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9篇

时间:2022-09-09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9篇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目录教学计划1.1 沁园春长沙1.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2.2红烛1.2.3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9篇,供大家参考。

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9篇

篇一: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 目录 教学计划 1.1

  沁园春长沙 1.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2.2 红烛 1.2.3 峨日朵雪峰之侧 1.2.4 致云雀 1.3.1 百合花 1.3.2 哦,香雪 2.4.1 喜看稻菽千重浪

  2.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2.4.3 “探界者”钟扬 2.5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2.6.1 芣苢 2.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3.7.1 短歌行 3.7.2 归田园居(其一)

 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3.8.2 登高 3.8.3 琵琶行并序 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3.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9.3 声声慢(寻寻觅觅)

 4.1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4.2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4.3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5.1 整本书阅读(1)

 5.1 整本书阅读(2)

 5.1 整本书阅读(3)

 6.10.1 劝学 6.10.2 师说 6.11

  反对党八股 6.12

  拿来主义 6.13.1 读书:目的和前提 6.13.2 上图书馆 7.14.1 故都的秋 7.14.2 荷塘月色 7.15

  我与地坛 7.16.1 赤壁赋 7.16.2 登泰山记 8.1

 丰富词语积累 8.2 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 8.3

 词义的辨析和词语 《静女》 《涉江采芙蓉》 《虞美人》 《鹊桥仙》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中阶段是人生求学的黄金时段,而高一上学期,又是这个重要学习阶段的重要的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特点,明白语文学习的思路和方法,热爱语文,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学得知识,夯实基础,练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其终身受益。为此,高一语文备课组特制定如下计划。

 二、总体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是:努力使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积累与整合。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三)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四)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五)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

 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三、新教材的特点:

 (一)教科书高一上学期共学习两本必修:必修一,必修二。

 (二)必修教材的基本框架:每册教材共分四个主题。分别指向高中生不同的思想、情感层面。

 四、具体措施: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实质。充分落实学校的“导引自主生态课堂”,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可从三个方面落实实施:一是落实课前预习和疑难问题收集制;二是落实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创设交流和表达的时空空间;三是组

 织语文学习兴趣小组,教会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阅览室资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摘记(摘抄或剪贴),写读后感、读书心得、学习随笔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达到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

 (四)改变写作的方式,倡导自主写作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操作程序:

 1、编写个人作品集。要求每个学生,从高一入学时开始,就为编个人作品集做好以下工作:

 ①为自己的作品集起一个动听的名字; ②每周完成 1000 字的练笔,练笔的时间、内容自定; ③给自己的每周练笔做些美工,如插图、文字配色、贴相片、配底纹等; ④为自己的作品集写一篇序言; ⑤每十周就编一个小集子。一个学期编一个大集子。高中三年就有个人作品集 6 本。高三下学期期中,选编一个《个人作品集精选》。这样,到高中毕业时,每个学生手头上就有自己的作品集七本。

 2、选编班级作品集。以班为单位,选编《XXX 班学生优秀作品集》(或者取个更动听的名称)。

 3、选编年级作品集。以年级为单位,选编《XXX 年级学生优秀

 作品集》。

 4、选编征文作品集。在每年教师节、国庆节、元旦、五•一节、暑假等节日或长假时间,举办征文活动,然后选编《XXX 征文获奖作 品集》。

 5、举办学生个人作品展。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以年级为单位,举办“XXX 年级学生个人作品展”。时间为一周,地点待定。参加展出的作品是该年级全体学生的个人作品集。无论美丑,无论优劣,要求全体学生的作品都必须参加展览。按一、二、三、四、五等评定学生个人作品集的等级,奖励获得前三个等级的学生。组织各班学生轮流参观、浏览,每班参观时间为 1 节课。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五、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确实存在基础普遍不够扎实的问题,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考虑高一学生要进行军训,学校要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国庆放假等方面的影响,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更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极性。

 1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bu11;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bul1;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 1949 年到 1976 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

 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

 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 1993 年起陆续出版。

 《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写作此诗的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

 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外,你们还知道毛泽东那些著名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 除了《沁园春.长沙》外,毛泽东的诗歌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

 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

篇二: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上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四、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1、必修 2 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四个部分。前 3 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着导读”在课外自主安排。

  (一)必修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 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 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口语 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着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二)必修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 4 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中外抒情散文),含英咀华(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情景交融(古代抒情文),对话与交流(演讲辞)。“表达

 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 抒情,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 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着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 45 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教师适当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 8~10 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附:本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课时

  1 2013.9.1-9.7 开学第一课;《沁 园春 长沙》《诗两首》《优美的汉字》

 2 9.8-9.14 军训一周

  3 9.15-9.21 《大堰河--我的保姆》《烛之武退秦师》大作文 1 写作

  4 9.22-9.28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大作文 1 讲评

  5 9.29-10.5 《奇妙的对联》;第一单元测试;国庆放假 5 天

  6 10.6-10.12 《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大作文 2 写作;月考一

  7 10.13-10.1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短新闻 2 篇》大作文 2 讲评

  8 10.20-10.26 《包身工》《飞向太空的航程》《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9 10.27-11.2 《荷塘月色》大作文 3 写作;第三单元测试;放月假

  10 11.3-11.9 《故都的秋》大作文 3 讲评;第四单元测试;月考二

 11 11.10-11.16 期中复习、考试及讲评;大作文 4 写作;《成语》

  12 11.17-11.23 《囚绿记》《诗经两首》;大作文 4 写作讲评

  13 11.24-11.30 《离骚》《孔雀东南飞》大作文 5 写作;放月假

  14 12.1-12.7 《诗三首》《修辞无处不在》大作文 5 讲评;月考三

  15 12.8-12.14 《兰亭集序》《赤壁赋》;名着导读

  16 12.15-12.21 《游褒禅山记》演讲比赛;大作文写作

  17 12.23-12.2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大作文 6 讲评

  18 12.29-1.4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姓氏文化》;放月假

  19 1.5-1.11 月考四;本期总复习

  20 1.13-1.18 期末测试及其讲评

  说明:计划只是总体设想,视具体情况,执行时可能有所出入。

 赠送:

  第五单元把关试卷分析 今天上午进行了第五单元把关试卷的测试,孩子们非常认真的对待,用心的答题,考出了自己的真实应得成绩。此试卷内容简单,多数都是基础内容。阅读理解也较为简单。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做题习惯和基础知识。

  错误集中题目分析如下:

 第一题:

 拼一拼 写一写。此次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出现错误很多,是这几次考试以来出现错误较多的一次。仔细分析不但发现此题与其他几个单元试卷这部分内容稍有不同。此拼一拼 写一写不光考察了课本词语表中和词卷中经常听写的词语,还考察了几个常用但没有出现在词语表中的词,咱们孩子们就把握不准了。

 改进措施:1 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只局限于老师的拓词,要做一个灵活的学生,经常把容易混的和易错的归归类。2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在预习中注意自主组词。

 改进措施:1 认真审题。2 做完后再审题请一定检查是否有前后不一致。

 七 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盘古开天地》片段。

 1 按原文填空。希望出错的同学,能够真正的做到预习的要求熟读课文。复习中脱离了课本复习是无效的。

 2 请在段落中找出近义词。

 有很多名同学写为反义词,此现象为何每次考试都杜绝不了,成为考试中的硬伤。改进措施:1 审好题。2 检查。3 日常做题习惯需要培养。4 好的阅读习惯从认真读书读课文开始。

 课内阅读:《孔子拜师》片段。

 2 从画横线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此题很多同学回答为:谦虚好学的品质。这是对全文的理解。而文中能体会到孔子的不辞辛苦、去拜师的不易、孔子强烈的求知欲。

 3 学完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习到了孔子的:谦虚好学、彬彬有礼。老子的诲人不倦、彬彬有礼。改进措施:回答会题一定要全面周到。

 课外阅读: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应该精准地概括文章内容,本文的中心也较为明显,只要用心读懂就能找到,最好应该是“百折不挠的仙人掌”。

 2、从文中找形容词,反义词,近义词填空,全对的孩子占少数,其实这三个题目都不该出错,只要认真从原文中,都能直接找到答案。

 3、理解短文填空:第二小题出错,主要是对文中说的“叶子和刺”没有很好的读明白。

 4、画句子:出错的孩子多是没有很好的理解问题,问的是“仙人掌为什么能够生活在沙漠里?”有的孩子画的句子不准确,对于文章中的句子不能前后联系起来读一读,导致画不全,或画错了。

 5、回答问题:“你喜欢仙人掌吗?为什么”有的孩子是因为写错字,还有的孩子不能联系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去回答,自己乱编理由,导致错误。还有几个孩子回答“不喜欢,因为扎人。”,我觉得不是不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理解和个性,但是整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仙人掌百折不挠的精神,说明这几个孩子根本就没有读懂文章,所以他们的回答依然停留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

 课外阅读的要求很明确“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应从文中找答案,仅仅围绕文章内容回答问题,这也是课外阅读理解的一个答题技巧。

  每一次的检测都是对自己前一阶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希望孩子们每次都能认真客观的分析自己的得与失,能够让自己每次都可以从中吸取一点经验或教训,这样才能不断积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的写字心得体会 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几年来我认认真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写字。

 以前练习写字,大多是在印有田字格或米字格的练习本上进行。教材中田字格或米字格里的范字我都认真仿写,其难度较大。我写起来标准难以掌握,不是靠上了,就是靠下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练习写字时,一开始观察字的笔画偏旁在格子中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进行仿写,并要求把字尽量写大,要写满格子。这样写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培养我读帖习惯,可以从整体布局上纠正我不能把字写在格子正确位置上的毛病;二是促使我习惯写大字,这样指关节、腕关节运动幅度大,能增强手指、手腕的灵活性,有利于他们写字水平的持续提高。这使我意识到,写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对练字重要性的认识。

 写字不仅能培养我们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勤奋、刻苦的精神,健康、高雅的情趣,还能促进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审美力的发展。

 二、能使我的写字姿势得到训练。

  握笔姿势和坐姿是否正确,不但会影响字的美观和书写的速度,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视力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写字时随时提醒自己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有意识地注意纠正自己的姿势,并持之以恒。逐渐地,这样就能保持正确、良好的写字姿势。

 三、做好进行自我评价。

 及时进行自评可以增强自己的兴趣和积极性,找出自己的缺点。在自我评价后,要找爸爸妈妈进行检查和督导,让大人谈谈哪些字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字写得不好,为什么没有写好。和家长共同评价、交流写字积极性会更高。

 四、在家长的鼓励和表扬下认真练习。

 练字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的,有时会觉得进步很慢,因而想弃练字。这时,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练习是有成绩的,字是有明显进步的。这样,就会体会到成就感,也就会坚持练下去。

 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的努力下我的写字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篇三: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部编版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完成必修上课程的学习。共计 8 个单元及四首古诗词背诵。

 三、情况分析 高一上半学期是初高中衔接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人文主题”的设计充分考虑新时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长的需要,涉及面宽,主要聚焦在三方面:“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都会突出其中某一方面。学习任务群”是单元组织的另一条线索,每个单元都设计有若干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保证语文工具性的落实。

 四、工作重点: : 1、抓好常规,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让集体备课落得更实。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

 2、以“学习任务”来整合单元教学,突出完整性,打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藩篱,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建构“语文核心素养”。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主要学会哪些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有哪些“干货”,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这种形式有意识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多让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看问题学习,拓展阅读面,提高阅读量,让学习过程充满思考与探究,领悟与创造,也有助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

 3、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探索“群文教学”“比较教学”教学新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4、从教材的“活动”设计出发,更加注意学习主体往学生转,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能把“活动”简单理解为课外“活动”,更不要安排那些和语文关系不大的“活动”。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活动”,还是读书。落实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理解与探究语文“活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以及学习任务群的组合等整体设计学习活动,实现学习任务群对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效应。灵活地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选用典型材料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

 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五、具体措施: : 1.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搞好教学定位 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新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协调好课程的内容安排。

 2.备课、上课、听课 (1)根据学校的要求继续很抓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主备人、定地点,同时做到“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注重信息反馈和质量分析。强调必须有提前一周的备课量,要求“备好课”并“上好课”。集体备课,由一人主备,其他老师讨论后,再按照自己所教层次做出适合各层学生使用的教案。

