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8篇

时间:2022-10-10 15: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8篇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范本10篇 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范本10篇) 项目进展情景汇报(一):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景 20XX年全县重点项目1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8篇,供大家参考。

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8篇

篇一: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目进展情况汇报范本10篇

 项目进展情况汇报(范本10篇)

  项目进展情景汇报(一):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景

  20XX年全县重点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10、09亿元,20XX年计划完成投资4、13亿元。其中黄桑路建设工程、江万公路改建工程、省道S319改建工程是市重点工程。至10月26日止,已开工建设的项目8个,未开工建设的项目5个:即寨市3万吨电解锰生产线建设、输变电建设工程、县城水果批发市场、江万公路扩改、省道S319线改建工程。1-10月份全县重点工程共完成投资1647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9、9%,开工率62%。

  二、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景

  1、黄桑路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道路全长3360米,宽6至9米。现已完成挡土墙600米,房屋拆迁完成任务的95%,两个标段土建工程完成工程量的43、1%。工程共完成投资2220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房屋拆迁和安置难度大。

  2、兴工桥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设计桥长160米,宽20米。现7个桥桩的打桩工作已完成,正在进行桥墩的混凝土灌浆。1-10月份完成投资619万元,完成工程量的23、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桥桩深度超过设计,到达8米,受桥桩底层地质构造影响,桥桩混凝土灌浆进度较慢。

  3、工业园区二期工程:该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20XX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计划平整土地689亩。1-10月份完成防洪堤800米,涵管铺设254米,平整场地400亩,完成土方65万方,完成工作量的80%,场地平整完成90%工程量,共完成投资1100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不到位,目前已拖欠征地拆迁补偿款和工程款3200万元;二是工程建设因降雨频繁和农户阻工等原因进度偏慢;三是拆迁工作难度较大,规划拆迁的农户到目前还有2户没有签订协议。

  4、中集集团集装箱板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9月份在我县组建绥宁中集林业有限公司和湖南中集竹木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正式挂牌。绥宁中集林业有限公司在我县建立了南、北片区楠竹基地,落实楠竹面积4、8万亩,完成原计划的50%。竹木业发展有限公司于9月26日在工业园区奠基,计划年底投产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工业园区二期场地交付较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二是楠竹生产基地还有4万亩没有落实。

  5、绿洲汽车站建设工程:该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该项目自20XX年开工建设以来,完成汽车站主体工程并已经过市里的验收,综合楼外装修基本完成,共完成投资1400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楼后面15万方土没有找到堆放场地,车站附属设施建设、土地出让金、办证、场地绿化、灯化及老汽车站的整体出让等还需要有关部门协调。

  6、联纸集团造纸生产线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0XX万元。该项目自去年开工以来新增3条造

 纸生产线,年生产本事由原先的5万吨扩建到10万吨;环保设施改建碱回收及真空洗浆技术、中段废水处理系统和白水回收系统都已投入运行。1-10月份完成投资6600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预计年内全部完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自筹资金不足,原材料供应相对紧张。

  7、通乡工程:计划完成山重四级公路61km,总投资2900万元。该项目1-10月份完成水口至官路9km、三星至梅坪4km、李西至唐家坊公路10km、联民至麻塘12公里共35KM的路面硬化,路基工程已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978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套资金到位困难,因缺乏建设资金多次停工。

  8、通村公路建设情景:计划完成通村公路180km,总投资4680万元。1-10月份完成路基200km,完成路面硬化175km,完成投资4025万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配套资金不足,影响施工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提议

  1、缺乏建设资金。我县重点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建设资金不足,影响项目的开工和建设。如通乡公路建设上级交通建设资金2800万元没有到位,地方配套资金1400万元都难以到位;通村工程上级补助资金1800万元没有到位,村级自筹资金也严重不足;工业园区目前拖欠征地拆迁和工程款3200万元,影响工程进度,提议进一步更快上级资金到位,筹集建设金保证建设进度,完成年内工作目标。

  2、拆迁难度大。黄桑路兴工桥建设工程,涉及拆迁单位11个,189户,人口651人,拆除建设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尚有10栋房屋没有拆迁,涉及15户57人,面积5727平方米。工业园区二期工程规划拆迁的农户还有2户没有签订协议,提议各乡镇、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保证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3、保证项目开工,完成年内工作目标。今年全县重点工程13个,开工8个,还有5个项目没有开工。异常是黄桑路建设工程,江万公路建设工程、省道S319扩改工程是市级重点工程。黄桑路年内目标是建设路基、路面,完成投资2500万元,江万公路和S319扩改工程年内目标为做好前期工程,争取年内开工。市级重点工程年底考评要列入市级双礼貌考评,提议应进一步加大重点工程建设力度,保证市县重点工程工作目标的完成。

  项目进展情景汇报(二):

  项目部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明确部门职责。下头是xx为大家整理的建设项目进展情景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今年1-4月份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景,以及存在问题,下一步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景

  今年,全县确定实施9大类1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亿元,年计划投资亿元,1-4月份共完成投资亿元,占年计划的%。其中,续建项目56个,总投资亿元,年计划投资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亿元,

 占年计划的%;新建项目72个,总投资亿元,年计划投资亿元,1-4月份完成投资4亿元,占年计划的%。具体来讲,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包抓领导高度重视。今年,全县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涵盖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等方面,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县级领导高度重视,深入项目建设场地,检查督促项目进展情景,召开未开工重点项目促进会,统筹协调解决项目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项目建设实际来看,各包抓部门、单位负责领导思想认识到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狠抓项目建设进度,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协作配合紧密有序。各相关部门、单位都能抢抓项目建设的黄金期,突出关键环节,密切协作配合,定期督促检查,构成了强大的项目建设工作合力。各相关职能部门能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方向,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并且敢于打破常规,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进取帮忙项目建设单位加快前期各项工作。异常是对一些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

  (三)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各项目建设单位都能在规划设计、立项审批、土地征用等前期工作中争时间、抢进度、求实效。目前,72个新建项目已开工建设38个,天源翠湖花园一期工程、新民镇廉租房建设项目、新民镇汇荣小区建设项目、新民镇兴业小区建设项目、新民镇汽配市场建设项目、*县中医医院关于新院建设二期工程、吉瑞家苑工程项目、北大街延伸线建设工程等9个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完成,近期可开工建设。

  (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县12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6个、5亿元以上项目8个、亿元以上项目4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67个,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实力。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1-4月份全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进展不均衡。1-4月份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总体上虽然进展良好但彼此间差距很大。全县72个新建项目,仅有38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仅为%。

  二是土地、资金制约项目进展现象依然存在。审判法庭综合楼、*县商贸综合市场、*县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区等项目受到了土地、环评、建设手续等问题的影响,无法开工建设。有些项目在资金尚未落实到位的情景下仓促上马,导致开工后缺乏后续资金,虽然争取了部分中省投资或贷款,但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项目建设陷于两难境地。

  三是个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还不够扎实。个别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环节多,需要多个部门备案、报批或立项,头绪繁多,程序繁杂,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异常是雅店煤矿有关资料上报一年多时间,才拿到“路条”。致使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当前,正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我们必须要坚持既定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要求不降,狠抓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确保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一)夯实项目建设职责。各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领导要牢固树立“项目引领发展,项目支撑发展”的理念,切实肩负起“第一负责人”的职责,亲自抓、负总责,真正把项目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狠抓项目建设进度。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创造条件,开足马力,抢天夺时,倒排工期,决战第二季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对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要紧紧抓住当前项目施工的黄金季节,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按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有序推进,确保年内完成建设任务;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要认真查找症结,夯实职责,明确时限,加快进度;对已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进一步落实开工建设条件,帮忙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其尽快动工;对资金尚未下达的项目,要加强汇报衔接,抓好跟踪落实,争取尽快开工;对未开工(复工)的38个项目,要明确时限要求,加快前期各项工作,力争近期开工建设,迅速在全县掀起项目建设的新热潮。

  (三)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各相关部门、单位在重点项目建设上,要变管理为服务,主动上门帮忙项目实施单位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按照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落实政策零折扣的要求,坚持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景下,能享受政策优惠的就进取给予优惠,能减免的费用就主动兑现减免,能简化的办事程序尽量做到方便民众。紧紧围绕未开工项目所涉及的立项、环评、土地、资金等重大问题,落实专人,具体包抓,进取赴市进省争取各方支持,尽快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我局将配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考核办对今年确定的128个重点项目制定具体的督查方案,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项目工程建设情景,为领导决策供给依据,为项目单位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搭建平台。

  项目进展情景汇报(三):

  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xx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本完成了年初下达的计划任务,对xx市经济增长起到了进取的推动作用。

  一、20XX年重点项目建设情景

  20XX年纳入跟踪管理的xx市重点建设项目75个,总投资1029694、37万元。其中,按隶属关系分:贵州省重点项目10个,xx市重点建设项目65个;按行业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3个,社会发展项

