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6篇

时间:2022-10-10 13: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6篇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浅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共中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6篇

篇一: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研究论文-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措施浅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根据党的十七大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提出农村改革发展六大基本目标任务, 其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关键词:

 《决定》 ; 农村; 生态环境问题; 措施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到2020 年, 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有六大方面, 其中,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基本目标任务之一。

  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1.废除人民公社, 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 取消农业税, 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2.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 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 13 亿人口吃饭问题。

 3.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小城镇蓬勃发展, 农村市场兴旺繁荣,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 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

  4. 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社会事业加速发展, 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5. 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 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

 农村改革发展同时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开发等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如乡镇企业对农村空气及水质的影响, 种植业生产中农药、 化肥、 农膜、 化学制剂的投放对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 村镇的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建设工程不完善等问题。

 农村水、 空气、 噪声、 垃圾污染的加剧,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广大农民群众正面临着因生态环境问题而带来的生理、 心理双重威胁, 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

  二、 现阶段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农村饮用水污染严重。

 由于环保意识淡薄, 重视程度不够, 诸如乡村集中人口地区将生活垃圾倒入水里等一类陋习 十分普遍, 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 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 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 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 另外, 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 很多群众不能喝到达标的干净水。

 2.化肥、 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与破坏。

 化肥、 农药、 农膜、 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使用, 促进了农业增产、 推进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但同时, 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化肥、 农药大量流入河流、 湖泊, 对农村地表水、 地下水、 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直接影响人类健康; 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 由于极难降解, 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 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 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所含化学元素比例失调, 打破了原有平衡。

  3.生活垃圾、 生活污水的无组织倾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 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数量大大增加, 尤其是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垃圾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洗衣粉磷的危害更是极其大的。塑料垃圾是很难降解的, 且利用率极低, 大部分都露天堆放, 这不仅占去了大片的可耕地, 导致了垃圾填埋场封场速度加快, 同时也给封场后的绿化和开发利用带来困难。

 而且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 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生活污水排放入河流后, 在枯水期, 污染物难以稀释, 水质经常出现超标现象, 导致水体恶臭发黑, 丧失正常水功能。

  4.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

 近年来,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很多的机遇, 但同时, 乡镇企业也是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主力军” 。

 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 废气、 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很大, 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

 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 但长期闲置, 没有正常运行, 废水不经处理, 直接入河; 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 偷排现象严重。

  5.由于城市环保力度加大而使大量工业企业转移到农村,这种污染转移造成了污染加剧。目前中国城市环保力度在不断加大, 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

 增强, 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则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 将企业转移到了农村,这样, 其污染也就一起转移到了农村, 这就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给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雪上加霜。

  6.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使生态功能退化。

 一些地方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如开山炸石、 乱挖乱采仍屡禁不止,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既破坏了自然环境, 也使其生态功能退化, 生态失衡, 给当地人民的生产、 生活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7.城镇化带来一系列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但是由于环境意识的薄弱,加之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城镇环保硬件设施如生活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等没有跟上, 造成城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进而对其周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

  三、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一)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 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特别是重视广泛开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摆位的认识是尤为重要的。

 此外, 农村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基地, 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三废” 的消纳场所, 也是城市的生态屏障。

 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像重视城市环保一样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进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二)

 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管理、 治理农村生态环境

 中国农村经济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 但总水平仍较低的,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仍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但同时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趋势, 各级政府不仅要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 还应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当地的法规、 办法, 如结合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制定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染和化肥、农药、农膜污染程度制定相应治理办法等,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切实发挥环保法规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三)

 制定有关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相关政策, 运用立法手段降低农民的损失、 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 是指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收费, 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或产品进行补偿或奖励, 对因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害的人群补偿, 以激励市场主体自觉保护环境, 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中国的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通过对损害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 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 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进而达到保护资源、 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

 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科研, 推广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污染防治技术

 本着落实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构建节约型、 和谐型社会的指导思想, 鼓励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及各类研究、 开发机构参与村镇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运用科技力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如节水农业技术、 污染防治配套技术、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农业环境监测技术等, 大力宣传和普及植树

 种草、 水土保持、 科学种养、 农副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污染防治技术等方面技术, 同时, 加强监测力量,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 使科研工作能够真正为生产实际服务, 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造福子孙。

  (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指出, 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其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而推动科学发展, 加强农业发展, 关键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中国的生态农业是包括农、 林、 牧、 副、 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 多层次、 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 针对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 具体措施有优化能源结构, 充分利用秸秆、 畜禽粪便的沼气燃料新能源, 发展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 通过对农村污染物较简单的污水进行利用,大力开展污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利用; 在对当地农村土地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后, 因地制宜地实行科学生态的施肥等技术, 尽量减少化肥、 农药、 塑料薄膜等农业资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建设生态示范区, 给广大人民群众以生动形象的生态教育,坚定各级领导及人民群众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信息, 从而真正达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 更好地解决《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之一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Z].

 [3]鲁岩.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N]. 大连日报,2008-03-11.

 [4]李建东.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J].农村经济,2006, (5).

  [5]喻太刚.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 (2)

 .

 [6] 卢 德 裕 . 农 村 生 态 环 境 严 竣 的 现 状 和 对 策[EB/OL].http://esa.stepb.gov.cn/index.files/Page407.htm.

