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6篇

时间:2022-09-25 14: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6篇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一、概述 (一)某区基本情况 某区位于xx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东岸,全区幅员面积806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6篇,供大家参考。

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6篇

篇一: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业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一、概述

 (一)某区基本情况

 某区位于 xx 盆地中部、嘉陵江中游东岸,全区幅员面积 806 平方公里,总人口 56 万。距省会 200 公里,距市 210公里。属典型的丘陵地区。地处北亚热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年均温度17.6℃,全区常年平均日照 1380 小时,年均气温 17.6℃,年均降雨 1000 毫米,空气相对湿度 79%,≥10℃年积温5560℃,无霜期 340 天以上。土壤结构较好,PH 值在 7.0—7.8之间。一江四河流经二十余个乡镇,是蔬菜最适生长区域,具有发展蔬菜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栽培表现生长快、丰产、品质优,适应蔬菜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同时,农村劳动力充足,具备大规模发展蔬菜的基础。

 (二)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全区常年播栽蔬菜面积 30 余万亩,产量 50 余万吨,产值近 8.8 亿元(含蔬菜加工)。商品蔬菜 24.6 万亩,产量 33.8万吨。在商品蔬菜中,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5.2 万亩,生产面积 10 万亩,总产 20 万吨,特色蔬菜 10000 余亩。大中棚、双膜小拱膜、地膜栽培面积达 6.5 万亩。蔬菜产业实现人均收入 2200 余元。

 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先后获得中央、省、市领导的好评。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原 xx 省委书记周永康及原 xx 省省长中伟、xx 省副省长作哈、王宁

 等领导视察我区蔬菜产业基地后,对我区发挥优势、调优产业、富民兴村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强调要继续走具有川东北特色的蔬菜产业化之路。我区已被省政府首批命名“果蔬”特色优势产业强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蔬菜生产大县。

 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工业化进程加速,近年来,我区城市近郊依法被征一线专业菜地 3 万亩,蔬菜产量供小于求,难以满足城镇居民对优质菜品的数量与质量需求。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开辟二线蔬菜基地,加速建设优质蔬菜基地,按市委、市政府指示,大力建设十万亩城郊专业菜地,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为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市场前景。xx 倾力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及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xx 市区常住人口 93 余万,按人均日消费鲜菜 0.6 公斤计算,仅 xx 城市人口年消费量达 20 万吨。三峡工程的修建,部分专业菜地被淹,播种面积下降,市场缺口较大,xx 成为的“菜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疏菜需求日益增长,提高品质增加效益成为蔬菜产业发展趋势,优质有机蔬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四)生产建设条件。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某区西距 200 公里,南至 210 公里,境有某机场,国道 318 线,成南、南广、南渝高速公路。达

 成铁路全线最大的二级货运站位于境小龙镇,建设中的兰渝铁路在此与达成线交汇;嘉陵江纵贯全境,水运上通,下达与长江相汇,直达、,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

 二是农业基础优势。某区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全区常年播栽蔬菜面积 30 余万亩,产量 50 万吨,产值近 8.8 亿元。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 10 万亩,设施蔬菜 6.5 万亩,商品蔬菜 24.6 万亩,产量 33.8 万吨。近年来,我区已申报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 5.2 万亩,涉及东观、老君、都京、螺溪、小龙、阙家、青居等 8 个基地乡镇,认证萝卜、胡萝卜、番茄等 10 个无公害蔬菜产品。这些优质无公害蔬菜产品已成功进入、等大城市市场。项目区农户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为建设优质有机蔬菜示区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自然条件优势。项目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季热量丰富,年均气温 17.6℃,年均日照 1380小时,年均降雨 1000 毫米,空气相对湿度 79%,≥10℃年积温 5560℃,无霜期 340 天以上。项目区土壤结构较好,PH值在 7.0—7.8 之间,是蔬菜最适生长区域,具有发展蔬菜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栽培表现生长快、丰产、品质优。项目区环境卫生无污染,水质优,空气质量好。同时,农村劳动力充足,具备大规模发展蔬菜的基础。

 四是政策环境优势。某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成立了农业集约化经营推进中心,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重点发展南(充)长(乐)线优质高效

 农业。项目区位居其中,与某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契合,为现代农业有机蔬菜项目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五是技术力量优势。区农业部门有专门从事蔬菜生产、病虫防治等研究及技术指导工作的科技人员 26 人,其中高级农艺师 10 人,农艺师 14 人,助农师 2 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 12 人,大专文化程度有 8 人。同时,与省农科院、省优质农产品中心、西南大学、xx 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为发展高产、优质蔬菜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

 六是服务体系优势。第一,形成“区—乡—村”三级农技服务体系,为蔬菜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二,成立民间服务组织,我区有 5 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每年进行经验交流 20 余次,参加人数 8750 人。进行技术培训 135 次,参培 10000 人次。年代购生产资料 800 余吨,节约资金 64.5万元。代销产品 10000 余吨,销售金额 1500 余万元。蔬菜公司(协会)在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形成一系列配套服务,促进蔬菜生产发展,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

 七是项目区域优势。项目实施区域某马家乡吊脚楼、苟林堰村紧临螺溪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各类蔬菜种类栽培。当地菜农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有较强认识,适宜实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新材料展示的“三新”工程。

 二、建设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围绕“整合项目、聚集资金,竞争

 立项、整体打造,集中成片、综合示”的要求,着力实施项目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创新建管机制,强化新品种、新技术与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强新优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科技水平,提升蔬菜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及集约化水平。项目区新优品种引推、嫁接技术推广、营养盘育苗、地膜栽培和病虫害 IPM 综合防治等技术推广率达到 100%,最终达到蔬菜的有机、环保、生态。项目区实现亩均增收 2000 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优质蔬菜 1 万亩,亩均增收 1000 元以上。

 (二)项目实施地点。按照“整体打造、集中连片、综合示”的要求,马家乡因“基础条件好、干群热情高、规模优势强”等优势竞争立项胜出,将吊脚楼村、苟林堰村作为项目实施区域。项目区涉及 2 个村、16 个社,2737 人,示推广蔬菜面积 1000 亩。

 (三)建设容

 1 1 、基础设施建设

 ⑴新修便民道 4 公里。规划在:苟林堰村 2 公里;吊脚楼村 2 公里。

 ⑵田间渠系建设 3 公里。规划在:苟林堰村 2 公里;吊脚楼村 1 公里。

 ⑶蓄水池 840 立方米 12 口(平均每口 70 立方米)。规划在:苟林堰村 5 口;吊脚楼村 7 口。

 ⑷山平塘 1 口 8000 立方米。规划在苟林堰村。

 ⑸提灌站 1 处。规划在苟林堰村。

 ⑹堆沤发酵池 10 口。规模在:苟林堰村 7 口;吊脚楼村 3 口。

 ⑺蔬菜大棚。新建蔬菜大棚 40 个。规划在:吊脚楼村40 个。

 2 2 、新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

 ⑴新品种引进 1000 公斤。规划在:苟林堰村 400 公斤;吊脚楼村 600 公斤。

 ⑵建新优品种引试及种苗繁育中心 20 亩。规划在:吊脚楼村 20 亩。

 3 3 、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⑴以双断根为代表的嫁接技术示 100 亩。规划在:吊脚楼村 100 亩。

