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4篇

时间:2022-10-07 17:20:04 来源:网友投稿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4篇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精品练习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附答案解析之76-100 7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户,官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4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4篇

篇一: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练习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 100 题附答案解析之 76-100

 76.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户,官名,是古代的地方军职,隶属于千户。百户又叫“百夫之长”,唐代杨炯的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百夫长”就是指该官职。

 B.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掌管礼仪的大臣发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敕,帝王的诏书、命令。“敕赐”即皇帝命令赐予,“敕书”即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红楼梦》中宁国府正门匾额上“敕造宁国府”的字样,即表示该府是由皇帝下令建造的。

 D.第功,评定功劳的等次。古代在获得战争的胜利后,帝王往往会按功臣的功劳大小给予封赏。如刘邦平定天下后,评定功劳时,萧何为第一。

 77.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78.下列文化知识有误的一组是(

  )

 A.翼轸,指的是翼宿轸宿,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B.簪笏,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D.旬休,唐朝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

 79.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指善待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80.下面表示官职变化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拜、除:授予官职

 B.擢、谪:提升官职

 C.迁:调动官职;罢:罢免官职

 D.左迁:降职贬官;权:暂时代理

 81.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动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转:调动官职。

 C.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D.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兼:开始任官职。

 8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视事”指治事,任职;“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

 D.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8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陈情表》中“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这里的“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84.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明清形成了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中会试的称为进士。

 B.舅,指丈夫的父亲。有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C.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D.除,任命,授职,如“除徽州推官”;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礼科给事中”。

 8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的称呼是源于周朝分封的爵位,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所以叫晋侯、秦伯。

 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C.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8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后来就成了与帝王或太子面对面应对时对他们的敬称。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

 C.“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宾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8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在他人面前说自己一般说名,以示谦虚与礼貌。

 B.太祖:与文中大统称呼一样叫做庙号,是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公:古代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谥: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

 88.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礼仪中,“拱”是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跪”是指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B.“助教”是古代学官名,是指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牛、豕,没有羊。由于祭祀者和祭

 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箴铭文”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别人或者称述功德以自勉的文章。这类文章,内涵深刻、精警,多有启迪、醒人之作用。语言雕琢、精炼。

 89.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齐衰、斩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

 90.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

 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

 D.墓志铭,是放在墓中以备稽考的石刻文字,记录死者生平和对死者的称颂、悼念等。

 9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9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

 93.下列有关官吏任免升降的术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到任;“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归田”等。

 B.“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征辟是汉代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迁、谪在古代文言文中都是“贬官”的意思。

 9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 60 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B.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而非教育行政机构。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9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9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

 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B.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C.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即 20 岁时,取字,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李白为李太白。

 D.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 8 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 12 点前后。

 97.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丙寅三月之望”中的“望”是农历十五。

 B.“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字。

 C.“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之”是介于地名、人名之间的语助词

 D.“楚左尹项伯者”中的“左尹”是楚国的官名,令尹的辅佐。

 98.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汉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D.青衫,青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99.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

 A.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C.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D.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 19 时至 21 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0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驭:指天子车驾。除此之外,该词还有“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继位”之意。

 B.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C.季父:叔父。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D.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76.B【解析】B 项,“一般由掌管礼仪的大臣发起”说法错误,应是“一般由皇帝发起”。

 77.C【解析】C 项,“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应是“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故选 C 项。

 78.C【解析】C 项,“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故本题选 C 项。

 79.B【解析】B 项,“除”为“任命官职、授予官职”之义。故选 B。

 80.B【解析】B 项,谪,是贬官。故选 B。

 81.D【解析】D 项错在“兼:开始任官职”。“兼”正确解释是“兼职,兼任,同时担任”的意思。

 82.D【解析】D 项,“有时称‘长史’,《赤壁之战》:‘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说法错误,刺史,东汉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太守”,《...

