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2-12-29 14: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圈中的人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1200万年前,树栖生活  2、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气候改变,森林消失  3、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全文完整)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圈中的人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生活在1200万年前,树栖生活

  2、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气候改变,森林消失

  3、露西少女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下肢骨更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4、先学会使用工具然后制造工具

  5、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与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6、输卵管作用:*与卵子结合(*)的场所,女性结扎的部位

  7:、胚泡植入子宫内膜标志怀孕

  8、脐带只有输送物质的功能

  9、人的胚胎发育初期(即胎盘形成之前)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卵细胞(中的卵黄)

  10、胎儿在母体内时不能摄食,也不能呼吸,通过循环系统和母体联系在一起

  1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①身高和体重突增是显著特征②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男女有别的第二性征,这些都与性激素分泌增多有关③神经系统及心脏功能的增强④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12、神经系统的发育高峰期在青春期之前,女孩身高突增年龄比男孩早

  13、摘除子宫的妇女正常排卵,没有月经,无法生育。

  14、六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第七类营养素是膳食纤维,存在于水果、蔬菜和粗粮中,促进肠胃蠕动,利于排便。

  15、糖类是主要功能物质,脂肪是主要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用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也可提供能量,这三类是组成细胞的有机物,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能直接吸收(需要通过消化)

  16、记高分突破p83页缺乏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所对应的症状

  17、植物性食物不含维A,但胡萝卜等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A,所以长期吃胡萝卜的人不会得夜盲症

  18、脚气病是因为缺乏维B1,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

  19、维D促进钙质的吸收

  20、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也是唯一一个没有消化酶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储存在胆囊

  21、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吸收的主要器官),可以直接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大肠只吸收,无消化功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

  22、蛋白质在胃中只被初步消化成多肽

  23、小肠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裂,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③小肠壁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只跟吸收有关),且他们的管壁都非常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从而被人体吸收(只利于吸收) ④小肠内有肠腺和胰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有助于食物消化(只利于消化)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水螅的刺细胞只分布在外胚层,触手处最多

  2、营寄生生活扁形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达,华枝睾吸虫先寄生在纹沼螺体内,进一步感染鱼虾,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幼虫先寄生在钉螺体内,孵出水后在水中感染人;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终宿主是人

  3、蚯蚓依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环带;蛭属于环节动物

  4、线形动物: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其中秀丽隐杆线虫属于自由生活

  5、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分为昆虫纲(最多)、蛛形纲、多足纲(蜈蚣)、甲壳纲;软体动物是第二大动物类群,分为双壳类(缢蛏,牡蛎,扇贝,河蚌,鲍鱼),单壳类(螺,蜗牛),无壳类(章鱼、乌贼、海蛞蝓)

  6、瓮中捉鳖中的鳖指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石鳖是软体动物

  7、海螵鞘是章鱼的"内壳,石决明是鲍的贝壳

  8、鱼类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梭型),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动力)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方向)游泳:

  背鳍:保持鱼体直立,对鱼体*衡、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防止鱼体侧翻。

  腹鳍:*衡。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维持身体直立,使鱼不易左右倾斜。

  胸鳍:起*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9、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10、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皮肤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鸟的呼吸器官是肺,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但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鸟类每作一次呼吸活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1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②前肢变为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③骨薄、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具有发达的龙骨突

  ④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粪便随时排出体外

  ⑥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进行双重呼吸

  体温高而恒定的意义: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12、哺乳动物除了鲸外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13、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牵拉不能推开骨,故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要两组肌肉,在跑步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14、双手直臂提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则都舒张

  15、利用雌性飞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的习性,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2、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书P115.117《新中考》P60.11题)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见书P118《新中考》P63.33题)

  水污染:太湖水滋生大量蓝藻,湖水变臭

  类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控制措施:书P118)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4

  1、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场所。

  ⑦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酸甜苦辣、甜味物、营养物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看一个细胞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是否有细胞壁。炒红苋菜流出红色汁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汁液来自液泡。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部分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6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观察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对照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影响该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地球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必须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将不能生存下去;生物的生存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①生物适应环境例: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②生物影响环境例:大树底下好乘凉。