 ⑵设施栽培技术示 100 亩。规划在:吊脚楼村 100 亩。

 ⑶先进栽培模式示 100 亩。规划在:苟林堰村 50 亩;吊脚楼村 50 亩。

 ⑷露地标准化栽培 700 亩。规划在:苟林堰村 300 亩;吊脚楼村 400 亩。

 4 4 、先进设施设备购置

 ⑴育苗盘补助 1000 亩。规划在:苟林堰村 500 亩;吊脚楼村 500 亩。

 ⑵太阳能频振灯补助 10 盏。规划在:苟林堰村 5 盏;吊脚楼村 5 盏。

 ⑶恒温催芽设备 4 个。规划在:苟林堰村 2 个;吊脚楼村 2 个。

 ⑷滴灌。新建 100 亩。规划在:苟林堰村 100 亩。

 ⑸银灰色地膜补助 600 亩。规划在:苟林堰村 300 亩;吊脚楼村 300 亩。

 ⑹大型耕种机 4 台。规划在:苟林堰村 2 台;吊脚楼村2 台。

 ⑺辅助开厢设备 4 套。规划在:苟林堰村 2 套;吊脚楼村 2 套。

 5 5 、农业技术培训

 举办新优技术培训 2000 人次,系统培训土地培肥、有机蔬菜栽培技术、嫁接技术等。

 (四)资金筹措及整合方案

 1 1 、资金投入概算

 项目需投入 500 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需 200 万元,新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需 80 万元,新技术推广与应用需 128万元,先进设施设备购置需 82 万元,农业技术培训需 10 万元。

 1 1.1 基础设施建设

 ⑴便民道。每公里 6 万元,4 公里共需投入 24 万元。

 ⑵田间渠系。每公里 15.4 万元,3 公里共需投入 46.2万元。

 ⑶蓄水池。每立方米 200 元,12 口 840 立方米共需投入16.8 万元。

 ⑷山平塘。每口 21 万元,1 口需投入 21 万元。

 ⑸提灌站。每处 50 万元,1 处需投入 50 万元。

 ⑹堆沤发酵池。每口 0.2 万元,10 口共需投入资金 2 万元。

 ⑺蔬菜大棚。每个钢架大棚 1 万元,40 个共需投入资金40 万元。

 2 1.2 新品种引进繁育与推广

 ⑴新品种引进 1000 公斤。每公斤 600 元,1000 公斤示面积需投入 60 万元。

 ⑵建新优品种引试及种苗繁育中心 20 亩。每亩 1 万元,20 亩需投入 20 万元。

 3 1.3 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⑴以双断根为代表的嫁接技术示 100 亩。每亩需 0.3 万元,100 亩需投入 30 万元。

 ⑵设施栽培技术示 100 亩。每亩需 0.4 万元,100 亩需投入 40 万元。

 ⑶先进栽培模式示 100 亩。每亩需 0.3 万元,100 亩需投入 30 万元。

 4 1.4 先进设施设备购置

 ⑴育苗盘补助 1000 亩。每亩需 70 元,共需投入 7 万元。

 ⑵太阳能频振灯补助 10 盏。每盏 5000 元,共需投入 5万元。

 ⑶恒温催芽设备 4 个。每个需 2 万元,共需投入 8 万元。

 ⑷滴灌。新建 100 亩。每亩 2000 元,共需投入 20 万元。

 ⑸银灰色地膜补助 600 亩。每亩 300 元,共需投入 18万元。

 ⑹大型耕种机 4 台。每台 6 万元,共需投入 24 万元。

 ⑺辅助开厢设备 4 套。每套 0.5 万元,共需投入 2 万元。

 5 1.5 农业技术培训

 培训技术 2000 人次,每人次 30 元,共需资金 6 万元。

 2 2 、资金来源

 总计 500 万元。具体如下:

 2.1

 省级财政投入资金:200 万元。

 2.2

 区级财政安排资金:70 万元(县级支农资金)。

 2.3

 整合相关涉农资金:100 万元。

 2.4

 社会资金投入(农民自筹):130 万元。

 3 3 、整合资金方案

 根据某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意见》(高府发[2009]57 号)文件精神,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重点突出、各司其职”的原则,聚集资金,聚中优势,形成合力,确保实效,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提升产业现代物质装备及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在蔬菜产业的贡献率。

 3.1

 支农整合奖补资金 0 100 万元。用于便民道建设 12万元,渠系建设 24 万元,大棚建设 26 万元,新优品种引进10 万元,新优品种繁育 10 万元,嫁接技术推广 12 万元,银灰膜补助 6 万元 (五)财政资金支持环节、补助标准

 所有基础设施由项目实施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建设,按工程进度支付。项目资金具体支持环节、补助标准如下。

 1 1 、中、省财政项目补助(共 0 200 万元 )

 ⑴便民道。修建便民道 4 公里,每公里补助 3 万元,共计 12 万元。

 ⑵田间渠系。修建田间渠系 3 公里,每公里补助 7.4 万元,共计 22.2 万元。

 ⑶蓄水池。修建蓄水池 12 口,每口补助 1.4 万元,共计16.8 万元。

 ⑷山平塘。修建山平塘 1 处,每处补助 21 万元,共计 21万元。

 ⑸堆沤发酵池。修建堆沤发酵池 10 口,每口补助 0.2 万元,共计 2 万元。

 ⑹钢架大棚。修建钢架大棚 40 个,每个补助 0.35 万元,共计 14 万元。

 ⑺新优品种。引进新优品种 1000 公斤,每公斤补助 0.02万元,共计 20 万元。

 ⑻新优品种繁育。新优品种繁育 20 亩,每亩补助 0.5万元,共计 10 万元。

 ⑼嫁接技术。推广嫁接技术 100 亩,每亩补助 0.1 万元,共计 10 万元。

 ⑽设施栽培技术。推广设施栽培技术 100 亩,每亩补助0.2 万元,共计 20 万元。

 ⑾先进模式。推广先进模式栽培 100 亩,每亩补助 0.15万元,共计 15 万元。

 ⑿露地标准化。推广露地标准化栽培 700 亩,每亩补助0.01 万元,共计 7 万元

 ⒀育苗盘。盘苗盘 1000 亩,每亩补助 0.0035 万元,共计 3.5 万元。

 ⒁杀虫灯。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 10 盏,每盏补助0.25 万元,共计 2.5 万元。

 ⒂恒温设备。购置恒温催芽设备 4 台,每台补助 0.5 万元,共计 2 万元。

 ⒃银灰膜。推广银灰膜覆盖 600 亩,每亩补助 0.01 万元,共计 6 万元。

 ⒄大型耕种机。购置大型耕种机 4 台,每台补助 1.5 万元,共计 6 万元。

 ⒅农业技术培训。开展农业技术培训 2500 人次,每人次补助 40 元(含相关技术资料),共计 10 万元。

 2 2 、区级财政资金补助(共 0 70 万元)

 ⑴提灌站。修建提灌站 1 处,每处补助 50 万元,共计50 万元。

 ⑵滴灌。推广滴灌技术 100 亩,每亩补助 0.2 万元,共计 20 万元。

 3 3 、整合项目资金( (共 共 0 100 万元 )

  ⑴便民道。修建便民道 4 公里,每公里补助 3 万元,共计 12 万元。

 ⑵田间渠系。修建田间渠系 3 公里,每公里补助 8 万元,共计 24 万元。

 ⑶钢架大棚。修建钢架大棚 40 个,每个补助 0.65 万元,共计 26 万元。

 ⑷新优品种。引进新优品种 1000 公斤,每公斤补助 0.01万元,共计 10 万元。

 ⑸新优品种繁育。新优品种繁育 20 亩,每亩补助 0.5万元,共计 10 万元。

 ⑹嫁接技术。推广嫁接技术 100 亩,每亩补助 0.12 ...

