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6篇

时间:2022-10-11 18:10:03 来源:网友投稿

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6篇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章素质测评导论名: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在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6篇,供大家参考。

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6篇

篇一: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章 素质测评导论 名:素质,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在基础与根本因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简:素质的特性,1.基础作用性;2.稳定性;3.可塑性;4.内在性;5.表出性;6.差异性;7.综合性;8.可分解性;9.层次性与相对性。

 单:素质的稳定性,表现为持续性与一致性。

 单:素质的内在性,素质虽然是任何个体身上的一种客观实在,但却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的东西,具有隐蔽性与抽象性。

 单:素质的表出性,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包括工作产品在内)是素质表现的主要媒介与途径。

 填:素质的构成在这里是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

 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其他一切素质发展与事业成功的生理基础;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

 单:心理素质是个体发展与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多:心理素质中的智能因素,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与才能。

 单: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创新意识、道德品质与其他个性品质。

 单:心理健康素质是衡量一个具体人员身心发展的综合素质指标内容 名:素质测评,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

 单:按测评标准划分,有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晋升测评一般属常模参照性测评,人员录用与招聘也多属这种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主要属于效标参照性测评。述职、小结与访谈等写实性测评,则属于无目标测评。

 单:按测评的范围来分,可分为单项测评与综合测评,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过程中的测评,一般需要单项测评;而人员选拔与绩效考评中的测评,大多数是综合测评。

 单:按测评主体来划分,有自我测评、他人测评,个人测评、群体测评、上级测评、同级测评与下级测评。

 多: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有选拔性素质测评、诊断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考核性素质测评与开发性素质测评。

 单: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素质测评。

 简:选拔性素质测评与其他类型的测评相比,其特别有五:第一,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第二,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第三,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第四,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第五,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

 多: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准确性与可比性。

 单:配置性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多:配置性素质测评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方式相比,具有针对性、客观性、严格性、准备性等特点。

 名:开发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的测评。

 多: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开发性测评具有勘探性、配合性、促进性等特点。

 名: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简:诊断性素质测评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主要特点有四:第一,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十分广泛;第二,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第三,测评结果不公开;第四,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名,单: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素质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简:在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全面性原则,充足性原则,可信性原则,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

 简: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1.评定,2.诊断反馈,3.预测,4.其他功用。

 单:人员素质测评活动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把被测评者的特征行为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素质构成与成熟水平。

 多:素质测评评定功能的作用,1.它的正向发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2.其次,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的作用;3.再次,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还表现出导向作用。

 简,多:诊断反馈功能的作用,1.首先表现出咨询的作用;2.其次,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的制订与选择,对开发工作的计划和改进,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3.表现出调节与控制的作用。

 单:预测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选拔作用。

 多:其他功用包括,1.有助于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2.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3.有肋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

 第二章 无考点 第三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 单:“德”为历代人员测评中的重要内容。

 填:孔子认为,智、仁、勇、艺、礼、乐是人员的六大优秀素质。

 多:“智”与“能”或“才”的测评与是历代人员素质测评中的重要目标。三国与唐代时期人才选举中,“才”与“德”是首要标准。

 填: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是构成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两个方面。

 多:测评指标包括:日常言行、特定情景下的言行、工作绩效、生理因素及其特征、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五行阴阳等中介标志。

 单,填: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一般都以素质测评为基础,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素以德为重。

 名:所谓察举,即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察举中首重品德测评,其特点是察言观行、考行究德。

 单:荐举与选举都是以察举为基础。

 简:九品中正及其测评思想,按六条标准,中正官把本州郡人士分别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等九级,称为“九品”,然后向吏部推荐,由吏部依品授官。首先,要求那些公正无私且富有识人评判经验的专家担任选拔之职,显然其对素质的测评应比一般人或兼任之人更为科学准确;其次,九品中正要综核九品名实,要求各等有一个具体客观的评定标准;再次,中正官必须亲自或派人去察访每个士人的家族背景与现实表现,作出行状评语;最后,中正官所定的品级,一般三年一清定。在清定调整中,中正或上级有权对所评定的人物,按其言行再给予升降,作“以五升四,以六升五”,“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的变动。

 填:科学注意汲取了过去征辟自荐与察举中乡举的民主性,汲取了察举中保举律制的质量保证措施,甚至复试,皇帝微服听舆论和亲自制举。

 填,多:察举、九品中正、科举和世袭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

 填:干部测评的标准概括起来说就是“德才兼备”。

 论: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1.评价型转向开发型;2.主观随意性转向客观化;3.单一型转向综合型;4.传统型转向现代化。

 第四章 素质测评的原理

 名:所谓职位阈限原则,即指每一个职位,对任职者都有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名:所谓素质消退,即指任职者的素质,因为行不到适当的刺激条件的作用而逐渐萎缩,得不到发展发挥,以致向相反方向解体。

 单:地位,是指在同一组织系统或不同组织系统中所处的不同职位位置。

 单:角色,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从戏剧中借用的术语,它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于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

 名:工作角色,是指由于特定环境与工作任务不同而形成的特定工作性质与特征。

 单:个体素质差异的存在是进行素质测评的前提。

 单:认知的理论与实践是人员素质测评可能性的基础。

 单:优化管理和动态调控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方向。

 单:人员素质测评目前主要是用来招聘与选拔人才。

 单: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

 简:素质测评的原理,原理 1:个人的第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征。B=f(Q,E)

 原理 2: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各个体都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作出一致的反应行为。Q=∫BdE 填:素质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

 论:素质测评的特点,1.抽象性——效度;2.稳定性——信度;3.层次差异性——区分度;4.间接性;5.主观性;6.互动性,7.社会性;8.相对性与模糊性;9.整体性。

 论: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4.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5.素质测评与绩效考评相结合;6.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7.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8.素质测评与指导开发相结合。

 名:定性测评,就是采取经验判断的方法与观察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

 名:定量测评,就是采取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对素质进行测评。

 单:静态测评,对被测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性。

 单:动态测评,是从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到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

 名:模糊测评,指测评信息的收集与素质评判并不要求那么准确,大概觉得具备某种素质就可以作出印象判断。

 第五章 无考点 第六章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单:测评内容,测评目标与测评指标共同构成了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测评内容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基础,测评目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主体,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实体。

 名: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作信息找出主要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依据的管理活动。

 单:要素是工作活动中不便再继续分解的最小单位;任务是工作活动中为达到某一目的的要素组合;职责是某人担负的一项或多项任务集合;职位是某一时间内个体所担负的一个或数个责任的集合;职业生涯,是一个人在其生活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位、职务或职业的总称。

