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篇

时间:2022-09-13 19: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篇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1— 深圳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5篇

篇一: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dash; 1 —

 深圳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2-2024 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加快数字贸易发展的有关决策部署,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历史机遇,更好发挥深圳数字贸易特色优势,推动深圳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的精神,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契机,以高标准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为目标,聚焦知识产权服务进出口、云服务进出口、数字内容进出口、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领域培养新业态新模式,充分释放数字贸易新动能,加快贸易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推动我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使数字贸易成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全球商贸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 2024 年,贸易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数字贸易创新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快建设数字贸易集聚区,构建数字技术创新引领的数字贸易生态圈,数字贸易

 — 2 — 发展新格局基本成型。

 ——数字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到 2024 年,全市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630 亿美元,数字贸易出口额达到 300 亿美元。

 ——数字贸易市场主体进一步繁荣。构建创新引领的数字贸易企业发展体系,重点培育一批具备创新驱动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数字贸易龙头企业,壮大一批数字内容、云服务、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细分领域的平台型贸易数字化领军企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海外营收居前、具备全球创新引领能力的科技创新企业。

 ——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高标准创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推动数字贸易技术应用示范场景落地,建设数字贸易全链条服务体系。

 ——数字贸易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抢抓综合授权改革机遇,加快推进试点示范和政策创新,探索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可行路径。接轨多双边贸易规则体系,推动深圳在数字贸易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数字贸易开放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数字贸易新基建,构筑数字贸易发展核心支撑体系 1. 建设 领先的 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进 5G、NB-IOT、IPV6 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IPV6 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率先建成全球领先的高质量光应用 5G通信网络,创建全国“千兆城市”。加快国家(深圳·前海)

 — 3 — 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试点建设,推动新型交换中心的试点进程,推进湾区通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 完善数字贸易大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市政务云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鹏城云脑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与数字贸易开展合作。积极开展跨境通信试验区建设,支持持续扩大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节点布局、企业连接数量及交换容量,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互联网域名根镜像服务器等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深圳互联网服务水平和互联互通网络层级,大力提升深圳跨境通信传输能力和国际数据通信服务能力。设立支撑跨境数据流动、数据交易等领域的安全防护基础设施,探索应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提升数据流通安全保障能力,构筑数字贸易安全体系。(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通信管理局)

 3. 建立数字贸易金融基础设施。逐步拓展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辐射范围,鼓励银行、第三方金融科技机构、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为数字贸易企业提供高效融资途径。积极参与行业和国际标准制定,推广平台协议应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数据协议和技术标准。(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创新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4. 建设智慧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深圳东西部港

 — 4 — 区智慧化改造进程,应用全自动化“无人港”、快速集装箱自动装卸、无人拖车等技术,提升港口运作、港航管理智慧化水平,打造国际一流智慧港。推动港口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平湖物流基地、华南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基地智慧化改造,完善冷链物流、邮政快递分拨处理等物流设施网络布局,推动区域间和行业内物流信息共享。(市交通运输局、深圳海关)

 (二)培育数字贸易市场主体,构建领军企业创新引领的数字贸易发展体系 5. 加强数字技术创新赋能。支持企业深入开展贸易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等业务,促进贸易大数据与贸易产业融合创新。大力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及产品在物流、储运、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示范应用,鼓励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贸易、跨境支付、跨境结算领域的深度应用,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安全、大数据安全等技术领域,大力支持安全可靠软硬件联合系统企业及通用技术创新应用平台类企业发展。鼓励重点企业研发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等高端产品,强化云服务全球辐射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6. 加快培育先进技术贸易和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完善技术贸易管理体系,鼓励专利权、专有技术和专利咨询等先进技术和服务进出口,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引导企

 — 5 — 业积极发展高增值型服务外包业务,支持离岸服务外包企业进一步提升接包能力,培育一批创新突出的龙头企业。支持上述企业不断扩大数字贸易出口规模,打造一批具备规模优势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市商务局)

 7. 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支持开展数字内容原创研发,积极推动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新媒体及软件游戏、数字出版等数字视听和数字时尚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深港设计创意产业园,打造深港澳创意设计虚拟博物馆,联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时尚品牌“世界橱窗”。(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创新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8. 提升知识产权运营能级。充分发挥深圳“6 个 90%”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布局,推动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海外专利布局,培育一批原创型、基础型专利,形成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高价值专利组合。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运营服务,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进出口贸易规模。(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

 9. 开拓跨境电商新兴模式。支持跨境电商企业自建独立站、海外仓,同时引导企业引入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商品品质溯源机制。充分发挥中国(深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及前海、华南城片区跨境电商产业资源高度集聚优势,全面推动进口带货直播销售、“保税+新零售”、保税展示交易等新模式发展,建设跨境电商“购-展-售-退”全链条制度创新展示窗口。(市前海管理局、市商务局、

 — 6 — 龙岗区政府、深圳海关)

 (三)打造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构建数字贸易全链条数据服务生态系统 10. 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支持前海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汇总口岸和贸易相关部门、行业机构及企业数据,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加强数字贸易数据交换共享与融合利用,构建数字贸易大数据支撑体系,为打造数字贸易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市前海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口岸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圳银保监局、深圳海关、深圳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深圳海事局、深圳边检总站、招商局集团)

