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7篇

时间:2022-08-28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7篇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1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匡安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从2005.6到2008.7,这三年中国核医学面对多种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7篇,供大家参考。

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7篇

篇一: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总结 匡 安 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 从 2005.6 到 2008.7, 这三年中国核医学面对多种挑战, 克服重重困难, 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以 PET/CT、 SPECT/CT 数量的迅速增长为标志, 中国核医学显像诊断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CSNM)、 内分泌分会和普外分会内分泌学组的交流与合作, 并以此促进全国范围的多学科协作举办甲状腺疾病及核素治疗学习班或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 标志核素治疗在学科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取得了较大进步, 使开展核素治疗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与美国核医学会(SNM)

 建立全面合作关系, 是 CSNM 对外交流的里程碑; 华西医院以核医学牵头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在全国有关同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 张永学、 蒋宁一等多位教授分别获得 863 项目、 公益性行业科研课题、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等大课题, 王荣福教授获 2007 年美国核医学杂志基础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等, 这些都标志中国核医学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核医学大型设备实行上岗培训和上岗证制度, 启动了 3 项多中心临床试验, 建立了两个核医学培训中心, 标志着我国核医学正朝着规范化、 科学化及制度化方向前进。

 本届学会共召开全体委员会 3 次, 常委会 6 次, 由 CSNM 主办的全国性核医学学术会议 8 次, 与主要厂家进行的通报座谈会 3 次, 开展多项继续教育活动(所有主办的学术活动都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启动了 3 项多中心临床试验, 科普专家会议 2 次, 在全国范围连续 3 年开展中国核医学周活动。

 严格遵照中华医学会章程和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管理规定, 在全国核医学同仁的支持和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努力下, 本届学会在继承和发扬学会的优良传统、 推动学科发展、 建设学科队伍、 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 构建和谐业界等方面充分发挥学会的功能和职责,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代表第七届委员会总结如下:

 一.

 CSNM 第七届委员会开展工作的思路和理念:

 1. 诊断与治疗并重, 提高与普及并重, 临床与基础并重。

 2. 加强民主办会, 主委与副主委组成领导核心, 依靠常委会集体决策。

 3. 充分发挥全体委员的积极性, 发挥学组和地方学会的积极性。

 4. 以推动核医学发展为目的, 工作计划具有前瞻性、 长期性和可连续性。

 5. 配合国家发展战略, 学会活动向西部和东北倾斜。

 2二.

 CSNM 的组织建设:

 1. 根据中国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的需求, 在原有学组设置的基础上, 设置了核心脏病学学组、 PET 与分子核医学学组、 核素治疗学组、 肿瘤核医学学组, 神经核医学学组, 使学组的设置更加合理。

 2. 经全国各地区推荐, 常委会对候选人的条件进行量化评价, 以择优选拔、兼顾地区代表性为原则, 通过无记名投票, 选出了 15 位优秀的中青年委员。

 3. 加强了 CSNM 的财务管理。

 4. 为了提高核医学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为了加强科普宣传的力量,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热心于科普的核医学工作者, 组成 CSNM 核医学科普专家队伍(84 位), 并制定了相应的科普专家管理制度。

 5. 结合国家整顿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 反商业贿赂, 学会领导利用多种场合和机会要求全国核医学同仁廉洁自律, 依法行医。

 6. 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同时邀请全国各省、 市、 自治区的核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参加, 加强了 CSNM 与地方核医学专委会的沟通、 交流与协调。

 这一点对部分地区全国委员与地区主任委员不是同一人特别重要。

 7. 根据“中华医学会互联信息网服务管理规定(试行)”, 2007 年 11 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网站试运行。

 8. 分别由李亚明和吴翼伟牵头, 在东北和华东成立两个核医学培训中心并进行了培训, 整合厂家的资源, 争取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对核医学从业者进行终身培训和教育。

 以此为基础, 逐步在全国其他地区建立培训中心。

 三. CSNM 的制度建设 1.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会委员管理办法(讨论稿)。

 2. 制定了 CSNM 档案管理的规定, 建立可供传承的 CSNM 档案资料。

 3. 为充分发挥学组和地方核医学专委会在举办学术会议中的作用和积极性,

 制定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学术会议/培训班举办办法(讨论稿)”。

 4. 为了规范临床活动, 提高医疗质量, 培养和锻炼学术队伍, 制定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多中心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草案)”

 5. 核医学科普专家管理办法(讨论稿)

 6. 常委会决定每年五月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核医学周” 活动, 面向社会宣传核医学, 提高核医学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7. 已初步建立了 CSNM 的年度通报制度, 使各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学会工作情况。

 38. 本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本届学会特别注意强调和推进核医学业界的团结与和谐、 相互的支持与合作。

 9.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战略布署, 本届 CSNM 的重大学术活动都安排在西部和东北地区, 有利于促进这些地区核医学的发展。

 四. 与相关学科和学会的交流与合作

 临床医师对核医学的理解和支持是核医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同位素、 放射化学、 放射性药物、 辐射防护与环保等学科与核医学休戚相关、 共生共荣。

 1.

 经学会领导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领导联系与磋商, 核素治疗学组的努力, 促成了 2007.6 在大连召开了内分泌分会、 核医学分会和普外分会内分泌学组的三方联席会议, 主要议题是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及如何正确认识医源性甲减。

 多学科之间对临床面临的热点问题形成共识, 具有更高的权威性, 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 促进核医学发展。

 2.

 由于在全国学会层面的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 直接影响到各地区核医学与内分泌的合作。

 全国已有十几个地区两个学会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时互请专家讲学, 有力促进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动邀请核医学专家参与临床指南中与核医学有关部分的制定和解读。

 3.

 以核医学为主, 在中国科协的国家层面举办多学科合作研讨, 2006 年和2007 年分别在无锡和上海主办了 118 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分子影像学与神经系统疾病》 和 159 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分子影像学与肿瘤》, 对相关热点、 难点和交叉点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扩大了核医学的影响力, 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4.

 2008.4CSNM 领导在济南会见了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的主任委员于金明教授, 商谈了两个学会就肿瘤放疗生物靶区联合举办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 争取 2009 年实现。

 5.

 核医学分会与心血管病分会联合制定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指南, 争取今年底完成初稿(核心脏病学组负责)。

 6.