 简:工作分析的必要性,不同的工作职位对任职者具有不同的职责要求,因而对任职者也就会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人员素质测评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使人事配置相应适宜。在人事配置过程中,事是被动的,人是主动的。事是客观固有的,而人的素质是可

 以改变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素质测评,往往是因事择人,通过招聘与录用来解决,而不是教育上的因人开发。这就要求在制定素质测评目标时,必须从工作本身的要求出发,进行工作分析。

 简:工作分析的具体应用程序,1.根据素质测评目的与需要,确定需要进行调查的职位范围,制定调查的提纲与计划;2.采用一定方法广泛收集有关某一职位任职者主要素质条件与绩效指标的素材;3.通过一些方法(定性)筛选形成内容全面的素质调查表;4.在更大的进行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对调查表上的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职位素质测评标准体系;5.对所制定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进行试测并修改。

 论:工作分析的方法,观察法、工作者自我记录法、主管人员分析法、访谈法、关键事例法、问卷法、文献查阅法。

 单:工作者自我记录法,这种方法对于高水平与复杂工作的分析特别经济有效。

 单:访谈法既适用于短时期的生理性工作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又适用于长时间心理工作特征的调查分析,但访谈者必须细心准备访谈计划。

 单:访谈法一般适用于那些分析者不可能实际去做或直接观察困难的工作。

 单:关键事例法,是一种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的简短描述,来调查与分析工作的一种方式。

 单:问卷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单:胜任特征的应用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

 名:胜任特征,又称胜任特质、胜任能力、胜任素质,是指组织人员具有的、与一定职位的良好绩效存在显著关联,可以有效观察、测评和改善的知识、技能、动机、品质、价值观等行为特征。

 名:胜任特征模型是指在将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胜任特征进行提取的基础上,对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有关人员完成特定工作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品质的级别,最后形成的一套可用于直接测量的指标的总和,其基本结构包括胜任特征因子及定义、评价等级及相应的行为描述和标志。

 单: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 1973 年提出的。

 名,单:洋葱模型是另外一种典型的胜任特征模型。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库里于 1983 年提出的。它把胜任特征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面:最核心的层面是个性动机,向外是自我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处于最外层的是技能和知识。

 单:全脑模型是基于“大脑优势”的潜在职业素质原理建立的一种胜任特征模型。

 多:全脑模型根据“大脑优势”将人的素质分为以下四类:1.理智的本体,特点是偏好分析、量化、逻辑、批判、实际、喜欢数字、有金钱观念、能掌握事物的运作;2.护卫的本体,更倾向于:防微杜渐、建立程序、完成工作、可以依赖、组织能力、干净利落、知道时机、善于规划等;3.感觉的本体,对他人的反应相当敏感、喜欢教导别人、喜欢触摸、喜欢支持别人、善于表达、感情丰富、爱说话、善感等;4.实验的本体,善于推理、想象、规划、敢于冒险、莽撞、打破成规、喜欢惊奇的事物、好奇心重、爱玩。

 简:莱尔·M.斯潘塞建立的企业家胜任特征模型包括六种特征因素:1.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信息收集、关注效率等;2.思维与问题解决:系统计划、解决问题能力等;3.个人形象:自信、专业知识等;4.影响力:说服、运用影响策略等;5.指导与控制:指导下属,过程控制等;6.体贴他人:关注员工福利,发展员工等。

 简:建立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思路:1.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特征模型(基础起点);2.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是否具备这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3.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是他真正具备了相应的这些素质,这是素质检验问题;4.如何防止管理人员相应的这些素质退货或者

 下滑,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与开发,这是培训开发机制的建设问题。

 论:高层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的特点:1.高层管理者在影响力等级上分...

篇二: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来 , 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 很多学生在体测中无法达标 , 对于其个人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快速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 , 必须重视大学生身体素质 ,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拳击被纳入高校体育常规课程 , 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拳击是一项现代化综合型体育项目 , 其对抗性很强 , 能够引导学生在参与对抗的过程中锻炼身体机能、提升身体素质。除了锻炼学生的体能外 , 拳击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通过战术训练培养综合素养 , 为大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 , 应该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 使拳击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 以提升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需要从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 制定针对性教学工作方案与计划。一、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一)提高协调能力人对身体的支配能力与平衡能力主要指协调能力 , 也是衡量一个人运动水平与身体素质的关键指标 ,能促进人的心智与个性发展。在练习拳击运动时 ,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1] 。在与他人的对抗中 , 不仅需要做好手臂和步法的有效协调 , 还要根据对方的移动特点选择合理的动作 , 因此对于身体协调性的锻炼有极大帮助。通过系统化的学习 , 可以使学生的眼、心、手、脚更加协调 , 此外在运动中能够缓解脑部疲劳 , 使学生更好地投入文化课学习中。(二)增强灵敏性在紧急情况下身体的反应速度即为人的灵敏性 , 能实现对自我身体的有效保护。在拳击运动当中 , 需要始终保持与对方的对抗状态 , 针对对方的攻击做好防御和反击 , 因此对于学生灵敏性的锻炼也起到了关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及教学策略探究李金子(吉林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

 拳击运动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竞技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的广泛欢迎,是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拳击运动能够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传统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拳击课程的改革要求,必须进行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真正发挥拳击运动的价值与优势。本文将对拳击运动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教学策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关键词 :

 拳击;大学生;身体素质;作用;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 :

 G886.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7164(2020)47-0092-03总第 493 期Vol.493大学渊研究与管理 )University渊Research & Management )2020 年 12 月Dec.2020作者简介 院 李金子( 1990 —),女,硕士,吉林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92

 键作用[2] 。一般灵敏素质和专业灵敏素质是灵敏素质的不同类型 ,而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只需要关注一般灵敏素质 , 使其在拳击训练中合理运用技战术保护自我 , 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三 )

 增强力量素质身体肌肉克服外界阻力而达到工作目的的过程即为力量素质的体现 , 力量素质通常是人身体素质的基础 , 只有在提高力量的基础上 , 才能体现各个运动技能的作用。在拳击中除了应保障良好的出拳速度外 ,更要提升击打的力量 , 通过全身肌肉群的共同协调 , 增强出拳实效性。力量素质不足是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面临的主要问题 , 因此在拳击教学当中应该加以针对性训练[3] 。二、拳击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教学策略(一 )

