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10篇

时间:2022-10-09 14:4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10篇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高中化学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翁华怡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摘要:化学实验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平衡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科学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10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10篇

篇一: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化学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探究

 翁华怡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摘要:化学实验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平衡结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科学的兴趣的提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综合实践

 一、引言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把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是高中化学良好学习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中等教育课程的必修部分。高中教育强调学生可以通过不同学科的实践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经验是实践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高中化学实验,进一步掌握化学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处理各种问题。然而,在目前的高中教育过程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还很低。此外,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实际学习效果会大大降低。因此,研究高中化学与综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重视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过程的特点是操作密集。这种操作对步骤的顺序、规格、药物、器械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实验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实验操作的竞争活动,并让学生用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自己的能力,在化学实验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加深自己的化学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要克服教师对化学实验不重视的问题,最直接的一点是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观念,增加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也可以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花时间组织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不应因为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而取消这项实践活动的教与学。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交流自己的想

 法也是很重要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确保他们能够为高中化学实验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化学实验在高中是一个实用的话题,只是教学生书本知识不能允许他们有一个深刻而正确的了解,所以我们可以尝试延长化学实验的结果以显示前面的抽象知识,学习的学生通过特定的图像体现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更好地促进高中化学实验的实践。

 三、开展探究活动 在化学实验课堂的综合实践活动方面,除了根据每个化学实验的独特特性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的思路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和内化抽象的化学知识。只有通过这种实践研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进行验证和分析,学生才能真正将化学知识从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知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

 针对目前而言的教学问题,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探索更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进行调查和观察。运用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化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各种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整体水平,改革课程设置,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重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教师要了解化学实验全过程的整体节奏,选择更好的时机,让学生发挥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自己的研究和教师的指导下找到正确的方法进行化学实验。使他们更加牢固地记住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的步骤,同时也使他们对化学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化学试剂实验的过程,为化学学校的教学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四、鼓励学生自主实验 好奇心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求知欲,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积极地寻找和实现自己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种好现象。很多老师认为学生的好奇心太强,不利于他们的学习。事实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好奇心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增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实验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一个实验中,乙烯可以酸化高锰酸钾消失,学生会发现不溶性黑色物体悬浮在液体中,一些学生认为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太简单,所以他们会用这种方法来调查,这就让学生能充分理解高锰酸钾的整个知识体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始于对这些问题的探索。鼓励学生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去发现知识是促进他们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们必须以这种方式继续成长和改进教学策略。

 五、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课堂中,与某一化学实验目的的完全联系,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实践活动,如运用化学实验的原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现象。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被测材料的基本性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习惯和意识,发展化学知识本身的价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应用习惯和能力。

 加强化学教学与化学实践活动的联系,最重要的途径是正确认识和要求高中化学教学的现实,密切加强教材与化学实验的联系,并使化学实验设计尽可能科学合理。确保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目标能够很好地实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规范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尽力理顺学生的思想。他们对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有清晰、准确、系统的认识。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确定化学实践中科学的基本方向,加强学生的观念意识,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

 六、倡导课下实践探究 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课堂演示实验难以让全部学生掌握。课外兴趣小组可以利用互联网,观看实验微视频,深入思考,明确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学习原电池(铜锌电池)时,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的传递,电流表的偏转等,以便根据高中里教的知识,快速确定电池的正负极性。了解锌失去电子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初级铁铜电池的视频来了解初级电池的设计概念和原理图。经过彻底的比较和小组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最活跃的金属首先失去电子,作为一个负极。在视频的引导下,兴趣小组自然会进入积极思考和交流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会设计许多原电池解决方案,提高

 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七、借助互联网,解决生活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化学现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是新教育标准要求的基本特征之一。例如,根据酸碱中和的化学原理,测定了商品白醋中的醋酸含量。数据收集分析后,与相关国家标准和白醋生产说明书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要求。

 方法:通过网络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实验收集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第一步: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妥善完成在线学习,使用实验设备和准备,需要注意的问题咨询老师。

 第二步:实验,运用课堂知识,了解实验要求和实验设备,在小组中明确分工直到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清理、整理和归还设备。

 第三步:分析整理相关数据,实验结束。

 第四步:收集资料,联系生活,总结学习意义,反馈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复杂的理论知识与有趣的生活相结合,充满了乐趣和果实。

 通过这次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不仅加深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技能。

 八、推动化学实验由定性向定量发展 目前,大部分的化学实验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定性研究,其中大部分都是旨在给学生一个限制和结果,然后让学生测试已知的结果的过程中使用,从而导致一些困难的学生了解化学的性质。在教学中,要把定量的思想和研究的概念融入到定性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际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理解,积极塑造定量的概念,并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和习惯。

 九、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知识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验实践的互动,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现阶段,在综合实践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自身发挥作用,促进高中化学实验相关问题的和谐解决,对促进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许世生,董占伟,袁东霞.因地制宜地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J].化学教育,2010(8):28-31. [4]闻蒙钢,蒋建伟.基于化学实验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J].化学教育,2014(11):32-35. [5]连良霞,潘祥泰.基于手持技术的中和热测定的实验创新[J].化学教与学,2014(4):91-92.

篇二: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5 ・2009 年 1 月 号素 质 教 育视 野理解。

 这时我举了一个实例:

 甲、 乙、 丙三位投资者各出资 100 万元设立了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实收资本为 300万元,经过两年的经营,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这时又有丁投资者想加入该企业, 并表示愿意出资 150 万元而仅占该企业股份的 25%。

 此时丁比其他三位股东多出的 50 万元应如何处理? 在公司实现利润后进行利润分配时又如何进行分配? 通过这个实例的讲解, 学生可大致理解资本公积的含义以及它和实收资本 (股本)

 的区别。

 这样学生既复习了实收资本等方面的知识, 又愉快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同时也克服了学习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提高了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七、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是教师 “教” 和学生 “学” 的双边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素质教育就是要把主导和主体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但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却不太容易。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 呼唤、 鼓舞。”这就要求教师民主教学, 多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条件与机会。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争辩,让学生自 己出题测验, 让学生上台讲课等。

 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既掌握了知识,又体验到老师上课的辛若,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同时为以后在工作和政治生活中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八、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很认真,但效果不太好,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方法不对。

 学生的社会知识很少, 在学习时分不清重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启发我们, 不仅要教会学生 “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 “会学”知识。

 只有教会学生“会学”, 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 更新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做作业、 复习、 记忆、 使用工具书等方法的指导。

 如在预习方面, 我告诉学生要先通读教材,对重点、难点内容分别作上不同的记号,然后专攻这些重点和难点。在记忆方面, 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编成短语或顺口溜,以加强记忆。

 如对于统计指数的编制, 可归纳为 “数质基, 质数计”, 对债券溢、 折价的推销,可归纳为 “溢减折加” 。素质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要作相应的改革。

 素质教育会有更新的办法和内容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立足乡土 突出特色——连江尚德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结福州市连江尚德中学刘相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 它以直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具有社会性、 开放性、自主性、 实践性的特点。

 作为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和重视。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四年时间, 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 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和成功的自 豪。

 下面,笔者根据我校的教学实践, 结合兄弟学校的实践经验, 对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略作总结。一、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 教导主任、 教研室主任、 教研组长、 年段长等担任相关组员,组织领导全校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领导和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并随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副校长是校长落实相关制度的有力助手;教务处、教研室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基本单位; 全校师生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行动者。二、开展多层次教研, 理解课程体系目标要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首先就必须了解它。

 为此, 我校通过开展教研组、年级组、全校性研讨和组织骨干教师赴兄弟校调研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专题教研活动, 提高了全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以主题的形式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课程形态, 它有以下方面的明显变化:1. 课程模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领域,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就要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广阔空间,使课程教学适合学生的成长。

 如我校着力开展 “文化廊厅” 的建设, 通过各种资料的展示达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一是在教学楼走廊两侧挂上名人画像,配以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二是在科学楼一楼的门厅专门设置学生作品展区,墙上悬挂学生的书画作品、摄影作

 ・26 ・2009 年 1 月 号素 质 教 育视 野品和手工制作等。

 这种充满人文气息的布置,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2.从学生角度来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如探究、 调查、 访问、 考察、 操作、 劳动实践、 服务、 技术实践等,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我校借助连江县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的机会,认识到学校周边的透堡镇革命老区、“中国十大魅力乡村”筱埕镇官坞村等有特色的乡土资源, 完全可以当作活的教材使用。

 让学生通过访问、考察、劳动实践、集体参观等形式,能增加他们对自己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对教师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从更新观念入手, 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通过教学研讨学习, 我校教师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五回归” :