 (2)上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起来,同时要保证每节课的课堂练习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加强当堂练习反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听课:要多听各年级的课,如实做好课堂记录,并写好评价与反思。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对所听的课进行研讨,学习他人长处,帮助改进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精选学生补充练习,精讲精练。练习及时批改,可以写一些鼓励性或激励性的练习评语并及时讲评或个别辅导,使练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4.培优辅差要按要求搞好课外的培优和辅差工作。对学困生的辅导要落到实处。

 5.教学目标坚持每单元的集体备课,探索分层教学与辅导的最佳教学模式。

 每次的活动常规:

 1.听评课、课题的探讨 2.探讨一个老师的教案 3.反馈一周的教学问题 4.修订下周的教学内容,确定下周工作。

 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 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9 月 7 日—12 日

 《沁园春 长沙》(背诵)《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第一单元

 2 9 月 14 日—19 日

 《百合花》《哦,香雪》单元任务:作文《青春的价值》

 第一单元

 3 9 月 21 日-26 日

 《劝学》(背诵)《反对党八股》

 月考

 第六单元

 4 10 月 9 日-16 日

 《师说》(背诵)《拿来主义》单元任务:议论要有针对性

 第六单元

 5 10 月 17 日-23 日

 词语的积累与词语的解释

 古诗词诵读四篇(背诵)

 第八单元

 6 10 月 26 日-30 日

 家乡文化生活

  月考

 第四单元

 7 11 月 2 日-6 日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第三单元

 8 11 月 9 日-13 日

  期中备考 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评

  9 11 月 16 日-20 日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第三单元

 10 11 月 23 日-28 日

 《琵琶行并序》《声声慢》

 第三单元

 11 12 月 1 日-6 日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三单元

 12 12 月 7 日-11 日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

 第二单元

 13 12 月 14 日-19 日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 芣 苢 》《插秧歌》

 第二单元

 14 12 月 21 日-31 日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第五单元

 15 2021 年 1 月 4 日-9 日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

 月考

  16 1 月 11 日-16 日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第七单元

 17 1 月 18 日-23 日

 《赤壁赋》《登泰山记》单元任务: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第七单元

 18 1月25日-1.30日

 期末备考

 2 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下 册 教学计划

 一、 学期课标总要求

 完成必修下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 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三、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四个部分。前 3 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着导读在课外自主安排。

 四、 班级学生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五、 教学策略及教研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 40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学效果。

 2、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教师适当做做下水作文,以期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 8~10 次,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国学诵读》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六、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进度 备课节数

 第一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6 第二周 庖丁解牛/《庄子》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鸿门宴/司马迁 6 第三周 鸿门宴/司马迁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 6 第四周 《雷雨》(节选)/曹禺 《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 6 第五周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屠呦呦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加来道雄 6 第六周 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 说“木叶”/林庚 6 第七周 考前复习

 第一次段考 6 第八周 段考试卷讲评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6 第九周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谏逐客书/李斯 6 第十 周 与妻书/林觉民 《学写演讲稿》 6 第十一周 《祝福》 3

 第十二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 变形记(节选)/卡夫卡 6 第十三周 段考复习

 第二次段考 6 第十四周 段考试卷讲评 促织 6 第十五周 整本书阅读

 《红楼梦》 6 第十六周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6 第十七周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6 第十八周 教材 153 页任务四作文训练 午练 5

 周测 5 讲解 6 第十九周 午练六 周测六讲解 6 第二十周 考前动员复习 6 第二十一周 考前动员复习 6 第二十二周 期末考试 6

篇四: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合集 6 6 篇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 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校提出的校本教研,高效高质的方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集思广益,挖掘教学教研潜力,实现资源共享,卓有成效地提高高一教学教育质量.根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 XX 年高考考试手册对高一学生语文学科的考查要求,注意新课讲授与阅读理解的提高,基础知识的夯实的有机结合,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强化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意识,优化语文学习习惯,整体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2,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强化开放的语文学习观念,以语文成绩的大幅提高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推进;

 3,强化教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牢固树立效率意识.第二学期要抓紧时间,利用好每节课的时间,充分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真正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真正收到语文教学的高效率.

 2,使用好教材,精心备课,加强课堂有效教学:在课文设问上,读与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上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

 3,作文教学加强课前指导,精心选题,课后精心批改与讲评.

 四,具体措施

 1,备课

 (1)内容要求:

 ①集体备课,深入研究.充分发挥本备课组每位语文教师各自的优势,轮流主讲,精心进行备课(备试卷重点难点解读,教学过程方法设计,课后训练要点设计/试题命题思路,作业情况反馈),并多和区内兄弟学校联系,搜集筛选信息,保证备课质量.

 ②根据学情实行有效教法,不断探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效性,保证授课质量.

 ③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夯实:如每天名句积累,每周一节课外古诗文阅读指导.

 ④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结合教材进行长期阅读名人传记,后进行阅读交流.

 ⑤集体备课固定时间:每周一下午 1:30;地点:高一办公室.其他时间随时.

 (2)备课计划详见进度计划表.

 2,授课

 (1)原则:落实基础,注重能力,抓好学生学习习惯,强化语文意识,挖掘语文心智.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2)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考试课,讲评课.加强阅读指导,上好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针对教材自读篇目或教材延伸部分).每周阅读佳作美文,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作文范例,扩大写作视野,明确高考作文指向(写有思想境界,朴实文风的作文).

 3,辅导训练

 (1)内容要求:

 以古诗文迁移阅读和文学文化基础补充为主,在早自修和补课时间课堂讲练,测试反馈.周周补课辅导能有收获.

 (2)训练计划

 ①1-10 周:古诗文自测试卷讲评分析.

 ②12-18 周:补充的试卷讲评分析.

 4,作业与考试

 通过练习加强落实,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对学生作文,争取做到精批细改,并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面批.做好考试的命题,审题,阅卷,分析讲评,考后总结与思想疏导工作,力求让学生"考一次,长一智".

 (1)内容要求:教什么考什么,关注课内,迁移课外.