  ③环境影响生物例:大雁南飞。

  6、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7、生态系统的组成:

  8、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9、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0、物质(循环)和能量(单向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能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越多;食物链越短,营养损失越少。

  11、食物链书写规则:

  ①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②箭头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③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④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一般式: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小型肉食型动物→大型肉食型动物

  1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3、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4、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5、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7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即: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绿色植物

  【生产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克螂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完成的。

  重要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分解者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1)逐级递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以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而成形成能量金字塔。而有毒的物质由于难以分解,又不易排出体外,所以,通过食物链流动时,是不断积累,逐级增加的。如:农药中的DDT、乐果以及重金属中的汞、镉和水银等。

  (2)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1、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各食物链的生物由于

  食物关系构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

  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各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就使得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当草原鼠类大发生时,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狐和鹰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或食虫鸟飞不进去,昆虫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当草原被有毒物质污染时,该草原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草原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鼠、兔、昆虫大量繁殖,毁坏草原。

  上述例子说明:人们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生态*衡就会遭受到破坏。

  (4)除了非生物环境外,该生态系统还有一个成分没有画出,这个成分是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右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而绘制的简图,请根据图答题:

  (1)请帮王明同学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

  植物:禾谷类、水草。

  动物:昆虫、食虫鸟、兔、鱼、鹰。

  微生物:细菌、真菌。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

  水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细菌、真

  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

  (3)请写出图中陆地部分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①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②禾谷类→兔→鹰。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8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氧气、外界空气、肺泡、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完成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动脉血 静脉血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9

  一、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

  物质变化:种子贮存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

  菜豆: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玉米:胚乳里胚根 根; 胚轴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 茎和叶

  3、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发的时期。

  4、种子的寿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5、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 植株的生长

  1、 幼根的生长: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的细胞分裂。

  2、芽的发育过程:

  1)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分为了叶芽、花芽、混合芽

  三、 开发和结果

  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连接、支持作用

  花被 萼片: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卵。

  4)*(*与卵细胞融合成*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四、描述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

  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河蚌,乌贼,石鳖、扇贝、文蛤。

  3、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用足运动,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

  ②运动器官是足。

  5、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眼,1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1对触角,一般有2对翅,3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等。

  二、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5种7片,分别是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雌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雄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

  (1)、能在水中呼吸;

  (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初中如何学好生物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二、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

  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阅读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1)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 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 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 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植物的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人体的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水螅的刺细胞只分布在外胚层,触手处最多

  2、营寄生生活扁形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达,华枝睾吸虫先寄生在纹沼螺体内,进一步感染鱼虾,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幼虫先寄生在钉螺体内,孵出水后在水中感染人;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终宿主是人

  3、蚯蚓依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环带;蛭属于环节动物

  4、线形动物: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其中秀丽隐杆线虫属于自由生活

  5、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分为昆虫纲(最多)、蛛形纲、多足纲(蜈蚣)、甲壳纲;软体动物是第二大动物类群,分为双壳类(缢蛏,牡蛎,扇贝,河蚌,鲍鱼),单壳类(螺,蜗牛),无壳类(章鱼、乌贼、海蛞蝓)

  6、瓮中捉鳖中的鳖指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石鳖是软体动物

  7、海螵鞘是章鱼的"内壳,石决明是鲍的贝壳

  8、鱼类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梭型),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动力)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方向)游泳:

  背鳍:保持鱼体直立,对鱼体*衡、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防止鱼体侧翻。

  腹鳍:*衡。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维持身体直立,使鱼不易左右倾斜。

  胸鳍:起*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9、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10、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皮肤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鸟的呼吸器官是肺,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但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鸟类每作一次呼吸活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1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②前肢变为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③骨薄、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具有发达的龙骨突