 回归自 然、 回归社会、 回归劳动、回归生活、 回归研究。

 要求老师在课堂上摆脱旧观念影响下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会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 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亲历和实践, 能够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 身生活和社会实际,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三、注重校本课程开发, 构建课堂教学资源体系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 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是由地方学校根据地方特点、 学校实际自行设计的个性化课程。

 各个学校可以通过选择、 改编、 整合、 补充等方式, 对国家、地方、 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也可以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社区资源、 学校资源以及科学的分析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自行直接开发新的课程,开发出能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 多样的活动主题。

 这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留给每位教师上课的空间更广阔, 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教材,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成为教学资源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 要建立一个开放的、 立体的、 民主的课程体系。

 为此我校组织各学科的骨干老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在考察学校周边地理历史人文社会等资源的基础上, 编写出适合我校学生个性发展、 富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如政治组编写的《马透风土人情》、 地理组编写的《东方明珠——可门港》、 化学组编写的 《化学与生活》、生物组编写 《生物标本制作》、语文组编写的 《乡韵》等校本教材,反映了学校周边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的发展成就,具有可操作性和亲切感,受到学生的欢迎。四、转变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时应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其中“学生成长记录袋” 是我校一种比较有特色又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是:

 一般在高一新生刚入校时, 老师就帮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 袋中除反映学生基本情况和收集学生初中阶段的发展资料外, 在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后, 老师即引导学生在袋中放入自己的欢乐、感悟、成果、个性展示等材料,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这种评价方式, 调动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 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五、尝试挖掘乡土资源, 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用环境、 用学生自 己周围的情境进行教育,是最微妙而有趣的事情。“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连江尚德中学是一所地处罗源湾畔的侨建公办高中,依山傍海,学校周边有丰富的乡土资源, 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载体。

 学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建立了透堡镇 (是福州红色旅游的著名景点)

 、可门港、长龙镇华侨茶场、筱埕镇官坞村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学校与基地签有长期的合作协议。

 另外, 学校附近几个村都有果树栽培、 海产养殖基地。

 我校是“绿色学校”, 校园内也是花木成荫, “绿色资源” 品类众多,很适合作为课程资源来研究。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建设, 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了稳定的、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熟悉了乡土资源, 增长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会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感情, 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六、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当然,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它们制约了活动更深入的开展。1. 缺乏有效的校际协作的机制。

 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也赋予了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大舞台。

 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的开展多属某校单独的、 点上的、 暂时性的,而社会性、 开放性、 实践性的特点, 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单独依靠一个学校的力量是难以深入持久进行的。

 这就必须有一个校际协作的组织机构和相关机制, 用以协调本区域内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加强校际的经验交流, 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活动的开展和深入。2.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仍然存在,社会舆论的认可和支持度还不高。

 虽然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场面轰轰烈烈, 效果很好,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上级领导及兄弟学校的认可。

 但是, 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事实存在, 社会舆论的认可度并不高, 有些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形式, 浪费了其子女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对考试无用。

 要改变这一局面, 除了寄希望于相关制度的变革外, 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 使家长、社会认可,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3. 有些活动有热闹作秀之嫌。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还不够, 对活动设计把握不准,结果场面很热闹,学生却是走马观花,有 “作秀” 之嫌,这一点在操作中必须避免。

篇三: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在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在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

 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 下面我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 科学 素养为主旨, 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 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 技能和方法, 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实验能力、 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科学探讨能力, 培养主体意识、 实践意识、 合作意识、 创造意识及 发展 个性特长, 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 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以及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一、 通过做“趣味化学” 实验, 提高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其自身的特点, 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 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

 老师讲述有关生活、 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 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 。

 根据安全、 简易、 新奇和学生实际, 选择“魔棒点灯” 、 “吹气生火” 、 “空瓶发烟” 、“茶变墨水” 、 “滴水生烟” “烧不坏的手帕” 、 “水下蜡烛” 等节目, 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 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

 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

 如自制肥皂、 自制汽水、 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 配制去墨灵、冰箱除臭剂, 粘蝇纸等。

 自制这些小产品,

 经济 实用、 简单易行,

 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 重视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它涉及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等过程。

 大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探究问题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例如(1)、 开展“饮水与健康”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饮水与健康, 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由于大气污染,

 工业 废水排放, 农药化肥污染, 核泄露, 管道腐蚀, 自来水加氯、 加沉淀剂等, 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

 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 洁净能够而又健康的水? 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 采集水样, 分组实验, 分析讨论, 撰写论文。(2)、 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 。

 通过对大气的监测, 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 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 进一步分析讨论, 撰写环保论文。(3)、 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 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 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 性能、 价格、 使用范围, 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 要求操作严谨, 观察仔细, 记录详尽。

 最后进行数据处理, 分析讨论, 撰写成文。

  三、利用化学科的特点,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 操作、 记录、 分析、 推理, 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 培养实事求是、 独立思考、 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

 为此我校设立了三(1)

 活动室, 即一个实验原理加上一个实验方案得到一个实验结论, 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学生可以自行择题, 设计实验, 教师进行活动指导。

 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 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 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 创设“问题情境” 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 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情境, 在趣味化学活动中, 我注重设疑, 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 如老师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 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 开展热烈讨论, 进而催生新的思想, 探索新的知识。

 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 A 中装入 20 mL 蒸馏水、 滴入 2~3 滴酚酞试剂。

 让每个同学都看到, 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

 在烧杯 B 中装入 10 mL 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 A、 B 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

 过几分钟, 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 A 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 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 讨论十分热烈, 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 A 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 与 B 烧杯无关;

  2、 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 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 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 使其变红;

  3、 烧杯 B 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慢慢溶解到烧杯 A 溶液中, 使 A 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 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 用洁净烧杯 C 配好 20mL 蒸馏水, 滴入 2~3 滴酚酞试剂。

 静置, 观察现象; 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 观察现象。

  2、 另取两只烧杯, 重新配好 A 烧杯中的溶液, B 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 观察现象。

  3、 小心闻 B 烧杯的浓氨水, 嗅到刺激性气味。

 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 滴入酚酞试剂, 观察现象。

  4、 把 B 烧杯的浓氨水滴入 C 烧杯中, 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 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 B 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 有些微粒进入了 A烧杯中的溶液, 使溶液成分改变, 颜色变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思维活跃, 讨论热烈, 由问题引出创造性假设, 进行实验探究, 最后达成共识, 得到正确结论。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师适时正确的引导非常关键。

 这里, 注意指导不是帮助, 让学生在遇到难题后, 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肯定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信心, 这是培养创新能力重要环节。

  总而言之, 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 开设具有创新空间的活动项目, 并在活动中注意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潜能, 使学生创新意识在活动中突现出来, 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现代 创新人才, 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创新平台。

篇四: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改前 沿 利 用化 学实验素材开发综合 实践 活动课程 — —以微型化学实验的微距摄影活动为例 凌一洲 (1.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13;2.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 214437) 摘要 :将微距摄影的技术引入仅用一两滴试 剂的微型化学实验 ,并 以此 为素材设计 开发 实施 了综 合实践 活动课程 。课 程 设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遵循 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整合性 、连续性的原则。课程内容 包括微距摄影技术的学习体验、基于教材实验的温故知新、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题探究 、基于科学摄影的艺术创作等4项子活动 ,

 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微距摄影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表明,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达到了预期效果,化学教师具 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和条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微距摄影 ;微型化学实验;综合素质;可视化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8—0029—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 识码 :B 2017年 9月底,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必修课 ,与学科课程并 列设置,面向各年级全体学生实施。《指导纲要》 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应遵循 自主性 、实践性 、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的 原则。为此,笔者尝试将微距摄影引入微型化学 实验(仅用一两滴试剂 ),并以此为主要素材设计 并实施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 活动设计 课程以《指导纲要》为指导,总体思路是指导 学生掌握微距摄影的方法 ,将其灵活运用于多种 探究活动 ,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进行简单 的艺术 创作。课程分为 4个子活动进行 ,其各 自的主题 和具体内容见表 1。

 表 1 子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流程 主题 具体 内容 子活 微 距摄 影技 术 教师讲解微距摄影 的方 法并现 动一 的学 习体验 场演示 ,学生学习并现场体验 子活 基 于教 材实 验 学生 自选 教 材 中学 过 的实验 ,

 动二 的温故知新 运用微距摄影技术重做实验 续 表 主题 具体内容 子 活 基于 问题 解决 学生 自己设 计 方案 ,灵 活运 用 微距摄影技术解决 3个简单 的 动三 的专题探 究 实际 问题 子活 基于 科学 摄影 学生 自选安 全 、美 观 的微 型 实 验 ,运 用微 距 摄影 技术 将 其现 动 四 的艺 术创作 象艺术化地呈现 2 活动准备 选择合适的摄影设备是活动实施的基础。国 内外研究者主要用数码显微镜或普通显微镜与照 相机的组合完成显微摄影 J,但在中学实施时 可能存在价格昂贵、无法任选观察角度 、实验空间 受到载物台限制 、无法观察固体颜色等局限。因 此 ,笔者选择了微距镜头和智能手机的组合 j。

