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7篇

时间:2022-09-28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7篇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教育前沿404JiaoYuQianYan◎马葆芳基于精准就业的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方案摘要:信息不对称、服务平台的不完善是影响大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7篇,供大家参考。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7篇

篇一: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前沿404Jiao Yu Qian Yan◎马葆芳基于精准就业的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方案摘要 :信息不对称、服务平台的不完善是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新 经济形态下,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大学生智慧 就业服务平台,横向链 接政府、高 校、企业和学生,纵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 略,实现对大学生就业的准确 发力。关键词:精准就业;大学生就业;智慧 就业服务平台1构建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背景我国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就业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和服务平台的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当前的就业服务平台主要有三种形式:政府主办的就业平台具权威性,是毕业生查询就业政策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商业招聘平台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但缺乏有效监管;高校自办的就业平台管理力量薄弱,技术信息滞后。要想解决就业难题,需要把就业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创业创新能力,将招聘会从现场搬到互联网。运用大数据技术,联合各方力量打造统一、灵活、规范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采取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模式,能够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方针,对稳定就业局势,保障大学生精准就业提供保障。2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理论框架2.1横向:链接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整合资源,政府、高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保障就业。2.1.1政府方面(1)宣传普及劳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警惕“合同陷阱”,了解“五险一金”; (2)打造宣传政策动态的窗口,为不同就业去向的大学生提供精准的讯息服务。如“三支一扶”计划、 “大学生应征入伍” “公务员报考” “研究生招考”等,做好政策动态宣传,努力增加大学生就业选择。2.1.2高校方面(1)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提高求职技巧、就业后的适应与发展进行系统指导; (2)个别咨询:打通互动渠道,对学生关于就业的困惑提供专业指导、进行一对一帮扶; (3)开展校企合作:借助就业服务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带动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落实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三方合作实现共赢,企业通过合作获得人才,学生实践能力获得提升不断成长,学校谋得新的发展。2.1.3企业方面(1)通过校企合作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无论工学交替还是订单式合作,参与到学校教学和学生评价工作中,与学校合作开展技能培训增加创收,而且无形中宣传企业文化,扩大品牌效应,发掘潜在客户; (2)发布招聘信息,后台会根据用人需求,利用数据引擎进行信息比对,筛选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用人提供保障。2.1.4学生方面(1)提供多种测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明确职业追求,力求人职匹配; (2)分学校分专业分年级,根据人才发展规律提供服务,促进学生成长; (3)通过后台数据技术,将学生简历信息和招聘条件进行匹配,提高求职效率。2.2纵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国家就业优先战略,以就业为导向助力学生成才,贯穿入学到就业全过程,提供精准服务。

 (1)明确职业目标:对新生开展专题活动,结合所学专业认识职业分工,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 (2)构建发展阶梯: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落实发展措施,引领大二大三学生关注国家、地区和行业发展,缩短自身与职业目标间的差距,踏踏实实提升; (3)关注求职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毕业服务;运用数据手段,结合求职者对区域、行业、岗位、薪资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推送合适的岗位。3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实施方案3.1功能结构由用户管理和信息管理两部分组成。用户区分为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管理员由高校工作人员担任,负责收集管理学生资料,提供就业服务;普通用户区分企业用户和学生用户,设置不同的登录入口,建立学生和企业档案,为人职匹配创造条件。信息按照来源进行分析汇总:政策法规和就业指导信息由管理人员发布,企业的招聘培训信息和学生信息要验证真实性,审核通过后发布到数据平台,建立信用档案。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学生和岗位进行智能匹配,使双方享受到精准就业服务。3.2技术手段依托互联网应用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采用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多功能多渠道的访问形式:网站划分若干功能模块:政策法规类、企业招聘信息、学生自主求职信息、学校就业创业培训信息、用户个人档案等,方便用户浏览、收集资讯和招聘信息以及后台管理。手机APP客户端内容与网站互通,用户随时可以使用手机界面登录。微信公众号每日向用户推送内容,关注就业热点,传达资讯动向,潜移默化中引导用户。短信平台根据信息内容、传输对象选择发送方式,对群体性信息进行统一批量发送,对个性化服务讯息自定义发送,即时传递讯息。这四种访问渠道,为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平台收集信息提高了效率。平台在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的基础上,形成大数据,通过云计算,达到为学生推荐精准的招聘信息,为企业推荐适合的人才的目的,实现“互联网+就业”服务。3.3宣传推广为确保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投入使用,应当高度重视宣传推广工作,改进和创新宣传手段。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和企业,宣传推广工作要深入校园和企业,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用人单位加入平台,利用职业培训、职业竞赛、专场招聘会等活动,提供全面、便捷、精准和全方位的服务收获稳定的受众群体。3.4财政支持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建立,既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更离不开财政支持,做好预算核算,集中管理,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配置,为提升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质量和技术水准服务,为就业政策的落实护航,为实现就业优先战略贡献力量。(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作者简介:马葆芳(1983~),女,教师,研究方向为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参考文献[1]崔瑶,何亮.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4).[2]张杰.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2).[3]杨爽.就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及用人单位互动对策探析——基于精准帮扶理念[J].现代商业,2019(2).。

 。. .。

 。

篇二: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p>

 延边大学 编 延边大学

  1

  前言

 ................................ ................................ ..

 4 4

 学校概况

 ................................ ..............................

 5 5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

 7 7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 7

 (一)总体规模及学历结构 ....................................... 7

 (二)性别结构 ................................................. 7

 (三)院系结构 ................................................. 8

 (四)生源地结构 .............................................. 10

 (五)民族结构 ................................................ 12

 (六)师范生/非师范生结构 ..................................... 13

 二、毕业去向落实率 ................................................ 14

 (一)总体及分学历层次毕业去向落实率 .......................... 14

 (二)各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 .................................... 16

 (三)不同特征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 .............................. 16

 三、就业流向 ...................................................... 18

 (一)就业地区分布 ............................................ 18

 (二)单位行业分布 ............................................ 22

 (三)单位性质分布 ............................................ 23

 (四)工作职业类别分布 ........................................ 23

 (五)主要流向单位分布 ........................................ 24

 四、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就业情况 ................................ 25

 (一)毕业生服务重点区域就业情况 .............................. 25

 (二)毕业生服务吉林省内、延边地区就业情况 .................... 27

 (三)毕业生基层项目就业情况 .................................. 27

  2

 五、升学 .......................................................... 28

 (一)国内升学 ................................................ 28

 (二)出国、出境 .............................................. 30

 六、自主创业 ...................................................... 31

 七、未就业群体分析 ................................................ 33

 第二篇: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色

 ................................ .......

 36

 一、高位统筹,制度驱动,就业工作机制“打前站” .................... 36

 二、拓宽渠道,多点发力,就业创业服务“不打烊” .................... 38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就业精准帮扶“暖人心” .................... 45

 四、创业有你,就在吉林,留省就业行动“见实效” .................... 46

 五、育人为本,学赛结合,就业创业指导“不断线” .................... 49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 .......

