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4篇

时间:2022-08-30 0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4篇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湘南起义纪念馆有感 11月13日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参观了湘南起义纪念馆——东塔岭。湘南起义纪念馆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4篇,供大家参考。

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4篇

篇一: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湘南起义纪念馆有感

 11 月 13 日在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参观了湘南起义纪念馆——东塔岭。湘南起义纪念馆位于郴州市烈士公园东塔岭。纪念馆展厅内展示了“浴血重生朱德率部奔湘南”“风展赤帜百万之众斗敌顽”“波澜壮阔创建苏维埃政权”“战略转移湘南义军赴井冈”“千秋史册伟绩闪耀功勋榜”五个部分全方位展示了湘南起义历史过程。

  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战士们浴血奋战的情景看到了他们怎样遭受反动派的迫害如何被敌人严刑酷打李文香被敌人割耳挖眼而死还有一些革命烈士被人一刀一刀折磨至死还有的被剁成肉酱.......这是何等的残酷而变态的酷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外的坦克和大炮给人一种庄严的的感觉好像在告示参观的人不得在此嬉闹确实不见有人在此嬉戏打闹。和老师同学在纪念塔下面照了合照之后我们就跟着老师参观纪念馆。在老师的解说和通过看展板、贴画还有诸多历史文物之后我了解了宜章解放的故事 了解了湘南起义大致过程以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湘南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

 大革命失败后 湘南地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下仍继续坚持斗争。1927 年冬中共湘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湘南各县城镇和乡村中恢复和建立了工会、农会及起义队、赤卫队等组织为湘南起义创造了条件。

 1928 年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 2000 多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此前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湘南暴动计划》 。于是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即找朱德、陈毅等汇报了宜章的敌情。朱德了解到宜章县城敌人力量空虚就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由地方游击队领导人胡少海共产党员出身豪门身份没有暴露以国民革命军第军 140 团团副的名义率领一支先遣队进驻宜章稳住宜章的上层统治者后大部队随即跟进。为了不让反动头目逃脱要胡少海以“宴请桑梓父老”为名对准备捉拿的人都送去请柬并在宴前设下埋伏以便一网打尽。

 月 21 日下午胡少海带领先遣队开进宜章县城。22 日下午朱德、陈毅率部开进宜章县城。宴会在县参议会的明伦堂里举行。酒过三巡朱德落杯为号起义军一拥而入枪口对准县长、官员、士绅。与此同时陈毅、王尔琢指挥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驻在东山养正书院的团防局和警察局 俘虏了 400 多人。

 紧接着 朱德下令打开监狱放出被捕的革命者和无辜群众打开仓库把粮食分给贫苦的工农群众。许多青年踊跃参加起义军。智取宜章的胜利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

 月 23 日上午中共宜章县委在西门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庆祝起义胜利。朱德宣布起义军改名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为参谋长。

 年关暴动的枪声使反动派惊恐万状 国民党当局命令独立第三师师长许克祥 “即日进剿不得有误” 。许受命后立即带着全师人马从广东乐昌日夜兼程北上妄图扑灭湘南起义的烈火。朱德即率领部队秘密撤出宜章县城隐蔽在乡间与当地农民配合坪石一战击溃了许克祥的兵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随后重占宜章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

  为了支援各地的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应湘南特委和各县县委的要求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由宜章北上占领郴县。随即分兵协助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农军攻占县城并在这些县建立苏维埃政府。在此期间安仁、茶陵、桂东、汝城、临武、嘉禾、桂阳、常宁、衡阳县大部地区的农民也纷纷举行起义起义军占领湘南十多个县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工农革命军很快发展到万余人。

 同年三四月间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进攻下朱德、陈毅率起义部队撤离湘南地区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湘南起义发展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输送了生力军 使井冈山的

 革命由此进入全盛时期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湘南起义掩护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工作 二湘南起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发展积蓄了雄厚的革命力量。