 除了完成微型化学实验所需的基础试剂、仪 器外 ,本活动还需要 以下材料 :微距镜头、手机、 数码存储设备、载玻片(或透明亚克力板 )、手 电 筒等。

 3 活动过程 3.1 微距摄影技 术的学 习体验 首先 ,笔者结合 自己和他人 的实验成果 介 绍了微距摄影 的方法 、用途和效果 (30 min)。接 本 文系江苏省 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 目“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关键能力培养与表现性评价研究”(2015jssjys一06)、中国化 学会化学教 育委 员会“十三五”规划课题“美育渗透 的化学可视化 实验 室建设研究”(HJ2018~ 015)研究成果。

 $通讯联系人 .E—mail:jsjylyz@foxmail.com。

 化学教 学 2018年第 8期

 课改前沿 着以高锰酸钾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实验为 例 ,现场演示了其中一种操作方法(10 min)。

 将手机平放在铁架 台底部 ,在前置摄像头上 安装微距镜头。用木夹夹持载玻片并移动至合适 高度 ,使载玻片上表面能被摄像头清晰对焦。在 载玻片上滴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和一滴过氧化氢溶 液(间隔约 2 mm),用牙签拨动其 中一滴液滴,使 其与另一滴融合并反应 ,用手机视频拍摄功能记 录这一过程 。原本密密麻麻 、迅速移动 的小气泡 在手机屏幕上清晰地呈现 ,原本转瞬即逝的颜色 变化也能通过手机视频回放轻松地观察 。

 然后 ,笔者让学生 自己完成刚刚的实验,体验 该过程(20 min)。在此期间,一些学生遇到了问 题 ,例如 :摄像头无法清晰对焦 (木夹高度不合 适 ),拍摄画面曝光过度 (白炽灯直射摄像头 ),滴 加的液滴不圆润不饱满 (没有掌握技巧)等。这 些问题或通过互相交流解决 ,或 由笔者现场指导 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学生还做出了创新 的 尝试 。

 案例一 有 学生认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相 当于一个 凸透镜 。

 于是 ,他 在 手机 前 置摄像 头 上滴一滴水,自制 “水滴透镜”代替微距镜头,竟 然也 实现 了微 距摄 影 的功 能。课 后 ,他 与物 理教 师合作 ,进一步探究 了水滴透镜的外形(直径、凸 起程度、体积)对拍摄效果(焦距、放 大倍率、清晰 度、畸变程度)的影响。这样 ,课程 内容就从化学 延伸到 了物理等其他学科。

 除案例一外,其他新尝试还包括 :用平板电 脑代替手机拍摄;手持载玻片代替铁架台和木夹 的夹持;用后置摄像头俯拍的模式代替前置摄像 头仰拍 ;用笔芯或玻璃棒代替滴管滴加液滴 ;用手 机灯光 、激光笔等光源代替 日光灯⋯⋯一些做法 确实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3.2 基 于教材 实验 的温故知新 在掌握微距 摄 影 的技术 后 ,笔者 引 导学 生 自 选教材中曾经学过 的实验,并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 重做实验。在此过程 中,学生观察到 了更细腻的 实验细节 ,发现了更多 的信息 ,体验到了化学反 应的神奇 ,甚 至 成 功 改进 了一 些 曾 经失 败 的 实验 。

 案例二 一组同学曾经做过硫酸亚铁和氢氧 化钠反应 的 实验 ,但 只看到 了灰绿 色沉淀 ,因此 决定用微 距摄 影技 术 重做 实验 。第一 次尝试 时, 他们在载玻 片上先后 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 (溶 液 ,各一 滴),用 牙签拨 动硫 酸亚铁 ,使 其与 氢 氧化钠混合 、反 应 ,用微距 摄 影技 术记 录全 过程 ,

 但在 2滴液滴交界处依然生成 了灰绿色固体。第 二 次尝试 时 ,他 们 把 载 玻 片换 成 打 磨 过 的铁 片 (试 图把溶液中的三价铁 离子还原),结果虽然有 白色固体产 生 ,但 由于铁 片背景 的干扰 ,生成 物不 清晰、不美观。第三次尝试时,他们用镊子夹1~2 粒硫酸亚铁小晶体放在载玻片上,并在 晶体上方 滴一滴水,待其溶解。在水滴旁滴一滴氢氧化钠 溶液 .2 min后 拨 动液 滴使 其 融合 、反 应。通过 回 看录像 ,我们清晰地看见了白色固体的产生,维持 了20 S后固体边缘才开始缓慢 变绿。接 着,我们 还 用手机 延时摄 影的功 能拍摄 了生成 物 由白变绿 再 变黄 的全过程 ,发现 固体各部 位 变色并不 同步 :

 边缘变色较快,而中央的白色能维持较长时间,这 体现 了由外至 内氧化 的过程 。

 案例二 中的所有实验操作均 由学生 自己完 成 ,笔者只做了少许引导 、启发。虽然做的只是教 材中很基础的实验 ,但学生在“温故”的过程中尝 试了不同的实验方法 ,积累了实验操作经验,加深 了对反应机理 的理解 ,达到 了“知新 ”的 目的。

 3.3 基 于问题 解决的专题探 究 表 2是化学实验甚至 日常生活中的 3种常见 的现象,其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是众所周知的,但 其具体的变化过程鲜为人知。几乎没有学生能通 过想象还原其过程,只能简单粗糙地概括为 :液 滴融合 、蒸发结晶、置换反应。这是因为这些变化 过程时间跨度太长或太短 (变化过快或过慢)、空 间尺度过小 (变化过于细微),仅凭 肉眼难 以观 察 ,所以超出了“常识”的范围。

 表 2 对 3种常见现象的描述 变化过程 初始状态 结束状 态 (概括 ) 一滴体 积较 大 的 现象一

 两滴分开的液滴 液滴融合 液滴 水 分 已 经 蒸 发 , 现象二 透明澄清的溶液 蒸 发结晶 留下 溶质晶体 银 白色金 属浸 没 金属 表面生 成红 现象三 置换反 应 在蓝色溶液 中 色(或黑色 )固体 化学教学 2018年 第 8期

 课改前沿 以这 3个未知过程为题材,笔者设计 了表 3 所示的 3个简单的科学问题 ,请学生以小组合作 探究的形式解决。学生学以致用 ,做 出了许多不 同的尝试 ,其中部分解决方法见表 3。

 表 3 提 出的 3个简 单科 学问题 题 目 解决方法 (示 例) 解决效果 在载玻 片上 分 别滴 一滴 氢 氧化 钠稀 溶 两滴液滴是如何融合的(液滴 液和酚酞溶液,拨动其 中一滴 ,使其与 两滴液滴在融合时的交界处变为 问题一 在融合瞬间,内部如何流动)? 另一滴融合。用安装 了微距镜头的手 红色,能够清晰观察到液滴混合的 请自行设计实验拍摄该瞬间 机观察现象 ,并用慢动作摄影功能 录 细节过程 像 ,反复观看颜 色变化 溶液是如何蒸发结晶的(晶体 在载玻片上滴几滴不同种类的溶液,待 问题二 是如何生长的)?请 自行设计 其蒸发结晶。用安装 了微距镜头的手 能够清晰观察到晶体从无到有、从 机观察现象,并用延 时摄影 的功能 录 小变大的全过程 实验拍摄该过程 像 ,观察晶体产生、生长的过程 在置换反应中,固体生成物是 在打磨过的铁片上滴一滴氯化铜溶液,

 如何形成, 并 由少变多的?请 用安装了微距镜头的手机观察现象 , 能够观察到铜在 形成过程 中 ,表 面 问题三 自行设计实 验观察其 过程 ,并 凹凸不平 ,折 光性不断 变化 。生 成 解释为什么生成物不会阻止 并用正常摄影功能录像 ,观察红色生成 的铜单质比较蓬松 物的形态 反应 的继续进行 案例三 在解决问题一时,一组 同学用一滴 硫 酸铜溶 液 (以下 简称 A 液滴 )与一 滴氢氧化 钠 溶 液(以下 简称 B液滴 )融合 。他们发现 ,A、B液 滴在融合时会产生一层由氢氧化铜等固体物质组 成的膜 ,一 下子 阻止 了反应 的继 续进行 ,于是 这张 固体膜就成 为 了 A、B液滴 的分界 线 ,定格 了 A、 B液滴在融合过程 中的某一时刻的图像。在反复 尝试的过程 中,该组 同学发现,不 同浓度的 A、B 液滴反应产生固体膜的形状也不同。在笔者的建 议 下 ,他们 分别 用 1 mol/L、0.5 mol/L、0.25 moL/L、 0.125 mol/L的 A、B液 滴做 对 照 实验 。结 果表 明 ,反 应 物 浓 度 越 低 ,固体 膜 弯 曲 程 度 越 大 。