 11. 建设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整合数字贸易企业基本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建立数字贸易数据库。支持打造多维度线上展览展示平台和贸易撮合平台,为跨境电商、数字内容服务商、云服务商等数字贸易企业提供多样化展览展示服务,促进供需对接,拓宽全球营销渠道。(市前海管理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口岸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深圳银保监局、深圳海关、深圳税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12. 发展交付后数字增值服务。支持前海建设数字贸易云追踪平台,推动数字贸易交易、物流、支付、营销等市场运营流程云端化、数字化,强化数字贸易全链条合规性管理。

 — 7 — 依托前海、坪山、盐田三大综合保税区,推进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在区域内全面落地实施,支持大型品牌维修基地及专业检测维修服务企业开展高端产品进境维修业务,打造完整的检测维修产业链条。提供高端产品数字化保税维修服务,实现对维修产品的全周期数字化追踪管理。(市商务局、市前海管理局、深圳海关、坪山区政府、盐田区政府)

 13. 创新数字贸易金融服务体系。依托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对接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导入单证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实现对企业多维度刻画,助力金融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效,便利数字贸易企业在线办理融资、担保、结算、出口信用保险等各类业务。以金融创新赋能数字贸易,支持跨境支付公司落地业务和项目。(市前海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

 (四)完善数字贸易治理新体系,推动数据要素安全高效跨境流动

 14. 完善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体系。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数据交易流通平台和机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平台,加快设立深圳市数据交易所,探索开展数据交易,创新完善数据交易规则、技术路径、标准规范和商业模式,构建安全可信、可控可追溯的数据流通监管体制。支持前海推动数据经纪人试点,规范开展数据要素市场流通中介服务,探索建立数据经纪人管理制度,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运营服务生态。(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 8 — 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前海管理局、福田区政府)

 15. 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体系。立足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因地制宜地研究跨境数据流动发展规划,探索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的跨境数据流动试点试行,探索商业数据跨境流动、跨境交易模式,构建数据跨境流通便利化体系。支持前海推进“数据海关”试点,开展跨境数据流通的审查、评估、监管等工作,探索建立跨境数据监管制度。(市委网信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前海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创新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6. 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标准体系。推动数字贸易标准化建设工作,抓取数字贸易的关键要素探索建立数字贸易标准体系,推动制定数字贸易关键环节的标准规范及指引。对接国际标准,按照对隐私保护、公共利益及国家安全的影响力差异,推动跨境数据分级分类,按不同等级制定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护及风险控制等机制,探索制定跨境数据申请使用规则和数据传输合同模板。(市市场监管局、市委网信办、市前海管理局)

 (五)优化数字贸易营商环境,激发全市数字贸易发展活力 17. 探索建立数字贸易统计体系。依据《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制度》《服务外包统计调查制度》等相关分类标准和

 — 9 — 《数字贸易测度手册》,探索制定数字贸易统计分类标准,研究构建数字贸易发展测度评估模型和大数据运行监测体系。逐步开展数字贸易发展统计分析工作,科学测度和分析数字贸易发展情况和成效,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辅助决策参考。(市商务局、市前海管理局)

 18. 培育数字贸易相关行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企业等主体建设数字贸易研究型智库,研究探讨数字贸易秩序规则变化趋势和对策,为数字贸易企业提供跨境数据流动、贸易规则等方面咨询服务。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制,支持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建立海外维权专家库、案例库及法律库,加强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跟踪研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支持数字化服务机构面向市场主体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赋能计划,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科学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

 19. 优化数字贸易集聚空间布局。积极支持前海蛇口自贸区打造数字贸易制度创新引领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打造国际科技信息枢纽区,深圳国家高新区打造知识产权国际服务示范区,华南城打造跨境电商总部集聚区,鼓励各区结合实际打造一批特色数字贸易基地,实现“一区一特色、一区一基地”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数字要素流通便利、数字贸易规则完善、数字技术创新引领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商务局、前海管理局、各区

 — 10 — 政府(大鹏新区管委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发挥深圳市服务贸易(服务外包)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优势,强化部门协同,建立目标考核、信息报送、绩效评估、容错纠错等制度安排。加强向上级部门的汇报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支持。

 (二)人才保障。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开设数字贸易培训专班,设置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知识产权出口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课程。积极引进数字贸易领域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落实人才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

 (三)政策保障。用足用好财政政策,加大对数字贸易企业及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落实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数字贸易创业投资企业实施的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等。积极争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的支持,促进我市数字贸易企业、项目与引导基金的对接,更好赋能企业发展壮大。

  附件:《深圳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2022-2024 年)》起草说明

 深圳市商务局

 — 11 —

 2022 年 4 月 29 日

 (联系人:谢子豪、杨钦忠,电话:13699877314、88102554)

篇二: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市东城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0 年-2022 年)

 2020 年到 2022 年是东城区打赢“十三五”收官之战,谋划“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承上启下关键阶段。为顺应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实现东城区金融业稳定发展,进一步明确 2020 年到 2022 年的战略重点和推进举措,更好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北京市“十三五”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 《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 年-2022 年)》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行动计划。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 2020 年至 2022 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金融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打造东城区更优、更强、更尖、更精、更安全的金融业态,不断

 提升东城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增强金融服务“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战略定位

 (一)国际一流首善金融示范区。围绕东城区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以首善标准做好金融工作,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将东城区初步建成金融规模稳步增长,科技创新持续引领,对外开放稳中有进,金融风险防控有力,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国际一流首善金融示范区。

