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完整)

时间:2022-12-15 11:20:05 来源:网友投稿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深刻分析了南京新一轮科学开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聚焦“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供大家参考。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决定

  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深刻分析了南京新一轮科学开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的假设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南京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优势凸显。当前南京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再创黄金开展期的紧要关口,面临着以人才为第一资源、教育为第一根底、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创新为第一驱动力〔以下简称“四个第一〞〕,加快开展创新型经济和效劳经济的第三次重大机遇,这是一次契合南京资源禀赋的难得机遇。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南京抢抓和用好第三次重大机遇,将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创业优势,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开展〞之路,确保在省内第一批进入根本现代化行列的战略选择。

  全市上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打破既有思维定势,跳出固有工作思路,冲破旧有体制束缚,面向国内国际一流城市树立竞争标杆,将工作精力、开展动力、政策措施、考核导向等全面聚焦“四个第一〞,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聚焦人才第一资源,要在工作重点上由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由工程牵引向人才引领转变;聚焦教育第一根底,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对经济社会开展的根底性作用,切实提高转型开展、创新开展、跨越开展所需各类人才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着力打通政产学研金等各领域科技资源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开展优势;聚焦创新第一驱动力,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创新文化,形成千军万马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企业遍地开花的浓烈创新创业气氛,推动南京转型开展、创新开展、跨越开展。

  二、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为主线,以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核心,以推进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和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大力组织实施“八大方案〞,加快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以赴把南京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体系健全、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涌现、创新创业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文化活泼、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二〕奋斗目标。到2021年,力争在“十一五〞根底上,实现高层次人才占比、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上市科技企业数量三个“翻一番〞,创造专利授权总量、在孵科技企业数、科技效劳业总收入三个“翻两番〞,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到达4.5%,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到达17%,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0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到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奉献率达60%以上,建成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三〕关键举措

  ——人才引领、科技创业。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开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方案和科技创业家培养方案,集聚、吸引一大批科技创业者、科技创业家和科技创业企业。完善面向科技创新创业全过程的金融效劳链,做到“创有所扶、长有所促、成有所励〞,营造真正有利于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和加速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教育、人才、创新资源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制度先试、园区先行。按照“先行先试〞的精神,大力推动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建设一批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促进现有大学集聚区向科学城拓展、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向创新型园区转型,将园区建成抢占科技与人才竞争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体制与机制创新的特殊试验田。按照“非禁即可、非限即许〞和“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原那么,不为定势所困、不为视野所限、不为艰难所惧,解放思想,敢闯敢冒,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突破性举措,营造园区开展特殊的政策环境,以制度创新的超常规力度,推动科技园区的超常规开展。

  〔四〕重点方案

  ——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方案。高标准规划建设接轨国际的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和人才公寓等相应配套设施,给予特别体制、特别机制、特殊政策、特殊环境,打造一批创业特区〔人才特区〕。到2021年,特区内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600万平方米,集聚科技创业企业10000家。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方案。大力引进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到2021年,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0名,其中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1000名、港澳台及外籍创业人才1000名、国内创业人才1000名。

  ——科技创业家培养方案。重点培养一批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质态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到2021年,着力培养科技创业家200名,集聚中央“千人方案〞创业人才100名。

  ——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辅导方案。建立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跟踪效劳机制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到2021年,实现科技创业企业境内外辅导上市100家。

  ——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建方案。积极鼓励各区〔县〕和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工业园、文化创意园、现代农业园等〕、科技园、创新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到2021年,共建大学科技园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60个。

  ——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和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多元化科技创业投融资效劳体系。到2021年,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基金总规模突破500亿元;五年内,覆盖扶持科技创业企业10000家、重点培育科技创业企业1000家。

  ——高端研发机构集聚方案。设立国际企业研发园,大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到2021年,共引进其中100家高端研发机构。

  ——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方案。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执法体系、效劳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到2021年,创造专利授权量10000件。

  三、努力夺取科技创新创业重大突破

  〔一〕集聚科技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

  大力开发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要大力吸引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力争到2021年,集聚列入中央“千人方案〞创新人才100人。推进校地、校企人才培养合作,加快建立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际交流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模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人才+工程〞的方式,依托国家和省市重点人才方案及重点科研、工程和产业工程,面向产业开展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突出抓好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深化院士与人才结对工作,重点培育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资助海外专门研修,提升高层次人才持续创新能力。

  大力吸引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实施“南京321方案〞,重点依托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基地,大力吸引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力争到2021年,引进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培养200名科技创业家,集聚列入中央“千人方案〞创业人才100人。制定实施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方案,在启动资金、创业场所、金融财税、人才住房、生活效劳等方面,给予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更大扶持力度,加速人才落户和成果转化。制定实施科技创业家培养方案,扶持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承当的科技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科技创业工程,聚焦重点、选优培强,给予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科技创业家。推广“创业之初当保姆、成长之中配导师〞的创业效劳模式,给予科技创业人才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专业化、个性化效劳。

  推广“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模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到园区进行科技创业,园区的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教授、研究员,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动在宁高校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向科技创业人才全面开放。建设南京地区高层次人才库,在市、区县两个层面,建立校地双方“双创〞会商对接制度,统筹规划开发

推荐访问:创新名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名城 科技创新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