 1 mol/L时 ,固体膜 只是稍微 弯 曲,而 0.125 mol/L 时,固体膜已经深入 B液滴中心。分析可知,反应 物 浓度越低 ,固体膜 形成 的 时 间越 短 ,留给 A、B 液滴融合 的 时间越 长。通 过这 4组对 照 实验 ,该 组 同学发 现 了液滴融合 的规 律 :被 牙签拨 动 的 A 液滴在接触 B液滴表面后 ,迅速向 B液滴中心延 伸 ,B液滴从 两边向 A液滴外围延伸,把 A液滴 包裹起来。接 着,A、B液滴相互交融渗透 ,逐渐 融 为 一 体 。

 由于问题的开放程度很高,各个小组解决 问 题的思路和方法可能完全不一样 ,出现了许多超 出笔者预期的解决方法。如案例三所示 ,两滴会 化学教学 2018年 第 8期 发生反应并生成固体的液滴在每次实验时虽然都 没有完全地融合 ,但竟然也能用来解决问题一 ,这 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做法。

 3.4 基于科学摄影的艺术创作 科学摄影是用摄影技术来记录科学现象的一 种手段,微距摄影是科学摄影的一种,其作品兼具 艺术价值和科学传播意义 。在前三次活动中, 许多学生在熟练掌握微距摄影方法的基础上,已 经不经意地拍 出了艺术化的照片。最后一次活 动 ,笔者专门安排 了一场基于科学摄影的艺术创 作活动 ,学生可以自带补光灯 、背景布、反光板 、装 饰品、特制反应容器等材料,自己设计化学实验 , 创造尽可能清晰美观的摄影作品 。

 案例四 一组同学希望拍摄铁屑与酸反应的 实验照 片。他 们把 表 面皿放 置在 铁 架 台的铁 环 上,在表面皿 内放入 1颗铁屑 ,并在铁屑表面滴几 滴盐酸 ,用手机前 置摄像 头配合微 距镜 头仰 拍现 象。这样拍摄的气泡虽然已经清晰可见,但 由于 光线较暗 ,视 觉对 比效 果不 强 (图 1a),如果 增 强 对 匕度 并 降 低 亮 度 ,气 泡就 变 得 黯 淡 无 光 (图 1b)。在笔 者 的建议 下 ,他 们 用手 电筒从 侧 面照 射补光后 重新拍摄 ,此 时气泡就 更加 清晰 (图 1C),如果调整 亮度和 对 比度 ,一个 个气 泡就更 加 清晰明亮(图 1d)。接着他们叉重新构图,拍摄 了

 课 改前沿 探索实践 2颗铁屑与稀硫酸的反应(补光前为图 l 补 光后 为图 ⋯ 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观 察到生 动 、美丽 、细腻 的 气泡 ,而且 还 有个 意 外发现 :与 铁借 反应 时,即使稀 硫酸 浓 度是稀 盐酸 的 2倍 以 上 ,但反应速 率仍 然比稀 盐酸慢 ,这是 因为氯 离子 加快 了反应速 率川 课后 ,该 小组 叉对此 异 常 现 象做 了进 一步探 究 与案例 类似 ,,、

 复尝 试【{j扪摄 火 的化学 』、 课 结 ,

 将 验报 (实 验 汁 、. I{({片说频 等 )提 交 笔 杆邮箱 ,I

 2址j ‘}’4幅摄 影作品 图 2a足“绿潦 ”,址 人淌 限铜溶液中滴人氰氧化钠 产,卜的 21 址“绿 攻 瑰”,存 一滴硫酸亚 铁 溶液 -}】近 续淌 2~3滴 瓴化钠 ,先生成 一 薄薄 的带 仃破纹 的 瓴化 、

 铁 体 ,过JL秒后铍纹处先傲 化,』 肜状 -j攻 的俯视[耋1非常类似 2 c-怂“滴个盐胲II {= f;址爱你 的彤状”,是在酚酞与氧氧化钠 的混f 液 一

 趼JJl『

 盐酸形成 的 2 I是 “赫 色 瞒”,址 25 酸钠溶液中放 人硫酸铜 品体 ,㈨ 勺,』 状 ff1纹 路像玛瑙或髓 的花朵 瓣避 图 1 铁屑与酸反应的科学摄影作品 图 2 参与者拍摄的科学摄影 作品 4 总 结 水 的 没汁 干I1实 施, 按 . f!《{《指 纲 》 的 水,遵循《指 导纲 》 f

 、 践 、J}:放 性 、 合 、连续 的原!J !J J,

 实现 ‘J. 1= 4 实际实施II、f,...

篇五: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STSE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硕士研究生:邱丹指导教师:林长春 教授学科专业:学科教学(化学)所在学院:化学学院重庆师范大学2019 年 5 月万方数据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in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Research 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of STS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based on PBLCandidate:Dan QiuSupervisor:Changchun Lin ProfessorMajor:Subject Teaching( chemistry)College:College of Chemistry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May,2019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I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 STSE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STSE 教育在公民素质培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题,国家对提升科学素养的强烈呼唤,以及教育改革对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迫切需求,使得 STSE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它强调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次研究围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借助项目式学习的模式,对如何实施 STSE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同时应用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笔者通过理论设计,明确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展开 STSE 综合实践的大致框架,包含构成要素和实施步骤两部分,总结了活动主题需要满足的特性(开放性、现实性、实践性和成果性),围绕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设计了适合进行 STSE 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且提出了四种在活动实施中需要用到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自我管理策略、活动观察策略和多元评价策略。其次,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展开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以重庆市 XX 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实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 STSE 综合实践活动,而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对活动的多方评价,发现了该理论的优越性:基于项目式学习的STSE 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笔者根据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学校应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机制,化学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 STSE 教育内容,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在 STSE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关键词:项目学习,STSE 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高中化学教学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II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S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activit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PBLABSTRACTSince the 21st century, STSE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thecultivation of civic qualit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topic in basic education,the country is strongly call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tificliteracy,and the urgent need for educational reform to change learning methods andteaching models. The important role of STS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began toemerge. It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should form an active awareness of social hot issuesin their activities, and develop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throughproblem solving to promote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STS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activity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eauthor used literature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carryout some relevant research.Firstly, through theoretical design, the author clarified the general framework ofSTS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in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including thecomponent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penness,reality, practicality and production) that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needs to satisfy. Thetheme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suitable for STSE education are designedaround the content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and four strategies are needed inthe implementation of activities: advance organizer strategy, self-management strategy,activity observation strategy and multi-evaluation strategy. .Secondly, the author applies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practice and conducts anempirical study: taking two classes in the first grade of Chongqing XX Middle School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classes and control classes), andimplemented an STS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by PBL in the experimentalclass,the control class carries on th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ethod.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learning effects and multi-evaluation of the activity,the auther affirm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theo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SE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based on PBL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III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it is also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Finally, based on some problems in this practice, the author also puts forward somerelevant suggestions: schools shoul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s. Chemistry teachers should dig deep into theSTSE education content in the textbooks, change the traditional design methods ofclassroom teaching , and strive to improve students" autonomy in the process of STSE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Key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STSE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IV目录中文 摘要......................................................................................................... I英文摘要....................................................................................................... II1 1 绪论.............................................................................................................. 11 1.1 研究背景 ................................................................................................. 11.1.1STSE 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 11.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现 STSE 教育的重要形式 ..................................... 11.1.3STSE 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2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1.2.1 研究目的 ....................................................................................... 31.2.1 研究意义 ....................................................................................... 33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41.3.1 文献法 .......................................................................................... 41.3.2 实验法 .......................................................................................... 51.3.3 研究思路 ....................................................................................... 52 2 文献综述...................................................................................................... 61 2.1 核心概念界定 ........................................................................................... 62.1.1 项目式学习 .................................................................................... 62.1.2STSE 教育 ....................................................................................... 72.1.3 综合实践活动 ................................................................................. 72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82.3.1 国外研究现状 ................................................................................. 82.3.2 国内研究现状 ............................................................................... 102.3.3 文献研究述评 ............................................................................... 133 3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 E STSE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 151 3.1 理论基础 ............................................................................................... 15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53.1.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152 3.2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 E STSE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 ............................. 163.2.1 活动主题的目标 ............................................................................ 163.2.2 活动主题的内容 ............................................................................ 173.2.3 活动主题的特点 ............................................................................ 17万方数据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V3.2.4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 STSE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 ................................... 183 3.3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 E STSE 综合实践活动框架的设计 ............................. 213.3.1 构成要素的设计 ............................................................................ 213.3.2 操作流程的设计 ............................................................................ 234 3.4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 E STSE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设计 ....................... 243.4.1 先行组织者策略 ............................................................................ 243.4.2 自我管理策略 ............................................................................... 253.4.3 活动观察策略 ............................................................................... 253.4.4 多元评价策略 ............................................................................... 264 4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 E STSE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证研究............. 271 4.1 研究目的 ............................................................................................... 272 4.2 研究对象 ............................................................................................... 273 4.3 研究工具 ............................................................................................... 274 4.4 研究变量控制 ......................................................................................... 295 4.5 研究流程 ............................................................................................... 294.5.1 选定对象 ..................................................................................... 294.5.2 确定内容 ..................................................................................... 294....