 51

 总述 .............................................................. 52

 一、毕业生突破困境实现稳就业,多渠道促就业工作稳步展开 ........ 52

 二、巩固建设东北人才高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52

 三、岗位适配性居于高位,供需实现高质量对接 .................... 52

 四、多元化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成长,课程教学评价居首位 ............ 53

 五、学校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服务效果获毕业生高度认可 ............ 53

 一、求职过程分析 .................................................. 54

 (一)就业形势分析 ............................................ 54

 (二)择业渠道 ................................................ 56

 (三)毕业生求职就业影响因素 .................................. 57

 二、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 .......................................... 58

 (一)专业相关度 .............................................. 58

 (二)工作适应度 .............................................. 59

 (三)工作胜任度 .............................................. 60

 (四)职业能力满足度 .......................................... 61

  3

 三、工作满意度 .................................................... 63

 四、不同行业领域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 65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 66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 .............

 67

 一、毕业去向落实率发展趋势 ........................................ 67

 二、毕业生毕业去向发展趋势 ........................................ 68

 三、毕业生单位流向发展趋势 ........................................ 69

 四、毕业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 71

 五、毕业生行业流向发展趋势 ........................................ 72

 六、毕业生岗位适配性发展趋势 ...................................... 74

 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

 75

 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 76

 (一)毕业生综合评价 .......................................... 76

 (二)教育教学评价 ............................................ 77

 (三)就业创业工作评价 ........................................ 82

 (四)管理服务评价 ............................................ 83

 二、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 85

 三、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 87

 (一)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反馈 .................................. 87

 (二)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88

 (三)对就业创业工作的反馈 .................................... 90

 附录

 ................................ ................................. .

 92

 一、各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 .......................................... 92

 二、各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 .......................................... 94

 三、数据统计说明 ................................................. 103

  4

 前言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积极发挥就业状况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预警,健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 2021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 号)精神,遵照教育部的《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文件要求,学校编制和正式发布《延边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特色、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五部分;所涵盖的指标包括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流向、求职过程、就业适配性与职业发展、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等多个方面。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21年 8月 3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流向等。

 (二)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北京睿新中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调研面向学校 2021 届毕业生,回收有效问卷 2578 份,使用数据涉及就业质量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用人单位调研数据,面向学校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使用数据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能力评价、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评价等部分。

  5

 学校概况

  延边大学(Yanbian 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支持建设大学。

 学校始建于 1949 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现设有 22 个学院,76 个本科专业;8 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 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1 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8 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5 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2017 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 2237 人,其中专任教师 1376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 76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 531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 789人,聘请了包括金宁一、陈芬儿院士等在内的 100 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为我校高端人才、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启动了“图们江学者支持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

 我校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26544 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5320 人,本科生 19165人,专科生 2059人),来自 24 个国家的留学生 277 人。现建设有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等 48 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积极打造图们江论坛和长白山论坛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品牌。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部委级项目 188 项;省级、厅级项目 388项,国际合作项目 24项;发表学术论文 6655篇,其中国际三大

  6

 科技文献检索论文(SCI、EI、ISTP ) 1293 篇,SSCI、A&HCI、CSSCI期刊论文 265篇;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项 52项,获得专利 99 项。

 我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 29 个国家和 2 个地区(香港,台湾)的 276 所院校和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加强“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建设,成立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延边大学中心、在韩国忠北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先后与俄罗斯远东大学、日本明治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每年交流互访的专家学者近千名。

 面向未来,延边大学将以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为己任,秉承“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精神,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吉林省“双特色”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人才培养核心地位,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创新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谋划学校发展蓝图,争取早日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延大梦”!

  7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 1

  (一)总体规模及学历结构

 我校 2021 届毕业生共 6720 人,较去年增加 675 人,涨幅达 11.17%。其中专科毕业生 720 人(10.71%),本科毕业生 4469 人(66.50%),硕士毕业生 1480 人(22.02%)、博士毕业生 51 人(0.76%)。

 图 图 1- 1

 2021 届 届 毕业生规模与学历结构 (二 )

 性别结构

 学校 2021 届毕业生中,男生 2400 人(35.71%),女生 4320 人(64.29%),女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 1:1.80。

  1

 数据来源: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截止 2021 年 8 月 31 日)。

 7204469148051专科毕业生 本科毕业生 硕士毕业生 博士毕业生专科毕业生, 10.71%本科毕业生, 66.50%硕士研究生,22.02%博士研究生, 0.76%

  8

 表 表 1- 1

 2021 届毕业生 不同性别分布 性别 人数 比例 男生 2400 35.71% 女生 4320 64.29% 总体 6720 100.00% 从各学历层来看,女生人数均多于男生;其中,专科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为1:2.14,本科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为 1:1.57,硕士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为 1:2.64,博士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为 1:1.04。

 图 图 1- 2

 2021 届 届 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性别分布 (三 )

 院系结构

 我校 2021 届毕业生分布在 20 个院系,其中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为经济管理学院、工学院、朝汉文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各学院具体毕业生人数分布详见下表。

 表 表 1- 2

 2021 届 届 毕业生学院分布 序号 学院 本专科毕业生人数 毕业研究生人数 学院总人数 占比 1 经济管理学院 714 112 826 12.29% 2 工学院 629 32 661 9.84% 3 朝汉文学院 46...

篇三: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用户手册用人单位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11‐4

 ‐1‐目录系统简介及特点介绍系统功能详解一、 注册和登录.......................................................................................................................61.用人单位会员注册...........................................................................................................62.用人单位会员登录...........................................................................................................7二、 站点管理...........................................................................................................................81.激活站点管理...................................................................................................................82.站点集合管理...................................................................................................................9三、 职位管理.........................................................................................................................111.职位添加.........................................................................................................................112.职位查询.........................................................................................................................123.职位编辑与删除.............................................................................................................124.职位发布.........................................................................................................................13四、 招聘管理.........................................................................................................................151.应聘申请搜索及 Excel 导出...........................................................................................152.对应聘申请操作.............................................................................................................15五、 简历搜索及“我的人才库” .........................................................................................171.简历搜索.........................................................................................................................172.“我的人才库” .............................................................................................................17六、 统计报表.........................................................................................................................19七、 系统管理.........................................................................................................................20八、 其他.................................................................................................................................231.站内消息.........................................................................................................................232.招聘会.............................................................................................................................233.生源信息检索.................................................................................................................24

 ‐2‐

 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专为用人单位的招聘和学生求职提供服务。

 在教育部、 省市和高校就业网站上, 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一站式注册, 求职、 招聘信息定向发布和精准配送, 并提供功能强大的线上招聘系统, 轻松完成交流双选。