 (二)“一体两翼一核”产业发展战略。以传统金融稳定支撑为一体,以国际金融和文化金融特色发展为两翼,以智能金融创新推动为核心引擎,以大数据风险预警增强安全保障,构建产业生态良好、优秀人才集聚的“首善金融生态圈”,进一步提升东城区金融业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地位。

 (三)“两横一纵、一城多点”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以金宝街智能金融创新发展带、长安街高端金融经济带、东二环金融业区域总部集聚带、文化金融示范区、前门财富管理集聚区和东直门国际生态金融城等重点项目为抓手的“两横一纵、一城多点”金融业空间规划,推动楼宇智能化改造和金融招商新模式,提高东城区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 2022 年,东城区“一体两翼一核”金融产业业态初步形成,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到“十四五”末,金融业占东城区 GDP 比重提高并稳定在 30%左右。

 —— 金融业规模稳步扩大。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金融要素资源加快聚集。到 2022 年,金融业各细分领域稳定发展:存贷款余额稳定增长,保费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市公司总数量、市值规模保持全市前列,质量结构不断优化。

 —— 金融智能化成果不断显现。设立智能金融引导基金,扶持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吸引大型金融机构科技子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新型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等三类智能金融机构落户东城。到 2022 年,完成金宝街待开发地块建设,金宝街智能金融创新示范区基本建成。

 —— 金融开放程度。

 进一步提高。落实国家对金融业开放整体部署,着力打造国际金融开放前沿区,推动金融业开放成果率先落地。到2022 年,外资金融法人机构(含港澳台)数量占东城区比重达到 15%,合格境外投资机构数量占北京市比重达到 13%。

 —— 金融与文化融合更加深入。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级、文化信贷风险补偿、文化创业投资扶持引导、文化资产定价流转服务体系,提高每年 1 亿元的文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首期 10 亿元的示范区产业引导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杠杆效用。到 2022 年,以前门地区为核心辐射东二环等地区,打造文化+金融产业多点分布式功能区。

 —— 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运用智能风控、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 提升传统金融业态竞争力重点工程 巩固区域金融总部地位,培育一批龙头金融机构。积极吸引传统金融新业态,力争三年新增 10 家新兴持牌金融机构落户东城。发展多层次股权投资基金,创新中介金融模式。支持企业用好资本市场工具。实施亿元楼宇和智能楼宇计划,打造每万平米亿元楼宇。

 (二)积极推动智能金融创新示范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智能金融集聚载体工程,打造 2 个智能金融集聚区。建设金宝街智能金融现代服务区,组建智能金融 100 人智库,每年举办金宝街智能金融国际峰会暨金宝街论坛。充分利用中央、市级金融机构驻区优势,开展国际、全国性金融论坛,搭建交流平台,设立 50亿智能金融产业发展基金,首期 10 亿,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智能金融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发展。实施智能金融独角兽“旸谷计划”,力争三年吸引 5-10 家入驻东城。与互联网、科技企业深入合作,开发金融信息大数据平台项目。

 (三)加快建设国际金融开放前沿区重点工程 加强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或分行,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区内投资设

 立外资保险公司或分支机构,支持在区内新设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外商独资或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支持设立合资消费金融公司、合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提升资产管理国际化水平。大力发展外资金融中介服务,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高水平建设国际生态金融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

 (四)积极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重点工程 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持续推动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文创板”、文化企业上市培育基地等重点项目落地。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扩大文创产品抵质押范围,扩大对中小文创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文化企业发行文化产业专项债券、文化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信托产品融资。鼓励文化企业用好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工具。

 (五)全面提升风险监测防控能力重点工程 提升金融风险监测水平,成立智能化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工作部署,协助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做好“7+4+N”类机构的风险监测与风险防控。实施零风险楼宇工程和无金融风险社区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是政策保障。加快实施“1+5+N”产业政策、“金融人才十一条”、“金融机构九条”等,切实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到位、高效执行。

 二是空间保障。进一步提升商务楼宇品质,为金融机构入驻提供可租可售的优质楼宇,疏解整治提升后的厂房、院落空间资源优先服务于金融业的发展。

 三是人才保障。实施金才引智计划,每年拿出全区人才引进和应届生落户数量的20%优先支持金融领域人才进京;实施金才乐居计划,每年为金融人才提供 150 套人才公寓或共有产权房。

 四是组织保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做大金融发展联盟,建设金融发展智库,提供多元化的一站式管家服务,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高水平建设东城金融信息大数据中心,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氛围。

 五是服务保障。发挥“紫金服务”品牌优势,落实“1+4+3+17”企业服务工作网,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服务。

篇三: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节府办发〔2022〕80 号

  奉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奉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 年 7 月 19 日

  (此件公开发布)

  - 2 -

 奉节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农业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县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动脐橙全产业链现代化为抓手,全力打造三峡柑橘黄金带产销核心区、国家现代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区、中国脐橙一流品牌,为“兴业兴城、强县富民”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实施品种调优。

 1.加强品种引育。依托国家柑橘产业体系、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优良基因研究,每年引进柑橘优新品种不少于 3 个开展区域试验,筛选优秀品种进行推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地,全面观察挖掘 72-1 为主的优秀单株接穗,通过优胜劣汰、优中选优,对本土自主产权品种进行培优复壮。(责任单位:县脐橙产业中心)