篇二: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21 年 XX 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扶持项目实施方案 为实施好 2021 年 XX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扶持项目,确保项目建设任务高效、规范完成,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我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户脱贫致富、乡村振兴。

 二、实施原则(一)坚持标准要求,突出扶持重点。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 XX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扶持项目申报的通知》要求,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部署要求,按照政策引导、突出重点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XX 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提交材料并符合条件的联合体进行审核,确定 XX 县 XX 茶产业化联合体(牵头企业:XX 茶业有限公司)、XX 市 XX 县渔业养殖产业化联合体(牵头企业:XX 市 X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承担主体。

 (二)坚持规范操作,凸显公平公正。引导项目承担主体自主建设。项目管理要公开透明、程序简化,尤其是项目涉及

 的政策内容、资金分配、承担主体确认以及验收等要公开透明,相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坚持“建管用”并举提升质量。县农业农村局做好项目建设的指导和验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发挥应有效益。三、建设内容 (一)重点支持范围。

 支持我县的 XX 县 XX 茶产业化联合体、XX 市 XX 县渔业养殖产业化联合体内以核心龙头企业为主的各新型经营主体。

 (二)重点支持内容及支持方式。

 1.支持内容:支持 2 个项目承担主体在生产基地建设、技术及设备引进改造升级等。

 2.支持方式:以先建后补形式支持。项目按 2020 年 1 月以来建设且在 2021 年 8 月前完成投资并竣工的项目,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资金,每个项目承担主体财政补助 55.5 万元,2 个共给予财政补助资金 111 万元。已获得过其他渠道财政补助资金的建设内容,不得重复补助。

 (三)项目实施及承担主体。

 1.项目实施主体:XX 县农业农村局 2.项目承担主体:XX 县 XX 茶产业化联合体(牵头企业:XX 茶业有限公司)、XX 市 XX 县渔业养殖产业化联合体(牵头企业:XX 市 XX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四、项目实施管理要求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XX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XX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农机中心主任 XX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XX 县农业农村局成员、副局长 XX 县农业农村局成员、副局长 XX 县农业农村局成员、副局长 XX 县 XX 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成员:

 XX 县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与农业科技股负责人 XX 县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与乡村产业股负责人 XX 县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股负责人 XX 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股负责人 XX 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 XX 县 XX 茶产业发展中心股长 XX 县 XX 茶产业发展中心股长 主要职责:负责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加强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联系,及时总结、反馈、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做好本级项目实施工作,由项目承担主体根据资金安排情况及任务清单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报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根据项目承担主体实施方案,制定《2021 年 XX 县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扶持项目实施方案》并报 XX 市农业农村局和自治区审批后组织实施。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使用。加强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沟通协调,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根据“谁使用,谁负责”原则,严格按照财经纪律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及时对项目进行验收并拨付资金。实施过程中要将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实施方案和工作总结材料等进行归档。

 (四)及时组织项目验收。项目承担主体要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提出验收申请,县农业农村局组织本级有关专家,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组织开展项目验收有关工作,验收结束后,及时拨付资金至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主体。验收工作要求在 2021年 10 月 30 日前完成。

篇三: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 项目名称 加工基地项目

  二、 建设性质 扩建和技术改造 三、 项目申请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所有制形式 (一)

 项目建设单位:

  (二)

 法人代表:

  (三)

 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私营)

  四、 建设地点、 规模、 内容及建设期限 (一)

 建设地点:

 (二)

 建设规模:

  (三)

 建设内容:

 (1); (2); (3); (3); (4)。

 (四)

 建设期限:

 *个月, 即*年*月至*年*月;

 第一期:

 * 第二期: *年*月至*年*月, 。

 五、 建设资金及筹措方式 项目建设资金及收购流动资金*万元; 由项目业主自筹资金*, 申核准通过, 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 请勿外传!

 请银行借款*万元, 申请*产业发展基金补助*万元, 申请扶贫贴息资金*万元。

 主要用于*等。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 编制依据 (1)

 国家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国务院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  二、 编制范围 本报告主要研究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编制范围:

 对项目的建设条件、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技术方案及实施计划进行分析,围绕市场形势、 环境保护、 组织管理、 经济评价综合研究项目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移民效益及环境效益。

  三、 编制原则 (一)

 客观科学原则;  (二)

 谨慎周密原则;  (三)

 合理预期原则;  (四)

 经济效益原则;  (五)

 社会效益原则;  (六)

 移民效益原则;  (七)

 环境效益原则。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可行性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 * * * * * * * * * *有 限 公 司 是 由 * * * * * * * * * * *于 * * * *年 自* * * * 考察引进的红薯加工企业改制后, * * * * 年* 月 由* * * * * *接管, 是* 县计划培育的* * * * * 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位于* * * * * 工业区。

 * * * * * 历史悠久, * * * * * * * * * 当地地形以丘陵为主, 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平均海拔只有* 米,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

 物华天宝, 红薯资源十分丰富, 且品质好、 淀粉含量高, 加工淀粉率高、 增值效益高。

 境内及周边广大农民有世代种植红薯的传统。

 是* * * 计划培育的* * * 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第二节

 项目背景  党中央、 国务院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明确提出了“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的号召, 要以扶持一个龙头、 强化一个产业、 带动一方经济为目标, 使传统的田间地头融入现代工业因素, 激活农业内部发展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并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出了具体部署。

 农业部等八部委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 从财政、 税收、 信贷、 外贸等方面制定了扶持政策,并先后组织认定了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研究出台了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

 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 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出了定性指标。

 同时, 国家对我市提出可以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这些为我市农业、 农村、 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发

 展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 市委、 市政府根据我市地理区位、 生态环境、 气候和生物特征,明确提出: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优势产业项目的建设, 培植产业龙头, 加快促使资源、 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县委、 县政府明确提出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优势产业项目的建设, 培植产业龙头, 加快促使资源、 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的号召, 明确了我县在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市县一体、 城乡 一体、 全县小康的目标。

  近年来, 我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调整, 第一、 二、 三产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 但农业种植业目前还不够规范, 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粗加工, 龙头企业带动不力, 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不配套。

 十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社会和谐安定的目标。

 因此, 培植形成标准化、 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是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相关政策、 地域优势、劳动力丰富的现实条件, 着力培植农产品加工项目, 有利于山区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与完善, 有利于山区农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 区位优势的经济转化, 有利于库区后靠移民的安置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有利于促进移民和农民增产增收, 符合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的需求。

  本项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 得到了* * * * * * * 等相关部门、* 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使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实施工作进展顺利; 该项目的实施, 对于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环境保护、 移民安置、“三农” 问题的解决以及山区产业“空壳化” 现象的解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3.1  有利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市属于我国内陆腹地中央山区, 以秦岭余脉、 巴山余脉和武当山三大山系构成的* 山区, 形成了中西结合部的生态屏障;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 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处, 是典型的移民大区、 农业大区、 人口大区, 通常称为“老、 少、边、 穷、 库” 为一体的地区, 全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经济,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农产品加工食品的种类、 质量、 营养价值等要求越来越高, 环保型无公害蔬菜加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本项目的实施, 利用十堰市特有的环境条件和本身农产品资源,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有利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2  有利于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的推进 丹江口库区移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成败, 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 可以形成生产加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带动产业基地的发展, 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使农民得到实惠——增收、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稳定, 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 是山区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符合无公害农副产品产业化推进。