 真正实现教育部、 省市和高校就业网站的互联互通。

  学生用户 系统简介 用人单位用户

 ‐3‐

 一站注册, 多点共享

 定向发布, 精准锁定

 手机短信, 即时接触

 建立专属人才库

  全国生源数据库查询

  教育部、 省市和高校就业网真正互联互通, 只需在任一就业网注册并接受审核, 可向任一站点发布招聘信息。

 可根据招聘需求和目标高校, 在教育部、 省市、 高校就业网中, 选择性定向发布需求信息。

 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数据库, 用人单位可以快速检索到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 分类检索 211 工程高校、 985 高校和教育部示范高职院校及其就业部门联系方式, 为招聘人才提供帮助。

 可向应聘的学生发送手机短信, 告知笔试、 面试相关通知, 提高招聘效率。

 可收藏人才简历, 建立用人单位专属人才库。

 系统特点

 ‐4‐

 登陆步骤

 图 1 :

 用人单位登陆步骤

 注册说明

 • 用人单位在教育部、 省市和高校任一就业网上注册后,就可成为所有就业网站的用户。• 用人单位在某一就业网注册, 就由该就业网审核其资质。

 审核通过后, 其他就业网自动承认其资质有效。

 用人单位可向任一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

 • 用人单位如果一周内没有被及时审核, 可以选择更换其他就业网来进行审核。

 注册步骤

 ‐5‐

 管理功能 用人单位管理页面, 共有八个模块功能。

 下面将会对每部分功能进行详解。

 图 3:

 用人单位管理功能 功能简介

 6一、

 注册和登录 1 . 用人单位会员注册 图 用人单位会员注册 用人单位在注册页面填写单位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营业执照号, 单位所属行业, 单位规模, 单位所在地和邮政编码)

 及账户信息(包括联系人姓名, 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手机号码, 密码), 点击【同意以上协议, 下一步】

 完成注册。

 其中, 同一家用人单位只能注册一次, 即不能重复注册。

 注册时填写的账户信息为本用人单位的管理员账户。

 单位注册后, 可以登录系统进行添加职位, 完善单位信息等操作。

 待单位通过后台管理员的审核通过之后, 其可以将职位发布出去。

 其中邮箱地址即为用户登录本系统所使用的用户名。

 填写正确的手机号码可以接收注册站点提供的短信服务。

 72. 用人单位会员登录 图 单位用户登录 单位会员输入用户名及密码, 点击【登录】

 进入本系统。

 用户名为注册时填写的电子邮箱, 密码为注册时自设。

 若该单位未在该站点注册, 而在其他站点注册过, 则该单位登录自动激活,成为该站点的用户。

 8图 单位用户首页 二、

 站点管理 为了是用人单位会员方便快捷地使用本系统以及提高职位发布的效率等, 系统为单位用户提供了站点管理, 主要包括对激活站点的管理及站点集合的操作。

 图 站点管理 1 . 激活站点管理 用人单位在某个站点注册成功后, 成为该站点的单位会员。

 单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成为其他更多站点的会员 (我们把用人单位成为某站点会员称为用人单位激活某站点)。

 一种是登录激活, 即单位通过登录某站点成为该站点的会员。

 另外一种是通过“站点管理” 添加激活站点成为已激活站点的会员。

 9图 添加激活站点 当前站点类型包括高校站点和中心及省市站点。

 点击【添加激活站点】, 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院校类别, 院校名称, 院校所在省份对高校站点进行筛选, 以对高校站点进行激活。

 选择中心及省市站点进行激活。

 若激活的站点个数超过一定数量(50 个), 那么系统建议单位用户对已激活站点进行分组。

 点击【已激活站点】

 对已激活站点进行管理。

 单位用户可以根据站点名称和站点类型(中心站点, 省市站点, 高校站点)对已激活站点进行搜索, 以列表形式呈现。

 单位可以通过点击删除按钮撤销某个已激活的站点(注:

 注册站点和单位当前登录的站点不能撤销)。

 图 添加站点到常用站点集合 单位可以通过勾选已激活站点前的复选框以选择某些站点, 点击【添加到常用站点集合】

 弹出“常用站点集合” 对话框, 选择某个已创建的站点集合, 点击【确定】

 将选择的常用站点加入了该站点集合中。

 2. 站点集合管理 为了提高单位发布职位的效率, 系统建议对站点信息进行分组, 其中每个站点集合中站点的数目不得超过一定数量(50 个)。

 站点集合管理主要包括站点集合的添加, 删除, 编辑等操作。

 点击【新增站点集合】

 输入集合名称, 点击【确定】

 以创建新的站点集合(站点集合名称不能重复)。

 10图 常用站点集合 点击【常用站点集合】

 系统会显示单位用户当前已创建的站点集合列表, 显示信息包括站点集合名称, 集合中站点的数目以及集合创建时间以及最后修改时间。

 点击【删除】

 则对该站点集合进行删除。

 点击站点集合的名称, 可以查看该站点集合的信息, 包括集合名称、 创建时间和该集合中包含的具体站点。

 点击集合名称, 可以对集合名称进行修改。

 点击删除按钮, 可以将该站点从站点集合中删除。

 图 查看站点集合 创建站点集合后, 单位用户发布职位时可以针对不同的职位选择不同的站点集合进行发布。

 11三、

 职位管理 职位管理主要提供对职位的操作, 包括职位的添加、 删除、 编辑、 查询与发布等。

 1 . 职位添加 图 添加职位 通过在单位用户首页点击【添加招聘职位】

 或者职位管理页点击【添加】,进入添加职位信息页。

 单位用户填写要招聘的职位信息, 包括:

 职位名称、 职位编码、 招聘人数、工作地点、 职位性质、 职位类别、 学历要求、 发布周期、 职位描述及要求和接受应聘的电子邮箱。

 选择职位进行发布的站点集合(包括“当前站点” 及已经创建的站点集合,若单位激活的站点个数小于 50 个, 则还包括“全部站点”), 点击【确定】

 对职位信息进行保存, 以添加一条职位信息, 并将该职位信息发布到所选择的站点集合中的站点处。

 122. 职位查询 图 职位查询 单位可以根据职位的名称和职位性质对其已添加的职位进行查询, 以查看这些职位的信息以及应聘状况等, 以列表形式呈现。

 3. 职位编辑与删除 在职位列表操作栏, 对要进行修改的职位点击【编辑】, 进入职位信息修改页面。

 单位用户可以对该职位信息进行修改, 通过点击删除标识 取消该职位在某些站点的发布。

 点击【保存】, 则系统保存更新后的职位信息, 并将其发布到选择的站点处。

 在职位列表操作栏, 对要删除的职位点击【删除】, 将该职位信息进行删除,若该职位信息已经发布, 则发布的职位信息也同时被删除。

 13图 编辑职位 4. 职位发布 在职位列表操作栏, 单位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选择站点】

 对未发布(发布站点数为 0)