 2007.4.6, 北京, 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发起, 中国核学会、 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共同举办“2007 中国核医学共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

 协调了学科之间的关系, 联合多个学会向有关部门反映中国核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7.

 积极参加放射学会、 影像学会、 放射治疗学会等学会的学术交流, 促进相

 4互了解和友谊。

 五. 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让政府有关部门主管官员了解核医学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及其特点, 目前核医学发展的困难是什么, 争取政策的支持。

 完成政府行政部门的专家论证和咨询任务, 参与或影响决策, 争取逐步实现功能转换。

 1. 上岗证制度是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大型医疗设备的主要措施之一,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

 CSNM 积极与卫生部规财司、 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联系沟通, 主动配合协助领导部门的工作, 于 2007 年实现了核医学大型设备的上岗培训和颁发上岗证。

 这是在其他兄弟学科实行大型设备上岗证制度 11 年之后, 核医学才实行上岗证制度。

 上岗证制度的实施, 是核医学大型设备引进、 管理、 运行和临床应用规范化的标志之一。

 培训和考试的主要目 的是促进大家积极学习提高, 形成努力向上的氛围, 特别是对年轻的核医学工作者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CSNM 组织专家全面承担了培训的讲课、 命题等学术方面的具体工作。

 由于是第一年, 难免有不足之处。

 我们相信, 在卫生部规财司、 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的领导下, 通过大家的努力, 核医学的上岗证制度一定会逐步完善, 必将在核医学的规范和提高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2. CSNM 领导访问卫生部规财司, 向有关领导反映了中国核医学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建议, 建立了联系。

 3. CSNM 向卫生部规财司推荐核医学专家参加“全国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督察活动”。

 参加督察的专家对发现的问题向卫生部提出了解决的意见。

 CSNM 推荐的专家直接参与了卫生部 2008-2010 全国 PET/CT 配置规划的制定。

 根据规财司领导的要求, 林祥通和马云川教授在健康报发表有关 PET/CT 的配置、 引进和管理的文章, 产生较大影响。

 核医学专家参与或影响政府部门的决策, 对核医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4. CSNM 和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组织专家参加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关于放射性药品价格的咨询与论证。

 5. 在 CSNM 支持下, 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委会向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事物管理中心递交关于 PET/CT、 PET 检查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 录的建议书。

 希望通过在北京获得突破性进展, 进而对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6. 承担了国家名词委员会编写核医学名词词条的任务。

 7. 匡安仁、 田嘉禾和王荣福教授被聘为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参与 2010版药典《放射性药物》 编写。

 5六. 对外交流

 直接与世界一流的核医学学会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不但在学术交流中获益, 还要在学会的建设、 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1.

 CSNM 组团参加 9th Congress of WFNMB(62 位代表)。

 与韩国核医学学会负责人进行多次协商, 中国参会者注册费获得较大优惠, 并从世界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大会争取获得了较多资助优秀中国青年核医学工作者的名额和经费(10名),

 CSNM 筹资资助 10 名优秀中国青年核医学工作者。

 通过精心准备, 严格选拔, 使中国大量优秀青年核医学工作者有机会参加世界性的核医学学术会议。

 参会者都有较大收获, 并希望学会今后多提供这样的机会, 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大会期间举办了第三届中日韩核医学大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孙逊代表 CSNM 进行大会学术交流。

 2.

 与美国核医学学会(SNM)

 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 2006 年韩国世界核医学与生物学联盟大会期间, CSNM 领导与 SNM 的领导进行了会晤, 商谈了双边合作问题。

 应 SNM 邀请, 于 2007.6 CSNM 组团访问 SNM 和 JNM, 并参加第 54 届美国核医学年会。

 双方全面讨论了在学会机构设置和管理与运作、 与临床学科的沟通与合作、 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住院医师培养、 与公司合作等。

 初步达成了 双边定期举办中美核医学学术交流(由于国外学术活动的规划性很强, 可能要 2 年后才能实现), 双方共同努力争取建立 SNM 中国基金, 专门用于资助中国青年核医学工作者赴美学习进修。

 3.

 建立了中华核医学杂志与 JNM 的合作, JNM 主编 Schelbert 教授指导和帮助中华核医学杂志争取尽快进入 Medline 收录。

 今年 9 月, Schelbert 教授与助手将再次访华并与中华核医学杂志共同举办核医学英语论文写作学习班。

 4.

 首次在美国核医学年会设立 CSNM 和中华核医学杂志的展台, 向世界核医学界展示和宣传中国核医学。

 海外华人核医学工作者齐聚展台, 驻足流连, 争相留影。

 5.

 与欧洲核医学会主席进行了交流, 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还与印度核医学学会、 南非核医学学会进行了接触。

 七. 与公司的交流与合作

 临床、 设备、 放射性药物都是核医学的组成部分, 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的发展就是核医学的发展。

 举办了三次学会-厂家情况通报座谈会, 实现了几家大公司对学会进行年度资助。

 61.

 吸收设备、 放射性药物的主要厂家的负责人加入相关学组, 充分发挥厂家的特长, 各厂家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定期进行学会与主要厂家之间的交流, 向厂家通报年度工作计划及计划完成的情况, 以及资金使用情况。

 3.

 厂家遇到的困难就是学科发展的问题, 从学会的渠道和角度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和沟通, 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八. 学术活动 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CSNM)

 主办的全国性核医学学术会议 8 次。

 启动了三项多中心临床试验。

 提倡理性怀疑和学术争鸣, 加强互动性, 尊重个性, 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1.

 学术会议注重邀请临床兄弟学科的专家讲学, 邀请相关学科的医师参加。减少了论文报告所占的比重, 加强了病案讨论的分量。

 2.

 强调会议纪律, 学会领导、 全国委员以身作则, 使会风有明显好转。

 如2007.4 在宜昌举办的神经核医学会议的闭幕式人数/开幕式人数达 87%。

 3.

 CSNM 制定的关于举办学术会议的文件明确规定, 继续教育应作为每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之一。

 4.

 为鼓励更多的在读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CSNM 制定的关于举办学术会议的文件明确规定对在读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注册费进行减免。

 5.

 每次较大型的学术会议, 都邀请国际著名专家进行讲学(2007 年新疆召开的首届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已实现, 中青年...

