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4篇

时间:2022-10-02 1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4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 心育系列讲座(1)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钟志农 “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合作期刊★《思想&midd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4篇,供大家参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4篇

篇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

系 列讲座(1)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钟志农

 “心海扬帆” 中 小学心理辅导论坛合作期刊★《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 下半月 行动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教育科学院主办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教育科学院主办★《中学生心理》吉林省团委主办★《小学生心理成长》山西省团委主办

 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1、 理念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门关注 “健康”与 与“不健康” 的教育, 而主要是关注人的成长的教育, 是以促进人的正常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 无病就是健康, 非此即彼。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

 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既非健康又非疾病, 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 或“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 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 虽不是明显的病态, 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 降低人的快乐感、 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 束缚人的创造性。

 ●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 而是心理疾病和“第三状态” 的反面。

 它是指“智能高度发度发挥、 心情感觉愉快、 生命充满活力、 勇于面对人生” 的一种和谐状态。

 克服“第三状态” 就是心理健康。

 让我们再来看看心理健康的具体含义●世界卫生组织的七条标准——⑴智力正常;⑵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 心境良好;⑶有较强的意志品质⑶有较强的意志品质;⑷人际关系和谐;⑸能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⑹保持人格完整和健康;⑺心理、 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观点——一个定义——什么是健康? 适应就是健康, 平衡就是健康。六个特征——⑴敬业; ⑵乐群; ⑶坚韧——适应环境⑷好学; ⑸自制; ⑹创新(不断地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

 ——平衡内心

 ●台湾师大黄坚厚教授的四条标准——⑴有工作, 而且有乐趣和满足;⑵有朋友, 而且乐于广泛交往;⑶有自知之明⑶有自知之明, 而且能扬长容短;⑷能适应环境, 而且积极的适应方式总是多于消极的适应方式。而且能扬长容短;

 ●林崇德提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两大指标⑴适应性指标——一切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都属于不健康。△嫉妒△自卑△焦虑△逆反心理△焦虑△逆反心理△任性△孤僻△社交困难△社交困难… …⑵发展性指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智力和人格的发展出现受阻也属于不健康。△智力发展得不到及时的促进△社会化发展不够积极而稳定

 艾里克逊的“心理社会期” 理论期别/ 年龄 /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 发展障碍1 / 0-1岁/ 信任-不信任/ 有安全感/ 交往焦虑2 / 1-3 岁/ 自主-不自主/ 自控自信/ 胆小多疑3 / 3 -6 岁/ 自信-不自信/ 勇于表现/ 畏惧退缩岁信信4 / 6 -青春期/ 进取-不进取/ 有能力/ 失败无能5 / 青年期/ 统合-不统合 /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6 / 成年期/ 友爱-疏离 / 感情生活好 / 常孤独7 / 中年期/ 有活力-颓废/ 爱家庭 / 自我放纵8 / 老年期/ 无憾-悲观 / 安享天年/ 悔恨往事勇表现畏缩

 小学低段:1、 入学适应性问题;2、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3、 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小学中段1、 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2、 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

 小学高段:1、 个性发展的关键期;2、 中小衔接的关键期。

 初一1、 要关注初一学生入学后的入学适应性问题。2、 要关注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迅速发展引起的人际关系问题。(1)

 要注意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女生应对“传闲话” 的技巧例:

 六年来我没有一个朋友男生的化解矛盾的技巧(2)

 要预防打群架、 “单挑” 等引发的校园危机事件。

 初二1、 学业分化问题(带来三个逃避)(1)

 要给学习困难生以具体的帮助(2)

 要关注后进生对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3)

 要关注受处分学生的内心感受。2青春期恋情问题(略)2、 青春期恋情问题(略)基本策略:不反对, 不支持, 先理解, 后引导3。

 初三1、 学习压力和学习挫折(1)

 文武之道, 一张一弛。

 要引导学生讲效率,不要拼时间。(2)

 要保证学生倾诉渠道的畅通例个泪如雨下的女生例:

 一个泪如雨下的女生2、 中考指导和考前心理调节(1)

 如何帮学生合理定位?(2)

 要注意对焦虑情绪和抑郁障碍的早期发现和干预。例:

 他从抑郁到精神分裂

 高一年级1、 高中入学适应性问题;2、 人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成为新的成长危机。

 高二年级1、 由文理分科带来的实质上的学习两极分化的危机;2、 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敏感期。2、 情绪和情感发展的敏感期。例:

 朱SW辅导手记

 高三年级1、 人生理想、 目标及生涯规划走向成熟的关键期;2、 人生挫折的敏感期。2、 人生挫折的敏感期。

 整个中小学阶段, 均可以视为是一个重重危机的发展历程。

 这就像“新手上路” 、 驾驶汽车初次行经长途的经验一样, 途程中可能遭遇到何种坎坷险阻, 是无法事先完全防范的。

 而每一处的“误入歧途”都会使个体的人生道路发生曲折甚至是根本途, 都会使个体的人生道路发生曲折甚至是根本的改变。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当今被使用和接受的最广泛的理论, 该理论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着个体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挑战。

 尤其是埃里克森对个体发展前五个时期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关观点, 具有重大的教育心理学意义, 对于我们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用发展的主任和辅导教师用发展的、 动态的眼光来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成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至少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动态的眼光来分析中小

 (1)

 发展危机是现代社会中小学生人格成长阶段的普遍现象。

 在个体成长的前五个时期的发展危机中, 无一不与认知学习(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学习)

 时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快乐或痛苦经验有关。所以当前社会学校所以, 当前社会、 学校、 家庭过分重视知识教学而造成不少学生失败经验过多的事实, 可以说是现行教育体制中最大的败笔, 也是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问题行为防不胜防的主要成因。家庭过分重视知识教学而

 (2)

 教育是发展的助力, 也可能是发展的阻力。

 适当的教育环境固然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适应能力, 并帮助他们化解其面对的危机; 而不适当的教育环境则可能因未能养成学生的适应能力, 甚至养成了不良习惯, 而造成其更多的发展危机。

 因此在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成因时此, 在分析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成因时,要特别注意他们曾经直接接触过的教育者的教育方式给他们心理发展留下的印迹。

 (3)

 对于青少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行为, 我们绝不可以做孤立的、 割断成长线索的分析和处理, 而应该全面了解和考察当事人的家庭背景、 求学历程和曾经发生过的重大生活事件细心发掘当事人成长经历中曲折的生命故事件, 细心发掘当事人成长经历中曲折的生命故事,由此方可把握当事人认知、 情感、 行为中发生变异的奥秘所在。

 总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发展性为主我们在倡导心理健康教育时, 应该从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的层面上来阐述, 不要过多地强调学生心理如何不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该从正面来论述,……发展性指标是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性指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上。

 2、 理念之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而是全体成长中的、 正常的、 健康的学生。认识误区——认识误区● 幼儿和小学生没有心理问题吗?● 心理辅导是专管心理有毛病的学生的吗?●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 例:

 参照标准)● 初三、 高三太忙, 还要开展心理辅导吗?(例1:

 我是年级第50名; 例2:

 爸、 妈, 对不起)

  马斯洛提出——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 正常的人的心理, 研究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 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创造性, 人的积极情感, 人的自我实现(即“ 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 ” )

 。人的自我实现(即

 3、 理念之三——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 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 因此, 强调两者的联系应重于强调两者的区别。者认识误区——● 学生只要能管住、 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管他什么心理健康? 我们搞德育的也不懂什么心理健康。● 中小学思想品德、 历史与社会、 科学等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 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

 区别的一面1、 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 方法论的问题, 关注政治立场、 政治观点、 政治方向的问题, 关注法制意识、 道德意识、 社会规范等问的问题, 关注法制意识、 道德意识、 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 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 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