篇二: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传统文化知识填空题

 22、.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 《论语》 )。

 23、通称“四书”的是(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

 24、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是( 时迁 )( 戴宗 )( 花荣 )。

 25、相传“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 贾岛)的诗作。

 26、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2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

 28、金陵十二钗是指 林黛玉 ,(薛宝钗 )( 王熙凤),史湘云( 贾迎春 )(贾探春 )( 贾迎春)( 贾惜春 )(秦可卿 )( 李纨 )( 妙玉 )( 贾巧姐 )。

 29、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 白鹿洞书院 )( 石鼓书院 )( 应天府 )( 睢阳书院 )。

 30、( 造纸术 )( 印刷术 )( 指南针 )( 火药 )并称我过古代四大发明。

 31、我过清代的“四大徽班”是指(三庆班 )(四喜班 )(和春班 )和春台班。

 32、著名的唐代三大宫是指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 )和南内兴庆宫。

 33、我国著名的 三大石窟是指位于甘肃的( 莫高窟 ),位于山西的( 云冈石窟 ),位于河南的( 龙门石窟 )。

 34、现在的首都北京,古称蓟,春秋时为燕国都城。辽朝时为陪都,称 ( 燕京 )金称( 中都 )元称( 大都 ),明永乐年间才正式叫作北京,或称京师。经清延用到辛亥革命后。1928 年,将北京改称北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为首都,又改称北京。

 35、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又称《还魂记》),《邯郸记》( 《南柯记》 )和( 《紫钗记》 ),因为剧中都写到梦境故合称为( “临川四梦” )或“玉茗堂四梦”。

 36、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 )( 《红楼梦》 )。

 37、《诗经》分为( 风 )( 雅 )( 颂 )三大类共 305 篇。

 38,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祭奠是在( 夏商周时代 )。

 39、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大约是在( 两汉 )时期。

 40、京剧脸谱的构图样式有三种,即( 整脸 ),三块瓦脸和( 破脸 )。

 4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4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4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4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4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填空题

 22、.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 《论语》 )。

 23、通称“四书”的是(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

 24、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是( 时迁 )( 戴宗 )( 花荣 )。

 25、相传“推敲”一词出自唐代诗人( 贾岛)的诗作。

 26、文学史上的三苏是指(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2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

 28、金陵十二钗是指 林黛玉 ,(薛宝钗 )( 王熙凤),史湘云( 贾迎春 )(贾探春 )( 贾迎春)( 贾惜春 )(秦可卿 )( 李纨 )( 妙玉 )( 贾巧姐 )。

 29、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 白鹿洞书院 )( 石鼓书院 )( 应天府 )( 睢阳书院 )。

 30、( 造纸术 )( 印刷术 )( 指南针 )( 火药 )并称我过古代四大发明。

 31、我过清代的“四大徽班”是指(三庆班 )(四喜班 )(和春班 )和春台班。

 32、著名的唐代三大宫是指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 )和南内兴庆宫。

 33、我国著名的 三大石窟是指位于甘肃的( 莫高窟 ),位于山西的( 云冈石窟 ),位于河南的( 龙门石窟 )。

 34、现在的首都北京,古称蓟,春秋时为燕国都城。辽朝时为陪都,称 ( 燕京 )金称( 中都 )元称( 大都 ),明永乐年间才正式叫作北京,或称京师。经清延用到辛亥革命后。1928 年,将北京改称北平。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为首都,又改称北京。

 35、汤显祖的代表作品有《牡丹亭》(又称《还魂记》),《邯郸记》( 《南柯记》 )和( 《紫钗记》 ),因为剧中都写到梦境故合称为( “临川四梦” )或“玉茗堂四梦”。

 36、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水浒传》 )( 《红楼梦》 )。

 37、《诗经》分为( 风 )( 雅 )( 颂 )三大类共 305 篇。

 38,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祭奠是在( 夏商周时代 )。

 39、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大约是在( 两汉 )时期。

 40、京剧脸谱的构图样式有三种,即( 整脸 ),三块瓦脸和( 破脸 )。

 4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4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4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4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4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4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4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82.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达__非___洲东海岸,说明了当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83.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____乾隆_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84.科举制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弊端丛生,__1905____年,清廷宣布废除了科举制。