篇六: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学科教学摘要 :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活动的学科。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建立化学认知、积累学习经验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文章对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基于核心素养之上的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以及具体的案例。关键词 :化学 核心素养 综合 实践活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探究张景富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100085)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 版)更加注重化学的探究与实践教学,强调教师应在化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也符合培育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要求。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探究素养,是培育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键素养,体现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客观事物的水平,主要强调化学思维、化学研究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三大维度。化学科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一,学会观察化学物质变化的宏观现象,并从微观层面理解物质结构及性质 ;第二,学会初步收集资料,对物质进行分析,并解决复杂的化学问题 ;第三,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依据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践操作。所以,要使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落地”,必然要开展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1. 正确选择主题为了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学校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课题 ;同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还应当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体现学校和地区的特色,挖掘本地区的研究课题以及课程资源 ;最后,主题的选择还应注重综合性,使各个学科的知识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重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整合并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2. 合理安排内容合理安排活动内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设计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时,第一步是要将选择的内容关联化,系统地选择不同的单元层面,并在每个单元中设计一系列和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学生在单元内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体现了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性及系统性,使活动内容更加全面,操作也更加顺利。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还须注重内容选择的多学科性,将化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综合性的知识体验。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要尽可能选择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增强各方面的素质,提高综合能力。3. 综合开展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综合,这不仅表现在活动内容安排以及选题方面,还表现在实践活动开展方式的多样性上。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活动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探究中追求真知,培养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可选择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调查问卷、文献查阅、辩论等多种形万方数据

 77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22 期

  总第70期式,具体要根据活动的要求及目的等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活动方式。4. 实施多元评价学生通过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化学能力及素质,是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而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中化学能力的衡量指标,当前我国尚未细化出可供检测的能力指标体系。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应是多元化的,其中包括作品展示、科学实验、问题解决等评价形式,以及学生观念认知、沟通技能等评价内容。这种多元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化学能力的变化。此外,该课程的评价还需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注重评价的过程,而不是以结果论英雄。最后,教师还要总结每个阶段取得的收获,并反思活动设计的不足,及时调整实施计划,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此次案例选择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来实施,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测定并比较自制果汁、果醋及果酒的 VC含量,让学生更加了解“维生素”这一有机化学物质。1. 确定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的过程。选择之初,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学生对人体六大营养素的认识情况,并且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后得知,学生对维生素 C 是最熟悉的,但是了解得并不具体。同时结合现代家庭会自制葡萄酒的事实,以及高中生物教学中关于果醋、果酒的制作工序,教师和学生一致确定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自制果醋、果汁、果酒中 VC 含量的测定及比较。这一课题不仅包含化学学科的知识,还结合了营养学与生物学的知识,体现了实践活动选题的综合性。2. 组织实践活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内容 :

 课题选择

 VC 含量测定方法探究

  VC 含量测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前述师生通过访谈调查初步确定主题,现阶段采用查阅资料的方式探究 VC 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 VC 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包括气相色谱法、滴定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但考虑到学校现有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的可操作性,最终选择滴定法进行 VC 的定量检验。同时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明确具体的实验探究方案 :首先,准备仪器及药品,活动中的水果选用葡萄,并选用碘溶液进行滴定,同时配置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标定 ;其次,在生物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制取果醋、果酒以及果汁 ;最后,取出各 10ml 的果醋、果酒、果汁,各自加入淀粉溶液一滴,再分别加入标定碘溶液,充分反应并变蓝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标定碘容量,直至溶液中的蓝色褪去,然后根据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计算出 VC 的含量,进而测出每 10ml 溶液中的 VC 浓度。最终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发现葡萄汁中的 VC 含量最高,制成葡萄醋、葡萄酒后,VC 含量降低,但变化不大。3. 评价反思在本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所学的化学、生物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等。在实践过程中,指导老师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提问,虽然有些问题还稍显稚嫩,可是不难看出学生们敢于质疑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老师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扬他们不畏困难的求学精神。同时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参考文献[1] 李俊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变化 [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6) :71-77.[2] 吴晗清 .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症结与对策探析 [J].中国教育学刊,2013(02) :68-72.[3] 占慧军 . 高中化学课渗透核心素养的思路 [J]. 人民教育,2017(Z1) :86-88.[4] 徐宾 .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1),61-63.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北 京 市 海 淀 区 教 育 科 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化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HDGH20160031。→ → 访谈调查、查阅资料

  自学、探讨

  实验探究

  交流反思→ →→万方数据

篇七: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探索 今 天高中学校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田军妮(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摘要:高中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教育对象的年龄和认知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使高中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就目前情况来讲它还是受传统文化和国家评价制度的束缚和影响,开展起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让高中化学实践活动课开展能够与现行的高考体制相吻合,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降低化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难度,我们应该把化学实践活动课与现行的教材紧密结合起来,重点从教材的模块着手。关键词:化学实践活动课;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0)23-0205-01  1.高中学校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课的背景正随着教育形式的不断变化,国家正在极力地推进课程改革。而当前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生以系统学习为主,缺少实践,问题解决能力锻炼不足。因为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情感,轻实践,轻创造。当然,系统讲授教并非不重要,而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过大。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结构性的突变,“综合实践课”这个名词很自然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中阶段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符合教育对象的年龄和认知特征,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促使高中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非常关注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开展。2.高中学校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课存在的问题高中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虽然在化学教学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就目前开展情况来讲它还是受传统文化和国家评价制度的束缚和影响,开展起来还存在很多的问题。2.1 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教学设计模式。化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教学设计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去开发设计实践活动,要用多种灵活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践活动课。那么教师就要有更多的经历和时间投入活动实践课的选材和设计上,这对我们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2 客观条件的问题。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课需要提供物质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开展化学实验活动,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和药品,有很多高中学校是无法满足的。还有一些实践活动需要在家里完成,很多学生家里是不具备完成实践活动条件的,而且一些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基地也不容易找到,这就给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增加了障碍。2.3 高考体制的问题。现在的大学选拔制度还是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由于考试只是在试卷上做文章,只要能考到分数就能圆了大学梦。在某种程度上,严重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更加不重视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而且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存在升学压力,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也容易被忽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更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3.高中学校化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改进措施通过实际化学教学发现,学生的课堂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比较差。而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新课程改革也大力倡导学生走进现实生活、走向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了高中化学实践活动课能更好地开展,现就高中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措施总结如下:3.1 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分配和计划实践活动课。结合高一高二各自年级的化学课程知识,分别开设研究性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高一的必修一和必修二主要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而高二的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在学生基础知识相对完善的基础上,比较适合让学生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当然,在实践活动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化学实践活动课的选材和设计,当好总指挥的角色。3.2 优化课堂教学,从教材中的相关模块着手展开。为了让高中化学实践活动课开展能够与现行的高考体制相吻合,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降低化学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难度,我们应该把化学实践活动课与现行的教材紧密结合起来,重点从教材的模块着手。(1)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模块。现有教材中有很多个探究性实验模块都是很好的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题目。(2)我们可以从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模块展开。如选修五《有机化学》中《糖类》一节中安排的“实践活动”,通过搜索糖尿病人的食物,发现糖尿病人的饮食习惯和特点,并撰写小论文。体验糖类在人体健康中的特殊意义。3.3 进行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格素养。要打破对学生的各种束缚,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活动来解决很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使学生人格完善。如参与废旧电池的回收,水质污染与处理方面的调查等。3.4 重视化学实验的探究和改进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是了解化学,学习化学,掌握化学并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和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及问题的起点,采取设疑,研究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实验结果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经济生产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重要作用,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自制洗发水和洗发水的清洁作用”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提高学生个人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5 举办高中化学讲座及化学趣味知识竞赛活动,加深所学的知识内容。学校应该多主办化学专题讲座及化学趣味知识竞赛活动,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进行延伸,因为开展化学专题讲座可以有效的给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进行专业性的剖析并指明方向。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转换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而化学趣味知识竞赛活动既可以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在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只有通过实践化学才能体现出他的巨大作用,所以化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不仅能让学生的成绩得以提高,更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发展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探究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 吴会琴.高中学校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课的探究[D].《新教育时代电子版杂志 教师版》,2017年第 24期.[2] 张玉兰.高中化学探究式课外活动的实践尝试[D].· 5 0 2 ·