篇二: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医学会湖南省医学分会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及汇报吴尚洁一、学会组建过程在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王吉耀教授的倾力指导下,在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医学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于2000年10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成立,并组成了由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钟林教授任主委,省内其他几家大型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任副主委的专业委员会主委组,同时聘请了全省13个市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或医院科研负责人成为了学会的委员,通过委员们的号召力,广集了学会会员50多名,初步搭建了湖南省临床流行病学学会的基本框架。2009年6月,因王钟林教授年龄限制,由专业委员会主委会提名,委员大会民主换届投票选举,结果报经湖南省医学会批准通过,聘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吴尚洁教授为第二届湖南省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卫生厅主管科研领导以及大型医院主管科研院长组成主委组,同时,通过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委员大会,拟在未有学会委员的省内其他市县聘请专业学会委员,在省内全面铺开临床流行病学会的工作框架及规模。在学会工作开展的几年中,学会委员们充分体会到,要将临床流行病学理念和方法普及的工作难度,其中对临床工作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即DME理念的解释过程是最为艰难的。随着循证医学概念深入临床的劲风吹起,临床流行病学的理念、方法得到在临床的充分应用和体现,考虑到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为了将学会工作做到更好,2010年11月,在专业委员会的申请下,报请湖南省医学会批准后,正式将“ 湖南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 更名为“ 湖南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 。目前湖南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拥有会员120名,委员15名。二、学会学术活动1.联合其他学会共同办班,实例传授DME和循证医学理念学会已与省呼吸病学会、省心血管病学会、省科研管理学会、省医学信息管理学会等联合举办国家级、省级学习班数次;在学习班中根据不同专业学术学科,渗入临床流行病学理论和实际研究讲解,如大型临床试验讲解、临床指南解读等,实用性较强:2.走入基层医院,开展专题方法学讲座学会从主委到委员,分别去到省内省、市、县级医院,做出专题讲座,传授DME的方法,以及基层医生关心的论文写作和发表等实际应用方法,解决基层医生的实际关注问题,同时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循证理念,收到很好的反响。62

 3.在临床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普及循证医学课程在中南大学开设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课程设置,维护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团队成员大多是由复旦大学( 原上海医科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DME专业培训研究生毕业的临床教授或副教授,均属有临床专业及DME专业知识的交叉型优秀人才,对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学和循证医学在高层次研究生中达到普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未来计划1.发展会员,组建更庞大的、更热衷于此项专业的会员队伍;2.铺开工作网络,梦想知识在网络上的交流;3.加强与上级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交流,争取在上级学会的带领下,联合打造横向科研队伍及项目,让临床流行病学的理念发展更光大。63

篇三: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工作】

 一、 召开了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举办了成立九十周年庆典 2005年4月12日—14日, 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九十周年庆典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 国务院给大会发来贺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 卫生部部长高强和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讲话。

 中华医学会会员代表和来自境内外的专家、 学者及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医学社团代表800多人参加了 会议。

 其中,境外代表138名, 分别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医学学术团体。

 大会认真总结了 学会22届以来的工作, 对今后五年学会的发展进行了 讨论; 大会通过了 修改后的《中华医学会章程》; 按照全体代表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和程序,代表们选举出由251名理事组成的第二十三届理事会, 在第一次理事会上选举出55名常务理事, 推选出2位名誉会长, 选举钟南山院士为会长, 巴德年院士等14人为副会长, 选举吴明江副会长兼任秘书长。

 大会对优秀团体会员、 优秀专科分会、 优秀学会工作者、 优秀期刊及卸任理事进行了 表彰。

 会议同时举办了科普大课堂和学科发展展览会。

 二、 组织建设和基本业务工作情况 (一)

 组织建设工作 在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结束后, 新一届学会领导召开了 全国地方医学会秘书长和各专科分会主委、 秘书会议, 对2005年的学会工作进行了 部署。

 新一届理事会分别于2005年6月25日、 12月18日召开了第一、 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遵照民主办会的原则, 通过了 常务理事会议和行政办公会议职责及议事规则,完成了对9个工作委员会人员的调整和职责的修(制)

 订。

 2005 年度有 22 个专科分会顺利地完成了换届选举, 新成立了重症医学分会、生殖医学分会。

 完成了专业学组的重新登记、 统计工作; 重新编印了专科分会会史;完成了推荐两院院士和青年女科学家的工作。

 (二)

 积极完成2005年学术交流任务 1. 国内学术交流

 2005年共组织一类学术会议27个, 参会代表22830人次; 收到论文25467篇; 录取22417篇; 编辑论文汇编27册; 组织专题学术报告430余场, 其中邀请国际上著名学者的讲座125场。

 借鉴国际学术会议经验, 重点组织了麻醉、 眼科等学科的大型年会。

 由专科分会组织的120个二类会议抓住学科发展某一重点深入探讨, 制定诊治规范或指南, 有利于提高国内的临床诊治水平。

 结合召开第23次代表大会组织了63个专科分会撰写、 出版了 《五年学科进展专辑》(上下册)。

 2. 国际及与台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 2005年中华医学会主办或承办国际、 地区间及双边会议共10个。

 第一届国际妇产科学术大会于2005年10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 是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妇产科学术会议, 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妇科肿瘤学会(IGCS)、 国际妇科内镜学会、 拉美骨和代谢学会(SIBOMM)、 世界围产医学学会(WAPM)、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妇产科学会、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协办和支持。

 共有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 000名妇产科学界专家和学者以及相关人士出席。

 会议期间举行了 我国妇产科各学术组织与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层座谈会, 就未来加强妇女健康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行了 深入的探讨。

 应匈牙利医学协会联合会的邀请, 中华医学会代表团于 2005 年 11 月 20 日—26日访问了 匈牙利医学协会联合会。

 匈牙利卫生、 社会家庭事务部 J.