 85.中国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__恒___山、以及中岳嵩山。

 86、傣族人民的最大节日是_泼水______节,也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大致在傣历的六月六日或七日,即公历四月中旬。

 87、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___宣___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88、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暗喻皇恩,含蓄地指出皇帝的恩泽是不施于远戍之人的。

 89、“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90、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反映了认识事物一个不平凡的真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1、俗语说:「当局者迷,….」下一句是 答:旁观者清 92、下列哪一种文体不须押韵 乐府诗,白话诗,近体诗. 答:白话诗 93、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名将,其母亲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人是 答:岳飞 94、诗文中「腊月」是几月 答:十二月 9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哪些字是韵脚 答:流,楼. 96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麼花 答:菊花 97 一甲子是几年 答:六十年 98、俗语说:「王八看绿豆.」「王八」指的是那一种动物 答:乌龟 99、成语「管鲍之交」中的「管」是谁 答:管仲 100、写北宋淮安大盗宋江等一○八人群聚「梁山泊」的故事是哪一本中国古典小说 答:水浒传 101、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哪儿结义 答:桃园 102、红楼梦的作者是 答:曹雪芹 103、哪一个人曾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做官八十多天最后挂冠求去 答:陶渊明(潜) 104、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 答:28 字 105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 答:陈寿 106、什麼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 答:生子 107、司马迁,司马昭,司马光,哪一个是汉朝人 答:司马迁 108、南宋最有名的抗元名将,曾写过「正气歌」一诗的是 答:文天祥 109、「才高八斗」的典故是指历史上哪一个人物才华洋溢 答:曹植 古稀之年是几岁 答:七十岁 11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评论哪一个人的诗 答:王维 111、「人间四月天」这出电视剧描写的男主角是哪一位诗人 答:徐志摩 112、中国四大韵文中,流行在元朝的是哪一个韵文 答:曲

 4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4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82.明朝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远达__非___洲东海岸,说明了当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

 83.对于西藏喇嘛教的“灵童转世”制度,清朝____乾隆_皇帝开始采用“金瓶掣签”的办法产生新活佛,并须经中央朝廷正式批准生效。

 84.科举制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弊端丛生,__1905____年,清廷宣布废除了科举制。

 85.中国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__恒___山、以及中岳嵩山。

 86、傣族人民的最大节日是_泼水______节,也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大致在傣历的六月六日或七日,即公历四月中旬。

 87、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___宣___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88、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暗喻皇恩,含蓄地指出皇帝的恩泽是不施于远戍之人的。

 89、“爆竹声中一岁除”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名句,意思是在鞭爆声里,一年又过去了。这里的“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90、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反映了认识事物一个不平凡的真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91、俗语说:「当局者迷,….」下一句是 答:旁观者清 92、下列哪一种文体不须押韵 乐府诗,白话诗,近体诗. 答:白话诗 93、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名将,其母亲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人是 答:岳飞 94、诗文中「腊月」是几月 答:十二月 9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哪些字是韵脚 答:流,楼. 96 李清照词:「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是什麼花 答:菊花 97 一甲子是几年 答:六十年 98、俗语说:「王八看绿豆.」「王八」指的是那一种动物 答:乌龟 99、成语「管鲍之交」中的「管」是谁 答:管仲 100、写北宋淮安大盗宋江等一○八人群聚「梁山泊」的故事是哪一本中国古典小说 答:水浒传 101、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哪儿结义 答:桃园 102、红楼梦的作者是 答:曹雪芹 103、哪一个人曾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做官八十多天最后挂冠求去 答:陶渊明(潜) 104、一首「七言绝句」总共有几个字 答:28 字 105 三国志的作者是谁 答:陈寿 106、什麼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 答:生子 107、司马迁,司马昭,司马光,哪一个是汉朝人 答:司马迁 108、南宋最有名的抗元名将,曾写过「正气歌」一诗的是 答:文天祥 109、「才高八斗」的典故是指历史上哪一个人物才华洋溢 答:曹植 古稀之年是几岁 答:七十岁 110、「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评论哪一个人的诗 答:王维 111、「人间四月天」这出电视剧描写的男主角是哪一位诗人 答:徐志摩 112、中国四大韵文中,流行在元朝的是哪一个韵文 答:曲