 湘南起义还为井冈山根据地输送了大批干部。湘南起义集中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才。他们跟随朱德、陈毅奔赴井冈山成为建设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骨干其中许多人分别担任了党、政、军的领导职务。当时红四军中党的建设急需干部“湘南来的工作人员.几乎尽数在军中做党的工作。”再次湘南起义为井冈山的工农武装割据贡献了宝贵经验。正如肖克所说“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甚至可以说才有光辉的井冈山时代。”井冈山斗争申援了湘南起义 而且提供了落脚点。

 从湘南起义的整个过程来考察 从它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农村实行工农割据来看从它对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重大作用来看它的历史功绩是巨大的它的历史光辉是永不熄灭的。

 参观纪念馆之后我发现我是多么的幸运来到湘南这片热土并在这里学习湘南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我们应该更加珍惜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珍惜大学时光不浪费光阴 充分利用时间学习和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和素质 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心的大学生。

篇二: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17 年暑期夏令营活动心得 参观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有感 福州市仓山区第六中心小学 四(4)中队 吴语彤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来临之际,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参观了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先烈们的历史足迹,感受红色文化,学习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

  刚下公交车一座高大庄严的建筑物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上面写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几个金色大字。走进大门,里面有一个大广场,广场上屹立着一组铜雕和一个没有闭合的五角星。爸爸说:“这组铜像表现了革命先辈们的团结一致,勇往直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

 走进侧面的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副习近平爷爷写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伟大的梦想就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讲也就是强军梦。展厅里陈列着各个时代的军装、水壶、口杯,还有董存瑞、雷锋、刘胡兰、罗盛教等先辈的瓷器像。

 二楼展厅图文并茂的向我们介绍了八闽丰碑。展现了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到福建近代现代革命历史。展出了“黄花岗烈士中的福州十杰”、“ 开展统战策反的人物”、“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对领导人”、 “建立苏维埃政府专区” 、“福建历年将领长廊”„„ 这一件件历史文物、这一副副人物介绍、这一场场历史情景再现深深地震憾了我,革命先辈在战火硝烟中奋勇直前、无私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篇三: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有感 学号:

 1018012007 姓名:

 蒋芊郁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 101 在乌鲁木齐市胜利路二巷, 坐落着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

 周围绿树掩映, 花团紧簇; 院内绿草如茵, 洁净如洗。

 大门外一侧挂着一块铜制牌子, 上面镌刻着 1974 年董必武亲笔题写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原址”11 个大字。

 该建筑为一幢中西合璧, 青砖砌腰压檐, 土木结构的二层黄色楼房。

 楼顶南侧有一座凉亭。

 登上凉亭, 可以鸟瞰市区风光。

 院内耸立着数十棵参天白杨和四季长青的松柏。

 每年春季, 迎春最早的杏花, 点缀着满院春色; 夏秋季节,园中的各色鲜花, 争妍夺目。

 纪念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导游告诉我们该建筑建于 1933 年, 原是一所私人住宅。

 1937 年至 1942 年搞战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领导抗战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2009 年 9 月, 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集体参观了 “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这次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真得是我人生道路中与历史一次有意义的对话, 也是一次全面的, 精彩的, 富有哲理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参观情况和心得体会!

  简介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胜利路 392 号, 建筑面积 503.6 平方米, 占地 1100 平方米。

 1962 年旧址被市政府列为自 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命名为“革命烈士纪念馆”, 1965 年 10 月更名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该旧址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 年被团中央列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民众抗日救国的办事机构所在地, 再现的是 1937 年—1942 年以陈云、 邓发、 陈潭秋、 毛泽民、 林基路等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不屈不挠狱中斗争的历史全貌。

 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历史见证。

 建馆至今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达 70 万人次。

 曾先后接待过邓颖超、 董必武、 杨尚昆、 陈慕华、伍修权、 班禅额尔德尼、 乌兰夫、 黄火青、 毛岸青、 宋平、 乔石、 姜春云、 唐家璇、 罗干、回良玉等国家领导人。

 2004 年 12 月 ,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被中宣部、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