 的职位信息进行发布, 或点击【重新发布】

 对已经发布的职位信息(发布站点数大于 0)

 重新进行发布。

 单位用户可以对不同的职位选择不同的发布站点集合, 该职位将被发布到站点集合中的各个站点处。

 14图 发布职位

 15 四、

 招聘管理 招聘管理主要提供用人单位对学生应聘申请的操作, 主要包括应聘简历的查询、 Excel 导出应聘申请的基本信息及对应聘申请的其他操作。

 图 招聘管理

 1 . 应聘申请搜索及 Excel 导出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需求输入搜索条件, 对应聘该单位发布的职位的申请进行筛选, 点击【查询】, 搜索结果以列表方式显示。

 提供的搜索条件包括:

 学生姓名, 毕业院校, 政治面貌, 生源地, 专业名称, 学历, 性别, GPA, 应聘职位,应聘状态。

 点击【导出为 excel】

 单位也可将搜索出来的应聘申请概要信息导出到 Excel文件中。

 导出的信息包括学生应聘的职位、 学生姓名、 学生毕业院校、 专业、 手机号码和邮箱地址。

 2. 对应聘申请操作 在“招聘管理” 页的应聘简历列表, 通过点击学生姓名, 单位可以对感兴趣的应聘申请进行查看。

 点击操作栏中的【删除】

 或【转入】, 可以将该应聘简历删除或转入到不同的应聘阶段(未筛选、 第一轮、 第二轮、 录用、 拒绝)。

 通过勾选应聘简历的复选框, 选择多份应聘简历, 点击列表最下方的【删除】

 或【转

 16入】

 以对多份简历进行删除或转入到不同的应聘阶段。

 在“查看应聘者简历” 页, 用人单位可以查看该简历的详细信息。

 点击【删除】

 将该份简历进行删除, 点击【转入到】

 将该份简历转入到不同的应聘阶段,点击【发消息】

 输入消息标题和消息内容, 点击【发送】

 则向该学生发送站内消息和简单的邮件。

 在“查看应聘者简历” 页, 点击【评价信息】

 单位用户可以对该份简历进行评价并提交。

 点击【处理记录】, 可以查看单位用户对该份简历的操作情况(用户改变简历应聘状态信息)。

 图 应聘申请

 ...

篇四: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创新思路 一、吉林工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刨业现 状 吉林工商学院是 2007 年 3 月由原吉 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 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实体合并 组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 ,现有全日制 本、 专科在校学生 13 413 人。

 吉林工商学院党委在 2011 年提出 “带着父母般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理念, 在就业工作方面形成了“ + 抓” :

 是认清形势抓就业创业; 二是围绕大局 抓就业创业;三是落实政策抓就业创业,

 四是适应市场 抓就业创业 :

 五是探索机制 抓就业创业;六是搭建平台抓就业创业 ,

 七是夯实基础抓就业创业:

 八是拓宽思路 抓就业创业;九是创新服务抓就业创业 ;

 十是强化协调抓就业创业。

 吉林工商学院的就业工作体系:

 一是 构筑领导体系; 二是构筑指导体系; 三是 构筑执行体系; 四是构筑科研体 系; 五是 构筑实践体系; 六是构筑网络体系; 七是 构筑保障体系 ; 八是构筑协作体系 ; 九是 构筑实训体系; 十是构筑反馈体系。

 吉林工商学院 2011 届毕业生 4 025 人,就业率 87. 67%; 2012 届毕业生人数 为 4 007 人,就业率 88. 67%; 2013 届毕 业生 3 999 人 , 就业率 85. 85%。

 学校在指导就业创业方面存在的问 题:

 未能处理好招生 、 培养、 就业三者关 系; 人才培养的社会化有待于加强; 规划 职业生涯、 掌握职业技能流于形式; 毕业 生严重缺少实习实践机会; 社会对人才需 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相脱节:

 高校就业 创业指导教师匮乏; 高校抓就业创业的重 视程度和力度不够; 高校学生对社会的了 解过少, 对人才需求的内涵、 标准知之甚 一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 吉林工商学院党委书记 申奉澈 少;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有待于改革; 政 策辐射面有很大局限性。

 吉林工商学院作为一肝省属公办本 科院校 , 从一个侧面基本可以反映出吉林 省普通本科( 含部分专科专业 )高校毕业 生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

 二、 推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刨业 工作几点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 了全社 会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难中之难 , 应由 各级党委和政府组织社会力量, 开展高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战、 持久战 , 集中 力量办大事 , 形成共识解难题 , 扎实工作 求实效, 吉林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 将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局面。

 我曾经在吉林省人社厅从事过 15 年 就业创业方面的工作 , 当年, 在吉林省委、

 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 下, 吉林省人社部门创造了“五个率先”、

 “五个较早”和“十大品牌” (“五个率先” 即

 率先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 率 先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名称; 率先建立就业 工作联席会议机制; 率先实行就业工作目

 标责任制; 率先组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 台。“五个较早” 即较早实施人力资源市场 建设规划;较早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

 较早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 城区活动; 较早形成合力推进就业工作机 制;较早实施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项目。

 “十大品牌” 即就业工作主题年 ; “ 零就业 家庭”就业援助; 吉林保安; 十万农民工大 培训; 贷惠捷小额贷款 ; 万名下岗员工进 民企 ; 自强就业助残活动; 批量开发、 规模 就业, 零散开发、 灵活就业; 创业园区促进 就业 ; 政企联合 、 城乡联动、 部 门联手模 式 ),被当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等 领导同志誉为就业工作“ 吉林现象” , 吉林 省领导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介绍过经验, 吉 林省也 先后承办过 多次全 国会议。

 借此机会, 我提 出如下 10 项建议, 希 望能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思路。

 1. 各级党委政 府要高度重视 , 切 实将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更加重要议事 日程 。

 2. 各级政府及其教育、 人社等部门应 像当年开发“十万公益性岗位”那样, 围绕 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作策划并实施几 个具有吉林特色的大动作、 大手笔、 大项 目。

 3. 在省 、 市、 县三级政府实行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

 4. 在省 、 市、 县三级政府建立高校毕 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5 各级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市场应把 高校毕业生职业供求状况分析纳入重要 工作内容,准确分析判断基本就业形势 ,

 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6. 在全社会有计划、 有举措 、 有 目标 地组织开展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落实年” 、 “就业服务年” 、 “创业培训年”等 项活动 。

 7. 要极大地提高各类就业洽谈会的 质量, 提高求职就业成交率。

 8. 高校创业园建设应纳入政府议事 日程 , 有计划地进行规划、 投入、 验收。社 会各类创业园应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开辟绿色通道。

 9. 各级政府预算中, 就业扶持资金应 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倾斜。

 1

 0. 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高校毕业生 就业创业工作的政策宣传、典型宣传、 经 验宣传, 营造强大的正面舆论氛围。