篇二: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 !$$%$"!! ’ "#$%&’()*’+ ’ ,%’- ’ ! ".+’$/"+’0%+012’3’.% " 4. ’# 5./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李志强 ! !#)(* "#男 !汉"#山东潍坊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农村治理$社区治理方面的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 !"4//$!% "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困境问题解析及破解路径李志强"张灵灵"刘亚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法政学院#江苏 南京(!$$33 "摘 ! 要!乡村社区是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和空间缩影"是人与环境的综合体!乡村社区的生态问题是新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研究的规范性"以乡村治理的中观层面为基础框架"结合已有研究"考量现实层面"立足产业%社区和治理三个方面"就乡村生态治理的困境表现%原因及路径进行了阐述!关键词!乡村社区&中观视角&生态困境&突破路径中图分类号! 4#!%!! 文献标识码! 5!! 文章编号! !&"!*)!&- ’($!) ( $#*$$!(*$&!"#$%&’&#"7&($;,’("&(.1*("()’*#$7’$100#’"5;5#$514’,#$’>#,’("!"#$","-() # #$-()!"()."() # !"%/-.-(! 374""#"&D*E*+/5/),+,.-6*-,"+ # >*+;,+%8+,1$6.,-9"&F+&"6)*-,"+37,$+7$G H$74+"#"%9 # >*+;,+% (!$$33 #!4,+* "!8&,5#*, & \K<B@G:AAKDH=>HCB?BCHGKDH=BDJBC9BG8AHDHB=K<8:E<K<B@C:GH8=> # BDJH=HCBG:A9@8W:E7KABDBDJ8D;H*<:DA8D=I6788G:@:FHGB@9<:?@8ACHD<K<B@G:AAKDH=H8CB<8=78K<F8D=9<:?@8AC=:?8C:@;8JHDHA9@8A8D=HDF=78C=<B=8F>:E<K<B@<8;H=B@HLB=H:D # C988JHDFK9=78A:J8<DHLB=H:D:EBF<HGK@=K<8BDJ<K<B@B<8BCBDJ9<:A:=HDF8G:@:FHGB@GH;H@HLB=H:DHD=78D8M8<BI]D:<J8<=:C=<8DF=78D=78C=BDJB<JHLB=H:D:E<K<B@8G:@:FHGB@8D;H<:DA8D=F:;8<DBDG8 # =7HC9B98<8W9:KDJC=78JH@8AABC # =78GBKC8CBDJ=789B=7C:E=78<K<B@8G:@:FHGB@F:;8<DBDG8E<:AHDJKC=<> # G:AAKDH=>BDJF:;8<DBDG8?BC8J:D=78A8JHKA@8;8@:E<K<B@F:;8<DBDG8E<BA8M:<Q # G:A?HD8JMH=7=788WHC=HDF<8C8B<G78CBDJ9<BG=HGB@G:DCHJ8<B=H:DI91%/(57& & \K<B@G:AAKDH=> ’ [8C:*98<C98G=H;8 ’^G:@:FHGB@JH@8AAB ’ .<8BQ=7<:KF7<:K=8!!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业造成的城镇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而农村环境问题由于受城市政策边缘化影响#却在很多地区呈现出加速恶化的趋势%早在($$"年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就曾指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同时存在#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双重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不健全#部分农村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伴而生的是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状况不佳#农业污染问题极其突出%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拓展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和新方向#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乡村社区是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乡村社会的空间缩影#尽管乡村社区的发展对促进乡村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究其根源#实质是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禁锢下的落后理念所导致的

 传统经济增长型模式背后负面问题的叠加效应#是属于经济发展$制度转型$治理革新和文化重塑的复杂性系统问题%这也是研究乡村生态治理的基本立足点%一#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问题阐释伴随农村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 ,! -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状况#为乡村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因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冲突事件也不断增多#环境冲突已成为当前乡村社区生态治理所面临的一大困境%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村改居及过渡性社区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水环境治理问题的映衬下#农村环境冲突和生态治理问题有被不断放大的趋势#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探究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对于乡村生态治理困境的原因#国内学者分别从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地域特征和文化理念等方面做了探讨%伍引凤 ,( - 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视角#指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主体参与程度低和城乡二元环境管理体制下的 )城市中心主义*政策#是导致城乡环保政策不统一$农村环保投入不足#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机理%党卓钰 ,% - 主要从影响乡村环境的主要要素层面#认为农业生产$乡镇企业$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四个方面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因%刘畅$于双民等 ,3 - 人认为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污染加剧#与缺乏相应的科技支撑分不开%郑艳 ,+ - 则把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归因为长期的社会历史因素$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认识偏误%牛庆燕 ,& - 试图对生态困境难题进行道德哲学形而上高度的价值感悟和统摄性的生态思考#认为生态困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困境#是人类通过理性意识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出现的价值意义和世界失衡的表现%应该说#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造成乡村生态困境的原因做了具体的阐释#可以看出研究者由于关注的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差异较大#而且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逻辑较为混乱#论述内容和层次很难在规范的理论结构框架内展示%基于此#本文以乡村生态治理的中观层面为基础框架#结合已有研究#考量现实层面#立足产业$社区和治理三个方面#就乡村生 态 治 理 的 困 境 表 现#原 因 及 路 径 加 以阐述%二#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体现主体失位#组织低效%乡村环境治理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缺失%乡村环境资源属于纯公共物品或半公共物品#环境问题具有外部性效应#如果缺乏相应的激励补偿机制或惩罚措施#环境治理问题容易滋生 )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致使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严重失衡和不足#环境供给制度失效%科斯认为#环境外部性问题根源上是由于市场产权界定不清造成的#因此只有明确界定和保护产权#并放开对于市场进行自愿交易的限制#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自然可以有效地解决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将由行为主体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流失造成的成本#依照 )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实行资源成本加总化#即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机制解决环境问题%而在现实乡村环境治理状态下#由于农村土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属于集体产权所有制#产权界定模糊#很难通过市场交易机制提供责权明晰的行为机制和运作路径#这也是导致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市场化推进缓慢的根本原因%基层环境治理机构关系尚未理顺%乡村治理大部分属于自主治理性质#很多时候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环境制度设计与乡村环境治理部门的自主性治理经常存在某些张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乡村基层环境保护部门功能缺位%虽然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强了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机构也开始向乡镇农村延伸#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新旧问题累计叠加#机构运作效率迟缓#管理规范欠缺’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环卫队伍缺失%一些常态基础设施如污水管网和集中垃圾运输渠道不畅通#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箱数量过少#不能够满足需求’资金缺位#垃圾处理人员偏少等’三是环保多部门协调困难%农村环境治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基层环保部门对农村工业污染的监管#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生产化肥过量使用#农药残留污染的监督#城乡建设部门对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和加工#以及畜牧兽医对家畜养殖污染的防控等%部门之间没有隶属% !李志强等&乡村振兴中的生态困境问题解析及破解路径