 Rácz 部长接见了中华医学会代表团。

 期间, 中华医学会与匈牙利医学协会联合会主席团代表举行了工作会议, 并草签 “中华医学会-匈牙利医学协会联合会 2006-2008 年工作计划”(中文文本、 匈文文本)。

  应越南医学会邀请, 中华医学会代表团于 2005 年 12 月 7 日—9 日赴越南河内参加了越南医学会第 14 次全国代表大会暨成立 50 周年纪念大会。

 会上, 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发表了的讲话, 并向越南医学会赠送了 礼物。

 约有 300 多名越南医学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通过参加这次越南医学会 50 周年纪念大会的活动, 中华医学会与越南医学会的新任领导人建立了 良好的友谊, 并加强了与韩国医学会和泰国医学会的沟通, 对于今后和这三个国家的医学会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项目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应日中医学协会的邀请, 中华医学会代表团于 2005 年 11 月 8 日—10 日赴日出

 席了“日中医学协会成立 20 周年庆典” 的活动。

 应香港医学会邀请, 中华医学会代表团于2005年12月28日—2006年1月1日赴港出席了“香港医学会2005年度联谊会”。

 中华医学会与香港医学会就2006年度京港医学交流会议相关事宜进行商谈, 确定会议将于2006年11月上旬在香港召开, 主题为“家庭医学”。

 2005 年 10 月 13 日—15 日,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华人健康平台 2005”

 在西安举行, 来自中国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共 100 余人参加了会议。

 钟南山会长就 SARS 研究的最新进展、 台北心脏医学中心魏峥教授就器官移植作了大会发言。

 与会代表在建立相关公共卫生监测网,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交换、加强艾滋病防治、 加快行之有效的食品和药品管理、 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深入探讨等方面加深了了 解, 并在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

 (三)

 期刊及出版工作 1. 进行调研, 制定期刊管理改革方案 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2005年已达到112种, 为了搞好管理, 促进期刊发展, 创办精品期刊, 学会在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在会内对如何搞好期刊管理进行了 认真调研, 形成了《期刊管理改革方案》。

 该方案已经23届第2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过。

 2. 中国科协主管期刊出版、 发行情况。

 72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共出版719期,总印数为432万册, 总发行量为345万册, 共收稿件22337篇, 刊出率未超过30%。

  3. 卫生部主管期刊的出版及管理情况。

 36种国际医学及中国医学系列杂志共出版313期, 其中增刊7期。

 发行量约194万册。

 共发表论文11500篇。

 外观形象按学会主办杂志系列要求全部改为大16开本, 内容质量有所提高。

 4. 电子音像出版物出版发行情况。2005年编辑出版了115个版号的电子音像出版物, 比2004年增长了24%; 完成了346万发行码洋, 同比增长了14. 2%。

 (四)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2005年的继续教育项目评审工作试行网上申报, 为了保证评审的进行, 举行了申报工作培训班, 并同时进行书面形式报送, 试行效果良好。

 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上岗培训、 考试工作共开展7个项目, 总培训人数比2004年增加2000人。

 2005年新增对往年检验医师职称评定考试不及格人员的考试培训。

 (五)

 支援西部开发及科普工作 受上级相关部门委托和支持, 组织专家承担了《公共卫生科普方式研究》、《农村妇女抑郁和自杀干预》、《山西吕梁基层医务人员技术培训和农村卫生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等科普项目 , 编制了《常见病、 多发病系列挂图》(第四套)、《健康教育处方》 20 种; 与中国农学会共同组织《小康科普村建设与农民素质提高试点行动》;开展了“全国爱眼日” 科普宣传活动和活动项目。

 承担并完成了《北京市 13 区县农村居民艾滋病预防控制宣传教育》、《北京保安人员艾滋病宣传教育》 2 项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 组织专家分别前往青海和贵州开展《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讲座》 活动, 其中学术讲座 14 场, 科普讲座 2 场, 大约有 4000 人次参加。

 三、 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情况 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共收到推荐项目260项, 经形式审查进入初审257项, 初审通过项目 105项; 按规定程序公示; 进入终审的102项, 经终审会评选出一等奖8项、 二等奖25项、 三等奖47项。

 2005年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经学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确认, 于2006年1月9日举行颁奖。

 2005年,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已经将中华医学会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的推荐单位。

 四、 网络建设工作 按照国家信息产业部的要求, 中华医学会申请并得到了ICP备案号; 按照 “加强领导, 统一管理,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的原则, 网络建设规划需求调研工作起步, 学会网络建设的整体框架评估和设计着手进行; 完成远程继续教育平台、 学术会议管理等应用软件开发, 部分程序投入试运转并在完善中。

 有力地配合了中心工作的开展。

 五、 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截止 2005 年 12 月 30 日, 中华医学会收到各种来函千余件, 其中申请鉴定的来函共 236 件, 因不符合受理程序或是案情本身 不属技术上疑难、 复杂等原因, 不予受理的 165 例, 受理 53 例, 因故中止 1 例, 终结 5 例(含上年遗留), 已完成鉴定50 例 2005 年 1 月 19 日举办了 200 余人参加的医鉴专家培训班。11 月 29 日—12 月 1日, 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医鉴工作研讨会, 并对全国 76 个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先

 进单位和 160 个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六、 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 (一)

 继续组织专科分会编写卫生部委托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和《临床诊疗指南》 工作。

 截止2005年12月31日, 出版了17个专业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8个专业的《临床诊疗指南》。

 (二)

 受卫生部医政司等部门委托, 完成了《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的修订, 组织拟订了 《炭疽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等临床技术标准, 对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 等6个重要文件反馈了专家意见。

 七、 办事机构建设情况 启动办事机构调整和中层干部重新聘任工作。

 学会办事机构原有16个部门, 经研究, 将对外联络部申办和组织国际会议的职能整合到学术会务部, 原对外联络部改名为对外联络处, 另成立资产管理处, 使办事机构部门增加到17个。

 并于12月5日启动了 中层干部的聘任工作。

 (张圣芬

 杨凯)

  [中华医学会第 23 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九十周年庆典召开]

  2005 年 4 月 12日—14 日, 中华医学会第 23 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 90 周年庆典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 卫生部部长吴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 民政部副部长姜力等国家及部委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中共中央、 国务院给大会发来了贺信,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为大会题写贺词。

 中华医学会第 23 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钟南山院士致开幕词, 吴仪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中华医学会和全国卫生战线上的医学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表示祝贺和慰问并发表重要讲话。

 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开幕式上宣读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的贺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

