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5篇

时间:2022-09-28 13:10:04 来源:网友投稿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5篇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1诗词赏析专题复习资料一、近五年东营市中考原题呈现:2012年:咏路(宋)邹浩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5篇,供大家参考。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5篇

篇一: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诗词赏析专题复习资料一、近五年东营市中考原题呈现:2012 年:咏路(宋)邹浩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8. 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9. 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13 年: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南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注释: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做出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8. 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9. 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014 年: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 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9. 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

 ,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015 年:暮春归故山草堂(唐)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8. 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 分)9. 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

 ,对该诗进行赏析。

 (2 分)2016 年:江 上 董颖①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

 ,对该诗进行赏析。

 (2 分)二、近五年试题分析1、分值和题量:均为 4 分 2 个题。2、诗歌类型:诗歌类型大多为写景类和咏物类的诗歌,涉及一次羁旅类。3、从所考题型来看,涉及了诗歌情感、内容和写法三个考点。三、诗(词曲)分类梳理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按其内容一般分为:咏物类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题目中往往已经包含所咏之物。如《咏路》 (2012 年)《石灰吟》。送别类 ——表达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 思念, 朋友间劝勉安慰的豁达、 坦陈心志的告白。

 题目中往往有 “送”“别”等词。如《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田园类 ——描绘自在闲适的田园风光、田园生活图景,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抒发对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

 2 的热爱与向往;厌弃官场,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过故人庄》 《饮酒》《归园田居》《清平乐村居》 。写景类 ——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如《钱塘湖春行》 。行旅类 ——抒发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凭阑人金陵道中》 (2014 年)。怀古类 ——悲叹怀才不遇的愤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如《赤壁》 《山坡羊潼关怀古》 。边塞类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 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久居边关、 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如《渔家傲秋思》 。闺怨类 ——表达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如《武陵春》 《望江南》。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古体诗 :指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

 “歌”、“歌行”、“引”、“曲”、“吟”等诗歌也属古体诗。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仄和用韵自由。如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近体诗 :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词 :又称“诗余”“长短句”。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 91 字以上)、中调( 59-90 字)、小令( 58 字以内)。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曲:又称“词余”。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 。四、常用诗歌意象解说意象是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诗一般不会通篇以抽象语言直接表达抽象的情思,而要借助意象表达。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融汇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和物象不同。前者是“意”和“象”的结合,既带有主观性,又带有客观性。后者是纯客观存在的天地自然现象。然而,两者也有联系。物象是意象的基础,意象是经过诗人的形象思维对物象进行感染、点化之后所产生的“意化了的物象” ,是经过诗人主观色彩加工、渗入诗人美学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物象。譬如写一首爱情诗,诗人不止会说:

 “我好想你呀!

 ”“我对你的爱永远都不会改变!

 ”而会以饱蕴深情的意象,做委婉的表达,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情丝无尽的蚕,泪流不止的烛,就是诗中借以寄托情思的意象。诗要表现的,是诗人的主观世界和诗人所面对的客观世界。在主观世界一方,诗要表现的主要是情思和美,即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客观世界要求于诗的,则是叙事和状物,叙社会之事,状自然之物。其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往往也作为意象,借以寄寓主观的情思及美感。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有:★常见意象一、送别类意象(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柳”与“留”谐音,借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2. 长亭 。送别之所,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3. 南浦 。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二、思乡类意象(思念家乡;牵挂亲人)1. 月亮 。如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 莼羹鲈脍 。

 “莼羹鲈脍” “莼鲈秋思” “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

 “拜赐

 3 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4.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另:“捣衣”“砧声”,如李白《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2. 芭蕉 。表达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3. 流水 。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4. 猿猴 。借猿啼表达悲伤之情。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鹃 / 子规 。凄凉、哀伤的象征。

 《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 《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 秦观《踏莎行》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另:斜阳(夕阳、落日、残阳)