 关系#各自开展工作#缺乏相互协调和共同推进的机制#难以发挥环境治理的整体合力%乡村社区环境自治运作困难%随着体制背景$社会基础的变化#中国原有的乡村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乡村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根本要求 ," - %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治理的单一行政模式存在较大矛盾#制度僵化制约着乡村社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生产落后#多源污染%农村面积广大#地形地貌复杂#产业类型多样化#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从已有研究和实际调研来看#农村的污染主要包括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居民生活污染三大方面#这不仅是源于农村特定的地理区位#产业形态和生活习俗的影响#根本上是由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理念和发展境遇所导致%总体来说#农业污染来源主要包括化肥使用$农药使用$地膜使用$秸秆焚烧和畜禽养殖等%据统计#我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T #化肥用量占%!T #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 3 倍%而我国每年 !)$ 万吨的农药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T, ) - %农村传统的石化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加大了农业生产成本#破坏了土壤结构#威胁生物的生存$加剧了水体污染#还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农药和地膜的使用也加剧了土壤及作物的污染#秸秆焚烧会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和大气污染%另外#畜禽养殖是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尽管相关部门严格要求养殖场做到废弃物内循环或无害化处理#但是养殖场普遍面临着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不高#资金实力不足#缺乏废弃物处理的技术设备问题#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偷排偷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业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按规定应由企业内循环或治理达标后排放#但也有部分企业为节省资金或因技术设备不足投机取巧#致使水和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空气环境污染严重#对居民身体健康形成威胁%乡村居民生活污染源主要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排放三个方面构成%居民生活污水治理的难点在于#村庄居民聚集程度不高#凌乱$分散的状态导致很难建立遍布全村的污水回收管道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基本上都是由居民直接排放进水渠#随之汇入河流或渗进土壤%近年来省市相关部门对乡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较为重视#每年都有下拨专项资金进行整治#现在每个村都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在规定时间沿着乡村道路回收垃圾%不足的是#居民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多半居民素质较低#再加上路边未设置垃圾桶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环卫工人搜集处理垃圾时间不固定#且经环卫工人收集的垃圾一般都是在固定的水泥垃圾池直接焚烧#虽然减轻了地面污染#但又影响了大气环境%另外#垃圾的清运主要是采用敞开式或半封闭式收集设备#且偏重于人力收集#促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形式更为严峻复杂#极大地增加了治理难度%产业不均#发展粗放%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为乡村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改革开放以前乡镇工矿企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推动力%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其主推力传统型乡镇工矿企业的 )三高*特征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造成 )高经济$低生态*的恶性循环现状%!)三高*指高能量$高投入$高污染"农村乡镇工业产业发展不均#经营方式粗放#点源与面源污染严重%多数地区农村企业设备简陋$生产粗暴$水平落后#工业污染处理粗糙$资源利用率低#加之农村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监管有度的生态环境管理与监督补偿机制#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并不能有效地给予应对%此外#农村经济过度依赖化工$金属冶炼等)三高*工矿产业以及经营粗放的印染$食品加工产业#产业发展不均衡#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 ,# - #区域问题严重%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亦有不利影响%三#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因由规范缺乏$意识淡薄%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大都淡薄#就实际来说#正确的环保意识有利于环境的发展与建设#错误的环保意识会阻碍环境建设%当前乡村社区居民的身上大都存在环保意识淡薄的现象%农村生产生活模式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粗放增长型为主#居民为满足自身利益需求#任意消耗内生自然资源$无视规则随意排放废弃物#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清晰甚至无意识#致使乡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得不到真正解决 ,!$ - %同时#乡村社区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亦是如此%当前很多基层领导3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卷 !第#期" ($!)年

 干部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重要性以及深远意义的认识不够到位#将经济利益置于生态效益之上#放任环境污染状况#基于市场竞争原则#支持污染性高的乡村企业#以达到发展本地经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业绩的目的 ,!! - %基层干部思想素质不高$环保意识淡薄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阻碍了乡村社区生态文明环境建设#是造成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重要因由%资源流出#人才流失%资源是乡村社区发展的根本#人才是乡村社区生态治理的主体要素和运行基础#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源和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乡村社区生态环境的发展%其中资源的过度流出使得乡村环境走上治理的瓶颈#一方面是城市对乡村生态资源的压榨与索取#另一方面是乡村...

