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钱七虎山东大学5篇

时间:2022-10-02 16:00:07 来源:网友投稿

钱七虎山东大学5篇钱七虎山东大学 2010年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钱七虎山东大学5篇,供大家参考。

钱七虎山东大学5篇

篇一:钱七虎山东大学

10 年第三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公示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申报等级 1 西南地区水电工程复杂高陡边坡稳定控制技术 宋胜武、 周创兵、 黄润秋、 王仁坤、杨强、汪小刚、周钟、徐卫亚、伍法权、巩满福、姜清辉、陈岗、严明、刘耀儒、贾志欣、郑汉淮、陈益峰、向柏宇、谈小龙、叶发明、黄彦昆、林锋、陈秋华、卢文波、冯学敏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武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 (科技进步奖)2 岩体宏细观损伤力学研究 杨强、冯西桥、周维垣、余寿文、陈新、刘耀儒、林鹏 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数学与物理模拟专业委员会特等奖 (自然科学奖)3 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快速测量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杜时贵、 罗战友、 胡晓飞、 屠雄刚、蒋学、卢锡雷、黄曼、贾汝达 浙江工业职业学院、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技术发明奖)4 开挖卸荷条件下岩体损伤局部化理论及其应用 周小平、 钱七虎、 张永兴、 杨海清、王方汉 重庆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 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 (自然科学奖)5 隧道岩溶和断层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及灾害控制关键技术 李术才、 李树忱、 张庆松、 薛翊国、李利平、 苏茂鑫、 丁万涛、 林春金、刘斌、钟世航、葛颜慧、张霄 山东大学 地下工程分会特等奖 (科技进步奖)6 岩溶隧道防突水突泥地质灾害综合施工技术 马栋、李庚许、胡振潮、卢永堂、王武现、张志华、李平、朱卫东、陈梅初、 黄亿龙、 李小梅、 李卫兵、夏吉涛、郭瑞、李广慧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锚固与注浆分会 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7 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类介质的破坏机理研究 朱万成、 唐春安、 左宇军、 杨天鸿、王述红 东北大学 东北分会 一等奖 (自然科学奖)8 危害崩塌灾害成套防治技术研究 陈洪凯、许江、唐红梅、王全才、封全宏、 叶四桥、 刘光华、 王林峰、李明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重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 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 (科技进步奖)9 300m 级高混凝土拱坝合理基建面研究与应用 王仁坤、杨建宏、赵文光、杨强、赵永刚、 宋胜武、 陈丽萍、 崔长武、张冲、林鹏、李同春、张绍成、邵敬东、陈万涛、唐忠敏、薛利军、尹华安、 程志华、 肖白云、 李攀峰、龚木金、周维垣、计家荣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清华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局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 (科技进步奖)10 EX 型涨壳式预应力锚杆系统成套技术 项小珍、程良奎、吴德兴、王勇、韩军、汪波、姜鹏、张照太、陈祥荣、王森昌、徐建强、候

 靖、吕志平、杨健、徐旭荣、徐小明、应和平、张建均、张培文、乐小横、周彪 杭州图强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1 岩土动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戚承志、陈国兴、李海波、吴徽、赵跃堂、王德荣、刘军、朱珍德、宋春明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河海大学 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 特等奖 (自然科学奖)

 12 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 王尚庆、 陆付民、 徐进军、 王洪德、杨一舟、田斌、严学清、马凯、罗勉、易武、伍岳、高幼龙、易庆林、涂国保、李仁平 三峡大学、武汉大学 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3 高富水砂层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王福恩、赵文、张付林、徐岩、吴波、杨天鸿、胡勇、韩利、王航、周振强、陈士阔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大学、

 中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东北分会 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4 高温射流气体旋喷式快速洗井器 关洪军、 武晓松、 谭跃虎、 茅靳丰、朱立勋、 邓正栋、 朱培根、 李兆利、姜焕忠、 陈一飞、 丁志斌、 蒋美蓉、吴克宏、丁健、汪毅、王大庆、聂永平、王敬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营地八四五厂 江苏省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特等奖 (科技进步奖)15 锦屏电站东端辅助洞高压大流量裂隙水治理与岩爆防治技术 孙亮、刘运平、张挺军、张怀胜、刘伟、 侯景德、 赵克东、 石超、

 周宗梅、李荣祥、胡晋春、郭宏海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6 大丽铁路松桂 1 号隧道灰质页岩大变形机理研究及综合防治技术 李学乾、陈登玉、庄纪栋、李旭、杨仕斌、 杨希祥、 郅友成、 李奎河、赵克东、朱连臣、邹彦、童向阳、付淑杰、张晞、刘树爱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7 客运专线路基压实参数相关性研究及压实质量快速检测评估技术 李方东、 于自清、 马天明、 李西亚、李红英、 鲁爱民、 许兰民、 刘红旗、谢胜利、 韩仲慧、 杜新国、 赵光强、王学敬、李晓亮、孙红梅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8 地基地震液化大变形分析理论及工程应用 丰土根、 陈育民、 周云东、 佘跃心、肖杨、曾长女、任广云、魏代现、丁文金、相树珍、朱逢春、杨贵、黎冰、周源、刘汉龙 河海大学、山东省临沂市水利勘察设计院、淮阴工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 环境岩土工程分会 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19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刀盘上盘形滚刀的布置与安装 张照煌、王磊、曹景华、叶定海、窦蕴平、孙飞、李福田、乔永立、刘吉洋、刘瑞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一等奖 (技术发明奖)20 软弱围岩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设计技术与应用 郑全春、张春生、文洪、江亚丽、戚海峰、徐文仙、李孙权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21 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条件下地下洞室 JPF 围岩分类 单治钢、 周春宏、 石豫川、 王广德、姜方龙、 贾海波、 寇佳伟、 冯文凯、曹强、廖卓、毛志贤、;吉锋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22 抽水蓄能电站库盆防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张春生、 周建平、 姜忠见、 徐建军、汪易森、 肖贡元、 何世海、 李岳君、侯靖、刘斯宏、李金荣 王樱畯、郑齐峰、郎玲芳、李孙权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23 基于箱涵暗顶法的宽断面公路下穿交叉综合关键技术 饶为国、刘文娟、李红英、李风增郑州市公路管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24 客运专线隧路过渡段设计技术研究 魏永幸、 罗强、 李云华、 邱延峻