    2.3.3  有利于后靠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 在我市* , 人地矛盾突出, 移民任务艰巨, 安置任务繁重, 而移

 民的* 以上是农村移民, 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对较低, 同时, 迁建的关停并转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困难较大; 这就给库区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本项目的实施, 是*市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辐射范围广, 带动能力强; 每年可提供社会就业岗位*多个, 其中直接安置移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人, 带动种植户*多家, 吸纳农村劳动力*人,年均种植户增收*万元, 年均产业种植基地增收*万元, 促进库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3.4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 按照国家  “十一五” 规划和党的“十七” 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准确把握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 重点在农村, 特别是贫困山区, 尤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山区农业和农民问题, 是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和焦点, 如何切实解决好农业发展、 经济提高和生态保护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

 结合*市的特点, 必须实施农业产业化, 培植优势龙头企业, 发展规模化生产基地, 提高增值转化, 带动千家万户实现农业产业化经济。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 可以实现企业当年建设, 农民当年见收入。

  2.3.5  有利于地方企业发展 * * * * 有限公司的成立, 同时整合了我县的 3 家地方民营加工企业, 通过加工技术改造, 实施规模化、 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 提升产品质量, 实行“六统一分” 即统一供应红薯良种、 统一收购标准、 统一加工工艺流程、 统一产品质量标准。

 统一包装品牌、 统一产品销售、农户分散种植, 拓展市场空间。

 该项目的实施, 不仅有利于公司自身的成长,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还可有效的盘活、 做大地方民营企业,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3.6  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该项目无污染, 对原料要求不严格, 特别对化肥、 农药的施用量要求不大, 实行规模化、 标准化种植, 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净化水质。

  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4 .1  符合产业政策导向 国家针对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经济发展的方针、 政策, 特别是能带动移民和农民安稳致富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势产业项目, 国家在政策上、 资金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国家给予* 市比照享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相关政策; 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导向。

    2.4 .2  符合十堰市优势产业项目政策及扶持条件 根据中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保护库区生态环境” 的方针, 结合十堰市的“老、 少、 边、 穷、 库” 实际情况, * 市人民政府出台了《*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制定了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本项目能充分利用十堰市特有的政策优势、 地域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泡菜系列产品, 能安置大量移民及农民就业, 项目带动辐射能力强,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推进, 符合*市优势产业项目政策及扶持条件。

  2.4 .3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和山区农民增收心系党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本项目的实施, 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有利于后靠移民和农民增收致

 富,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符合地方政府全面奔小康的奋斗方向; 本项目得到了十堰市市委、 政府, 县委、 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给予极大扶持。

  2.4 .4   相关单位大力支持 省农科院, * * * 县人民政府, 郧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梅铺镇党委、 镇政府抽出专班帮助解决公司建设过程中的资金、 土地及优质红薯品种栽培技术, 拟申报本项目为重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市县重点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和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项目所在县、 镇由政府牵头, 组成以工商、 土地及相关业务单位为主要成员的专班, 对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协调、 逐一解决, 项目的前期准备和建设条件均已成熟; 项目建设得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极大支持和帮助。

  2.4 .5  项目承办单位积极准备 本项目业主单位为* * * * 有限公司, 该公司具备一定的经济、 品牌、 市场和技术实力; 公司对本项目的建设非常积极, 组成以法人代表为牵头人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已为项目实施做了大量坚实的前期工作, 完全有信心和决心完成本项目的建设任务。

 2.4 .6  使用传统工艺、 现代技术精制绿色食品, 市场前景广阔 从目前人们的消费水准和红薯粉丝生产的发展趋势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品种、 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量越来越大。

 但由于传统的红薯粉丝生产的季节性很强,供应时间较短, 无法实现全年均衡供应。

 因此, 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红薯粉丝的消费需求, 红薯的深度加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该红薯淀粉生产企业全部选购当地传统耕作方式栽培的优质红薯, 通过

 采用传统工艺, 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十八道工序加工, 冷冻而成。

 不含任何添加剂, 天然纯正, 外观晶莹剔透, 久煮不糊, 食用筋道、 滑溜、 爽口, 产品风味独特, 在通风干燥情况下存储时间长, 既是馈赠亲友的特产, 又是个大超市、 饭店招徕顾客的佳品, 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其开发潜力巨大,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三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 公司概况 该公司* * * * * 是一家集优质品种红薯种植、 红薯淀粉、粉丝、 粉皮、 花粉生产、 加工、 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于* 年* 月 注册, 注册资本* 万元。

 现占地* ㎡, 拥有资产总额* 万元, 流动资产* 万元, 建筑面积* ㎡, 公司现有员工*人, 具有全国先进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条, 年生产加工能力* 吨; 同时采用传统工艺, 加工绿色、 天然、 环保食品红薯粉丝、 粉皮、 花粉。

 公司以专业的员工队伍、 严谨的管理、一流的设备, 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着力打造红薯加工支柱产业, 着力打造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的民生产业。

 经过多年潜心经营, 该公司成为* * *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 公司的发展状况

 该公司创立* 年来, 建设发展很快,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该公司总资产现已达到* 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由原来的年生产加工能力* 吨, 增加到现在日加工* 吨, 年加工* 吨;年产值由原来* 万元, 到* 年实现年产值* 万元, * 年计划实现年产值* 万元; 扩大了当地解决劳动力就业, 由原来* 人到现在* 人; 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现在已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名; 带动种植户* 户以上; 联结的基地种植业面积达*万亩以上; 建立专业合作社* 个。

  3、 公司的主要产品 该公司一直开发利用当地农民用传统耕地方式种植的品质好、 淀粉含量高的红薯资源, 主要加工红薯淀粉、 粉丝、粉皮。

 经过十八道工艺精制红薯淀粉。

 采用传统工艺流程,全自动生产线加工红薯粉丝、 粉皮, 不含任何添加剂。

 产品外观晶莹剔透, 食用滑溜爽口、 有筋道、 风味浓, 久煮不糊、韧性强, 成形好、 易包装, 天然纯正, 品质上乘。

 实为广大消费者居家食用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深受各大饭店欢迎和城乡消费者的亲睐。

 该产品于* 年已经...

篇四: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一章

 项目 总论 一、 项目 概述 ( 一)

 项目 基本情况 1、 项目 名 称:

 农业综合开发藤茶产业化项目

 2、 项目 建设类型: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3、 主要种植、 加工品种:

 来凤藤茶 4、 建设地点:

 来凤县经济开发区桂花树工业园、 三胡乡 、 旧司乡 、 革勒车乡

 5、 建设单位: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 6、 法人代表:

 王麒, 联系 电话:

 18607112266 7、 技术负责人:

 郑小江, 联系电话:

 13971874787 8、 项目 建设时间:

 2009 年 11 月 -2014 年 11 月

 9、 项目 主管部门:

 来凤县人民政府藤茶产业化领导小组 ( 二)

 建设规模与内容 1、 藤茶种植面积:

 20000 亩;

 2、 藤茶加工厂:

 4 座;

 3、 年加工藤茶量:

 2000 吨;

 二、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与 依据 《2013 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申 报指南》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 管理办法》

 来凤县《关于藤茶产业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 [2012] 4 号 申报单位:

 ****公司

  法人代表:

 文库巴巴 申报日期:

 ****** 审批结果:

 评审通过

 《恩施州 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基金使用实施细则 》 三、 主要的技术和经济指标 ( 一)

 主要的技术 1、 藤茶种植技术:

 《来凤藤茶种植技术规程》 ( DB42/T288-2004)

 2、 藤茶加工技术:

 《来凤藤茶》 ( DB42/T289-2004)

 3、 藤茶提取技术:

 湖北民族学院《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 藤茶多糖和藤茶多酚的方法》

 ( 二)

 经济指标 年

 份 销售收入( 万元)

 3000 8000 15000 30000 50000 利润( 万元)

 上交税收( 万元)

 84 237 386 529 678 农民增收( 万元)

 300 1200 2800 4400 800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539. 8 1243. 5 2730 4087 第二章

 项目 背景 一、 项目 背景

  本项目 是依据来凤县藤茶资源优势和市场藤茶总黄酮需求状况,通过标准、 规模化种植和产品深度开发, 可以做长藤茶产业链, 扩大就业, 带动农民增收, 更好地开发利用来凤藤茶特色资源。

 1、 来凤县藤茶资源丰富 来 凤 ,以 凤 凰 降 临 栖 息 的 美 丽 传 说 而 得 名 ,地 处 东 经109000/-109027/, 北纬 29006/-29040/, 位于鄂西南边陲, 武陵山腹地,南邻湘西, 西接渝东, 是鄂湘渝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 史称“川湖脏腑, 滇黔咽喉”, 素有湖北省“西大门” 之称, 历来以商业繁盛、 购

 销两旺而驰名 边区。

 全县国土面积 1342 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 32 万人,生活着土家族、 苗族等 17 个少数民族。

 来凤县地域东西扁圆, 南北狭长, 近似阔树叶形。

 武陵山余脉分南北两支成钳型走向横贯全县, 酉水河流经大部分县域, 属于酉水河上游河谷盆地。

 县内平均海拔 680 米, 海拔 800 米以下低山平坝占78% , 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 西部群山绵延。

 土质多为沙质壤土, 为来凤藤茶生长提供了 特定的环境条件。

 来凤县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土壤肥沃, 易耕作, 含有丰富矿物质、总黄酮和硒元素。

 境内丘陵低谷、 河谷盆地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多为历年酉水河等河流的冲积土, 是农业种植极为理想的地区, 据农业普查, 全县宜种植藤茶面积在 12 万亩以上, 土质条件极为优越。

 由于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 来凤藤茶生长旺盛, 特别是在来凤县三胡乡 、 旧司乡 、 革勒车乡 山上生长着大量的野生藤茶。

 据统计,来凤县野生藤茶年产量约 2400 吨。

 近年来, 由于藤茶的开发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对藤茶的采摘处于一种破坏性、 毁灭性采摘, 野生藤茶资源正日 益减少。

 为此,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藤茶种植, 按来凤县委县政府规划, 十二五期末, 全县藤茶种植面积将达 2 万亩。

 2、 藤茶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种植藤茶积极性高涨 2009 年 11 月 , 王麒先生在来凤经济开发区桂树工业园投资建设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 次年即开始在三胡乡 收购野生藤茶和开展藤茶种苗种植。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 市场需求旺盛, 2011 年, 公

 司扩大藤茶种植面积, 加大收购量, 并成立了 金祈专业合作社, 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 ” 的形式, 签订收购合同, 农民种植藤茶每亩地由原来的传统种植作物 1000 元左右增加到 4000 元以上, 在 公司带动下, 农户 种植藤茶的积极性高涨。

 3、 来凤有藤茶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藤茶产业发展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11 月 , 该公司成立以来, 大力发展藤茶产业, 目 前已建成藤茶加工厂一座, 并通过 QS 认证、 GMP 认证, 设计年加工能力 250 吨, 2011 年 5 月 被恩施州评为州级龙头企业。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目 前拥有藤茶相关产品文号 18 个,包括藤茶原茶、 保健茶及以藤茶提取物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 产品群丰富, 该公司生产的藤茶先后获得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 第二届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第四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 灵 秀湖北名 牌旅游产品奖、 2012 恩施硒茶文化节金奖等奖项, 2012 年 7月 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技术实力雄厚。

 4、 来凤藤茶可成为来凤的名 片 2012 年, 来凤藤茶已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 前正处于公示期。

 该项目 旨在大力发展藤茶产业, 随着藤茶产业的发展, 来凤藤茶将成为来凤的一张名 片, 可以带动来凤县经济发展。

 5、 消费观念的转变, 保健茶饮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 益提高, 产生了 从渴求温饱到追求健康的观念转变。

 藤茶是一种新型的保健茶饮, 富含黄酮和人体必需的硒元

 素, 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 保肝护肝、 降脂降压、 抗癌防癌等作用,对三高人群、 亚健康人群具有极好的保健和预防功效, 国内专家对藤茶产业的评价为:

 蓝海产品、 空白市场、 蜜蜂型企业。

 通过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前期市场推广情况表明, 藤茶是一种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

 二、 项目 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 保护来凤藤茶野生资源, 保证藤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2010 年以前, 藤茶的生产加工所用 原料均来自 于野生藤茶, 由于对野生藤茶缺乏保护以及对藤茶采摘缺乏指导, 农户 在采摘野生藤茶时大多是破坏性、 毁灭性采摘, 导致来凤县的野生藤茶资源大面积减少且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通过本项目 的建设, 发展藤茶种植, 可以保护来凤藤茶的资源, 让藤茶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2、 发展藤茶产业,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开展藤茶种植基地建设, 农户 通过种植藤茶, 每亩收益从传统种植 1000 元左右可提高到 4000 元以上, 2 万亩藤茶基地加上野生藤茶采摘, 可为农民每年增加收入近亿元。

 3、 发展藤茶产业, 可将科技转化生产力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进行技术合作, 目 前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藤茶产品 18 个文号 30 多个产品, 发展藤茶产业, 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为企业谋利, 为农民致富。

 4、 发展藤茶产业, 有助于提升来凤形象

 来凤藤茶已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大力发展藤茶产业, 可将来凤藤茶打造成为来凤的形象名 片, 提升来凤形象。

  三、 项目 拟建区域的基本情况 本项目 拟建区域为:

 湖北来凤经济开发区桂花树工业园、 三胡乡 、旧司乡 、 革勒车乡 , 基本情况如下:

 1、 来凤经济开发区桂花树工业园。

 该区域占地 12220 平方米,2010 年一期工程已建成藤茶 QS 加工车间一座, GMP 车间一座, 年加工藤茶 250 吨。

 二期工程拟建藤茶提取车间, 设计提取能力 15 吨(以90%以上二氢杨梅素计), 藤茶下脚料及藤茶经过晒干直接用于提取350 吨, 另 建生产综合楼, 科研行政楼。

 2、 三胡乡 。

 该区域土壤肥沃, 气候、 水土均十分适宜于藤茶的种植, 目 前该乡 已有 65 户 农户 加入金祈藤茶专业合作社, 种植面积

  500 亩, 政府规划未来 3 年发展种植藤茶 5000 亩, 2012 年 4 月 , 来凤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向上争取农发土地治理资金 280 万元, 为公司在该乡 打造 400 亩的藤茶标准化种植基地, 预计 10 月 底开工建设。公司拟于 2012 年 11 月 开工建设藤茶分厂, 占地面积 6682 平方米,年设计加工藤茶 400 吨。