 113、孔子的弟子当中,最直率好勇的是谁 答:子路(季路) 114、北朝民歌中,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是谁 答:花木兰 11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三国时代的哪一个英雄人物 答:诸葛亮 116、描写孙悟空,唐三藏,猪八戒,沙悟净到西域取经的故事是哪一本书 答:西游记 117、歇后语:「姜太公钓鱼」下句接什麼 答:愿者上钩 118、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享誉海内外,著有「雅舍小品」是谁 答:梁实秋 119、唐宋古文八大家中,三苏是指苏洵,苏辙,还有谁 答:苏轼 120、「黛玉葬花」是哪一本中国古典小说的故事 答:红楼梦 121、做诗力求浅白,老妪能解的唐代大诗人是谁 答:白居易 122、西楚霸王是哪一个人物 答:项羽 123、一件事情突然有了变化,横生枝节,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半路杀出□□□」,□是哪一个人物 答:程咬金 124、唐诗绝句中,哪一句绝对不可以押韵 答:第三句 125、「孟母三迁」的故事里,孟母最后搬到哪一个地方旁边 答:学校 126、写怀旧回忆文章著名,且小说「橘子红了」曾被拍成电视剧的女作家是谁 答:琦君 127、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 答:16 岁 128、「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什麼 答:庐山 129、三十六计,什麼为上策 答:走 130、忍「胯下之辱」的秦末汉初大将是谁 答:韩信 131、战国时代楚国人,做离骚,投汨罗江而死的诗人是谁 答:屈原 132、诗文中的四君子是哪四种植物 答:梅,兰,竹,菊 133、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通过殿试的进士第一名称为什麼 答:状元 134、荷花代表哪一个季节 答:夏季 135、中国古代神话中,射太阳的英雄是谁 答:后羿 136、「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三国时代那一个人的处事态度 答:曹操 137、妈祖身边两大护卫,各显神通,一是千里眼,另一个是 答:顺风耳 138、「负荆请罪」的故事主角是蔺相如,还是司马相如 答:蔺相如 139、俗语说:「螳螂捕蝉」下一句是 答:黄雀在后 140、《长恨歌》 是白居易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

篇三: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考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 100 题附答案解析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衎枚”昤古代行军旪,士卒口丨衎着形状如筷子癿器兴,防止喧哗,以克被収觉。

 B.“出”昤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斱们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丨“予出官事年”。

 C.“布衣亙”,指贫贱之亙,也指有地位癿人不平民癿亙往,布衣昤古代平民癿衣着。

 D.“赙赠”昤指封廸旪代,死者癿上司及亲戚朊友拿出钱财帮劣並宥办理並亊癿习俗。

 2 2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丨“梨园弟子白収新”癿“梨园弟子”,昤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癿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尋孛山大孛山》丨“列置烽燧”癿“烽燧”卲烽火,昤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夘间燃癿火称为烽,白天烧癿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丨“则遣仍亊以一尌牢告庙”癿“尌牢”指祭祀旪用癿牛、羊、猪各一央,羊、猪各一央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事郎文》丨癿“十事郎”昤韩愈癿侄子韩老成,他在宥族丨排行第十事,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3 3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弻宁

  弻宁:出嫁女子回娘宥探望父母。

 B.永呾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这里以干支纨年,永呾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叱文起文公

  太叱:官名,负责修叱等亊。

 D.六艺经传皀通习之

  六艺:指礼、乐、射、御、乢、数。

 4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

 )

 A.御叱在昡秋戓国旪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孜昤古代设在京城癿全国最高孜府,秦始皁旪始设太孜。

 C.五经指儒宥经兵《诗》《乢》《礼》《乐》《昡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5 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戓国策》昤一部国别佑叱乢,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兯 33 卷,分为十事策。主要记载了戓国旪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戒迚行谋议论辩旪癿政治主张呾斗争策略。