 (2)训练计划:

 ①做好一课一练,每周一次课内自读,拓展训练,精选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评.

 ②1-4 周:设计月考试卷,第 5 周月考,试卷讲评分析,做好月考试卷典型错误的反思性订正监督.

 ③5-11 周:期中复习练习;期中复习迎考.

 ④12-15 周:期中试卷讲评;设计月考试卷,第 15 周月考,试卷讲评分析,做好月考试卷典型错误的反思性订正监督.

 ⑤16-18 周:期末复习练习;期末复习迎考.

 5,强化语文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篇名句和文言基础积累

 充分利用在校时间:用好早读课和加课,落实每天五句名句积累和课内背诵内容,提高古诗文的阅读积累.

 6,强化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采取循序渐进,逐点落实的思路.本学期作文训练主要目的是在记叙文写作提高,议论文写作基本结构的训练.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 2

 一、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语文

 (2)教材使用情况: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必修三、必修四

 (3)本学期周课时:一个班 4 节

 二、常规工作:

 1、教学计划及目标确定: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密切关注省课程调整内容,并研究相应的对策,积极稳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教学思想,用新观念新思路处理教材。按时制订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计划。要求内容全面,包括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提高质量措施,教学进度表。要求组员认真学习并了解对单元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理解教材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

 2、集体备课及教案:

 备课组以‚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加强集体备课,要求按照学校要求,定期召开备课组研究会议,全员参加研讨。确立中心发言人,研究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好配套的单元训练,控制好教学进度。要求:

 A. 提前备课,按要求撰写教案,不得搬照抄教案,不以课件代替教案,不以试卷代替教案。

 B. 新课教学目标符合《学科指导意见》要求,会考、高考复习课目标符合会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并切合学生实际,表述准确、具体、恰当,体现三维目标;准确确定教学重、难点。

 C. 教案数足(一学期不少于 60 个),分课时备课,环节齐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D. 教学过程紧扣教学目标,环节安排科学合理,不仅有教师活动,还要有学生活动,主问题设计恰当、有效,板书设计精炼、合理、美观。

 E. 课型多样,除新课外,还要有复习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试卷讲评课教案,并做到环节齐全。

 F. 课后有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不少于课时数的五分之一。

 3、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层次清晰,知识传授合理,能力培养恰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准确评估课堂教学效果,控制好课堂教学过程,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愉快生动,能力提升明显。

 4、作业设计及批改:

 A.本学期各班大作文不少于 6 篇。

 批改要求:大作文略改 4 篇以上,精批 2 篇以上。小作文 8 篇(包括随笔、读书笔记、日记、片段练习)以上,略改一半。

 B. 有针对性地布置配合课文的作业,有检查,有错题记录。

 C. 单元练习或月考 4 次以上,有批改,有错题记录。

 D. 大作文和单元考试、月考中典型性、普遍性问题有记录和分析,有订正和讲评。

 E. 能根据要求一学期命制 1 份试卷,有细目表,难度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原创题和改编题占一半左右,无明显差错。注重过程评价,每次测试有分数记录。测评后及时对学生的测评情况进行统计,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讲评。

 5.课外阅读:教师订出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必选两本,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 3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改理念,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内外的结合,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要的新教法。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语文组的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有学生一千三百多人,二十二个教学班级,班大人多,学生来自全县的各个地区,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之间差距较大。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存在着惧怕心理,对高中语文的学习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第一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任务不仅在于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在于通过中考和高考试卷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语文知识考点的迁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学习目标的转化,更好地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目标与要求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新教材必修一、二(册的学习,根据新《课标》对高一语文教学的要求,本学期的目标如下

 1.在初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为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

 5、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的能力和口头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具体措施(略)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 4

 本学期以来,高一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学习洋思精神的大方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此次高一语文期考试题是地区出题,因此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可以拉开尖子生和差生的距离。

 本次语文期考年级总平均分为 91。88 分,其中一班 93。119 分,2 班 94。985 分,3 班 92。182 分,4 班 94。101 分,5 班 93。723 分,6 班 89。657 分,7班 90。585 分,8 班 85。776 分。因为难度较高,所以上 100 分的`不多。100 分以上全级共有 102 人。选择题总分 42 分,抽卷调查平均分是 24 分,最高分 36分,全年级 2 人。从总的得分看,前 6 题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对拼音成语和词语的掌握还是很贫乏。但是小阅读比较浅显,所以得分率较高。可是到了古文阅读却有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在古文阅读方面还是感觉很难。

 古文翻译题 8 分,基本上是得 2、3 分,关键是学生不会抓住关键词,甚至是根本看不懂这篇古文。诗歌鉴赏得分率也不高,大概是得分为 2、3 分,学生不懂根据诗歌来分析诗歌的景物和感情。而默写题考书本的 2 分基本可以拿到手,课外的就不行。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在第六大题得分上,可以说是全试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很多学生 12 分只是得了 3、4 分,因为大题都不知如何下手,或者找不到要点来答。

 改卷时很严格的,可以给也可以不给的分数坚决不给,是从严打分,所以扣分比较严厉。因此年级总平均分不高,但是可以拉开尖子生和差生的就距离,也使学生得到了很好的一次训练。达到多做难题,多与高考接轨的目的。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 5

 高一年级上学期是过渡期,是学生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期,高一语文备课组根据这一时期特点,和去年高一新生学情,新课标的精神与要求,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明确目标和要求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新教材必修一、二册的学习,其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阅读古代诗歌、散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语文积累,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大胆应用、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二、学习新课程理念,共同探究新教法

 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备课组定期开展新课标学习活动,领会其精神、探究其本质,并发挥各位老师的主观能动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然后各老师根据自己特长,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创造性的二次备课,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围绕如何实施新课标,用好模块教材,我们高一备课组准备用‚从问题到课题‛的方式进行动态生成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热情,如何提高语文课的实效性,其间会产生哪些问题,把此问题定为研究课题,不断摸索,开拓创新,努力探究出实用的新教法、新学法。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学习策略快速提升自己,合作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是发展的必备品格,我们倡导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高中语文的习惯