 依据拳击学习要领,完善课程体系为了促进拳击教学规范性与系统性的提升 , 应该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依托 , 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 为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在开设拳击选修课之前 , 应该做好全面调查工作 , 了解学生对拳击运动的认识及运动需求 , 在此过程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 , 使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拳击的基本动作并不难 , 但是需要掌握前后手摆拳、前后手直拳和前后手勾拳的动作要领 , 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应该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 , 使学生从理论角度出发对相关动作进行深入学习 , 以便为实践运动提供保障。在理论课程中 , 应该重点讲解拳击竞赛的规则、犯规动作和裁判法等等 , 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4] 。在课程设置中 ,还应该注重不同水平课程的设置 , 包括基础课程与加强课程等 , 为不同学生学习拳击提供针对性指导。教学发展目标的制定应该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推动我国拳击运动的发展。(二)加强日常训练,尊重个体差异分类教学要想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 必须注重教学中的日常训练 , 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科学、高效的训练。速度是在拳击运动中保持优势的关键 , 因此教师应注重速度训练 , 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拳击不是一项只依靠力量的体育运动 , 要求运动员能够在拳击中根据局势做出迅速反应。增强学生对速度训练的重视 , 在每节课当中单独留出时间用于速度训练[5] 。为了提升整体运动水平 ,速度训练应该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效融合 ,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力技巧和出拳姿势。在实际训练中 , 应对真实的对抗场景进行模拟 , 使学生感知不同速度和力量的对比情况 , 通过手部、腿部和臀部的有效协调 , 达到最佳运动状态。拳击是一项十分耗费体能的运动 , 在教学中应加强体能训练。女生和男生的生理机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 因此在体能训练当中也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 , 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安排跑步运动 , 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及耐力。在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学生个人优势的发挥 , 明确平勾拳、上勾拳和摆拳、直拳的教学要点 , 引导学生在不同距离的对战中采用不同的拳法。大学生可以分为速度型、力量型和灵巧型 , 对于速度型学生应该以快频型攻防技术教学为主 , 对于力量型学生则应该以强打型攻防技术教学为主 , 对于灵巧型学生则应该以技巧型攻防技术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个人特长的有效发挥 , 使其在拳击学习中更具针对性。(三)创新实践活动,增设拳击比赛类型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产生正面熏陶与感染 ,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激发学生参加拳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 增强学习自主性。在理论教学基础上 , 应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 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同时 , 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 为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改善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 应该创新教学方法 , 避免教法单一化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在多元教学体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实践活动中融入游戏教学 , 引导学生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拳击技巧 , 营造欢乐、活跃的课堂氛围[6] 。同时 ,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 , 可以在教学中组织类型丰富93

 的拳击比赛 ,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 使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比赛。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 针对其拳击技巧、规则意识和体育精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与分析 , 在实践活动后对其予以针对性评价 ,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四)组织拳击社团,与别校开展比赛教师除了应关注课堂内的教学外 , 还应该加强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 引导学生在社团中深入了解拳击运动 , 提高运动能力及水平;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 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器材等 , 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在社团中 , 大家具有共同的爱好 ,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 , 不具备拳击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 , 在他人的带领下逐步掌握拳击的运动基础。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社团中实现自我管理 , 同时对拳击活动进行定期指导 ,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 增进交流活动。引导本校社团与其他学校社团进行沟通 , 通过组织类型丰富的比赛活动 , 学习先进经验[7] 。教师也应主动参与到社团活动中 ,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热情 , 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 , 使其从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中解脱出来 ,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五)提升教师素养,聘请专业拳击运动员指导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会对拳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 因此应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为教学工作奠定可靠的基础与保障。增强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 , 认识到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评估我国拳击运动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 从而在教学中能够高屋建瓴 , 确保教学方向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 , 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 使其能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 , 同时针对拳击专业技能进行深入学习 , 确保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可以聘请专业拳击运动员到高校指导 ,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 以提高拳击教学的专业性。鼓励教师到校外进行专业学习 , 更新自身的运动理念与技能 , 了解拳击运动事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 优化拳击教学体系。对于运动学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 , 能有效预防对学生的损伤问题 , 确保在紧急事件中提高应对能力 , 保障学生拳击运动的合理负荷 , 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教师之间也应加强交流活动 ,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 , 共同制定符合本校发展理念及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三、结语拳击在提高协调能力、增强灵敏性、增强力量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 因此在高校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拳击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 必须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工作水平。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加强日常训练、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拳击社团和提升教师素养等途径 , 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 充分发挥拳击运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参考文献:[1]陶志坚. 高校开展拳击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6):139-140.[2]李正茂. 图式理论视域下高校拳击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才智,2019(25):174.[3]李旭. 功能性力量训练对拳击运动员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4]李正茂. 浅析普通高校拳击“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J]. 才智,2017(25):184.[5]贺佳乐. 对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拳击运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 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7.[6]霍鹏翔,汪海军. 刍议高校体育教学中设置拳击课程的价值和对策[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29):46+48.[7]任强. 普通高校开展拳击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探讨[J]. 品牌(下半月),2015(06):249.(荐稿人:钟泽,吉林体育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莫唯然)94

篇三: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替代品的威胁。

 F 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发展型战略, 也称为扩张型战略, 是一种在现有战略起点基础上, 向更高目 标发展的总体战略。

 主要有三种形式:

 (1)密集型发展战略。

 (2) -体化发展战略。

 (3)多元化发展战略。

 G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

 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管理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

 (1)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

 (3)管理具有艺术性。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哪些因素影响?

 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组织现有的规模、 结构和岗位。

 (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3)组织发展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

 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内部提升, 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地证实后, 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外部招聘, 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 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考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内容:

 贡献考评和能力考评。

 (1)贡献考评,是指考核和评估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组织目 标的贡献程度。

 (2)能力考评, 是指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 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

 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业务培训。

 (2)管理理论培训。

 (3)管理能力培训。

 (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

 管理者解决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管理者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有:

 协调解决、 强制解决、 建立联络小组、 树立远大目 标、 解决问题。

 H 合格的管理人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

 (1)管理的欲望。

 (2)正直的品质。

 (3)创新精神。

 (4)决策能力。

 (5)沟通能力。

 (6)组织协调能力。

 (7)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水平。

 (8)健康的身体素质。

 J 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竞争战略, 也就是业务层战略。

 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 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应符合哪些要求?

 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需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老中青三代配置在一起, 能够优势互补, 提高管理效能。

 (2)知识结构。

 不同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不同, 应根据工作要求对不同的领导人员进行配置。

 (3)能力结构。

 要按照能力互补的原则,把具有各种能力特长的干部配合在一起,组成领导能力齐备而又高强的领导班子。

 激励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物质激励。

 (2)精神激励。

 (3)职工参与管理。

 (4)工作丰富化。

 K 控制是什么? 它有哪些作用?