 蔡成标、 孙利琴、 肖朝乾、 刘 洋、

  赖紫辉、禇宇光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

  25 基于 MSC 通用软件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陈克坚、 郑晓龙、 马庭林、 朱

 颖、胡海涛、汪锐、刘北南、陈建峰、戴晓春、.郭建勋、陶永忠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天海峰科技发展公司、MSC 公司成都代表处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 (科技进步奖)26 山区公路泥石流防治技术研究 胡德贵、周永江、陈宁生、程强、宋光润、 余建华、 杨雪莲、 封崇德、刘黎、杨成林、周伟、黄绍斌、李利伟、李仁成、余进元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四川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二等奖 (科技进步奖)

篇二:钱七虎山东大学

工程 建

  筑

  技

  术

  开

  发·58· Municipal Engineering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第45卷第17期2018年9月1 建设意义1.1 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加快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项目和环节,只有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设备,才能保证供水、污水及燃气工程项目的管线能在此集中建设。城市综合管廊是开发和利用整个城市地下空间的高效契机,传统可见的城市中的“空中蜘蛛网”被消除,集中敷设入廊,并且可有效避免“马路拉链”的重复出现。城市污染可相对降低,这对整个城市的景观建设和提升起到推动 作用。管廊更将有效节省地下空间资源,拉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市安全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城市的整体景观。1.2 符合城市区域文化建设要求综合管廊建设的新时态表现如下 :我国的各开发区、园区以及城市新区都需要同步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工程建设工作,老城区需要与其道路的整治、河道的治理以及棚户区的改造工程相结合,不断实现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作。所有的地下综合管廊位置,都需将其他管网综合进去,在外侧位置不能有新建设的管线,为保证综合管廊的安全管理,可结合建筑工业化的政策要求,进行预制装配综合管廊建设。2 存在问题2.1 规划滞后,总体性不强在对地下的工程项目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中须保证其全面性和整体性,但从目前的实际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在布局其功能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环节,最终的规划设计目标不明确,很多相关的行业间没有充分进行资源的利用,反而形成了对资源的低效以及重复开发的情况,每个行业从自利益出发,对地下工程随意安排,相互间没有系统性及共同性 ;地面上的建筑及市场项目间没有足够的协调布局,任其发展确没有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控制,这导致我国地下空间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问题,综合性的地下空间利用没有达到应用效益,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问题。2.2 基础资料缺失,信息化管理落后以我国的地下管网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相关规定,在建设城市档案的相关机构需绘制出地下管网综合图,形成完善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实现对各种信息的综合检查和测量,但从建设实际情况而言,全国拥有这种信息系统的地方很少,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内容,在我国的253个城市中,只有少数形成了此管理机构和系统,信息资源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制订,对城建档案中资料数据甚至需要去购买,这种情况导致我国地下管网的建设工作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和建设。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出地面建筑物对环境及景观影响3.1 管廊出地面主要建筑物城市综合管廊出地面的建筑物主要体现为人员出入口及通风口等小型建筑物。综合管廊人员出入口的设置主要是用来满足工作及检修人员进出地下综合管廊,同时部分人员出入口也兼顾应急逃生口的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管廊内部人员逃生的需求及管廊内部电气设备的供电半径等限制因素,人员出入口的设置一般间隔为800~1 200 m 之间。受管廊的舱室布置等因素影响,人员出入口出地面的个数及布置也会随之调整。[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各项工程均获得了非常快速的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一般是城市的地下建设工程,一般由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管线配套设置及其他附属设备组成,包含了通信工程、天然气工程及电力工程等内容。因此,科学布置并优化设计出地面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景观环境的关系,不仅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品质,同时对于管廊所在城市的景观及文化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对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出地面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处理,望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关键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自然环境 ;城市景观[中图分类号]TU 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2018)17–0058–02Analysis and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Corridor on

 Urban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Jiang Qi[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economy,all projects in China have been upgraded very rapidly.The urban underground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is generally the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ity. Generally,it is provided by two or more pipelines and other subsidiaries. The equipment consist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natural gas engineering and power engineering. Therefore,scientif i cally arranging and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buildings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environment will not only help to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of the urban underground integrated corridors,but als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and culture of the city where the corridors are locat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ound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are analyzed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ground buildings is studied.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Keywords]urban underground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natural environment ;urban landscape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城市景观及环境的影响分析姜 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收稿日期 :2018–05–02作者简介 :

 姜琦(1990—),女,山东济南人,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政工程方向的建筑专业相关设计。万方数据