 569 名正式代表和 122 名特邀代表及 122 名来自十几个国家和我国港、 澳、

 台地区的境外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会认真总结了22届以来的工作, 对今后五年的学会发展进行了讨论; 大会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医学会章程》; 按照全体代表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和程序, 代表们选举出由251名理事组成的第二十三届理事会, 在第一次理事会上选举出55名常务理事, 推选出2位名誉会长, 选举钟南山院士为会长, 巴德年院士等14人为副会长,选举吴明江副会长兼任秘书长。

 大会对优秀团体会员、 优秀专科分会、 优秀学会工作者、 优秀期刊及卸任理事进行了 表彰。

 会议同时举办了科普大课堂和学科发展展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贺信》 和《讲话》 精神, 中华医学会作出全面部署。

 2005年4月19日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中华医学会成立90周年暨第23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贺信” 的通知》, 要求认真抓好《贺信》 和《讲话》 精神的传达学习, 认识到《贺信》 和《讲话》 精神对学会建设具有重要的长期的指导作用,学会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贺信》 和《讲话》 精神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深入、 细致、 扎实地做好先进性教育各阶段的工作, 以《贺信》 和《讲话》 对学会建设提出的要求为标准, 认真查找党组织和党员自 身 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明确方向, 激励斗志, 以整改的实际行动, 贯彻落实《贺信》 和《讲话》精神。

 (张圣芬

 杨凯)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召开]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于2005年7月30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华医学会名誉会长韩启德出席会议并发表了 重要讲话。

 指出, 健康产业是伴随健康管理这个新理念的提出而兴起的。

 健康管理是在经济的快速发展、 医学的不断进步、 大众的健康认识与需求逐步提高的基础上, 提出的一个同临床疾病诊疗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理念。

 “健康管理” 概念的提出, 将对今后疾病预防和控制, 对医疗和康复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 健康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对健康管理的认识和重视都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对健康管理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健康管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结构, 健康

 管理和疾病管理脱节, 没有形成有机结合的完整的卫生服务体系。

 强调, 公众健康水平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努力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是...

篇四: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工作经历回顾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自我评价分析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工作体会心得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工作规划展望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1 2 3 4 CONTENTS 目 录

 义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尽管全球主义呈现出历史必然性,但国家主义仌然根深蒂固。之所以如此,就是国家的历史作用远未终结,国家主义尚有不言而喻的现实合理性。第一,国家依旧是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如前所述,当代人类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正发生着历史性变迁。但必须加以补充的是,至今为止,这一变迁并未仍根本上改变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单元,国家担负着管理、保障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功能的状况。也就是说,当代所经历着的社会变迁,并不意味着全球性制度框架的作用已处于主导地位。作为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当代国家仌然是社会资源与价值的主要

 分配者,是社会生产与生活的主要管理者,是社会秩序的主要保障者。国家依据法律和各项制度,通过自身的机构去组织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保障社会秩序,提高社会福利,推动社会进步。虽然仍微观上看,非国有企业、社团、社区自治组织等发挥着重要的社会管理与整合作用;仍宏观上讲,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等日益广泛地介入到一国之内的社会生活,但国家的基础作用并未丧失,其轴心地位仌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即使国家的自治和作用由于超国家的趋势而减弱,也没有出现一种足够的东西来替代它,并成为答复全球变化的关键单位"[

 45% 30% 66% 80%

 标题文本预设

 1 2 3

篇五: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参会总结 2011 年 8 月 24日至 28 日,盛况空前的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于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 1000 多名专家教授和与会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中华医学会杨民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等领导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都对国内外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国核医学更快、更好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核医学科田嘉禾教授,301 美国核医学会前任主席MichaelM.Graham 教授,欧洲核医学会主席 PatrickBourguet 教授,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刘仁贤教授,香港养和医院何志礼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分别就国内外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领域做专题报告。本次核医学大会内容丰富,共设肿瘤核医学、核素治疗、PET/CT、实验核医学、神经核医学、心脏/呼吸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核医学功能影像以及博士论坛等九个专题,通过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继续教育讲座、口头交流、热点学术专场讨论、青年博士论坛以及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本次大会汇集了近年来我国核医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核医学工作者,展示了我国核医学快速发展的崭新形象,搭建了核医学彼此交流与促进发展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核医学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换届改选工作,选举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

  北京 301 医院田嘉禾教授为前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钢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亚明教授当选为侯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王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安锐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汪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李方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原子医学分会承办。会议在完成各种学术交流与各项议题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而又*的闭幕。

  此次大会成为全国核医学大会召开以来规模、参与人数最多、投稿和交流论文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核医学盛会,必将对推动我国核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通过此次参会经历,我获益匪浅,不仅了解了目前核医学发展的最新动向,一睹我国核医学研究领军人物的风采,增长了自己的学术见识,还与参会的同行进行了很

 好地交流,向其推荐《XX 杂志》,相信会对我刊稿源的扩大起到一定帮助!温镭

  篇二

  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医学和中医药学术大会工作总结为了不断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学科建设的新要求,促进我市医疗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医学会和中医药学会学术社团的工作优势,加强学科及会员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激发中青年医护工作者开展医学学术研究的积极性,积极营造“崇尚科学、注重研究、乐于交流”的医学科研氛围。市医学会、市中医药学会于 2010年 12 月 10 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医学学术水平”、“继承中医药传统,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医学和中医药学术大会。

  本次学术大会的筹备工作由市医学会秘书处和市中医药学会秘书处共同完成。大会在筹备期间得到了市医学会、市中医药学会全体会员和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广大会员踊跃投稿,市医学会、中医药学会秘书处分别收到论文 75 篇、48 篇。为方便开展学术交流,将所有参评论文结集刊发,编印成《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和《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中医药学术大会论文集》。经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初评,分别选出 12篇论文参加大会交流评比。

  本次学术大会议程分三部分:上午论文交流评比,下午举行颁奖仪式和学术讲座。我市医学会全体理事、各医疗卫 1 生单位负责人、医务(科教)科长、投稿论文第一作者、交流论文第一作者参加了本次学术大会。