 2.优化品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脐橙品种结构。在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前提下,

 稳定脐橙种植总面积,出台品种调优支持政策,政府统一引进龙回红脐橙等优质品种,支持脐橙种植经营主体通过新栽苗木、嫁接高换等方式淘汰一批品质差、效益低、老化退化品种,提高早熟脐橙品种的占比,逐步将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调整为 3:4:3 的目标。(责任单位: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3.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加强对本地优质柑橘种质资源集中保护,建设 72-1 脐橙、91 脐橙、95-1 脐橙、夔柚等种质资源保护圃,创建国家果树种质资源重庆奉节脐橙种质资源库。支持企业建设本土自有知识产权柑橘苗木繁育基地,为我县脐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种质资源和苗木保障。(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脐橙产业中心)

 4.加强苗木调运管理。加强政府引导,实行苗木统一调运,严格执行苗木调运检验检疫和全程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无育苗许可证、无出圃合格证、无检疫合格证的“三无”柑橘苗木,对私自购买已定植的无证苗木,按照比例抽样送检,对携带检疫性病害苗木坚决销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二)大力推动品质提升。

 1.推广标准生产技术。与柑橘科研院所合作,结合奉节实际修订完善《奉节脐橙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结合“农技随访”,标准化示范基地、“好橙人家”的示范带动,运用多媒介、多途径推广标准生产种植技术,力争全县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覆盖

  - 4 -

  率 8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县人力社保局,各乡镇﹝街道﹞)

 2.创建优质脐橙示范区。根据脐橙品种特性、各地海拔土壤气候等不同因素,以生长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种植模式、管理水平、销售情况等为重点,制定《奉节县优质脐橙示范区创建标准》,以乡镇为主体,积极申报创建优质脐橙示范区、出口脐橙基地示范区、有机脐橙基地示范区。对申报乡镇创建过程中加大技术指导、宣传营销、项目支持力度,配套完善水电路网,水肥一体化、机械化省力化设备等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经济信息委、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3.实施土壤改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建立“测—配—产—供—施”运行机制,实现全县脐橙园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 95%以上。支持推广建设水肥药一体化设备应用,探索符合奉节生产实际的设备布局,三年实现全县脐橙园覆盖率 30%以上。全面推广果园林下绿肥生草栽培种植,选择光叶紫花苕(野豌豆)为主栽品种,白三叶草、鼠茅草等品种为补充,由乡镇负责推动,以规模种植脐橙基地、“好橙人家”为突破口,一年开展示范种植,力争两年实现果园全覆盖,三年巩固提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林业局、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4.严格投入品监管。指导脐橙种植经营主体科学使用肥药投

 入品,建立投入品记录台账,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双减”行动,3年减少 1%以上。建立农资经营监管体系、经营主体诚信体系,加强农资档案管理,开展违规经营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销售假劣农资及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5.加强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保障落实病虫防控资金,切实做好柑橘大实蝇、溃疡病、黄龙病等预测预报,全面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措施,把柑橘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1%以内,有效遏制柑橘溃疡病的蔓延,坚决防止黄龙病侵入,确保产业安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持续推进品牌营销。

 1. 研究市场发展趋势。依托国家柑橘体系甜橙试验站、奉节脐橙大数据平台,综合三方机构、行业专家、奉节脐橙经销商构建市场发展趋势研究平台。由县脐橙产业中心牵头,建立定期研究机制,加强对水果市场的跟踪监测,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对线上线下、国内国际水果市场发展趋势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分析、研判。及时将研判的市场发展趋势信息向我县脐橙生产经营主体发布,以市场信息指导奉节脐橙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和营销策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2.加强品牌建设推广。建立以“奉节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为统

  - 6 -

  领,企业自主品牌为依托,“两品一标”为基础的品牌体系,充分发挥脐橙种植经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创建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企业品牌。每年脐橙种销企业认定重庆名牌农产品1 个以上,每年新认证脐橙“两品一标”5 个以上,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奉节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遵循市场规律,注重消费者需求,以橙博会为主线,细化每月活动推广内容整合多元推广渠道,结合“线上+线下”,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加强国内宣传,拓展海外推广,将奉节脐橙与奉节旅游、奉节招商进行一体化宣传推广,全面提升奉节脐橙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奉节脐橙品牌价值突破 300 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县投资促进中心、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3.加强品牌监管。修订完善《“奉节脐橙”地理证明商标授权管理办法》,做强做实脐橙产业协会,端口前移,加强授权企业资格审查,加大授权使用主体日常监管,对脐橙销售市场开展联合检查执法,对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侵害奉节脐橙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权利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查处,畅通消费者权益维护渠道。(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4.实施分级分类销售。升级分选设备,建立矩阵式分选体系,按照脐橙的外观、品相、果径、含糖量、VC 含量等指标进行分级分类,以重庆赤甲集团为龙头,支持引导果农、经销商根据市

 场需求,细化消费群体,实施奉节脐橙分级分类销售。支持经营主体按照脐橙不同品种品质、线上线下渠道,分类优化设计脐橙果标、箱标和包装。(责任单位:县商务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5.完善品质品牌溯源系统。建立检测监管体系,应用物联网、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推广使用果贴、箱贴、二维码等防伪标识,通过建档到户、到园,认证到果,围绕种植、洗选、物流、销售全流程链建设奉节脐橙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实行“一果一码”,三年实现奉节脐橙授权、溯源标志使用覆盖超过 60%。(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6.搭建区域性交易平台。积极争取市级部门支持,以重庆赤甲集团为龙头,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集洗选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峡柑橘交易集散中心。注重大数据应用,加强与农产品供应链公司合作,建设集线上产销对接、金融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数字柑橘(奉节)数据应用中心区域运营总部。(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委、县市场监管局、县生态工业园区、县脐橙产业中心、重庆赤甲集团,各乡镇﹝街道﹞)