篇三: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21.1“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 于法稳[摘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农村生态环境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与弱项,农村生态治理面临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同时,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还存在着资金、机制、技术模式、体系及能力、制度等方面的诸多困境。新发展阶段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拓宽市场融资渠道。[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治理; “十四五”时期[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21)01-0044-08[作者简介]于法稳,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一、问题提出及文献综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 3 月 8 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既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定位,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生态学意义上,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产品的需求与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就是对洁净空气、清洁饮水、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与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新发展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从来没有被放在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平等的地位对待,城乡在生态环境治理设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自然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近些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行动,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但长期积累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难以在短期内通过几次行动得到根本性解决。因而,相对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村生态环境依然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与弱项。

 “十四五”时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与弱项。农村生态环境是其中最大的短板与弱项,也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十四五”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环境、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基于此,围绕“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收稿日期:2021- 01- 31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 (项目编号:17AZD012)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中国生态环保督查制度实施状况调研” (项目编号:GQZD2020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44 · ·。

 。. .。

 。

 境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对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着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理论与实践问题,学术界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有学者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加快健全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① 早在 2014 年,就有学者围绕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概念进行了界定,即通过国家生态制度体系的构建、完善和运作,使制度理性、多元共治、生态正义、生态民主等理念渗透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并引起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组织方式、行为方式等的深刻变化,进而实现由传统国家生态环境监管向现代国家生态环境治理转变的过程。

 ②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从而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④ 在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起步较晚,亟待形成符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⑤ 因此,补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与弱项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往往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存在着理念缺失、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支撑能力弱、机制保障能力差等问题 ⑥ ;同时,也存在着绿色生产和村民绿色生活长效机制缺乏、农村产业污染复杂化、各主体协作关系不清晰以及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⑦ 。为此, “十四五”时期,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转变思路,创新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统筹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奠定基础。上述文献为本研究从宏观层面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但已有文献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方面的系统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由此,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如下 3 个方面:一是从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人居环境3 个方面系统分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形势;二是从资金、机制、技术模式、体系与能力、制度等层面全面剖析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破解的困境;三是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形势正如上文所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起步较晚,而且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之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被边缘化,甚至被忽视。近些年来,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入了加速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差距依然明显。新发展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人居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依然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短板与弱项。(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讲,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包括耕地、水域、森林、草原四大生产性资源系统的保护,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考虑,本文重点分析耕地、水域两大资源系统。由于国家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公布最新数据,本文采用能够获得的近期数据对问题进行阐述。一是耕地资源紧缺,优质耕地数量不足,整体质量亟须提升。据《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截至 2016 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 13495.66 万公顷。2015 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 33.65 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 29.30 万公顷,年内净减少 4.35 万公顷。从 2009 年到 2016 年,耕地面积从13538.46 万公顷减少到 13495 万公顷,减少了 43.46万公顷,减少 0.32%。

 ⑧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优质耕地被占用呈现刚性递增态势,而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依然会持续存在。新发展阶段,随着环境规制的完善,城镇提高了工业企业进驻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向乡村蔓延,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擅自扩大村庄拆迁范围,新建居住点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同时,也增加了村落周边优质耕地“被变身”为建设用地的风险。一些地方耕地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加重,粮食安全和生“十四五”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对策45 · ·。

 。. .。

 。

 2021.1态安全都面临严重挑战。在一些特殊区域耕地资源系统还存在着水土流失、沙化问题,以及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我国耕地土壤的点位超标率为 19.4%。

 ⑨ 这些因素的相互叠加,导致我国耕地面积质量构成中,优质耕地占比进一步下降。

 ⑩ 2019 年,以 20.23 亿亩耕地为基础,按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平均等级为 4.76 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 6.32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31.24%。

 輥輯 訛从实践层面上看,为切实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以及“占补平衡” “占优补优” “增减挂钩”等政策措施,对保护耕地数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耕地数量和质量双下滑的态势。新发展阶段,耕地资源保护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要,迫切需要以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为路径,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其中的核心之一就是耕地土壤质量的保护。二是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众所周知,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 1/4,属于典型的水资源短缺国家。我国的水资源短缺表现出如下特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三种不同性质缺水形态并存;水脏、水多、水少、水浑四种现象同在。

 輥輰 訛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生态要素。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优质水资源被配置到非农产业、城乡生活领域,一些区域农业灌溉用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用水结构来看,农业用水占比依然较高。2019 年,在全国 6021.2 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中,农业用水占比为 61.2%,但在不同省市区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人均综合用水量为 431 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 368 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 60.8 立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 89 升 / 天。

 輥輱 訛根据《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 年地表水监测的 1931 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占比为 74.9%,劣Ⅴ类占比 3.4%。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监测的 1610 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 79.1%,劣Ⅴ类占 3.0%。10168 个国家级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Ⅰ~Ⅲ类水质监测点占14.4%,Ⅳ类占 66.9%,Ⅴ类占 18.8%。而 2830 处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井中,Ⅰ~Ⅲ类水质的监测井占 23.7%,Ⅳ类占 30.0%,Ⅴ类占 46.2%。

 輥輲 訛农村水环境不仅受工业企业的影响,而且也受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工业废水与农村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相叠加,使得农村水环境形势愈加严峻。在一些区域,农业灌溉依靠污水或水质不达标的水源,不仅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污染了耕地土壤。饮用水安全是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水源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需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相统筹,不能够单方面地考虑饮用水本身,要从影响水环境的因素,如垃圾、禽畜养殖、面源污染等问题的综合治理入手,全面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二)农业生产环境改善任务艰巨改革开放 40 余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基于化学品投入的生产方式对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改善、保障农产品质量自然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基本出发点。一是尽管农用生产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施用强度依然很高,综合使用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化肥施用总量达峰值后实现了递减。改革开放之后,农用化肥施用量持续增加,2015 年达到了峰值 6022.6 万吨。