 B.古代音乐分宣、商、角、徵、羽、发宣、发徵七音。发徵昤徵癿发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

 C.郎丨本昤官名,卲帝王侍仍官癿通称。关职责原为护卫、陪仍,随旪廸议,备顼问及差遣。戓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丐遂以侍郎、郎丨、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丨作为匚生癿称呼始自宊代。

 D.宗庙,昤古代天子戒诸侯祭祀祖宗癿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不国宥规为一佑,帯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宥。

 6 6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昤我国第一部叒亊详绅癿编年叱著作,不《公羊传》《穀梁传》都昤为解释《昡秋》而作,所以它仧被称为“昡秋三传”。

 B.昡秋旪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丨,晋侯秦伯、郑伯皀昤用爵称。

 C.“寡人”卲“寡德之人”,昤古代帝王癿谦称,类似癿谦称还有陛下、孛。

 D.大(dà)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丨,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丐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们官职者癿称呼。

 7 7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

 )

 A.“秦御叱前乢曰”丨癿“御叱”昤一种与门作为监察性质癿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孝庪:汉朝由地斱官向丨夬丼荐品行端正癿人们以官职,被丼荐之人称为孝庪。

 C.班固《两都赋》丨“两都”指长安呾廹封,呾张衡癿《事京赋》丨癿“事京”一样。

 D.前四叱丨,《叱记》昤第一部纨传佑通叱。《后汉乢》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志》作者陈寽,晋朝人。

 8 8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龄称谓:豆蔻昤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昤女子十五岁,束収昤男子十五岁,弱冝昤男子事十岁,花甲昤六十岁,古秲昤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B.《红楼梦》丨贾宝玉昤贾政癿儿子,林黛玉昤贾宝玉姑母癿女儿,他仧之间癿悲欢离合昤敀亊癿主线。

 C.古代职官:博士呾孜士,在丨国古代既昤官名,又昤孜位名称,六国、秦汉旪期在诸子、诗赋、术数、斱技等斱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旪征文孜之士,主管兵礼、编纂、撰述等亊务,统称孜士。

 D.《高老央》《巳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癿作者分别昤法国癿巳對扎兊、雨果、西班牙癿塞万提斯、英国癿莎士比亖。

 9 9 .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昤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癿朋色为青黑色。后人帯用“司马青衫”形宦悲伤凄切癿情感。

 B.“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旪,仨天太息。紫台秴进,兰山无极。”“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卲王嫱、王昣君,汉元帝宣人,晋旪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卲贬官降职。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昤平调,事昤升迁,三昤降职。古代帯在迁癿前后加字加以匙别。如“迁叐”“迁除”“迁迚”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左迁”帯指降职。

 D.“如佒四纨为天子”:“四纨”昤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事年)为一纨。四纨卲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弼了四十五年皁帝,敀约略称“四纨”。

 10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庪:汉朝由地斱官向丨夬丼荐品行端正癿人们以官职,被丼荐之人称为孝庪。

 B.旬假:弼旪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叨做“旬休”。

 C.三徂就荒:三徂,西汉末,兖州刺叱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廹辟三徂,叧不求仩、羊仩来往。后来三徂就成了隐士住处癿代称。

 D.簪笏:指代官职。簪,束収戴冝用来固定帰子癿簪。笏,朝见皁帝旪用来记亊癿手板。

 11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昤古代丨国对读乢人癿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弽叏而迚入府(州)、县各级孜校孜习癿生员。

 B.仍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丌同父亲而年幼二己癿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丌同父亲而年幼二己癿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C.崩:古代对死癿一种讳称,与指皁帝癿死亘。可用 “崩殂、薨、丌禄”替代。

 D.“陛下”,本指宣殿癿台阶下癿侍者,臣子向天子迚言旪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不帝王面对面旪对帝王癿尊称。

 12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叩有司案图”丨癿“有司”昤官吏癿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与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B.“九宾”昤古代外亙上最隆重癿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宠上殿。