 控制是管理者对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检查, 如果发现偏差, 及时采取纠偏措施的活动。

 控制的作用如下:

 (1)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和实现组织目 标的有力保证。

 (2)控制是及时解决问题、 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

 (3)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控制工作应坚持什么原则?

 (1)目 标明确原则。

 (2)控制关键点原则。

 (3)及时性原则。

 (4)灵活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L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 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 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 个人自身影响力。

 (1)职位权力包含三种:

 法定权力、 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

 (2)白身影响力。

 包括:

 品德、 学识、 能力和情感。

 领导者应具备怎样的个人素质?

 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 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 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自身基础条件。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素质。

 (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

 (4)身体素质。

 领导者用人的艺术表现在哪里?

 (1)唯才是举。

 (2)用人所长。

 (3)知人善任。

 (4)要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M 目 标的含义和性质是什么?

 目 标的含义:

 目 标是期望的成果。

 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 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目 标的性质:

 (1)组织目 标具有多重性。

 (2)目 标具有层次性。

 (3)目 标具有变动性。

 N 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

 内部提升制度也存在弊端, 具体袁现为:

 (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 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Q 确定目 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

 (2)关键性原则。

 (3)定量化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权变原则。

 全面绩效控制的主体是什么?

 以组织战略决策者为核心、 部门管理者参与的战略绩效考评小组, 由该小组组织实施考评工作。

 R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 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 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 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 它贯穿于 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 标进行的, 目 标不明确, 管理便无从谈起, 目 标是否切合实际, 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 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 标, 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决策, 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 标, 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问题:

 (l)决策要有明确的目 标。

 (2)决策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作分析评价。

 (4)决策具有科学性。

 (5)决策要遵循满意原则。

 如何理解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交流并理解信息的过程, 其目 的是为了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沟通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1)沟通包含了信息的传递, 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达到接受者. 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

 (2)沟通包括对信息的了解。

 要使得沟通成功, 信息不仅要传递出去, 还需要被理解。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 就是反映人、 职位、 任务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定关系的网络。

 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 必须把握三方面的要素:

 (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报告关系.

 (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 部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

 (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跨部门沟通、 协作的制度设计。

 人员配备的含义和原则是什么?

 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 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的选择、 使用、 考评和培养, 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 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并实现组织的既定目 标的活动。

 人员配备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1)因事择人的原则。

 (2)最才使用的原则。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4)程序化、 规范化原则。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 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内容是:

 (1)职工是“社会人” 。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 提高工人的士气, 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S 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生产社会化程度日 益提高, 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 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 形成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 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 形成了盘根错节、 争相竞荣的局面, 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

 它们包括:

 管理过程学派、 经验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什么是计划工作? 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 是指包括制定计划、 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 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

 (1)目 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5)灵活性。

 (6)创造性。

 什么是目 标管理? 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 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 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 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 标和组织目 标。

 具体而言, 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 实施目 标, 依据目 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目 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

 (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组织机构的改革。

 (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 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减少无效劳动。

 目 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目 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 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 费力。

 (3)目 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 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什么是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发明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 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

 它有两个基本点, 即函询和反馈。

 采取多轮函询与反馈的方法, 集中意见, 得出结论。

 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 畅谈会法。

 这是由美国创造学家 A. F. 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

 其基本思路是:

 邀请有关专家在敞开思路、 不受约束的气氛下, 针对决策问题畅所欲言。

 通过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 引起思维共振, 产生连锁效应, 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出现。

 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它包括哪些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 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 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等结合起来, 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 产品设计、 采购、 生产加工, 到产品销售、 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质量管理两个方面。

 什么是现场控制? 实现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现场控制:

 又称即时控制, 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某种工作过程中, 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监督、 指导, 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适当的授权、 层层控制, 各司其职。

 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 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零基预算法就是:

 在每个预算年度的开始时, 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 重新编制预算。

 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 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 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 有利于资金合理配置和节约支出。

 实现有效的控制应符合哪些要求?

 (1)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念。

 (2)控制工作要同计划和组织相适应。

 (3)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

 (4)控制工作要切合管理者的个人情况。

 (5)控制系统要与组织文化匹配。

 收缩型战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收缩型战略是一种缩小组织经营规模或经营范围的战略。

 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1)抽资转向战略。

 (2)调整性战略。

 (3)放弃战略。

 T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W 稳定型战略的利弊是什么?

 稳定型战略的好处就是:

 (1)不会因战略的突然改变而引起在资源分配、 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上的大变动,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

 (2)稳定型战略的风险较小。

  稳定型战略也有弊端:

 (1)组织只求稳定发展, 可能会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一些发展机会。

 (2)采取稳定型战略可能会助长组织管理层墨守陈规、 因循守旧的懒惰思想, 甚至形成不思进取、 回避风险的组织文化, 这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将是不利的。

 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外部招聘的优点是: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 , 没有“历史包袱” , 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地打开局面。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外部招聘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外部招聘会打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X 现代企业管理决策具有哪些特点?

 (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大. (2)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

 (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需要层次论、 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1)需要层次理论。

 该理论认为, 人类的需要归为...

篇四: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 1 一、 填空题 1、 运动参与 二、 选择题 三、 名词解释 1、 体育__ 2、 维尔威克指数__ 3、 极点__ 4、 水平目标__ 5、 运动处方__ 四、 简答题:

 1、 体育锻炼遵循哪些原则?

 2、 课外体育锻炼意义?

 3、 体育课结构由哪部分组成?

 4、 运动队训练中一般有哪几种训练名称?

 5、 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四个主要表现?