  ④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粪便随时排出体外

  ⑥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进行双重呼吸

  体温高而恒定的意义: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12、哺乳动物除了鲸外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13、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牵拉不能推开骨,故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要两组肌肉,在跑步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14、双手直臂提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则都舒张

  15、利用雌性飞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的习性,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大肆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草原过度放牧,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环境等

  2、 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书P115.117《新中考》P60.11题)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见书P118《新中考》P63.33题)

  水污染:太湖水滋生大量蓝藻,湖水变臭

  类型 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控制措施:书P118)

  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

  噪音污染

  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4

  1、植物细胞结构名称及功能: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场所。

  ⑦液泡:内有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如花青素、酸甜苦辣、甜味物、营养物质。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注意是否是绿色部分,如洋葱内表皮细胞就没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

  4。看一个细胞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胞主要看是否有细胞壁。炒红苋菜流出红色汁液,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汁液来自液泡。

  5、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绿色细胞部分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动植物共有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6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即: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绿色植物

  【生产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克螂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完成的。

  重要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分解者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1)逐级递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以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而成形成能量金字塔。而有毒的物质由于难以分解,又不易排出体外,所以,通过食物链流动时,是不断积累,逐级增加的。如:农药中的DDT、乐果以及重金属中的汞、镉和水银等。

  (2)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1、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各食物链的生物由于

  食物关系构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

  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各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就使得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当草原鼠类大发生时,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狐和鹰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或食虫鸟飞不进去,昆虫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当草原被有毒物质污染时,该草原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草原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鼠、兔、昆虫大量繁殖,毁坏草原。

  上述例子说明:人们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生态*衡就会遭受到破坏。

  (4)除了非生物环境外,该生态系统还有一个成分没有画出,这个成分是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右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而绘制的简图,请根据图答题:

  (1)请帮王明同学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

  植物:禾谷类、水草。

  动物:昆虫、食虫鸟、兔、鱼、鹰。

  微生物:细菌、真菌。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

  水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细菌、真

  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

  (3)请写出图中陆地部分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①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②禾谷类→兔→鹰。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7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8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只有破坏细胞膜,细胞内的"物质才能出来!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植物在晚上必须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双螺旋结构

  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

  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染色体

  ①染色*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遗传信息DNA的载体。

  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要的。

  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5、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6、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9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最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万种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指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

  食盐、硫酸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生物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有水及一些无机离子,如Na+、K+、Ca2+、Mg2+、Cl-、HCO-3、SO42-、HPO42-等。参见“生物元素”条。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其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无机物(矿物质或灰分)。

  所以,无机物主要是由:水和无机盐组成的,其中水又可以分类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

  无机盐可分为: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维护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化合物是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物分。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

  一、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是完整的、活的,种子不在休眠状态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2、种子的萌发的过程:

  种子吸水膨胀

  物质变化:种子贮存的有机物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

  菜豆: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能够溶于水的物质,并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玉米:胚乳里胚根 根; 胚轴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芽 茎和叶

  3、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以后、一段不能萌发的时期。

  4、种子的寿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5、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二、 植株的生长

  1、 幼根的生长: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分生区的细胞分裂。

  2、芽的发育过程:

  1)枝条是芽发育成的

  2)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它是由幼嫩的茎、叶和芽组成的,枝条上的芽又能发育成新的枝条。

  3)芽分为了叶芽、花芽、混合芽

  三、 开发和结果

  1、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连接、支持作用

  花被 萼片: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外有子房壁,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2、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结合,形成*卵。

  4)*(*与卵细胞融合成*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四、描述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2)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水螅的刺细胞只分布在外胚层,触手处最多

  2、营寄生生活扁形动物的生殖器官发达,华枝睾吸虫先寄生在纹沼螺体内,进一步感染鱼虾,人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幼虫先寄生在钉螺体内,孵出水后在水中感染人;猪肉绦虫的中间宿主是猪,终宿主是人

  3、蚯蚓依靠能分泌黏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靠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前端有环带;蛭属于环节动物