 目19个,交通项目18个,产业发展项目3个,第三产业项目1个,水利项目1个;按建设性质分:新开工项目37个,续建项目38个。

  截止至20XX年12月,xx市纳入跟踪管理的重点建设项目75个,累计到位资金239674、2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324377、79万元。其中完工或即将完工的项目22个,完成投资100941、50万元;续建项目53个,完成投资138732、70万元。

  (一)贵州省重点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451397、00万元,累计到位资金129821、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92619、00万元,其中1~2月到位资金89959、00万元,完成投资60397、60万元。

  1、乌当区污水管网工程进行前期工作;2、息烽鱼箭河水利工程大坝枢纽工程已建成下闸蓄水,渠灌工程已完成方案审查并动工;3、金阳新区道路工程:(1)金朱路车行道砼路面已施工完毕,现阶段正在进行电力管线和人行道各种预埋管线的施工,(2)迎宾东路(二期)正在进行验收和移交,(3)迎宾西路二期目前K1+420—K1+700段路基已基本成型,左、右侧雨、污水管安装及中分带道缘基础砌筑已完成,(4)兴黔路(一期)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排水及桥梁基础工程的施工,(5)兴筑东路(二期)A标已实现通车,正在进行人行道各种预埋管道施工,绿化已全部完成,B标正在进行道路下排水箱涵土石方开挖和路基土石方;4、xx市白云区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厂区全部构建筑物主体施工和污水收集管2公里;5、清镇东郊水厂虹吸管已完工,综合楼内装修已完工,清水池及加压泵房已完成95%,城区高位水池已完成80%,气浮池已完成75%,设备保函已办理完,土地征拨工作已完成;6、金阳新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消防指挥中心进入室内装修,科技馆已完成方案招标,在进行初步设计,金阳医院主体已经完成在内装修及室外绿化环境工程,卫生护理职业学院在进行基础施工;7、白云蓝天科大超磁致伸缩材料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完成并已经

  过验收,机器、设备已基本安装、调试完成,办公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并经过验收,完成办公大楼内装修,厂区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8、开阳黄磷尾气利用年产2万吨甲酸项目:(1)热点工程土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内、外装饰已进行了45,正在进行排水和地平施工的扫尾工作,锅炉、静电除尘器已安装完毕,待接管、汽机、循环水、脱盐水系统正在安装,堆煤场全部完工,(2)甲酸工程除300#、400#土建正在施工外,其他土建主体已全部完工,内、外装饰已进行了23,正在进行排水和地平施工的扫尾工作,100#、200#的自制设备已安装到位,正在联系外订设备装运到厂,循环冷却水系统正在安装;9、西南物流中心因项目用地与省、市规划的铁路、公路用地有冲突,项目处于停滞状态;10、夜郎都城旅游项目因项目规...

篇二: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 镇围绕创建“文化名市”要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镇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基础。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建成综合性文化站并投入使用。配备电脑、电视、照相机、部分器乐器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成 XX 等 X 个省定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 X个社区对原有村民活动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建设集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等活动为一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及全覆盖工程。加强对已建成“农家书屋”图书利用情况的监管督导,不断探索“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农家书屋”建设健康持久发展。截止目前,建设完成农家书屋 X 个,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依托 XX 社区建成市级文化图书馆,存书量 X 万多册,满足群众阅读需求。

 二是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落实分管文化工作副镇长 1 名,镇文化站编制 2 人,文化干事 2 名,

 文化程度都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定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文化业务知识培训,参培率达 100%。

 三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扶持培育群众文体队伍,成立文艺演出队伍 X 支。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组织成立 XX 诗社和 XX 书社,定期开展活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友好的社会氛围。

 在工作中,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制约文化服务体系发展。

 一是农村基层仍然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发展的问题,镇综合文化站人员较少,专业文化人才匮乏,服务手段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二是文化经费投入不足,运转困难,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能力还有限。三是电子阅览室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加之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组织集体活动受到制约,建成的阅览室利用率仍然不高。

 下一步,我镇将把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争取上级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完善镇文化站、村活动室及文艺社团组织等阵地建设和硬件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同时稳定现有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施展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环境,将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组织宣传能力和舞蹈、

 音乐、美术、书法等专长的人选到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以充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篇三: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名称:

 2021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基于云端融合的博物馆智慧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文|李华飙

 陈洪

 郭艳艳

 王野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路径。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文化供给和文化消费之间的有效平衡,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将智能化技术深度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可以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体系构建、创新发展应用等方面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提升,更好的实现公共数字文化高质量建设、资源分配、权利行使,更好的满足人民需求,增进社会效益。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源总量不断攀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日益加快,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其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不均衡,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不完善,各服务平台分散孤立;公共数字文化数据资源质量不高,资源缺乏关联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单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缺乏有效对接,服务效能不高;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健全,尚未形成服务生态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不统一,缺乏长效提升机制等。上述问题导致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治理体系滞后于时代要求和大众期盼。(二)国内外研究进展当前,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合,智能化正成为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样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领域中催生出大量应用创新及智能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人工智能概念诞生于 1956 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关于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的达特茅斯学术会议上,意指“让机器达到与人类做同样事情”。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公共文化领域开始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目前,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都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开展了智能应用场景和功能的研究,并引进了智能机器人为人们提供服务。我国人工智能虽起步较晚,但也不乏相关研究,如侯汉清教授对情报检索语言和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黄晓斌等分析了图书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困境、机遇和应用前信息社会106Informatization-Research信息化研究

 景等。但总的来说,智能化时代数字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尚不深入,还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二、研究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开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和公共需求精准预测”。针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予以规范指导,《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6)、《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2017)、《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9)、《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以及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等,都强调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数字化建设,充分发挥智能技术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的作用。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构建文化供给和文化消费之间的有效平衡,满足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顺应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时代潮流,契合了国家关于推进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三、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究目前国内总体情况来看,智能化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应用尚不充分,通过充分分析智能时代的技术特点,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智能化技术通过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可以在顶层设计、基础建设、体系构建、创新发展应用等方面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更好发展提升。(一)智能化时代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主要是从人民的文化需求出发,站在国家层面,对制约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智能化技术如知识图谱、大数据等技术可以为我们延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拓思路。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研究方面,通过智能科技方案可以更好的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整体思路和实施路径,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完整的战略构想,给出相关的法律、政策制定以及重大项目规划的建议,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实施路径更加完善。(二)智能化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基础建设方面的应用1.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以5G为代表的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得公共数字文化产业“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得以不断完善,在公共数字文化领域中推进基于4G/5G的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建设大容量、高可用、弹性扩展的公共文化云服务,构建多形态的公共文化服务智能终端体系,可以更好的实现人、资源、数据、平台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2.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整合方案方面“智慧融合”是在智能技术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及智能分析,依托感知获得的海量数据及相关先进技术的可靠保障,构建综合应用体系,并可以进行数据可视化展示,实现动态智能决策管控。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技术,包括平面扫描、三维数据采集等技术,可以实现海量文化数据的采集、积累,为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打下基础。应用“智慧融合”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整合方案,可以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挖掘及智能分析,充分发挥数字文化资源的历史、人文、科学价值,支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三)智能化技术在数字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方面的应用1.社会参与机制和服务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基于数字化众筹众包的公共数字化文化协同生产模式,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最优合作方式。基于区块链的文化数字产权交易模式,有助于数字文化资产的交易流转。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办法及关键技术,有助于权益分配和维护机制的不断完善,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价值实现,不断加强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智能化技术对数字公共文化生产服务模式的重构,可逐步形成互利合作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构建百花齐放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生态体系。2.建设管理和保障机制方面智能化技术能够更好规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和行业信息化 安全与容灾 信息社会107Informatization-Research信息化研究

 保障机制。信息化系统建设可以帮助实现管理流程重塑,数字化体系有利于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建设,从而更好的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理论模型、系统框架和标准规范,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汲取智能化技术迭代提升模式,提出基于“定期评估、及时反馈、动态调整、持续优化”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迭代演进模式,可以更好的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螺旋式上升。(四)智能技术在公共数字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5G技术广泛商用,低延时、大带宽、高并发的网路基础促进VR/AR/MR等虚拟技术蓬勃发展,“云游”、“云视频”、“云直播”、“云音频”等文化服务创新模式不断涌现,丰富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增强了文化传播影响力;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基于用户画像和个性化推荐的精准文化服务模式,从而驱动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效能影响;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深入了解智能服务终端的类型、投放地点、使用方式、观众偏好等内容,从而促进智能化装备应用服务提升。四、小结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由于地域、城乡、行业差异普遍存在而导致的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文化分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文化与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应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更好的实现公共数字文化高质量建设、资源分配、权利行使,以满足公民需求,增进社会效益。同时,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体系和能力智能化,涉及知识领域众多,影响面广,需要通过协商、对话和互动,凝聚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各方的共识和共享,有助于实现国家文化强国战略。作者单位:李华飙、郭艳艳