 五、 论述题 1、 九个队分 A/B 组采用分组循环, 小组前两名继续交叉淘汰, 决 1234名, 小组第三决 56 名。

 问四个比赛场地, 每队每天比一场, 第一阶段要几天? 几场比赛? 整个比赛有几场? 排出比赛轮次表。

 2、 五年级女生, 体形肥胖, 不喜欢运动, 对体育课不感兴趣, 作为体育教师:

  (1)

 对该生采取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结合新课改对这一现象原因进行分析?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 2 填空(20 分)

 奥运会的理念__, __, __。

 马拉松全程__。

 篮球的进攻战术__, __, __, __。

 自由体操男子有__, __, __, __, __, __, 女子有__, __, __, __。

 排球的网高男子__, 女__。

 最快的、 最慢的, __。

 游泳姿态__ 选择(15 分)

 记不清楚太多了, 都是没有难度的。

 判断(10 分)。

 简答 15 分 1、 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2、 篮球的侵人犯规。

 3、 运动素质有那些。

 简述 20 分 1、 超量恢复? 过程。

 2、 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 3 一、 填空题:

 (7 分)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基本内容,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 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必测项目有身高、 体重、 坐位体前屈或(肺活量)。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

 4、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有:

 体能、 知识与技能、 学习态度、 情意表现与合作态度 (运动参与 技能 身体健康 心里健康

 社会适应)

 5、 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 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单元教学。

 二、 选择题:

 (共 4 分, 每人至少完成 4 道题)

 1、 肺活量体重指数=(A)

 A、 肺活量/体重 B、 肺活量*体重 C、 体重*肺活量 D 体重/肺活量 2、 普通高中《标准》 中规定, 高中三年中学生修满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高中教师必答)(C)

  A、 18B、 10C、 11D、 5 3、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B)

 A、 运动参与 B 运动技能 C、 心理健康 D 社会适应 4、 肩肘倒立__前滚成蹲立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B、 仰卧始, 向后倒肩、 举腿、 翻臀 B、 倒肩时, 先举腿, 再翻臀 C、 倒立时, 两手撑腰的两侧 D、 后倒肩时, 同时举腿、 翻臀 5、 根据 “学法=个人的学习方略” 这一认识,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B)

 A、 学法是因人而异的 B、 学法是教学方法的一部分 C、 学法是靠学习行为展现的。

 D、 学法与个人性格和经验特点有密切联系 三、 判断题:

 (共 4 分, 每人至少完成 4 道题)

 1、 普通高中《标准》 中规定, 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必修 1学分。(高中教师必答)(√ )

 2、 学生身体的匀称度是通过身高标准体重来评价的。(√ )

 3、 体育教学中的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性的球类游戏。(√ )

 4、 在实施《标准》 时, 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在每节体育课上都要有所体现。(ⅹ )

 5、 台阶试验, 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功能, 也可以间接推断机体的耐力。(√ )

 四、 简答题:

 (共 15 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 分)

 答:

 1)

 坚持“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

 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2、 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3 分)

 答:

 受试者两腿伸直, 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 两脚分开约1015 厘米, 上体前屈, 两臂伸直向前, 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 直到不能前推为止。

 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 0 点, 向内为负值, 向前为正值。

 记录以厘米为单位, 保留一位小数。

 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3、 请就“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谈谈你的做法? (4 分)

 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形式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 都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

 让学生多一些选择、 让学生多一些想象、 给学生多一份责任、 给学生多一份信心。

 4、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请简单列出水平一可供教师选用的具体教学内容。(小学教师必答)(6 分)

 (略)

 5、 请自选内容设计一份水平四(五)

 单元教学计划。(中学教师必答)(6 分)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 4 一填空题 1 篮球的基本技术包括? 什么是进攻和防守中都需要的技术?

 2 体育教学工作的四个计划?

 3 武术的三个手型, 五个步型?

 4 六大营养元素是那些?

 5 体育锻炼改善啦哪些功能?

 6 身体素质包括哪五点?

 二选择和判断题都很简单没抄下来 三问答题:

 1 体育老师要求的三个知识和四个能力?

 2 体育教学的三大规律?

 3 分别说出六种发展上肢力量和训练耐久跑的方法?

 4 体操教学课中, 由于场地器材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练习的负荷?

 5 排球的基本技术和场上队员的轮换次序?

 四简答题:

 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中学生的体质下降,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

 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水平目标:

 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 运动负荷:

 又叫运动量, 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 时间、 距离、 重量来表示; 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 密度、 难度来表示, 这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3. 体育与健康:

 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第二部分:

 填充题:

 1.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将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 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2.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 1_2 年级、 3_4 年级、 5_6 年级、 7_9 年级、 高中学段。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规定小学一、 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 体重、 坐位体前屈三项; 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 其中身高、 体重、 肺活量为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为 3 项。

 4. 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

 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 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5. 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 脂肪、 蛋白质。

 6. 一个标准田径场, 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 跑道全长应为 400 米; 半径为 36 米; 分道最小为 122 米最大为

  125 米。

 7. 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 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 除标枪外, 各投掷项目(铅球、 铁饼和链球)

 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3492 度。

 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 2135 米。

 8. 排球竞赛规则规定, 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 则宣布该队为弃权, 对方以每局的 25:

 0 比分和 3:

 0 的比局获胜。

 第三部分:

 判断题:

 1. 根据科学研究, 糖是你运动时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

 2. 测量安静时脉搏一般在安排在上午比较好, 年龄越小, 脉搏越慢。(×)

 3. 田径比赛规则规定, 对第一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应给予警告, 之后的每次起跑犯规的运动员均应取消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

 4. 排球规则规定, 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一场比赛一次, 替补开始上场阵容的队员。

 而且他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

 5. 田径项目比赛中, 竞赛项目的距离应从某起点线后沿至终点线的前沿。(×)

 第四部分:

 问答题:

 1. 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 需制订一个比赛规程, 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 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以下内容:

 1、比赛名称和任务; 2、 时间与地点、 3、 参赛办法(分组、 人数、 资格等); 4、 比赛办法(方法、 确定名次等); 5、 比赛规则; 6、 奖励办

  法; 7、 报名日期和方法; 8、 对参赛单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 上好一堂《体育与健康(体育)》 课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为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就一节《体育与健康(体育)》 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哪些内容?

 答:

 就一节《体育与健康(体育)》 实践课的备课须考虑教材、 学生、教法、 场地、 器材、 时间、 气候、 安全、 教案等内容。

 3. 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有计划、 有目的、 有意义的认识活动, 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不同, 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思维过程, 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 从选题到获得成果, 一般需经过哪几个步骤?