  4、线形动物:蛲虫、钩虫、丝虫、线虫等,其中秀丽隐杆线虫属于自由生活

  5、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分为昆虫纲(最多)、蛛形纲、多足纲(蜈蚣)、甲壳纲;软体动物是第二大动物类群,分为双壳类(缢蛏,牡蛎,扇贝,河蚌,鲍鱼),单壳类(螺,蜗牛),无壳类(章鱼、乌贼、海蛞蝓)

  6、瓮中捉鳖中的鳖指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石鳖是软体动物

  7、海螵鞘是章鱼的"内壳,石决明是鲍的贝壳

  8、鱼类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梭型),鱼类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动力)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方向)游泳:

  背鳍:保持鱼体直立,对鱼体*衡、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防止鱼体侧翻。

  腹鳍:*衡。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维持身体直立,使鱼不易左右倾斜。

  胸鳍:起*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9、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以感知声波

  10、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皮肤也可以进行气体交换;鸟的呼吸器官是肺,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但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鸟类每作一次呼吸活动,肺内就会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1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形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②前肢变为翼,生有大型的羽毛

  ③骨薄、轻,长骨中空,减轻体重,具有发达的龙骨突

  ④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储存粪便,粪便随时排出体外

  ⑥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进行双重呼吸

  体温高而恒定的意义: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

  12、哺乳动物除了鲸外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

  13、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但只能牵拉不能推开骨,故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要两组肌肉,在跑步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14、双手直臂提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双手自然下垂则都舒张

  15、利用雌性飞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的习性,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或干扰雌雄虫之间的通讯,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部分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须的生活条件(即:物质和能量)。

  生物部分绿色植物

  【生产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植物体本身和其他生物以及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物质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生产者。还有些化能合成细菌,如:硫细菌、硝化细菌和蓝藻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生产者。

  动物

  【消费者】动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属于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尸体等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还有极少数的腐生动物,如:蚯蚓、屎克螂和白蚁等在生态系统中也是属于分解者;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联系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缺一不可的。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如: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完成的。

  重要功能物质循环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循环等。(分解者对此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是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特点(1)逐级递减: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以所获能量的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而成形成能量金字塔。而有毒的物质由于难以分解,又不易排出体外,所以,通过食物链流动时,是不断积累,逐级增加的。如:农药中的DDT、乐果以及重金属中的汞、镉和水银等。

  (2)单向流动:不能循环。

  1、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有8条食物链,各食物链的生物由于

  食物关系构成了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

  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各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

  就使得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当草原鼠类大发生时,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狐和鹰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或食虫鸟飞不进去,昆虫失去天敌的制约而大量繁殖)。当草原被有毒物质污染时,该草原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草原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鼠、兔、昆虫大量繁殖,毁坏草原。

  上述例子说明:人们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生态*衡就会遭受到破坏。

  (4)除了非生物环境外,该生态系统还有一个成分没有画出,这个成分是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右图是王明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而绘制的简图,请根据图答题:

  (1)请帮王明同学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

  植物:禾谷类、水草。

  动物:昆虫、食虫鸟、兔、鱼、鹰。

  微生物:细菌、真菌。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

  水等属于非生物因素。细菌、真

  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角色。

  (3)请写出图中陆地部分有捕食关系的食物链。

  ①禾谷类→昆虫→食虫鸟→鹰。

  ②禾谷类→兔→鹰。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4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 氧 气

  外界空气 肺泡

  二氧化碳

  通过呼吸道完成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动脉血 静脉血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

  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

  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一、显微镜的常识:

  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当物像不居中时候,应该同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二、显微镜的使用:

  ①取镜和安放:左托右握,试验台偏左离边缘7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④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植物细胞:净—滴(清水)—撕—展—盖—染(稀碘液)—吸动物细胞:净—滴(0.9%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稀碘液)—吸

  2、生理盐水:防止口腔上皮细胞吸水变形甚至胀破。

  3、稀碘液: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尤其是细胞核)看得更清楚。

  4、气泡:中间白亮四周黑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6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

  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呼吸系统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运动):氧气、外界空气、肺泡、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完成

