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时间:2023-01-22 10:00:06 来源:网友投稿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无界化”合作、“学分银行制”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一、成果研究背景2013年,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供大家参考。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无界化

  ”合作、“学分银行制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

  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2013年,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职成〔

  2011〕9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的实施意见》(闽教高〔

  2012〕108号)文件精神要求,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

  况和有利地理条件,湄职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校)

  校校合作办

  学,倡导

  “无界化

  ”合作理念,建立湄职院-湄职校、系(部)-专业科之间

  “无

  界化

  ”合作,促进校-校

  之间“四共建、三共享、三共融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在传统学分制的基础上,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引入

  “学分银行制

  ”,选取应

  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5个五年制大专

  专业进行试点,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衔接模式,建立更灵活、更开放的学分管

  理制度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性,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好地为福建省、莆田市产业转型升级系统

  培养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两校可持续发

  展的需要。

  二、成果研究内容

  1、倡导“无界化

  ”合作理念,为中高职衔接提供有力保障

  学院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推广

  “无界化”合作理念,将这种理

  念延伸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

  利用两校间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资源条件,强化

  校-

  校、系部-专业科之间的紧密合作,减少教学资源消耗,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在

  中高职招生、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实现

  “四共建”,在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

  “三共享

  ”,学生的就业质量、技能

  竞赛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人士的充分肯定。

  同时,还不断优化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与布局,扩大了学院的生源规

  模,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两校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协同发展,起到

  引领辐射示范作用。

  (1)校校招生合作

  2009年以来,随着高中生源减少,加之本科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

  面临着更大挑战,必须改变招生策略,学院从以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转变到

  普高和中职生源兼顾的方向上来。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

  学校、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上塘珠宝玉石学院校校企三方招生合作协议,通过

  “无

  界化”合作,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开展“3+2”和五年一贯制招生,做好中高职衔接

  工作,既为学生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又为莆田市的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这几年学院中高职衔接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2)人才培养衔接

  把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各自为政变为有机衔接,这是中高职衔接的根基。

  依据区域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人才规格,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与相关行

  业标准,结合“三二分段制”和“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实际,由“校-校”共同研究制

  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课程的设置与安

  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计划安排等问题,做好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设置安

  排和行业资格考证对接。通过校-校

  “无界化”合作,以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

  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等省级示范或重点专业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内涵建设,强化教学、学

  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形成了独

  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四模一体”、电气自动化

  技术专业构建“园院一体,产学融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构建“两个结合、三项

  融入、四阶递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双业融合、三层递进”等各具专业特点

  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工学结合,课证融合”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特色。

  (3)课程体系重构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基点和核心。

  学分银行制度的建立需

  要中、高职在课程体系结构中拥有统一的结构框架,这样能够避免由于课程重复

  设置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教学资源的浪费。中职课程体系重基础、强

  应用,应是“适度,够用”即可;高职课程体系重实践、强创新,要做到

  “拓展”和

  “提升”,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因此,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必须统筹考虑,课程设置由浅入深。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职业

  岗位的要求,来设计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结构。根据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按

  照课程的顺序性、培养侧重点以及中高职教学资源的重叠性,进行课程设置;在

  按照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确定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

  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中职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及其标准,对技能训练等进行适当的修改与整合,避免

  中职、高职培养目标出现职业能力水平和教育层次的错位。

  同时,根据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两校教师一起商讨、编

  写中高职衔接的特色教材,避免出现中高职教材内容的重复。通过两校合作,已

  出版了中高职一体化配套教材

  6部,正在编写中高职一体化系列教材。

  (4)师资队伍衔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中高职衔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行

  “三二分段制

  ”中高

  职衔接的模式规定前三年必须在中职学习,后二年在高职学习,而课程体系设置

  是连续性的,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应在高职学校学习的课程下放到中职学校去,而中职学校又没有相应的师资和设备,这就要求校-校-企三方师资力量共享,执行互兼、互聘、互帮,提高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

  因此,根据中高职一体化

  “人

  才共享,责任共担

  ”的原则,坚2持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的理念,努力做好中高

  职衔接的教学工作,要求校-校、校-企互建

  “教师访问站

  ”或

  “技能大师工作室

  ”。

  通过“无界化

  ”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实施

  “工教结合、双岗交替、双向培养、双方

  联动

  ”的教师培养计划,共同培养

  “双师型教师

  ”,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采

  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的措施,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