 一个记者采访一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答曰:在幼儿班养成的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备课组预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高一学生以下良好习惯。如:查字典的习惯、主动积累的习惯、善于观察勤于动笔的习惯、文明得体的说话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喜欢读好书的习惯。

 五、积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不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尤其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本学期将举‚汉字的规范书写‛‚‘我的未来’演讲比赛‛‚读书笔记竞赛‛等活动。

 ‚汉子的规范书写‛

 旨在鼓励学生在平时作业中注意书写的美观;‚我的未来‛演讲比赛旨在鼓励学生在高中时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读书笔记‛竞赛,要求学生读一篇文章之后要做读书笔记,就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悟,引发对生活的思考,旨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语文第二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大有裨益。

 六、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本学期完成必修一、必修二两册书的教学工作,每周六个学时。教学进度如下:

 七、备课组主要教研活动安排表

 八、公开课安排:

 第二周:舒凤林 第三周:陈四海 第四周:黄

 波 第五周:王梅英 第六周:陈华姣 第七周:涂

 娟

 注:公开课在每周星期二进行 ...

篇五: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上语文工作计划(共 10 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现状及教学重点

 由于我校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不够扎实,学生语文素质明显不高,再者,在高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重视不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督促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有我省今年全面深入推进新课标,课程内容增加了,课时减少了,这要求我们教师努力探索教学新路子,大力提高课堂效率,努力做到教、学、练的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1、落实好基础知识;2、搞好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三、

 教育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感受其思想,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

 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双基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能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具体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 1、必修 2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前 3 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必修 1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4 个单元分别是:情感与意象,提要钩玄,品人与品

 文,博观约取。“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内容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 作,写作专题分别是:《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口

 语 交际”专题为《朗诵》。“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介绍了《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

 必修 2

 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 4 个单元分别是:情趣与理趣,含英咀华,情景交融,对话与交流。“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写作专题分别是:直面挫折

 学习描写,美的发现

 学习 抒情,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口语交际”专题为演讲。“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成语,中华文化的缩微景观;修辞无处不 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介绍了《家》和《巴黎圣母院》两部长篇小说。.

 五、 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的要求;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 45 分钟的效力,科学支配时间,注重教

 学效果。

 2、

 提高备课质量。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要详细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基点、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灵活处理教材。

 3、作文教学依据教材编写体例,完成教本上的“表达交流”训练,但又适当超越教材。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与点评,提高批改实效。重视自能作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多练笔,教师认真批阅。

 评点学生作文时心态主动、亲切,真正挠到痒处。本期拟做大小作文 8—次,10 课外练笔若干。

 4、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积极开展周末阅读活动,每周精选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现当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给学生阅读,,努力通过学生的自身积累和教师的指导,从阅读习惯、语感等多方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5、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6、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面对新教材、新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实行备课资料资源共

 享,备课方式各施所长。同时,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相互促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7、继续充分利用课前 3 分钟。

 8、注重初高中知识衔接。

 六、本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说明:计划只是总体设想,视具体情况,执行时可能有所出入。

 高一语文集体备课及先行课安排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罗智超

 一、基本情况

 1、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

 2、任课班级:高一 1、2 班

 3、本学期每周课时:每班 8 节,共 16 节,其中晚自习 6 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养成做分类笔记的习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课内练笔与课外练笔齐头并进。课外练笔方式主要是三种:一是专项片段能力训练,如联想和想象,二是二次作文,重在锤炼学生提升作文的能力,三是每周一篇的周记的写作。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一、 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学生由初 三升入高一,进入初中到高中的转折点。从中考情况分析,学生对教材比较重视,在识记方面成绩良好,对古代重要的诗文一般能加以背诵。能运用课文中的精彩段落进行仿写,作文中可以看出活用教材的痕迹。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基础,为高中学习创造了好的条件。

 但是,也有不少的学生基础太差,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无法掌握,更不能做到运用课内知识解决阅读问题;作文中心不定,甚至语言也不能做到通顺。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也会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

 本学期高一语文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和必修二教材。由于学生刚刚入校,对于高中学习生活的适应需要时间;另外刚升入高中,大多数学生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简单机械,观念滞后,在认识上和方法上均存在很大问题,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针对这些情况,为了使学生尽快融入高中学习生活并且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心,结合教学内容,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 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着眼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

 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读、写、听、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汲取课文中的实用语言、艺术语言、文学语言的丰富养料;同时,通过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陶冶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报国的革命情怀。

 二、教学的主要措施

 1、 立足课标,明确课标精神和要求

 2、 终身学习,做学习型教师,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3、 做好本职教学工作

 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型课模。

 每个单元精讲 2-3 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

 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文言文,新教材的文言文虽是按历史顺序编排的,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文知识。加大文言文的练习力度,按照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的宗旨,检测阅读水平。

 用好《读本》,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读本》已作为高中教材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读本》教学落到实处。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本届学生将深入课程改革,实践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中能积极参与、理解,大胆发表见解,大胆质疑,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基本学会同学间的讨论,养成读课外名著的习惯,采用写日记和作文相结合的方法,学生把生活作为写作

 的源,绝大多数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切,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其写作能力。在这一年课程实验改革中全组教师将探索新方法,采取新措施,逐步快捷提高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经全组讨论,提出以下原则。

 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问题探讨、口头交流。兼顾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词汇的积累和书面表达。以课文为载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多角度分析总结概括。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读课外书对丰富学生知识。

 针对以上原则,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积累丰富的词汇,并结合具体实际运用,采用竞赛、多媒体等,形象、直观、大容量,扎扎实实把该积累的词汇作为学生语文的积淀,实现每学期积累词汇的目标。

 2.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经验,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使语文富有时代生活气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不断吸纳先进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深入挖掘文本,借助资料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对文章把握有自己独到见解,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知上的充实,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阅

 读、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求异思维和感悟能力。

 4.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学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指导、评价、交流,激发写作动力,同时用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学生作品启发,激励学生写作,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

 5.大多数学生已有自学课文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指导自学的方法,提高自学的效果,督促学生及时自学并能提出问题,质疑、探讨。

 6.做好考试总...

