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1-03 17: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丰富多彩的形象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但对学习信息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精选文档)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丰富多彩的形象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等同的认为是学习计算机。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15课,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幻灯片制作及计算机处理声像文件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为主要目标,在教学上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指导原则,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提高技能。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作品的概念,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2.初步认识PowerPoint,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3.熟练掌握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及学会制作文字幻灯片。

  4.掌握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及对文字的段落排版。

  5.掌握应用设计模板和设置幻灯片背景的方法。

  6.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的方法。

  7.掌握添加新幻灯片的方法。

  8.掌握添加艺术字的方法。

  9.掌握绘制图形的方法。

  10.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11.了解幻灯片常用的视图方式。

  12. 掌握对幻灯片上等文字等对象设置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13. 掌握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14.掌握超级链接的使用方法。

  15.掌握幻灯片的三种放映方式。

  四、教学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30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更加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从小就树立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a)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如何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学习网络知识,上网冲浪。

  (二)教学(培训)要求:

  T

  班上有46名学生。班级整体情况有点差,主要是因为学生上课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上课听力不够认真。很少有学生自制力差,但是全班的学习氛围还是很好的。

  四.教学方法的思路和措施;

  1、想象一下: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FrontPage”为主,游戏、竞赛为辅,提高学生兴趣。

  2.措施:

  一、以学生电脑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

  b、注意差异,培养优秀,提高

  c、注意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能举一反三。

  d、尽量增加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f、通过组织相应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g、自觉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 课程编排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 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充分发挥速龙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利用网络考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量多创造上机时间,发挥特长,制作电脑作品。

  四、周次

  学习内容

  课时

  1——2周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4课时

  3——4周

  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4课时

  5——6周

  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4课时

  第7周

  第四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

  2课时

  第8周

  第五课 访问因特网

  2课时

  第9周

  第六课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2课时

  第10周

  第七课 图形图像

  2课时

  第11周

  第八课 声音

  2课时

  第12周

  第九课 动态图像

  2课时

  第13周

  第十课 图文处理

  2课时

  第14周

  第十一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2课时

  15—17周

  综合实践《电子小报制作》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1)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篇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嫌狭窄,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计算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潜心钻研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确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懂得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开学前把机房的所有微机检修一遍,尽量让所有微机都能正常使用。开学后做好机房的维护工作,微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活动内容以编辑板报和幻灯片为主,并讲述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认真”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家庭基本没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一星期40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上课能积极探索,主动求知。

  各班都有部分学生因缺少操作机会,导致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不熟练。针对五、六年级的不同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提补差上要多动脑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在实、广、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全册教材的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册教材共十二课,可分为三个单元。总课时为十五课时。

  单元内容如下:

  1、我们来训练小海龟;

  2、小海龟登台表演了;

  3、看看小海龟的高招。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教材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供已经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小学生使用。学生经过3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小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Logo语言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绘图是Logo语言中最主要的功能,它通过控制一个“海龟”图标,在屏幕上描绘爬行路径的轨迹,从而完成各种图形的绘制。除了绘图功能,我们可以用Logo语言的命令编写程序,直接指挥机器人画画、做数学题、灭火、走迷宫、踢足球、做游戏,还可以指挥机器演奏动听的乐曲,做你想要做的许多事情。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查通过的20xx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由原来的必修上册、下册及选修一册到现在的三、四、五、六年级分别有了指定的教材,内容上融入新元素,同时对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补充及调整。《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新教材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精神编写使用的拓展模块新教材,本套新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拓展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分为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分析、智能应用三项内容。

  1.信息感知

  (1) 了解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状况。

  (2) 知道感知物体信息的常见技术。

  (3) 了解对物体信息的标识技术。

  (4) 了解常见的传感器,并能与其模拟的人类功能相比较。

  2.信息传输

  (1) 知道感知的信息类型(如红外线、声音、光等)。

  (2) 知道物联网中的无线传输技术。

  (3) 了解电子标签的功能和作用。

  (4) 知道信息传输过程中常见的组网技术。

  3.智能应用

  (1) 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 能够利用现有的物联网系统进行体验性实践。

  (3) 能够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相应的探究实验。

  (4) 通过学习与实践,能够体验和评价身边物联网的应用特点及其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本模块借助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物联网简易系统,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初步认识感知系统和传输系统等物联网核心技术。教材中的“导学牌”、“知识屋”、“实践园”、“讨论坊”、“探究屋”、“提示牌”、和“成果篮”等栏目,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

  20xx版教材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Scratch及物联网技术的知识,其中物联网技术作为六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综合地运用已学知识(红外线传感器、卫星定位导航……)明白日常生活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学生通过讨论坊、探究屋、实践园等版块的练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和发布等技能,此过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此外,教材除了与实践指导同步发行外,摒弃单一纸质教材,实行了书盘合一,将多媒体光盘用作学生教材,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同时还推出了教材支持网站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网和信息技术教师交流*台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交流论坛,这也是对纸质和光盘教材的绝好补充。

  二、教学建议

  20xx版新教材《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供小学六年级使用两学期,每周一课时。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课前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很广泛,可是要让学生能直观的认识并应用这门技术却显得有些难。教材中的“探究屋”、“实践园”给出了实验数据记录的任务,教师要尽可能的提供实验器材,尽量让学生能直观形象的应用器材完成操作任务,感受物联网的用途。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掌握知识,学会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用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强调探究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践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继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在智能应用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视频资料并积极挖掘网络资源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有关物联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不仅认识到物联网的强大,同时积极思考,还具备哪些功能?我们还可以利用它们做些什么?从而形成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3.加强教学研究,提倡集体备课。

  对于新教材,教师要钻研教材、教参和教学涉及的相关软件,用好配套的《小学信息技术》(6年级)光盘。提倡区域内学校之间的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法和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三、教学进度

  【六年级第一学期】新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9.1~9.7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9月1日开学

  29.8~9.14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

  39.15~9.21中秋节放假

  49.22~9.28

  59.29~10.5电子温度计——温度传感器国庆节放假

  610.6~10.12

  710.13~10.19

  810.20~10.26感知变幻——运动传感器

  910.27~11.2

  1011.3~11.9智能电子秤——称重传感器

  1111.10~11.16期中考试

  1211.17~11.23

  1311.24~11.30物联网中的“身份证”——电子标签

  1412.1~12.7

  1512.8~12.14家园安全卫士——红外线报警

  1612.15~12.21

  1712.22~12.28智能导航——卫星定位导航

  1812.29~1.4元旦放假

  191.5~1.11复习考查

  201.12~1.18复习考试

  1月24日放寒假

  211.19~1.24

  【六年级第二学期】新授小学6年级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

  12.16~2.22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家电2月16日上课

  22. 23~3.1

  33.2~3.8智能交通——ZigBee技术

  43.9~3.15

  53.16~3.22仰望星空——在线天文台

  63.23~3.29

  73.30~4.5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清明节放假

  84.6~4.12

  94.13~4.19

  104.20~4.26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期中考试

  114.27~5.3劳动节放假

  125.4~5.10

  135.11~5.17复习考查

  145.18~5.24

  155.25~5.31

  166.1~6.7 端午节放假

  176.8~6.14

  186.15~6.21 复习考试

  7月1日放暑假

  196.22~6.28

  206.29~7.1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旨在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活动,感受信息社会、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二十三课,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水*。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很熟悉了,他们已经懂得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以及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源等知识。但是由于少数外来学生的底子很薄弱,会给课程带来一定得困难。这部分学生需要从基础学习,这些基础教学将会穿插在课堂之中。

  四、 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5、.注意对不同的学生加以辅导和培养。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 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勇于研究。

  6、加强自身业务水*和能力的提高,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法和学法,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的轻松、愉快。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

  “计算机的普和要从小同学抓起。”为了普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同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我针对我校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和综合实践能力,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如下:

  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要潜心钻研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确实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懂得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开学前把机房的所有微机检修一遍,尽量让所有微机都能正常使用。开学后做好机房的维护工作,微机出现问题和时解决,确保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活动内容以编辑板报和幻灯片为主,并讲述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对同学的要求