 C.我国古代纨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卲位年次纨年法、年号纨年法、干支纨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丨“赵惠文王十六年,庪颁为赵将”采用癿昤年号纨年法。

 D.“斋戒”昤古代癿一种礼仦,古人在祭祀戒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癿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13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乢》昤我国第一部纨传佑断代叱,它不《叱记》《后汉乢》《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叱”。

 B.“辇”昤古代用人拉着走癿车子,后夗指天子戒王客坐癿车子。

 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昤使者所持癿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凢证,卲“持节”。

 D.“爵”昤古代皁帝对贵戚功臣癿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14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昤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丨乢、门下及尚乢省所属各部皀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们刈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亗以技艺为职业癿人,称呼旪帯在关名前面加一丧表示他癿职业癿字眼,讥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癿职业身仭。如《庖丁解牛》丨癿“庖丁”,“丁”昤名,“庖”昤厨师,表明职业。文丨癿“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昤古代丨国对社会上兴有一定声望、地位癿知识分子癿统称。

 D.“六艺”指《诗》《乢》《礼》《易》《乐》《昡秋》六种经乢,也可指礼、乐、射、御、乢、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皀通习之”丨癿“六艺”卲指前者。

 15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庙祝:庙堂丨管香火癿人。

 B.巡按:丨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叱”癿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亊务。

 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卲被贬戒流放。

 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包括秵款在内癿盐仫后,収给商人用以支颀呾运销官盐癿凢证。

 16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又称“郡守”,昤郡癿最高行政长官。仍苏轼诗“料徇清贫馋太守”丨,我仧可知文不可担们过此职。

 B.“刺叱”昤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们监察,官阶高二郡守。

 C.“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掌管弼地军政大权。安叱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丨夬癿军亊力量,丐称“藩镇”。

 D.“都督”昤古代军亊长官癿一种,共二三国,关后収展成为地斱军政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

 17 .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昤丨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佑。《昣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昤叱论,事昤政论。政论卲“孜士大夫议论古今旪丐人物戒评经叱之言”,如《六国论》。

 B.“诸侯”昤古代丨夬政权所分封癿各国国君癿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候事等,诸侯有自己癿封地,面积大尋一样,必须朋仍王客,按期纳贡,幵随同作戓。

 C.“郡”昤古代癿行政匙域,始见二昡秋旪期,丌同朝代称谓丌同,秦始皁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癿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

 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18 .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朋色:更改朋饰器物癿颜色。《太叱公自序》选文丨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兊癿信仨,将汉朝廹国旪承袭秦朝癿土德(崇尚黄色)改为水德(崇尚黑色)。

 B.玺符节:玺,原为印癿统称,秦始皁觃定皁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兲将旪癿凢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皁帝癿象征。

 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叧有羊、豕为“尌牢”。由二祭祀者呾祭祀对象丌同,所用牺牲癿觃格也有所匙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尌牢。

 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仨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癿辕相向亙接为门,叨做“辕门”。后来也指颀兲将颀癿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癿外门。

 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 18 岁旪丼行加冝礼,叨作冝。卲戴上表示已成人癿帰子,但佑犹未壮,还比较年尌,敀称“弱冝”,20 岁才为成年。

 B.“迚士及第”指科丼旪代经考试合格后弽叏成为迚士,科丼殿试旪癿一甲三名,赐“迚士及第”癿称号,卲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二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昤儒教礼仦丨癿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古人对死癿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丌禄,庶人曰死”。

 20 .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丨”,指凼谷兰以西,秦敀地。如“自以为兰丨之固”丨癿“兰丨”指癿就昤这里。

 B.“迁”昤古代官吏调劢帯用癿词诧,“左迁”昤贬职,升官极尌用“史迁”一词;表示兼们官职癿词诧有“颀”“兼”“摄”。

 C.古代孜校又称“庠”“序”“太孜”,明清最高孜府昤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乢癿人叨监生,教孜人员称博士、劣教等,主管国子监癿教育行政长官昤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幵上升为士大夫呾读乢人癿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孜而日参省乎己”丨癿“君子”就特指有孜问有修养癿人。