 重点建设规划”之一。

 历史

 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 赵德寿任塔城行政长, 这里原是他一处私人住宅。

 这幢楼房是他亲自设计并雇人建筑的, 始建于 1928 年, 落成于 1933 年。

 1937 年盛世才逮捕赵德寿, 此楼以逆产没收, 改为新疆边防督办公署第二招待所。

 1938 年, 交中国共产党驻新疆代表专用(对外沿用第三招待所名称)。

 原于 1937 年 9 月设在新房子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遂迁此办公。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办事机构, 陈云、 邓发及陈潭秋等三任党代表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

 同时又是党的工作人员来往于延安、 苏联途中在乌鲁木齐停留时的招待所。

 周恩来、 邓颖超、 任弼时、 王稼祥、 蔡畅、 刘亚楼、 杨芝华、 孔原等同志均曾在这里留宿过。

 1942 年被迫关闭。

 1962 年更名为“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1965年改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文革”中曾一度停止开放, 1975 年纪念馆以旧址复原开放。馆内有革命烈士陈潭秋、 毛泽民、 林基路、 乔国桢, 吴茂林等同志的革命事迹展览。

  其中馆内藏有的陈潭秋生前穿过的皮大衣、 皮帽都是珍贵的革命烈士遗物。

 陈潭秋烈士(1896~1943 年), 湖北省黄岗县人, 中共中央委员, 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历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 书记、 湖北省组织部部长、 江西省委书记、 江苏省委秘书长、 中央组织部秘书、 中央驻顺直省委代表、 满洲省委书记、 福建省委书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粮食人民委员等职。

 1939 年任中共驻新疆代表。

 1942 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 1943 年 9 月光荣牺牲, 时年 47 岁。

 1937 年 7 月 7 日 卢沟桥事变后, 国内外形势发生骤变。

 同年 8 月 20 日, 蒋介石发表全面抗战演讲, 表示愿意与中共一道共同抗击日寇侵略。这时, 新疆督办盛世才一改反共立场 ,奉行亲苏政策, 发电邀请中共派员协助其政府工作。

 1937 年 10 月, 党中央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抽调 50 余名得力干部, 从延安奔赴新疆。

 他们到达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

 后, 恰逢

 陈云从苏联回国抵达新疆, 于是党中央委任他担任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

 不久, 红军西路军在徐向前、 王树声等人的率领下也抵达新疆。

 这支由红一、 四方面军共同派出的西路军,起初有 2 万多人, 此后辗转数千里, 经历过大小数百战, 到达迪化时仅剩下 400 余人了。

  后来办事处一成立后就积极投入运作, 其中毛泽东的胞弟毛泽民还担任新疆民政厅长(后改任财政厅长)。

 滕代远、 马明方、 陈潭秋等一批重要人物先后担任过办事处主任。

 之后的日子里, 同志们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及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 等, 先后创办了《新疆日报》、《阿克苏日报》、《喀什日报》 等, 还针对新疆教育十分落后的状况, 筹建了 多所小学和中学。

 此外还协助盛世才创办了坦克学校、 炮兵学校和飞行学校, 聘请苏联军事专家担任教员。

 由于中共人员热心帮助, 勤奋工作, 短短几年, 贫困落后的新疆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但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而且抗日统一战线更是红红火火。

 1942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

 盟军在欧洲战场陷入被动紧张的局面;苏联也面临着德国法西斯们的重大压力; 而在中国, 日寇正采取碉堡政策, 进行梳篦式大扫荡, 气焰十分嚣张。

 蒋介石此时感到全国形势不容乐观, 有机可乘, 遂秘密下令让盛世才抓捕共产党人。

 盛世才因而突然变脸, 下令逮捕了著名共产党员陈潭秋(时任办事处主任)、毛泽民、 林基路等 131 人。

 1943 年 9 月 27 日, 陈潭秋、 毛泽民、 林基路、 杜重远等 10 位优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惨遭杀害, 成为当时解放新疆任务的重大损失。