  本学科虽然没有统一的测查,但我觉得不应该放松对同学的要求,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主要教授电脑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关机、学习输入字母数字、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课时布置如下:

  第一周:,传授微机室规则,了解什么是信息。

  第二周:认识计算机的主要局部

  第三周:学习开关机

  第四周:知道启动写字板,学习输入数字。

  第五周:启动写字板,知道输入熟悉的字母

  第六周:学习输入简单汉字,比方学校名称、姓名

  第七周:简单修饰字体的颜色和样式

  第八周:删除键,回车键、空格键的使用

  第九周:学习启动画图工具,知道画直线、圆

  第十周:学会给线条变粗细,颜色

  第十一周:学会怎样填充颜色

  第十二周:橡皮、放大工具的使用

  第十三周:怎样输入数字、字母

  第十四周:画简单图形

  第十五周:画小树、花草

  第十六周:画房屋

  第十七周:创作作品展示

  第十八周:信息技术小检验

  四年级主要是制作电子报,金山打字通以和微软和带游戏的学习,教授时间内容如下:

  第一周:复习启动写字板工具,输入数字、字母。

  第二周:大小写字母转换键、空格、回车键的学习。

  第三周:删除键和退格键的使用。

  第四周:怎样变字体的大小、颜色、

  第五周:加粗、变斜、以和形状改变的学习

  第六周:学习选择输入法,输入简单汉字

  第七周:简单汉字的输入,翻页选择工具

  第八周:稍微难的汉字的学习

  第九周:稍微难的汉字的学习

  第十周:词语、句子的输入

  第十一周:字体美化的复习

  第十二—三周:练习打字

  第十四周:金山打字通的"学习

  第十五周:金山打字通游戏

  第十六周:桌上弹球

  第十七周:纸牌的学习

  第十八周:信息技术小检验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和Flash动画的制作,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图像处理制作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学习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及内容选择,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特点,本着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技术、学身边的技术的原则。以“合作学习,综合应用”为主要特点和目标。内容的选择上兼顾地区差异和技术发展方向,分别编写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两个单元。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第一课时为必修内容,其余课时为选修内容(也可拓展后作为兴趣小组活动教材)。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通过综合应用,复习巩固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教学中也可以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情况,编写校本教材,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开展教学(例如三峡库区生态考察、桥都重庆、火锅的起源与发展、大巴山的动物……)。但小组合作学习和综合应用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能偏离,复习巩固提高的目标必须达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应用,理解虚拟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一点编程方法,完成一些机器人控制编程任务,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编程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同时体验和尝试网络学习、人机对话学习,积累经验。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群策群力,多角度设计方案,体验合作、创造、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4、5-8课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的复习巩固,综合应用,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5、第9课为综合课,完成以“我的小学,我的班”为主题的毕业作业。检验本单元“合作学习、综合应用”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四、教学措施

  (1)备好课: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上好课:按照“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拓展”的教学流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辅导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参加电脑制作比赛,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4)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检测,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第一周

  第1课 有趣的机器人 第二周

  第2课 虚拟的机器人 第三、四周

  第3课 听话的机器人 第五、六周

  第4课 聪明的机器人 第七、八周

  第5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一) 第九周

  第6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二) 第十、十一周

  第7课 文物专家来大足 第十二、十三周

  第8课 国之瑰宝 亟待保护 第十四周

  第9课 我的小学 我的班 第十五、十六周

  复习 第十七、十八周

  检测 第十九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7

  本册教材供六年级下学期使用,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制作gif动画,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简单使用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animator5。第二单元是网络技术应用初步,是让学生了人类的信息网络及其构成,并掌握基本的因特网的应能技能。

  第三单元是感测技术初步,是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感测器及感测技术的初步应用。第四单元是通信技术初步,主要是了解通信的概念和通信的发展历程,并知道通信对现代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五单元是控制技术初步,是让学生了解控制、控制手段及控制技术的概念,并简单了解智能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控制。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制作gif动画

  1、 认识gif动画制作软件ulead gif animator5;了解动画的制作过程。

  2、 学会启动与退出gif动画软件;掌握工具面板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闪烁、渐变、奔跑、眨眼等动画,学会使用“视频”菜单套用动画效果。

  3、 养成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制作动画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的兴趣。

  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应用初步

  1、 了解人类的信息网络和网络的构成要素,了解因特网的基础知识。

  2、 掌握基本的因特网应用技能。

  3、 体验因特网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巨大变革,增强信息利用和创新意识,建立负责任的使用因特网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第三单元感测技术初步

  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感测器,了解感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了解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简单了解常见感测技术的原理。

  2、 能够使用常见的感测器,能够进行简单的感测技术小实验。

  3、 感受无处不在的感测技术,理解感测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树立投身科学研究的远大理想。

  第四单元通信技术初步

  1、 了解通信的概念和通信发展的历程;了解通信对现代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 掌握生活中常见通信工具的用法;学会运用各种通信工具实现自己目的。

  3、 感受通信技术的重要性,体会通信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理解通信技术是作为现代人生存的必备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制作gif动画

  第一课文字闪烁动画----------------------------1课时

  第二课图像渐变动画----------------------------1课时

  第三课奔跑动画--------------------------------2课时

  第四课眨眼动画-------------------------------2课时

  第五课动态效果套用----------------------------2课时

  第二单元网络技术应用初步

  第一课生活中的信息网络------------------------1课时

  第二课因特网基础知识--------------------------1课时

  第三课因特网的应用----------------------------1课时

  第三单元感测技术初步

  第一课生活中的感测技术-----------------------1课时

  第二课感测技术的高级应用---------------------1课时

  第四单元通信技术初步

  第一课通信技术概述---------------------------1课时

  第二课通信技术的应用-------------------------1课时

  第五单元控制技术初步

  第一课控制技术概述---------------------------1课时

  第二课控制系统与智能控制---------------------1课时

  四、进度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8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1、本班共有学39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8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本班级学困生有千家怡、马文斌、千阳肖、千纤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9

  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为此,从小学好计算机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共分三册,六年级学习第三册。今学期学习第三册下。本册分为三个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算法思想初步;信息技术的初步。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操作能力:

  (1)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2、思维能力:利用常用的一些操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3、想象能力:根据画图过程想象图画的样式等。

  4、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创造出优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活泼开朗,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两个班整体学习风气欠浓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但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是班里的学习标兵。

  从以前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积极动脑动手,掌握了许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学期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用电脑使用的技巧,掌握LOGO和算法思想的一些基本操作。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机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2、采取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对于学生操作中的故障,教会学生处理的方法。

  4、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备课与准备工作。

  5、发挥更多的自然优势搞好教学。

  6、发挥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机。

  7、利用优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

  1、画简单的图形

  2、编写过程画图形

  3、过程递归与计算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认识PC Logo for Windows的窗口界面。

  2、输入绘图命令画图形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命令的功能。

  3、积极动手实践,为命令输入不同的参数,大胆想象。

  4、认识Logo过程,能够编写Logo过程画不同的图形。

  5、编写过程时,认真思考命令与图形的关系。

  6、积极动手实践,验证所编写的过程,体会有关的方法。

  7、认识递归过程,能够编写简单的递归过程画图。

  8、能够指挥多海龟同时画图,能够编写过程进行简单的计算。

  9、积极动手实践,验证所编写过程,体会编写完成任务的方法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学习的是新知识Logo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刚好是重新培养习惯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一