 中国国家博物馆陈洪

 北京邮电大学王野桥

 华邮数字文化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中国信息化》杂志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为宗旨,以报道政府、行业和企业信息化的实践、方法和战略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发行杂志。《中国信息化》杂志创刊于2004年5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影响广泛的权威媒体。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行业现状,为广大信息化参与者开辟更多交流及展示行业的机会,《中国信息化》自2017年9月起特设“信息化研究”栏目,并向信息化从业者、管理者、倡导者公开征稿。投稿须知:1.内容包括信息化建设、思路、信息安全等主题的研究文章,3000左右字为宜,只接受原创、首发稿件。已发表在纸质期刊(杂志、报纸)和电子媒体、公共论坛上的文章均视作二手稿件。

 严禁抄袭,抄袭事实一经认证,将做严肃处理。2.稿件须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涉密征稿启事稿件需附脱密声明,如发生涉密或侵权问题,责任由作者承担。3.文章层级:文章内标题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各级标题序号格式为:一、(一)

 1. (1)。4.变量与公式:来稿中的(公式、图、表),务必字迹清楚、规范,图形清晰。数学公式、有关数据请核对准确。所有单独成行的公式都应编号,而不是选择性编号。图表需有引文。5.图片格式要求:需单独提供情晰大图,.必须JPG格式,图片中文字清晰,大于300dpi。如不符合印刷需求图片不能刊登。6.投稿时邮件主题处填写稿件标题,在文末附上以下内容,要求准确无误。文章标题、作者姓名、联系方式。7.1个月内未收到采用通知的作者,可将稿件自行处理,1个月内请勿一稿多投!(初审意见两周内给出。)投稿信箱: ichina@phei.com.cn著作权声明:我刊已入编知网,作者文章一旦被我刊录用后即被知网收录,作者未提异议则视为认可本声明。108Informatization-Research信息化研究

篇四: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阜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代表市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在百忙之中不辞辛苦,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阜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 鸵 功能齐备的市、乡、村 砰 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格局 铭 ,切实保障了全市人民 哉 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权 氯 益,促进了文化事业的 寇 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现 拉 有国家二级图书馆 1 个 酗 、国家二级文化馆(非 宜 遗保护中心)1 个、博 熔 物馆 1 个,青少年体育 瑚 俱乐部、广播电台、电 锰 视录转台、有线电视台 魄 、电影放映管理站各 1 术 个,瑶池园、畅岁园、 柯 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街 香 头游园等公众性文化活 膏 动场所 5 处,为市民文 涨 化娱乐生活创造了良好 驳 的条件。全市 105 个 缚 村、15 个社区均设立 诊 了文化阵地。其中,投 涌 资 10 万元以上的高标 音 准村文化室达 46%。

 醒 村级农牧民健身工程、 统 农家书屋年底将实现全 烽 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广 荧 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 蒜 生

 活。全市已形成市有 混 馆、乡有站、村有室的 吼 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全 腥 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 晕 率也分别达到 98.3 睦 %、96.2%,为公 汽 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 绝 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人 通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 户 到了有效保障。

 二、公 匝 共文化服务功能发挥情 救 况及具体措施 抓保障, 约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 映 初步建立

  一是政府 施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把 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爹 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 帐 展总体规划,使公共文 徽 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 甄 社会各项工作同步规划 膏 、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笑 。进一步完善了考核督 昭 促机制,把公共文化服 汁 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基 毡 层党工委综合目标管理 张 范畴,加大督查力度, 客 以督查促改进,以考核 众 促提高。建立齐抓共管 屉 机制,形成了文广部门 愁 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卉 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 形 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 店 工作格局。建立了投入 折 保障机制。市财政在保 狐 证文化广播事业单位人 杖 员经费、业务经费足额 砧 拨付的情况下,每年安 野 排一定经费用于文体广 旭 播影视活动、设施建设 云 、维修、文物保护等方 乘 面,保障了文体广播影 事 视工作的正常运转。二 夜 是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 俺 设。积极创造利于人才 妥 成长的良好环境。每年 韩 年初组织文化创作人员 鞘 召开座谈会、开展艺术 取 采风活动,支持举办个 帆 人或集体艺术成果展。

 菩 出台广播特殊人才招聘 迭 办法。目前,全市文化 匹 单位共有专业人员 11 演 0 名、业余文化体育指 戮 导员 40 人。

 市文联有 翅 文学、书法、美术、摄 擒 影、电视艺术等 7 个协 界 会,协会会员 76 人, 旭 基本上建立起了一支素 棒 质高、业务能力强、专 粹 群结合、较为稳定的文 汹 化工作者队伍。三是建 铡 立扶持政策,鼓励文艺 黔 团体参与公益性演出。

 臭 采取政府扶持、企业化 彻 运作模式,天山天池民 翌 族歌舞团每年承担 80 隋 场公益性演出任务,演 段 出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飘 。初步拟定了《阜康市 莹关于加快发展民间文艺 块 表演团体、繁荣基层文 犹 体活动的意见》和《阜 演 康市民间文艺团体公益 挠 性演出补助考核办法》 茸 ,鼓励扶持民间文艺团 骡 体自编自演,自弹自唱 摘 ,自娱自乐。目前,全 秆 市有夕阳红艺术团、秦 锦 腔社、豫剧协会等民间 舞 艺术团体 31 个,逐步 责 向“一乡一品、一村一 述 队”的目标迈进,极大 荐 地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 玫 体生活。

 抓阵地,公共 涤 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进一 溉 步完善

  按照“早投 墟 入、早建成、早使用” 拄 的目标,狠抓文化基础 蛮 设施建设,市区公益性 贞 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较大 婿 进展。去年,总投资 3 昔 .03 亿元的文体中心 吞 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 洽前,文博中心已完成主 激 体工程 40%,体育中 暖 心完成主体工程的 20 沙 %,计划于 XX 年 11 吧 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项 本 目完工后,不仅可以举 待 办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及 瞬 文化展示、展会等活动 齿 ,承办篮球、乒乓球、 疟 游泳、羽毛球、网球等 承 体育比赛,还可以开展 疟 健身、休闲等群众性体 札 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 语 观看电影、阅览图书、 袖 文物展出、艺术培训等 整 各类文化需求。

 于此同 跃 时,为方便居民出行活 赂 动,今年还新建了法制 虏 广场、瑶池路、民主路 寸 、特纳噶尔街和博峰等 兼 五个临街游园,其中法 悉 制广场游园已建成并投 念 入使用。今年争取到自 蕴 治区新闻出版局和体育 托 局的 20 个“农家书屋 被 ”项目、35 个村级农 重牧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 痪 ,预计到 10 月份全部 犹 完工并投入使用。到今 街 年年底,我市将实现行 斯 政村农家书屋和农牧民 湖 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

 殴

 抓活动,公共文化服务 瞻 内容不断丰富

  一是 卜 全面开展“三馆一站” 蚜 免费开放工作。市文化 峪 馆、图书馆、博物馆、 公 乡镇综合文化站把群众 阂 最根本的文化需求作为 隆 免费开放工作的着力点 惦 ,面向公众提供免费文 菠 化服务项目。开创性地 淤 举办了一些特色服务项 讽 目,如文化馆开展的少 扩 儿艺术培训班、老年娱 养 乐服务项目等。图书馆 饰 积极开展“全民阅读” 证 系列宣传活动,并与新 辈 疆青少年出版社联合开 迪 展“你选书,我买单” 渗 购书活动,读者选书 4 换 32 册,利用电子阅览 耶 室建成“瑶池文化—地 幕 方文献数据库”,供读 貉者查阅。同时开展了计 呜 算机免费培训,培训下 舅 岗职工、中老年读者等 仁 各类人员 200 名。博 冯 物馆举办的“昌吉州民 鲸 间收藏鉴赏暨阜康市第 柯 四届民间收藏鉴赏活动 波 ”受到了藏友的欢迎。

 署 上半年,“三馆一站” 姑 共为约 18.2 万人次 饭 提供了免费文化服务, 赠 真正实现了无障碍、零 胀 门槛进入。同时各乡镇 膘 充分利用文化站阵地优 置 势,开展图书阅览、棋 斋 牌娱乐、

 戏曲演出、花 诱 儿演唱、手工艺培训等 年 活动。二是扎实开展农 岸 村电影放映工作。在完 冗 成国家农村电影放映“ 滁 一村一月一场”规定任 蛰 务的基础上,我们自加 噬 压力,提高标准,努力 赵 实现农村电影放映“一 逐 村一周一场”的工作目 污 标。同时拓展覆盖范围 袒 ,在全市 15 个社区开 瓜 展公益电影放映。截至 蔬目前,共完成农村电影 赔 放映 450 场次,观众 醒 2.5 万人次;完成广 眼 场、社区、企业放映 3 役 5 场,观众 2 万人次。