 (与德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2、 从育人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 大、 全、 远” 的人物、事件、 观念、 原则、 规范、 道德、 传统等等;●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 “真、实、 小、 近” 的人物、 事件、 心态、 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3、 从育人的出发点来看——●德育的出发点:

 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集体——家庭——自己)

 ; 为了提高个人对国家、 社会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心育的出发点:

 是人本需要(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家)

 ; 为了提高个人对自己的价值认同感与成就感。

 4、 从育人的目标来看——●德育的目标:

 道德健全(社会角色)

 。●基线:

 道德规范、 政治规范、 行为规范。●最高目标:

 做“四有” 新人(达到“君子”境境界)

 ;●心育的目标:

 人格完善(个人角色)

 。●基线:

 没有心理障碍。●最高目标:

 自我实现(达到“成熟” 境界)

 5、 从育人的核心问题来看——●德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认同并接受社会的道德规范 / 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 / 厌恶邪恶与非正义的事物 / 接受真、 善、 美的事物。●德育的核心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心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帮助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 / 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或战胜各种挫折 / 确立适合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 /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心育的核心问题——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6、 从育人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

 ;●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 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 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例:

 打游戏机问题(两种模式)

 (录像)

 7、 从育人的方法、 手段来看——●德育的方法是:

 说理、 示范、 引导、 实践、奖惩、 榜样等;●德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教导的过程, 它以示范为基本育人手段。●心育的特有方法是:

 倾听、 同感、 无条件关注、 行为矫正与行为训练、 认知调整、 精神分析、游戏辅导、 心理测试、 暗示与催眠等。●心育的过程主要是一个讨论的过程, 它以尊重、 理解、 接纳为基本前提。

  思想品德课与心理辅导课的区别 出上面几条之外, 还有一条—— 从操作技巧上看:

 思想品德课依据教学规律来进行运作, 讲究的是教学常规、 教学技巧、 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依据团方法和教学艺术; 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是依据团体动力学规律来运作, 讲究的是运用“倾听” 、“关注” 、 “理解” 、 “同感” 、 “回馈” 、 “重述” 、 “引导” 、“面质” 、 “具体化” 及“行为训练” 等辅导技巧与辅导艺术。

  问题的复杂性—— 1、 内容有交叉。 2、 思品课在改革, 两者外在形式日趋接近。 怎么看待这一趋势——怎么看待这 1、 各有规律, 不能混为一谈, 但也没有要搞得泾渭分明, 要接纳两者内容、 形式逐渐靠拢的现实。 2、 关键是看“谁像谁” ? 谁是老子、 谁是儿子? 3、 没必要束缚自己的手脚。趋势

  主题班会课与心理辅导课的区别 相似之处—— 1、 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 2、 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因而基本上是结构式的的; 3、 两者都属于“大团体情境” 。

 大团体的情境特别容易引发个人投射出自己对生存情况的知觉,并在团体的相互影响中激起改变自己认知、 行为的动力, 所以运用得好的话优点多多。

  区别之处—— 1、 如果从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主题班会课的实施过程来看, 两者似乎都可以采用某些相同的活动形式来组织, 例如都可以采用小品、 讨论、辩论、 游戏等; 但从实质上去分析, 这些活动载体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载体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主题班会课重在解决班集体的建设问题, 或者是组织一些有时代色彩、 政治意义的主题活动, 它重在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 而心理辅导活动课则重在解决同一年龄段学生共同关心的自身成长的问题,它注重的是个体的人格发展问题。因为主题班会课重

  2、 即使从实施的形式来看, 两者也有很多的差别。

 主题班会课往往是班主任幕后导演或前台主持的, 而且师生间缺少一种完全融于一体的互动状态和心灵的感应; 学生的发言也往往追求完美与正统, 尽量与主流社会的道德标准、政治标准和纪律规范保持一致, 或者有意识地向这些权威的标准靠拢。

 所以, 活动的形式总威靠会给人一种事先已设置答案的程序化的感觉。而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 学生是完全处于开放状态的, 是和教师平等对话的, 是可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感受的, 而且不必担心受到正统观念的指责和批评; 教师也不必充当卫道士的角色或扮演完人的形象。所

  3、 心理辅导活动课...

