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2023年)

时间:2023-01-27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1  1)于不贤者犹有所取者,观己所问何事,欲问耕则君子不如农夫,问织则君子不如妇人,问夷狄不如问夷人,问财利不如问商贾,但临时己所问学者,举一隅必数隅反。《经学理窟》  2)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2023年)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1

  1) 于不贤者犹有所取者,观己所问何事,欲问耕则君子不如农夫,问织则君子不如妇人,问夷狄不如问夷人,问财利不如问商贾,但临时己所问学者,举一隅必数隅反。《经学理窟》

  2) 求养之道,心只求是而已。盖心弘则是,不弘则不是,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悟后心常弘,触理皆在吾术内,睹一物又敲点着此心,临一事又记念着此心,常不为物所牵引去。视灯烛亦足以警道。大率因一事长一智,只为持得术博,凡物常不能出博大之中。《经学理窟》

  3) 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经学理窟》

  4)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踰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经学理窟》

  5)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经学理窟》

  6) 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经学理窟》

  7) 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经学理窟》

  8) 人要明理,若止一物上明之,亦未济事,须是集众理,然后脱然自有悟处。《二程集》

  9) 或问:“进修之术何先?”曰:“莫先于正心诚意。……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穷理亦多端: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论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集》

  10) 学原于思。《二程集》

  11) 孔于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他说便好。初学者, 须是且为他说,不然, 非独佗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二程集》

  12)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子童蒙须知》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4)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15)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16) 右修身之要。

  17)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8) 右处事之要。

  1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古代教育格言(热门篇)

  1) 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於戏,学者审其是而已矣!或曰:“焉知是而习之?”曰:“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法言》

  2) 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睎骥之马,亦骥之乘也。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或曰:“颜徒易乎?”曰: “睎之则是。”曰:“昔颜尝睎夫子矣,正考甫尝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尝睎尹吉甫矣。不欲睎则已矣,如欲睎孰御焉?”《法言》

  3) 或曰:“耕不获,猎不飨,耕猎乎?”曰:“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是获飨已。吾不睹参辰之相比也,是以君子贵迁善。迁善者,圣人之徒与?”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法言》

  4) 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杼其义旨,损益其文句,而以上书奏记,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好学勤力,博闻强识,世间多有;著书表文,论说古今,万不耐一。然则著书表文,博通所能用之者也。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夫通人览见广博,不能掇以论说,此为匿生书主人,孔子所谓“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者也,与彼草木不能伐采,一实也。孔子得史记以作《春秋》,及其立义创意,褒贬赏诛,不复因史记者,眇思自出于胸中也。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朮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衍传书之意,出膏腴之辞,非俶傥之才,不能任也。夫通览者,世间比有;着文者,历世希然。近世刘子政父子扬子云桓君山,其犹文武周公,并出一时也。其余直有,往往而然,譬珠玉不可多得,以其珍也。《论衡》

  5)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论衡》

  6)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问难之道,非必对圣人及生时也。世之解说说人者,非必须圣人教告,乃敢言也。苟有不晓解之问,(迢)〔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诚有传圣业之知,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谓问孔子之言,难其不解之文,世间弘才大知,(生)能答问解难之人,必将贤吾世间难问之言(是非)。《论衡》

  7)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子生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颜氏家训》

  8)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颜氏家训》

  9)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巳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颜氏家训》

  10)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嫩,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梲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颜氏家训》

  11)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雠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12)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

  13)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

  14)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 “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闲焉。《颜氏家训》

  15)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颜氏家训》

  16)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种树郭橐驼传》

  17)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8) 善教者藏其用,民化上而不知所以教之之源。不善教者反此。民知所以教之之源,而不诚化上之意。《原教》

  19) 善教者浃于民心,而耳目无闻焉,以道扰民者也。不善教者施于民之耳目,而求浃于心,以道强民者也。扰之为言,犹山薮之扰毛羽,川泽之扰鳞介也,岂有制哉?自然然耳。强之为言,其犹囿毛羽沼鳞介乎!一失其制,脱然逝矣。噫!古之所以为古,无异焉,由前而已矣;今之所以不为古,无异焉,由后而已矣。或曰:“法令诰戒不足以为教乎?”曰:法令诰戒,文也。吾云尔者,本也。失其本而求之文,吾不知其可也。《原教》

  20) 洪钟未尝有声,由扣乃有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或谓:“圣人无知,则当不问之时,其犹木石乎?”曰:“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故曰圣人未尝有知,由问乃有知也。圣人无私无我,故功高天下而无一介累于其心,盖有一介存焉,未免乎私己也。”张子曰:孟子于圣人,犹是麄者。《正蒙》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2

  1)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礼记?学记》

  2)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礼记?学记》

  3)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於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此六者不得於学,则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於子,师不能令於徒。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犹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吕氏春秋?诬徒》