 3、 旧司乡 。

 该区域土壤肥沃, 气候、 水土均十分适宜于藤茶的种植, 目 前公司已在旧司乡 建设藤茶种苗基地 300 余亩, 政府规划未来 3 年发展种植基地 6000 亩。

 拟在旧司乡 建立第二座藤茶分厂, 设计年生产能力 400 吨。

 4、 革勒车乡 。

 该区域地土壤肥沃, 气候、 水土均十分适宜于藤茶的种植, 具有十分丰富的野生藤茶资源, 政府规划未来发展种植基地 5000 亩, 其中保健品种植基地 3000 亩, 有机藤茶种植基地 3000亩, 拟在革勒车乡 建立第三座藤茶分厂, 设计年生产能力 600 吨。

  四、 项目 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9 年 11 月 , 注册资本 2138万元。

 公司位于湖北省来凤经济开发区桂花树工业园, 占地 12220 平方米, 主要从事藤茶种植、 生产、 科研、 销售和藤茶保健食品的研究和销售。

 公司现有藤茶系列产品文号 18 个, 其中藤茶原茶系列产品文号9 个, 以藤茶为原料的保健茶文号 8 个,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藤茶保健食品——金祈牌藤茶 1 个, 金祈牌藤茶是国内唯一一个以藤茶命名 的保健食品, 公司 是目 前国内拥有藤茶产品最多的企业, 与包括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民族学院在内的多家高校联合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外观设计专利 2 项, 为打造中国第一保健茶企业打下了 科学基础。

 公司已通过代用茶 QS 认证、 保健食品 GMP 认证, 严格按照制药标准来制茶, 保证每一颗茶都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公司大力发展藤茶产业化, 目 前已建成藤茶仿野生标准化种苗基地 300 余亩, 十二五期末藤茶种植基地将达到 20000 亩, 为中国最大的藤茶仿野生种植基地。

 “兴生物保健、 创世间佳茗、 立百年品牌”, 凤雅藤茶誓将金祈藤茶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保健茶!

  第三章

 项目 市场预测与分析 一、 市场现状的调查 藤茶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资源, 我国研究藤茶及应用藤茶资源自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 藤茶作为一种保健茶饮, 涉及的行业领域有食品及保健食品行业。

 1、 食品行业。

 藤茶作为一种茶饮, 同领域的红茶、 绿茶的市场占有率已趋饱和, 作为一个新产品上市, 藤茶具有独特的口 感, 自 然回甘持久, 加之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 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一般茶饮料多以甜味为主, 缺乏独特性和竞争力; 以藤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茶饮料入口 微苦, 5 秒后回甘, 先苦后甜, 回味持久, 产品独特, 加之其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保肝护肝等功效, 在茶饮料领域具有很强的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以藤茶为主要原料制成藤茶含片及速溶颗粒, 主要应用于慢性咽炎, 其功效奇特, 一般当天见效, 且不用添加任何化学药物或中药材,见效快, 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藤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藤茶浓缩片和藤茶胶囊, 主要适用于三高人群。

 藤茶治疗三高症的功效已获多家科研机构认证, 且安全有效, 以藤茶下脚料提取物制成藤茶浓缩片和藤茶胶囊, 价格低廉,疗效显著, 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2、 保健食品行业。

 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 进入该领域必须具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文号以及符合保健食品 GMP生产条件, 对进入该行业有一定的准入限制。

 目 前, 国内唯一一个以藤茶命名 的保健食品只有我公司 的“金祈牌藤茶”, 国家对保健食品监管日 趋严格, 申报保健食品证书周期长, 且藤茶不属于《新资源食品目 录》, 金祈牌藤茶在本领域具有优势。

  二、 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藤茶是一种新型的保健茶饮, 以其独特的口 感和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来凤藤茶因黄酮含量高以及含有人体必需的硒元素, 具有其他地域藤茶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藤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从藤茶中提取总黄酮, 成本低, 竞争优势明显。

 1、 原茶部分市场供需情况预测。

 ( 1)

 藤茶生长环境要求高导致资源稀少 藤茶是一种新型的保健茶饮, 因其生长环境要求高, 我国只有湖北、 湖南、 江西等少数地域生长。

 藤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导致我国藤茶资源稀少, 据统计, 我国目 前野生藤茶年产量约 30000 吨。

 ( 2)

 野生藤茶日 益减少, 导致藤茶资源稀少 2010 年以前, 藤茶的生产加工所用 原料均来自 于野生藤茶, 由于对野生藤茶缺乏保护以及对藤茶采摘缺乏指导, 农户 在采摘野生藤茶时大多是破坏性、 毁灭性采摘, 导致野生藤茶资源每年按约 10%的产量递减, 野生藤茶资源的减少, 将导致藤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

 要。

 ( 3)

 藤茶基地建设滞后, 导致藤茶资源不足 藤茶资源日 益稀少, 但因为藤茶对生长环境要求高, 种植难度较大, 很多地方不适合种植藤茶; 另 一方面由于藤茶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植物, 并没有引 起足够的重视; 再者, 藤茶种苗培育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 而很多的企业或单位并未掌握藤茶种植技术。

 以上因素直接导致藤茶基地发展滞后。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采用原产地种植,气候、 土壤等完全符合要求, 依托湖北民族学院郑小江种苗培育及藤茶种植技术, 在来凤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藤茶基地建设在全国还是首创。

 ( 4)

 藤茶销售旺盛, 凸显藤茶供不应求 据统计, 2011 年, 我国藤茶系列产品销售额达 2 亿多元, 藤茶消耗量达 1000 吨( 藤茶鲜叶消耗量约 7000 吨)。

 2012 年上半年, 来凤凤雅藤茶生物有限公司在武汉地区已有 600 余家销售网点, 估计2012 年全年销售额将达 3000 万元, 藤茶需求量达 100 吨( 藤茶鲜叶需求量 700 吨), 2013 ...

篇五: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p>

 录

 第一章

 总

 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节 项目 建设基本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三节 综合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第一节 项目 建设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第二节 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第三章

 项目 建设条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第一节 项目 区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第二节 项目 建设条件优势及劣势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第四章

 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第一节 市场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第二节 营销策略、 方案、 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第三节 市场风险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第五章

 建设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一节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二节 产品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第三节 建设规划和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 第四节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第五节 产品的管理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第六节 滴灌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 第七节 设备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3 第八节 原料和燃料供应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第九节 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第十节 节能减排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 - 第十一节 实施进度安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5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第一节 环境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第二节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第三节 评价与审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第一节 组织结构与职能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第二节 经营管理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7 第三节 经营管理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四节 技术培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五节 劳动安全、 卫生与消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8 第八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二节 投资估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第三节 资金来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第四节 资金使用和管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7 第九章

 财务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第一节 财务评价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第二节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第三节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第四节 财务效益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 第五节 财务不确定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第六节 财务评价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一节 社会效益评价基本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二节 农业产业化经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第三节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 - 第四节 其他影响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6

 - -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

 概况 1、

 项目名称 和林格尔县民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

 2、

 项目单位:

 和林格尔县民乐农民专业合作社 3、

 项目单位简介 1)

 项目法人简介 田和平,

 45 岁, 国家一级建造师, 建筑师。

 曾先后在内蒙古华建公司直属队、 内蒙古军区后勤部工程公司任工长, 内蒙古全新建筑公司、 呼市市建公司、 呼市住友建筑公司任项目经理。

 目 前任民乐农民合作社法人代表。

 2)