  1、认识海龟小画家

  二

  2、指挥海龟画图形

  三

  3、正多边形轻松画

  四

  4、多彩画笔随意选

  五

  5、重复命令效率高

  六

  6、LOGO过程真简单

  七

  7、过程编辑仔细做

  八

  8、过程嵌套灵活用

  九

  9、使用变量编过程

  十

  10、圆与圆弧画美观

  十一

  11、递归调用真奇妙

  十二

  12、条件递归更精彩

  十三

  13、多个海龟齐画图

  十四

  14、海龟也会算算术

  十五

  15、利用过程来计算

  十六至学期未

  总复习及期未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2)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篇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活动课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了,已初步懂得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操作比较熟练,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多数学生对这门功课都非常感兴趣,都愿意把这门功课学好。六年级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对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兴趣较高,但也有极少数学困生,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二、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二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与内容,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幻灯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针对本期实际,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制作多媒体作品》。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掌握录音机程序,能修改声音文件,用媒体播放器看动画片,用电脑听音乐、看图片、复制屏幕图像、扫描图片、进行图片处理。还要重点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掌握怎样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修改图片,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怎样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增强幻灯片的插入效果。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课时安排

  每两周完成一篇课程的教学,并随时安排练习巩固课。计划只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本学期,我将协同各科老师及同学,全力带领3班稳步前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综合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3、以枉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枉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枉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枉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4、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5、INTERNET:浏览枉页。

  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教材。此册教材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学习好帮手”,第二单元是“与机器人零距离,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从内容上看:

  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

  课文涉及学科知识信息技术手段

  汉字的发展历史和汉语言制作电子幻灯片

  世界之最历史、地理文化枉络搜索、使用WORD制作小报

  房间的布置数学Word中的综合文档处理

  铺地砖数学Word图片处理

  编制古诗集语文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

  周历制作历法枉络搜索、幻灯片制作

  我们的生活变化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WORD中的综合文档处理

  二十年以后综合环保类Word中的综合文档处理

  毕业留念册综合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

  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课本中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学、讨论、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

  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房间的布置、周历的制作、编制古诗集等。

  教学措施:

  1、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班级学生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普遍较差,文字输入、排版、制作幻灯片等掌握得不扎实,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切实提高全体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2、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痰物”、图片、视频等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教学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要跳出信息技术来教信息技术,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

  一、汉字的发展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教学难点: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二、世界之最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保存。

  2.能力目标:熟练地运用Word制作相关的小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关主题小报的制作。教学难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三、房间的布置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设计房间。教学难点: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面图绘制出来。

  四、铺地砖

  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图形的拼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相互交琉,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地砖方案的设计与选择。教学难点:学会用Word的绘图工具精确地绘制出自己需要的图形。

  五、编制古诗集

  1.知识目标: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利用跳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整体构思和布局。教学难点:超级链接的设置。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小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基本情况:工作计划

  9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开机关机,及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等同的认为是学习计算机。

  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每周虽有两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复习巩固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

  2.进一步中文输入法,能利用中文输入法完成一些简单和功能,能为自己所用。

  3.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

  4、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熟练开机和关机,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5、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6、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7、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方法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

  时间。

  3、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小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基本情况:工作计划

  9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开机关机,及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等同的认为是学习计算机。

  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每周虽有两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复习巩固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

  2.进一步中文输入法,能利用中文输入法完成一些简单和功能,能为自己所用。

  3.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

  4、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熟练开机和关机,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5、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6、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7、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方法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

  时间。

  3、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

  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为此,从小学好计算机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共分三册,六年级学习第三册。今学期学习第三册下。本册分为三个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算法思想初步;信息技术的初步。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操作能力:(1)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3)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2、思维能力:利用常用的一些操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3、想象能力:根据画图过程想象图画的样式等。

  4、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创造出优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活泼开朗,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两个班整体学习风气欠浓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但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是班里的学习标兵。

  从以前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积极动脑动手,掌握了许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学期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用电脑使用的技巧,掌握LOGO和算法思想的一些基本操作。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机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2、采取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对于学生操作中的故障,教会学生处理的方法。

  4、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备课与准备工作。

  5、发挥更多的自然优势搞好教学。

  6、发挥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机。

  7、利用优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选用的教材是,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教材。此册教材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学习好帮手”,第二单元是“与机器人零距离,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从内容上看:

  1、知识点介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适当分散、更易入门。

  2、学习方式为学生构想,更多样。课本中涉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学、讨论、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

  3、与学科结合更紧密,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如房间的布置、周历的制作、编制古诗集等。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丰富多彩的形象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本身与其他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第一周:课堂常规教学

  第二周:汉字的发展

  第三周:世界之最

  第四周:房间的布置

  第五周:铺地砖

  第六周:编制古诗集

  第七周:周历制作

  第八周:我们的生活变化多

  第九周:二十年以后

  第十周:毕业留念册

  第十一周:认识机器人

  第十二周:走近机器人

  第十三周:机器人邮递员

  第十四周:机器人导游

  第十五周:机器人卫士

  第十六周:机器人避障

  第十七周:期末考试

  四、本册的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综合学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了解机器人的一般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3、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4、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5、INTERNET:浏览网页。

  五、教学措施与方法:

  1、加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班级学生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普遍较差,文字输入、排版、制作幻灯片等掌握得不扎实,所以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切实提高全体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

  2、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教学民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要跳出信息技术来教信息技术,注重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7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活动课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了,已初步懂得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操作比较熟练,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多数学生对这门功课都非常感兴趣,都愿意把这门功课学好。六年级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对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兴趣较高,但也有极少数学困生,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二、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二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与内容,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幻灯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针对本期实际,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制作多媒体作品》。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掌握录音机程序,能修改声音文件,用媒体播放器看动画片,用电脑听音乐、看图片、复制屏幕图像、扫描图片、进行图片处理。还要重点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掌握怎样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修改图片,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怎样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增强幻灯片的插入效果。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课时安排

  每两周完成一篇课程的教学,并随时安排练习巩固课。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8

  一、学生现状分析与机房设施:

  六年级下册学生水*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材编排特点:

  教材采用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共六个单元,包含了以下内容:

  1、欣赏电脑动画。

  2、动画制作好帮手。

  3、绘图工具

  4、逐帧动画

  5、形状渐变动画

  6、运动渐变动画

  7、实践活动

  教材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可作适当地调整。

  三、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信息技术概念、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学会一些操作程序。

  3、使学生明确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2、重视上机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搜集信息能力。

  4、注意对学生介绍当前流行的信息技术知识。

  5、注意寓教于乐,发展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1、欣赏电脑动画-2课时

  2、动画制作好帮手-4课时

  3、绘图工具-5课时

  4、逐帧动画-4课时

  5、形状渐变动画-5课时

  6、运动渐变动画-6课时

  7、实践活动-2课时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

  1、画简单的图形

  2、编写过程画图形

  3、过程递归与计算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认识PC Logo for Windows的窗口界面。

  2.输入绘图命令画图形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命令的功能。

  3.积极动手实践,为命令输入不同的参数,大胆想象。

  4.认识Logo过程,能够编写Logo过程画不同的图形。

  5.编写过程时,认真思考命令与图形的关系。

  6.积极动手实践,验证所编写的过程,体会有关的方法。

  7.认识递归过程,能够编写简单的递归过程画图。

  8、能够指挥多海龟同时画图,能够编写过程进行简单的计算。

  9、积极动手实践,验证所编写过程,体会编写完成任务的方法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学习的是新知识Logo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刚好是重新培养习惯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和Flash动画的制作,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图像处理制作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学习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及内容选择,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特点,本着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技术、学身边的技术的原则。以“合作学习,综合应用”为主要特点和目标。内容的选择上兼顾地区差异和技术发展方向,分别编写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两个单元。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第一课时为必修内容,其余课时为选修内容(也可拓展后作为兴趣小组活动教材)。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通过综合应用,复习巩固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教学中也可以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情况,编写校本教材,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开展教学(例如三峡库区生态考察、桥都重庆、火锅的起源与发展、大巴山的动物……)。但小组合作学习和综合应用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能偏离,复习巩固提高的目标必须达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应用,理解虚拟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一点编程方法,完成一些机器人控制编程任务,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编程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同时体验和尝试网络学习、人机对话学习,积累经验。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群策群力,多角度设计方案,体验合作、创造、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4、5-8课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的复习巩固,综合应用,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5、第9课为综合课,完成以“我的小学,我的班”为主题的毕业作业。检验本单元“合作学习、综合应用”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四、教学措施