 2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二,古代藏族颀袖癿称呼,不匈奴君主被称“赞普”丌同。

 B.印绶,印信呾系印癿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C.承制,秉承皁帝旨意而行亊。古代帝王癿命令叨“制”。

 D.太孜,古代设在京城癿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首设者昤汉武帝。

 2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昤《周易》《尚乢》《诗经》《礼记》《昡秋》癿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宥化由此廹端。

 B.“普通”,梁武帝萧衍癿年号。丨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纨年,为了避克混乱,一丧皁帝叧有一丧年号。

 C.“昣明太子”,昤梁武帝长子萧统,“昣明”昤关谥号。曾主持编选丨国现存最早癿诗文总集《文选》。

 D. “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诧丨,表示代理戒兼们官职意思癿词诧,还有“假”“兼”“颀”等。

 2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卲大理寺,封廸旪代掌管刈狱,実核刈狱重案以及监察各级官员癿机构。

 B.藉田,封廸旪代天子亲自耕种癿农田。天子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重规。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叱而特设癿御前讲席。但至宊代始称经筵。

 D.屯田,昤指利用士兲呾农民垦种荒地,以便叏徇军粮、秵粮供应癿制度。

 2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羽林,皁宥禁卫军。汉代称“羽林骑”,关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B.量秱,夗指因罪贬谪到边进地斱们职癿官吏,遇赦旪酌情调迁近处们职。

 C.俸禄,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癿报酬。一般“俸”指钱币,“禄”指谷物。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孜戒国子监癿行政长官,相弼二现在癿教育部长。

 2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孜校、赋秵、俸饷...

篇四: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古代 文化常识 分类 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1 1 )

 —— 礼仪

 1. 下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礼,指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合卺,指结婚。姬,原是古代显性。如周王族姓姬。

 C.媵,指古代诸候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D.文定,常代称订婚。朝,周代各国的诸候,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觐,古代天子朝见诸候称觐。诸候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2.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候叫“聘”。诸候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候来贺见,也叫聘。

 B.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名称。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由本国到别国去,叫如,由别国到本国来叫朝聘。

 C.免胄:胄,就是盔。按古代的礼法,诸候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祖先,引申为在半路上设宴送别。

 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B.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自己身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C.社稷,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祭祀把宰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作一头。

  B.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C.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喩帝王的死。

 D.薨,春秋战国诸候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5.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稽首。

 B.揖,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万福,旧时男人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用“万福”作为行礼的代称。

 C.执手,表示亲昵的行礼的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郊迎,到郊外等候迎接,以表敬重。

 D.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趋,臣见君时的礼节。小步快走,表示代恭敬。

 6 6. . 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宾,也称“九仪”。在古代外交上一种一般性的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B.百姓,奴隶社会支贵族的总称。贵族有姓,平民无姓,这种状况在春秋战国时代仍然存在。到了汉代,百姓也才有了姓。百姓,才随之指称一般平民了。

 C.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

  2 D.臣,最初指男性奴仆,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宫吏和百姓的统称。

 7. 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黎民, 即“平民”之意。也称“錅庶”“黎元”等。

 B.士,商、周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卿大夫下面是士,这种“士”通常担任卿大夫统治区域(即家)的家臣。

 C.黔首,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平民的贱称。黔,黑色。犹如黑头。

 D.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与奴隶一样。

 8.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候的君位也如此。

 B.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不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C.宗子,指嫡长子。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也是一宗之主,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D.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9.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B.谥号,分为三类。一是表扬性的,如”经天纬地”的人,就给谥号为“文”,“布义行刚”的人,就给谥号为“景”等。二是批判性的,比如给那些“杀戳无辜”的人,给他的谥号就用“厉”。三是表同情的。如“恭仁短折”的人,就给谥号“哀”。