 、西风,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1. 菊花 。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郑思肖《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2. 梅花 。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 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 松柏 。坚贞不屈的人格。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4. 竹。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姜夔《扬州慢》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萧德藻)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 冰雪、草木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张孝祥《念奴娇》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 杜甫《蜀相》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五、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1.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3. 连理枝、比翼鸟 。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1. 投笔 。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 。指边境之敌,用“破 (斩 ) 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 。指军营。5. 请缨。

 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 ?遥望中原》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 。多见于唐代边塞诗,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

 4 仲淹《渔家傲》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1. 五柳 。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 东篱 。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 。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规范答题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意译)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五、古诗词常见表现手法(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类型:A、相辅相成,即正衬,就是选用跟主体心情相似的景物来陪衬。包括两种情况:①以乐景写乐情,如“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②以哀景写哀情,如“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B、相反相成,即反衬,即选用跟主体心情...

篇二: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词中常见意象

 1、投笔 《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具体分析 为何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富于概括力?

 (2)、此诗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的胸怀有什么作用

  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 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 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本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 谈谈本诗语言或表这技巧上的妙处。

 4、折腰 《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 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 《梦游天姥岭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 《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 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 《汉书 苏武传》 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 尺素 古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 青鸾 《仙海经》 载 西王母每次出行 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 “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 双鲤 古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

 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 狂歌五柳前。

 ① 本诗写景有何特点本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 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② 简析颔联、 尾联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③ 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 尾联连用两个典故,诗人将 比作 又将 比作 表这了诗人 和对友人的 。

 11、东篱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阅读许浑《谢亭送别》  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急”字在写景抒情上有何作用

 (2)、 本诗二四句写景的色调不同 人物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悄感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 “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 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 “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阅读李货《南园》  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十三首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 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当年辽海上 文章何处哭秋风?

 注 雕虫 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 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就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一段赏析文字。

 20、鸿鹄 《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 《八声甘州》  “矫首看鸿鹄 远举高 飞。

 ”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阅读文天样的《金陵驿》  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具体分析作者通过那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这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的最后两句麦达了诗人怎样—种思想感情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 《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 《淮南子》 “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 “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 《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阅读下的诗回答问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①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诗人不说 “照”面说“铺” 有什么表这效果

 ②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 《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写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 2002 年高考所选的李白的《春城洛城闻笛》 作者由笛声勾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曹植的《白马篇》前半部分写少年英雄飒爽英姿表现他的“勇”后半部分写他为国征战表现他的“忠”。

 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通过对田园景象和现实生活的描绘 表达了弃官归隐的决心 1998 年高考卷所选的贾岛的 《题李凝幽居》 通过描写夜访李凝幽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杜甫的《登高》 借对登高所见的秋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老病多愁而志不得伸的复杂感情。

 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孤高自赏的高尚节操。

 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

 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以流水与离愁关合 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

篇三: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深山藏古寺深山藏古寺

 • 学习目标:• 1 1 、准确把握古代诗歌中的 虚景和实景• 2 2 、掌握虚实结合的 分析方法和答题模式 ,形成 完整 答案

 一、真题回顾

 考题统计1 1 、( 2005 全国卷 Ⅱ)

 )

 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 》 【白居易】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2 2 、 (2015 安徽) ) 《月圆》【唐/ /甫 杜甫 】问题: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 ]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赏析其精妙之处。1、(2005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诗 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 的前两句是 实 写。描写 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的情形,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  而 三四两句是 虚写 。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  虚 实结合,相辅相成, 突出表现了诗人 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

 二、理解概念

 什么是实?什么是虚?“ 实 ” : 客观 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 虚 ” : 看不见摸不 着的虚 象 。是 诗人 主观意识 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 实是相对的 ”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虚 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

 三、虚实典例

 • (一)回想:追忆过往之景为虚写• 例如李煜 《 虞美人 》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一句是虚写,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以虚衬实,抒发词人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悲慨。