篇五: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及相关政策分析刘佳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      摘要金融危机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有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 个方面。吉林省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扩大就业的同时也加大力度规范高校行为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高校自身改革和大学生自身的调适也极为重要。关键词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作者简介刘佳     一 女长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中外政治制度。    年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它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就业的寒冬。这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首当其冲其已成为社会的难点和热点。大学生是社会的建设者和较高级人才其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以吉林省为例。    年仅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就超过  万人达到历史新高点。如果加上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和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    年全省毕业的大学生预计将达到  万人。这其中面临就业的人数超过  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队伍面对的却是紧缩的社会岗位需求这对政府、高校和就业者自身都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及吉林省政府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以供探讨之用。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 政策制度因素在大学生就业政策方面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统包统分”到现在的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双向选择”促进了大学生择业的主动性以及企业的自主性为完善人才就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直以来在“双向选择”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制度规范方面大学生就业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在当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企业按照市场发展规律自然要紧缩就业岗位、提高就业门槛。这就造成了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 用人单位因素面对大学生就业需求迫切的局面部分企业盲目提高录用门槛非名牌大学、非研究生、非男生等不要的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低起薪、工作经验等因素也经常成为阻碍应届大学生进入企业的一道门槛。此外部分企业单纯从经济利益出发采取对求职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给缴纳社会福利金、在试用期满后无故解聘的方式为企业谋利这些都损害了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三 高校因素第一。扩招的影响  益显现。就全国来看自    年开始到    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增长数百万人到    年已达到   万人。相应地。大学生待业人数也已超过百万人。如前所述    年吉林省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已达到  万人。如此数量的大学生求职者涌人社会连同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自然就造成了求职难、学历贬值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第二。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不科学。伴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脱节和滞后的现象。课程的设置既缺乏坚实的理论教育又缺乏实用的通识教育。教育出来的大学生缺乏“精”、“专”、“通”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本科生填鸭式、研究生放任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是缺乏创新力和动手能力的人。大学生本身也呼唤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这表现在大学生进行选课时。更乐于选择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的课程。第三。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步人社会之前的过渡性活动。是了解工作岗位、社会礼仪、制度运作的良好机会。大学在课程安排上普遍设有社会实践内容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这种实践容易流于形式。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一些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仅限于大学生通过一些关系到某某单位盖个章或是象征性的到某某单位实习几天就草草交差。学校和大学生的这种态度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既无意义又弄出许多造假事情来。这不仅浪费了大好的岗前培训机会从长远来看对社会、学校尤其是大学生自身都是弊大于利。鲫够 逼趣尘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簟  期万方数据

 鞘篝罴徽毯瓣 胡 四 大学生自身因素第一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不愿放下身段。根据中国广播网的报道    年上半年吉林省举办了一次历年来最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本地企业首次包揽了几乎全部就业岗位。令人意外的是签约人数并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们不愿放下身段在择业时存在“官本位”思想。对城市、岗位、工资等要求过高。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人士表示如果不扭转大学生就业观念政府花再大力气组织招聘。也达不到理想效果“我们搞了一个调查。  的大学生就业时选择了沿海地区。选择了副省级以上的城市。选择了党政机关很少有学生留下来在北方。在基层。有的大学生找到了一个岗位但未必就是最终的选择。择业观念的转变我以为这才是最根本。”第二。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求职技巧。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可以概括为“两强两弱”依赖性强、功利心强。耐挫折能力弱、自信心弱。依赖性强表现为许多大学生在毕业阶段仍然成天呆在宿舍、学校。坐等单位上门依赖学校或家人的帮助实现就业。功利心强表现为大学生往往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单位的待遇、职位。工作之后不能踏实工作好高骛远。耐挫折能力弱表现为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心灰意冷在困难面前采取逃避的方式。自信心弱表现为大学生在面试时过于拘谨和紧张。回答问题时思路不清晰或是不敢在用人单位面前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失就业良机。二、吉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到    年 月末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签约就业人数超过  万人。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面 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以及省政府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有关政策精神吉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涉及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 个方面。 一 政府方面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依法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的维护。如吉林省计划从    年起用 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就业工程力争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高校毕业生协助村委会工作。用 年左右的时间实施“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项目每个社区选派一至两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服务及管理工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给予免除费用、免费培训等援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安全保障。 二 用人单位方面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严禁就业歧视。如对当年聘用高校毕业生人数多的企业给予发展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照顾鼓励大中型企业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要求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项目的单位积极聘用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区要加强高校毕业生人才库和人力资源市场 人才市场 建设对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各类用人单位均不得以任何理由实行包括院校歧视、性别歧视和民族歧视在内的就业歧视。 三 高校方面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吉林省省长韩长赋表示“要坚持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调整学科设置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就业技能。把学校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各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采取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每年开展为期一周的“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对就业工作上弄虚作假的高校。在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就业率连续 年不达标的高校。采取减少或停止招生的措施。 四 大学生方面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如吉林省加大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扶持力度累计到    年 月已发放贷款    万元直接扶持高校毕业生   人。带动    人实现创业、就业。从    年起用 年时间全省每年组织 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长春、吉林等城市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等。三、对吉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分析大学生承载着发展和建设的重任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吉林省政府针对本省具体情况制定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涉及到就业环节中的各个方面其目的是调动整个社会团结一致共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尽管如此以上内容都是从政府调控角度做出 下转   页万方数据

 鞘滋’趸 溯毯一数家长都不能与孩子用英语对话。或像辅导语文、数学那样帮助孩子。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十分热情地对待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除了经常鼓励学生的进步外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对待他们的语言错误。应该看到。学习第二语言时犯各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错误是正常现象。为了让学生不断改正语言错误又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分析哪些是必须纠正的错误什么时候以及如何纠正它们。一般说来影响交际意义的语言错误是必须纠正的如动词时态、重要的动词、固定搭配等。纠正错误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学生表达完以后而不宜随时打断学生的说话或回答。一个学生的错误可以由他自己纠正也可请其他同学帮助他纠正。目的是通过纠正错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质量。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要求高一些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不要苛求完美。焦虑可分为“促进性焦虑”和“妨碍性焦虑”。促进性焦虑又名正焦虑。妨碍性焦虑又名负焦虑。研究表明。适量的焦虑对语言学习起促进作用。而过多的焦虑与语言习得成反比——焦虑越多。习得越少。对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最主要的妨碍性焦虑是错误焦虑。他们由于过分追求语言形式的正确无误而造成自己过高的交际焦虑。这在听说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减少这方面的焦虑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在交际过程中或众目睽睽之下。有错必纠。因为这样往往会加重学生怕出错误的焦虑打击他们学习口语的热情。不少学生还会被吓的不敢张口不愿张口产生学习口语的障碍。正确的做法是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对学生在交际中犯的错误宽容对待。鼓励他们多开口使他们的焦虑程度降到最低这样才能促进信息的有效“输入”从而习得语言能力。 责任编辑郭士琪参考文献 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 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 伊秀波应用语言    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  页 的。宏观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严峻的就业环境。对企业而言市场规律及经济利益仍然是主要的驱动杠杆。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精英”才能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和有效创业。在这方面。高校和大学生自身才是根本。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强调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恢复减少贫困、饥饿和童工现象提高收入、改善健康和生活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通过高校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 高校培养模式改革高校除了应在就业培训和指导方面下功夫外更应该从大学生入校之日起便在培养人才方面充分考虑定位问题。社会的需求和知识的更新推动高校进行改革为此要明确所培养的学生的社会定位。在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时。紧紧围绕定位。改变学校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加大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并注重将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落实到位。使社会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六: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6 1 人 社 经 验搭建众创平台推动双创战略— 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侧记2011年以来,吉林省各级人社部门|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 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 | 神 ,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产业布局,全 面 开 | 展了大学生创业园的创建工作。截 至 目 | 前 ,吉林省共建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园114 | 家 ,其 中 省 级 大 学 生 创 业 园 5 0 家 ,市 | (州)、县 (市、区)级大学生创业园64家; | 入驻大学生创业企业1 869户 ,有 5 146 | 名大学生入驻园区创业,共计带动就业| 35 083人。