 7. 培育市场主体。制定出台市场主体培育扶持政策,加大果品销售巨头招商和外地经销团队引进、本土企业主体的培育,主动为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技术、培训、渠道等支持,三年培育

  - 8 -

  年销售额 100 万元以上电商企业 30 家、微商 20 户和线下年销售 1000 吨以上企业 30 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商务委、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8.拓宽销售渠道。巩固开拓实体市场,每年开展城市营销不少于 2 次,支持本土经销商开展农超对接和全国重要批发市场对接,每年新设立奉节脐橙销批专区和奉节脐橙直营店不少于 50家。提升网销水平,以我县与京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深化京东等大型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加强对直播、电商经营主体进行系统培训,充分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动奉节脐橙成为“网红”,奉节脐橙网络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拓展国外市场,三年建立奉节脐橙出口生产基地 3 万亩,利用国货平台引导供销对接,支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责任单位:县商务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9.畅通物流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脐橙”产业与寄递物流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奉节脐橙电商中心布局,实现脐橙产区村(社区)寄递物流服务全覆盖。加快推动京东、顺丰等物流产地仓建设,推行“一件代发”,降低奉节脐橙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强奉节脐橙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委、县供销联社,各乡镇﹝街道﹞)

 (四)创新实施现代化赋能。

 1.推进脐橙产业数字化。加快脐橙产业大数据建设及应用,提升脐橙产业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全产业链数字化

 水平。建设奉节脐橙大数据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为果农、供应商、经销商提供农资销售、技术服务、市场交易等信息。加强对智慧果园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三年打造智慧果园数字脐橙示范基地 10 个。推进智慧果园依附特色景区、旅游线路等打造新业态,提升产业数字化价值。(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文化旅游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2.推进省力化装备运用。立足奉节脐橙的种植分布、地形地貌等特点,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强技术攻关,探索研发制造推广符合奉节山地果园种植、采摘、转运等现代生产设备,三年实施宜机化改造果园 1 万亩,新装山地轨道运输车20 公里,机械化率突破 50%。(责任单位:县经济信息委、县科技局、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3.提升产业研发设计能力。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合作,成立“奉节脐橙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对脐橙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加强技术攻关。合作选育脐橙优新品种,开展新型肥料、病虫防控药品物品等生产投入品研究运用,研发制造推广符合奉节山地果园种植、采摘、转运等现代生产设备和商品化处理设备。实施现有脐橙分选加工厂设备更新升级改造,构建脐橙产业矩阵式加工体系,提升初加工水平。策划包装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招引国内科研院所、业内优质企业围绕脐橙花、果、叶等资源,开展脐橙精深加工技术攻关,提升脐橙产业附加值。(责任单位:县经济信息委、县科技局、县投资促进中心、县脐橙产业中心,

  - 10 -

  各乡镇﹝街道﹞)

 4.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产业。推进种植业、畜牧业一体化发展,支持培育“果畜沼”生态循环果园,优化果业生态环境,实现种植系统与养殖系统循环链接,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生态环境局、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5.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加强资金整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支持脐橙产业的发展。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与企业合作支撑平台,探索符合奉节脐橙产业发展的柑橘保险、担保贷款、期货等惠企惠农产品,适度提高柑橘价格保险额度,力争三年后扩大脐橙产业投保面积稳定在 15 万亩以上,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和生产成本。(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6.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扶持、人才支持、技术培训、拓展销售渠道等,依托村集体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等农村主体,创新深化合作方式,三年培育懂技术、懂生产、懂销售的服务队伍 30 个,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半托管,开展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人力社保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五)深度推动融合发展。

 1.推动果旅融合发展。依托白帝城、三峡之巅、天坑地缝等

 知名景区,发挥奉节脐橙“花果同树”的自然美景,借助农民丰收节、脐橙开园节等节庆活动,推出脐橙精品观光采摘线路,三年打造高标准观光采摘体验园 12 个,培育“橙家乐”50 个,推动果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空间。(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商务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2.促进诗橙融合发展。持续打造“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品牌,建设“诗橙小镇”,讲好奉节脐橙故事,不断融合脐橙文化、诗城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元素,开发脐橙文旅创意产品,拓展“脐橙+文化”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文化旅游委、县脐橙产业中心,各乡镇﹝街道﹞)

 3.创新产城融...