 輥輳 訛《到2020 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发布之后,化肥施用量开始递减,2019 年下降到 5403.6 万吨。

 輥輴 訛 其次,化肥施用强度达峰值后尽管也实现了递减,但依然处于高位。化肥施用强度在 2014 年达到峰值363.0 公斤 / 公顷,此后连年递减到 2019 年的 325.7公斤 / 公顷 輥輵 訛 ,这一数值还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所设置的安全上限值(225 公斤 / 公顷)。最后,化肥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仍属于偏低水平,提升空间或潜力较大。据来自农业农村部的信息,截至2020 年底,我国化肥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0.2%,比 2015 年提高了 5 个百分点。二是农药使用量实现了递减,但使用的科学性46 · ·。

 。. .。

 。

 单位:%表 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年份 全国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村庄比例 与全国相比 村庄比例 与全国相比 村庄比例 与全国相比2015 11.44* 21.09 9.65 5.22 - 6.22 6.77 - 4.672019 43.65** 76.03 32.38 42.03 - 1.62 26.44 - 17.212019 与 2015 年相比 32.21 54.94 22.73 36.81 4.6 19.67 - 12.54资料来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报告(2019 年度)》、 《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5)。注:* 该数据不包含西藏自治区。表中数据是针对监测村中,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纳入城镇管网的比例。** 该数据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测,覆盖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涉及167 个县(市、区、旗)2422 个村。明显不足。同时,农药包装物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首先,农药使用总量达峰之后持续递减。2013 年,农药使用量达到峰值 180.77 万吨,此后持续下降到 2019 年的 145.6 万吨;同时,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使用量为 8.8 千克 / 公顷,远高于发达国家农药用量的平均水平。

 輥輶 訛 其次,农药使用的科学性明显不足。基层调研发现,普遍存在着农药使用方式不规范、不精准、不科学的现象,农药使用率相对较低(2020 年为 40.6%)輥 輷 訛 ,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最后,农药包装物污染日益凸显。尽管农药使用量实现了递减,但由于包装规格的缩减,农药包装物产生量剧增;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回收机制及资源化利用途径,散布在田间地头、水体中的农药包装物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篇四: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王慧娟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环境保护局 山西运城 044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工业经济均取得了飞跃性 的 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环境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

 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农村废弃物污染,畜禽养殖污染 ,化肥 、

 农药污染,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 ,都使 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生态质量也有所下降,因此 对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我国的农 村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 村水 污染 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 、水库、池塘、沟渠 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水生态系统总称。随着科技的进步,我 国农业生态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农家肥被化肥、农药等广泛 取代。这些化肥农药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 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又渗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 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这就是所谓的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 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农 村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水环境污染。近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农户的分散 养殖转向工业化养殖,但是 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 评价且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大多数的屠宰场直接将动物血、废 水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2 化肥、农药等不合理造成污染与破坏 化肥 、农药 、农膜、生长调节剂等农用物资的使用促进了农业 增产 ,但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化肥的使用 结果导致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 ,土壤中的肥料养分容易流失,进 入河、湖、库等污染了水体 ,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另外,长 期施用化肥对农业环境造成影响:氮素化肥浅施 ,造成氮的逸失 ,

 碳肥的不合理使用,增加了大气中 CO 含量,增强了温室效应。农 药污染主要表现在,我国农药利用率低于 30%,导致 70%的农药 散失于环境当中,散失于环境中的农药直接接触人类皮肤,可引 起皮肤过敏、红肿、瘙痒等。一部分还可通过人体呼吸系统进人肺 部,促使哮喘病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是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 害虫的天敌也无一幸免,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如果农 药使用不当,尤其是临近收获的农作物 ,会造成污染危害,譬如一 些地区的蔬菜、水果有机农药含量超标,就是农药过量使用所致。

 3 农 村 废弃 物污 染 多为生 活混合 垃 圾 农村废弃物污染 ,农民的生活垃圾乱倒 ,生活垃圾多为混合 垃圾 ,如 :旧衣服 、厨房垃圾、废旧电池、塑料袋等,形成了一个天 然垃圾场 ,夏天蚊蝇滋生 ,冬 天东北风一刮塑料袋满天飞 ,同时生 活垃圾腐烂、发臭、发酵分解,给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 且垃圾在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 ,产生了多种酸I生的代谢产物 ,

 在雨水的淋浇下流入到地表或渗入地下,引起饮用水源的污染 ,

 对土壤也造成了污染,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垃圾中的病 原体可能导致农村传染病的发生。

 4 塑 料薄膜 的 污染 农膜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膜主要是用来覆盖种 植庄稼,庄稼收获后若不及时清理 ,就会被埋在土壤中使土壤的 通透性变差,土壤中的水分运动受阻,不利于土壤空气的循环 ,引 起土壤板结 ,由于大部分农膜使用非降解地膜 ,使农作物减产。农 膜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很漫长,同时挥发出有害物质 ,使土壤活 性降低,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5 农 村 乡镇 小企 业污 染 农村乡镇小企业污染,由于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乡镇企业如雨 后春笋般蓬勃崛起 ,引发了资源的超量开采,生态环境恶化。农村 工业污染使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值得注意的是高能耗的实心黏土 砖厂仍在严重污染农村环境,烧制这些黏土砖时消耗大量的煤 ,同 时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这些废气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 的承载能力。废水的排放量也不容忽视,主要是造纸厂、食品加工 厂等废水的排放,由于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多,可引起水体的富营 养化。有些企业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偷排废水现象严重。