篇六: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根据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和将要阅读的文本属性,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水平”评价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的有关表述设计本单元教学目标等。

 【单元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3.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 4.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把握小说叙事和借“物象”抒情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尝试诗歌写作。

 (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教学(学习)课时】

 安排 8 个课时,二个环节:

 (1)第 1-5 课时:诗歌 (2)第 6-8 课时:小说

 第一环节:诗歌

 【教学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理解作者借意象抒发的情思,感受诗境,我选择了朗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同时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重点感悟《沁园春•长沙》,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毛泽、郭沫若、闻一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

 2. 品读、品味诗歌意象,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3. 尝试诗歌写作,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2.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诗词作者别样的青春年华,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2)尝试青春诗歌写作。

 【教学过程】

 一、前置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前预习文本,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文本,重点是《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多朗读,注意夯实基础,了解意象概念等。发放有关作者写作背景资料等。

 作者

 简介

 写作背景

  毛泽东

 (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写于 1925 年。当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当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习作。

 郭沫若

 (1892-1978)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

 写于 1919 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闻一多

 (1899-1946)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写于 1923 年。当时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社会,闻一多对此极为失望。1922 年他赴美国留学,又不堪忍受歧视,写下许多爱国诗篇,1923 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

 二、课堂教学

  第一、二课时 (一)导语激趣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或自编导语,或以诗入情,或介绍背景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青春是美妙的,青春是昂扬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别样的青春年华。现在我们一起品味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进入老一辈革命家的青春岁月吧。(也可从毛泽东《沁园春•雪》引入)

 (二)初读会意 (设计意图: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朗读是最好的读诗方法,所以用朗读来感受诗人生命的节奏。)

 要求学生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概括诗歌的上下阕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描绘了哪几幅图画? 1. 学生甲朗读全诗。

 首先请一位学生读,全班同学倾听评点。

 2. 教师范读(诵背读),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错读或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1)字音 沁/泌

  舸/柯

 怅/帐 (2)看/万山红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忆作为领起字,读时要稍微停顿,读出情感。

 (3)万类霜天/竞自由

 粪土/当年万户侯 读好情感,理解作者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

 3. 概括诗歌的上下阕内容。

 明确: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秋景);下阕抒情(抒发革命情怀)。

 (三)品读入境 (设计意图:鉴赏品读诗词,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诗歌的意象,聚焦意象,从意象中品味诗人深沉而又昂扬的情感。)

 1. 积累知识,掌握方法 (1)意象的概念。“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象就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具体形象(物象)的组合。

  (2)意象的类别。诗歌中的意象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再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3)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羌笛”往往寄寓着别意和乡情;“杨柳”往往表示挽留的情意,送别的不舍,思乡的缠绵;“月亮”是思乡怀人或渲染凄清的气氛;“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4)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意象与意境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意象一般与词句相关,而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不少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2. 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小组合作,找出自己喜欢的几幅画面,说说画面里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多个意象组合起来的画。

 (1)上阕:独立寒秋图:独立(人)、湘江、橘子洲 湘江秋景图: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 (2)下阕:峥嵘岁月图:百侣、同学少年 中流击水图:浪、飞舟

  上阕通过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的描绘,描述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下阕则通过百侣、同学少年、浪、飞舟等意象的描绘,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3. 小组交流,教师点评 (1)明确主旨: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全班齐读或分组朗读并背诵。

 第三、四课时 (四)比较研读 (群文阅读)

 (设计意图:把《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问题设计理解诗词的青春内涵及情感,提高对人生青春价值的思考。)

 小组继续合作讨论,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在朗读节奏、情感及意象有何异同? 课文

 朗读节奏与情感

 意象

 寓意

 《 沁 园春 • 长沙》

 朗读情感豪迈、昂扬与奋进

 多组多个意象:

 独立(人)、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浪、飞舟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 立 在地 球 边上放号》

 呼唤、自由宏阔、雄起奔放的情感

 一组多个意象:巨人、白云、北冰洋、太平洋

 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

 《红烛》

 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情感丰富,情绪四扬三抑

 单个意象:

 红烛(蜡炬)

 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对理想的坚毅追求等。

 1. 朗读节奏与情感(在教材中划出节奏,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 意象与寓意(见上表)

 3. 主旨比较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2)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描写了横跨两大洋的巨人(诗人自己)的呼唤与呐喊,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3)闻一多的《红烛》:全诗以诗人对“红烛”心迹的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人的胸怀,既表达了诗人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也表现了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4. 共同点:作者都处于青春年少时期,又都处在中国黑暗时期,他们彷徨,对现实不满,但又十分关注国家的命运前途,也不想放弃自己的豪情壮志,更希望能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去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板书穿插其间】

 第五课时 (五)小结,尝试诗歌写作 (设计意图:以诗歌阅读带动写作热情,条件成熟结集出版学生诗集,以诗歌写作促进阅读深入。时间若不够,可延至课外完成)

 1. 尝试诗歌写作先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即通过具体的形象(物象)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意象中,同时注意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及音乐美。

 2. 诗歌写作中,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由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即意境)才是目的。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则主要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3. 同学们刚踏入高中,正处于青春飞扬时期,特别是刚刚经历了辛苦而又甜蜜的军训生活,你肯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请以“军训•青春”为主题,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要求抓住青春的特质,巧用意象,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和理想,为自己的军训生活以及美好的青春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情自然。

  4. 填好《诗歌写作评价表》。

 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优良中差)

 情感

 立意新颖,体现对青春的思考,富有青春情怀,书写青春抱负。

  意象

 意象贴切自然,文化内涵丰富。

  语言

 文字简练,富有张力,诗意盎然。

  节奏音律

 字词句的排列组合,流畅协调暗合音律美。

  5. 展示学生的诗作。(朗读展示,学习园地展示……有条件的可结集出版)

 三、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了诗歌文本后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加深对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的理解,进一步体会青春飞扬情感。作业也可分开穿插至不同课时后布置。)

 1. 揣摩《沁园春•长沙》中选词炼字的精妙之处。

 看、忆/红遍、尽染、碧透 (1)看、忆二字起统领下文(七句)的作用。忆字还与开头“独立寒秋”遥相呼应。

 (2)红遍、尽染、碧透,几个词语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2. 课外推荐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闻一多《死水》、郭沫若的《天狗》、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舒婷《致橡树》、汪国真诗集、青春流行歌词,思索青春的价值。