 尹 三是坚持开展文化“六 热 进六送”服务活动。开 线 展“百场演出送基层” 拢 活动 56 场次,文化六 腊 进六送活动 97 场次, 下 文化共享助春耕活动 8 肆 次,优秀数字资源展播 亮 活动 24 次,向农牧民 性赠送农业科技光盘 46 闽 2 盘,向学校、社区、 梆 乡镇赠送图书、期刊 4 风 000 余册。各族群众 迭 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 威 有效的保障。

 抓创新, 煤 群众性文体活动网络不 婚 断延伸

  一是群众文 北 化活动亮点纷呈。认真 整 贯彻州党委关于“现代 架 文化促进月”的各项安 软 排部署,利用畅岁园、 偿 瑶池园、文化中心广场 变 等健身娱乐场所,组织 排 群众开展大型“百日广 鞠 场文化活动”和全民健 景 身活动。开展“10 个 毋 十场”活动 39 场次, 沤 5 个百场活动 325 场 血 次,第五次乡村百日文 饶体活动 201 场次,开 辫 展“龙腾狮舞闹元宵” 鸯 系列活动,“影像桃花 莹 节”等大型百日广场文 驱 化活动 19 场次。其中 辽 ,山西省话剧团大型话 迢 剧《立秋》的演出、文 坏 化部艺术小分队阜

 康行 萄 慰问演出、文化厅党组 纪 书记韩子勇的“瑶池讲 严 坛”文化讲座等 6 场高 张 水准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怂 让广大群众得到了高层 汁 次的文化艺术享受,受 眨 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 惠 评。二是全民健身活动 铱 得到普及。以元旦、春 恕 节、五一为契机,组织 鸭 开展了冰雪风情节“西 蹬 王母杯”登山、越野长 校 跑赛、第三届业余乒乓 椅 球联赛、第四届业余篮 奔 球联赛、五一职工运动 爱 会等参与范围广、影响 耶 力大的全民健身活动。

 乒 同时利用天池天然冰场 寿 ,承接了昌吉州速度滑 幸 冰队训练工作。依托冰 景 上运动示范学校,承接 长 了自治区 XX-XX 年 蛔 冰上运动示范学校速度 胞 滑冰比赛。三是参与区 尽 州文艺大赛成绩优异。

 序在自治区 XX 年大型民 臆 间社火比赛中,我市获 晰 得社火表演二等奖和创 果 新奖,锣鼓表演优秀奖 箩 。在自治区第十届青年 剁 歌手大赛中,我市获得 世 流行唱法、名族唱法、 雍 团体一等奖等 8个奖项 珠 。在自治州第八届农牧 衬 民文艺汇演中,我市获 蠢 得团体一等奖、舞蹈、 嵌 小品一等奖等 9 个奖项 帧 。

 抓管理,广播电视宣 稗 传水平不断提高

  一 序 是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婚 围绕援疆工作、民生工 韶 程建设、新疆天山申遗 炙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 巷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 铡 点工作,精心做好各个 矛 时期,特别是各个宣传 锭 节点的宣传报道工作。

 栅 开办了《对口援建促进 舀 发展》、《关注项目助 炳 推发展》、《申遗进行 神 时》等专栏节目。截至 怨 目前,两台共编播《阜 刽 康新闻》112 期,播 支 发新闻 3010 条。在 涌 国家

 级媒体播发新闻 2 银 条,区级媒体 150 条 沈 ,州级媒体 592条, 瓤 有效的发挥了新闻宣传 尾 导向作用。二是全面改 校 版两台节目。今年对 4 唐 个电视频道的节目全新 务 编排、重新定位。把阜 凶 康一套定位为新闻综合 览 频道;二套定位为影视 捏 剧频道;三套定位为旅 异 游信息频道;四套定位 傅 为电影频道,实现频道 讽 的专业化和节目精品化 摇 。同时开办科普、旅游 涂 、娱乐等23 个专栏节 京 目。其中,新增《国际 旨 时尚汇》、《在路上》 态 、《盛世收藏》等 10 芋 个栏目。广播电视台新 土 增《每日天气预报》, 栽 对外引进《名家书场》 南 、《大家说法》等 9 档 栈 节目。进一步丰富了两 钠 台的节目内容。三是进 话 一步规范广告节目。严 倡 格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 永 要求引进播出节目,定 伺 期开展净化荧屏专项整 宙 治活动,坚决杜绝低级 睦 庸俗、不健康的节目、 儒 广告走上荧屏。同时, 旭 增加公益性广告宣传, 案 今年上半年播发公益广 抉 告 284 条,制作播出 吝 《天山申遗》等公益广 秧 告片 4 部,公益广告播 夏 出量达到 8%以上。

 抓 块 监管,文化市场不断繁 何 荣发展

  一是按期完 与 成政府机关计算机软件 躁 正版化工作所需正版软 目 件的采购招标,所购正 另 版软件将在信息办的监 瓮 督下完成安装。二是认 辽 真开展进化出版物市场 待 工作,加大每日稽查和 肉 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的频 举 次和力度。开展专项稽 冈 查行动 8次,共检查商 畦 家 186 家,查缴盗版 肛 “黑皮书”126 本, 秤 内容不健康的合订本 9 垣 2 册,盗版压缩光碟 2 夯 96 盘,检查中未

 发现 非 政治性、宗教类非法出 郧 版物。三是加大网吧、 诛 游艺场所的执法检查力 舞 度。采取拉网式清查规 径 范其经营行为,截至目 诗 前,共出动检查人员 1 癣 98 人,检查场所 22 映 3 家,责令限期整改 2 叶 2 家,关停无证经营 6 甸 家。

 三、存在的问题

 尖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 思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 颈 求不相适应。主要是文 扳 化设施功能相对单一、 幌 文化产品供给精品较少 屎 ,与人民群众多样化、 撤 精品化的文化诉求不对 愚 称。

  基层文化缺乏 褪 专人管理和维护,特别 荆 是乡镇和行政村文化阵 矫 地开放程度不高,使用 检 率较低。

  公共文化 愈 服务人才总量短缺,年 怪 龄结构偏大,专业人员 以 所占比例较低,乡镇在 鸿 编不在岗现象普遍存在 彭 。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 恩 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 谚 议

  进一步完善公共 侥 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努 士 力增加文化产品供给的 鸵 数量和质量,努力为各 黑 族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地 驱 文化服务。

  加强对 畴 “三馆一站”,特别是 跋 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 蔚 、农牧民健身工程的管 啮 理和指导,逐步建立属 悉 地管理、维护、公众使 框 用的建、管、用机制。

 挤

 积极向区州业务部 销 门建议,争取自上而下 萄 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单位 煎 人员编制。通过加强业 支 务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 娘业务水平。

 尊敬的 区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拨 近年来,我市文化事业 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尤 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 剃 快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 僻 作用,成绩的取得离不 虫 开各位领导和人大代表 毅的关心和指导,在此, 形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再次 完 向各位领导和人大代表 箕 表示衷心的感谢!在以 秃 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 卸续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 荣 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 吻 全面整合公共文化资源 淘 ,完善文化设施网络, 境 创新文化管理机制,丰 铀富文化活动内容,探索 中 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柴 ,努力促进全市公共文 邀 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 宠 荣!

篇五: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EXPERIENCE 经

 验 区域治理邯郸市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调研报告邯郸市群众艺术馆

 成永娜摘要:我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邯郸市群艺馆针对邯郸市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如何有效提升基层数字化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开展调研,对如何尽快补齐短板,以点带面加快基层数字化建设,深化文化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关键词: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6-0022-000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 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 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 , 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建设 , 提高数字化和网络服务能力” 。

 当下 , 我国已然步入了数字化时代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 也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 。数字文化馆作为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 , 也成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019 年 , 邯郸市群艺馆针对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聚焦如何有效提升基层数字化建设这一核心问题开展调研 , 对邯郸市6个区、1个县级市、11 县开展了考察与调研 。

 调研期间 , 实地走访了涉县、大名县、广平县、馆陶县、复兴区等 10 个县(区)级文化馆 , 随机访谈参加辅导的群众 200 余人次 , 面向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开展服务需求和满意度调查问卷300 余份 。

 通过调研 , 进一步掌握了情况 ,对如何尽快补齐短板 , 以点带面加快基层数字化建设 , 深化文化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数字化建设在基层最强烈最突出的现实问题通过调研走访我们发现 , 当前基层干部和群众集中反映最强烈、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有三大问题 :一是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场馆的缺失 。

 由于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 ,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馆的缺失这块短板一直都没有补齐 。