篇四: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贵阳综保区融入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大局、以开放创新引领跨越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贵阳综合保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总则暨高质量发展三年(2011-2023)行动计划》依据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 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结合区情从实起步,以 2023 年贵阳综保区建区 10 周年为关键时间节点制定详细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大发展、五年迈上新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推动贵阳综保区升级提能,增加发展活力、创新动力和综合实力,是贵阳综保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主要依据。一、 “ 十三五 ” 发展情况和 当前 形势 分析“十三五”时期,贵阳综保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奠基创业,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区域建设和功能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主要成绩

 - 3 -1. 聚焦主责主业 , 增强高质量发展的 “ 内动力 ” 。聚焦综保区功能政策优势,强化产业支撑,瞄准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促进园区资源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中高端制造、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检测维修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始终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入园企业从 2015 年的 400 余家增加到 1700 多家。探索“跨境电商+旅游+大数据”“跨境电商+极速配送”的发展模式。开展“上门招商”、“联合招商”,成功引进了陶氏化工、富士康、深圳丰源、汉兴跨境贸易、贵州铁投、山鹰国际等代表性重点企业和项目。“十三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66.89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 31746.49 万元,新引进产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 160.47 亿元,实际利用外资 7.8 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 46.9 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2504 万元。2. 扩大开放合作 ,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 “ 升级版 ” 。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打造贵阳市跨境电商核心区为目标,率先在全省开通跨境电商 1210 模式。全省首个数字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建成“云上方舟”中高端进口商品中心商业综合体。建成全省最大规模跨境电商平台“G7 保税广场”,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商品保税展示暨跨境电商体验消费周”。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

 - 4 -台实现“一次完成申报、一个窗口审批、一个平台反馈”。在海关监管区内首次创新开展进口商品直播“带货”发展“网红经济”,提升市民跨境商品消费体验。建成“贵阳综保区全球购”及“贵阳进口中高端生活用品展销中心”。承办 2019中韩地方政府交流研讨会中韩企业对接会。以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及贵阳综保区口岸延伸监管作业区建设为载体,深化与南沙港、钦州港、盐田港、岳阳港、重庆港、云南河口口岸(红河综保区)等合作,形成“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的陆海联运体系,推动进口产品一级分拨中心、进口冷链食品交易中心、大宗物流集散中心、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特色产品出口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中高端商品在综保区聚集。3. 加快基础建设 ,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 “ 压舱石 ” 。围绕提升园区承载力、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攻坚基础配套建设,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始终把改善园区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实现了企业出行、通讯从相对闭塞到畅通的转变。围网区(一期)内建成 35 万平方米标准厂房、7万平方米保税仓库,网外建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双创基地等工业项目厂房约 22.2 万平方米。建成产业大厦、沿线配套、综保·雅苑、拉卫生院等产业配套设施 20 万平方米。建成都溪垂柳、营盘山、创谷等 8 个公园的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国际产业园主干路网。重点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围网区二期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 5 -4. 持续深化改革 ,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 “ 新动能 ” 。积极争取并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给予的 9 项外汇改革先行先试政策,实现了“三个全省第一”。获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率先在全省设立出口退税资金池服务实体企业,降低出口企业资金成本。复制推广自贸区创新政策,推动集中申报、智能卡口、保税展示交易等20 项监管创新措施落地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一窗式服务”“全省通办、一次办成”“窗口不能说不行”等重大政务服务措施迅速落地。建立联系服务企业工作体系和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一站化”“保姆式”服务,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在全省前列。5. 优化营商环境 , 展现高质量发展的 “ 新形象 ” 。全面复制推广“选择性征税”“分类仓储”“四自一简”等自贸区经验。金关二期、保税物流账册等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率先推行实施原产地自主打印、关税自主打印、新一代电子支付等改革新举措,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普及应用率达100%。建立惠企政策机制,制定出台《贵阳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创新发展十项措施》《贵阳综合保税区关于扶持中高端制造企业链式发展的暂行办法(试用)》等文件,在要素、入驻、外汇、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及时研究出台《贵阳综合保税区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构建联系服务企业工作

 - 6 -体系,为企业提供定制型“保姆式”服务。建立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明确联系服务专员,成立代办服务中心,做好“一对一”“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精准把脉。(二)存在问题“十三五”时期,贵阳综保区建设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全国综保区相比、与全省“1+8”平台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1. 环境严峻复杂 ,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贵阳综保区设立以来,正逢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国际贸易持续低迷的特殊时期,尤其是当前美国执意掀起的贸易战,使得国际投资和贸易之间的“壁垒”越筑越高、“界”“线”日益扩大,极大地影响着国际贸易商投资人的预期,存在惜投、慎投现象,外部环境总体不利。同时,贵阳综保区原有存量企业不多、体量不大、质量不高,产业培育和集聚要素不强,特别是外向型经济集聚度不高,缺乏较强带动辐射力的龙头项目,产业吸引力、人口集聚力、发展承载力不强,虽然经过5 年多的培育,但总量仍然较小、排位靠后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没有培育、催生出自我发展、自主增长的强劲动力,开展招商引业、项目落地、产业培育、融资偿债等工作时,存在等上级帮、靠上级扶、要上级支持的现象,担不起担、负不起重,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马力不足、动力不强。

 - 7 -2. 体制机制不畅 , 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贵阳综保区作为海关特殊开放区域,是承载国际产业转移、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重要功能区。但由于一度对综保区功能认识不到位,定位不清晰,没有聚焦实体经济的主业,没有紧盯服务、带动、辐射全省、全市开放型经济的主责,致使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引领性、标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同时,贵阳综保区虽然实行“小管委、大服务”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既不具备政府强大的动员力,又不具备企业高效市场运作能力。如我区既要负责项目引进协调,又要负责项目落地征地拆迁的组织协调,项目申报需由上级部门转报,部分事项依赖于所在行政区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报审层级复杂,环节流程多,批复时间长,运行效率低。3. 产业承载空间不足 , 基础配套 亟待 完善 。贵阳综保区拓展区域面积为 10.83 平方公里,按照《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方案》,贵阳综保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7.85 平方公里,是全省“1+8”国家级创新开放平台管理面积最小的一个,除去围网区(一期)建设用地 1.003平方公里、二期 2.007 平方公里及中车贵阳车辆厂厂区及家属区 2 平方公里外,随着富士康服务器生产基地、华邦国药等产业项目落地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用地余量仅 0.84平方公里,已无产业发展用地。同时,贵阳综保区原属都拉集镇和工矿区,区域内除中车贵阳车辆厂外无大型企业,区