 j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韩丹对| 此颇有感触:“集团创业之初,人 员 配 备 不 i 全,企业入驻吉林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后, | 借助于吉林省人社部门搭建的校企招聘| 平台,集团引进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企业| 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吉林省人社| 部门还开展多项校企交流活动,为集团在| 科学研发方面提供了新动能,为实现学校| 科技成果就地转移转化做出了一定的成i 果,为企业进_ 步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 重要作用〇” I吉林省人社部门积极打造大学生创 I业园吉林省是高校毕业生较多的省份,每 I 年局校毕业生总量大约在18万人左右。

 丨

 创建和培育大学生创业园区,不仅可以减| 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能创造和培育一 | 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以创业带动| 就业。

 I适时启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项目 |早在2011年 8 月 ,吉林省人社厅就| 下发了《关于进_步做好大学生创业园建| 设的通知》,确定了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 建设的原则,明确了各级人社部门、人 才 | 交流机构的职责,确定了省级大学生创业| 园标准条件、申报程序、组织领导、专项资| 金申报等,把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纳入高校|曹宇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吉林省人 社厅还专门组织召开吉林省大学生创业 工作会议,在吉林省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 建设3235工程,即建立30家省级大学生 创业园,每个园区达到入户创业企业20 家 ,每户创业企业有3 名以上大学生创 业,带动5 人以上就业。吉林省各级人才交流机构深入企事 业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加 大创建和培育力度。召开两次专门工作 会议,并在长春万易大学生创业园和辽源 东北袜业大学生创业园召开现场会,统一 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开展了省级大学生 创业园评审工作,成立了省级大学生创业 园评审委员会。根据各地申报的名单,吉 林省人才交流开发中心组织人员逐户进 行评审前验收,经验收组对46户申报单 位验收,有 3 6 家单位作为首批省级大学 生创业园预选单位,报送评审委员会评 审。经严格评审,有 31家单位获得首批 省级大学生创业园称号。在全省“创业带 动就业推进大会”上,吉林省领导为31家 省级大学生创业园授牌。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园集群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对 一些初建、规模较小的创业园,有一个循 序渐进的培育和发展过程。在全省省级 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的同时,根据全省各地实际情况,吉林省 人社厅于2011年底,下发了《关于加强市 县级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通知》,要求各 市(州)、县(市、区)制定大学生创业园标 准 ,满足各类大学生就近就地创业,建立 省、市、县三级不同规模、多种形式、不同 层次的大学生创业园集群。为加快市、县两级大学生创业园建 设 ,吉林省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针 对市、县级大学生创业园发展现状,组织|吉 林 省 各 市 (州)、县(市、区)人才中心负 |责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负责人开展大学 |生创业园管理人员培训班活动,采取授课 |和问答互动形式,就大学生创业园的创建 |原 则 、申报程序、管理办法、服务内容等进 ! 行深入探讨、学习。目前,吉林省市、县两 |级大学生创业园已经发展到64家。

 j

 扎实推进各项服务措施到位I 加强创业服务载体作用,做好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创业服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 |工 作 任 务 ,在学习和借鉴外省的工作经验 |的 基 础 上 ,紧紧围绕吉林省实际,采取多 i 项跟进服务措施,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一是注重典型引路作用。辽源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从2009年开始创建大学 |生 创 业 园 ,成功创造了创业培训、实训、企 |业 孵 化 、成长服务和大学生入园创业“货 i 币出资零缴付”“经营场地零成本”“自主 |创 业 零 收 费 ”的创业成功模式,成为吉林 |省 大学生创业园_面旗帜。东北袜业大 |学 生 创 业 园 采 取 了 “平台+ 服务”及 “保 | 姆 + —站式”的孵化模式,先后吸引全国 i 181所高校3 000余名大学生在园区创 | 业 、就业,创办袜厂和企业138户 ,带动就 |业近万人。|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摆渡 i 创新工场融合天使投资、创客空间、创投 |咖 啡 、创业传媒、技术转移转化、创业培训 |功能为创业企业或创客提供完整的一站 |式 创 业 服 务 。吉林省人社部门紧紧抓住 |摆渡创新工场这个典型,多次召开现场 | 会 ,推广经验。组织省内创业园参观学 | 习 ,推动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创建不同类 | 型 、不同规模的创业园区。|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产业优|势创建不同园区。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势动保障世界

 人 社 经 验 117过程中,人社部门一直坚持实事求是、因 地制宜原则,把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与吉 林省产业发展战略和当地产业优势紧密 结合。长春、吉林两市高校集中、科研力 量强,重点培育科技研发类创业园。农 业产业一直是吉林省重点优势产业,结 合各地产业发展,扶持利用当地产业优 势创建农业产业园。三是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吉林省 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不能完全依托政府 的投资创建规模较大的创业园区。因此 确定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广 泛参与”的原则,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企业集团、各类开发区、高新区、产 业 (