篇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 五个基本理念 浙江省富阳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钟

 志

 农

 0571-63346611(办)

 63311250(宅)

 0571-63300260(小灵通)13806526806

  E-mail:zhongzn@xhyf.com

 “心海扬帆‛网站主页:http://www.xhyf.com

  1、理念之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

 ●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 有截然的分界线。

  ●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 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 态‛,或‚第三状态‛。

  ●‚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 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 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 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

  ●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 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发 展。

 ★《纲要》点击: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对此项工作统 一规范称为‘心理健康教育’。‛ ● 思考——从实践经验来看,容易造成对此项工 作了解甚少的管理干部或教师的误解,因而人为地 加大了宣传、发动以及组织实施的难度。

 建议在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这一概念的界定 和具体说明,确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以免 望文生义。

  2、理念之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 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 和中小学生。

  认识误区——

  ●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

 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课吗?

  ●

 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

  ●

 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

  马斯洛提出—— 

  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 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 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 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 长)。

 3、理念之三——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 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 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 在着包含关系。

 认识误区——

 ●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 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 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

 ⑴ 联系

  ●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 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 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 因。

 ●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 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

 ⑵

 区别

 ●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 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 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 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 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 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 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 困扰等问题。

 ●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 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 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 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 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

 ●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 论灌输和教育 ( 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 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 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 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

 ● 其它——德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心育的四大心 理学流派及其整合(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 知)/ 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 集体、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 (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 家)/ 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 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 心育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 高目标:自我实现/ 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 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 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

  ⑶ 主张加快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走专业化道 路的同道们往往比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区 别的一面。但在这项事业蹒跚起步之时,突出‚专业 化‛很容易使一大批本来就‚心存犹疑‛的德育管理干 部及班主任‚望而却步‛或作为旁观的口实。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更加强调德 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联系的一面,并尽可能从体 制上对这种‚联系‛加以保证。因为,‚联系‛才能使 心育找到一个适当的定位。

  4、理念之四——

 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 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 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

  认识误区——

  ● 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

  ● 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 心理辅导课?

  ● 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 康?

 思辨 (1)

 ------

 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 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 一念之间。

 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 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 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 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 迹。

  ——台湾学者

 李坤崇教授

 思辨 (2)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 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 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 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 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 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 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 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

 思辨(3)

 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心 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 教育的核心。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 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 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 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 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 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 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河南大学 宋尚桂,2002.4

 思辨(4)

  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 导学生——

  ⑴ 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 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⑵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 绪支持。

  ⑶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⑷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⑸ 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

 思辨(5)

  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 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班主任优势——教育要素与教育对象之间的 关键性中介/ 最了解和熟悉学生/ 与家长有密切 联系/ 与学科教师易协调/ 与班级工作珠联璧合

  班主任难处——时间/ 精力/ 职业倦怠/ 角 色冲突/ 培训不足

  权衡——利多弊少/ 标本兼治/ 义不容辞

 ● 几点认识:

  1、一定要坚持班主任参与活动课的方向,即使 在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之后,也必须坚持班主任 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要求。因为由专职心理辅导 教师包办全校心理辅导活动课会带来课程化、学科 化等负面影响(课程≠课程化/教师工作量/教师与 课程的评价/个别辅导工作被削弱)。

  2、 负担不要太重(限定课时、提供设计、分工 合作、交叉上课)

  3、 要求不要太高(曲高和寡是普遍规律,提倡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并举)

  4、 注意研讨培训(研讨要注意开较规范的活动 课,培训要坚持校本为主、操作为主)

 思辨⑹

  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 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 活选择、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 和活动为主,在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 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 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 几点认识:

 1、第一次明确肯定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 课,是《纲要》的一大突破。

  2、全面肯定了行之有效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或形式,放开手脚,大胆实践。

  3、对心理辅导的各种形式、方法、技巧一定要注 意根据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并注意创造适 合我们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实际运作规律的经验。

  4、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校心育的‚瓶 颈‛和难点,必须下气力加以突破。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进展 的‚瓶颈‛。(陈家麟,2002.1)

  ⑴ 课程体系只有分科教学大纲,没有一个统领 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总纲——一个以心理素质为 核心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总纲。

  ⑵ 心理健康教育课未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教育 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教材(有 分歧),无法操作和检测,也没有保证措施。

  ⑶ 升学竞争愈演愈烈——讲课不足作业补;课 本不足资料补;教师不足家长补;家长不足家教 补;课时不足班会补;课内不足课外补;白天不足 晚上补;平时不足假日补。七补八补,元气大亏!

 

 5、理念之五——

  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 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用 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 教育的成效 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

 认识误区——

  ●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

  ● 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

 结语——

  在德育领域内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在教学领域内开展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两项根本性的重大举措,其基本理念都是突出和尊重了人的发展需要。当然,这两项重大改革要真正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并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也许还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艰苦的历程。但是,历史终将证明,我们今天踽踽前行为此做出的一切努力,是这一代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职业生涯中最不平凡、最有生命价值的一段宝贵的人生体验!

 

篇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

爵事件留给世人的启示?• 未来社会对人才心理素质的要求日益显著,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先进的、 科学的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

 一、 健康的概念• 洛克, 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叔本华, 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 1 946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

 在《世界卫生组织宣言》 中开宗明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 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

 心理健康的概念• 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生理、 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 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水平正常•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和谐• 生活平衡积极• 社会适应良好• 情绪乐观向上• 意志行为健全• 人格统一完整• 心身特征一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名称• 心理卫生教育、 心理品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 心理辅导、 心理治疗、 心理诊断、 心理卫生• 总的倾向:

 重视心理咨询与辅导, 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1 999年8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 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落实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宏观:

 提高国民素质, 振奋民族精神。• 中观:

 从教育的角度, 与教育目标一致,促进学生个性全面、 和谐发展, 身心潜能充分发挥。• 微观:

 学生角度,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优化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人格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学习动机辅导• 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 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 学习计划与监控的辅导• 学习行为习惯辅导• 学习能力辅导• 考试辅导

 人格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自我意识辅导• 情绪情感辅导• 人际关系辅导• 性心理辅导

 生活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休闲辅导• 消费辅导• 职业辅导• 危机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的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另一条是针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 潜能开发以及全面发展具有正向引导及促进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 学校学科教学渗透• 学校学生管理渗透• 学校课外活动渗透• 学校环境优化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途径•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是指通过行为观察、心理测验、 诊断和其他各种手段来确定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 程度和原因的系统过程, 旨在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的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的步骤• 诊断心理健康问题• 提出教育对策与建议• 撰写评估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狭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 心理测验结果、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 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 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

 它是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每个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 学生综合资料• 心理测评资料• 教育活动资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有两个目的:

 一是通过工作实践, 积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经验, 为全面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要求提供模式; 二是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教育、 训练、 辅导、 咨询、 转介服务的依据, 也是为鉴别、 诊断、 建议提供重要信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是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种规定、 制度、 政策、法规和法律的总和, 包括有关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与机构的具体规定、来自各种专业协会的各种规定, 来自各级政府的管理文件和来自立法机构的法律文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的内容• 基层学校的规范• 专业学校的规范• 各级政府的规范• 立法机构的规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是指被督导者在有经验的督导者的指导帮助下, 实践咨询技巧, 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内容• 个别督导• 团体督导• 朋辈督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位置• 设在学生便于寻找和访问的地方。• 应相对独立和隐蔽。• 工作场地应选择明亮舒适、 安静、 隔音、稍具隐蔽性的地方。• 应避开教室集中、 学生活动集中的场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组成• 个体咨询• 团体辅导室• 心理测量室• 心理调适室• 心理阅览室• 接待办公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布局• 心理咨询场面的三种布局:

 理想-紧张-亲密• 心理松弛室的三种布局:

 课堂-围坐-背靠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运行• 专门人员• 志愿者• 实习生

篇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

2 卷第1期20 0 2盎济南大学学报JoI黜I, oFJD 渔NI烈I、 砸R 删W . 12 N o . 1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点宋尚桂( 济南大学教科所, 山东济南250( 磁)摘要: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归因于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理念,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学校教育环境的构建和教育工作的全部过程都应体现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具体的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有其独特属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纳为科学性、 含蓄性、 潜在性、 发展性和严肃性。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理念; 本质属性中图分类号IG 4 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 1—384 2( 加吆)01一( D '/3—04进入2l世纪,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 学生、 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普遍认可。

 教育管理部门在政策上界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性质、 范围和意义, 许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 研究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1儿2儿3儿4|。

 人们在分析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原因, 即我们许多教育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 对这项工作的作用、 地位、 它与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以及以何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还存在片面甚至错误认识。

 因此, 从理论上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对于保证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j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回顾20 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难发现,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 都没有或很少有人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种教育理念,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来理解和认可。

 尽管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 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和形式也有不同见解, 但有一点大家的认识是相同的: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具体工作, 需要由特定的教师采用特定的活动形式来完成。

 这样一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低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一种从属地位, 这便是导致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并不“健康” 的重要原因。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并进而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呢?我们认为, 应从二个角度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属性及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一是从宏观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来理解。

 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人们对学校教育目的更全面的要求, 也收稿日期:

 20 0 1—11—15作者简介:

 宋尚桂( 19 6x 3一), 男, 山东泗水人, 济南大学教科所副教授, 教务处副处长, 教育学硕士。7 3  万方数据

 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二是从具体教育活动的角度来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组织进行的各种具体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它必须通过教育者有目的的工作来发挥作用。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认识上和教育实践上的偏差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不仅完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 而且在微观上也仅仅把它视为一种存在于其他教育活动之外的具体的教育活动, 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以弥散和渗透的方式存在于各类教育活动中并发挥无形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种教育理念, 它在内涵上与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等概念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矫正性的教育活动, 大家公认的心理健康的界定标准是指个体具备全面的、 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知识、 技能、 能力和思想、 文化、 品德等素质。

 实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首先, 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 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指导所有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教育思想, 而不仅仅是一种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这里所说的对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调整包含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其次, 学校一切教育工作都必须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要求, 学校的教学活动、 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第三, 学校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总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存在于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 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是专门组织实施的具有独立形式的教育活动, 也可以渗透在其他教育活动中间接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已有共识。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从理念上把握心理7 4健康教育的实质, 更应该从理念出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这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可作以下归纳:(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在对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的问题上存在二种错误倾向:

 一是忽视或否认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在国家和各地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下, 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各地采取了各种形式开展这项工作, 其中主要的形式就是利用活动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 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特别是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性的了解, 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庸俗化, 把一般性文体活动冠以“心理健康教育” 的名义, 这些活动既没有心理学依据和心理学教师的科学指导, 也没有具体明确的活动要求和活动目的, 这种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虽然不会产生多少消极影响, 但是也无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首先就要强调它的“心理学性” ,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理论、 思想和方法进行的, 用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解决各类心理发展问题的活动。

 这一内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 如德育)相区别, 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代替其他教育活动, 其他教育活动也不能取代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 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性” 。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 由教育者设计并主动实施的教育活动, 那些无目的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娱乐活、 文体和其他活动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 即便这些活动可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相一致。另一种错误倾向是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能的专一性, 把心理健康教育神秘化, 认为只有那些受过专r- liJII练的专业人员才能开展这项工作。