 • (二)设想:设想未来之境为虚写• 如李商隐 《 夜雨寄北 》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诗人” 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 (三)对想:从对方角度着笔为虚写。• 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 《月夜》 “ 今夜鄜( fū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几句,诗人不直接写自己对妻子无限牵挂之情,却从对方落笔,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

 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感情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更强。

 • (四)幻想:摹写梦境、仙境、想象夸张为虚写• 例如苏轼 《 江城子 》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几 句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而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 》 -- 李煜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 zé )艋( měng )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 春晚》 -- 李清照化虚为实,以实写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四、虚实规律

 标志词想、念、盼、思、明朝、愿、应

 • 多少恨,昨夜 梦 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1 、幻想:

 神仙鬼怪 世界和 梦境景 思考:虚景 有哪些类型?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 、设 想:

 设想的 未来 之境3 、回 想 :

 已逝之景 ( 之境 )4 、 对 想:

 由此及彼 (对方角度)→→→→

 五、牛刀小试

 1 1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2 2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 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4 4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 5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6 6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虚)(实)(虚)(虚)(虚)(虚)(虚)(实)

 六、学以致用

 虚实结合(相生)题解题步骤:• ①明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哪里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里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例1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 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 殿,• 只今惟有鹧鸪 飞。1 1 明手法:2 2 阐运用:3 3 析效果: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 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 殿,• 只今 惟有鹧鸪 飞。1 1 明手法:

 虚实结合2 2 阐运用:

 虚写 凯旋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实写 王城故址鹧鸪乱飞的眼前之景3 3 析效果:

 (虚景实景 相反相成 )

 虚实 对比 , 表达 了今昔盛衰无常 之感 。

 例2 :雨 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 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 1 明手法:

 虚实结合2 2 阐运用:

 实写离别时凄清的环境和两人难舍难分的情景; 虚写想象中的别后所见景象和凄清孤寂的生活情景 。3 3 析效果:

 虚景实景 相辅相成, 渲染烘托 一种凄凉的气氛, 强化 了 词人与恋人离别时的惆怅。

 1 1 、虚景和实景有时是 相反相成 ,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 ,从而突出诗人 情感(感慨)

 的。(如《 越中览古 》 )2 2 、 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 相辅相成 ,形成 渲染烘托 ,从而突出诗人 情感 的 。(如 《 雨霖铃 》 )3 3 、 虚实结合能 丰富诗中的意象, , 开拓诗中的意境, , 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 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小结:虚实结合的作用

 •1 明手法 (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 阐运用 ( 结合诗 句 概括哪 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3 析效果 (a. 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 )(b. 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重点:答题步骤:

 七、实战演练

 1 、踏莎(suō )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 pèi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词。上阙写实 ,通过初春景象 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 。下阙虚写 。通过设想“行人” 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踏莎(suō )行》(欧阳修)

 词句注释⑴踏莎(suō )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⑵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 地官· 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⑶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 ):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⑷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⑸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⑹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⑺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⑻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踏莎(suō )行》(欧阳修)

 白话译文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踏莎(suō )行》(欧阳修)

 赏析:这首词当作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 年)暮春,是作者 早年行役江南时 的作品。在婉约派词人抒写离情的小令中,这是一首 情深意远、柔婉优美 的代表性作品。上片 写离家远行的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时令正当仲春。这正是最易使人动情的季节。从“摇征辔”的“摇”字中可以想象行人骑着马儿顾盼徐行的情景。下片 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过片两对句,由陌上行人转笔写楼头思妇。“柔肠”而说“寸寸”,“粉泪”而说“盈盈”,显示出女子思绪的缠绵深切。从“迢迢春水”到“寸寸肠”、“盈盈泪”,其间又有一种自然的联系。接下来一句“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泪眼盈盈的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

 《踏莎(suō )行》(欧阳修)