 答:

 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 从选题到获得成果, 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研究课题; 2、 制定研究计划(题目、 目的意义、 对象、方法、 时间安排等); 3、 实施研究活动(材料要真实、 充足); 4、 对研究材料加工、 整理和分析; 5、 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4. 某中心学校征地一块, 该地块长 110 米、 宽 51 米, 现请你给该校设计一个周长为 250 米、 有 6 条跑道的半圆式田径场,(跑道宽为 122米)。

 计算出该田径场直道总长、 弯道总长、 田径场半径、 用地总长、用地总宽。

 并写出计算过程。(取小数点后两位)

 解题结果:

 该田径场的半径为 18 米; 弯道总长为 13507 米; 直段总长为 11493 米; 用地宽为 5064 米; 用地长为 108 米。

 名解:

 1、 体育 2、 3、 极点 4、 5、 运动处方 简答:

 1、 2、 运动队训练方法的名称 3、 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 4 体育

  教学的原则好像是这些记忆不好~ 论述一道是关于篮球编排的不是很难, 还有一道是影响中小学生不爱运动的因素有哪些? 结合新课改, 分析这一现象~ 1、 少年组男子 110 栏起跑线距第一栏的距离栏高栏间距最后一栏到终点的距离。

 2、 少年组女子 100 米栏起跑线距第一栏的距离栏高栏间距最后一栏到终点的距离。

 3、 运动系统由、、 三个部分组成的。

 4、 三级跳远三跳、、。

 5、 铅球投掷圈的直径是线宽延长线通过区域角度 二选择题(每小题才 1 分) 科目很多, 比如: 田径, 篮球, 羽毛球, 体操等 1、 铅球的出手角度 15、 羽毛球双打场地 三, 简答题 1 行进间向右转走的口令和动作要领是什么? 2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定义?

 四, 问答题 1, 田径竞赛规程有哪些? 2 一同学打篮球时, 不小心摔倒, 左脚不能着地, 请问你怎么样去处理? 五, 自编徒手操 4 节, 画出简图以及写出动作名称 六请以\"蹲踞式起跑\"为主题写一篇教案, 动作要领可以忽略, 只写基本部分

  一、 填空题:

 1、 课时计划也称教案, 它是根据学期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安排并结合学生和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2、 耐久跑的呼吸方法一般要求以鼻呼吸为主, 以嘴呼吸为辅, 呼吸均匀要有节奏。

 3、 武术运动是手型有拳、 掌、 勾; 步型有弓步、 马步、 仆步、 虚步、歇步。

 4、 人们通常把身体素质分为力量、 速度、 耐力、 灵敏、 柔韧等五大素质。

 5、 垒球握法:

 用拇指、 食指、 中指和无名指握住球, 小指弯曲抵在球的下面, 掌心不触球。

 6、 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规定, 小学三、 四年级测试项目包括身高、 体重、 50 米跑、 立定跳远。

 7、 一节体育课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始、 准备、 基本、 结束四个部分,其中基本部分是课的核心部分和主要部分, 时间安排不应少于全课的五分之三。

 8、 武术的内容极其丰富, 一般分为拳术、 器械、 对练、 集体表演、攻防技术等五个类型。

 9、“向右转走” 预令落在左脚上, 动令落在右脚上。

 10、 跑, 不论距离的长短、 其完整的技术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 即:

 起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 途中跑、 终点冲刺跑。

 11、 排球比赛中, 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 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

  向轮转至 1 号位一个位置。

 12、 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并且在身体、 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完美的状态。

 13、 1_6 年级, 在运动参与领域要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14、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的课程目标体系,他们是课程目标、 领域目标、 水平目标。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并根据领域目标, 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 选择题:

 1、 下列哪项是发展学生灵敏素质的有效方法? (A)

 A、 图形变换跑 B、 自然地形跑 C、 轮流领先跑 2、 下列哪一组运动属于球类项目? (C)

 A、 篮球、 足球、 水球 B、 水球、 排球、 网球 C、 手球、 乒乓球、 网球 3、 篮球的标准场地、 边线长米, 底线长为米。(A)

 A、 28m15mB、 28m16mC、 26m15m 4、 分...

篇五: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人员素质测评导论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

 1. 素质是我们测评的基本对象 2. “素” 指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或带根本性的物质。

 3. “质” 字意为“独立于人的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

 4. 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 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

 (心理学)

 5. 社会学认为素质是人的社会特质, 实际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 我们把素质限定在个体范围内, 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 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要素, 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

 它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工作潜力发展和工作成就的提高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

 7. 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 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

 8. 素质对个体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9. 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条件, 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

 10. 素质的特性:

 素质的第一个特性便是它的基础作用性。

 素质的第二个特性是它的稳定性。

 素质的第三个特性是它的可塑性。

 素质的第四个特性是它的内在性。

 素质的第五个特性是它的表出性。

 所谓“人心不同, 各如其面”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素质的第六个特性是它的差异性。

 学会把握差异性的统一性。

 “横看成林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素质的第七个特性是它的综合性。

 素质的综合性还表现在素质对行为辐射的共同性、 普遍性与全时空性。

 素质的第八个特性是它的可分解性。

 素质的第九个特性是它的层次性与相对性。每个人的素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有核心素质、基本素质与生成素质等不同的层次区分。

 11. 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 体力和精力的总和。

 心理素质包括智能素质、 品德素质、 文化素质、 心理健康素质等。

 12. 心理素质中的智能素质, 包括知识、 智力、 技能与才能。

 13. 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 思想品质、 道德品质、 创新意识与其他个性品质。

 14. 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的广度、 深度以及工作与生活的经验。

 15.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 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行为事实)表征信息, 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 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

 显然, 前一部分主要是“测” 的工作, 而后一部分主要是“评” 的工作。

 16. 直接调查、 问卷调查、 抽样统计、 比较分类、 因果关系分析、 因素分析、 典型分析、 理论分析、 黑箱分析、 移植分析、 仿真分析等。

 17. 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 16 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 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 包括某些儿童测评、 学生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

 18. 人才素质测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19. 所谓人员选拔, 就是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

 20.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个人与岗位的匹配。

  第二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

 1. 按照测评标准划分, 有无目标测评、 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

 晋升测评一般属常模参照性测评, 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主要属于校标参照性测评。

 2. 按照测评结果划分, 有分数测评、 评语测评、 等级测评以及符号测评; 按照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 有选拔性测评、 诊断性测评、 配置性测评、 鉴定性测评与开发性测评。

 3. 一、 选拔性测评。

 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4. 选拔性素质测评与其他类型的测评相比, 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

 第二, 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

 第三, 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

 第四, 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

 第五, 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

 5. 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平性、 公正性、 差异性、 准确性与可比性。

 公平性原则是保证选拔性测评结果被公众接受的前提。

 公正性原则是保证人们认为选拔结果有效的前提。

 差异性原则是保证选拔结果正确性的前提。

 准确性原则是保证人们对素质测评选拔结果信任的前提。

 可比性原则是保证选拔结果最后在选拔人员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前提。

 6. 二、 配置性素质测评。

 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

 7. 配置性测评与其他类型的素质测评相比, 具有针对性、 客观性、 严格性、 准备性等特点。

 8. 三、 开发性测评。

 开发性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为目的的测评。

 9. 开发性素质测评, 也可以称为勘探性素质测评。

 10. 开发性测评具有勘探性、 配合性、 促进性等特点。

 11. 四、 诊断性素质测评。

 诊断性素质测评是那种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12. 诊断性测评与其他测评类型相比, 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 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 或者全面广泛。