 诚然,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要求教育者必须按照心理科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工作必须强调专业性和严肃性。为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由二类教师承担,一是心理学专业教师, 他们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技能与任职资格, 其职责包括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计划和实施方案、 协助校长对学校各项管理决策进行审议, 以保证学校管理行为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要求、 协助任课教师制定基于各科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负责帮助任课教师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面临的心理学问题、 承担心理测量、心理诊断工作、 制定心理干预计划并指导有关教师实  万方数据

 施干预计划等。

 另一类是一般任课教师, 他们的职责是在其本职教学工作中贯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有关要求, 按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要求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在教学和日常活动中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相比而言, 一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最为频繁, 对学生的了解也较全面, 他们更有条件通过日常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那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任课教师无关的认识是错误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含蓄性与潜在性当前学校教育工作中较普遍存在着将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简单化的倾向。

 在许多人看来,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非就是开设辅导活动课程、 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

 当前大家不约而同采用活动课程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专门安排特定的教师, 在特定的时间利用教材中设计好的活动和情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编写了几十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手册, 设计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人们似乎确信利用这样精心设计的活动课程便可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这些活动当然是有益的, 而且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 我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

 构建一种内化在教育者行为中的教育态度和固化在学校环境里的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项专门的教育活动, 更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

 事实上,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具有含蓄化和潜在化的特征。

 教育对象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个体行为的改变、 心理障碍的矫正需要教育者精心设计、 严密组织教育活动, 其中包括对教育态度、 教育环境、 教育氛围和人际交往要素的优化。

 因此,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要求将学生置于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 利用内在的、 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因素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

 但是, 现实中许多学校的教育环境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自然环境方面, 许多学校卫生状况极差、 校园杂乱不堪、 学校办学条件简陋、 教学和生活设施严重不足、 学习和生活场所缺乏安全保证。

 在心理环境方面, 许多学校缺乏平等、 宽松、 尊重的人际氛围, 教育专制、 师道尊严、 封建等级观念、 官本位等陈腐思想依旧在毒化教师的教育态度和学校的教育氛围。

 教育者的言行中处处表现出生硬、 粗暴、 武断的态度, 缺乏平等、 尊重、 关爱等人文关怀精神。

 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经常出现“严禁” 、 “违者严惩” 、“后果自负” 等词语, 而象“请” 、 “谢谢” 、 “希望” 等亲和性词语却非常少见。

 这样的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学生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 压抑, 不被尊重, 个别学校校园暴力严重, 学生缺乏人身安全保证。所有的教育者, 特别是学校的领导者应该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含蓄、 潜在的特点, 高度重视教育态度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我们传统教育思想中的“教书育人” 、 “环境育人” 的口号应该被赋予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教育环境应该包括优美整洁的自然环境和平等、 尊重、 开放的心理环境。

 教育者应从E l常的教育活动人手, 改善自身的教育态度, 构建平等、 民主、 尊重、 开放的人际环境和卫生、 整洁、 舒适的学习、 工作、 生活环境, 使学生在这个优美、 愉快的环境中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感受到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

 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育者有目的的教育影响不是通过生硬、 强迫的方式施加给学生的, 而是潜在地、 自然地对学生发挥作用,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s-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臆}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性有二个含义:

 一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其工作对象既包括那些存在各种心理发展障碍的特殊学生, 更应该面向绝大多数心理发展正常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教育活动为主, 通过教育活动发掘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各项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同时针对少数学生的特殊需要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开展矫正性教育工作, 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为他们设计和实施与其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服务。

 二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 复杂的过程, 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特点不同, 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手段也要不断调整以适应这些变化。

 教育只是其变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简单套用固定的方法和形式, 而应针对特定学生、 特定问题设计、 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在学生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他们随时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 产生新的发展障碍, 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和对策,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学生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教育的过程也只有阶段性而没有终结点。

 学校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 制定学校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为处于各个年龄阶段以及面临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持续而系统的教育服务。(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它涉及到7 S  万方数据

 学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与质量。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和敏感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和机制更是十分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 学校的各项工作, 包括教育者的行为和教育态度等即可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

推荐访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及特色 心理健康 教育理念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