 1945 年抗战胜利后, 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

 经过严正交涉, 艰苦努力,我军在新疆被关押人员终于获释, 并与办事处其他留守同志于 1946 年一道返回延安。

  心得体会 国家旅游局将 2005 年定为“红色旅游年”。

 这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九周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作为全国百佳红色旅游点和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接待了包括我们在内的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各族人民群众来此缅怀先烈, 激发革命干劲, 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进步、 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在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校统一组织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课不仅是对继承革命传统、 弘扬革命精神的讴歌和发扬,而且是一次具有时代精神和深刻含义的“本体感受学习经历”。

 尤其对于生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 “红色旅游”堪称特殊的课堂和鲜活的教材。

  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的展厅分为四部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传播马列主义、 支援抗日前线; 忠贞不屈的革命战士;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这里展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进行革命的活动的文物和文献 1500 余种。

 通过这次参观, 我意识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虽然只存在短短 9 年, 却在中共党史上写下了重要而光辉的一页。

 原来新疆在很早的时候就与我国其他地区一道参加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 在抗战艰苦年代, 一批优秀的中共党员、 进步人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不畏艰险, 奔赴西北边陲。

 他们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工作, 并受到当地军阀盛世才的迫害,度过了四年之久的铁窗生涯, 舍生忘死、 忠贞不屈、 正义凛然。

 陈潭秋、 毛泽民、 林基路等革命先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 我们明白了 我们不仅要学习民族团结的伟大精神, 更应该学习八路军精忠报国, 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

 我们在与革命先烈心灵的对话中, 更加坚定在科研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信心, 树立了勇做时代先锋, 直面人生挑战,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革命先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抛头颅, 洒热血,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要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才可以告慰英烈,才不会愧对生活!

篇四: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心得 体会

 岁月无言,历史有证。走进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一件件红色文物让人不禁发问:是什么让革命先辈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

  静静陈列在展柜一角的一把小军号,见证了会宁县大墩梁阻击战的惨烈场景,也见证了一位红军老战士的革命情怀。它的主人,就是红四方面军 5 军 39 团司号员李克玉。

  纪念馆解说员杨婷说,会宁会师后,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将大会师后的红军一举歼灭,于是派出 5 个军分 4 路围堵红军主力。大墩梁阻击战就是双方在会宁地区进行的 6 次大的战斗中,最惨烈的一仗。

  1936 年 10 月 23 日,大墩梁战斗打响,年仅 17 岁的司号员李克玉吹响了冲锋号,红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战斗中,李克玉腿部受了重伤,不能随部队一起北上,就和其他战友一起留在当地养伤。军长董振堂安抚伤病员说:“伤好以后,我亲自来接你们归队。”

  养伤期间,李克玉整日都把小军号带在身边。伤好以后,李克玉又每天抱着这把小军号站在大墩梁山头上,凝望着北方的天空,盼望战友们出现。然而,他不曾想到,董军长和很多西路军将士已长眠在了河西走廊。

 上世纪 60 年代,李克玉当上了生产队队长,他的小军号成了村民上工的工号。1986 年,会宁会师 50 周年时,年近古稀的李克玉带着心爱的小军号再次登上大墩梁,和 70 多位老战友故地重游,紧紧相拥。战斗友谊穿越几十年的时光,见证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铁流汇聚

  会师门,过去叫作西津门。“因为红军当年从此门进城,后改名为会师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杨婷说,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翻越六盘山……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纵横十余省份,最终实现胜利会师。

  “会宁县文庙大成殿,当年,庆祝红军主力会师联欢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杨婷讲解道。联欢大会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朱德总司令宣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并号召会师部队“更要团结一心,互相尊重,并肩作战,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欢呼声冲天而起,回荡在会场上空。

  “当晚,会宁城内人头攒动,彩旗飘舞,这座偏僻的小城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杨婷说,县城成了红色的海洋,战士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这样写道,三个方面军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李荣珍介绍,大会师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红军三个方面军数万里长征历程的胜利结束。三支主力红军会师西北之际,正是抗日战争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之时,会师后的红军将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职责。