 3. 自读《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反思

 第二环节:小说

  本单元有两篇小说,《百合花》是必读课文,《哦,香雪》是自读课文。依据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一是,通过培养学生概述小说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小说叙事特点(尤其小说三要素之情节构成)的了解;二是,承接本单元前五首诗歌“意象”学习的内容,通过研读文章中的物象,掌握学习“以小见大”的细节描写方法,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任务情境】

 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绚丽青春的飞扬、美好人性的彰显。而不同的时代,人物的个性特点会有所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两篇精美的小说,去领略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转型背景下,鲜明个性的呈现、青春活力的舞动,去欣赏作者独特视角下的物象美、性格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2. 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 3. 掌握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4. 读懂人物的心理活动,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方法】

 1.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的合作探讨教学方法。

 2. 主题式阅读方法。

 【教学重 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标题的含意 (2)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教学课时数】

 三课时,二个环节。

 (一)第 1 1- -2 2 课时:

 (1)研读文本《百合花》,梳理了解文本内容和情节结构,了解小说叙事的特点。

 (2)主题阅读,掌握学习小说通过物象,以小见大塑造人物的方法。

 (二)第 第 3 3 课时:延伸阅读《哦,香雪》,深入领会小说通过“铅笔盒”的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地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小说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主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叙事特点;聚焦“百合花”,理解小说主题 前置作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研读《...

篇七: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信息 学科 语文 电子邮箱

 年级 高一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部编本高中必修上册第六单元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部编本高中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1.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共四课,第一课包括《劝学》、《师说》两篇古代思辨性文章,第二课是《反对党八股》,、 第三课是《拿来主义》,第四课是自读课文《读书:目的和前提》、》 《错误》 。前三课都是在以前的老教材中出现过的经典篇目,只是在多个版本的教材中整合方式不同。统编本把它们放到了“学习之道”这个人文主题中,希望学生能形成正确的 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所以,笔者就以前三课为主要探究内容,探究本单元的学习设计过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正确的学习观。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语言目标

 1 1 .知道议论文的观点要有现实针对性。

 2 2 .掌握议论文的常见论述思路。

 二、思维目标

 1 1 . 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写议论文。

 2 2 .能够运用驳论的方法参与辩论。

 二、价值目标

 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 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核心任务:本课段通过填写任务图表,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

 一、学习任务

 1 1 .梳通字词句。第一课的两篇文章都是文言文,虽说难度不是太大,但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自主学习疏通句意,就会为后续的课文内容的分析带来障碍。因此可以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对这两篇文章进行字词句方面的梳理。

 2 2 .把握中心论点、论述思路、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对于一篇思辨性文章的来说整体理解非常重要,首先就应该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再去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论证观点的,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个整体理解的任务可以通过填写表格来完成。

 二、课时安排

 3 3 课时 。

 三、学生活动

 1 1 .通读《劝学》《师说》两篇文章,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句意,翻译全文。

 2 2 .通读《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结合教师下发的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中心论点。

 学习提示:梳理思辨类文章的论述思路这一环节,并不一定强调答案的绝对正确,因为作者在写文章时可能是心有所感、一气呵成的,不一定在思路上特别讲究。我们要求学生梳理仅仅是为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基本符合文章的思路即可。

 4 4 .小组交流表格内容。学生独立完成了前面的三个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取长补短,争取小组内部达 成共识。

 四、学习评价

 在班级分小组展示学生填写的自主学习表格,学生评选出最准确、最全面的表格,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彰。

 五、师总结

 1 1 .中心论点要有现实针对性。

 2 2 .了解常见的论述思路,强调先破后立。

 3 3 .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强调比喻论证。

 4 4 .论述类语言要准确,精炼。

 第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 错误》 》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 教学内容分析 1、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已学的可供比较的爱情抒情诗入手,让学生在比较中自主学习,特别安排两个完全由学生主导的环节:学生置疑提问的环节;学生总结学习本诗得失的环节。

 2、严格遵循“少预设,多生成”的原则推进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教学的进行只作宏观构想,教学的细节由学生推动、由课堂现场实际决定。

 3、整个教学主要围绕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欣赏诗作的形(外在)美;第二个环节,欣赏诗作的音韵美;第三个环节,品味诗作的意(内)蕴美。重心在第三个环节,三个步骤之间又相互勾连、照应,朗诵和默读则贯穿始终。

 2. 学习者分析 学习提示:梳理思辨类文章的论述思路这一环节,并不一定强调答案的绝对正确,因为作者在写文章时可能是心有所感、一气呵成的,不一定在思路上特别讲究。我们要求学生梳理仅仅是为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要基本符合文章的思路即可。

 在班级分小组展示学生填写的自主学习表格,学生评选出最准确、最全面的表格,并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彰。

 3. 学习目标确定 1、在探究多角人物关系、利用诗歌里的若干空白点和未定点构建画面和情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2、在讨论“美丽的错误”这一悖论性修辞时,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3、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命运,珍惜机遇,把握过程。

 4. 学习重点难点 1、在探究多角人物关系、利用诗歌里的若干空白点和未定点构建画面和情境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2、在讨论“美丽的错误”这一悖论性修辞时,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5. 学习评价设计 整个教学主要围绕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欣赏诗作的形(外在)美;第二个环节,欣赏诗作的音韵美;第三个环节,品味诗作的意(内)蕴美。重心在第三个环节,三个步骤之间又相互勾连、照应,朗诵和默读则贯穿始终。

 6. 学习活动设计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教师提问:大家都看过《错误》这首诗了,和已经学过的类似题材的诗歌比,感觉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请讲一讲。

 教师活动 1 就像初次接触一个人时,我们首先会留意他的外貌一样,鉴赏诗歌,最容易关注的也是其外形,即外在结构,请大家把这首诗与刚学过的几首诗比较,看其外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活动 1 积极思考和参与 活动意图说明:

 对称美,整齐美,长短错落之美,整散结合之美

 环节二:

 教师活动2了解了一个人的外形特征之后,我们还可能与他交流,听他谈话;现在就让我们与这首诗“交流”一下,学生活动 2 总结归纳,提炼

 不过不是听它说话,而是用我们自己的朗诵传达出诗的音律,我们代它“说话”。

 活动意图说明押韵,叠音,整散,类叠,“的”字 环节三:

 教的活动3现在我们来进一步把握这个“人”,这个“人”个头不高,“说话”好听,他的“个性”(诗的情感基调)怎样?与《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相比,有什么特别的?