  上午的论文交流评比分*场进行医学和中医药论文交流。学会邀请了十位专家,分别组成医学、中医药学评审团,对医学会 15 位会员、中医药学会 12 位会员的论文讲演进行评选。这十位专家是:宁波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任医师徐薇,慈溪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许信龙,慈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主任中医师林吉品,慈溪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胡于健,慈溪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副主任医师胡秀华,主任护师张秀华,主任中医师蔡水奇,副主任中医师黄鋆文,副主任中医师黄志盛,主管中药师康立。

  参评论文第一作者结合 PPT 进行了主旨讲演。通过论文第一作者的精心讲演和专家评审团的认真评选,医学、中医药学分别评出一等奖各 1 名,二等奖各 2 名,三等奖各 3 名,优秀奖各 6 名。医学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为范飞能,二等奖获得者为童松林和李央,三等奖获得者为王春、邹坚定和鲍丽彦;中医药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为张谈,二等奖获得者为华全科和胡建岳,三等奖获得者为董静波、黄军民和周必发。

 下午进行颁奖仪式和学术讲座,宁波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薇女士、慈溪市科协副主席宓维郎先生、慈溪市卫生局局长陈彩莲女士、慈溪市卫生局副局长许信龙先生、慈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林吉品先生、宁波英特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小平先生等出席了颁奖仪式,陈彩莲局长、徐薇会长、2 宓维郎主席及应小平总经理发表讲话。陈彩莲局长对我市卫生系统工作人员提出三点要求:当履行职责,大力推动学术交流;当促进学风和道德建设;当弘扬精神,倡导医学人文之关怀。主席台就座领导为获奖人员颁奖。

篇六: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医 医 学 学 学 会会会信信 信息 息 息

      2012年第 4期(总第 36期)

                       网页:

 w w w .m h w sw .c o m 上海市闵行区医学会                                    E - m a il:m in h a n g Y X H   @   16 3.c o m 闵闵 闵行O O一一一二闵行区医学会在区科协、 区社团局和区卫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 学会根据理事会确定的2012 年度工作目标和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密结合社团改革和医学科技发展, 紧紧依靠全区医学科技工作者、 医学管理工作者和广大会员, 坚持以科技创新、 科学普及为抓手, 认真组织学术交流,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 坚持科普进社区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等工作, 为促进我区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医学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医学科技人才和医学管理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 学会加强了自身改革, 在活跃我区医学学术氛围, 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发挥了医学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一年来, 我们加强内部组织管理, 不断提高了学会的综合能力, 并取得显著成绩。

 2012 年度本会经区科协组织考评荣获“三星级学会” 称号, 郭晓凤理事长被评为 2012年度上海市“讲理想、 比贡献” 优秀组织者”, 本会部分会员单位和个人分别荣获“  2011-2012年度闵行区“讲理想、 比贡献” 科技标兵和先进集体、“闵行区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闵行区第六届优秀科技论文”、“闵行区第三届优秀决策咨询项目”等共十三个奖项。

  学会今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召开第五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会经第五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 于 8月 23日召开了第五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各单位会员代表及学会常务理事共9 3 人参加本次会议, 区社会团体管理局、 区卫生局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由区医学会秘书长何锦来主持, 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理事长郭晓凤行行区区二二年年区医医 医学年度度度工学 学会工工作会会  作作总总 总结 二二二 O结结 作了《2010-2011 年度理事会工作报告》 和《2010- 2011 年度理事会财务收支情况报告》, 报告总结了二年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大会宣布了调整、组建的二十个专业学组名单, 对 2010-2011年度在学会工作中作出贡献的 8 个先进学组和 28名先进工作者, 以及 2009 -2011年度的54篇获奖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

  二、 以学会为平台, 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技术优势,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业务培训。

  我们坚持以学会为平台, 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 根据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需求, 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 技术优势, 认真组织学术交流和专业讲座, 开展业务培训,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学会和部分专业学组加强了同国内、地区医学界的联系和合作, 学术起点高, 技术含量大, 1-10月 份我区二级以上的医疗卫生单位共组织国内、 地区高质量、 高层次的大型学术讲座 15场以上。

 如:

   5月 份 11-13日,在市五医院举办了  “男性性腺轴功能障碍诊疗路径研讨会”, 这是国内首次联合泌尿外科、男科、 内分泌科、 神经外科、 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有关男性性腺轴功能障碍的学术活动。

 特邀 13位国内著名专家教授作了学术报告和做现场进行手术演示。

 6月 份“闵行区肺癌治疗和预防研究进展研讨会” 在市五医院召开, 会议邀请了美国罗格斯大学肿瘤预防中心主任杨中枢(C h u a n g   S .  Y a n g )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科主任蔡映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临床中心陆舜教授和陈智伟教授作关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诊治进展, 以及膳食预防肺癌研究进展的专题报告。

 6 月 30日, 闵行区首届“脑心同治”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论坛” 在闵行区中心医院召开, 本次论坛邀请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赵玉武教授等多位专家分别作了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流行病学及

  2危险因素的相同之处及差异》 和《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 专题报告, 近年来, 现代医学和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理念正在逐渐融合,“控制高危因素” 与“脑心同治” 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本次论坛, 有利于促进闵行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水平, 加强相关学科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并将开创我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新局面。

 7月 份 29日,“全国中西医结合微创骨科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   在闵行区中医医院举办, 美国工程院院士赵以教授、 韩国二家医院的罗皓钟等四位教授, 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孟和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 300名骨科专家、 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专家们就骨科微创领域的新进展、 新技术做了精彩演讲。

 区中医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李行浩、 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成钢分别做了 “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和不离断缝匠肌重建前交叉韧带以及保留本体感觉神经重建” 的手术演示, 这些适宜技术已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与鉴定, 可以并在广大的城市与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这不仅有利于基层医院的发展、 医生才能的发挥, 更重要的是:

 ①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 ②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③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

 8月 21日, 全国第二届 B旋风学术网络视频会议(鼻科)

 在全国设有七个分会场,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上海市分会场之一。

 会上, 来自各地的与会者与专家们共同探讨鼻科相关专题, 借助高科技网络视频技术使大家能听到国内顶尖水平的学术讲座, 并能与专家、 教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 为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这些高质量、 高层次的系列学术报告和专题交流讲座, 都为加强我区医疗卫生工作与国内外、 地区医务界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最新医学科学的进展与动态, 对活跃学术氛围, 拓展学科发展, 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 继而提高医疗卫生质量等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2、 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医疗预防工作的要求和基层单位的实际需要,学会各专业学组充分发挥各自的人才、 技术优势, 结合各自的专业特点, 经常举办较为系统的系列学术研讨和岗位培训。