  (1)备好课: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上好课:按照“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拓展”的教学流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辅导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参加电脑制作比赛,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4)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检测,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第一周

  第1课 有趣的机器人 第二周

  第2课 虚拟的机器人 第三、四周

  第3课 听话的机器人 第五、六周

  第4课 聪明的机器人 第七、八周

  第5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一) 第九周

  第6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二) 第十、十一周

  第7课 文物专家来大足 第十二、十三周

  第8课 国之瑰宝 亟待保护 第十四周

  第9课 我的小学 我的班 第十五、十六周

  复习 第十七、十八周

  检测 第十九周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3)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和Flash动画的制作,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图像处理制作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学习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及内容选择,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特点,本着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技术、学身边的技术的原则。以“合作学习,综合应用”为主要特点和目标。内容的选择上兼顾地区差异和技术发展方向,分别编写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两个单元。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第一课时为必修内容,其余课时为选修内容(也可拓展后作为兴趣小组活动教材)。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通过综合应用,复习巩固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教学中也可以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情况,编写校本教材,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开展教学(例如三峡库区生态考察、桥都重庆、火锅的起源与发展、大巴山的动物……)。但小组合作学习和综合应用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能偏离,复习巩固提高的目标必须达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应用,理解虚拟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一点编程方法,完成一些机器人控制编程任务,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编程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同时体验和尝试网络学习、人机对话学习,积累经验。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群策群力,多角度设计方案,体验合作、创造、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4、5-8课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的复习巩固,综合应用,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5、第9课为综合课,完成以“我的小学,我的班”为主题的毕业作业。检验本单元“合作学习、综合应用”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四、教学措施

  (1)备好课: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上好课:按照“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拓展”的教学流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辅导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参加电脑制作比赛,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4)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检测,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第一周

  第1课 有趣的机器人 第二周

  第2课 虚拟的机器人 第三、四周

  第3课 听话的机器人 第五、六周

  第4课 聪明的机器人 第七、八周

  第5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一) 第九周

  第6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二) 第十、十一周

  第7课 文物专家来大足 第十二、十三周

  第8课 国之瑰宝 亟待保护 第十四周

  第9课 我的小学 我的班 第十五、十六周

  复习 第十七、十八周

  检测 第十九周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

  “计算机的普和要从小同学抓起。”为了普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同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我针对我校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和综合实践能力,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如下:

  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要潜心钻研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确实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懂得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开学前把机房的所有微机检修一遍,尽量让所有微机都能正常使用。开学后做好机房的维护工作,微机出现问题和时解决,确保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进行。活动内容以编辑板报和幻灯片为主,并讲述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对同学的要求

  本学科虽然没有统一的测查,但我觉得不应该放松对同学的要求,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从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主要教授电脑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计算机、学会开关机、学习输入字母数字、学习画图工具的使用。课时布置如下:

  第一周:,传授微机室规则,了解什么是信息。

  第二周:认识计算机的主要局部

  第三周:学习开关机

  第四周:知道启动写字板,学习输入数字。

  第五周:启动写字板,知道输入熟悉的字母

  第六周:学习输入简单汉字,比方学校名称、姓名

  第七周:简单修饰字体的颜色和样式

  第八周:删除键,回车键、空格键的使用

  第九周:学习启动画图工具,知道画直线、圆

  第十周:学会给线条变粗细,颜色

  第十一周:学会怎样填充颜色

  第十二周:橡皮、放大工具的使用

  第十三周:怎样输入数字、字母

  第十四周:画简单图形

  第十五周:画小树、花草

  第十六周:画房屋

  第十七周:创作作品展示

  第十八周:信息技术小检验

  四年级主要是制作电子报,金山打字通以和微软和带游戏的学习,教授时间内容如下:

  第一周:复习启动写字板工具,输入数字、字母。

  第二周:大小写字母转换键、空格、回车键的学习。

  第三周:删除键和退格键的使用。

  第四周:怎样变字体的大小、颜色、

  第五周:加粗、变斜、以和形状改变的学习

  第六周:学习选择输入法,输入简单汉字

  第七周:简单汉字的输入,翻页选择工具

  第八周:稍微难的汉字的学习

  第九周:稍微难的汉字的学习

  第十周:词语、句子的输入

  第十一周:字体美化的复习

  第十二—三周:练习打字

  第十四周:金山打字通的学习

  第十五周:金山打字通游戏

  第十六周:桌上弹球

  第十七周:纸牌的学习

  第十八周:信息技术小检验

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学生们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经过三年半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二、教材分析

  下学期以复习《小学信息技术》四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主。基础模块中的信息技术基础、画图、网络基础、文字处理、WPS演示分别用两课时进行复习,因为这些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核心内容,共有10课时;Scratch、logo、机器人、物联网分别用一课时进行复习,共有4课时。每个模块的复习,除了以知识点的复习外,还可以安排相关的主题活动来进行。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特制订本学期教学目标如下: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活动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认真备课,针对教学内容具体分析。

  3、结合实际,以实物或图片演示组织教学。

  4、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5、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6、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7、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8、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4)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篇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家庭基本没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一星期40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上课能积极探索,主动求知。

  各班都有部分学生因缺少操作机会,导致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不熟练。针对五、六年级的不同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提补差上要多动脑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在实、广、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全册教材的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册教材共十二课,可分为三个单元。总课时为十五课时。

  单元内容如下:

  1、我们来训练小海龟;

  2、小海龟登台表演了;

  3、看看小海龟的高招。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教材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供已经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小学生使用。学生经过3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小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Logo语言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绘图是Logo语言中最主要的功能,它通过控制一个“海龟”图标,在屏幕上描绘爬行路径的轨迹,从而完成各种图形的绘制。除了绘图功能,我们可以用Logo语言的命令编写程序,直接指挥机器人画画、做数学题、灭火、走迷宫、踢足球、做游戏,还可以指挥机器演奏动听的乐曲,做你想要做的许多事情。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家庭基本没有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只有在学校的一星期40分钟,操作时间客观上较少,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衡。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上课能积极探索,主动求知。

  各班都有部分学生因缺少操作机会,导致一些计算机基本操作都不熟练。针对五、六年级的不同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在提补差上要多动脑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时的教学中,应着重在实、广、新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全册教材的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册教材共十二课,可分为三个单元。总课时为十五课时。

  单元内容如下:

  1、我们来训练小海龟;

  2、小海龟登台表演了;

  3、看看小海龟的高招。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教材是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供已经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小学生使用。学生经过3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小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Logo语言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绘图是Logo语言中最主要的功能,它通过控制一个“海龟”图标,在屏幕上描绘爬行路径的轨迹,从而完成各种图形的绘制。除了绘图功能,我们可以用Logo语言的命令编写程序,直接指挥机器人画画、做数学题、灭火、走迷宫、踢足球、做游戏,还可以指挥机器演奏动听的乐曲,做你想要做的许多事情。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活动课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了,已初步懂得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操作比较熟练,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多数学生对这门功课都非常感兴趣,都愿意把这门功课学好。六年级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对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兴趣较高,但也有极少数学困生,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二、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二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与内容,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幻灯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针对本期实际,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制作多媒体作品》。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掌握录音机程序,能修改声音文件,用媒体播放器看动画片,用电脑听音乐、看图片、复制屏幕图像、扫描图片、进行图片处理。还要重点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掌握怎样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修改图片,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怎样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增强幻灯片的插入效果。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课时安排

  每两周完成一篇课程的教学,并随时安排练习巩固课。计划只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本学期,我将协同各科老师及同学,全力带领3班稳步前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人本期承担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每班安排二个课时,另外加上学校部分电脑的维修工作。

  双基掌握情况:

  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个别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提供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使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教材分析:

  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审查通过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在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内容体系。