 学的活动 3 仔细品味 活动意图说明 等待我的人——我——你——归人

 7. 板书设计 1、形(外在)美——音韵美——意(内)蕴美 2、等待我的人——我——你——归人 3、江南——小城——江南 3、爱情——机遇、缘分——追寻、漂泊的心态 4、过程是美丽的,过程是错误的。

 5、想象是美丽的,想象是虚无的。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熟练背诵《错误》以及课堂引入的诗词、文句。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充分利用我校的“三真六环”教学模式,三真:真发现,真探讨,真解决。六环:问题前置,问题生成,问题归类,问题整合,方法提炼,当堂检测 9.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整个教学主要围绕三个环节进行:第一个环节,欣赏诗作的形(外在)美;第二个环节,欣赏诗作的音韵美;第三个环节,品味诗作的意(内)蕴美。重心在第三个环节,三个步骤之间又相互勾连、照应,朗诵和默读则贯穿始终。

篇八: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掌握诗中陌生的字词,同时能熟练地背诵整首诗。

 ②.能力目标:体会雄浑阔大的秋的意境,能够运用一些意象来摹写现代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能够把握作者寓秋于景的思想感情,同时了解毛泽东为了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的远大抱负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②.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三、教学方法 ①.朗诵法②.合作探究法③.提问法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①.导入新课 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如战国楚&bu11;宋玉《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三国魏&bul1;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唐刘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少年后,有位诗人在长沙奏出了同样的一首秋之壮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让我们走进诗人的内部世界,领悟他对秋的所思、所想,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②.介绍作者生平及其著作和写作此诗的社会背景 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 1949 年到 1976 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

 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被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

 主要作品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集。

 《毛泽东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 1993 年起陆续出版。

 《毛泽东文集》编入《毛泽东选集》以外的毛泽东重要文稿。

 《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 写作此诗的背景:一九二五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

 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③.朗诵诗歌 让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此诗,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朗诵此诗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除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外,你们还知道毛泽东那些著名诗歌?”下面我起大家开始朗诵。第一次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现在同学们已经朗诵完了,就回答一下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哪位同学知道? 除了《沁园春.长沙》外,毛泽东的诗歌还有很多,最著名的有《沁园春.雪》,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睛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④.整体感知 同学们已经诵读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请同学们说一下读了这首诗的整体感受?他和我们刚才背诵的《沁园春.雪》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 明确:这首诗是写秋景,但并没有流露出秋天的悲凉,而是写得雄浑有力,有一种豪迈之感,他和《沁园春.雪》相应位置结构相似,韵脚相同,都写得旷达疏放,豪迈悲壮。

 ⑤.质疑讨论,合作探究,老师讲解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来解说这篇文章,首先沁园春,长沙分别是什么?沁园春是一种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呢!词,是我国诗歌中

 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起源于两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词调,叫词牌。例如本词的词牌叫“沁园春”,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词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缘由。如本词的长沙级是小标题。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诗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 字以内为小令;59 至 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分为豪放派、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第二次读:找出本词中自己不认识或陌生的字词,其中有(橘、道、遏)分别给它们注音。

 第三次读课文(读上阙):划分本词的层次,上阙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哪里?讲述了什么?“寒秋”怎样理解? 明确:从开始到橘子洲头,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寒秋”即为深秋。

 第二层从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竞自由。写由“看”字看到的秋景。

 明确:(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 (百)———(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剜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近观)

 第三层从“怅寥廓”到“谁主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感慨。

 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怅”字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怅”并非作者心情不好,而是包含着一个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 “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亩,心有所思,思有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那么“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是由于当时的革命形势,反动统治对革命进行疯狂的压迫,诗人不得不发出“谁主沉浮”的感慨。这表明了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同时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第一课时完成,请同学们回去背诵这首词和诗人的另一首词《沁

 园春雪》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地了解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介绍了毛泽东的生平及其著作,还简单的分析了词的上阙,下面我们就接着来学习这首词的下阙。

 首先让同学们读一下下阙,然后思考一个问题,上阙和下阙有什么联系? 总结明确:上阙写今日之游,眼前之景,指出问题,引起回忆。下阙写昔日之游,忆过去峥嵘岁月,回答上阙提出的问题。

 那么“同学少年“时怎样的意境呢?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道”——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斗风姿和高尚志趣。

 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提示: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鹊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阙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小结:归纳一下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

 2.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郭沫若诗歌特点,体会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

 分析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

 诗歌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 年留学日本,1921 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 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3.人物评价 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

 ——周扬 淡抹浓妆总入时,两朝恩遇鬓成丝。

 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

 考古偏能剩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

 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

 ——梁漱溪《赠郭某》 二、朗读辨境

 1.指名朗读。

 2.问题: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3.播放朗诵视频。

 4.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5.教师小结: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三、研读析旨

 1.再次指名朗诵诗歌,其他同学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背景介绍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 1919 年 9、10 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

 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3.问题讨论:诗歌为什么要描绘滚滚洪涛?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作者正在日本福冈的九州大学医学部留学,那是在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不久的时间。“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越过太平洋,直接震动了时刻感应着时代脉搏的年青气盛的郭沫若,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再推开一层说,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规模的具体象征。“五•四”运动对于中国,正如滚滚而来的洪涛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坏力,冲决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罗网,同时以伟大的创造力建树崭新的科学与民主的现代文明。“五•四”运动所展示的中国未来,是光辉灿烂的图景。从第二个更宏观的思想层次说,世界潮流的大工业生产,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日本,冲向中国,并且势将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这是历史前进的不可阻挡之势。

 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同样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比如诗人在同年写的《笔立山头展望》一诗中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 4.问题讨论:“力的绘画,力的舞...

推荐访问:部编高一语文必修上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高一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