 如:

 各会员单位和专业学组先后举办了 “闵行区心电图质控系列培训,“抗生素临床应用的专题讲座”、   “妊甦娠期及哺乳期妇女营养”、   “冬病夏治的理论与实践”、“转化医学的实践探索与未来挑战”、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培训会”、   “老年性高血压防治”、“社区肿瘤防治”、“全科医师业务培训班” 等, 系统的、 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学术研讨, 不断提升了全区基层医疗、 预防和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也不断提高了他们临床业务水平。

 同时也越来越彰显出医学会在医疗、 卫生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经统计, 1-10月 份, 各会员单位和专业学组组织开展的学术讲座和专科培训班共有 35个,3582人次参加学术活动和接受培训。

  三、 发挥行业优势、 坚持科技下乡, 科普进社区 宣传科学知识, 开展科普活动, 是医学会的又一基本任务, 根据区科委、 区科协提出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的要求, 我们积极组织二级医疗单位的医学专家, 积极参加各项科普活动, 为社区传播健康防病知识作出了努力, 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

 1- 10 月 份共组织各专业学科的 63位医学专家为 11个社区的 2000余位居民提供了健康咨询服务。

  同样, 我们的会员单位、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都结合每年的科技周、 主题月 活动, 都在各自社区、 街道, 积极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医疗咨询服务, 同样受到了所在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据不完全统计, 各会员单位 1-10月 份共组织 150余位医学专家和护理人员为 8000余名社区居民进行医疗、健康咨询活动。

  四、 坚持“三公” 原则, 认真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自 2002年 4月 , 国务院 351号令颁发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同年 9月 , 医学会承担了条例所赋予的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职能。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 多年来鉴定中心不断完善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坚持高起点、 高要求, 坚持公开、 公平、 公正的工作原则, 坚持把规范、 守法、 服务放在首位, 严格遵守鉴定程序。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认真做好案件的受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和案件鉴定等工作。

 在接受每一起鉴定过程中, 鉴定中心都对鉴定案例进行认真收集基础材料, 分析讨论, 对每一份鉴定材料进行严格核对、 检查,并进行文字规范性整理。

 在鉴定案件联系过程

  3中, 工作人员积极加强与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 区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 区人民法院的业务沟通和联系, 在接待医患双方时, 鉴定中心工作人员能够耐心细致地做好双方的思想情绪疏导工作, 避免了医患矛盾的激化, 在工作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 注重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并切实做好医鉴档案的归档整理, 不断提高本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我们的鉴定工作为司法和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未发生过由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而发生上访事件, 为社会的和谐贡献了一份力量。

  五、 接受政府委托, 参与医联体的管理,发挥协调和服务作用。

  根据上海市贯彻国家医改方案的统一部署, 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推进医疗资源系统整合、 完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依据《中共闵行区委、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闵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闵行区区域医疗联合体试行方案》《闵行区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 等相关文件精神, 我区在今年二月 份成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 即以我区二所中心医院为核心, 联合若干所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跨行政隶属关系、 跨资产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 并逐步将区域内的专科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 同时, 医联体加强与三级综合性医院的资源整合, 开展远程诊疗信息共享, 人才交流, 科室共建等合作, 向居民提供双向卫生服务和全程医疗关怀。

  几个月 来, 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 该项工作经过系统内各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及医联体办公室的积极组织管理下, 达到了预期效果。

 我会根据各理事单位功能定位、 利益兼顾、 监督评价、 组织架构等积极开展工作, 了解工作情况, 掌握工作动态, 把握工作方向, 同时拟定《理事会会议制度》《理事长、 副理事长工作职责》《理事会总监工作职责》《会费使用和管理办法》, 用制度来规范医联体内及办公室的工作行为。

  并于4 月 份组建了 “区医联体工作人员网络”,为医联体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医联体自成立以来, 积极组织、 协调和管理, 院间协作业务量较成立前明显增加, 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中的作用, 我们探索建立了以信息化为基础, 以医联体为载体的结构合理、 分工明确、 技术适宜、 运作有序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工作模式, 得到了政府首肯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六、 学会建设取得一定进步。

  1、 专业学组是医学会的中坚力量, 学组活动是医学会活动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 由于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 学会专业学组的分科与管理也必须紧跟医学科学的发展要求, 为此,我会为进一步规范专业学组分科、 运行和日常管理工作, 依据《闵行区医学会章程》 的有关规定, 在广泛征求了上海市医学会专业学科委员会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医学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 制定了《闵行区医学会专业学组管理规定》, 并经第五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该《规定》, 同意结合本区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情况调整、 组建本学会专业学组。

  学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在理事长的亲自 带领下, 开展了认真、 细致的调研工作, 经过与各相关部门深入的沟通和协调, 以及有关会员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有三十四位在本专业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 主任提出组建专业学组申请, 现经第五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审核, 有二十个专科、 六十位学组发起人提出的组建本学科专业学组申请获得批准, 同意其组建专业学组。

 目前二十个学组已积极开展组建工作,他们将结合自 身专业特点, 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为闵行区医疗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

  2、 今年, 本会会员杨杰就“关于建立医疗单位内部复杂医疗事件(事故)

 责任第三方评审认定机制的提议”、 宗阳铭“关于闵行区中心医院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工作相关配套项目支持的提议” 和周健“关于加快卫生系统医疗耗材采购平台建设的提议”, 向我区卫生局提交了书面意见, 他们从医疗管理实际出发, 为我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畅想进言,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并予以了采纳。

  3、 学会十分重视每年组织的学术论文征集、 评选和表彰工作, 有力地推进了我区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今年学会共征集到专业论文 61篇, 表彰其中的优秀论文 27篇。

 这既为会员们提供了相互学习、 交流的平台, 也为促进临床医学、 预防医学和管理科学的繁荣发展, 充分展示了医学会会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科研工作能力。

  

  44、 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以来, 医学会内部的管理及日常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会坚持目标管理、 健全工作制度、 实行绩效考核,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积极、 认真参加区科协、 区社团局组织的各项会议和培训活动; 按照学会章程深化社团改革, 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 坚持每季度编纂《医学会信息》; 对学员会籍实行了电子化动态管理, 有专人定期进行维护; 认真整理学会工作档案资料 (已通过 “市级档...