 市政工程 建

  筑

  技

  术

  开

  发

 ·59·Municipal Engineering 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第45卷第17期2018年9月为保障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的正空气流通需要及管廊内部设备管线的散热需求等因素,通风口的数量设置一般间隔200~400 m 之间不等。在某些特定城市的地方规定限制下,根据综合管廊的横断面大小尺寸及地方暖通专业的通风需求,通风口的设置间隔可能小于200 m。因此可见,在综合管廊的配套出地面建筑物中,通风口的数量和体量不容忽视。通风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对整个城市街道的景观影响均需从管廊项目起始阶段就全局把控介入并综合考虑。3.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出地面建筑对环境景观的影响出地面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理解。可将整个外部生态环境系统理解为一个动态平衡的封闭系统,而将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及设备等的工作活动视为一个人工平衡的开放系统,管廊出地面建筑物所处区域的局部小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可理解为一个相对应的基地生态开放环境系统。管廊出地面建筑物与其周围小范围的环境景观间的和谐发展,可简单视为管廊内部系统与出地面建筑相对应的基地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这两者系统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出地面建筑物在受到周围自然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所处区域的小范围自然环境。如通风口的存在会导致其所处土地表面结构的植被遭破坏,从而阻碍该地自然的雨水循环规律,影响该地原来的相对空气流动的方向及速度。一方面影响的形成是因为出地面建筑物的土建结构占据了本来该区域的土地空间,或者将其转移到其他区域空间,从而影响了局部区域原有的开放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通风口系统通过自身的通风散热等因素也给所存在区域原有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新的物质能量,从而改变了该区域原有的自然环境系统的能量流动形态。这两方面共同的作用下影响了通风口所在区域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量,影响了该基地内特定物种的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同时该基地的自然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4 出地面建筑物的景观设计处理4.1 景观结合设计方式当出地面建筑物所在区域已存在景观小品或景观广场等建构筑物,可以将管廊出地面建筑物融入并与已存景观小品或者广场等结合设计。根据现存景观群的设计方案,合理设计并布置管廊出地面建筑物的地面位置。如现存一个景观广场,管廊的出地面通风口可采用阵列式景观的布置形式融入其中,与广场现存的灯阵或者景观水池阵列喷水口等元素呼应。这样,出地面建筑物作为广场阵列式景观元素中的一部分组成,可以被巧妙的结合“隐藏”起来,降低出地面建筑物对周围环境本来的突兀存在感。4.2 景观独立设计方式当出地面建筑物所在区域附近没有现存的景观小品等建构筑物,且管廊自身的出地面建筑物体量较大,这种情况可考虑将其单独设计为独立主题的景观建构筑物。例如可将人员出入口及通风口组合设计为文化雕塑小品或音乐喷泉等景观设计,上海的静安寺下沉广场内的景观设计就是设计师巧妙的将通风口设计为音乐喷泉景观小品。4.3 景观隐藏设计方式当出地面建筑物所在区域是大面积绿色植被带,可考虑将管廊出地面建筑物采用垂直绿化设计或者绿色种植屋面等方式使其“隐藏”在绿化带中并成为其中一部分。通过垂直绿色爬藤植物在立面上形成的立体视觉屏障,可有效隐藏任何体量的出地面建筑物。同时,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对景观要求较高的环境区域,因垂直绿化设计可通过对爬藤植物的园艺造型的设计而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景观效果。4.2 转移隐藏设计方案当管廊出地面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室外景观要求非常高或者所在区域无法优化景观结合设计等,可通过整合出地面建筑物并将其通过改变地下结构的处理方式整体转移到其他出地面位置。但这种方式会加大地下结构的工程量,并且可能会降低出地面建筑物的功能有效性,如导致通风口的有效通风散热性降低,这将对建筑节能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5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前景从2013年开始,我国开始了对地下综合管网的建设和施工工作,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此项报告中提出了对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且在2015年在全过程的69个城市当中进行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和施工,总建设长度达到了1 000 km,总投资约880亿元。目前,面临着非常紧张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现代社会发展和建设中地下综合管网工程是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节点。未来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可将施工过程与新技术加强融合,首先要降低与地下空间的冲突,避免因此而形成的成本增加问题 ;其次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需要与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协调,提升城市的排水系统,提升综合利用雨水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是利用“建筑信息模型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及后期监督管理工作实现辅助作用。6 结束语随着综合管廊建设政府文件的发布及相关试点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综合管廊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在对综合管廊出地面建筑物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项目的自然环境特点,对出地面建筑物出地面的位置布置及形式设计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研究出地面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影响,并要兼顾项目经济效益与自然生态景观环境的可行性,从而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出地面建筑物作为综合管廊配套附属设施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完美结合。应尽量避免盲目套改已建成的工程案例及设计方案,不根据现场实际项目情况或者没有经过合理分析研究出地面建筑物对于周围自然环境以及对于城市景观的影响等情况。参考文献[1]

 齐娜娜 .PPP 模式下综合管廊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D]. 济南 :山东大学,2016.[2]

 刘慧慧,孙剑,李飞飞 .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用 PPP 模式的 VFM评价 [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6,33(4):122–126.[3]

 范翔 .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重要节点设计探讨 [J]. 给水排水,2016,52(1):117–122.[4]

 郑亚军,吴婷 . 浅谈地下建筑通风井出地面的处理方式 [J]. 工程经济,2015(1):70–75.[5]

 钱七虎 .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J]. 隧道建设,2017,37(6):647–654.[6]

 油新华 .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发展现状 [J]. 建筑技术,2017,48(9):902–906.[7]

 杨海燕,孙广东,陈义华,等 .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分析 [J].建筑技术,2017,48(9):906–910.[8]

 田莉梅,张景华 .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投资分析 [J]. 建筑技术,2017,48(9):911–913.万方数据

篇三:钱七虎山东大学

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2012 年 10 月 19~23 日, 南京) 第三号通知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 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和资源开发工程处于热潮时期。

 在水利水电开发、 矿山、 石油开采、 地面和地下交通和铁路建设以及许多涉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性难题。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和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相关工程中提出了 许多新的岩土力学课题, 并涌现出了众多新的研究成果。

 这次学术大会将提供一次全国性岩土力学研究和岩土工程实践总结的大好交流机会。

 大会邀请国内外岩石力学与工程界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 由各专委会或联合承办会议专题,设相关的专题报告, 并就其热点议题展开讨论。

  主办单位: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河海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体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工业大学 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 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东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南京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大会主题 会议主题:

 “ “岩石力学与重大工程中的新挑战”。

 会议专题 岩石力学基本性质与本构关系;

 岩石力学新理论、 新方法;

 岩石工程数值分析与仿真;

 岩石动力学;

 岩石高边坡工程;

 岩石地下工程;

 环境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加固的新原理、 新方法和新技术;

 岩土力学实验研究方法;

 岩土工程风险分析;

 岩石工程实例分析;

 其他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问题。

  大会组织机构 大会主席:

 钱七虎 大会顾问委员会 主

 席:

 孙

 钧

 王思敬 委

 员:

 (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白世伟

 程良奎

 董学晟

 傅冰骏

 韩风险

 胡

 斌

 李焯芬

 马洪琪 彭苏萍

 钱鸣高

 宋振骐

 王

 乘

 王梦恕

 徐小荷

 杨林德

 杨志法 周丰峻

 周维垣

 张镜剑

 张楚汉

 朱维申

 卓家寿

 大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各分会主任委员)