  课标中必修模块有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该教材把“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分解,融入以“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主线中,“信息资源管理”也渗透到“信息获取”章节内容当中。全书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前后呼应,对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第一章是各章的总领,第二、三、四、五章则围绕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安全维护的线索展开,前面内容为后面作铺垫。对于课标提到的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则先从自动化信息加工的个性化(编程技术)以及智能化(人工智能)地解决问题入手,然后再到使用通用软件工具(文本、表格及多媒体技术)人性化地解决问题。

  该教材选择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如“心系奥运”、“选课管理”等;每节通过实例引入正文内容,在呈现过程中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并利用“实践”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和完成相关认知活动;每章都设置了“综合实践”,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体验进行提炼与迁移运用;穿插了有关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知识和学习,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和行为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该教材的“实践”“综合实践”设计精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习得技能有很大益处;认真考察该教材的正文内容与阅读资料,我们会发现两者除了内容翔实之外,也可以看得出两者不同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对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启发学生思考会有不小的帮助。该教材的几大特色:

  (1)各章内容之间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而严谨的学科知识体系。全书以“信息的处理与交流”为内容线索,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分别渗透在第二、四、五章当中,也十分注重技术应用的效率、思想方法的提炼与总结。

  (2)从技术思想、文化价值发现进行课程内容改造与建设。如信息获取与表达是人本能,从感觉剥夺实验开始;文字是表意工具;文字输入与内外码;表格中反映出来的二维关系;技术与技术价值——数据与关系;文化阵地——话语权;算法与程序设计——如何呈现技术?翻译软件的使用。

  (3)教材中沿着明确的信息处理过程来安排实践内容。例如第六章的“信息集成”是以第五章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为基础进行综合,使学生在掌握必要技术技能前提*验软件工程设计流程和思想方法,这可能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基本需要。信息发布的活动以第二章网络资源获取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对网络文件在网络上的发布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信息技术如何进行课改

  2、参与集体备课8次,相互听课16节,上公开课2节。

  3、接受名师或同科老师的指导或帮助青年老师提高教学水*或与同行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落实好学校常规管理制度,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时应做到“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上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每一次上机课的教学;做到上机有教案、有准备、有目的要求。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

  (4)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5)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6)引导学生合作与交流,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信息的获取,还让他们学会加工信息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活动课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了,已初步懂得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操作比较熟练,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多数学生对这门功课都非常感兴趣,都愿意把这门功课学好。六年级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对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兴趣较高,但也有极少数学困生,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二、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二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与内容,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幻灯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

  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针对本期实际,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制作多媒体作品》。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掌握录音机程序,能修改声音文件,用媒体播放器看动画片,用电脑听音乐、看图片、复制屏幕图像、扫描图片、进行图片处理。还要重点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掌握怎样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修改图片,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怎样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增强幻灯片的插入效果。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6、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课时安排。

  每两周完成一篇课程的教学,并随时安排练习巩固课。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旨在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活动,感受信息社会、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二十三课,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综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认知水*。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对信息技术这门课很熟悉了,他们已经懂得了一些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学习了Word文字处理以及利用因特网查找资源等知识。但是由于少数外来学生的底子很薄弱,会给课程带来一定得困难。这部分学生需要从基础学习,这些基础教学将会穿插在课堂之中。

  四、 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以课改理念设计、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4、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练习,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

  5、、注意对不同的学生加以辅导和培养。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开拓思维,勇于研究。

  6、加强自身业务水*和能力的提高,根据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的教法和学法,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的轻松、愉快。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7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小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基本情况:工作计划

  90%以上的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开机关机,及其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等同的认为是学习计算机。

  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每周虽有两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复习巩固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

  2、进一步中文输入法,能利用中文输入法完成一些简单和功能,能为自己所用。

  3、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

  4、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熟练开机和关机,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5、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6、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7、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三、方法措施

  学生光有兴趣,不一定就能学好这门科学知识,要想使我校学生能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计划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时间。

  3、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和Flash动画的制作,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图像处理制作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学习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及内容选择,遵循学科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特点,本着学有用的科学、学身边的科学,学有用的技术、学身边的技术的原则。以“合作学习,综合应用”为主要特点和目标。内容的选择上兼顾地区差异和技术发展方向,分别编写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两个单元。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第一课时为必修内容,其余课时为选修内容(也可拓展后作为兴趣小组活动教材)。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单元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通过综合应用,复习巩固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教学中也可以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情况,编写校本教材,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开展教学(例如三峡库区生态考察、桥都重庆、火锅的起源与发展、大巴山的动物……)。但小组合作学习和综合应用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不能偏离,复习巩固提高的目标必须达成。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2、让学生初步了解和体验人工智能的特性及应用,理解虚拟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初步学会一点编程方法,完成一些机器人控制编程任务,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编程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同时体验和尝试网络学习、人机对话学习,积累经验。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群策群力,多角度设计方案,体验合作、创造、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4、5-8课以大足石刻保护为活动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方法的复习巩固,综合应用,实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5、第9课为综合课,完成以“我的小学,我的班”为主题的毕业作业。检验本单元“合作学习、综合应用”目标的达成情况,也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画上完美的句号。

  四、教学措施

  (1)备好课: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2)上好课:按照“情境引入-合作探究-展示评价-总结拓展”的教学流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3)辅导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参加电脑制作比赛,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4)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检测,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注意事项 第一周

  第1课 有趣的机器人 第二周

  第2课 虚拟的机器人 第三、四周

  第3课 听话的机器人 第五、六周

  第4课 聪明的机器人 第七、八周

  第5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一) 第九周

  第6课 大足石刻受损调查(二) 第十、十一周

  第7课 文物专家来大足 第十二、十三周

  第8课 国之瑰宝 亟待保护 第十四周

  第9课 我的小学 我的班 第十五、十六周

  复习 第十七、十八周

  检测 第十九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9

  一、基本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计算机活动课的学习,已经对计算机这门学科并不陌生了,已初步懂得了一些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操作比较熟练,能利用画图软件绘出简单的图画,多数学生对这门功课都非常感兴趣,都愿意把这门功课学好。六年级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对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与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整体的兴趣较高,但也有极少数学困生,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二、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二个单元:第一单元神奇的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相关知识与内容,第二单元多姿多彩的幻灯片,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

  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针对本期实际,我们将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制作多媒体作品》。通过学习要让学生认识我们周围的多媒体和多媒体电脑,掌握录音机程序,能修改声音文件,用媒体播放器看动画片,用电脑听音乐、看图片、复制屏幕图像、扫描图片、进行图片处理。还要重点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掌握怎样制作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修改图片,在幻灯片中插入表格,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怎样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怎样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增强幻灯片的插入效果。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神奇的多媒体、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及多媒体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七、课时安排

  每两周完成一篇课程的教学,并随时安排练习巩固课。计划只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本学期,我将协同各科老师及同学,全力带领3班稳步前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的内容分为3个部分

  1、画简单的图形

  2、编写过程画图形

  3、过程递归与计算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认识PC Logo for Windows的窗口界面。

  2、输入绘图命令画图形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命令的功能。

  3、积极动手实践,为命令输入不同的参数,大胆想象。

  4、认识Logo过程,能够编写Logo过程画不同的图形。

  5、编写过程时,认真思考命令与图形的关系。

  6、积极动手实践,验证所编写的过程,体会有关的方法。

  7、认识递归过程,能够编写简单的递归过程画图。

  8、能够指挥多海龟同时画图,能够编写过程进行简单的计算。

  9、积极动手实践,验证所编写过程,体会编写完成任务的方法

  三、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学习的是新知识Logo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刚好是重新培养习惯的机会,一定要把握好。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一

  1、认识海龟小画家

  二

  2、指挥海龟画图形

  三

  3、正多边形轻松画

  四

  4、多彩画笔随意选

  五

  5、重复命令效率高

  六

  6、LOGO过程真简单

  七

  7、过程编辑仔细做

  八

  8、过程嵌套灵活用

  九

  9、使用变量编过程

  十

  10、圆与圆弧画美观

  十一

  11、递归调用真奇妙

  十二

  12、条件递归更精彩

  十三

  13、多个海龟齐画图

  十四

  14、海龟也会算算术

  十五

  15、利用过程来计算

  十六至学期未

  总复习及期未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5)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0篇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课程编排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充分发挥速龙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利用网络考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量多创造上机时间,发挥特长,制作电脑作品。