 园区创办创业园。

 丨四是加大大学生创业园宣传力度。

 I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 传 大 学 生 创 i 业园建设工作。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开i 辟的“创业吉林”栏目中,积极宣传大学丨 生创业企业和创业人物事迹。为使更多| 的大学生了解创业园,激 发 他 们 的 创 业 i 热情,人社部门组织开展万名大学生走| 进创业园、创业指导师进校园、创业大讲| 堂活动,在举办大型人才交流活动时,都 | 在最显著的位置设立“大学生创业展区” | 和专馆,集中展示全省大学生创业园建| 设情况,为大学生创业园招揽人才。

 |五是探索创业园自我管理模式。为 | 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创业园创建单位积极| 性 ,实现创业主体的自我发展、自 我 管 | 理、互动联络、共同提高,人社部门由31 |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园组建了“吉 林 省 省 i 级大学生创业园联席会”,由 创 业 园 民 主 i 选举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创业园之间| 相互保持联系,共同研讨创业园建设中| 的问题。

 |几年来,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创建 工作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辽源 东北袜业大学生创业园、长春科大学生 创业园、摆渡创新工场、九台大学生创业 园先后被国家授予国家级创业孵化基 地 ,松原清华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总经 理被国家授予全国创业先进个人。全国 先后有近十个省市同行到吉林省参观考 察大学生创业园创建工作。2016年启动 了第三批吉林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和第 一批吉林省创客空间评审工作。全省有 15家单位申报创建省级创业园、21家单|位申报 创 客 空 间 ,评审采用现场答辩与 |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式,评出了省级大 |学 生 创 业 园 1 ◦ 家和创客空间10家,完成 | 了年初制定的创建10个省级大学生创业 i 园和5个新业态创业园的工作目标。多措并举,为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 i 保驾护航! 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在吉林省开i 展时间虽然不长,可以说仍然处在探索 |和发展阶段,但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却是 丨壳点频出硕果不断。I 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初期,人社部|门选择长春万易科技园、辽源东北袜业 i 园和松原清华科技园作为试点单位,就 i 创业园建设的理念、路径、模式等问题进 |行 实 践 和 论 证 ,取得成功后加以凝炼和 i 升华,作为其他创业园建设的标杆,并以 丨制度和规范的形式予以推广,有利于创 i 业园的规模化发展。I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 针对创业的大学生,人社部门通过i 开展创业成功大学生进校园宣讲活动,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开展创业培训、 创业大讲堂等活动,解决了创业大学生 不懂创业、不敢创业的问题。吉林人社 创业大讲堂活动已连续举办4 年,有力地 推动了吉林省“双创”氛围的形成。2016 年 、2018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 “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吉林赛区选拔 赛 ,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创业创新的新 热潮。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 共有来自全省12个地区的196个优质项 目通过了审核参赛,赛事还首次进行了 网络视频直播,创下了全国创业大赛线 上视频直播全国第一,线上视频直播观看人数全国第三的好成绩,共计466.9万 人在线观看,下午的“大讲堂”活动观看 人数高达178.9万人,获得了 144.8万点 赞量。政府大力助推2017年 ,“打造10个大学生创业园” 被列为吉林省政府2017年民生实事之 一 ,对此,吉林省人社厅领导和吉林省人 才交流开发中心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做 出了任务分解,提出了工作要求,先后下 发了《关于落实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 任务的通知》等,并在10月底完成了全省 范围内新建大学生创业园的考核认定工 作。全省各市(州)、梅河口市、公主岭市 各有一家大学生创业园通过了评选,共 新打造了 12家创业园,这 12家大学生创 业园共入驻企业223户 ,大学生创业人 数 168人 ,带动994人就业,超额完成了 吉林省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吉林省人社部门坚持“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动员 社会各方积极广泛参与到大学生创业园 的创建中来。吉林省114家大学生创业 园分布在全省9 个市(州)和部分县(市、 区),利于大学生就地就近创业。创业园 模式多样化,适合不同专业大学生选择 性创业。创业园围绕当地支柱产业优 势 ,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腾飞。这 种创业园建设方式既受到当地政府支 持 ,又能适合大学生创业就业。目前,我省的114家各级大学生创业 园还将在人社部门的指导下,运用多种 手段促进企业创新,大力营造公平包容 的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 升双创水平,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

 更加广泛汇聚各方面创新资源。中国梦•创业行”吉林人社 — 大学生创业大讲堂活动现场务动保障世界

篇七: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27卷第11期2014年11月Vol.27Nov.2014No.11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王伟冰1,陈延民2(1.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130022;2.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吉林省高校数量逐渐增多。多种原因导致吉林省大学生就业较难。通过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探索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率G473.8王伟冰(1963-)

 ,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21世纪初,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 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和国家干部逐渐成为普通劳动者, 大学生就业问题随之出现。在国家深化综合改革、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 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扩大就业规模和提高就业质量, 是政府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吉林省高等学校数量逐渐增多, 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 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省。在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对突出。为破解这一问题, 需要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 才能提出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一、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一)

 毕业生规模不断上升从图1中可以看出, 2003-201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 其中本专科毕业生增幅高于研究生增幅。图12003-2013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二)

 毕业生就业率缓慢走低从图2中可以看出, 2003-2013年, 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波动较大, 以2012年为例, 博士生就业率较高, 本科生次之, 硕士生和高职高专生就业率较低。图22003-2013年吉林省高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三)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分析2012年:

 机关0.86%, 事业单位1.44%, 高等教育0.79%,医疗卫生单位 1.45%, 科研设计单位 0.48%, 国有企业10.19%, 非国有企业42.14%, 出国、 出境1.08%, 部队、 预征入伍2.51%, 升学9.74%, 灵活就业23.54%, 其他5.78%。2013年:

 机关0.63%, 事业单位1.58%, 高等教育0.70%,医疗卫生单位 2.07%, 科研设计单位 0.54%, 国有企业12.47%, 与2012基本持平。非国有企业43.41%, 出国、 出境1.35%, 部队、 预征入伍2.38%, 升学10.86%, 灵活就业22.77%,自主创业0.64%, 基层就业项目0.14%, 其他0.46% (见图3)

 。图32012-2013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表(四)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分析据统计2012年, 我省高校毕业生中, 本省籍毕业生省内161 -- 161 -- 161

 就业占43.05%, 外省籍在我省就业占4.4%, 本省籍出省就业占7.6%, 外省籍省外就业占29.2%。省外就业分布情况:

 东北地区 (辽黑蒙)

 9.02%, 北部沿海地区 (鲁冀京津)

 8.02%, 东部沿海地区 (沪苏浙)

 4.36%, 南部沿海地区 (粤闽琼港)2.8%, 黄河中游地区 (陕豫晋)

 5.44%, 长江中游地区 (湘鄂赣皖)

 2.74%, 西南地区 (滇桂黔川渝)

 3.08%, 西北地区 (甘宁青藏疆)

 1.3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我省高校毕业生出省就业的区域仍集中在北京、 上海等北部南部经济发达地区, 到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比例相对较低 (见图4)

 。图42012年高校毕业生省内外已就业区域分布图省内就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多, 一方面是我省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见效, 经济连续呈现上行趋势, 拉动了社会就业, 也为拉动了高校毕业生本省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 一线城市生活成本高, 就业竞争及工作压力大, 使得毕业生开始理性的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就业, 尤其是回省就业。但从省内就业的区域分布看, 又过于集中在长春、 吉林两城市, 占省内就业高校毕业生总量的70%多。形成了省内分布的不均衡 (见图5)