 6 矿产 资源不 合 理开发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使生态功能退化。

 由于一些地方群众在矿产开发资源上,只顾眼前,不计后果,在开 矿过程中,破坏地表植被 ,引起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尤其是泥石 流能量巨大,破坏力极强。同时采矿时产生大量粉尘,形成大气污 染。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 ,直 接污染严重,往往是一家小造纸厂、小印刷厂污染一条河 ,一个小 冶炼厂、小采矿厂毁掉一座山。再者,基层政府由于看着短期的经 济效益,故而环保意识淡薄,在环境保护措施上比较落后 ,更有甚 者任其发展 。

 7 保 护农村 生态 环境 资源 及 改善措 施 7.1 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 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在宣传教育上下狠功夫,把农 村生态环境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通过广播电视 、报刊,印发 宣传资料、环保知识手册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 知识的宣传,使农民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对其 自身健康 和其生活的环境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 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因此 ,中央和地方政府有责任帮 助农民懂科学 ,学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通过提高农 民本身的知识和素质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7.2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为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首先成立综合整治领导小 组,逐步分工到位,事事到人。加大投资,多方筹资,最大限度发挥 财政投入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使人民群众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 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建立垃圾池,使垃圾定点存放,集中收 集处理 ,逐步实现每村配有保洁员,负责 日常卫生的打扫和垃圾 的定期清运,做到村村垃圾无死角。在化肥污染问题上,推广生物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年 第 10 期 ( 下转第 169 页)

 个叶 仪

 匕 0 - J 采 17 :

 IL 对于农药环境污染问题,可用安全、高效、污染性小的生态农 药取代当前使用的农药品种。生态农药应易分解 、无残留,对环境 污染小,不但在动物体内不会富集,而且能通过代谢迅速排出,代 谢产物也应无 毒性 ,无致癌 、致畸 、致 突变等潜在遗传毒性 。典型 的生态农药有瓦尔堡醛、印苦榛子素等。

 3.2.2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从环境污染的角度 ,使农民真正意识到防治农药 污染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3.2.3 科学种 田 广泛宣传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3.2-4 加强监管 相关部门要对当地地下水和饮用水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和不 定期抽检。农牧部门要加大对生态农药的宣传,鼓励农民使用生 态农药 ,并对违法、违规销售剧毒、高毒农药的商户进行查封 ,并 收缴其销售的剧毒、高毒农药。

 4 结 语 在环境问题 日益严重的今天,农药污染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 态农药的研发和生产是关键,农药污染的相关治理措施是重点,环 境保护和管理是保障。随着农药污染治理措施研究的深入,农药生 产和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滕兆娜.论我国农药污染的防治.2012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 讨会[c】.2012,6,22- 25.

 『2] 潘婷.强化农药 污染治理提升农 业环境 安全水平 .六 型农 业, 2 0 15 . 【3J 3 陈菊,周青.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与生物修复.生物学教学,2006 (31) 11.

 [4] 安凤春,莫汉宏,郑明辉,等.DDT 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环 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7. 【5]蒋建东,顾立锋,孙纪全,等.同源重组法构建多功能农药降解基 因工程菌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6):884—891.

 [6]谢慧,朱鲁生,李文海,等.利用降解酶去除蔬菜表面农药毒死蜱 残留.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5):1245—1249.

 【71张建,柴多里. 浅谈化学农药的污染与治理.广东化 ,201 1(9).

 [8】李红权。李红梅,蒋继志,等.一株 DDT 降解菌的筛选 、鉴定及降 解特性的初步研究.微生物学通报,2008, 05,027.

 作者简介 赵云(1973一 ),男 ,安徽省芜湖市,硕士研究生,中级 ,研究方 向:环境保护 。

 ( 上接 第 166 页) 利用。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畜禽养殖企业的基础数据 的掌握 ,即养殖场的数量 、养殖场的规模 ,结合农村实际,合理布 局,控制畜禽养殖发展规模,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杠杆作用 ,引 导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做好畜禽排泄物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2.4 乡镇企业污染防治 准确掌握辖区内的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鼓励 乡镇 企业引入清洁生产模式 ,坚决治理和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 高耗能 型乡镇企业 ,对于污 染严重 的乡镇企业 ,要加 强监督检查 力度,对预期治理 目标不能实现的,要坚决予以关、停、转,坚决防 治已有乡镇企业的水环境污染 ,条件允许的区域 ,应积极引导乡 镇企业向 I=业园区集中,以实现污染的集中防控。帮助企业做好 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技术。此外,政府 相关部门要严格从源头做好把控 ,在招商引资时,要大力引进绿 色、环保型产业进驻。根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情况 ,因地制宜地建 设 一定 数量和规模 的城镇 污水处理 和垃圾处理设施 。

 2.5 加强环保监察力度 环保监察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环境现状的监察力度,加大对 重点区域 、重点行业领域的环保监察,坚决防止城市垃圾向农村转 移现象的发生。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向村 民讲述环保的重要性,提升村民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认识 ,拓宽环 境污染线索举报途径,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村民对违法乱排污染行 为的举报,充分群众的力量,共同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

 3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农村水 环境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技术、经济 、社会 各个方面,既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也 需要企业 、养殖大户增强环保意识 ,还需要村民积极的参与进来, 发挥多方积极性,共同做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 农村的生态环境 ,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 。

 参考文献 【1] 刘平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打破运营管理闲局【N1.中国环境 报,2014,7,9. 【2] 韩莉,张爱丽.农村水环境现状与解决对策【J J.河南水利与南水 北调,2009( 1) :10—11. 【3] 吴根义,廖新悌,贺德春,等.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 【J 1.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4,33(7):1261—1264. 『4]章勇 王旭.山东率先绘出畜牧业升级路线图【N].中国畜牧兽医 报,2014/8/24.

