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2023年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完整版】

时间:2022-12-17 0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1。建设思路本学科将坚持“学科交融、互为依托、差异发展、特色支撑”的总体建设原则,按照“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供大家参考。

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1。建设思路

  本学科将坚持“学科交融、互为依托、差异发展、特色支撑”的总体建设原则,按照“定位清晰、目标明确、机制健全、布局优化、结构合理、措施得体”的整体建设思路,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彰显出一种“某某原理夯基、高等某某领衔、职业技术某某铸特、课程与教学论拓展”的集群式学科建设优势,最终建成区域一流学科.

  2。重点任务

  按照既定的建设思路,本学科将重点做好以下三大任务:一是打造一支由3-5名长江学者及省管专家、5-10名省级教学名师及三级教授,10-20名“双师型”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形成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创新人才团队;二是产出一批不少于10个国家项目及20项省部级项目、不少于60篇C刊论文及4部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专著、不少于1项国家级及5项省部级的科研奖励,总科研经费不少于2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出一批由20名以上硕士研究生、1—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1-2部教育部规划教材、1-3个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平台组成的人才培养成果;实现由15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教学实践基地、3次国际学术会议、10项已采纳的政策建议、2000人次培训效果、600万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等构成的社会服务目标.

  3。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理顺管理体制。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带副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由研究生院长担任主任,由某某院院长和发规处处长担任副主任的学科建设办公室,成立由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构成的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完善“学校-学院—学科”分类型的管理体制、“竞争—开放—流动”多向型的运行体制,“学科点—学位点-实验点”一体化的建设体制。对建设有成效的交叉学科,试点建立交叉学科委员会,组建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开展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二是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学校将围绕一流学科建设需求,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坚持突出重点和特色,大力促进重点学科方向、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的发展.在保证重点与特色学科方向建设的前提下,兼顾非重点学科方向的发展,并在师资、设备等资源方面进行相应配置。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共享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优势集成"集约化的配置机制,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筹集资金,加大资助力度.学校将多元化筹措学科建设经费,加大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学校将在充分体现国家和地方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多方面争取学科建设经费,形成多渠道的经费投入机制.学校将按学科建设的不同层次与建设要点,筹资5300万元,分阶段对团队成员进行队伍建设、项目申报、论文发表、专著出版、科教平台、奖励评选、访学交流等方面进行优先资助。

  四是重视引领,优化考核指标.学校将结合不同学科方向建设重点,以考核方式、考核主体、考核周期、考核指标、考核程序、考核结果等为抓手,制定适应贵州省区域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此同时,学校还将依据某某学科建设规划、学科方向的不同定位和学校区域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制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一流学科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对某某学科带头人、各学科方向、学科方向带头人、学科方向人员进行考核,并严格运用考核结果,着力推进某某区域一流学科建设.

  4.建设内容

  一是建立高水平人才队伍。鼓励学科带头人主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或重大招标项目、力争拥有省级专家称号;支持学术带头人积极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力争1-2人成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专家称号;参与国内同领域学术团体活动,力争1-2人在国家级一级学会、协会;省级学会、协会担任职务,增强话语权,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

  制,加大培养和引进博士、教授力度,为各研究方向配备较为均衡、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力争各方向团队博士比达70%、教授比达80%以上。鼓励申报国家级、省级、地厅级创新团队或人才基地,力争获批1个省级创新团队。

  二是创新科研工作机制体制.强化协同创新,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资源配置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建立交叉平台,创新科研组织形式,以项目、团队等形式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和鼓励团队成员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力争纵向科研总经费超过300万元;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支持、鼓励和帮助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或权益作者在SSCI、C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某某学术论文或在权威报刊发表某某理论文章,年均达20篇以上;支持团队成员在国家级出版社、少级出版社出版论著,参编外文论著;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力争突破省部科研成果一等奖。

  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当代师范生及职教师资培养的机制,打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践行学校“四大核心”办学理念,结合学科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做好校本教材建设及具有“大职业教育”特色的系列实训教材建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及新技术的革新,做好教学工具、手段及方法的现代化建设;有计划开展教学及教研成果的建设,做好成果的转化工作;本着“合作育人,资源共享、成果互惠”的原则强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某某硕士点及教育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工作;完善有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各种制度、机制、保障体系的建设,最终产出一批由20名以上硕士研究生、1—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1-2部教育部规划教材、1—3个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平台组成的人才培养成果.

  四是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需求,发挥一流学科人才、资源、成果等优势,强化对策应用研究,主动服务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最终达成一个实现由15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教学实践基地、3次国际学术会议、10项已采纳的政策建议、2000人次培训效果、600万以上横向科研项目等构成的社会服务目标。

  5.保障措施

  一是在师资队伍层面.建立建全人才团队引进、培养、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的管理机制,强化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实施绩效考核,激活学科团队活力,提升团队建设质量;坚持“培养、引进”并重,“引人、引智”并举的策略,实施人才引进与培养项目,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建以学科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团队;加大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的合作力度与深度,联合进行项目研究、共建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开展合作育人等办法,多元化提升团队教师学历、职称、科研与实践能力,提升团队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打破院系、专业界限,夯实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学科交融的创新型学科平台,培养学科交融的创新型科研人才。

  二是在科学研究层面。在《某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框架下,制定《某学院某某学科建设与科研成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学科科研整体水平,实现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双促进;制定一流学科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将科研成果奖励与学科方向贡献挂钩,提高成果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度,强化团队成员学科建设意识,推动学科发展。

  三是在人才培养层面。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学校的“山”字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模块化课程改革”方案,以“项目推动"的形式保证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优化课程内容;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立教材编写委员会;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及时更新、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做好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研究及成果的鉴定工作,培养教师的成果获奖意识,激励其成果的转化;实施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建立并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遴选优秀实习基地,共同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关标准、办法和程序,为人才培养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打造职场化的校内实训基地,邀请相关行业人员,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实训计划进行论证;积累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经验,扩大兼职硕导的数量,制定一系列研究生教育制度和相关文件,提前做好导师队伍的遴选、培养工作,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后发优势;设立“本科生创新培优基金”,资助优秀学生国外留学,奖励考取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各级别学科竞赛奖的学生。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和行业共同制定学生技能考评办法,全面、发展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建立用人单位人才培养评价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在社会服务层面。在“某学院某某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成立“某某学科‘社会贡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社会服务中心,负责统筹校内外资源,服务某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积极主动承担政府、行业、企业横向项目,争取引入项目经费1060万元;充分利用某市教育研究中心、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院、某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三个平台,在某学院社会服务中心网站设立“某某社会贡献”专栏,加强媒体宣传,推进学科专业优势资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融合,提高学科社会贡献度;按方向细化“社会贡献"目标任务,任务到方向,责任到人,并严格按照《某学院某某一流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办法》考核指标体系,认真开展年度、中期、期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障各项考核指标体系顺利完成。

推荐访问:学科建设方案 某某一流学科建设方案 学科建设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