 根据文化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2008) 规定 , “县(旗)、县级市、地级市区文化馆最低限为 2000 平方米” 。邯郸市 18 个县级文化馆中 , 有 5 个文化馆的馆舍面积不足 2000 平方米 , 即使达到一级文化馆馆舍面积要求的县级文化馆 , 4 个县级文化馆是硬件设施较为齐全的独立场所 , 3 个虽为新馆 , 多个活动室基本上未作为文化基础设施使用 , 另有 2 个县级文化馆由于资金短缺 , 无法配置必需的馆内设备设施 , 也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 属于“徒有其表” 。全市文化馆场馆的达标率为七成 , 在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本就紧缺的情况 , 让文化馆再辟出空间作为数字化建设场所的难度可想而知 。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 , 基层文化馆中设有数字化场馆的县域不足三成 , 且多为展厅和培训室 , 没有线下体验项目 。二是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

 数字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 ,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包括线上和线下两方面内容 , 需要以大量资金的投入为依托 。目前 , 邯郸市 18 个县市区具备线上服务能力的文化馆不足三成 , 已具备的线上服务多局限于网站和微信平台的活动信息发布 , 线上培训和慕课涉及较少 , 均没有开通线下体验馆 。

 数字化建设资金面临两大难题 , 一是数字化建设资金难以列入财政预算 , 文化馆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 , 不存在任何盈利性收入 , 文化馆免费开放资金完全来源于政府财政支持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意见的出台及2017 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 , 地方财政资金更多地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所必需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关系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则处在较为尴尬的位置 。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离不开数字化建设 ,但若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 数字化建设资金就不能纳入财政预算 , 数字化建设就会始终停留在口号上 。

 二是数字化建设资金投入量大 。

 前期在对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及全国数字化文化馆试点单位的考察中发现 ,建设数字化线上和线下服务项目的资金数目庞大 , 邯郸市图书馆线上资源基础设施搭建大约需要 300 万 , 安徽马鞍山 2005 年建成全国第一批数字化试点单位 , 线下体验馆总面积 760 平方米 , 总投资约 600 万元 , 这对于市级财政来说是一项较大的开支 , 作为三线城市的基层财政 , 是否有能力承担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三是数字化建设人才队伍缺失 。

 数字化服务是运用现代科技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 对文化馆来说无疑是探索一项新的服务模式、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 这就需要精通现代科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 。

 经调查 ,邯郸市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 , 首先依靠社会企业策划设计完成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打造 , 通过企业简单培训 , 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完成日常运作 , 没有形成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

 数字化建设人才缺失表现在两方面 , 一是掌握数字化知识的人 。

 数字化建设的说法由来已久 , 从 2005 年以安徽马鞍山为代表的第一批全国数字化试点单位的建成 , 到 2017 年《“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颁布 , 指出“2020 年 ,基本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 , 数字文化馆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 , 但是数字化文化馆的具体建设标准和规范在基层文化工作者心中始终都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 线上服务仅限于网站宣传 , 线下服务局限于用庞大资金支撑的体验馆 , 至于更详尽、更明确的数字化建设内容 , 则没有一个清晰的执行标准 ,基层文化管理者对数字化始终停留在数字化专业概念和数据之中 。

 二是掌握数字化专业技术的人 。

 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往往是现代科学技术人才 , 比如 , 计算机、采编、图像编辑等人员 , 文化馆属于事业单位编制 ,在有限的编制中争取录用数字化专业技术人才的途径微乎其微 ,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不尽如人意 。

 另外 ,作者简介:成永娜,生于1983年,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群众文化。。

 。. .。

 。

 23EXPERIENCE 经

 验 区域治理基层文化馆有的工作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 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跟不上时代脚步 。二、深挖基层数字化建设滞后根源全国数字化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对照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数字化建设难等问题 , 我们认真梳理、综合分析、深挖根源 ,发现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 一是从供给侧看 , 主要体现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结构不合理 ,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 , 群众的文化需求仍将处于一个较快的增长阶段 ,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 尤其是优质资源的增长还赶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 。

 更为突出的是资源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 包括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资源供给不均衡 , 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资源供给相对短缺 , 基层建设能力不强与城市快速发展并存 。

 基层文化馆建设系碎片化 , 缺乏整合、系统、连续的规划 ,基层缺人才、缺技术、缺管理的问题突出 。二是从制度侧看 , 主要体现为重大改革发展政策在基层难以协同推进、贯彻落实 。当前 , 我国的文化发展已经到了从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的关键时期 。

 但基层普遍反映 , 整体政策与具体政策、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长期规划与阶段性任务之间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 , 特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相配套的硬件设备、相对应的人才队伍还缺乏整体推进的制度设计 。三是从治理侧看 , 主要体现为基层文化馆管理思维、管理方式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 。

 在座谈中我们发现 , 一些地方的个别干部还是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 ,管理手段还比较单一 , 管理方法比较落后 ,突出表现为重传统轻创新、重业务轻调研 ,习惯于做能管控调配资源的“老馆长” , 不善于做创新和摸索的“探路者”;习惯于做台上的“裁判员” , 不善于做台下的“施工员”;习惯于用简单的行政指挥和行政命令 。

 不善于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的手段 , 跟不上社会化管理、大数据应用、信息化服务的步伐 。三、推动基层数字化建设和服务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文化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设备、空间和人员等因素的局限 , 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设计打造的国家公共文化云汇聚了全国特色文化数字资源 , 基层文化馆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设施建设当地数字化服务 , 形成基层文化云端口 , 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对接 ,即可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文艺培训、艺术欣赏、慕课等文化数字资源 。

 因此 , 推进基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要解决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数字化人才队伍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 , “政府与社会”实现数字化基础建设 。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先决条件 , 没有数字化基础设施 ,就不能进行有效对接 , 数字化服务就无从谈起 。

 数字文化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字资源、体验空间等多方面的建设 。

 东莞市数字文化馆建设中 , 市财政配套 800 万元专项资金 , 辅助中央 200 万元的扶持资金才初步完成 , 实现全市数字总分馆建设 , 市财政预计投入 1800 多万 。

 政府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 可以有效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 , 由政府主导谋划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 , 把握好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总方向 , 运用政府的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 , 吸引具有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的社会企业和资金参与 , 完成数字文化馆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 , “自建与共享”丰富数字文化资源 。数字文化馆要想真正发挥效能 , 必须具备高质量的、多层次的数字文化资源 。

 数字文化馆只有打破区域壁垒 , 实现资源互通有无 ,才能弥补基层文化馆在数字技术、艺术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不足 。

 基层文化馆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资源 , 加强本区域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

 同时 ,对于高端艺术盛宴、艺术教学 , 可以采取“共享”原则 , 积极引进其他各地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 , 通过对接国家、省公共文化云等直接共享资源 , 借助协同发展、区域协作等国家发展战略与其他省份共同谋划优质数字资源建设 。第三 , “培养与引进”充实基层数字化人才队伍 。

 数字化服务是运用现代科技形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 对文化馆来说无疑是探索一项新的服务模式、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 这就需要精通现代科技的专业技能人才 。

 一方面要转变工作人员传统的服务思维 ,从在思想上认识到数字化服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 借助上级文化馆、本级行政主管部门为工作人员提供的数字化技术培训 , 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提升图片、视频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能力 , 培养基层文化馆自己的数字化人才 。

 另一方面 , 针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部分数字化设备 , 基层文化馆在不具备此类技术人员时 , 可通过一定的奖励政策招募志愿者 , 引进社会人士参与到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之中 , 以此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尽快完成对本单位人员的培养 。数字化建设是提升基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 基层文化馆只有突破眼前的重重困难 , “补短板、强弱强、提质量” , 发挥数字文化资源优势 , 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1] 张海涛 . 借助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J].人民论坛,2018,610(29):136-137.[2] 王迪 . 从国家包揽到多方参与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实践 [J]. 学术论坛 ,2017,40(1):35-41.[3] 颜玉凡 , 叶南客 . 改善居民文化生活质量的资源依赖与组织认同 — 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的行动逻辑研究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2):117-124.(上接第 21 页)迹模式HYSPLIT计算重污染天气气团48h后向轨迹发现 , 此次重污染气团源自于高空气流 , 起始于内蒙古地区 , 经过河北省北部、辽宁西部 , 低空气流起始于山东省北部 , 途经京津冀地区、辽宁中南部 , 表明长距离输送对区域污染具有一定影响 。

 (4)在颗粒物组分监测显示 , 此次污染主要受生物质燃烧源影响较大 , 同时污染二次转化 。参考文献[1] 王占山 , 李云婷 , 孙峰等 .2014 年10 月上旬北京市大气重污染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6):1654-1663.[2]李令军,王英,李金香等.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3-30.[3] 王晴晴 , 马永亮 , 谭吉华等 . 北京市冬季 PM2.5 中水溶性重金属污染特征 [J].中国环境科学 .2014(9):2204-2210.[4] 吴兑 .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2):257-269.[5] 刘玉兰 , 梁培 , 刘娟等 .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根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28(1):55-58.[6] 张 凡 , 苏 德 奇 .PM2.5 对 人 体 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6(4):88-91.[7]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等 .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科学通报 ,2013,58(13):1178.[8] 王跃思 , 姚利 , 王莉莉等 .2013 年元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成因分析 [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16(6):690-696.。