 四种艺术手法1 以乐写愁 ,托物兴怀。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2 寓虚,富于联想 ,也是这首词的一个艺术特点。梅、柳、草,实景虚用,虚实结合,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而且寄寓了行人的离情别绪。3 化虚为实 ,巧于设喻,同样是此篇重要的艺术手段。“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便是这种写法。“愁”是一种无形无影的感情。“虚”的离愁,化为“实”的春水;无可感的情绪,化为可感的形象,因而大大加强了艺术效果。4 逐层深化 ,委曲尽情,更是这首词显著的艺术特色。整首词只有五十八个字,但由于巧妙地运用了以乐写愁、实中寓虚、化虚为实、更进一层等艺术手法,便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分)2 、(2015 安徽)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 ~9 题。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qǐ] 逾依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 未 缺:指月圆。

 ④ 列宿:众星。

 2 2 参考答案(1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 虚写 ;眼前的清辉,是 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2 )

 虚实结合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

 《 月圆 》作品翻译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绮席被月光照射,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正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 月圆 》 作品赏析:《月圆》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秋天流寓夔州时所作。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首联 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 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颈联 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尾联 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全诗意境 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课堂小结“ 文章非实不足以 阐发义理 ,非虚不足以 摇曳神情 ,故 虚实 常宜 相济 也。”—— 清代唐彪 《 读书作文谱 》

 1“ “ 虚 实是相对的 ”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虚 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

 2 标志词•想 想 念 盼 思明朝•愿 愿 应

 1 、幻想:

 神仙鬼怪 世界和 梦境3 3 、虚景4 4 类型2 、设 想:

 设想的 未来 之境3 、回 想 :

 已逝之景 ( 之境 )4 、 对 想:

 由此及彼 (对方角度)

 4 4 、虚实结合解题步骤:• ①明手法:点明是什么技巧。• ②阐运用: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哪里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里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③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

 补充

 3 3 、欲与元八卜邻, , 先有是赠白居易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问:颔联有怎样的表达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 虚写2. 诗人想象两家结邻之后的情景,明月在天,杨柳依依,“明月”和“绿杨”使人倍感温馨,两人在优美的环境中惬意地散步畅谈,反映了诗人对结邻的美好憧憬。3. 充分表达了友情的美好可贵。

 4 《望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 烟 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 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 简析“ 隔 ”字的 双重 意蕴 。(2) 请从 虚实关系 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1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5 分)答:①(客观)

 视觉的阻隔 :江水、烟树隔断归路;②(主观)

 情感的阻隔 :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6分 分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 梦中相见慰几回的 );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 后两句 寻 得大雁传信的 ;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

篇四: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中的用典

 用典, 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等典故, 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含蓄、 深刻。

 一般而言, 古典诗歌中的用典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 即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一、 用事用典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用事用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属于借古抒怀。

 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京口:

 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②、 孙仲谋:

 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 曾建都京口。字仲谋, 曾建都京口。③、 寄奴:

 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④、 “想当年” 三句:

 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 收复洛阳、 长安等地。

 ⑤、 “元嘉草草” 句: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

 轻率。

 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 仓促北伐,以至惨败。⑥、 “四十三年” 句:

 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南归, 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⑦、 佛狸祠:

 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⑦、 佛狸祠:

 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

 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 即后来的佛狸祠。⑧、 神鸦:

 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

 祭祀时的鼓声。⑨、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多处用典。

 词人借古讽今, 批判了 当时的掌权者韩侂(tuō)

 胄冒险北伐、 妄图侥幸取胜的错误, 同时也表达了 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这个主旨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这个主旨, 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 即刘裕、 刘义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

 这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 因为不方便正面直说, 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二、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用典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过春风十里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 引用杜牧《赠别》尽荠麦青青” (姜(姜(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里的诗句,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是实写。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答题步骤与提示】(1)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2)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3)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要想答题规范、 切中要害, 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答题规范切中要害开:1. 了 解原来典故中的人、 事的内容意义。

 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 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2. 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