 建设单位简介 和林格尔民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根据 2004 年初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指示, 要“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法工作”, 按照合作制的原则,组建而成立的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组织结构设置为总经理一名, 理事长、理事员、 监事长、 监事员各一名。

 为今后“建一个组织,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 活一片经济” 的新局面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时也为当地解决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 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和无法适应广泛

 - - 联系的市场经济奠定一定的基础。

 4、

 主营业务 种植、 种植技术、 种植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5、

 项目建设条件 本项目 建设地点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 梁地村, 占地面积 1500 亩, 这里水源充沛,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降雨量分布均匀, 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

 该区域属于旱地类型,气候、 土质非常适合采用套种的方法种植 123 及黄太平果树及牛蒡、 胡萝卜等作物。

 优越的地理条件为本项目的开发、 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9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指出,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 , 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发展区域主导产业,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新农村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合作社是成员自己的组织, 成员通过自我联合、 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兴办合作社, 来创品牌、 建基地、 搞加工、 促销售, 既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的潜力, 又可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使入社农户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简单地说, 就是通过农民之间的相互合作, 可以获得“1+1>2” 的效果。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 辐射带动

 - - 能力强, 项目直接带动农户 2000 户以上; 资源优势突出, 区域特色明显, 规范生产, 品质优良, 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产供销各环节联系紧密, 产品 80%以上有销售合同; 项目用地手续合法、 符合规划、合理节约; 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投资估算合理, 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 筹资方案可行。

 因此从政策软环境方面也为本项目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二、

 项目建设方案 1、

 项目名称

 和林格尔县民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 2、

 产品方案:

 种植 123、 黄太苹果树、 胡萝卜、 牛蒡 3、

 建设地点:

 和林县舍必崖乡 梁地村 4、

 建设规模:

 1500 亩旱地 三、

 资金来源 1、

 资金结构 本项目总投资:

 260. 44 万元 其中 苗木及种子采购费:

 24. 38 万元

 田间工程建设费:

 28 万元

 设备采购费:

 90. 82 万元 工程建设及其他费用:

 19. 20 万元

 预备费:

 10 万元 2、

 资金来源:

 由发起合作社的成员自筹资金 80. 44 万元,

 国家给与专项扶持资金 180 万元。

 - -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2009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指导意见》

 2、

 《关于 2009 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指导意见》(国农办【2008】

 208 号)

 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 2009 年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资指标的通知》(国农办【2009】

 3 号)

 4、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 2009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事宜的通知》(国农办【2009】

 9 号)

 5、

 《2009 年国家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扶持政策》

 6、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发展十一· 五规划;

 7、

 内蒙古自治区 2009 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安排意见;

 8、

 2009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

 9、

 建设部有关建筑设计规范、 规定;

 10、

 节能、 消防、 食品安全卫生有关标准;

 第三节 综合评价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民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顺应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布置,充分利用和林格尔县舍必崖乡 梁地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国家对于合作社的支持的自身优势,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 的产业化运营模式,

 - - 形成紧密型订单农业, 以特色农业、 高效农业为突破口,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在现有基础上, 将进一步以市场为导向,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 充分发挥资源、 基地、 市场、 技术和管理五大优势, 提高果蔬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赢得最大的市场效益。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①市场需求方面。自治区内对果蔬的需求量增高, 市场价格一路走高; ②通过前几年的种植实践, 农户从有规格、 有领导的种植中得到了实惠, 以前自己种植时,土地少, 种植风险高, 不知道市场需求, 损失大, 收益小。

 ③实践证明,参与具有管理经验的合作社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和预测。

 可减少农民种植风险。

 因此, 在本地区进行合作社形式的种植势在必行; 苹果、胡萝卜、 牛蒡的特点是抗寒、 抗旱、 抗病虫害, 产量高, 品质好, 当年种植、 当年结果、 当年见效益, 因此以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管理、 种植更显其优势, 增加其效益;

 本项目 的实施,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业发展规划, 符合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思路和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要求, 是落实集解决“三农”经济问题...

篇六: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提要

 一、 项目名称 加工基地项目

  二、 建设性质 扩建和技术改造 三、 项目申请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所有制形式 ( 一)

 项目 建设单位:

  ( 二)

 法人代表:

 ( 三)

 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 私营)

 四、 建设地点、 规模、 内容及建设期限 (一)

 建设地点:

 (二)

 建设规模:

  (三)

 建设内容:

 (1); (2); (3); (3); (4)。

 (四)

 建设期限:

 *个月, 即*年*月至*年*月;

 第一期:

 * 第二期: *年*月至*年*月, 。

 五、 建设资金及筹措方式 项目建设资金及收购流动资金*万元; 由项目业主自筹资金*, 申请银行借款*万元, 申请*产业发展基金补助*万元, 申请扶贫贴息资金*万元。

 主要用于*等。

 第二节

 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 编制依据 ( 1)

 国家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国务院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

 ( 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

 二、 编制范围 本报告主要研究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其编制范围:

 对项目 的建设条件、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技术方案及实施计划进行分析,围绕市场形势、 环境保护、 组织管理、 经济评价综合研究项目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移民效益及环境效益。

 三、 编制原则 ( 一)

 客观科学原则;

 ( 二)

 谨慎周密原则;

 ( 三)

 合理预期原则;

 ( 四)

 经济效益原则;

 ( 五)

 社会效益原则;

 ( 六)

 移民效益原则;

 ( 七)

 环境效益原则。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可行性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有 限 公 司 是 由 *********** 于 **** 年 自****考察引 进的红薯加工企业改制后, ****年*月 由******

 接管, 是*县计划培育的*****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 位于*****工业区。

 *****历史悠久, *********当 地地形以丘陵为主, 土地肥沃, 气候温和。

 平均海拔只 有*米,日 照充足, 四季分明。

 物华天宝, 红薯资源十分丰富, 且品质好、 淀粉含量高, 加工淀粉率高、 增值效益高。

 境内及周边广大农民有世代种植红薯的传统。

 是***计划培育的***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第二节

 项目背景

 党中央、 国务院为了 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明确提出了“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 的号召, 要以扶持一个龙头、 强化一个产业、 带动一方经济为目 标, 使传统的田间地头融入现代工业因素, 激活农业内部发展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并对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出了 具体部署。

 农业部等八部委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 从财政、 税收、 信贷、 外贸等方面制定了 扶持政策,并先后组织认定了 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研究出台了 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具体措施。

 特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 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尤其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出了 定性指标。

 同时, 国家对我市提出可以比照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这些为我市农业、 农村、 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 依据和保障。

 *市委、 市政府根据我市地理区位、 生态环境、 气候和生物特征,明确提出: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优势产业项目 的建设, 培植产业

 龙头, 加快促使资源、 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县委、 县政府明确提出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加快优势产业项目的建设, 培植产业龙头, 加快促使资源、 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的号召, 明确了我县在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市县一体、 城乡 一体、 全县小康的目标。

 近年来, 我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调整, 第一、 二、 三产业结构比例趋向合理, 但农业种植业目 前还不够规范, 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或粗加工, 龙头企业带动不力, 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不配套。

 十堰市是一个农业大市, 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 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社会和谐安定的目 标。

 因此, 培植形成标准化、 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是山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 充分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相关政策、 地域优势、劳动力丰富的现实条件, 着力培植农产品加工项目 , 有利于山区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与完善, 有利于山区农业结构调整, 有利于*区位优势的经济转化, 有利于库区后靠移民的安置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有利于促进移民和农民增产增收, 符合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的需求。