  现在,在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的一角,一份当时的“党员登记表”见证着那段峥嵘岁月。表格是手工绘制,党员信息是:李道存,19 岁,属于通讯连,籍贯为黄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红军从会宁离开时,登记表遗留在县城周家大院。为保存这份登记表,当地群众周大勇的母亲把它缝进枕套。1996 年,登记表被周大勇发现后并上交相关部门,2000 年 8 月,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党旗为证,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和战士的坚定信仰,红军才战无不胜,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杨婷说。

  鱼水情深

  红堡子村,隶属会宁县郭城驿镇,1936 年秋开门迎红军,后被授予“支援红军模范村”称号。“这里地处两县交界处,是红军会师必经之地。”红堡子村党支部书记齐占虎说,当时红一方面军的同志找到当地民团团长王瀚,希望允许红军进驻红堡子。

  “得知是红军,老人亲自迎。”王瀚后人王东良说,王瀚带领村民升起红军旗帜,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不仅热情款待,还捐献了

 钱粮和枪支弹药。在一份 1936 年 9 月的《红色中华报》上,有这样的报道:“仅在郭城驿一地,就筹集粮食四五百石。”

  “红军将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吃的用的,按价付款。”会宁县政协原副主席王文汉说,红军进城后,有一些住在百姓家。“他们就在院里搭个棚,席地而睡。”王文汉说,吃喝用度,红军记着账,临走前都付了钱。王文汉珍藏了两枚红军付款用的银圆,曾有人慕名前来,出高价收购,“我说,给多少钱都不能卖。后来我捐给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王文汉说。

  作风优良一家亲,党的军队得到了会宁人民倾力支持,筹集了大量粮食、钱物。据不完全统计,会宁为红军筹集粮食近 500 万斤,布匹衣物 6380 件(匹),还有大批银圆。“全县有 400 多人参加了红军。”杨婷介绍,朱德总司令在离开会宁时语重心长地说:“会宁人民对革命是有贡献的,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红军的支持,谢谢父老乡亲!”

  悠悠祖厉河,浓浓鱼水情。在一次战斗中,一位红军连长不幸牺牲,村民们以最高的礼遇,安葬了这位英雄。多年来,这位连长的坟墓几经迁移,如今位于红堡子村的一处山坡上,墓碑上刻着“红军先烈黄连长佚名之墓”。“大家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也不晓得叫啥名,只知道姓黄,是个连长。”王东良说,逢年过节,总有村民到墓前祭奠,85 年来从未间断。

  新的胜利

 有党史研究者曾这样总结:瑞金是红军长征的出发点,遵义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会宁是红军长征的会合点,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长征胜利结束,新局面就此打开。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于 1936 年 11 月 21 日在环县山城堡全歼胡宗南部 232 旅及 234 旅两个团,以辉煌的胜利展示了红军会合后的力量。”李荣珍介绍,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在会宁,一则“小红军救魏煜”的故事家喻户晓。1936 年 10月 9 日,会宁城门楼前红旗飘扬,军民敲锣打鼓,准备迎接大部队。当地居民魏鸿儒的儿子,年仅 3 岁的魏煜,跟着贴标语的小红军战士,来到县城西门附近的一条街上。突然,天空传来敌机的轰鸣声,人群四散,炸弹落下。年幼的魏煜,被小红军挡在了身下。敌机飞走,硝烟散去,人们在牺牲了的小红军身体下,发现了得救的魏煜。

  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摆放着这位小红军的画像。“为报恩情,魏鸿儒将小红军葬在了祖坟旁,并立下一条规矩:只要魏家还有一个人,就要永远祭奠这位小红军英雄。”杨婷说,魏煜成家后,给三个儿子起名为继征、续征、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以此让后辈儿孙记住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

 继续长征,也寄托着当地群众的美好期待。“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每年“七一”前后,甘肃会宁的很多党员干部都要再次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缅怀革命先烈。“有党的领导,有长征精神,乡村振兴,我们干劲十足。”齐占虎说完,便吼了句村民自编的秦腔,“昔日黄滩绿树阴,盐碱地里能生金”……

推荐访问:城口县苏维埃纪念馆观后感 城口县 苏维埃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