篇八: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教育学

  课程基础理论和中外中学化学课程概括

  影响课程设置因素:

 社会、 学科、 学生

  六个时期:

 远古时期、 炼金术时期、 医药化学时、 燃素说时期、 近代化学时期和现代化学时

  期

  课程编制的原则:

 、 实现教育目的的原则、 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准原则、 适合社会生活发展

  需要的原则、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综合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原则

  主要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课程理论:

 永恒主义课程论、 要素主义、 学科结构主义、 学生中心

  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

  形成科学观念和判断力的需要

  现代社会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培养科学素养和训练科学方法的需要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标: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大纲----课标

  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

  从只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

  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化为弹性

 课标组成:

 前言 课程理论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层次:

 认知性学习目标、 技能性学习目标、 体验性学习目标

  类型:

 结果性目标方式、 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方式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教材编制----三序结合:

 学科知识逻辑顺序 化学用语、 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串联整合元素化合物、

 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 化学放映动力学和热力学

  学生认知顺序从感知到理解、 从已知到未知、

 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 、

 从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 、 从模仿到创造、

 从易到难和从孤立到综合

  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经验型直观型逻辑思维到理论性辩证性、

 直接近景动机到间接远景动机、 半机械形象记忆到理解抽象记忆

  教科书选材原则:

 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强调基础性, 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兴趣

  反应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科书内容要有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化学教师的创造性

  化学教学理论

  基础理论: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及自然科学方法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

  杜威的实用主义凯洛夫的新传统教学论

 赞可夫的联系发展教学论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论

  苏霍姆林斯基活的教育学

  瓦根舍因、 克拉夫基范例教学论

  学习理论

  化学教学特征:

 化学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 具有客观性、 验证性、 系统性三大特征 如何体现以实验为基础:

 让学生做实验和观察现象, 体验通过实验探究规律的过程 结合实验事实和实验过程,让学生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的

  形成过程

  结合典型的化学史实, 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发展进程 让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巩固知

  识、 发展技能, 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化学教学原则:

 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统一

  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

  学科知识和认知规律

  掌握双基与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化学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能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特殊的认识过程

  化学教学方法:

 特点:

 耦合性、 科学性、 多样性、 综合性、 发展性、 继承性、 艺术性

  ★分类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符合教学目标和任务

  符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符合教学队形的实际情况

 符合学校的设备条件

  符合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 要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模式:

 在某种教学理论指导下, 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教学结构、 教学活动顺序

  和教学功能的一种教学范型

  结构:

 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

  特点:

 结构的完整性、 鲜明的个性、 体系的简明性和过程的可操作性 分类:

 自学指导模式

  引导发现模式

  情境陶冶模式

  示范模仿模式

  指导完善模式

  教学策略:

 特征:

 思想性、 可操作性、 灵活性

  分类:

 认知过程:

 引起认知动因的策略

  组织认知内容的策略

  优化认知方式的策略

  利用认知结果的策略

  学习型角度:

 直接教学策略间接教学策略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就是讲设计方案转化为教学现实,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程教学设计:

 在课堂工作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 要求, 预先制定工作方案, 创造教学活动模式或观念结构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学期或学年教学系统设计

  章或单元教学系统设计

 课时化学教学系统设计

  局部设计

  设计程序:

 设计准备: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对象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任务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条件和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理论的选择与掌握

  综合决策

  备大纲、 备教材、 备学生、 备条件

  钻研课程标准, 分析教学任务

  熟读教材、 分析条件

  对学生主体进行调查分析

  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调查分析

  构思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设计:

 高层次的教学思想

  中层次的教学模式

  低层次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境设计:

 教师出于教学目的

  的需要, 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 创造

  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 用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进行生动活泼的

 教学)

 :

 以理入境以趣入境以疑入

  境以情入境

  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

 硬件和软件

  粉笔黑板、 化学模型标本挂

  图、 多媒体、 网络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

 演示工具 交流

  工具个别辅助工具提供资源

  环境及信息加工工具

  教学控制设计

  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化学设计总成:

 是指对化学教学各环节局部设计的

  综合和合成。

 教案:

 综合式教案纲要式教案

  图解式教案:

 实验简图方框

  线条为主, 文字符号为辅

  说课:

 在特定的场合表述自己执教

  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

 方案、 策略及其组织教学

  理论依据等。

 说教材——准:

 分析教学内容 确立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教法与学法——明:

 说教学程序——清

  说教学手段和目标测试题——精 备课以后的说课

  上课以后的说课

 评课以后的说课

  评估优化:

 教学效果预测

  教学方案的评估与选择

  教学方案的调整与优化

  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准备工作:

 准备实验和其他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 修正并熟悉教案

  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检查复习、 明确

  实验目的和提示实验过程中

  的注意事项、 明确练习目的要

  求和复习有关知识、 明确复习

  的要求和重点

  课堂教学的中心部分

  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

  中学化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基本语言技能:

 用标准普通话朗读、 讲课、 交谈 吐字清楚

  保持特有的音量和语速

  抑扬顿挫的语调与徐疾和谐的节奏

  丰富的词汇

  正确使用语法, 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讲解技能:

 通过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构成要素:

 语言、 精心组织、 表达顺序 要求:

 清楚、 准确、 精炼、 启发、 机动

  提问技能:

 回忆性提问、 理解型提问、 应用型提问、 评价型提问 口头直接提问、 书面提问、 列出问题让学生变

  阅读边思考答案、 显式提问和隐式提问

 使用副语言行为技能:

 增加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

  一定程度和一定场合代替语言、 弥补语言在形象方面的缺陷

  增加信息内容, 是信息实行多通道传输和多器官感受, 是语言传输更加

  可靠和有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递情感、 反馈信息

  协调组织教学活动、 调控教学过程

  形象直观地教学,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进行实验操作教学

  化学综合活动课:

 课外化学活动课和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化学活动课是:

 在学科课程以外,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

  体, 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内容和形式:

 群众性活动:

 化学专题报告、 放映科教电影和录像、 组

  织参观和现场教学、 化学晚会、

 化学竞赛、 化学展览

  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研究性学习:

 确定课题——生活实践、 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热门话题 制定方案实施方案课题总结

  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素养包括:

 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对重要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对科技的社会影响的意识和理解

  科学素养的培养:

 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培养

 爱国主义的培养

  兴趣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

 能力就是系统化的个人经验

  观察能力:

 人们有目的的利用感官去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感性知

  识的能力, 是有效的探索世界、 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能力。

 思维能力:

 对感觉信息进行分析、 比较、 综合、 归纳、 演绎、 抽

  象、 概括等的加工能力。

 实验能力:

 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自学能力:

 独立探索知识的综合性能力, 与观察、 实验、 记忆、

 思维等能力有密切的联系。

 创新精神:

 探索新领域, 解决新问题, 进行新创造的激情和勇气。

 创新思维的能力、灵活而敏感地探索问题的能力、 转移

  经验的能力、 形象思维的能力、 联想思维的能力及预见能力。

 求异性、 独特性、 发散性

  科学方法:

 认识主体正确反映认识客体的主观手段, 是达到科学认识

  目的所不可少

  科学的认识方法、 科学的实验方法、 提出假说与监理模型

  的方法

  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理论知识教学之中

  寓科学方法教育于化学实验教学之中

  与科学方法教育于素质培养之中

  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

  化学教学测量:

 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方式对教师化学教学和学生化学学习的效果、 质量和水平等属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化学教学评价是在教学测量的基础上, 对所测得的数量化指标予以解释和价值判断。

 测量和评价的作用:

 保证化学教学过程和化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调节化学教学过程使之优化

  鉴定师生的教与学的水平, 提高师生教与学的热情

  特点:

 与目标的一致性

  过程的科学性、 可行性

  结果的可靠性、 可行性

  化学基础知识的测量和评价

  基本技能的测量和评价(包括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领域的测量和评价

  化学教学目标:

 对某一种具体的化学教学活动所作出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分类:

 按内容:

 认知性目标:

 对化学知识的了解、 掌握、 应用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技能型目标:

 化学实验观察和操作技能等。

 体验性目标:

 感受、 认同, 形成科学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念等。

 按目标层次:

 到达目标:

 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对教育成果最低限度的要求。

 方向目标:

 对学生发展的期待和基本方向, 是一种理想的, 对教育成果的最大期待。

 按时限目标的方式

  完成目标 提高目标 体验目标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化学测量的方式:

 口头测量方式、 书面测量方式、 实验测量方式

  考试类型:

 按目的差异分:

 诊断性考试 形成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

  参照点差异分:

 目标参照考试 常模参照考试

  集中量数:

 彝族数据资料的代表值, 代表了这组数据的典型水平, 说明这些数据资料分布的集中趋势。

 差异量数:

 数据围绕某一中心的分布范围, 规定这一分布范围的统计量数。

 试题的信度:

 试题质量的稳定性、 可靠性程度

 效度:

 试题或试卷的正确性、 有效性指标, 反应考试是否考了 应考的内容, 是否达到考试目的。

 内容效度:

 根据考试目的确定测量内容所引起的预期反应达到考试目的的程度。

 效标相关效度:

 指考试有效性的参考标准。

 试题难度:

 试题的难易程度——得分率。

 区分度:

 衡量学生区分不同学生水平的指标——相关系数法和得分率求差法 相对评价的标准——标准数值:

 是一种常模分数, 用以确定学生个体成绩在参照群体学生成绩中位置的分数。

 Z=X-X(平均)/S

  T 分数:

 10Z=50

  百分等级分数:

 越小成绩越差。

 绝对评价:

 掌握分数:

 为说明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最低标准而设置的一种目标参照分数

  正确百分数:

 学生答对题目所占的百分比

  等级分数:

 把学生对教学目标达标程度或学生的某种能力、 技能或品质分成若干个等级, 每个等级赋予某一分值或等第。

 评价方式多元化:

 学习档案袋评价、 表现性评价、 实践性评价

  化学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

 准备率、 练习率、 效果率

  认知学习理论——苛勒——顿悟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奥苏泊尔——有意义的学习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初中特点:

 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 模仿性好, 可塑性大 自尊心强, 自控力差 高中特点:

 情绪较易激动, 情感丰富多彩 思维品质渐佳, 自我意识增强 化学学习过程特征:

 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计划性、 手控型和内容间接性的特点 化学实验、 化学思维和化学语言

 是学生化学学习的特征手段 学生学习过程的生理机制:

 信息的输入、 信息的贮存、 信息的再生产 化学知识学习过程:

 定向感知、 加工领会、 记忆存储、 反馈...

篇九: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化学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一)实践与反思(曾国琼广东仲元中学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zengguoqiong@163. com

 一、 高中化学教材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一、 高中化学教材的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高中化学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高中化学教材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设置模块课程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设置模块课程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对有效落实对有效落实“ “时代性时代性” ” 、 、 “ “基础性性性” ” 的高中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意义。的高中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性” ” 和和“ “选择选择

 化学1化学2必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构与性质实验化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与技术选修模块模块化学与与生活

 基于新课程理念和结构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构成基于新课程理念和结构的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构成  学生发展需要、 学科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相互融合统一学生发展需要、 学科发展需要、 社会发展需要相互融合统一三条内容线索支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核心知识内容、 过程方法内容、核心知识内容、 过程方法内容、 STS整体性设计安排课程内容  整体性设计安排课程内容整体性设计安排课程内容————多种课程设计取向及其融合多种课程设计取向及其融合入门启蒙入门启蒙————共同发展共同发展————个性化提高三阶段核心认识和观念层级建构、 循环上升核心认识和观念层级建构、 循环上升理论与实际、 实验室研究与工厂生产、 自然与社会、 微观理论与实际、 实验室研究与工厂生产、 自然与社会、 微观与宏观、 定性与定量、 要素与系统、 过程与结果、 化学与与宏观、 定性与定量、 要素与系统、 过程与结果、 化学与与宏观定性与定量要素与系统与宏观定性与定量要素与系统科学、 化学与人文、 基础与现代、 历史与发展兼顾统一科学、 化学与人文、 基础与现代、 历史与发展兼顾统一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 选修三个阶段的整体性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 选修三个阶段的整体性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模块内容的整体性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模块内容的整体性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之间的整体性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之间的整体性  三条内容线索支持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STS取向内容取向内容  整体性设计安排课程内容个性化提高三阶段过程与结果过程与结果化学与化学与

   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 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高中化学  保证基础性, 突出时代性, 体现选择性保证基础性, 突出时代性, 体现选择性  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 反映科学、 技术、 社会的相互关系反映科学、 技术、 社会的相互关系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 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亲历性注重学生的亲历性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具有双重功能和双重基础性  即一方面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即一方面促进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进一步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高学生未来所需的科学素养。二、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的功能定位和内容  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供基础。必修必修《必修必修《内容比较广泛, 学科知识的深度与技能的掌握程内容比较广泛, 学科知识的深度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都不高, 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 更度都不高, 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 更强调突出基础性。强调突出基础性。《化学化学1 1 》 》 和《化学化学 》 》 和和《和《《化学化学2 2》 》 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化学化学 》 》 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是高中化学的基础,

 化学化学1 1 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认识化学科学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基础 课程标准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2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  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从实验学化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变化其变化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教材内容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应与能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必修必修《《化学化学1 1》 》 和和《《化学化学2 2》 》 内容内容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常见物质的性质、 来源及其重要应用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钠、 铝、 铁、 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价值;海水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酸雨的防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 思想的重要性……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氯、 氮、 硫、 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甲烷、 乙烯、 苯等主要性质;元素、 核素,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元素、 核素,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初步知识, 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布的初步知识, 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从描述到推理……海水、 金属矿物等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从原理到应用乙醇、 乙酸、 糖类、 油脂、 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宏观到微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原电池变化,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原电池…………假说、 模型、 实验类比、 分类、 比较

 《《化学化学1 1》 》 突出化学以 实验为 基础的特点以 实验为 基础的特点, ,在初中 化学的基础上在初中 化学的基础上在初中 化学的基础上在初中 化学的基础上系 统地学习 基本的化系 统地学习 基本的化学反应学反应、 、 元素化合物元素化合物基本知识基本知识、 、 巩固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技能, , 重视实验基本技能实验基本技能, , 重视科学方法与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 科学精神的实践与培养的实践与培养。

 。突出化学巩固 化学重视重视

 《《化学化学2 2》 》 在化学的基础上突出 物质结的基础上突出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 期律的作构和元素周 期律的作用 用 , , 强调化学变化与强调化学变化与用 用 , , 强调化学变化与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能量的关系, , 同 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构和反应的关系。

 。

 最终将化学与 可持续发终将化学与 可持续发终将化学与 可持续发终将化学与 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 ,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性。

 。在化学1 1同 时通最

 知识内容有如下的变化知识内容有如下的变化  知识内容和知识点变了知识内容和知识点变了  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 逻辑结构改变了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 逻辑结构改变了  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改变了  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改变了  重视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重视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重视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重视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重视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运用

 变化之一:变化之一: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择与组织不同元素化合物知识选择与组织不同新课程选择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综合考虑了 学科、新课程选择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时综合考虑了 学科、生产、 生活和自然界与环境中元素化合物的存在、生产、 生活和自然界与环境中元素化合物的存在、作用和影响, 以及必修化学课程的功能定位和学生作用和影响, 以及必修化学课程的功能定位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等, 最终选择和确定了的发展水平等, 最终选择和确定了 4 4种金属元素和种金属元素和4 4种非金属元素种非金属元素, 以及他们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 以及他们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作为课程内容。用作为课程内容。钠、 铝、 铁、 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氯、 氮、 硫、 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内容标准指出了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学习要求:内容标准指出了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本学习要求:首先是结合生产、 生活、 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首先是结合生产、 生活、 自然现象和环境问题的实际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实际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另外, 要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和丰富直观的另外, 要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活动和丰富直观的实验现象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现象学习和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

 不再分“律前元素” 和“律后元素” ;弱化了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的传统做法显著的变化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 ; “从自然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向应用” ;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强调“元素观” 、 “分类观” 、 “转化观”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案例

 变化之二:变化之二:概念原理内容的概念原理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不同选择与组织不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电解质的电离,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元素、 核素,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初元素、 核素,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初步知识, 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 元素周期律,步知识, 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 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原电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原电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原电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原电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核心概念的建立

 如:

 “物质的量”课程标准: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学计算。在学习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建构有关概念:物质的量 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的量浓度的量浓度物质在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时再通过应用进一步进行深化、 理解。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化学2》 中的课标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了 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实验探究:温度、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选修4》 中的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 浓度、 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般规律影响, 认识其一般规律。8.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 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

 浓度、 温度对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实验探究:

 向用硫酸酸化的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测定溶液褪色所需时间, 讨论溶液褪色先慢后快的可能原因。③实验探究:

 不同催化剂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④实验探究:

 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案例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体系构建:重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惯穿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过程将零散知识点集中处理, 从中发现共性,恰当体现知识的系统性、 规律性知识的系统性:

 体现科学的魅力,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面对新课程、 新教材, 教师的不同表现:表现一、 对新课程充满信心, 理念更新快, 学习热情高。

 对新教材的使用如鱼得水, 教师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漓尽致。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深受学生欢迎。深受学生欢迎。表现二、 实施新课程比较被动, 顾虑较多, 怀念传统教学、 怀念旧教材。

 常常用旧教材的要求来把握上课的要求求, 师生感觉难度大, 课时不够, 课堂教学师生感觉难度大课时不够课堂教学“涛声依涛声依旧” 。

   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 不会选择性对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把握不准, 不会选择性地处理栏目内容,地处理栏目内容, “ “超前“ “一竿子插到底一竿子插到底“ “地进行教学, 致使课时紧地进行教学, 致使课时紧张张...