 第二, 诊断性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

 第三, 测评结果不公开。

 第四, 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13. 五、 考核性素质测评。

 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测评, 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

 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

 14. 考核性素质测评与其他类型相比, 有四个特点:

 第一, 它的测评结果主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依据或证明, 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 而其他类型的测评结果并非如此。

 第二, 考核性测评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 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 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

 第三, 具有概括性的特点。

 第四, 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

 15. 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 全面性原则。

 第二, 充足性原则。

 第三, 可信性原则。

 第四, 权威性或公众性原则。

  第三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功用

 1. 一、 评定。

 人员素质测评活动中, 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把被测评者的特征行为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 以确定其素质构成与成熟水平。

 2. 素质测评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首先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

 其次, 素质测评的评定功能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的作用。

 最后, 评定功能的正向发挥, 还表现出导向作用。

 3. 二、 诊断反馈。

 素质测评活动的另一个特征, 是它搜集素质特征信息的广泛性与科学性。

 其次, 素质测评的诊断反馈功能, 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的制订与选择以及对开发工作的计划与改进。

 最后, 诊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 表现出调节与控制的作用。

 4. 三、 预测。

 这种预测的有效性取决于素质特征的稳定性程度。

 预测功能的正向发挥, 表现为选拔作用。

  第四节

 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与运用原则

 1. 一、 基本作用。

 1.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2.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3. 人员测评与选拔是人力资源开发效果检验的“尺度” 。

 4. 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模式, 可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效果。

 实践表明, 建立促成性素质测评的模式, 能够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目标开发的效率与效果。

 通过测评活动激励与促进各种素质向既定的目标形成与发展。

 2. 二、 运用原则。

 1. 全面测评与择优开发 2. 发现不足与整体协调 3. 分项诊断与综合开发 4. 统一标准与量材开发 5. 自我测评与外部强化 6. 他人测评与自我激励 7. 模糊测评与精心指导 8. 相互比较与职业发展

 第二章

 胜任力理论及其对人员素质测评的作用

 第一节

 胜任力研究起源与发展

 1. 促使现代胜任力研究运动兴起的一个关键起源因素应该追朔到富兰克林· 罗斯福政府。

 2. 1959 年, 心理学家罗伯特· 怀特在《再谈激励:

 胜任力的概念》 一文中, 第一次正式提到与“人才识别” 和“个人特性” 相关的“competence” 正是因为罗伯特· 怀特, 才促使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在 1973 年使用“competence” 而非“talent” 。

 3. 20 世纪 70 年代, 为解决如何有效地选拔出高效能的海外文化事务官员问题, 麦克里兰进行了相关研究。

 1972 年和 1973 年, 麦克里兰和他的助手戴雷联合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改进外交官员的甄选》 和《评估用于测量优秀海外文化事务官员的必备素质的新方法》 。论文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第二篇文章标志着胜任力的行为事件访谈法的诞生。

 此后不久, 麦克里兰就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测量胜任力而不是智力》 一文, 标志着胜任力体系的正式确立。

 4. 在麦克里兰的领导和指导下, 理查德· 鲍伊兹继续麦克里兰的研究工作。

 1982 年, 他出版了《胜任的经理人:

 有效绩效模型》 一书, 该著作报告了美国管理协会资助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产生于一项管理学硕士项目的研究过程当中。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胜任力研究新阶段的到来, 胜任力模型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 1985 年, 罗伯特· 斯坦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胜任力的概念, 其实践智力与内隐知识的概念为胜任力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6.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胜任力概念被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带入战略层次, 组织胜任力成为战略管理的新热点。

 7.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 20 世纪 90 年代也已经意识到胜任力的重要性, 在 1994 年, 他提出了商业成功的三组假设:

 第一组是关于商业环境; 第二组是关于组织使命; 更为重要的是第三组, 它是关于员工为完成组织使命必须拥有的胜任力。

  第二节

 胜任力理论比较

 1. 一、 胜任力定义。

 通过对比分析, 我们发现存在两种鲜明对比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特质观。

 它强调胜任力是个体的潜在特征, 潜在特征是指胜任力是一种个人人格中深层次的、 持久的部分, 能够预测行为和工作绩效。

 第二种观点是行为观。

 2. 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高绩效者所具备的可以测量与开发的个体特征, 它们能够将高绩效者和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 其中有潜在的个体特征, 也有外显的个体特征。

 3. 二、 胜任力分类。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胜任力分类有以下几种:

 第一, 根据个体在工作中不同的职位, 把胜任力分为工作胜任力、 岗位胜任力和职务胜任力。

 第二, 根据可观察性、 潜在性等特征, 将胜任力分为表面胜任力和中心胜任力两大类。

 第三, 1991 年, 伍德夫根据胜任力的可变化情况把胜任力分为硬性胜任力和软性胜任力。硬性胜任力指人们完成预期达到的工作标准:

 软性胜任力指个人的行为和属性。

 第四, 按组织需要的核心专业和技能分为通用胜任力、 可迁移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

 第五, 诺德豪格从任务具体性、 行业具体性和公司具体性三个维度对胜任力进行划分、 提出六个范畴的胜任力分类:

 元胜任力、 行业通用胜任力、 组织内胜任力、 标准技术胜任力、 行业技术胜任力和特殊技术胜任力。

 第六, 依照胜任力的区分度, 胜任力可以划分为基础胜任力与转化类胜任力。

 最后, 根据可观察性、 潜在性等特征, 将胜任力分为最外层胜任力、 中间层胜任力和核心层胜任力三大类。

 4. 三、 胜任力结构模型 (一)

 冰山模型。

 自我概念指的是关于一个人的态度、 价值和自我印象。

 特质指的是身体的特性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 也就是一个人生理特质以及对情境所产生的情绪反应。

 (二)

 洋葱模型。

 在该模型中, 胜任力被划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层、 中间层和最外层。

 核心层包括动机和个性特质; 中间层包括自我概念、 社会角色、 态度和价值观; 最外层则指知识和技能。

 由表层到里层, 越来越深入, 最里层是个体最深层次的胜任力, 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

 (三)

 梯形模型 (四)

 金字塔模型 (五)

 有效绩效模型 (六)

 其他应用模型 5. 四、 构建胜任力结构模型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

 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包括:

 (一)

 文献查阅法(二)

 焦点访谈法(三)

 行为事件访谈法。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里兰开发。

 (四)问卷调查法(五)