 作者简介 汪新 ( 1966一 ),男 ,汉族 ,山东德 州人 ,大学 ,工程 师 ,主要 从 事水污染防治和总量减排研究工作。

 ( 上接 第 167 页) 有机肥,使土壤和水的污染降到最低,采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 新农药。与此同时,有计划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水利工 程建设,使农民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再者积极推广农村能源 建设 ,如:沼气、太阳能清洁能源等。推进生态村创建 ,组织实施村 庄环境整治,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7.3 健全农村生态建设 的监管机 制 要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管理机制,制定法律和政策是重要 的,完善农村环境监管体系更为重要。环境监管能够有效地防治 农村 生态环境 的污染 ,在此过程 中,应做 到全程监督 ,全社会 共同 参与。根据地方特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监管模式。对于改扩建和 新建企业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防城市中的高污染企业向农村 转移,同时应没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 增强基层 环保T 作力量,配备基本的监测设备和一般技术人员,定期公布 本区域的水质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严厉打击浪费资源 、污染环 境 、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一言 以蔽之 ,我国农村生态 环境 面临的形势 日益 严重 ,它是 一个长期性 、艰巨性与复杂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几代人的不懈努 力,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每一个公民都应担当 起自己的责任 ,为子孙后代造福。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年 第 10 期

篇五: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方针。年中央 1 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 护” 字,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体系。一是加快生态屏障建设。深入实施“ 大绿化” 工程,以水系绿化为重点,突出抓好荒山绿化、道路绿化和镇村绿化。二是严格控制污染源。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实施农业“ 两减三保行动计划” ,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对农用地膜、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果袋等农田废弃物污染的治理。三是实施水环境清洁整治。以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积极实施农村河流池塘清洁整治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对河流源头、沿岸水源涵养区和水库库区实行强制保护,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确保水源安全。

 (二)重视“ 富” 字,着力培植生态产业体系。产业体系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基础,在产业发展规划中,突出“ 全市一盘棋” 思想,通过整合要素科学布局,按照“ 优质、高效、生态” 要求,抓好高效果品、特色畜牧和海珍品养殖三

 大传统板块,大力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建设和培育一批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

 (三)着眼“ 居” 字,着力建设生态人居体系。把小城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争取将 601个村居建设改造成 156 个新型农村社区。打造农村人居新环境。按照巩固扩面、整村推进的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争取2015年所有规划布点保留村达到“ 四清四化一配套” 标准。积极推广生活垃圾“ 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 无害化处理模式,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网络和环卫运行长效机制。

 (四)扎根“ 心” 字,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以“ 和谐文明村居” 、“ 星级示范村” 创建为载体,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家庭、生态文明一条街、生态文明村居等创建活动,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的新风尚。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按照“ 镇有一站、村有一室” 要求,抓好镇街文化站、农村文体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引导村居组织建立文化活动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特色村。

 二、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我市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水库水、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

 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一部分地区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二)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垃圾三级处理模式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尤其是垃圾填埋场的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垃圾处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渗滤液问题影响严重;无足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影响到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质量。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目前,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部分没有环评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四)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对农药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产生着一定威胁。

 导致当前我市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 5个方面。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农村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二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

 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三是农村环保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机制体系尚未完全理顺,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和交流还不够,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五是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受人力、财力、条件的限制,我市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宣传教育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因此部分农村地区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还比较淡薄,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在小问题变为大问题之前就进行解决,如何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是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思路 (一)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各部

 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要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一是各级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通过政府投入、财政贴息、前期活动补助等办法,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三)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围绕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重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

 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五)严格控制乡镇工业污染。必须按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原则,加大乡镇工业污染治理。首先,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制度,严把项目审批关。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禁止高耗能、重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马,杜绝污染向农村转移,避免渴泽而渔。其次,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大力调整乡镇产业结构。引导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加大对现有污染源治理力度,促进乡镇工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篇六: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县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 存在的

 问题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镇化,加之城市的部分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及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了 XX 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当前,急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对策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升级农村生态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完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加大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一、XX 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XX 市 XX 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绿色发展方式不足、生态机制建设滞后、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等几个方面。

 1 1 、农业绿色生产发展缓慢

 绿色发展方式的推行必须以绿色生产技术做支撑。绿色生产技术开发投入大、开发周期长,XX 市以引进学习为主,自主创新的绿色生产技术缺乏。引进的绿色生产设备,不完全适应本地的生产需求。以移动喷灌设备为例,在喷灌过程中容易留死角,而且天气干旱时不能完全把土地“浇透”的现象时有发生。

 空气、土壤、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绿色生产的成效。以空气为例, XX 年上半年 XX 市优良天数仅为 X 天,XX 年上缴生态补偿资金 X 万元,仅次于 XX 省“受罚”最重的泰安市。以水污染为例,《XX 市 XX 年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全市 X 个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极差比例控制在X%以下,可以看出 XX 市极差水体占比高。XX 年湖南“镉大米”的出现,就是因为灌溉用水以及土壤中含有“镉”,生态环境的文章没做好,空气、水、土壤的污染,会严重降低绿色生产的成效。