  4) 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见权亲势及有富厚者,不论其材,不察其行,驱而教之,阿而谄之,若恐弗及;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难而悬之,妒而恶之;弟子去则冀终,居则不安,归则愧於父母兄弟,出则惭於知友邑里,此学者之所悲也,此师徒相与异心也。人之情,恶异於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人之情,爱同於己者,誉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学业之章明也,道术之大行也,从此生矣。《吕氏春秋?诬徒》

  5) 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可取者,而况於贤者乎?故学士曰:辩议不可不为。辩议而苟可为,是教也。教,大议也。辩议而不可为,是被褐而出,衣锦而入。《吕氏春秋?用众》

  6)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於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吕氏春秋?用众》

  7)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故仁之为言人也,义之为言我也,言名以别矣。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是故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闇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春秋繁露?仁义法》

  8) 义者,谓宜在我者,宜在我者,而后可以称义,故言义者,合我与宜以为一言,以此操之,义之为言我也,故曰:有为而得义者,谓之自得,有为而失义者,谓之自失;人好义者,谓之自好,人不好义者,谓之不自好;以此参之,义我也明矣。是义与仁殊,仁谓往,义谓来;仁大远,义大近;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主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此之谓也。《春秋繁露?仁义法》

  9) 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之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性,止之外谓人事,事在性外,而性不得不成德。《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10) 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未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静心徐察之,其言可见矣。性而瞑之未觉,天所为也;效天所为,为之起号,故谓之民。民之为言,固犹瞑也,随其名号,以入其理,则得之矣。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穷论者无时受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11)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痒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春秋繁露》

  12)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春秋繁露》

  13) 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蚤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春秋繁露》

  14) 智者见祸福远,其知利害蚤,物动而知其化,事兴而知其归,见始而知其终,言之而无敢哗,立之而不可废,取之而不可舍,前后不相悖,终始有类,思之而有复,及之而不可厌,其言寡而足,约而喻,简而达,省而具,少而不可益,多而不可损,其动中伦,其言当务,如是者,谓之智。《春秋繁露》

  15) 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新书?保傅》

  16)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史记》

  17)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法言》

  18) 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法言》

  19)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法言》

  20) 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法言》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阅读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1)

——古代教育格言3篇

古代教育格言1

  1、盖世功勋,多是老成建来。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哀。

  5、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0、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1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17、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1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9、略尝辛苦方为福,不作聪明便是才。

  2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1、见者易,学者难。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2)

——古代经典人生格言3篇

古代经典人生格言1

  1、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4、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也。(刘义庆)

  5、*不自在,自在不*。(宋,罗大经)

  6、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7、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8、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

  9、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0、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

  1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12、疑则勿用,用则不疑。(陈亮)

  13、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明,李开先)

  14、宁为太*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15、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7、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

  18、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马致远)

  19、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曹雪芹)

  20、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元杂剧)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3)

——古代经典励志格言3篇

古代经典励志格言1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4、好学而不贰。—《左传》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1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14、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18、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4)

——孔子经典人生格言名言3篇

孔子经典人生格言名言1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孔子曰:“因材施教。”

  15、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经典人生格言名言2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1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1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1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1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1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5)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 (菁选3篇)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1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7.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2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2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2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2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3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3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3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35.学不可以已。 ——《荀子》

  3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3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39.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4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4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4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4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

  4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4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4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50、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5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5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5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5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56.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5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5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5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6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61.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62.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6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6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6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6.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67.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6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6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70.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71.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72.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7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

  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7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75.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76.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7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7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2

  1.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 满招损,谦受益。

  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5.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6. 有容,德乃大。

  7.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9.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中国古代经典励志名言3

  1.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2. 战胜了敌人,我们共同分配获得的财物。——《成吉思汗》

  3. 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雍正》

  4.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5. 狗咬对头人,雷打三世冤。——《增广贤文》

  6. 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增广贤文》

  7. 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诸葛亮》

  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9.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增广贤文》

  10. 饱谙世味,一任覆翻云,是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头。——《洪应明》

  11. 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罗贯中》

  12.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

  13.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洪应明》

  14.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易经》

  15.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唐寅》

  16.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17.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孙子兵法》

  18. 草烟中寻粉黛,斜阳影里说英雄。——《孔尚任》

  19. 勤俭持家富,谦恭受益多。——《增广贤文》

  20.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曾国藩》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扩展6)

——经典人生哲理名言格言

经典人生哲理名言格言1

  1、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2、 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3、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 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

  5、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6、 什么时候也不要放弃希望,越是险恶的环境越要燃起希望的意志。

  7、 定期去检查身体吧,别等最后别人送你去。

  8、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9、 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10、 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不能抢走的,那就是智慧。

推荐访问:格言 名言 古代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3篇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1 古代教育格言经典名言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