掩耳闭口或迅速张口。

  29、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中枢神经指的是脑和脊髓,神经中枢指的是脑和脊髓中的灰质。

  30、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人或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每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要求反射弧必须是完整的,缺一不可。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上课前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预备。同学们坚持经常课前预习,不仅使自己对即将上的新课有个概括的了解,而且能对自己在新课中必须重点掌握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二)上新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能否上好课,教师的教是一方面,学生的学是更重要的方面,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听课的方法。为此,同学们在上生物课时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意听,认真记。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人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2)多动手、多观察。生物课L,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常常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课件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有时教师还领学生做些探究性实验,同学们应在教师指导下多动手细观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对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科研素质,同时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勤思考、多提问。上课前同学们应对教师讲的每个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思考,尤其要重视教师的提问,不论提问谁,都必须把自己置于“主人”的位置上来,敏捷地思考这个问题我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同学们在听课中凡是自己不懂的或发现的新问题都要虚心向教师请教,决不能不懂装懂。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一)形象记忆法。

  形象信息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所谓形象记忆法就是将需要记忆的事物,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去强化记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事物,从而加深印象方便记忆。如“光合作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记忆,我们可把绿叶比喻成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这样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易于记忆。

  (2)形象比喻。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之生动直观,而易于记忆。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头状花序”等。

  (二)自我测验记忆法。

  自我测验能及时地了解自己记忆的成绩和错误,可使正确的地方得以巩固,错误的地方易于纠正。

  (1)自我考察。如在复习各种结构图时,可遮盖住各部分名称,回忆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发现有薄弱环节,重点加强。

  (2)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就是根据自己学过的内容,自拟题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对一下是否正确。

  (3)互问互答。互问互答是自问自答的扩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更灵活更机动,更易于记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7

  (1)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2)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敏感细胞,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听觉。

  (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点

  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1)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8

  1、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发炎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9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有哪些

  简化记忆法

  分析初中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0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1859年世界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非洲迁徙过来的。

  3)在哺乳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4)由猿到人进化关键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后由于语言的产生终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主要特征:起源森林古猿运动方式使人的形态发生改变: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劳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会使用工具使用天然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生活习性以及语言的产生:赤身*懂得御寒、遮羞。

  七年级生物学习方法

  (一)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二)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七年级生物学习技巧

  1.简化知识,强化记忆。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发挥想象,创新记忆。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3.列举纲要,有序记忆。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5)

——7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篇

7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相交线与*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行线

  (一)*行线

  1.*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行的两条直线,互为*行线。a∥b(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

  2.*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3.*行公理推论:①*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②在同一*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二)*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三)*行线的性质

  1.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

  1.两条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7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一、*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

  1.有序数对

  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坐标:数轴(或*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面直角坐标系

  1.*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面上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在*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①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象限

  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①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方加y的*方再开根号;

  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x轴正方向:(+,0)

  x轴负方向:(-,0)

  y轴正方向:(0,+)

  y轴负方向:(0,-)。

  坐标原点:(0,0)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轴横坐标为0。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扩展6)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点3篇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点1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1)需要营养(2)能呼吸(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能生长和繁殖(6)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常见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等。

  3.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4.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5.对照组指两个条件因素都处于自然状态;实验组指人为改变了某个条件因素。

  6.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寄生、共生等。

  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物质循环关系:(1)生产者、消费者都指向分解者;(2)生产者、分解者相互指向;(3)消费者不指向生产者。

  4.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5.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其他都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6.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数量越少,有毒物质越多。

  7.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农田生态系统: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差。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知识点2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2.转动转换器——调换物镜;调节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调节光圈——控制光线进入镜筒;调节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

  3.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4.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看完低倍传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5.高倍镜的使用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移——移动玻片,把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

  (3)调——选用大光圈,凹面镜,调亮视野

  (4)转——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6.高倍镜下视野更暗;细胞数量更少;细胞体积更大;物镜与标本距离更近。

  7.显微镜下成倒像,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移动方向相反。

  8.如何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边,玻片标本就朝哪边移,即同向法。

  9.要亮视野:选择大光圈、凹面镜;要暗视野:选择小光圈、*面镜。

  10.显微镜光线通道: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

  第二节 植物细胞 第三节 动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类型:切片、涂片、装片

  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玻片制作过程:①擦→②滴→③撕→④展→⑤盖→⑥染

  3.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①擦→②滴→③刮→④涂→⑤盖→⑥染

  4.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是凉开水,载玻片上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

  5.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清水,取细胞的方法是撕取,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是展*;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取细胞的方法是刮取,防止细胞重置的方法是涂抹均匀。

  6.生物绘图:①图稍偏左上方②图中比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

  7.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否则要重新对光。

  8.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3)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控制中心;(4)液泡: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包括色、味、毒等;(5)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动力车间;(6)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分;植物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7)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

  9.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

  2.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包括水,无机盐,氧,二氧化碳等。

  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下册 年级 7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3篇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1 7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