 主

 席:

 钱七虎 副主席:

 葛修润

 陈祖煜

 顾金才

 谢和平

 袁

 亮

 郑颖人

 张超然 伍法权 蔡美峰

 冯夏庭

 何满潮

 李永盛

 李

 宁

 唐春安 王金华

 樊启祥 徐卫亚 委

 员:

 (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陈卫忠

 陈志龙

 邓金根

 邓建辉

 杜修力

 郭

 超

 黄宏伟

 黄润秋 蒋树屏

 康红普

 来春杰

 李海波

 李术才

 李万红

 李新平

 李小春 刘汉龙

 刘泉声

 刘新荣

 刘志明

 吕爱钟

 马

 瑾

 马

 巍

 梅志荣 缪协兴

 宁

 宇

 潘一山

 盛

 谦

 石根华

 施

 斌

 佘诗刚

 宋胜武 孙志禹

 谭国焕

 田

 斌

 王金安

 王明洋

 王旭东

 王义锋

 汪小刚 韦昌富

 邬爱清

 吴世勇

 项

 伟

 杨春和

 杨更社

 杨

 强

 杨启贵 姚玉鹏

 殷跃平

 俞裕泰

 张春生

 张顶立

 张

 林

 张玉军

 赵文学 赵阳升

 郑俊杰

 周国庆

 周振国

 朱本珍

 朱大勇

 朱合华

 朱旺喜

  大会组织委员会

 主

 席:

 刘汉龙 副主席:

 王明洋

 金丰年

 陈志龙

 缪协兴

 李海波

 杜修力

 郭熙灵

 李术才 陈国兴

 杨

 平

 杨

 挺

 佘才高 委

 员:

 (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

 白

 云

 蔡耀军

 蔡正银

 陈

 勉

 丁秀丽

 范秋雁

 方祖烈

 何昌荣 黄理兴

 焦玉勇

 靖洪文

 景来红

 李文伟

 李夕兵

 李最雄

 李晓昭 廖建三

 刘汉东

 刘庆成

 刘松玉

 卢文波

 路德春

 潘继录

 侍克斌 邵光辉

 孙

 凯

 谭跃虎

 谭云亮

 王春秋

 王

 驹

 王岳森

 王

 媛 薛

 强

 杨晓东

 岳中琦

 张永兴

 张子新

 赵

 文

 赵中极

 郑炳旭 郑双良 大会秘书处 秘书长:

 王

 媛

 秘书处:

 王

 伟

 陈育民

 杨

 贵

 倪小东

 王

 源

 王德荣

 郭东军

 会议论文与出版

 会议论文评审合格后将择优分别发表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正刊或增刊、《岩土工程学

 报》 正刊、《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正刊、《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等期刊上。

 同时编印一本大会论文详细摘要集, 要求每篇论文提交一页详细摘要。

  会前议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奖、 青年科技奖、 优秀博士论文奖等颁奖典礼 短训班

 会议重要日程

 2012 年 9 月 10 日前返回会议回执 2012 年 9 月 19 日提交一页论文详细论文摘要 2012 年 10 月 18、 19 日会员代表及会议代表报到注册 2012 年 10 月 18 日晚召开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2012 年 10 月 19 日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2012 年 10 月 20—21 日学术大会 2012 年 10 月 22—23 日工程考察

 会议注册费 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500 元(会员代表参加)

 第 12 届学术大会:

 正式代表:

 1200 元(学会会员), 1300 元(非会员)

  学生代表:

 700 元(学会会员), 800 元(非会员)

 (凭本科、 硕博士学生证) 注:

 若同时参加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和第 12 届学术大会者, 可总减免 100 元, 即共 1600元。

  会后工程考察 线路一:

 南京市区一日游 270 元(中山陵、 夫子庙、 总统府)

 线路二:

 无锡、 苏州二日游 790 元(虎丘、 七里三塘、 同里古镇、 灵山大佛)

  线路三:

 扬州一日游 260 元(瘦西湖、 个园)

  主办单位通讯方式:

 联系人:

 方祖烈

 胡

 威 电

 话:

 (010)82998163, 82998165 传

 真:

 (010)82998163 E-mail: csrme@vip.sina.com 网

 址:

 www.csrme.com

 邮 编:

 100029 地 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 19 号,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通讯方式:

 联系人:

 王

 媛

  王

 伟 电

 话:

 (025)83787163, 13951002717 (025)83787561, 15951879536 传

 真:

 (025)83713073 E—mail: geonanjing2012@163.com 会议网址:

 geo2012.geohohai.com

 邮

 编:

 210098 地

 址:

 南京市西康路 1 号,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大会住宿、 交通及联系方式 1、 大会宾馆与住宿宾馆

 宾 馆 房

 型 房 价早 餐 钟山宾馆 (江苏省会议中心, 四星级)

  (大会所在地)

 贵宾楼单间(40 间) 440 元 含早 贵宾楼标准间 440 元 含早 主楼单间 440 元 含早 主楼标准间 400 元 含早 主楼商务单间(20 间) 738 元 420 元 含早 黄埔大酒店(四星级)

 高级标准间(80 间)含早 汉庭快捷酒店 (黄埔路店)

  (建议学生入住)

 标准单人间 237 元 不含早 标准双人间 265元 275 元 不含早 商务高级间 不含早 报到时会务组会根据宾馆房间预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请予谅解。

 2、 交通路线  飞机:

 南京禄口机场:

 打出租车(约 139 元)

 行程约 50 分钟, 或乘坐机场巴士 1 号线在西华门站(25 元)

 下, 然后打的(约 11 元)

 或步行(约 800 米)

 到达。

  火车:

 (1)

 南京火车站:

 在火车站坐地铁 1 号线到新街口站下然后转 2 号线在西安门站下车(1 号口出), 然后步行 700 米到达, 行程约 30 分钟; 或在站内打出租车(约 22 元); 或在出站口坐 190、 59、 36 路均可到达。

 (2)

 南京南站:

 在火车南站坐地铁 1 号线到新街口站下然后转 2 号线在西安门站下车(1 号口出), 然后步行 700 米到达, 行程约 40 分钟; 也可直接打出租车(约 30 元)

 到达; 乘坐 190 路空调, 在黄埔路站下车, 步行约 100 米可到达。

  3、 各宾馆联系方式

 (1)

 钟山宾馆(江苏省会议中心)

 地址:

 南京市中山东路 307 号;

 电话:

 025-84818888

 (2)

 黄浦大酒店

 地址:

 南京市黄埔路 2-2 号; 电话:

 025-84668888

 (3)

 汉庭快捷酒店南京黄埔路店

 地址:

 南京市黄埔路 2 号(黄埔科技大厦); 电话:

 025-84822799

 4、 特别提醒 由于南京市旅游城市, 10 月份是旅游旺季, 所有参加第七次会员代表的会员代表及参加第 12 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的参会代表, 敬请大家务必将回执于 9 月 10 日之前返回(电子邮件), 否则请谅宾馆住宿不能保证。

  5、 大会联系方式

 地 址:

 南京市西康路 1 号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邮编:

 210098 更多信息可浏览大会网站, 网 址:

 http://www.geohohai.com/geonanjing2012/ 或 http://geo2012.geohohai.com

 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大会会议回执

  姓名:

 性别:

  职称: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编:

 电 话 :

  手机:

 E-mail:

 提交论文:

 出席大会:

 □

 出席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

 □

 做报告:

 □

 提交详细摘要 :

 □

 (请在相应的框内打“√ ”

 )

  一、 住宿预定(请在相应的框内打“√”)

  住宿地点 房间类型 价

 格 住 宿 住宿时间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钟山宾馆 (江苏省会议中心,四星级)

 贵宾楼单间(40 间)贵宾楼标准间 主楼单间 主楼标准间 440 元440 元440 元400 元大床双床大床双床大床 主楼商务单间(20 间) 738 元

 黄埔大酒店 (四星级)

 高级标准间(80 间) 420 元 双床 日~

  日汉庭快捷酒店 (黄埔路店)

  请自行在网上预定 200-300 元

 注:

 1.请在住宿时间栏注明从 10 月

  日至

 日入住, 预订未住的房间, 宾馆也要收费。

 2.上述酒店相距仅百米左右, 地处南京繁华地段, 离钟山风景区和市中心都很近, 旅游、 交通、 购物方便。

 3. 报到时会务组会根据宾馆房间预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请予谅解。

  二、 返程票预订:

 (请在相应的框内打“√ ”)

 姓

 名:

  身份证号码:

  始发站:

  终点站:

  时

 间:

  车次(航班号):

  票类型:

 □软卧

 □硬卧

 □一等座

 □二等座

 张数:

 三、 会后考察路线:(请在相应的框内打“√ ”)

 □南京一日游(270 元)

  □苏州、 无锡二日游(790 元)

  □扬州一日游(26

 0 元)

  注:

 因金秋十月正值南京旅游旺季、 必须提前预定房间, 未预订者不能保证住宿,请各位与 会嘉宾务必于9月 10日前通过E-mail的形式将回执发至会务组信箱:geonanjing2012@163.com。

 四、 大会联系方式:

 地址:

 南京市西康路 1 号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邮编:

 210098 更多信息可浏览大会网页:

 http://www.geohohai.com/geonanjing2012/ 或 http://geo2012.geohohai.com

篇四:钱七虎山东大学

隧道建设 信息化水平 , 促进安全 高效上阶 台阶 汇报人:钱七虎

 汇报提纲

 前言 2

  1

  复杂 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和 应用 3

  开展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TBM/ 盾构施工时的分析与控制研究 4

  数字隧道向智慧隧道(建设和运营维护)的发展

 一 、前言 中国铁路、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飞速发展,速度令世人惊叹,其中包括每年上千公里的隧道建设。制约隧道建设安全高效的主要因素并成为建设难点的是极端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客观不良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建设人员的主观不安全行为酿成了地质灾害和工程事故。对隧道建设的安全、工期和成本造成严重危害。

 大埋深

 强岩溶

  高水压

  >2500m

  >5MPa

  > 200m 3 /s

  巨型溶洞、暗河等

  大流量

   隧道建设难点集中在地质极端复杂的山区和岩溶地区

   呈现出大埋深、强岩溶、高水压、大流量的特点

  前

 言

  地质灾害 暗河 溶洞 断层破碎带 孤石 …… 刀盘、主轴承严重损毁

 突水突泥、塌方等重大灾害

 卡机、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

 工期严重延误,经济损失巨大

  暗河 、 溶洞 、 断层破碎带 、 孤石 等不良地质体都会对钻爆法和TBM/ 盾构掘进机隧道安全施工造成严重危害。

 。

  前

 言

 断

 层

 破碎带

 裂

 隙

  6

 某工程马鹿箐隧道:

 大规模突水19次 次, ,15 人死亡,工期延误2 年

  前

 言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2007 年8 月5 日发生重大突水突泥,1.5 小时内 突水量15.1 万m 3 ,突泥石量5.35 万m 3 ,致10 人死亡,工期延误 半年

 泥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发生大规模突泥2次 次 , 突泥量超过

 9000m 3 , 工期延误超过1 年半

 吉莲公路永莲隧道2012年7月~10月共发生15次大规模突水突泥灾害,突出淤泥量大(约35万m 3 ),为国内外隧道工程建设所罕见。

 青海西格铁路关角隧道穿越11个 个 大断层,全管段日涌水量最大可达

 32 万m 3 ,平均每天抽排水15 万m 3 ,每月抽水电费高达500 万元。

 。

 甘肃引洮工程遭遇突泥,掘进机损坏

 云南那帮水电站掘进机被卡

  辽宁大伙房水库遭遇断层,掘进机被卡

  瑞士圣格达铁路隧道掘进机遭遇突水

  掘进机施工故 中频繁遭遇突水突泥、塌方,造成卡机和机械报废严重事故

 东北某引水工程TBM 在穿越断层时,遭遇围岩破碎、碎石夹泥,上方出现塌腔等问题,TBM 刀盘无法转动,刀盘被卡3 个月,至今无法脱困 该工程没有进行超前预报, 遭遇断层破碎带,TBM 被卡