  结构衔接合理的教师队伍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建设、保证

  办学质量提供人才支撑。

  (5)实训基地共享

  以相关衔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明确中职与高职阶段完成的职业技术技

  能要求等级,并与相关企业共同进行实践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生产性实习

  实训项目的开发;完善、提高已有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效率,开发出新的实

  战型衔接实训项目,使目前校内实训基地成为融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师资培

  训、技术研发与推广为一体,具有示范作用的相关专业实验实训室。采取技术

  升级,设备更新等手段,通过整合、新建、扩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成完善校

  内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将衔接实训基地建设为系统性强、仿真度高、环境真实、能充分满足基本技能实训、综合实训要求,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满足区域服务

  要求的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推进“一体衔接,工学结合

  ”的教学改革。

  学院

  与湄职校互通有无、互相利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授课过程结合了校际间

  的教师流动、企业专家授课、校企实现教学实践资源共享等,甚至可能包括网

  络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课程考核多元评价等。最大限度地解决资金不够,设

  备不足的问题,实训实验基地共享。一是依托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

  地,与福建侨雄电子玩具有限公司、唐结仿古家具公司、福建莆田中涵机动力

  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

  ”),实现“校内顶岗,工学结

  合”;二是与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莆田泰扬工艺品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优质师资资源和珠宝玉石实训基地有利条件,开展高职(含五年专)教育合作

  办学、资源互补,实现中高职一体化衔接。

  让企业文化进入学生课堂。在所有

  课程教学中有效植入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构建

  “教学车

  间

  =生产车间

  ”的实践教学体系与

  “基础训练

  —仿真训练

  —生产实训

  ”三级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从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实训环节的运行机制到管理模式全

  面采用企业化模式建设和运行,打造真实的校内企业生产环境,增强学生职业

  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6)教学质量共管

  通过两校

  “无界化”合作,成立湄职院质量监控中心与湄职校教研室、专业科

  建立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督导组,开展经常化的教学督导,协同管理。

  采取随机

  听课方式,掌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反馈情况,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组织成立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工作指导委

  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一支数据采集与分析队伍,定期采集梳理数

  据,结合已开展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学生与家长评教调查,构建教师、学生、企业、家长共同参与3的社会评价体系。把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与企业的满意程度相结合,调整和修正专业、课程与学生质量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引入“学分银行制

  ”,推进中高职学分体系衔接

  在中高职衔接

  教学学分管理上,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引入

  “学分银行

  制”,将学分银行系统设置在教学管理系统之下,进行动态化的“学分制

  ”管理。

  制定了《学分银行管理规定》,明确了学生获得奖励学分的途径,指出了奖励学

  分的兑换范围和兑换办法等。允许学生可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休学创业,学

  完一门功课,可将拿到的学分存入

  “银行

  ”,累积到规定学分总数后即可

  “支取

  ”相

  应学历证明,可以提前顶岗实习或就业创业。

  在校学生每学期可自主选择部分课

  程,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参加企业相关岗位培训或

  参加企业组织技能大赛,获得相应证书可换取相应学分,用于替换规定的课程学

  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而是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中断,学生企业实习、休学

  创业、函授学习、自考本科等经历仍可折合成学分,存于

  “学分银行

  ”。中职阶段

  学生参加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技能竞赛所获奖项可以转换为高职学习阶段的相应

  学分。因此,引入

  “学分银行制

  ”,能够更好地促进学院从学年学分制向真正意义

  上弹性学分制转换,乃至向完全学分制转变,提升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与教学

  管理水平。

  学生学习乐趣增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校整体学习效率与成

  绩也大有提高,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

  中高职衔接实施过程中关键点主要是课程体系的有效合理衔接,是中高职衔

  接人才培养中最具特色性的内容。

  “学分银行制

  ”为课程设置衔接上提供了灵活性

  和可操作性,能够避免由于课程重复设置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教学资

  源的浪费,促进学生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和效率,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同时,学院也要对存入学分银行的技能考证加以监督和管理,相关部门应该配合教务处核查存入学分银行数据的准