  2)体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氧 气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与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静脉血 动脉血

  氧 气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条件: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结果:动脉血 静脉血

  三、人体内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四、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7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最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3000万种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指除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

  食盐、硫酸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绝大多数的无机物可以归入氧化物、酸、碱和盐4大类。生物体中的无机物主要有水及一些无机离子,如Na+、K+、Ca2+、Mg2+、Cl-、HCO-3、SO42-、HPO42-等。参见“生物元素”条。人体组织中几乎含有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元素,其中除碳、氢、氧和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外,其余的统称为无机物(矿物质或灰分)。

  所以,无机物主要是由:水和无机盐组成的,其中水又可以分类为: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运输物质,参与化学反应。

  无机盐可分为: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维护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化合物是细胞内化合物的重要组成物分。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8

  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种,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类。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

  河蚌,乌贼,石鳖、扇贝、文蛤。

  3、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双壳类动物用足运动,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

  ②运动器官是足。

  5、蝗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3个单眼,1对复眼,一对触角,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和呼吸有关,体表有气门,蝗虫用气管呼吸。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6、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金蝉脱壳的“壳”指的是外骨骼。

  7、昆虫的基本特征:有1对触角,一般有2对翅,3对足。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原因是具有翅。(如蝗虫、七星瓢虫、蜜蜂等)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8、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9、常见的节肢动物有:蝗虫、七星瓢虫、蜜蜂、蚊蝇、蝴蝶、蜘蛛、蜈蚣、蝉、虾、蟹、蜱虫等。

  二、鱼

  1、现存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两类。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类等);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2、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

  四大家鱼指的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鲢鱼的鳍有5种7片,分别是胸鳍、腹鳍、背鳍、尾鳍、臀鳍。(胸鳍、腹鳍和背鳍能维持身体*衡,但背鳍起到关键作用。)尾鳍既是前行动力,又决定身体的运动方向。

  4、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5、鱼能停留在不同的水层,因为鳔能调节比重。

  6、石斑鱼的幼体是雌性,发育到一定阶段可转变为雄鱼,有性逆转的现象。

  7、鱼在水中生活至关重要的两点是:

  (1)、能在水中呼吸;

  (2)、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8、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9、鱼是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0、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故鳃为鲜红色。鳃丝既多又细,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

  11、鱼的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初中如何学好生物

  一、预习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

  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

  二、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

  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

  心理学家对遗忘和记忆都进行过实验和研究,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成果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对此章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总结的方法一般可用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纲要法。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9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或卵细胞传递。*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四、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4.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五、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XX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六、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3)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3篇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酒精脱色、漂洗叶片 、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实验注意事项:

  ①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原因是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②实验中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原因:为了做对照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P117)

  ①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转运消耗掉

  ②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住:对照实验

  ③为什么要用酒精隔水加热: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④为什么要漂洗叶片:洗去多余的酒精才不会干扰试验效果

  ⑤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4)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5篇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二磷酸腺苷

  3.AMP:一磷酸腺苷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

  14.IAA:吲哚乙酸(生长素)

  15.CTK:细胞分裂素

  16.NADP+:辅酶Ⅱ

  17.NADPH([H]):还原型辅酶Ⅱ

  18.NAD+:辅酶Ⅰ

  19.NADH([H]):还原型辅酶Ⅰ

  20.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生物学家在实验室以少量样品制备大量DNA的生物技术,反应系统中包括微量样品基因、DNA聚合酶、引物、4 种脱氧核苷酸等。

  21.PEG: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22.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参与C4 途径。

  23.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2

  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

  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a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A

  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2.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

  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2.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的电位:内正外负。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4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 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和,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细胞壁作用为支持和保护。

  (二)细胞膜

  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脂质最多,约占5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

  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2、细胞器 (1)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

  “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体为椭球形,电镜下观察,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 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 增加。在线粒体内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

  (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器,被称为 “养料制造车间” 和“能量转换站” 。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 ,其间充满了基质 。这些囊状结构被称为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3)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 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 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 ,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保持膨胀状态。