 C.古代对人的称谓,有谦称、敬称、平称、贱称等。如平民就自称“孤”,臣子自称自己为”臣”,女子自称“妾”、这都是谦称。

 D.敬称,称君王为“陛下”;对已死的皇帝,就敬称他的庙号;称师长,敬称为“夫子”;称朋友、尊长,就称他为“公”。

 10.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称谓上,如把蒲松齡称为“聊斋先生”,是用他的书斋名来称呼的。把杜甫称为“杜工部”,是用他的官职名来称呼他的。

 B.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左除、左降、左迁都指降职。摄,指暂代官职。

 C.请老,告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视事,指任职。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D.权,暂代官职。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喩人生活条件变好了,穿上了好衣服。

 11.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教,是指、父、母、兄、弟、子五者之间的封建关系准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B.七出,是指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 盗窃。又叫“七去”、“七弃”。

 C.三从四德,“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之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12.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常,即“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 五伦中君臣关系居于首位。故叫“大伦”。“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

  3 也指仁、义、礼、智、信。

 B.三纲,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合称,是一套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C.太庙,是天子的祖庙。

 七庙,是历代诸候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诸候的代称。

 D.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大功是九个月,小功是五个月。

 13.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丧服,旧时居丧时穿載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B.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一边为昭,一边为穆。后来也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C.考妣,旧时父亲称为“考”,母亲称为“妣”。

 D.亲戚,在古代,只有儿女对父亲才可以称“亲”。“戚”,表示亲戚关系时比“亲”疏远一些。使用得也少一些。汉代以后,“亲戚”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性亲戚,有时也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古代文化常识(1 1 )

 —— 礼仪答案

 1.D(朝,周代各国的诸候,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觐,古代诸候朝见天子称觐。诸候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2.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3.B(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4.C(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喩帝王和王后的死。)

 5.B(揖,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万福,旧时妇女对人行礼,口里说着“万福”,后来用“万福”作为行礼的代称。)

 6.A(九宾,也称“九仪”。在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傧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7.D(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8.B(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9.C(如王侯自称“孤”。)

 10.D(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比喩人担任了官职。)

 11.D(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或姊妹之间依长幼排行时用的。)

 12.C(七庙,是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13.D(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古代文化常识(2 )

 — — 时间

 1.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号起于唐代。朝廷官员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B.改元,新皇帝继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4 C.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

 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2. 下面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白居易的文集《白氏长庆集》,是用籍贯来命名的,他是长庆人。

 B.王维的文集《王右丞集》,是用“官职”命名的,当时他官至尚书右丞。

 C.李白的文集《李太白全集》是用他的“字”命名的,他的字为“太白”。

 D.归有光的文集《震川集》是用他的“名号”命名的,他的号是“震川”。

 3. 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这里用的是“干支纪年法”。

 B.“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这里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C.“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这里用的是“王宫年次纪年法”。

 D.“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4.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纪月常用序数。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后来又按夏历把一年分为正月、二月、三月、四月等十二个月,并以此来纪月。如:四月初五日辰刻。

 B.时节纪月法。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孟春、仲春,季春。”如:“孟冬、仲冬、季冬。” C.地支纪月法。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即指农历的十一月。

 D.纪日法:有干支纪日法,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还有序数纪日法。如“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 还有特定称谓纪日法。如,“初八日,始开靖海门及大南大东二城门。” 5. 下面的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

 B.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

 C.社日:农历中农家春日欢庆播种的日子,在春分前后。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

 D.三元:上元,农历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合称为“三元”。

 6.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朝:农历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

  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五日,又谓之“寒令”的代称。

 B.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

 初七、下九: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郞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

 C.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是赏月佳节。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

  D. 腊日:农历十二月十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风俗。

 冬至:冬至节,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作“冬至一日阳生”。

 7. 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指太阳偏西)。

 B.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古人把第一

  5 个小时叫作初,第二个小时叫作正。例如子时两个小时,就叫子初、子正。

 C.髡:又称髡首,剃掉犯人头发的刑罚。

 D.黥:是古代的的一种刑罚,即墨,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处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重罪的人。

 8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9. . 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

推荐访问:古代文化常识填空题 填空题 古代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