 - 8 -域市政配套骨干网尚未全面贯通,区域水、电、气、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有一定改善,但近期内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配套短板仍然突出,难以有效满足产业及城市发展需要。4. 财政支撑能力弱 , 保建设促发展任务艰巨 。贵阳综保区仍处于初创阶段,投资依然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是,由于我区财政体量小,主要依靠上级各项补助支撑支出,2020 年贵阳综保区可安排财力仅为 1.2 亿元。加之在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政府融资渠道不断收窄的大背景下,既要保障必要的公益性投资,又要保障必要的经营性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资金保障压力很大,支持园区补基础设施短板、破配套建设瓶颈、防范化解风险等能力不足。(三)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后疫情防控时期对经济社会及其正常运行体系的冲击持续存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从全国看,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转向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阶段,持续发展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从省市看,全力抢抓国家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西部陆海

 - 9 -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强省会”五年行动等重大战略机遇,仍然处于稳中求进、后发赶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从自身发展看,跨境电商综试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等区域发展战略优势叠加、贵阳贵安综保区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围网区二期获国家批复、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一期全面建设、口岸延伸监管区申建、政府专项债发行等,为我们抢占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新的征程、新的要求、新的探索更加迫切,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路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艰难。

 外部环境 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发展构成威胁,国际形势倒逼国内各区域间竞争更加激烈,对以发展国际贸易、引领开放发展为主业主责的综保区而言,“十四五”期间创新发展求出路的压力更大、任务更艰巨。

 园区升级方面 。囿于发展阶段之局限,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尚不明晰,扶持产业、企业发展资源极为有限,产业建链任务首当其冲、困难重重;加之经济发展内生活力不足,特别是与战略转型升级的高标准战略目标要求相比,我们在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保障等要素方面存在巨大缺口,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亟需多方发力和突破。空间区位方面 。与省内外先进开发区和省内空港、水港及其他铁路口岸之间,既有战略互补优势,又有功能欠缺劣势,还有同质竞争趋势,如何扬长避短,打造贵阳综保区核心竞

 - 10 -争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开放层次方面 。园区开放主要是依靠现有企业“点对点”式开展对外贸易,而通过建立国际化园区,面向国际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是我们长期想破而没有破解的“难题”。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通过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高质量产品供给、高效率资金供给,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由“点”及“面”实现高水平开放,亟需加快破题解题。政策制度方面 。我们过去的改革创新主要局限在对综保区固有政策制度的落地运用,以及国内自贸区及其他先进地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复制推广,主动改革、率先改革,通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改革创新实现“一招鲜、吃遍天”的尝试性改革做得不够多、成效不够明显。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园区成长的全过程、产业发展的全链条、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来先行先试,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赢得新的“改革红利”,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挑战更加严峻。综合判断,国内外大环境对贵阳综保区发展总体有利,区域性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加快实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向做强实体经济、做大外向型经济的态势更加明显。投资提质进入新时代,向“两新一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拓空间、优结构、增效益加速迈进的态势更加明显。消费升级进入新时代,向中高端

 - 11 -消费等领域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速迈进的态势更加明显。开放合作进入新时代,向支撑国家内需体系、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加速迈进的态势更加明显。贵阳综保区将抢抓“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等...

篇五: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为加强产业科技攻关,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现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系列政策措施,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聚焦“九张创新名片”,实施制糖、粮食、新能源汽车、石墨烯等重大科技专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实现倍增,在柴油发动机研制、铝合金制备及加工、三维石墨烯制备、工业废水处理、杂交稻优质化育种等领域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2.35%,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区科技创新底子薄、基础弱、水平低的情况尚未根本转变,2017 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仅为 44.84,位居全国第 25 位,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产业科技水平不高。我区产业技术除极少数领域在国内领先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外,大多数仍处于跟跑、模仿阶段,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产业、新业态尚未成型,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二是高水平创新平台不足。缺少“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只有 3 家,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所属科研院所只有 7 家,其他科研机构规模偏小、资源较为分散。三是高端领军人才匮乏。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奇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3。四是企业创新主体不强。企业普遍缺乏关键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五是成果转化能力不足。技术、专利等科技成果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融合不够紧密,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未能有效组合,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较为滞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孕育、集聚迸发。为切实破解我区创新能力弱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瞄准产业科技前沿和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化;必须狠抓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创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基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必须集中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力量,加快打造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的领军型企业,跻身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前列。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理念,围绕制约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以强化产业科技创新为主线,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着力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平台和载体,引育创新人才和团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技术、人才、资金、项目、政策、市场等创新要素向产业汇聚,引领我区产业发展不断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全面推进创新型省区建设。