 刀盘出洞照片

  盾构掘进机 在含孤 石地层中掘进异常困难

  盾构掘进机施工对风化岩石(孤石)地层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掘进速度低、刀具磨耗严重、地表沉降大

 孤石侵入

 前

 言

  富水大粒径漂石、卵石地层对盾构机刀盘磨损极为严重

  北京地铁9 9 号线6 6 标段区间盾构隧道施工时遭遇大粒径漂石、卵石密集地层,盾构刀盘被卡死,盾构机被困 40 多天

  开仓发现, 50cm 以上大漂石、密集卵石将刀具和刀盘格栅堆积卡死

 盾构机被困时刀盘格栅上卡住的卵石

 盾构始发井挖掘出粒径 1.4m 大漂石

 前

 言

 越江盾构施工隧道遭遇抛石

 掌子面与地面联通

  人工填石、抛石等对越江隧道盾构机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 越江隧道陆域段地层中富含地下水

  盾构机掘进时遭遇抛石则会引发滚刀刀圈、滚刀轴承等异常损坏严重,甚至导致塌方使掌子面与地面联通,发生涌水等灾害

  此类险情发生在长江隧道 ,南水北调穿黄隧道 等。

 前

 言

 广州 深圳 厦门 珠海 长沙 兰州 宁波 苏州 南宁 郑州 孤石、抛石、卵石群等在我国城市中广泛分布

 含孤 石地层

 以广东、福建、广

 西最为典型

 抛石地层

 以东部沿海城市、

 沿江城市最为典型

 卵石地层

 以 沿江上中游城市 最为 典型

 孤石发育地区

 卵石发育地区

 抛石常见地区

 前

 言

 能否 大幅度地减少隧道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 ,能否显著地降低隧道建设工程事故的产生 , 出路在哪里 ? 出路在于提高隧道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

 其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隧道建设的信息化水平 。

 本报告简要地介绍其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和发展的方向。

 。

  前

 言

 二 、复杂不良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和应用 防治复杂不良地质诱发地质灾害的关键是成功进行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准确查明复杂不良地质的具体情况,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准确及时的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地球物理探测。

 ( 一 )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进展及应用

 ( 二 )

 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超前预报进展及应用

 ( 三 )

 城市地铁溶洞 、 孤石等探测进展及 应用

 ( 一 )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预报进展及应用

  y = 0.062x - 0.0525R 2

 = 0.94610.000.020.040.060.080.100.12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包络面积/(s.1)水量/L5次加水线性 (5次加水)较小水量

  激电信息

 测线长度

 激电信息

 测线长度

 中等水量

  较大水量

  激电信息

 测线长度

 y = 0.8537x - 0.009R 2

 = 0.9479y = 0.8147x - 0.0092R 2

 = 0.9508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0.1 0.2 0.3 0.4 0.5包络面积/m•s水量/m³断层超前探测数据溶洞超前探测数据断层数据线性拟合溶洞数据线性拟合y = 0.8537x - 0.009R 2

 = 0.9479y = 0.8147x - 0.0092R 2

 = 0.9508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 0.1 0.2 0.3 0.4 0.5包络面积/m•s水量/m³断层超前探测数据溶洞超前探测数据断层数据线性拟合溶洞数据线性拟合小型

 物理

 模型 试验 实测 数据

  大型 物理 模型 试验 实测 数据

  山东大学发明 了隧道激发极化 含水体水量估算 方法:含水 体静态水量与激发极化半衰时之差呈正相关关系。

 。

 1 1 、突水 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

 突水超前探测难点是水量的探测

  研制成功了前向三维激发极化探测专用仪器——GEI 电法仪

 多通道 道AD

 一级逆变整流智能细分逆变器整流线性恒流控制器...…六路恒流输出模块主机输入保护 滤波、放大电流/ 电压采样 分布式电缆岩石耦合电极多通道 道AD

 一级逆变整流智能细分逆变器整流线性恒流控制器...…六路恒流输出模块主机输入保护 滤波、放大电流/ 电压采样 分布式电缆岩石耦合电极

 1 1 、突水 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与设备

 本仪器已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和成兰线工程的探测中,在钻爆法施工隧道中,准确率达90%以上 实现含水构造的三维成像展示

 激发极化三维水体提取 激发极化探测

 

 成兰铁路:

 跃龙门隧道超前地质探测

 2 2 、突水 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工程实例

 成功探明了掌子面前方 30m 范围的含导水构造的 三维空间展布 ,综合地质与激发极化结果 分析 ,推断 探测区域赋存水量约为 900m 3 3

  ( ( 静 储量,不考虑补给条件) ) ,补给条件下总涌水量 1000m 3 3 / / 小时。

 掌子面

 掌子面中心点

 含水体

 

 成兰铁路:

 跃龙门隧道超前地质探测

 探测成果通过了成兰建设指挥部的评审,将激发极化成果作为重要创新,专题专报报送铁路总公司,并将在成兰线全线推广。

  “激发极化法在跃龙门隧道3# 斜井工区进行了超前探水预测预报试验,取得较好的现场验证效果。”

  2 2 、突水 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工程实例

 “实现了含水构造的三维成像展示和一定范围内的定性、定位、估量探水”

 溶洞

  庞大机械引起严重电磁干扰

 占据大部分可用观测空间

  狭小观测空间

  TBM 占据大部分隧道,可用观测空间狭小  TBM 掘进电磁环境复杂,干扰严重  国内外尚没有用于TBM 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有效方法  TBM 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面临的问题:

 3 3 、 TBM 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

 主机

 前向激电探测系统

  开 开

 挖 挖

 面 面

 异常体

  

 提出搭载于 TBM 的激发极化法:

 搭载方案与总体架构

 3 3 、 TBM 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方法

 4 4 、 TBM 突水突泥灾害源超前探测工程实例

 

 TBM 环境应用案例:

 吉林引松超前地质探测

  采用搭载在 TBM 上的三维激发极化对引松 TBM3 标开展了超前预报

  引松供水工程从 71+476 始发掘进,累计掘进 1532m ,激发极化法探测 21 次 ,其中准确探测了2 2 次 岩溶富水区,其他段落为干燥或滴水, 总体 准确度达到 85% 以上 。

 激发极化探测结果 71+113 探测 结果 开挖 结果 71+093 71+083 围岩完整性差,裂隙较发育富水,可能出现线状流水或股状涌水 围岩局部破碎,可能出现滴水或流水 71+103 钻孔涌水,围岩完整性差 围岩线状滴水,围岩局部破碎 碎 探测结果与开挖结果对比

  里程号

 富水区

 ( 二 )

 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超前 预报进展 及 应用

  搭载于TBM 的三维地震:

 搭载方案

 地震反射成像法超前探测示意图

  三维方式:

 刀盘附近边墙设置12 个激震点,后方边墙上布置10 个传感器 TBM 配合:

 利用检修间隙探测,不需对TBM 机械进行改造  优势:

 可对断层、溶洞、破碎带等不良地质进行三维定位 ,探距120m

  断层探测准确率90% ,位置误差为探测距离的10% 。

  接收传感器 激震点

  1 1 、 TBM 隧道断层破碎带超前探测方法

 三维地震法是探测断层破碎带的有效方法

  搭载于TBM 的三维地震:

 成像方法

  三维立体与二维切片相结合

  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三维结果图

  异常提取图

  1 1 、 TBM 隧道断层破碎带超前探测方法

  在辽宁某引水工程应用案例

  检波器安装

  辽宁某TBM 施工隧道采用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施工。前期地勘资料显示隧道前方41+060 ~40+860 存在长度为200m 的YGF-441 断层带。

  采用三维地震超前探测系统进行断层带探测。

  2 2 、 TBM 隧道断层破碎带超前探测工程实例

  在辽宁某引水工程应用案例

  三维结果图

 探测结果显示,在掌子面前方60m~120m 内存在较多强反射界面,且正负交替出现,推测从掌子面前方60m 开始进入断层破碎带,围岩强弱交替,与后期开挖结果相吻合。

 开挖揭露的破碎带

 三维地震探测的实施,保障TBM 安全穿越200m断层破碎带

 2 2 、 TBM 隧道断层破碎带超前探测工程实例

 断层破碎带

 ( 三 )

 城市 地铁溶洞 、 孤石等 探测进展 及 应用

 溶洞、孤石体积小,需要精细化探测

 溶洞 溶洞成像结果

 孤石 孤石成像结果

 1) 成像的高阻部分代表完整性较好岩石,如风化花岗岩

 2) 成像的低阻部分代表含导水地质构造,如溶洞

 1 1 、城市 地铁溶洞/ / 孤石等探测方法

 当前以跨孔电阻率成像为主进行溶洞/ / 孤石探测的研究和应用

 孤石

 1. 探测电极安装在孔中,深入围岩,可避开各种电磁干扰

 电阻率CT 探测原理与优势 2. 采用跨孔“透视对穿”的观测方式,采集的数据量更多,且更接近勘探目标体。

 3. 信号不随深度方向衰减,分辨率更高。

 精细化探测优势

 电阻率跨孔 CT 探测原理

  电阻率跨孔 CT 是一种孔中精细化探测方法,利用地下岩土介质电阻率差异实现地质异常目标的识别、成像和定位。

 1 1 、城市 地铁溶洞/ / 孤石等探测方法

 孤石群地层  盾构掘进机施工中,粒径在0.5m 以上的孤石体具有较大影响,不仅磨损刀盘刀具、损坏主轴承,且易造成地层扰动,引发地质灾害  粒径大于0.5m 以上的孤石体是需要重点探测的目标

  1 1 、城市 地铁溶洞/ / 孤石等探测方法

  厦门市轨道交通1 1 号线孤石探测

  利用 电阻率 CT 方法 对天水路站~厦门北站区间进行了孤石探测试验, 推断存在 12处孤石,9 9 处得到钻孔验证 。

 C1 C2 C3 ZK3~ZK1 反演结果 D1 D2 D3 钻孔柱状图 ZK2~ZK1 反演结果 钻孔2 2

 钻孔1 1

 孤石

 钻孔1 1

 钻孔2 2

 孤石

 2 2 、孤 石探测工程实例

 孤石

 应用推广证明

  厦门市轨道交通1 1 号线孤石探测

 2 2 、孤 石探测工程实例

 探测成果通过了中铁十八局厦门轨道1 号线项目部的评审,并将在厦门地铁高风险孤石群段落逐步推广。

  “本次跨孔电阻率CT法孤石探查试验,孤石揭露准确率超过70%, ,较为成功。”

  大连地铁2 2 号线东春区间溶洞超前探测

  采用 电阻率 CT 方法 对大连地铁2 2 号线东纬路至春光街区间进行了精细探查,通过三维切片成像推断得到溶洞的发育位置和规模。掌子面开挖至第2 2 和第3 3 个剖面处时出现 股状涌水 ,与探测结果吻合。

 3 3 、溶洞 探测工程实例

 电阻率跨孔 CT 成像三维切片成果图

 开挖至第2 2 和第3 3 个剖面之间的掌子面出水涌泥照片

 充水溶洞

 股状涌水

  吉林引松供水工程小河沿竖井主洞涌水点地表探测

 电阻率 CT 三维成像结果

 水体 掌子面 掌子面右侧中上部钻孔出水

  采用 地面电阻率跨孔 CT 法对小河沿竖井主洞掌子面前方 30m 进行了探测,发现隧道掌子面右上侧岩溶较为发育。在 洞内掌子面右侧中上部钻孔后出水,喷射水平距离约 7m ,...