 。. .。

 。

篇六: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1  引言近年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中,不断强调要建设覆盖全社会、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出台更是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到法律范畴。然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数字文化可以说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创新延·专题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模式研究王  政(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  要:从文化内涵阐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要义,有助于明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体、治理方式与服务目标。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阶段已经完成,将面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瓶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3—1—1”长效发展模式有利于明确各级服务网络的建设主体、实施主体与责任主体,并经过黑龙江省相关实践的检验,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模式;“3—1—1”模式中图分类号:G259.2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System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from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elps to clarify the main body of construction, governance mode and service object of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system. Currently,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system has been completed, and we will face the obstruction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3-1-1” long-term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system is benef i cial to clear and def i nite the main body of construction, implementing and responsibility. It has been fulf i ll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refore it has certain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 system; long-term development mode; “3-1-1” mode*  本文系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转型期省级图书馆在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与职能拓展”;2015 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TQC01)的研究成果之一。*伸与重要支撑。尤其是自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基础性数字文化工程以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第一阶段——硬件设施建设已近实现全覆盖。按照《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时期新阶段,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那么,如何实现

 112017 年第 11 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人性化、均等化、标准化,如何推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内容,如何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率与利用率,如何监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等,均亟待学界深入探究。2  对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需要阐明的问题2.1  公共数字文化的“文化”要义当下相关学术研究已经将“公共数字文化”作为一个学术词汇理解,并且大多将其理解为数字资源库、网络技术行为、数字信息服务,致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容受到了局限,走入了一味强调资源数字化,追求购置各种新设备,“大数据”、“云平台”等名号喊得时髦的误区,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无外乎是建几个电子阅览室、电脑里拷贝些数字资源、开通几个网络平台,表面轰轰烈烈,实际却无人问津,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然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重点不在于“数字”,而在于“文化”。当我们从“文化”的本意出发并注重社会文化发展时,就会发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本质内容仍为公共文化。“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彖传》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 可见,文化自出现便有“以文教化”之意,是中国古人的文化观,既可以解释为学习广泛的知识并灵活运用,又指以良好的文明“点化”人类内心的精神和修养。由此可知,公共数字文化作为“文化”的创新形式与未来发展,尤其应尊重“文化”的本意。“数字”只是知识、信息传递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其内涵仍是有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知识与信息,其宗旨仍是提升人类的内在精神和修养。那么,把文化服务放在整个社会事业的范畴中,宏观的文化视角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涵。其中,“公共”表明了覆盖全社会、普遍均等的服务宗旨,“数字”是指数字资源提供方式、网络技术应用手段,“文化”才是实现和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服务”即为知识信息行为(包括生产、组织、传播、保存、共享等)的立场和姿态。2.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应然状态基于上述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理解,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应然状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建设主体与服务对象逐渐清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目标是实现和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公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的公益性原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容以数字资源为主,辅以其他以数字形式利用的文献资源;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主要途径,且技术应用应尽力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以公共治理为目标,其建设与实施主体应为各级政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2.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要素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及创新发展,其构成要素包括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体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公共数字文化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体系,公共数字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监测评估体系等。同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还要从现实的国情和省情出发,不与现行国家和地方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体制、文化管理体制等)相冲突。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框架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各级政府为建设主体,依托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服务触角,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瓶颈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的资源瓶颈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与发展的基础既包括具有文化内涵的数字资源,还包括充足的资金保障与配套设施。2002年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启动与全面铺开,可以说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开端。尤其是近年来,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的逐步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网络架构已近实现全覆盖。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遭遇的资源瓶颈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数字资源供给与基层公众需求不符,整合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发展模式研究12与共享程度欠缺。目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提供主要以各类数字资源库的形式呈现,虽然涵盖了科技农业知识、科学种植养殖技术等知识信息,但是缺乏贴近百姓生活、符合基层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尤其是各类数字资源库内容大量重复、版权问题有待商榷,面向公众开放获取的数字资源时效性差、实用性不高。这就造成了花费高昂成本购买的大批数字资源库闲置浪费,基层群众缺少精神引领与文化休闲娱乐。需要强调的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仍要重视“文化”的服务内涵与内容,既要满足人们对知识信息的渴求,又要提升人们内在的精神与素养。只有提供丰富的文化信息,尊重知识自由与信息平等,才能充分实现和保障公众的文化权益。第二,资金保障不足,落不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末,仅文化共享工程一项对普适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达3.2亿元,对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的投入达9亿元 [2] 。我们从各级财政投入上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心与努力,然而经费的追加与下发大多落在省级分中心或市级分中心,而后变成了向基层服务点、服务站的设备或资源下发。这样做的优点在于,省级分中心或市级分中心统筹本区域各基层单位的协调发展;缺点在于,设备和资源下发成了“分福利、搞关系”,造成数字文化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拉大了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尤其是资金的上层垄断造成基层单位的工作动力不足,导致村镇等基层服务站点徒有海量数字资源和高新技术设备,却没有开展数字资源推广利用的服务经费。第三,空间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从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到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再到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空间仍停留在“一房、一屋、一室”之内,仅是更换了网络、设备,安装了新的软件平台。然而,这恰恰是在空间上人为地限制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推广与使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公共文化服务贴近基层群众生活,随手可得。如何节省空间资源的使用,同时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便利性、易得性,成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需要切实思考的问题。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的服务瓶颈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中,资源是内容,技术是基础,服务才是根本。然而,当下网络及硬件设施平台已近搭建完成、新媒体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形势下,数字文化服务意识与能力的落后日渐明显,成为制约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软肋。第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能力取决于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其信息服务意识与信息素养能力将直接影响用户的满意度和粘黏度,间接表现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效能。虽然目前各大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并实现了实时跨界解答咨询,但是时空间隔仍为基层用户带来距离感。一方面,信息服务人员是否“接地气儿”,即对于本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信息服务人员能否真正把握住基层用户所表达的模糊的信息需求。实际上,基层用户对于“面对面”的服务模式仍具有较强依赖性和信任感。这就要求即使是基层数字文化服务点,也要配备具有一定信息技能和素养的服务人员,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数字信息服务。第二,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缺乏宣传推广意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长效提供有赖于对数字资源和服务的广泛推广、宣传。目前全国范围内典型的数字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有“网络书香”“国图公开课”等品牌,但是基层群众对数字资源内容还是知之甚少,对基层服务点的了解与认可程度不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与服务的普遍宣传与提高利用绝不是发宣传单、放电影、做培训就能够解决的,它有赖于科学、规范、专业的推广活动,新媒体技术的推送应用,广泛的社会合作与参与,以及数字文创的开发与普及。重视并做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宣传推广即是突破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有力武器。第三,面向公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应用辅导。基层公众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决定了其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利用程度。如果只是一味地提供数字资源和信息服务,而缺乏相应的引导与辅助,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远没有一款网络游戏普及的迅速和受到追捧。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实现“网络进户、资源上门”的大前提下,对于基层用户的数字文化应用辅导变得尤为重要,这是使海量数字资源、新媒体技术得以接受并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数字文化服务应用辅导方式亟需打破传统的集中

 132017 年第 11 期培训或网络课堂的授课模式,针对网络时代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便捷、移动的自助式数字服务指引将更受欢迎,尤其是结合数字文创奖励等用户激励机制,打破公众面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无从下手的僵局。3.3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的技术瓶颈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搭建成为可能,但是各类数字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公众对于新技术的接受使用,同时成为制约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软件硬件基础建设不配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资源获取与服务提供依靠于极速、畅通、全覆盖的网络体系和电子计算机、移动终端等配套硬件设备。虽然目前在经济贫困落后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已经实现了硬件设备的下发与安装,但是这些地区网络设施建设的落后与缓慢,严重制约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提供与利用。特别是那些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视频文化资源,要求配有一定的网络带宽;便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机,要求无线网络的连接与畅通;网络云平台共享的数字资源提供,要求硬件网络的覆盖与应用软件的实时更新。可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技术瓶颈一直存在,并要求我们及时...