 (二)基本原则 1 1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把应用创新、集成创新、产业创新作为主攻方向,重大科技项目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实施。强化政府在创新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2 .聚焦产业、注重应用。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推动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发,围绕我区重点产业发展中“卡脖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把有限的科研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集中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形成技术和应用突破,抢占技术制高点,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 3 .强化协同、纵横联动。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等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携手构建创新联盟,借助国内外科研资源和力量,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4 4 .促进转化、培育产业。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核心,突出自主创新、自有技术、自主品牌,强化开放合作,促进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中试、进入孵化、实现产业化,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打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之间的通道,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5 5 .人才优先、引育并举。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围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提升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提升本土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研发能力,加大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行动目标 围绕创新型建设的目标任务,在今后 3 年,通过着力实施“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即“3 个 100”:突破 100 项重大技术、创建 100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 100 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2 个 1000”:新增 1000 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 1000 项重大科技成果,使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争到 2020 年,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排名前移 2—3位,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55%以上。

  1 1 .突破 0 100 项重大技术。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制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特色优势农业等我区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技术攻关,到 2020 年,突破 100 项以上关键性重大技术。

 2 2 .创建 0 100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巩固提升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的基础上,重点创建 100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创新示范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3 3 .引育 0 100 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在巩固提升现有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的基础上,新增引进培育 100 个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主要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

 4 4 .新增 0 1000 。

 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企业为重点对象,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催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到 2020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00 家以上。

 5 5 .转化 0 1000 项重大科技成果。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结合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与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到 2020 年,转化重大科技成果 1000 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主要任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瞄准靶向精准发力,以科技重大专项为牵引,集中攻关,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创新主体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衔接,加快补齐产业科技创新短板,努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一)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 1 1 .汽车领域。着力夯实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技术基础,重点突破乘用车和新能源整车技术、轻量化制造技术、乘用车模块化平台开发技术、电机电池电控研发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等 24 项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汽车生产技术能力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不断提升我区汽车产业附加值。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2 2 .机械领域。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重点突破内燃机技术、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开发技术、工程机械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工程机械减振降噪技术、节能减排

  技术、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 10 项技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我区机械领域产业技术水平。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3 3 .有色金属领域 。加强高纯稀土化合物分离提纯、有色金属冶炼中多金属物料回收等技术研发,重点突破高纯硫酸锰制备技术、高纯稀土化合物制备技术、高性能稀土磁钢及高效稀土永磁电机研发等 3 项技术,推动有色金属及稀土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力争实现高端材料生产就地取材,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4 4 .冶金领域。面向汽车、船舶、家电等行业用钢需求,研发高强度建筑用钢、汽车用钢、船舶用钢、不锈钢新材料等我区紧缺钢产品,通过在冷轧家电用钢、微合金化高强度汽车板、高性能高碳钢及标准件用钢、耐热不锈钢等方面开展 4 项技术攻关,推动汽车用钢产业链、船舶用钢产业链、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镍铁、铬铁合金、锰盐等高附加值新材料。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5 5 .高端铝领域。围绕我区铝产业升级和原材料本地化,促进高端铝精深加工应用,通过开展高纯铝制备技术、氧化铝制备技术、精铝制备技术和高性能航空航天、交通、海洋工程铝合金大规格板带型材制造技术等 6 项技术攻关,开发超厚、宽幅、大规格、高洁净、高均匀铝合金产品,发展航空航天、车船、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用铝,推进铝精深加工,形成从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铝精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6 6 .制糖领域。围绕甘蔗高产高糖、糖业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需求开展攻关,重点突破智能智慧绿色制糖技术、粉垄雨养甘蔗高效栽培及机具研发 2 项技术,推动制糖产业向糖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循环综合利用方向发展,加强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生产过程控制水平和效益,实现甘蔗制糖和相关高附加值产品可调可控的产业技术格局。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糖业发展办;配合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国资委、农科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7 7 .电子信息领域。顺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对信息技术支撑的迫切需求,通过开展新一代音频设备技术、面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应用的新一代无线光传输技术、智慧照明及物联网技术、高功率激光脉冲任意整形及功率放大系统、高能耐受型电涌保护器(SPD)防雷阀片的材料、信息安全管控平台技术、新型传感光纤与器件技术、基于嵌入式用户身份识别卡(eSIM)的物联网管理平台、北斗境内外地质勘查监测空间信息服务等 10 项技术攻关,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水平。(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科学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8 8 .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和环保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通过在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人造板用环保生物基胶黏剂等方面开展 4 项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生态环保产业技术提升,全面提升我区环境保护与治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生态环境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科院,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9 9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围绕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农机、工业机器人及无人机等关键产业链,重点突破专业相机手持稳定器技术、电力电容器开发技术、无人机发动机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IM)+装配式建筑技术、防雷技术、智能化薄膜生产技术、切段式智能甘蔗联合收获机研发技术、机器人系统技术等 8 项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自主研发,全面提升高端装备自主设计水平和研制能力,为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注入新的动力,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国资委、农业农村厅,各设区市人民政府)

 10 .新材料领域。围绕航空航天、核电、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新材料应用需求,加快推进储能、导电、导热、新能源、催化、生物质等材料的技术研发,通过在金属基新材料、石墨烯材料、润滑剂、稀土功能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碳酸钙材料、重钙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性能橡胶沥青等方面开展 16 项技术攻关,破解产业转型瓶颈制约问题。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

 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国资...

推荐访问:中央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高质量 行动计划 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