 。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省内。同2012年相关数据对比, 省内就业比例增加11.99%。对比结果表明, 我省经济状况呈良好发展态势, 更与我省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扶持创业等政策密切相关。与省内生源地域分布对比,省内就业分布还呈不均衡状态, 仍集中在长春、 吉林两城市,尤其是省外生源在吉林省就业的毕业生, 90%以上在长春市就业。辽源、 白山、 白城等地区的毕业生就业比例持续降低。图52012年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区域分布图二、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与问题通过数据发现,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存在若干明显的特点, 也揭示出一定的问题。这些特点与问题, 既与全国大学生就业状况具有共性, 又有吉林省独有的特殊性。其中, 研究生、 本科生和专科生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问题。(一)

 研究生1.冷热不均研究生中的工学、 理学市场需求比较旺盛, 就业形势较好。文、 史、 哲、 法等学科的需求较少, 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难问题, 个别专业的就业难现象已经非常突出。2.就业率下滑更为突出同本科和专科生相比, 毕业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下滑现象更为突出。3.区域分布一主多元研究生就业以东北地区为主, 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他地区中, 北部沿海、 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呈现出一定规模的多元分布, 到西南、 西北地区的就业比例明显低于上述地区。4.行业分布多样化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加大, 行业分工越来越细, 毕业研究生在择业时能够贴近就业市场现实, 表现出更加理性和灵活的就业态度。5.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研究生就业率的下滑, 与就业期望值没有调整到位密切相关。受毕业研究生的数量持续增加、 事业单位规模萎缩、科研院所入职门槛持续提高等市场供求关系影响, 毕业研究生就业市场从市场逐步走向中端, 从方向集中走向多元化。在这个市场调整过程中, 如果研究生的就业期望值能够同步调整, 则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从调研来看, 半数以上的研究生在初次择业时还保持了较高的就业期望, 表现出彷徨、 犹豫不决、 进退两难等心理状态, 从而造成了择业期延长、 有业不就类型的 “就业难” 。例如, 虽然市场对医学类专业研究生需求较大, 但需求主要集中在县、 区以下的基层单位, 与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期望相差较大。(二)

 本科生1.民营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成为吸纳我省高校毕业生的主要力量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看, 机关、 事业单位、 科研院所等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在4%左右, 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模呈大倾角下降趋势, 由2003年的45%下降到2013年的13%左右。在国有企业吸纳就业下降的同时, 市场进行了自发调整, 民营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比例由2003年的10%上升到2013年的43%, 成为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此外, 参军、 升学、 出国、 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就业、 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出现了小幅攀升;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有所增加, 但比例上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2.市场需求在院校间热冷不均根据对近三年 “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洽谈月” 的统计, 吉林大学和东北师大获得需求信息数量明显高于省属院校, 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省属院校在就业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下降, 而部属院校则一直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162 -- 162 -- 162

 3.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毕业生就业依赖于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吉林省省会和地市级的就业服务机构相对健全, 服务较好,而县级毕业生就业机构在能力和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还有待深化建设目前, 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从形势、 体系和规模来看, 都已初见成效, 能够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基础性的服务。但是, 从监管、 监测等方面看还处于放任和空白状态, 一方面不能对市场秩序形成有效管理, 对各主体(用人单位、 毕业生、 高校)

 的市场行为形成约束力; 另一方面不能对市场活动的状况进行有效监测, 以为各项公共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5.从业资格制度与人才培养相脱节在某些特定行业建立严格的从业资格制度是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这是一件好事, 但由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很大的惯性, 不能及时和灵活地适应市场变化, 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受阻。例如, 按照卫生部门要求, 医疗卫生部门接收的高校毕业生, 必须具有职业资格证书, 但是这个证书要求具备一年工作经验才能报考, 这就出现了 “我需要就业才能有经验和我需要经验才能就业” 的悖论。(三)

 高职高专生1.就业区域流向和行业分布更为集中这个特点是由学校和专业性质、 职业院校的区域性所决定的。首先, 吉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省内为最多, 少量去往北部沿海地区, 到其他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总量很小。其次, 就业行业主要以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为主。2.应用型专业就业明显好于其它专业应用型专业集中的院校普遍就业较好, 市场需求旺盛,包括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能达到70%以上,甚至高于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相比之下, 文科、 财经类等非应用型专业较多的院校就业问题较大。三、 促进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 人才培养规格能否与市场相匹配、 加强和改善创业教育、 职业技能教育是促进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一)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1.以市场需求为基础, 建立服务于专业和人才培养规格调整的信息回馈系统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关乎到能否实现顺利就业, 是中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教高(2007)

 2号 《关于进一步深化大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指出:“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 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 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改革, 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1]这就要求高校利用科学方法, 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实际出发, 对供需关系和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和深入分析, 在大量、 系统的数据基础上, 制定科学的政策措施, 及时动态地适应市场变化, 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除了引导高校外, 信息回馈系统也可以引导准备报考大学的学生, 影响他们对未来的判断, 从而使学校、 学生、 用人单位的行为受到市场信号的有效调节, 使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趋于平衡。2.改革高校学分制度, 扩大专业选择空间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足,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对文科专业来讲更是如此。一方面, 理工科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除了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外, 还要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 文科类专业虽然在教学中的理论性较实践性稍弱一些, 但是工作经验与技能也是胜任就业岗位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经验和技能只能通过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才能获得。对此, 学校应将实践教学的学分比重加大,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美国的社区学院就很有借鉴意义。他们设有灵活的学分制度, 学生可根据自身专业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来增强综合素质。学校结合学生专业的情况来灵活设置学分, 保证学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工作技能。我国大学生在踏入校门时就固定了专业, 在未来的学业中能够调整专业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地缩小了学生成长的自主性空间。欧洲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每个大学生都要先接受一年的基础性学习, 在了解各个专业及其职业方向的前提下, 根据社会职位提供状况和自身兴趣综合考虑选择专业,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的专业选择更加适合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我国也应该改变入学就固定专业的做法, 借鉴一年后再选择专业的做法, 使学生选择更加明确, 学习更加主动, 有利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二)

 积极推广创业教育, 提升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1.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根据 《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的通知,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为:

 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 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2]创业精神指培养学生敏于发现、 善于思考、 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挑战自我、 坚持不懈、 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 遵纪守法、 善于合作、 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 以及创造价值、 服务国家、 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部文件中关于创业教育的内容的表述表明, 学校创163 -- 163 -- 163

 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不仅是交给学生有关创业的显性知识和技能, 让学生去开办一个企业, 使学生成为 “企业家”“商人”“老板” ,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使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能够有开创性的成就, 促进个人与事业的发展。2.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展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1999年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创业教育,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 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包括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这需要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系统设计,改革教学方案, 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多与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 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在高年级阶段进行科研项目实践。学校在科研项目中可以按照正式模式成立 “虚拟公司” 。虚拟公司拥有着与正式公司一...

推荐访问:吉林省大学生就业管理平台 吉林省 管理平台 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