篇七: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目简介] 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公共数字文化全国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编号:

 2015BAK25B00 )

 子课题 “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课题编号:

 2015BAK25B01-01 )

 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 袁军,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龚捷,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现状与发展路径袁 军 龚 捷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成为构建当代城市多元文化、传播公共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方式的新变化为基石,思考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存在的问题,探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发展路径,并提出聚合资源合理规划、强化内容建设,鼓励供给主体多元化,统一资源标准、打通共享壁垒等具体策略。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持续发展,VR、AR等新兴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技术、新媒体形式下不仅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而且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在当前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媒介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媒体环境下,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和重要。一、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新变化当前社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效、快捷的数字信息传播环境已经形成。媒体环境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出现了新方式,公共文化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得到了增强,同时,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文化资源35DOI:10.16737/j.cnki.rwtx81281190.2017.23.006

 2017 年 12 月刊 总第 109 期 人文天下(一)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出现新方式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文化资源的生产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使得公共文化资源出现了新的供给方式。互联网、移动通讯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成为当前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传播的主要载体,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客户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也纷纷建设分布式、开放互联、智能调度、互动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网站群和相关资源库,并以后台资源库为支撑,开发移动客户端,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拓展信息传输渠道与服务渠道,使得公共文化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二)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增强云计算、智能分析、数字图书馆跨库检索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为加快文化信息资源整合、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整合性知识服务平台提供了条件。正如王长全、艾雰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创新》 所言,要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内容管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大数据信息分析技术等手段,将信息资源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信息采集、存储、管理、利用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实现公共文化信息资源整合、数据库整合、系统整合、协议标准整合,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并通过新媒体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三)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公共文化内容资源实现了通过网络进行采集、组织和传输,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巫志南 《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一文指出,特别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广泛进入到社会应用层面,更有助于打通各种品种的、部门的、地域的公共文化资源利用壁垒,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的信息传播环境提高了公共文化流通效能,实现了公共文化供给渠道专业化。二、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现状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主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让公众能够就近获得、使用公共数字文化信息资源,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美术馆等公共机构提供的数字资源服务。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后文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及各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的开展,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初见成效。(一)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概况目前,我国公共数字资源供给在数量上初步形成内容丰富、海量储备的局面,具备了服务基层的文化共享资源保障能力。截至2015年底,“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总量累积达到532TB,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数字资源总量超过140TB,地方特色资源建设量达到459TB,累积立项达724个。通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基层配送计划”“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宝”向基层配送优质资源超过15.68TB。共享资源的质量提升也初见成效,其中尤以“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成果最为显著,该工程将实践成果以公益性文化服务门户网站形式展现给公众,其新版网站—— — “国家数字36

 文化网”于2012年正式启动。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国家数字文化网,直接享受资源内容服务。“文化共享工程”的全面推进也证明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资源供给能力的日渐成熟。(二)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呈现出供给方式更加便捷、整合能力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等三大变化,同时,在资源供给的数量与质量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受限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新媒体环境下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供给与服务脱节,平台机构开放度不足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除了需要便捷的获取方式和海量资源储备为支撑外,更需要一站式、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来满足用户需求。但是,如今各类资源平台往往相互独立,平台间的信息壁垒依然存在,这使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特别是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技术集成还没有完全成熟,使得数字资源供给与服务时常出现脱节。由于供给与服务平台尚未实现协同,系列问题也就接踵而至:海量资源定位与个性化推送的准确度有待提高、数字内容的安全性不足、服务平台的互动反馈机制尚需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终将导致文化资源数字化的优势难以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得以充分体现。各自为营的数字平台构建模式往往忽视了用户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因为,对具体用户而言,当然是更加青睐一站式服务中心,而非在多个系统平台间来回跳转。更何况分散独立的数字平台与互联网共享精神本质及新媒体发展趋势相违背。所以,要想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充分共享,就需要以平台对接为基础,对各类平台上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2.供给主体单一,资源整合机制有待完善众所周知,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需求日趋多元,而且用户进行内容生产的技术条件和文化氛围也已初具规模,但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主体仍停留在以官方机构为主的状态,拥有庞大基数和丰富文化资源的个体用户占比仍然较低。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高,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机制也尚未形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亟待更加丰富多元的主体参与其中,资源供给模式也有待创新。此外,现有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下重复建设、低效使用的问题较为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方与资源供给方之间尚未形成融洽的供给链条,导致部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例如,卓连营、冯佳 《相邻系统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策略》 一文所言,部分地区数字图书馆、共享工程支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数字资源库中的相类资源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对这些资源的必要管理和维护又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附加支出,两者相叠加,空耗弥多。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能一味扩大规模、增加馆藏。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服务组织模式、资源整合、部门协作、公众信息获取技能培养、服务监督与评估等方面都亟待完善。文化资源37

 2017 年 12 月刊 总第 109 期 人文天下3.资源供给区块状分布,尚未进行体系整合目前,国家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实施的主管部门不尽相同,部门化、地方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吴建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之我见》 一文指出,“文化共享工程”、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工程都在花大力气建设自己的数字资源库,虽然不同的项目资源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但由于缺少全局层面的统筹规划,许多数字资源仍然是重复的,打开各级相关网站和镜像站,相同或者似曾相识的数字资源随处可见。这些重大工程在服务的平台、方式、手段、内容等方面多有雷同,但其资源和设备却没有有效共享,亟待加大统筹和协调力度,加强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浪费。近年来,国内各省的相关文化部门虽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建设,有的尚未形成体系,有的已自成体系,但至今,各省优秀的文化资源仍然呈区块状存在,零碎地散落在各省各地区之间,尚未真正实现共享,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的对外文化输出体系。例如,广东省已建有比较完整的“岭南文化”体系,福建省也建有比较系统的“闽文化”体系,但这两个同属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省份在文化方面尚未建立起深入的共享机制。而且,这两省都是华侨大省,有诸多相通之处,但在华侨文化建设方面却尚未形成共建华侨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合力。全国其他省份的各个文化区同样存在着这种区块状孤立状态,这不仅极大影响了国内文化共享的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无法形成具有中华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输出体系,这就加大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难度。所以,我们亟需中华文化顶层设计,统筹全国各个文化区规划和建设,形成具有凝聚力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对外文化输出体系。三、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的发展路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在加强国家文化建设、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由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不够完善,致使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自媒体新平台逐渐兴起,受众对平台的服务、内容和使用的便捷程度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受众需求与资源供给没有达成一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原有价值便没有得到最佳实现。鉴于此,在现有发展基础上适应新变化,解决平台开放度不足、资源供给主体单一、资源供给区块状分布等新问题,才能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一)

 聚合资源合理规划, 强化内容建设首先,在国家规划的框架下,各级公共文化机构应做好特色资源的建设、设计,出精品,成体系,发挥整体优势。例如,从国家层面规划建设抗战文化数据库、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或者丝绸之路文化数据库等,避免分散作战,难以形成规模。王晓燕、杨向明 《近年来文化共享工程地方资源建设项目研究》 一文指出,广东省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共享的总体规划是突出岭南风貌,并在此框架下细分为岭南非物质文化篇、岭南物质文化篇、岭南历史名人篇、岭南历史文化篇、岭南红色文化篇等。其次,各级公共文化部门在进行资源建设和项目上马前,还应加强选题论证。资源的选题不仅要突出地方特色,还要考虑群众文化需求,重38

 视公众的参与反馈。再次,还应重视资源类型的合理分布。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加强基于手机、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媒介形式的资源建设,大力发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最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应在政府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积极参与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破除机制体制壁垒,推进系统内资源的共建共享。例如,江苏省制定《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建设标准》,并成立“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发展中心”,作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总协调机构,推进跨系统的资源共建共享。再如,各省乃至跨省成立的图书馆联盟,如首都图书馆联盟、中三角赣湘鄂皖四省图书馆联盟等。这些联盟从以往的读者服务合作入手,正在朝着资源购买和建设的深度合作方向发展。(二)

 鼓励供给主体多元化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四大供给主体。除此之外,在新媒体环境下,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之源既是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公共文化生产的参与者。因此,针对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便是创新供给主体,优化资源聚合机制,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保护国家文化是政府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要充分发挥顶层主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保障上提供持续性支持。首先,引入文化的市场化机制,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市场化进程,让市场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还要用好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转企改制的主力—— — 文化艺术机构,将这批机构所拥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和供给能力服务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大局的内在要求。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既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合作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参与力量。最后,广大人民群众是文化之源,发挥用户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参与供给,尤其在当代通俗文化 (如绘本、动漫等)

 的推广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数字文...