  四、周次

  学习内容

  课时

  1——2周

  第一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4课时

  3——4周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4课时

  5——6周

  第三课计算机操作系统

  4课时

  第7周

  第四课计算机互联网络

  2课时

  第8周

  第五课访问因特网

  2课时

  第9周

  第六课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2课时

  第10周

  第七课图形图像

  2课时

  第11周

  第八课声音

  2课时

  第12周

  第九课动态图像

  2课时

  第13周

  第十课图文处理

  2课时

  第14周

  第十一课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2课时

  15—17周

  综合实践《电子小报制作》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2

  一、学术条件分析

  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非常感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学了四年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隘的,对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少数学生没有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考虑到本学期六年级学生的班级特点,因此,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重点指导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的学习,让学生尽可能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共三单元,第一单元主要讲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共两节课。利用网络搜索了解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公园,共10节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学生可以掌握logo中基本命令的用法。能使用命令绘制简单图形,学会重复命令和嵌套重复命令,能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复杂图形,懂得过程定义、调用和修改的知识。第三单元是初步的算法思想。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LOGO语言和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概念,理解计算机解题步骤,掌握常用算法。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LOGO语言中基本命令的使用。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的命令和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掌握四种算术和表达式输入法。懂印刷。提高自己的能力。描述算法和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艺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技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感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质量目标: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其他学科的经验和教训

  1、实施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关键环节,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学年开始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个自觉”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努力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相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量过1-2周,每节课都要上,写好教案。理解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十大准备:一是渗透德育;二是准备有重点,突破困难的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四个基本操作术语和基本术语;第五设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大难题解答:七大备用系统信息技术实验运行的补充和成败关键;八个学生自学大纲;九项准备操作练习的选择;十大准备中的课堂教学总体设计。

  (2)认真听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强化概念,形成技能和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说话和练习要认真,前后衔接,板书要有明确的标准,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精心安排作业:要求学生在每节新课前做好预习,有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运行评估:对及时了解到的各单位进行双基评估,及时分析、纠正、检查、填补空白。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考,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高质量和弥补差距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学和研究目标及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讨论和学*结得失,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要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认真研究小学信息技术“五无”课堂教学策略。灵活的应用,确保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

  4、搞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满足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变化的需求。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六年级教学目标主要有:

  1、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2、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4、INTERNET:浏览网页。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整合味比较浓,缺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不够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插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班级分析

  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六年级一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情况和上个学期相适,面对的是人数多,机子少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发扬上个学期的总结的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教师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原有的信息素养上来,抓住学生学习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措施

  1、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2-3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在上机时,要求每位同学严格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坐位上。详细制定机房纪律在班上宣布,如上机时不得下位、调位,不得大声喧哗,有问题时举手提出来等;如有违反则扣除*时分。

  2、培养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风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上机操作时有些同学遇到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3、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4、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5、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6、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7、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8、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课程基本上全在机房上课,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及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比较直观边看演示边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最新的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网络应用的操作部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利用网络教室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监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4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 课程编排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 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充分发挥速龙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利用网络考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量多创造上机时间,发挥特长,制作电脑作品。

  四、周次

  学习内容

   课时

  1——2周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4课时

  3——4周

  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4课时

  5——6周

  第三课 计算机操作系统

  4课时

  第7周

  第四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

  2课时

  第8周

  第五课 访问因特网

  2课时

  第9周

  第六课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2课时

  第10周

  第七课 图形图像

  2课时

  第11周

  第八课 声音

  2课时

  第12周

  第九课 动态图像

  2课时

  第13周

  第十课 图文处理

  2课时

  第14周

  第十一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2课时

  15—17周

  综合实践《电子小报制作》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5

  一、学术条件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学习基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是太狭隘,对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少数学生没有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考虑到这学期六年级学生的班级特点,这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为计算机的下一阶段学习知识。有必要加强和巩固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的概念和操作要点。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本学期14节课。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是学习的重点,主要是:用PowerPoint制作、设置、播放多媒体作品。

  技能训练要求:通过学习PowerPoint,利用多种媒体(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合成制作简单的多媒体作品,并设置幻灯片放映模式。

  2.本学期教材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学期的知识是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流行的计算机软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owerPoint是一个简单实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对于教学、广告、宣传都非常有用。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是计算机应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学生的兴趣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只有培养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具有终身学习和自学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所需的具体知识点如下:

  会从网上收集图片和音频资料,了解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PowerPoint界面的构成;掌握演示文稿的建立、打开和保存;掌握设施模板的应用和幻灯片背景的设置;掌握PowerPoint五种视图模式的`切换;主插入文本框和编辑文本;掌握图片文件的插入和编辑;掌握看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掌握幻灯片演示效果(动画、声音、切换)的设置。

  (2)工艺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技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4.插入图片并调整对象之间的层次结构。

  5.艺术字的基本操作。

  6.编辑幻灯片的背景。

  7.绘制和编辑简单的图形。

  8.给幻灯片配音。

  9.将对象动画化。

  10.制作并美化幻灯片中的表格。

  11.在幻灯片中设置超链接。

  12.发布网页。

  V.教学措施

  1、实施教学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关键环节,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学年开始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努力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和研究难题,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做到每课必上,写好教案。

  (2)认真听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强化概念,形成技能和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说话和练习要认真,前后衔接,板书要有明确的标准,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精心安排作业:要求学生在每节新课前做好预习,有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所学的每个单元,及时进行分析、纠正、检查、填空。

  2.工作目标和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讨论和学*结得失,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要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六年级一共六个教学班,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新编版小学信息技术第8册,内容是全新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网络的简单应用两个方面。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网络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延伸,相对受硬件的影响较大,可以视硬件的`承受能力而定,适当的接触网络方面的内容。

  知识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网络知识的简单应用。

  重难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视窗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仪教站制订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接受更深一步的信息技术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制作相应的信息技术作品。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要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学方式的培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主要目标。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7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操作的基本技能。

  2.让学生更加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从小就树立学习科学、热爱科学、运用科学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创新实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a)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如何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学习网络知识,上网冲浪。

  (二)教学(培训)要求:

  T

  班上有46名学生。班级整体情况有点差,主要是因为学生上课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上课听力不够认真。很少有学生自制力差,但是全班的学习氛围还是很好的。

  四.教学方法的思路和措施;

  1、想象一下:

  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FrontPage”为主,游戏、竞赛为辅,提高学生兴趣。

  2.措施:

  一、以学生电脑操作为主,老师讲解为辅。

  b、注意差异,培养优秀,提高

  c、注意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能举一反三。

  d、尽量增加学生的计算机操作,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f、通过组织相应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g、自觉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8

  一、学术条件分析

  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非常感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学了四年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隘的,对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少数学生没有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考虑到本学期六年级学生的班级特点,因此,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重点指导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的学习,让学生尽可能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共三单元,第一单元主要讲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共两节课。利用网络搜索了解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公园,共10节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学生可以掌握logo中基本命令的用法。能使用命令绘制简单图形,学会重复命令和嵌套重复命令,能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复杂图形,懂得过程定义、调用和修改的知识。第三单元是初步的算法思想。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LOGO语言和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概念,理解计算机解题步骤,掌握常用算法。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LOGO语言中基本命令的使用。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的命令和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掌握四种算术和表达式输入法。懂印刷。提高自己的能力。描述算法和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艺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技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感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质量目标: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其他学科的经验和教训

  1、实施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关键环节,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学年开始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个自觉”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努力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相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量过1-2周,每节课都要上,写好教案。理解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十大准备:一是渗透德育;二是准备有重点,突破困难的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四个基本操作术语和基本术语;第五设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大难题解答:七大备用系统信息技术实验运行的补充和成败关键;八个学生自学大纲;九项准备操作练习的选择;十大准备中的课堂教学总体设计。