  (7)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 单层膜 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 ,能分解多种物质。

  (四)细胞核

  每个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 细胞核,而有的细胞有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如人的肌肉细胞,有的细胞却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细胞。

  1、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

  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

  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核仁与某种核

  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主要由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丝状,并交织成网;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化,缩短变粗,变成一条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 和 的主要场所,是细胞 和细胞 的控制中心,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储存、复制、代谢、遗传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5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实验证实酶是一类具有化作用的蛋白质,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的一类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不能

  说所有的蛋白质和RNA都是酶,只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或RNA,才称为酶。酶的特性有 高效性、专一性 、需要适宜的条件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ATP中文名叫结构式简写直接来自,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动物来自呼吸作用,植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TP可在细胞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和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很快,熟悉89页图。

  4、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内部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同时也就伴随有能量的释放_和储存_。故把ATP比喻成细胞内流通着的“通用货币”。 5、呼吸作用的本质是,释放,呼吸93页图。, 6、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进行,原料是糖类等,产物是 丙酮酸 、氢 、 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 进行,原料是丙酮酸和水 体进行,原料是 氢 和 氧 ,产物是 水、 ATP ,第一、二阶段的共同产物是氢 、 ATP,三个阶段的共同产物是。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1161 KJ( 38molATP),以热能散失 1709 KJ,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7、写出2条无氧呼吸反应式 个阶段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分与 有氧 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分解为 丙酮

  二阶段的反应是由丙酮酸熟悉95页图。

  8、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

  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酸 ,第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

  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5)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3篇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1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名词:

  1、生物的个体发育: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卵开始的,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组织、器官的形成,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新个体。动物和植物的个体发育都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分界是:动物一般以幼体孵化或出生为界,植物以种子萌发为界。

  2、胚胎发育:是指*卵发育成为幼体。

  3、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卵裂: 早期的细胞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不是减数分裂。

  5、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差别很大,而且形成的改变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做~。

  语句:

  1、原肠胚的形成:(1)蛙卵的特点:动物极含卵黄少,密度小,色素多,总是向上利于吸收太阳能提高温度;植物极含卵黄多,密度大,贮存了大量营养物质。(2)胚胎的发育过程:*卵(卵裂速度不均)---囊胚(分裂分化)---原肠胚。①卵裂:*卵的有丝分裂,特点是细胞数目增多而总体积不增大。②囊胚:*卵卵裂形成囊胚。囊胚外表球形,内部有个空腔,叫囊胚腔。③外胚层:由于动物极细胞分裂比植物极快,细胞向植物极推移而覆盖在植物极外面。④内胚层:植物极细胞被动物极细胞包入内部。⑤中胚层:内外胚层之间细胞分裂形成第三个胚层。⑥原肠腔:内胚层向内凹陷形成的一个通过胚口与外界相通的空腔。⑦原肠胚:有内中外三个胚层,有原肠腔的早期胚胎。

  2、各器官、系统的形成:原肠胚形成后,三个胚层继续细胞分裂,并分化出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各个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动物的系统:由内外胚层发育形成的组织器官可用歌诀“内消呼肝胰,外表感神仙”记忆。内胚层发育成消化道、呼吸道上皮、肝脏和胰腺——“内消呼肝胰”。外胚层发育成为表皮及其附属结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外表感神仙”。

  3、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特点:①胚胎发育早期在表面形成羊膜,里面贮存羊水。②原肠胚形成后,三个胚层继续细胞分裂,并分化出各种组织,进而形成各个器官,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动物的系统。

  4、极体和极核的区别:极体是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因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产生和细胞,依附于卵细胞的动物极,因此而得名。极核是在雌蕊成熟时产生的,位于胚囊中部的两个游离核。两个极核与一个*融合形成的*极核发育形成胚乳。

  5、胚后发育的两种方式:1)直接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结构和生理方面相似,幼体经生长和性成熟直接发育成成体。如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2)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结构和生理方面差异很大,在发育成成体之前必须发生某些方面的改变,即变态,然后经生长、发育为性成熟个体。如昆虫、两栖类动物。