 本项目 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来的, 得到了 *******等相关部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使项目 的前期准备和实施工作进展顺利; 该项目 的实施, 对于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环境保护、 移民安置、 “三农” 问题的解决以及山区产业“空壳化” 现象的解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3. 1 有利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市属于我国内陆腹地中央山区, 以秦岭余脉、 巴山余脉和武当

 山三大山系构成的*山区, 形成了 中西结合部的生态屏障; 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穿境而过, 境内的丹江口 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处, 是典型的移民大区、 农业大区、 人口 大区, 通常称为“老、 少、边、 穷、 库” 为一体的地区, 全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经济,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农产品加工食品的种类、 质量、 营养价值等要求越来越高, 环保型无公害蔬菜加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本项目 的实施, 利用十堰市特有的环境条件和本身农产品资源,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有利于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 3. 2 有利于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的推进 丹江口 库区移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 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成败, 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 可以形成生产加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链条, 带动产业基地的发展, 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使农民得到实惠——增收、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稳定, 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 的实施, 是山区无公害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符合无公害农副产品产业化推进。

  2. 3. 3 有利于后靠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 在我市*, 人地矛盾突出, 移民任务艰巨, 安置任务繁重, 而移民的*以上是农村移民, 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相对较低, 同时, 迁建的关停并转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 就业的困难较大; 这就给库区移民安置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本项目的实施, 是*市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辐射范围广, 带动能力强; 每年可提供社会就业岗位*多个, 其中直接安置移民和下岗失业人员*人, 带动种植户*多家, 吸纳农村劳动力*人,年均种植户增收*万元, 年均产业种植基地增收*万元, 促进库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 3. 4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 按照国家 “十一五” 规划和党的“十七” 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准确把握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 重点在农村, 特别是贫困山区, 尤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山区农业和农民问题, 是和谐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和焦点, 如何切实解决好农业发展、 经济提高和生态保护是地方政府面临的一大课题。

 结合*市的特点, 必须实施农业产业化, 培植优势龙头企业, 发展规模化生产基地, 提高增值转化, 带动千家万户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济。

 因此,本项目 的实施,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 可以实现企业当年建设, 农民当年见收入。

 2. 3. 5 有利于地方企业发展 ****有限公司的成立, 同时整合了 我县的 3 家地方民营加工企业, 通过加工技术改造, 实施规模化、 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 提升产品质量, 实行“六统一分” 即统一供应红薯良种、 统一收购标准、 统一加工工艺流程、 统一产品质量标准。

 统一包装品牌、 统一产品销售、农户 分散种植, 拓展市场空间。

 该项目 的实施, 不仅有利于公司自 身的成长, 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还可有效的盘活、 做大地方民营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快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2. 3. 6 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该项目 无污染, 对原料要求不严格, 特别对化肥、 农药的施用量

 要求不大, 实行规模化、 标准化种植, 有利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净化水质。

 第四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 4. 1 符合产业政策导向 国家针对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问题,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经济发展的方针、 政策, 特别是能带动移民和农民安稳致富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势产业项目 , 国家在政策上、 资金上给予了 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国家给予*市比照享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相关政策; 本项目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导向。

  2. 4. 2 符合十堰市优势产业项目 政策及扶持条件 根据中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保护库区生态环境” 的方针, 结合十堰市的“老、 少、 边、 穷、 库” 实际情况, *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制定了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本项目 能充分利用十堰市特有的政策优势、 地域优势和自 然环境优势, 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泡菜系列产品, 能安置大量移民及农民就业, 项目 带动辐射能力强,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推进, 符合*市优势产业项目 政策及扶持条件。

 2. 4. 3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和山区农民增收心系党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本项目 的实施, 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有利于后靠移民和农民增收致富,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符合地方政府全面奔小康的奋斗方向; 本项目 得到了 十堰市市委、 政府, 县委、 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给予极大扶持。

 2. 4. 4 相关单位大力支持 省农科院, ***县人民政府, 郧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梅铺镇党委、 镇政府抽出专班帮助解决公司建设过程中的资金、 土地及优质红薯品种栽培技术, 拟申报本项目 为重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市县重点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和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重点项目 。

 项目 所在县、 镇由政府牵头, 组成以工商、 土地及相关业务单位为主要成员 的专班, 对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统一协调、 逐一解决, 项目 的前期准备和建设条件均已成熟; 项目 建设得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极大支持和帮助。

 2. 4. 5 项目 承办单位积极准备 本项目 业主单位为****有限公司 , 该公司 具备一定的经济、 品牌、 市场和技术实力; 公司对本项目 的建设非常积极, 组成以法人代表为牵头人的项目 建设领导小组, 已为项目 实施做了 大量坚实的前期工作, 完全有信心和决心完成本项目 的建设任务。

 2. 4. 6 使用传统工艺、 现代技术精制绿色食品, 市场前景广阔 从目 前人们的消费水准和红薯粉丝生产的发展趋势看,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品种、 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量越来越大。

 但由于传统的红薯粉丝生产的季节性很强,供应时间较短, 无法实现全年均衡供应。

 因此, 要满足人们日 常生活对红薯粉丝的消费需求, 红薯的深度加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该红薯淀粉生产企业全部选购当地传统耕作方式栽培的优质红薯, 通过采用传统工艺, 全自 动生产流水线、 十八道工序加工, 冷冻而成。

 不含任何添加剂, 天然纯正, 外观晶莹剔透, 久煮不糊, 食用筋道、 滑溜、 爽口 , 产品风味独特, 在通风干燥情况下存储时间长, 既是馈赠

 亲友的特产, 又是个大超市、 饭店招徕顾客的佳品, 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其开发潜力巨大,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第三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 公司概况 该公司 *****是一家集优质品种红薯种植、 红薯淀粉、粉丝、 粉皮、 花粉生产、 加工、 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于*年*月 注册, 注册资本*万元。

 现占地*㎡, 拥有资产总额*万元, 流动资产*万元, 建筑面积*㎡, 公司 现有员 工*人, 具有全国先进的全自 动生产流水线*条, 年生产加工能力*吨; 同时采用 传统工艺, 加工绿色、 天然、 环保食品红薯粉丝、 粉皮、 花粉。

 公司 以专业的员 工队伍、 严谨的管理、一流的设备, 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着力打造红薯加工支柱产业, 着力打造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的民生产业。

 经过多年潜心经营, 该公司成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 公司的发展状况 该公司 创立*年来, 建设发展很快,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该公司 总资产现已达到*万元, 其

 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由原来的年生产加工能力*吨, 增加到现在日 加工*吨, 年加工*吨;年产值由原来*万元, 到*年实现年产值*万元, *年计划实现年产值*万元; 扩大了 当地解决劳动力就业, 由原来*人到现在*人; 大力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现在已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名 ; 带动种植户 *户 以上; 联结的基地种植业面积达*万亩以上; 建立专业合作社*个。

 3、 公司的主要产品 该公司 一直开发利用 当 地农民用 传统耕地方式种植的品质好、 淀粉含量高的红薯资源, 主要加工红薯淀粉、 粉丝、粉皮。

 经过十八道工艺精制红薯淀粉。

 采用 传统工艺流程,全自 动生产线加工红薯粉丝、 粉皮, 不含任何添加剂。

 产品外观晶莹剔透, 食用滑溜爽口 、 有筋道、 风味浓, 久煮不糊、韧性强, 成形好、 易包装, 天然纯正, 品质上乘。

 实为广大消费者居家食...

推荐访问: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农业产业化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