  确度。因此,建立科学的、可执行的中高职学分制体系,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综

  合成长水平。

  对存入学分银行的技能考证加强监管,同时,湄职院还与福建九点职教集团、莆田市寿山石雕行业协会、莆田泰扬

  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在工业园区内办学,成立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上塘珠宝

  玉石学院,共建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依托职教集团和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校-校-企三方合作,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更好地为福建省、莆田市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专

  门人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办学能力,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中高职衔接中,通过校校

  “无界化”合作,引进“学分银行制

  ”,建立学分积

  累与转换制度,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优化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培养学生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认同,消除了中高职两级教

  育机构间的“壁垒

  ”,实现教育资源共用以及学分、证书的互认等,培养学生树立

  终身学习的理念,推进了莆田地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中高职教育顺利衔

  接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

  1、倡导“无界化”合作理念,实现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提

  出校校“无界化”合作理念,注重强化两校间

  “高职学院系(部)与中职校专业科

  ”紧密合作,利用两校间的地理位置和自身资源条件,在中高职招生、人才培养

  模式、课程体系重构、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实现

  “四共建

  ”,在师资队伍、实训基

  地、教育资源等方面实现

  “三共享

  ”,优化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与布局,推进两校

  中高职衔接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有机系统化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并把理论研究付诸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引入

  “学分银行制

  ”,优化中高职衔接教学管理

  引入“学分银行制

  ”,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将

  “学分银行制

  ”服务中高职

  衔接人才培养,一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使其努力达到规定的学分,提

  高学生的学业质量,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使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层

  面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丰富高职学术能力的内涵,促进高职教师职业

  化。二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院从学年学分制向真正意义上弹性学分制转换,乃至

  向完全学分制转变,提升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与教学管理水平,优化中高职衔

  接教学管理,实现人才的终身教育培养。

  通过校校“无界化”合作理念,引入

  “学分银行制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福

  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取得同步发展,最终形成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

  就业、合作发展

  ”的中高职有效衔接。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招生规模连年递增,2013年

  168人,2014年232人,2015年

  276人,2016年

  514人。此课题成果也

  获得

  2011年校级特等奖,并于

  2013年-2017年在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

  8篇

  以上论文,其中《建立中高职衔接学分银行制的探析》

  在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研究会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教师优秀学术论文评奖活动

  ”中荣获二等奖。

  已出版

  中高职一体化配套教材

  6部,计划出版中高职一体化系列教材。

  两校在技能竞赛

  成绩也逐年提高,近两年中高职衔接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2次,二等奖

  4次,三等奖

  13次等好成绩,并在技能考评上严格要求达到高级工

  技能水平。

  2015年合作学校湄职校入选福建省现代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四、成果应用前景

  通过《“无界化”合作、“学分银行制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

  践》该项目实施,示范带动其他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莆田市职教联

  盟内中、高职各成员学校在专业布局与建设、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开发、共享共

  建实训基地、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合作,主动服务莆田

  “4+6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营造有利于学院发展的环境,加快建设具有莆田特色的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莆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进程,力争在

  集团化办学、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模式打造职教品牌,发挥示范引领、辐射

  带动作用。

  2016年下半年,莆田市教育局特聘请福建省中锐教育研究院对莆田市中职

  专业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进行专项研究,并广泛征询各相关学校意见,提出《关

  于莆田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布局调整方案的报告》,确定了我市中职资源

  整合与布局调整工作方案。通过

  “政行校企,四方联动

  ”,推进莆田市中高职院校

  实现招生、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和师资衔接。同时,以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为龙头,与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等

  8家中职学校成立职教联盟,获得省级

  首批立项建设。

  2017年

  4月,由莆田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了机械制造类等

  8个

  行业职业教育委员会,进一步推进政行校企合作,提高中高职一体化衔接人才培

  养质量提供保障。

  本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该成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职业教

  育特别是中、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取得重大的人才培养效益,有力地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特色的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

  量的提高,有普遍推广价值,也为国内、省内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供了范例。该项成果在省内甚至在国内同类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

推荐访问:双向培养工作总结 服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 衔接 高职 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