  (2)认真听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强化概念,形成技能和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说话和练习要认真,前后衔接,板书要有明确的标准,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精心安排作业:要求学生在每节新课前做好预习,有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运行评估:对及时了解到的各单位进行双基评估,及时分析、纠正、检查、填补空白。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考,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高质量和弥补差距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学和研究目标及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讨论和学*结得失,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要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认真研究小学信息技术“五无”课堂教学策略。灵活的应用,确保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

  4.搞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满足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变化的需求。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纹化素质,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六年级的教学任务,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上过三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本学期我打算采用计算机上机实际操作教学的方法。同时加强六年级学生的教学治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小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程采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的教材,本教材每年级两册,本学期六年级采用六年级上册。本教材都有两个以上的单元内容,语言纹字童趣化、图形图像直观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知识内容趣味科学化、信息教育整合化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六年级:LOGO语言的了解与基本操作,算法思想的初步认识。

  五、进度安排:

  六年级:每节课用20—25分种讲理论、剩余时间上机训练。

  六、计算机治理

  从系统上为确保计算机正常运作,我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课堂管理的好与不好,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网络室的正常运作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就没有良好学习环境。

  (2)课前检查:要求每位学生先对号入座,并检查好自己所用的那台计算机的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桌椅等是否有损坏,有任何问题立刻报告教师,教师核实问题所在,然后才开始使用计算机。

  (3)课时监督:上课过程中监督好每位学生的使用情况,如有不按要求训练,而是去运行其它软件或进行其它操作的,立刻给予批评警告,以防止学生乱删除,乱操作,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现象。

  (4)课后验收:下课前1——2分钟,先各小组长下去检查各组计算机,看使用一节课后那台计算机有问题或有损坏,有则马上报告教师,教师再加以核实,有人为损坏的按制赔偿,最后教师再亲自下去检查一遍每一台机,确无损坏。

  通过这样一环节一环节的.监督、检查计算机出现问题的机率大大减少了,另外,*时上机也要多作损坏赔偿宣传,以防范学生的不轨行为。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术条件分析

  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非常感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学了四年计算机,有一定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隘的,对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少数学生没有养成正确使用电脑的习惯。考虑到本学期六年级学生的班级特点,因此,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重点指导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的学习,让学生尽可能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六年级第一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共三单元,第一单元主要讲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共两节课。利用网络搜索了解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公园,共10节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学生可以掌握logo中基本命令的用法。能使用命令绘制简单图形,学会重复命令和嵌套重复命令,能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复杂图形,懂得过程定义、调用和修改的知识。第三单元是初步的算法思想。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LOGO语言和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概念,理解计算机解题步骤,掌握常用算法。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LOGO语言中基本命令的使用。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的命令和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掌握四种算术和表达式输入法。懂印刷。提高自己的能力。描述算法和选择合适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工艺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技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在信息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演示计算机的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感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质量目标:

  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其他学科的经验和教训

  1、实施教学“五认真”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关键环节,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学年开始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落实“五个自觉”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努力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相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学要求,尽量过1-2周,每节课都要上,写好教案。理解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十大准备:一是渗透德育;二是准备有重点,突破困难的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四个基本操作术语和基本术语;第五设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大难题解答:七大备用系统信息技术实验运行的补充和成败关键;八个学生自学大纲;九项准备操作练习的选择;十大准备中的课堂教学总体设计。

  (2)认真听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强化概念,形成技能和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说话和练习要认真,前后衔接,板书要有明确的标准,采用多种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精心安排作业:要求学生在每节新课前做好预习,有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运行评估:对及时了解到的各单位进行双基评估,及时分析、纠正、检查、填补空白。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考,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2.提高质量和弥补差距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对于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和技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

  3.教学和研究目标及计划。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讨论和学*结得失,将自己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学期结束时,至少要写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

  认真研究小学信息技术“五无”课堂教学策略。灵活的应用,确保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

  4.搞好远程教育,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满足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变化的需求。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6)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进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显示背景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从尔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指。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

  难点: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具有了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书写大有进步,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但班里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后进生较多。大部分学生整体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这学期,在抓后进生的同时,更注重转尖子生。

  六、教学措施

  1.及时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2.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3.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7.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8.全面、公正、科学的评价学生。

  9.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七、课时安排

  60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

  一、上学期工作回顾及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31人,及格率93.5%,*均分86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43,优生率61%.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要求: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三、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四、教学进度安排:

  教学进度表

  第1周:一比例4

  1、意义和性质4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3、比例的应用2

  4、复习1

  5、活动课2

  6、单元检测2

  机动17

  第2~5周:二圆柱和圆锥

  1、圆柱

  2、圆锥

  3、复习

  4、单元检测

  第7~9周:三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1、统计表2

  2、统计图4

  3、活动课1

  4、复习1

  5、单元检测2

  机动11

  第10~11周:四总复习

  第12周至期末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期六(3)班共有学生48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目标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教具和学具: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三、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

  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第一至二周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第二至五周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第六至九周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第十周

  节约用水…………………… …………………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第十一周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第十二至二十一周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

  六年级三班共有学生79人,其中男生45人,女生34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较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如李诗雨皮高宇皮雪丽王政于淼张方舟袁滢王诗淳等同学;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如陈宝鑫张子涵朱强强潘辰等同学;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五、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8-2.10

  开学报名

  2

  2.13-2.17

  (一)圆柱和圆锥13课时

  3

  2.20-2.24

  4

  2.27-3.2

  5

  3.5-3.9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14课时

  6

  3.12-3.16

  7

  3.19-3.23

  8

  3.26-3.30

  总复习31课时

  9

  4.2-4.6

  数与代数20课时

  10

  4.9-4.13

  11

  4.16-4.20

  12

  4.23-4.27

  空间与图形8课时

  13

  4.30-5.4

  14

  5.7-5.11

  统计与概率5课时

  15

  5.14-5.18

  解决问题的策略1课时

  16

  5.21-5.25

  期末复习

  17

  5.28-6.1

  期末复习

  18

  *-6.8

  期末复习

  19

  6.11-7.4

  检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现有学生30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6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思考问题。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学习比较突出的有10人,处于中间水*的有13人,中下水*的有7人。这10名学生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主动去学习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以前对知识掌握较好部分是:

  1、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还算可以。

  2、学生的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

  3、学生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清楚。

  4、学生能很好的解答几何画图形方面的题目。

  不足之处:

  1、学生粗心大意忘写答案。

  2、运用知识不够灵活,表现在已掌握的知识,做题目时不能灵活地运用。

  3、学生书写不是很工整、完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①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③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④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⑤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⑥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⑦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⑩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例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③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⑤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⑥了解比例尺,会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⑦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⑧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⑨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

  2、难点

  ①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②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④会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⑤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够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⑥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⑦通过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熟练掌握和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教具和学具

  三角板直尺圆柱、圆锥的实物及模型方格作图纸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课时安排

  一、负数(3课时)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6

  一、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在原有基础上稍有变动,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前移转化的策略,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合理整合 “综合与实践” 部分的内容。此外,教材还前移了实验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和《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该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比例》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该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该单元还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和反比例》该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与过去教材相比,该单元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和圆锥都是*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该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

  《确定位置》该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但那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该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 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该单元是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总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制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程规划、旅游费用预算等问题;《绘制*面图》是新编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面图。

  此外,第七单元是总复习, 该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单元的教学,将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编排。

  二、全册教材重难点分析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数学基础很差,两级分化严重,有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不是很好,所以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很抓基础,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提优补差,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水*。

  四、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②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

  ③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⑤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⑥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3班共有学生42人,六年级4班共有学生44人,两个班的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王俊梁、王辉煌、项钗钗、项瑶瑶、杨依婷等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例如项子鸿、徐凯、项一蒲、王均一、杨鸿逸、项晨洋、项汇涛、杨安宝、孔伟强、章志阳等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本学期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继续让学生保持学生习的浓厚兴趣,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争取使的数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上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但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不高,在实际应用类,如解决问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差生情况:

  姓名:项子鸿、徐凯、项一蒲、王均一、杨鸿逸、项汇涛、杨安宝、孔伟强、章志阳

  主要缺漏补缺措施

  解决问题、概念的应用1、加强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梳理解题思路。

  2、加强概念间的理解、比较、分析。

  五、教材分析

  第( 一 )单元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 三 )单元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 四 )单元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 五 )单元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 )单元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六、全册教材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七、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八、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九、课外活动安排

  1、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继续进行“奥数”辅导。

  3、加强计算过关练习。

  十、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8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二、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三、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均数。

  四、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77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负数(5课时)

  2、圆柱与圆锥(16课时)

  3、比例(20课时)

  4、统计(4课时)

  5、数学广角(5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9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负数(3课时)

  2、圆柱与圆锥(9课时)

  3、比例(14课时)

  4、统计(2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27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41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1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思想上不求上进,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因此,在新学期里,要在这方面要多下苦功,让后进生尽快的跟上学习进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比例”“图形的运动”“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五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比例: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图形的运动:“轴对称”、“旋转”、“图形的运动”、“欣赏设计”。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五)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 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单位的换算。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五、教 学 进 度 表

  教 学 内 容 课时 起止时间 周 次 备注

  (一)圆柱和圆锥 面的旋转 1 3.2----3.6 1

  圆柱的表面积 2

  圆柱的体积 2

  圆锥的体积 2 3.9-----3.13 2

  练习一 2

  单元复习检测 2

  (二)比例 比例的认识 1 3.16-----3.20 3

  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比例的应用 2

  比例尺 2 3.22------3.27 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

  练习二 2

  单元复习检测 2 3.30------4.3 5

  (三)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旋转(一) 1

  图形的旋转(二) 1

  图形的运动 1

  欣赏与设计 1 4.7-------4.10 6 清明假期三天

  练习三 2

  单元复习检测 2

  (四)正比例和反比例 变化的量 1 4.13------4.17 7

  正比例 2

  画一画 2

  反比例 2 4.20----4.24 8 机动(1)

  练习四 2

  数学好玩 3 4.27----4.30 9 五一假期

  单元复习检测 2

  整理和复习 2 5.4-----5.8 10

  (五)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2 5.11------5.15 11

  数的运算 4

  5.18-----5.22

  12

  式与方程 2

  正比例与反比例 2

  5.25------5.29

  常见的量 2 13

  探索规律 2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2 6.1--------6.5 14

  图形与测量 2

  6.8--------6.12

  15

  图形与运动 2

  图形与位置 2

  6.15-----6.19

  16

  统计与概率 2

  统计 2

  6.22-----6.26

  17

  可能性 2

  解决问题的策略 2

  6.28--------- -期末考试

  18---19

  期末复习 检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1

  一、班级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

  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6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吴志强、张裕华、羊小弟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二、指导思想及教学理念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材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 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

  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

  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六、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七、课时安排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上学期的相互帮助和学习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爱学、会学、勤学、乐学、愿学、主动学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少数学生计算不过关,粗心大意,计算马虎;概念理解有偏差,对灵活情况不会灵活分析,学习较为呆板;在解答应用题中,理解不仔细不深刻,不能很好地去审题,变化一下数据、改变一下问题就不会解答了。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百分数(二)、圆柱和圆锥、比例、比例尺、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的数学内容的总复习。

  教材在编写方面体现了以下特点:

  1、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数学情境。

  2、合理安排知识结构,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4、总复习的编写思路清晰、形式新颖。

  三、教学重难点

  圆柱和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比例知识是本学期的知识难点。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它们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认识表面积,学会正确计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7、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9、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有序复习。同时积极研究新课堂改革,钻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提倡短时高效,极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开好家长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交换不同的意见;同时多与学生交流,可单独,可小组,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准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部署,采取不同的措施。

  3、尊重学生,在言行和举止上努力做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多和学生做*等的交谈,做到师生互动,亲如一家。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4、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建立一帮一互助模式,以一名优生带动、帮助一名学困生,这样优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同时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以促进培养更多的优秀生,鼓励提高学困生。

  5、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习和理解教学;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集体协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页码)







2.25-3.01




2~8







3.04-3.08




9~14







3.11-3.15




15~20







3.18-3.22




21~28







3.25-3.29




29~34







4.01-4.05




35~42







4.08-4.12




43~49







4.15-4.19




50~55







4.22-4.26




56~63







4.29-5.03




64~69




十一




5.06-5.10




70~76




十二




5.13-5.17




77~83




十三




5.20-5.24




84~90




十四




5.27-5.31




91~96




十五




6.03-6.07




97~104




十六




6.10-6.14




105~111




十七




6.17-6.21




112~118




十八




6.24-6.28




总复习




十九




7.01-7.05




总复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2人。这个班目前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同学对数学学科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基本功扎实;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钻研,敢于探索,爱提问和质疑。但是后进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个别学困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爱耍小聪明,爱捣乱,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刘雅静、肖雪钦、韩萌婷、徐洪浩、于帅等同学成绩太差,学习态度极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针对班级中的这种实际情况,本学期我准备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教育。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五个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回顾整理部分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中,空间与图形方面包括: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百分数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方面包括比例尺的认识和应用;数学与生活方面包括排列和组合知识;

  统计与概率包括:扇形统计图以及综合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包括小学六年来所学的第一、二学段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材在情境的创设方面注重突出了数学情境,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形成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模式。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也注重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思路清晰、形式新颖,使学生在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具体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给定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6、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地掌握有关的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熟练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单算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形成的一些计量单位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的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向课堂要质量。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提倡学法的多样性,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4、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5、采用互帮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及时给学生提醒,及时纠正,逐步提高。

  六、教学安排

  (一)新授部分

  一、山东假日游----百分数(二) 12课时

  二、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综合应用----水与冰 1课时

  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13课时

  四、快乐足球-----比例尺 11课时

  综合应用---让校园绿起来 1课时

  五、奥运奖牌-----统计 6课时

  数学与生活 2课时

  回顾与整理----总复习 21课时

  (二)期末系统复习 15课时

  总共约95课时

  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只有少数差生学习上仍有惰性,完成作业较应付。

  主要缺漏补缺措施

  应用题、概念的应用加强应用题的分析、理解,梳理解题思路。

  加强概念间的理解、比较、分析。

  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册重点难点

  关键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

  建构。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教研

  专题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专题落实措施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第(一)单元内容:负数

  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5人,男生3人,女生2人,人数较少,课堂不活跃。

  二、双基情况

  大部分学生本册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掌握较好,尤其是分数计算方面准确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类,如应用题,还有个别学生对题目难以理解,解题困难。

  三、学习能力

  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主动,能自觉进行课后复习、课前预习,课堂上发言较积极,但有个别学生依赖性较强,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较差,听课时较易分神,学习成绩较不理想。

  四、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大多较好,课堂听课认真,作业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五、全册教材基本要求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5、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2)难点: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3)关键: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七、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贯彻数学课标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地概念并能正确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3)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课件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的体积。

  (4)统计图教学时首先思考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一个统计表中有关数量间的百分比关系。紧接着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5)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八、课外活动安排

  结合“自行车里的数学”,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获取数据,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九、教研专题

  优化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十、专题落实措施

  1、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2、结合整理与复习,设计系统性较强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

  3、课后作业尽量做到分层练习。

  十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内容:负数

  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二)单元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

  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内容: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十二、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内容

  一负数圆柱

  圆柱、圆锥

  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

  三比例的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

  四统计、数学广角

  五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

  六数与代数

  七空间与图形

  八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

  九统计与可能性

  十应用题、量的计量

  十一几何初步知识

  十二简单的统计

  十三综合复习

  十四综合复习

  十五综合复习

  十六综合复习

  十七综合复习

  十八综合复习

  十九综合复习

  二十毕业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5

  一、教材分析: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

  略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扩展7)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画的笔墨情趣,临摹*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

  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详见进度表)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教学计划 下册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 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