篇十: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化学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组织施结题报告 一、

 课题提出背景 (1)

  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 掌握实验技能,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次在 2001 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 中正式提出。

 大纲指出:

 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 “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 “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近,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编写的新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分析、 得出问题的结论。

 从 2004 年 9 月起, 江苏省初中化学全面起用新课程标准, 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把科学探究作为一级主题,配套的《化学实验》 (上册)

 就设计了 32 个科学探究活动内容, 如果单纯依靠课堂, 远远不能满足探究活动的需要, 因此, 在课外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活动成为必要.

 (2)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解决科学探究活动量的增加和课堂教学时间不足之间的矛盾.

 (3)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般停留在课外活动研究阶段, 对于新课程实施后, 对于科学探究在课外活动中的组织和实施尚不明朗。

 二、 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1、

 课题界定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是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操作或从事的实验活动。

 在化学教学中, 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教材、 自然、 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实验专题, 由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并操作实施。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实验活动。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一般具有开放性、 探究性、 实践性、 过程性、 体验性等基本特点。

 开放性——实验专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 生活和社会等多方面、 实验方案的设计可以各不相同呈多样化; 探究性——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探求结论; 实践性——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主动参与; 过程性——注重实验设计和实际操作过程活动, 注意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性——注重实验获得的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积极求知的态度、 激发探究创新的欲望。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 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

 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应是基础性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 它应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选取专题,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最根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

 2、

 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理论:

 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本课题就是根据素质教育理论来研究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能帮助学生自主实验、 独立思考, 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创新思维, 能有利学生开发潜能、 勇于实践的一种实验类型。

 学科教学理论:

 在《化学实验论》 中, 中学化学实验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两种基本类型。

 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这种实验教学以教师为主、 以获取书本知识为重点、 以学生模仿操作为基础、 以实验结果为评价标准, 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则以学生为主、 以掌握科学方法为重点、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 以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为评价标准, 学生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能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持续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自

 信心。

 本课题通过对两种不同实验类型的比较, 研究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基本特点、 基本目标、 操作模式、 评价标准以及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 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逐步学会探究”。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 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 国内外同类型课题研究状况 探究性实验在 2001 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 中已经正式列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 中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把探究性实验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目前,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在国外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中小学理科教学中已普遍采用。

 在我国, 个别实验学校在探究发现式的教学试验中也运用了探究性实验, 而大多数的中学仍很少运用探究性实验进行化学教学, 对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功能、 模式、 方法研究甚少。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个别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论有所研究, 至于有关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论著不多, 尤其是适合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专著更是少见。

 因此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系统的、 针对性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很有必要。

 四、 研究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实施的指导策略;

 2、 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学习的方式, 具有独立思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 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 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 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实验、 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创新思维, 勇于实践的能力。

 从而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二)

 研究的策略和内容 1、 教师示范, 学生感知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 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都不了解, 要让他们进行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报告, 内容包括: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和现象、 实验分析和总结、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 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一般方法。

 例如:

 当学生遇到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探究镁的性质”时, 学生几乎是无从下手。

 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地迈开他们探究实验的第一步呢? 老师精心为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报告: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镁的性质(学案)

 提出问题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 它可能有什么性质? 与铁、 铜等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作出假设(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 观察镁带的外观, 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 扭断。

 用砂纸打磨镁带, 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

 用打磨好的镁带连接一节干电池和电珠, 看看它是否能导电。

 取一段打磨好的镁带, 用坩埚钳夹持,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当镁带开始燃烧时, 移到石棉网上方, 让它继续燃烧, 观察燃烧的现象和燃烧后产物的状态。

 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镁带, 放入食醋中, 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进行实验, 观察现象, 作好记录。

 分析、 归纳、 证实或否定猜想

 、 交流、 讨论, 得出结论:

 镁的性质有 哪些?

 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感受探究的过程的同时, 一边填写实验报告。

 在边观察、 边模仿、 边参与、 边体验的过程中, 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

 2、 学生尝试、 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学生在感知了实施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方法和一般过程以后,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中的某几个环节, 例如: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基本操作。

 在此过程中,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安全性, 教师都要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仔细批改, 及时给予指导。

 在学生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 他们在基本操作时的规范性、 观察实验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出现的问题, 教师也要及时提供帮助。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 加深对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认识和实施水平。

 下面是《空气的捕捉》 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过程:

 探究课题:

 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面对问题, 学生一时无法着手。

 设置台阶:

 如何捕捉到本班级教室里的空气?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甲:

 用一个塑料袋抓紧, 赶跑袋中的空气。

 然后在教室里松开手, 张开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

 当塑料袋鼓满时, 扎紧袋子。

 这样我就捕捉到了我班级教室里的空气。

 [同学们一边笑, 一边表示赞同。

 老师评价:方案很生动、 很生活化, 并且可行] 学生乙:

 拿一个针筒, 先把栓塞向前推, 排尽空气。

 然后到教室里后拉栓塞抽入空气。

 学生丙:

 拿一个集气瓶先装满水, 带到教室后, 把水倒掉, 教室里的空气就会进入瓶中。

 …… 回到课题:

 如何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学生由于受到上一个问题的启发, 并在老师适时的引导下, 设计出了如下方案:

 在第一个集气瓶上塞双孔橡皮塞(连接导管和分液漏斗)

 , 另一个集气瓶先装满水, 倒放在水槽中。

 当从分液漏斗中加水时, 第一个集气瓶中的空气就通过导管进入了另一个集气瓶中, 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 就成功地将一个集气瓶中空气捕捉到另一个集气瓶中。

 3、 适时独立与合作, 发展实施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能力 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 对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有了提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根据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 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

 学生在刚开始的探究中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引导他们采取小组合作、 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化解困难, 一步步展开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

 4、 变演示实验为课外活动中探究性实验, 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有些是操作难度较大的, 有些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这些实验如果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是不现实的。

 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 比如:

 设计反应的装置, 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等。

 既可以避免学生实验的危险性, 又同样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

 (三)

 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

 组织课外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根据需要增补其他内容、 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 含子课题的设计)

  完成《实验教材》 中的科学探究内容, 根据需要增补其他内容, 参观化工厂, 了解化学工业发展, 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 生产的关系, 并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如河水、 大气等的污染情况)

 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搜集查阅、 整理分析有关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 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的研究方法, 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经验总结法是在组织我校化学教师进行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教学实践基础上, 追索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 揭示其规律和方法。

 五、 课题研究计划 1.

  制订活动计划

 确定科学探究内容

 (潘建平)

 2.

  学生以班级、 小组为单位进行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吴国勤)

 3.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活动:

 社会调查、 小制作、 小论文、 化学竞赛等。

 (潘建平、 傅春霞)

 4.学生总结 (学生)

 5.教师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

 (潘建平 傅春霞 吴国勤)

 6.课题研究成果汇报

 (潘建平、 吴国勤)

 六、 预期研究成果 1.

  20004.9 设计计划 2.

  2004.10 在教师的指导下班以级、 小组为单位, 通过讨论设计具体的科学探究 方案 3.2004.9——2006.9 组织实施课外活动科学探究活动。

 4.2005.4 和 2006.4 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应用能力竞赛, 争取获省级以上奖励。

 5.2005.1——2006.8 学生书写各类小论文, 争取发表或获奖. 6.2004.10——2006.10 教师撰写论文发表或获奖。

 七、 下一阶段的打算 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 继续对学生在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开展研究, 寻找更适合于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性实验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的指导策略。

 对已总结出的指导策略, 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 以求完善。

 八、 反思

 ...

推荐访问: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