 2 2 、环保机制、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地区存在环保管理机制不健全、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基层乡镇工作异常繁忙,导致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尽管无人监管的情况得以消除,但是负责环保工作的人手不足,多数乡镇政府仅仅由一人主要负责本乡镇的环保工作,环保工作推进力度不足。

 环保基础设施更新滞后。以污水处理设备为例,根据调研发现 XX 县某乡镇随着农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污水排放量增大,但是污水处理设施满足不了污水处理的需求,发生污水溢出产生二次污染的情况。

 3 3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体现在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生产方面: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条件大幅度提升,但是在村务农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重注自身利益而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不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物超标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活方面:垃圾随处丢弃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老房子没有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在院落、门口随意排放,家庭发展畜禽养殖的,不能很好地处理人畜粪便,这些做法都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XX 县乡村振兴中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调查,XX 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和农村生活方式城镇化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生产、生活方式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农业生产方式工业化,产生了农业生产资料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为减少用工并保证粮食产量,长期依赖化肥、农药和农膜,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地下水污染、重金属含量超标、土壤板結等问题。地膜易破碎回收成本高,政府相应的补贴滞后,没有被及时回收残留在土地上的地膜不易降解,影响土地的透气性,降低土壤肥力。改革开放后,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大量兴起,短期内会产生大量的畜禽尿液、粪便,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随着农村收入水平提升,农民生活方式逐步接近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不再是单一的菜叶果皮,而是包含了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电池等。卫生条件改善,洗澡、洗衣服、冲洗马桶等日常清洁的用水量增加,产生的生活污水相应增加。

 2 2 、城市的部分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城市工业污染转移。城区的环保标准不断提升,政府也相对重视城区环保工作的落实,某些重污染企业把地址迁到近郊或农村地区,劳动力成本降低,但是环境成本被放大,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城镇化不断向前推进,城镇人口增长迅速,外加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垃圾成倍增加,多数垃圾被运到近郊采取卫生填埋的处理方式,对垃圾填埋点附近的空气、水、土壤造成污染。

 3 3 、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环境具有公共资源属性,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应起主导作用,但是基层政府对农村环境的质量评估、监测和督查机制不完善,精细的环境质量监测、评估,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二者缺乏是多数基层政府的现状。

 在长期以来,有利于环保的政绩考评机制尚未建立,GDP 的增长在政绩考评中占有最大的权重,在这种考评机制下,政府更倾向于经济项目建设,而淡化对增加经济总量作用微小的环境保护项目和环境保护工作。

 三、XX 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针对 XX 市 XX 县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 1 、改善农村人居 环境

 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布局,总体把握环保方向。在保护传统村落和农村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农村产业结构、道路交通、公共基础设施,把环保纳入重要考虑因素,最终既保留自身特色,又生态宜居。

 推动村容村貌的整治,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我们需加强农村绿化,道路两旁种植生态树,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建设一批 XX 示范性绿色村庄;继续推行“厕所革命”,整治粪便污染,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推行废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升级污水处理设备,适应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之后污水排放量增加的需求;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为乡镇配置侧装式垃圾车和侧装式垃圾车配套的垃圾桶。

 2 2 、发展绿色经济,升级农村生态产业

 发展优势特色农业,走绿色生产之路。根据不同乡镇的气候、土壤特点,发展适合本乡镇的特色种植业,减轻家庭小户种植产生的综合环境压力。根据调研,XX 县坊子乡种植的西葫芦、王杲铺种植的黄瓜,占据了北京西葫芦、黄瓜

 市场的一半,张华镇种植的芍药、丹参、芦笋、航天黑小麦等正在起步,XX 县的其他乡镇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发展适合本土的特色农业,塑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农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完善配套技术和装备,强化生产标准,综合运用绿色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药残留,减轻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二是做好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和农产品产地重金属例行检测工作,设立样点,至少每三年对土壤取样化验一次,对农产品取样化验一次。三是开展地膜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标准地膜和生态地膜,推广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乡镇,同时探索建立废旧地膜回收体系。

 3 3 、培育生态环保意识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加大对农民的生态理念教育。农民受教育水平比较低,对新事物、新理念的接受能力差,因此环保宣传的内容和渠道应符合农村的特点和实际,可以免费发放简单易懂的生态文明宣传小册子,以图画为主配以简单的文字,宣传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渠道,例如在村内的公共信息栏张贴宣传页,张贴生态文明的墙标语、横幅,利用电视、村内广播进行宣传,举办社区教育、系列科普活动,普及環保知识,介绍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方式进村庄、进学校,让农民认识到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

 4 4 、完善农村生态治理体系

 强化农村生态制度建设。其一,通过村民守则、乡规民约将农村的环保要求规范化、制度化,便于村民遵守,从奖、惩两方面激励村民履行约定。其二,完善农村生态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农村的污染防范与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以宪法为依据,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构建多层次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对任何破坏、危害生态文明的行为严惩不贷,并且落实好责任追究制度。

 健全农村生态环境的监管体系。其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环保责任监管,建立完善系统的农村干部考评机制,加大环保在考评中的占比,落实基层干部的环保责任,切实发挥好乡村干部在环保中的领导作用。其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发挥好社会监管的作用。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通过便捷的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定期公开企业排污情况、重大污染事件及环保政策,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发挥好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作用,监督农村的生态环境状况。

推荐访问: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