 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 是正用还是反用, 是正引还是化引等。

 明确这些, 答题才有方向。

 不至于下路须围绕几点展

 3. 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

 诗人对往事的重提, 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

 也就是说, 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 目的是借典抒怀。只同现实相结合, 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所在。4. 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

 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

 用典的作用:①引前人之言之事, 使立论有根据。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 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③既使诗歌语言含蓄、 洗炼, 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又可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含蓄、 深刻。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④使文辞典雅, 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 美化诗句),借古讽今。

 阅读下面的宋词, 完成后面的问题。如梦令 (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与, 别是东风情味在武陵微醉。曾记, 曾记, 人思考:

 (1)

 这首宋词用了 一个著名的典故, 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

 (1)

 “人在武陵微醉” 一句用了“武陵人” (或世外桃源)

 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日暮倚杖水边(金)

 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 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 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 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 便挂衣冠已慢迟。【注】

 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问:

 此诗颔联运用了 什么手法, 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分析:

 用典, 借屈原和白居易两位古人, 来表达自己谪官的愁思, 正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人月圆》 金. 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 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 堂前燕子, 飞向谁家?恍然一梦, 仙肌胜雪, 宫髻堆鸦。江州司马, 青衫泪湿, 同是天涯![注]北宋亡后, 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上. 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 遂有此作。请简要赏析这篇作品的表现手法。

 (2007年浙江卷)

 分析:用典。“旧时” 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 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写如今江山易主, 人事已非, 表达作者的亡国之悲之悲;“江州” 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 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和“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表达作者的身 世沦落之痛和家国覆亡之恨《后庭花》 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 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后庭》 遗曲和后庭也指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1、 投笔:

 《后汉书》 载:

 班超家境贫寒, 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 要效法傅介子、 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 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 :

 莫学班超投笔, 纵得封侯万里, 憔悴老边州。

 2、 长城:

 《南史 檀道济传》 ,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 权力很大, 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 檀道济大怒道:

 “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 指守边的将领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 :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

  3、 楼兰:

 《汉书》 载; 楼兰国王贪财, 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 计斩楼兰王, 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 代指边境之敌, 用“破(斩)楼兰” 指建功立业。 如:从 军 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4、 折腰:

 《宋书 隐逸传》 载, 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 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 里小儿” 而弃官归隐。

 “折腰” 意为躬身拜揖, 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化碧:

 《庄子外物》 载, 苌弘是周朝的贤臣, 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 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 三年后血变成了 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 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 鸿雁:

 《汉书 苏武传》 , 匈奴单于欺骗汉使, 陈苏武已死, 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 脚上拴着帛书, 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 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 “雁书”“雁足”“鱼雁” 等指书信书” 、 “雁足” 、 “鱼雁” 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 :

 “红笺小字, 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

 ”

 7、 尺素: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

 后来“尺素” 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 :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索,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8、 青鸾:

 《仙海经》 载, 西王母每次出行, 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 “青鸟” 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 :

 “彭山此去无多如李商隐《无题》 :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彭山此去无多

 9、 双鲤: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 后来“双鲤” 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蒿云秦树久离居, 双鲤迢迢一纸书。

 ”“蒿云秦

 10、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载: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 就成了 隐者的代称。 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倚仗柴门外

 11、 东篱:

 陶渊明《饮酒》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致。如李清照《醉花阴》 :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12、 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的句子, 后来“三径” 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

 13、 劳歌:

 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 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 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谢亭送别劳歌曲解行舟劳歌一曲解行舟,流。日暮酒醒人已远,下西楼。许浑红叶青山水急红叶青山水急满天风雨

 14、 长亭: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 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

 15、 南浦:

 屈原《楚辞 河伯》 :

 “送美人兮南浦。

 ” “南浦” 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 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别》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南浦凄凄别

 16、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 、“阳关” 。

 17、 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后来就用“柳岸” 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杨柳岸晓风残月

 18、 风骚:

 原指《诗经》 的《国风》 和《楚辞》 的《离骚》 , 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 :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

 19、 雕虫:

 语出汉代杨雄《法言》 :“童子雕虫篆刻, 状夫不为也。

 ”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 多指文学技巧。南园十三首南园十三首李贺李贺晓月当帘挂玉弓。文章何处哭秋风?寻章摘句老雕虫,不见当年辽海上,

 20、 鸿鹄:

 《史记 陈涉世家》 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 :

 “矫首看鸿鹄, 远举高飞。

 ”

 21、 杜鹃:

 俗称布谷, 又叫子规、 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 不幸国亡身死, 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苦啼, 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 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 :

 “百紫千红过了 春, 杜鹃声苦不堪闻。

 ” 又如李白《蜀道难》 :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

 22、 鹧鸪; 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 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如辛弃疾《菩萨蛮》 :余, 山深闻鹧鸪。

 ”“江晚正愁江晚正愁

 23 、 黍离:

 《诗经 黍离》 中有“彼黍离离” 的句子, 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 看到长满禾黍, 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

 “禾黍离离半野蒿, 昔人城此岂知劳?”

 24、 桑榆:

 《淮南子》 :

 “日西垂,景在数端, 谓之桑榆’ “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 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 :

 “东榆已失, 桑榆非晚” 。

 25、 商女; 杜牧《泊秦淮》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 商女即歌女, 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

 26、 杜康:

 《说文解字》 中说:

 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 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 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如曹操《短歌行》 :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何以解忧?唯

 27、 瑟瑟:

 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 后来借指绿色。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九月初三夜,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露似珍珠月似弓。

 28、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 因丈夫死在边疆, 哭于树下而死, 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 , 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 :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

 29、 鸡黍:

 《论语》 载, 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 后, 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 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30、 关山月 ——乐府曲调, 多 写征戍离别之情。

 如: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之二)

 31梅花落——曲调名。

 如:

 “黄鹤楼上吹玉笛, 江城五月 落梅花。

 ”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由《梅花落》 的笛声 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满天飘落的景象, 再...

篇五: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析】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

 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2.拟人 请看下面两首诗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题〗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甲〗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晚春时一派百芳争春的景象。

 〖点评〗“百芳争春”一词过于笼统,不能揭示拟人手法的妙处。

 〖答案乙〗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点评〗对拟人手法的运用作了具体分析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杜牧的《赤壁》: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析]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6 分)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请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 字左右。(1).例文一:贵在想象我不赞成杨慎的观点,我觉得何文焕的观点是正确的,诗贵在想象。假如用杨慎的观点,用细节分析、科学剖析的话,那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不能成文啦,白发怎么能“三千丈”,“五尺”就不易啦!“一枝红杏出墙来”,春天来了,怎么才有“一枝”呢?应改为“多枝”,那么还有意境、想象可言吗?“十里蛙声出山泉”,为何光画蝌蚪就境界全出,因为画面富有想象力;“万绿丛中一点红”,为何脍炙人口,因为它对比鲜明,诗味盎然;“飞流直下三千尺”,为何流芳千古,因为它表现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气势。诗贵在酿造想象的境界,欣赏者也要善于理解、玩味。文学与科学在形象思维方面是具有天壤之别的。例文二:意境是诗的灵魂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大都是讲究意境的。短短几行古诗,名家高手往往会创造出绝妙的艺术意境。杜牧的《江南春》就是例子。“千里”、“四百八十寺”等等跨越时空的词语,给我们创造出了“江南春色”的美好境界。然而让杨慎一改就索然无味了。倘若按照他的观点,还有诗吗?“一唱雄鸡天下白”怎么讲得通呢?“天下白”,难道没有“黑”的地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难道真是一千里路被冰覆盖?诗贵在有意境,可以用夸张、渲染、烘托的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是用名词展现的意境,“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用夸张描绘的风采。意境是由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2).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闻,可以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

 在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像杨慎说的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然的江南春图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8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9.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0.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02 年高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所以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

推荐访问: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赏析 赏析 欲与 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颔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