  6、陆生脊椎动物羊膜出现的意义: 羊膜是胚膜的内层,呈囊状,里面充满了羊水。羊膜和羊水不仅保证了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环境,还具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因此使这些动物增加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力。

上海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2

  1、生命物质基本的规律:

  水和无机盐,形式定功能。

  糖类和脂类,细胞这能源;

  种类多样化,功能也改变。

  核酸蛋白质,单位是关键。

  氨基与羧基,脱水成肽键;

  磷酸碱基五碳糖,共同构成核苷酸。

  罂粟菊旋花,芭蕉番木瓜(有节乳汁管)杜鹃花胡桃,桑兰李葡萄(内生菌根)

  2、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 :

  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

  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3、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

  a、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b、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c、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4、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5、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时的症状区分:

  A、生长激素缺失或者过多时的症状 :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B、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 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

  6、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

  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

  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

  7、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

  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

  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8、植物有丝分裂:

  一

  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

  一分为二向两极,

  两消两现建新壁.

  (膜仁重现失两体)

  二

  膜仁消,两体现

  点排中央赤道板

  点裂体分去两极

  两消两现新壁建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6)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的归纳3篇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的归纳1

  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只有破坏细胞膜,细胞内的物质才能出来!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植物在晚上必须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遗传信息:*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因而叫做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①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双螺旋结构

  ②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做基因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4.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3.染色体 ①染色*于细胞核中,由于易被碱性染料染色而得名 ②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遗传信息DNA的载体。③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中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④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要的。⑤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4.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图:

  5.细胞分裂的过程

  ①染色体进行复制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4.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而且新细胞核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中考生物必考知识点的归纳2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卵(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卵。)

  2.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组织的形成:细胞分化的结果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血液)、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6.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并且以某种组织为主(肌肉以肌肉组织为主)。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

  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卵开始的。

  2.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没有系统,直接由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有分裂能力,存在于根尖,形成层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导无筛有)等

  4.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三、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P68 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1.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识记书66的图!

  2.观察草履虫:放棉花纤维限制草履虫的运动;草履虫有趋光性,趋氧性,会聚集在培养液表层;食物在食物泡中消化,滴入墨水后变黑的也是食物泡。通过分裂生殖,不具备分化能力,自身的结构不是分化而来,而是本身就具备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水体缺氧)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7)

——宁夏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3篇

宁夏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1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宁夏高考生物知识点归纳2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1、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

  (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

  (呈扁*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

  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

  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

  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扩展8)

——安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安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1

  1. 人的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

  ③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④葡萄糖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两条途径:糖直接酵解途径EMP和磷酸己糖旁路途径HMP)。

  2. 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3. 乳酸菌是细菌,全称叫乳酸杆菌。

  4. XY是同源染色体,但其大小不一样(Y染色体短小得多),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Y染色体上基因少得多)。

  5. 酵母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6. 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7. 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人的体细胞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但红细胞却进行无氧呼吸。

  8. 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9. 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是个特例。

  10. 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

  11. 人体的酶发挥作用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蛋白酶却需要酸性环境。

  12. 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

  13.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

  14. 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大花草、天麻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

  15. 蜂类、蚁类中的雄性个体是由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只具有母方的遗传物质;雌性个体由*卵发育而来。

  16. 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7. 纤维素在人体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18.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19.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20. 化学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21. 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

  22. 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无性生殖。

  23. 红螺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厌氧型。

  24. 猪笼草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需氧型。

  25. 病毒是DNA或RNA病毒,但是朊病毒没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只是蛋白质(“朊”意即是蛋白质)。

  26. 光合作用一般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但蓝藻和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不需要叶绿体。

  27. 有氧呼吸一般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但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主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28. 带“杆”字的、带“球”字的菌都是细菌,是原核生物,但带“菌”字的并非都是原核生物,比如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菌)。

安徽高考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2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 H O N P 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 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中考 生物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0篇】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