篇八: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dash; 1 —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三篇

 目录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 1 .............................. 1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 2 .............................. 7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 3 ............................. 14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1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一)主动作为,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一是高站位谋划“十四五”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扣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建设要求,专门编制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培育千亿级数字产业集群,打造数字经济高地为目标,构建“一廊双核三基地六集群”的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创建“五区两中心”,做大做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第三极”。

 二是高质量发展数字核心产业。聚焦数字经济“两图两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双百计划”,大力抓好存量优化和增量招引。依托产业集聚区等主平台及县域平台,实施精准招商、定点招商,今年以来招引落地一批超亿元数字经济项目35个、新

 — 2 —

 开工32个,带动1-11月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依托软件产业园、数字经济大厦、城市数字科创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助推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成功入选2020年首版次软件产品3项,入选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3个。三是高效率推动新基建建设。把握入选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的机遇,乘势而上抢抓新基建风口,与五大国有通信企业合作布局“新基建”项目132亿元,新建5G基站5551个,累计建成7551个,实现主城区、县城城区、部分工业强镇5G全覆盖。加快推动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建设,已建成5G+智能制造、机械工业互联网等一批典型场景应用试点。

 (二)数字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围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构建以电气、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为主和N个特色产业的“5+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省产业集群数字化推进大会成功召开。今年新认定3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和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分别居全省第2、第3;新增培育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4,全市列入省 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名单)增至22个。二是实施“万企上 云”计划。举办全市企业高质量上云推进会和2020移动云“云领”合作交流论坛,组织开展省市级上云标杆企业申报认定工作,推动企业由“上云”向“用云”转变,今年以来新增上云企业12096家,新增4家省级第四批上云标杆企业。三是推进“千

 — 3 —

 企智能化改造”。将智能化改造补助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可达30%),新增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1278个,技改投资增长28.4%,高出全省27.1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增速排名全省第1。新增低压电器未来工厂1家,申报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9家,新增省级以上首台套装备17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四是夯实基础产业。加速打造时尚智造设计中心,推进两个省级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共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1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74家。

 (三)数据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一是加快数据共享开放。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全面对接省“数据高铁”,完善市级公共数据平台,打通全市188个系统,归集共享14.7亿条数据,日均数据调用量超过2000万次,实现了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优服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动本地特色数据向社会开放,进一步释放公共数据价值,现已分批次将文化教育、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等领域的2.4亿条数据向社会开放。二是加快城市大脑建设。以“1158+X”为基本框架制定城市大脑建设方案,正式上线“城市大脑”1.0版,建设经济运行、社会治理、智慧公安、城市智管、交通畅行、医疗健康等10大板块,实现772个重点指标打通接入,68个应用场景迭代集成初步具备实时感知、远程调度和应急指挥功能。三是凸显数字化应用成效。推出惠企政策“直通车”、为侨服务“全球通”、“个人数据宝”等一批

 — 4 —

 标杆性项目,依托城市大脑,持续迭代数字化应用,“个人数据宝”“应急一张图”等12个应用场景入选省“观星台”,数量全省第一。组织参加省级数据开放创新应用比赛,获奖项目5个,综合成绩全省最佳,其中基于影像云的肺癌早筛、城市树林公共服务平台等优秀案例正积极落地转化。

 (四)搭建平台,增强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一是通过合作融入发展。围绕经济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顺利推进合作十大项目,成功举办2020年“市长杯”中国工业设计大赛数字设计专项赛暨数字经济产业合作推进会,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成功签约总额超50亿元的10个数字经济项目。二是通过举办省级大会提升层次。以举办全省产业集群数字化推进大会、全省电气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场会暨物联网产业发展推进会等省级活动为契机,成立市产业集群数字赋能创新联盟,成功签约一批数字经济项目。三是通过组织企业家系列培训开拓视野。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级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峰对接会、数字经济动能迭变能力提升班等系列活动,完成数字经济领域技能培训1.3万人次,有效增强企业推进数字转型的内生动力。

 (五)优化服务,全力打造一流数字生态。一是巩固拓展发展政策。全面推进落实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赶超发展、培育发展等规划方案,率全省之先出台实施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认定等政策文件,成效

 — 5 —

 明显。今年以来,数字经济工作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5次以上。

 二是精准推进人才招引。以人才大数据平台为支撑,动态更新 《产业人才需求目录》《重点产业人才开发指引》,鼓励引导 高校开展“订单式办班”“嵌入式培育”活动。助推包装联合会与研究院携手签订“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推动3项包装领域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坚持落实人才招引“510计划”,依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载体,引进数字经济等领军型人才产业化项目136个、高层次人才503位,进一步完善数字产业发展“人才链”。三是持续加大服务力度。推进各类数字经济扶持政策提前兑现,截至目前已兑现市本级奖励金额2.39亿元。依托“两万”服务,主动对接重点数字经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市场不稳、土地紧缺、人才难招等重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已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200个,问题化解率达99.5%,有效保障企业轻装上阵、健康发展。

 二、存在问题 虽然总体上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推进迅速,有效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还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数字产业化需要优化结构。软件信息服务业仍以系统集成和小应用开 发为主。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技术低端,缺乏集成电路、智能硬件、柔性电子等高端产业。智能计算、数字安防、网络通信等标志性产业链发展上缺乏数字经济头部企业 引领。二是产业数字化需要赋能升级。传统产业集群数字化转

 — 6 —

 型力度有待加强,智能技改、企业上云仍处在初级阶段,数控设备联网率不高,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方式有待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发展有待提速,工业 大数据、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场景落地不多。三是保障支撑体 系需要完善强化。全市数字经济园区平台数量相比差距较大,已建成投用的园区平台主导产业不够明显。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相对先进地区仍显短缺,人才培养体系和招引政策有待进一步健全,可用于重大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的连片可用土地供给有限,对项目和人才招引产生一定制约。

 三、下步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建设数字强市、云上,进一步凸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第三极”地位。

 一是壮大核心产业规模。重点围绕物联网、高端电子、集 成电路、网络通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瞄准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数字化大生产项目和未来产业项目,招引一批数字经济优质项目,优化调整我市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持续做大做优产业集聚区、高新区等产业平台,做好“筑巢引凤”文章。

 二是加速产业数字化步伐。深入实施“千企智能化改造”, 力争实现规上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全覆盖。加快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进新零售业态广泛布局,通过发展网红经济赋能产业

 — 7 —

 发展,打造一批电商产业基地和人才队伍。依托国家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本地“无车承运人”产业,打造一批智慧物流产业园。打造移动支付标杆城市,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数字 票据以及跨境结算等领域试点,加快省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建设。

 三是推进城市数字化发展。依托城市大脑1.0平台建设,推进一批应用场景建设,实现场景化多业务协同应用。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政务服务、协同办公、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应用,依托市级公共数据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四是加大新基建建设力度。深入落实5G“百千万”行动,深化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加快推进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快移动物联网设施部署,推进生产生活领域感知系统建设,部署车路协同车联网系统,实现数据互通、万物互联。

 五是全力优化发展环境。指导各地加大数字经济领域扶持 政策,推动各县(市、区)错位发展。持续优化考核办法,加大数字经济领域考核权重,强化统计监测和指导,建立每月一通报制度,结合“六比竞赛”擂台、定期挂榜考评等载体,不断强化各地各部门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动力。

 数字经济进展情况汇报2

 — 8 —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1.强化顶层设计,构筑发展新体制。一是完善数字经济领导机构。成立由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指挥部,由书记亲任指挥长。二是开展专项考核。对年度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连续三年开展“三化融合”“双引擎”比学赶超活动,实施“红黄黑”榜制,进行“挂榜问效”。三是完善统计体系。在先行先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数字经济统计要求,建立完善具有特色的分行业监测体系。四是优化产业政策。先后出台了软件名城、集成电路、5G产业发展等若干政策。在市本级工信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5亿元,在科技、文创每年共安排10多亿资金,加大对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产业项目扶持。

 2.聚焦核心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是扬优势,部 省市共建国际级软件名城。持续做大做强信息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核心产业。二是补短板,紧盯集成电路产业。推进一批“芯”项目落地。三是攻难题,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加快数字安防、通信网络设备两大主导产业链提升,精准服务破解产业链“断供”难题,在关键核心芯片部件替代方案的研发及适配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协调,稳定企业发展。四是抓龙头,

 — 9 —

 深化大企业战略合作。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每年滚动实施一批具体项目。

 3.紧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化发展变革。加快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标杆。一是积极探索“互联网+制造”。率先走出一条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的智能制造之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百千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组织实施攻关项目139个,推广项目1067个,企业上云数累计达8.9万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占全省总数的20%。二是打造新型数字贸易金融标杆。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落户,金融科技体验方面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得到总理肯定,验向全国推广;eWTP秘书处开工建设;湖滨路“双街示范”全面推广,市被确定为新零售标杆创建城市。三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物联网、数字技术应用示范建设,全市益农信息已覆盖99.25%的行政村。四是全面拓展城市大脑应用。完善城市大脑顶层架构体系,拓展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接入全市部门和区县市的148个数字驾驶舱,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政府决策能力。

 4.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坚持创新第一动力, 不断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打响“创天堂”城市品牌。一是成功举办全国“双创”周,总理亲临活动视察指导。二是打造创新平台,全力服务创新大平台建设;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

 — 10 —

 新发展试验区。三是强化企业创新,列入创建的省级制造创新中心3家;认定国高企2581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13家;全市累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省级20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家。

 5.围绕5G产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加大5G商用和产业化,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5G基站1.21万个,5G网络规模、数量均居国内城市前列;共有数据中心58个,投产运营机柜45494个,在建、拟建数据中心16个;IPV6设备覆盖率100%;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9.3T;SUPET入选工信部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面临挑战 我市要聚焦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下,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高增长下的挑战。全市数字经济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数字经...

推荐访问:公共数字文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 情况汇报 进展 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