篇七: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医生年终工作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临床医生年终工作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身上承担着很大的使命,所以工作压力也是比较大,工作不容疏忽,毕竟关系到人命,所以在工作之余记得做好总结,累计经验。下面由我给大家带来,一起来看看吧!临床医生年...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身上承担着很大的使命,所以工作压力也是比较大,工作不容疏忽,毕竟关系到人命,所以在工作之余记得做好总结,累计经验。下面由我给大家带来,一起来看看吧!

 临床医生年终工作总结 2020(一)

 时光飞逝,自去年从 xx 大学毕业来到医院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在这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的关怀教育下、在科主任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很快适应并进入了医生这个新的角色,很好的完成了这一年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提高。

 一、政治思想方面

 来到医院的一年多来,医院组织了许多集体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我坚持每次大会到位并做学习笔记,在科里,以 x 主任为代表的党员们个个以身作则,不仅在工作中给我指导,还在生活中给我帮助,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激励我向党组织靠拢,在放射科党支部的鼓励下,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工作勤务方面

 一年前,我只是一个有理论知识的医学生,来到放射科,科室同事们非常关心我的成长,给予我很大帮助,使我很快适应了放射科的工作,走上了工作岗位。x 主任坚持每天早交班带领我读片并要求我对疑难杂症及典型病例做好统计工作,让我积累了经验;x 主任亲手指导我做透视、各种造影检查并带我做了两例介入治疗手术,让我掌握了基本影像检查以及影像诊断和治疗技术,基本达到影像诊断医师的要求。医院作为空降兵十五军的保障单位成立了空降医疗队,我作为医院的生力军,参加了去年 2 个月的空降兵伞降技术训练和今年 4 个月的空降兵后装"两成一力"演练,安全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为医院争了光。

 三、专业学习方面

 我在 x 主任、辛 x 主任的指导下,对放射诊断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践巩固和加深理论的学习,x 主任还督促我学习《xx 杂志》,积累影像资料,并要求我学习钻研影像诊断技术。今年我对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进行了复习与梳理,报名并参加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以上几点是我这一年来的主要收获,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医疗上,我的放射诊断水平还有待提高,出现过漏诊与误诊的情况,我通过认真分析,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眼勤、嘴勤、手勤——多看、多问、多记",尽量避免医疗差错,尽职尽责,做好一名放射诊断医生。

 近年来,在医院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生的岗位职责。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 xx

 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时刻同党中心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非凡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2.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闻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1)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坚持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万字,撰写工作报告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篇。

 (2)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全年共计接待患者人,实施手术例,治愈病人人(次)。

 3.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摆老资格,不骄傲自满,对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同志真诚地关心,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坚持代病工作,兢

 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临床医生年终工作总结 2020(二)

 自从成为一名医生后,自从开始我的医学学习后,我就没有后悔过,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是需要医德和医术的双重结合的,我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中,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的竞争和不断的生活中取得进步。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 2020 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三、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

 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临床医生年终工作总结 2020(三)

 2020 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同事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本人注重提高政治修养,加强世界观改造,能够遵纪守法、强

 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政治信念。

 认真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认清形式、与时俱进,在思想上、行动上努力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积极参加组织各种政治活动,做到:不缺课、不早退、认真学、认真记、写体会、谈感受、说想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为做好临床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遵守规章制度,强化作风纪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本人平时注重强化作风纪律观念,严于律己,能够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用正规有序的工作环境来促进个人行为素质养成和捉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把强制性的规定、被动式的服从转变为自觉行为,坚决避免和克服工作中拖拉疲沓、浮躁松垮和差错误漏现象,做到工作之前有请示、完成工作有汇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控能力,做到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强化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医学是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从其他途径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积

 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考核并取得成绩。参加了腹腔镜学术会议,拓宽了视野。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四、崇尚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在外科 x 主任的领导下,积极尝试新的腹腔镜技术,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等等,了解了经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取石术,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

 当然,我在工作和学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们学习,注重细节,加以改正和提高,告别对于自己的骄傲自满一面,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坚决改正,争取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临床医生年终工作总结 2020(四)

 本人在 2020 年度的针灸临床工作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认真做好各项业务性工作及事务性工作,全面贯彻执行上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医师的岗位

 职责要求,

 一、贯穿一条主线,情为群众所系

 本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诊疗常规,一丝不苟诊治每一位患者,自任职以来,本人精心诊治上万名患者,总有效率为 xx%以上,从未发生任何医疗事故。

 二、坚持两个导向,营造和谐氛围

 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本人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积极工作,勤奋学习,能全面、熟练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承担医疗、预防、科研及培养指导下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其次坚持良好的环境导向。在本人分管的范围里,结合工作实际,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紧紧围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提高医技为保障,以端正医风为前提,以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为主线,注重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为重点,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运作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的医疗资源,建立起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条件,为医务工作者创建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干事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得其位、位创其绩。

 三、做到三个必须,塑造良好形象

 第一必须有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医生,对于患者的责难,同事之间的误解等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心胸,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才能凝聚成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其次必须有严格的自律。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清正廉明;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许的诺不许,不让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第三必须有高远的境界。一个好的医生必须立足长远,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敢当人梯的觉悟,有新竹高于旧树枝的勇气,有敢于创新的胆略,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操,用明天的眼光做今天的事情,多做基础工作,多干惠民实事。

 四、抓住四个关键,提高服务水平

 在业务上,本人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工作成绩突出,成为本单位针灸骨干。开展了针灸治疗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某些慢性顽固性疾病,采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疼痛(颈肩腰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痛经)、神经性耳聋耳鸣、面瘫、腰椎间盘突出、失眠、中风后遗症等。一年来,通过大量病例观察,运用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撰写了"浅刺电针加频谱治疗早期面瘫临床观察"、"浅刺夹脊穴加频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观察"等论文,并相继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对处在中医理论前沿的"经络系统的实质"进行探索,并发表论文,其论点被日本一学者在实验研究中证实。本人在临床中,深感患者恐惧...

推荐访问:医学会年终总结和计划 医学会 年终总结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