 工作日志法(六)

 职业分析方法(七)

 关键成功因素法 胜任力建模过程中还有一些其他方法, 如观察法、 图片故事练习法、 系统性多层次团体观察等等。

  第三节

 胜任力理论作用和价值

 1. 一、 对人员素质测评标准内容的影响 在进行员工胜任素质测评时, 要把握以下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2. 能力 3. 社会角色与自我认知 4. 特性 5. 职业倾向 2. 二、 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求职申请表的设计 工作申请表的改进, 我们认为要从有效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三方面去衡量。

 3. 三、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面试过程设计 1. 开发面试题库 2. 明确评分标准, 设计面试评分表 3. 面试考官 4. 四、 应用胜任力模型构建评价中心 胜任力模型的评价中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构建胜任力模型 2. 甄选评分指标及建立评分体系 3. 选择与设计情景演练工具。

 情景演练技术是评价中心的核心技术。

 4. 测评实施与观察评分 5. 综合评价。具体是给出综合评价等级还是出具详细的评价报告是根据测评目标及测评项目要求决定的。

  第三章

 人员素质测评的标准设计

 第一节

 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概述

 1. 一、 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作用

 1. 有利于促进人员与工作岗位的物化连接 2. 有利于提高人员素质测评的科学性、 客观性 3. 有利于统一观点、 深化认识 2. 二、 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 (一)

 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横向结构。

 在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设计中, 可以概括为结构性要素、 行为环境要素和...

篇六: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身体身体要遵循的科学原则有哪些?锻炼身体身体要遵循的科学原则有哪些?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简述教师示范的基本要求?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①积极地旁观; ②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③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①桥梁和通道;②大舞台;③大课堂;④大平台;⑤切入点。

 3、什么是乳酸能? 人体如以最快速度持续运动数秒后 ATP 耗尽时代之而起的肌糖元在无氧条件下供能以使 ATP 合成并产生代谢物质——乳酸。

 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①谈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②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 ③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概念; ④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⑤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⑥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⑦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5、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综合创新原则等。

 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 分)

 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7、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10 分)

 答:1)循序渐进的原则;2)全面锻炼的原则;3)经常性锻炼原则;4)区别对待的原则; 5)准备与整理活动原则。

 8、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答:1)体育运动对骨骼结构与机能的影响; 2)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体育运动对肌肉结构和形态的影响。

 9、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答:1)打好身体基础; 2)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学习、锻炼、评价;

  3)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养成锻炼习惯;4)培养自我体育意识。

 10、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答: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人才不可缺少的主要途径.

 11、青少年时期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简述提高快速跑能力的练习方法.

 答:各种起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接力跑等

 12、简述耐久跑的作用

 答:①发展耐力素质,提高心肺功能.

 ②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

  ③培养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13、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

 答:动作要领:加速助跑,快速踏跳,起跳后紧腰,稍屈髋,两臂主动前伸,双手用力推撑器械远端,两腿左右分开积极前摆,脚过器械后立即制动腿,两臂斜上举,挺身落地。

 14、什么是运动外伤?说出其中两种。

 由于外力的作用使皮肤、肌肉、骨胳等受到伤害,称为外伤。

 外伤包括擦伤、挫伤、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扭伤、脱臼、骨折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15、中学生体质综合测试和评定的工作是由谁来完成的?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是由校医和体育教师共同完成的。

  (1)形态机能:身高、体重、胸围(2)机能指标:肺活量、安静脉搏(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指标:速度、耐力、灵敏、力量、柔韧

  16、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2)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7、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蹲撑,两手扶地,同时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动,前滚时,后脑、肩、臀部依次着地,然后抱小腿团身成蹲撑。

 18、简述小学体育教学的一般性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9、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教育寓于严密的组织教学之中;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抓住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0、根据《新课标》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 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②运动形式活泼,能激发学习兴③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④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⑤简单易行。

 21、怎样预防体育活动发生运动损伤? ①要明确每一项活动的动作的要领。②要加强组织纪律性。③要加强体育卫生监督。④要重视体育活动中的保护与帮助。⑤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⑥要注意运动的环境和条件。

 ⑦上体育课的着装要轻便,身上不要有易造成伤害事故的物件。

 22、人的食物中含有几大营养是什么?并说出它们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糖类)、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和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碳水化合物在(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维生素、纤维素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23、谈一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①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化(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 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师生转变关系;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给学生心理支持;注重培养自律能力等); ③教师成为研究者参与者(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法官和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好合作伙伴,帮助找研究的起点,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的策略,实施与检验行动等);等等。

 24、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0 分)

 受试者两腿伸直,两脚平蹬测试纵板坐在平地上,两脚分开约 10——15cm,上体前屈,两臂伸直向前,用两手中指尖逐渐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测试计的脚蹬纵板内沿平面为 0 点,向内为负值,向前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25、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8 分)

 答: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4 分)③落实得法(4 分)

 26、简述在支撑跳跃的教学评价中,对优等动作质量的评价标准。(8 分)

 答:①助跑:轻松、自然、协调、有力、速度快②起跳:速度快、有力、腾空高③撑箱动作:直膝、分腿大、展髋、有明显的制动和上体挺身动作,展体充分,姿态优美④落地:稳 27、什么是“极点”现象? 答:在长跑时,由于有机体各器官活动的协调作用被破坏,而发生肌肉酸疼,胸部发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跑速减慢,想停止运动等自我感觉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极点”现象。考试 28、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答:当出现极点时,要求运动员有一个战胜困难的决心,要顽强的坚持跑下去,同时应该调整跑的速度,注意呼吸方法,机体内脏器官会逐渐适应,“极点”很快被克服。

 29、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 答:1、身高 2、体重 3、肺活量 4、立定跳远(50m)5、台阶实验(1000m 男)(800m 女)任选一项;6、握力、坐位体前屈(男)任选一项;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握力 (女)任选一项。

 30、简述体育课课堂常规 答:1. 课前穿好便于运动的服装的鞋子,处理好有碍于运动的物品。

 2.提前到达上课地点,主动配合教师准备好上课器材,下课主动归还器材,养成爱护场地,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3.因病因事不能上课,应按规定请假或见习。

 4.集合站队要快、静、齐。

 5.上课要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开动脑筋,认真练习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6.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关心同学,团结友爱。

 7.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注意安全。

 8.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坚持经常锻炼。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 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 增强自尊和自信, 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EQr121 学校体育网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

 、直观法(动作示范)

 、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 体育教学原则:

 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 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32、学年教学...

推荐访问:身体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身体素质 哪些方面 包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