篇五:钱七虎山东大学

安全与防护分会 信息简报  2008 年第 4 期 (总第 4 期)

 分会秘书处编

  二○○八年十二月 目

  录 -上级文件 · 第 7 届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RaSiM7)(1 号通知、 论文征集)

 · 征集 2009 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的通知 -学术交流 · 第七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 2008 年全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总结 · 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年会工程安全与抗震减灾论坛 -学会动态 ·第十一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暨工程安全与防护专题研讨会(1 号通知)

 · 我分会名誉理事长钱七虎院士、 理事长王明洋教授一行在锦屏电站进行 TBM施工专题咨询 · 分会理事会成员成就 -名家讲坛 · 科技的道德灵魂 · 二论“把推动自主创新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任务”

 ·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理事长蒋树屏同志在 2008 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相关新闻 · “城市地铁建设中的工程风险管理高级研讨会” 在北京召开 · 云南泥石流造成 22 人死亡

 41 万余人受灾 · 宁夏大峰矿爆破事故已致 16 人死亡 46 人受伤 · 安监总局通报杭州地铁事故

 称地方监管不力 · 26 日凌晨云南发生 4. 9 级地震致 10 万人受灾 19 人受伤

  上级文件

 第 7 届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RaSi M7)

 (一号通知、 论文征集)

  由大连理工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 东北大学岩石破裂与失稳研究中心、 大连大学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地质力学与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七届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将于 2009 年 8 月 21-23 日在大连举行, 由我学会副理事长、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国家小组主席唐春安教授任会议主席。

  国际岩爆与微震活动性学术研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自第一次在南非发起, 先后在南非、 美国、 加拿大、 波兰、 澳大利亚举行过六届。

 此次是该会 24 年来首度在我国召开, 为我国的岩石力学与工程科技工作者、 工程师们提供了 一个参与国际岩爆学术界深入交流的机会和研究成果展示的平台。

  岩爆与矿山地震是世界范围内深埋地下硬岩矿山的共同特征。

 许多煤岩矿山的冲击地压现象也属岩爆的研究范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 不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造成越来越多的深部开采, 交通、 水利工程中的大埋深、 高地应力地下工程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岩爆的威胁。

 因此, 对岩爆灾害的了解与治理是矿山、 交通、水利等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

  本届会议将涵盖整个与岩爆相关的岩石力学研究领域, 其重点在控制岩爆灾害与深部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方面。

 围绕大会主题大会还安排有讨论会、 短期课程和展览等一系列学术活动。

 会议的特定主题包括:

  1、 岩爆灾害

 理论与实验研究

 震源模型与震源机理

 岩石破裂与相关岩爆的数值模拟

 矿震与诱发地震

 2、 岩爆灾害的防治

 静动态加载下岩爆破坏机理

 仪器、 监测与数据分析

 微震监测与数值模拟的综合

 高地应力深埋岩土工程设计与支护

 3、 案例研究

 深埋与高应力地下硬岩工程

 煤矿与冲击地压

  露天转地下开采

 一、 会议论文

 大会组委会现正广泛征集论文。

 提交的论文摘要限制在 500 字以内, 包括题目、作者、 作者的简历、 电话、 传真及信箱。

 论文请以英文撰写, 被录用的论文将由美国出版社出版, EI、 ISTP 收录。

 对未能用英文撰写、 但满足《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要求的中文稿件, 也可选择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增刊发表。

  二、 重要日期

 论文摘要送交截至日期:

 2008 年 12 月 31 日

 论文摘要入选通知日期:

 2009 年 1 月 15 日

 全文初稿提交:

 2009 年 2 月 5 日

 论文审稿意见通知:

 2009 年 3 月 10 日

 正式论文提交:

 2009 年 4 月 8 日

 三、 有关论文提交及其他信息, 请联系:

 丁女士

  电话/传真

  0411-87315655

  rfpa@mechsoft.cn

 会议的相关信息, 可登陆大会网站查询 mechsoft. cn/RaSiM7。

  征集 2009 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的通知

 为鼓励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博士学位研究生创造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成果,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决定设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下简称“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有关评审和奖励办法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条例”(简称“奖励条例”)。

  现将有关 2009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征集事宜通知如下:

  (1)凡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至 2008 年 12 月 31 日期间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博士学位论文, 均可申报参选 2008 年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请按照“奖励条例” 附件一的表格进行填报, 并提供附件二要求的附件材料。

 报名截止日期为 2009 年 2 月 28 日(以当日邮戳为准)。

  (2)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的评选工作将在 2008 年 3 月至 5 月进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颁奖将于 2009 年第全国性岩石力学与工程会议期间进行。会议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3)

 有关申报材料寄到中国岩石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

 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0 号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金安教授 (收)

 邮编:

 100083 联系电话:

 010-62334098, 13910790586 e-mail: wjarock@ces.ustb.edu.cn

  (4)

 评审费(500 元/篇)

 通过银行寄到:

 收款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银行帐号:

 62-144466-87-304 开户银行:

 北京市工商行海淀东升分理处 请注明:

 “岩石力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评审费

 相关附件下载:

 请登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网站:

 csrme.com 点击下载:奖励条例及推荐表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09 年 1 月 5 日

  学术交 流

 第七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大会会议纪要

 第七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大会暨海峡两岸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青年科技研讨会于 2008 年 8 月 29 日在大连开发区凯伦饭店隆重召开。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主办, 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和隧道协会和地工技术基金会协办, 大连理工大学、 山东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联合承办。

  本届大会主要围绕“隧道及地下工程及相关岩土工程的新理论、 新技术和新实践” 议题展开,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是一次全国性的高起点、 高质量、 高规格的学术盛会, 而且也为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专家、 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 将为促进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大会由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主持, 山东大学朱维申教授宣布大会开幕, 大连理工大学校领导邵龙潭教授致欢迎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郭陕云理事长致词, 大连大学副校长王文波致词, 台湾隧道协会代表黄灿辉教授致词, 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致词, 大连市台办处处长姜恒致词, 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汇报会议筹备工作。

 本次海峡两岸会议正式代表 210 余人, 其中本学界院士 1 人, 大陆方面 160 多人。

 来自台湾的隧道协会代表 49 余人。

 台湾方面随行人员 33 人, 参会人数超过以往各届。

  本届会议共收到文章摘要或全文投稿 200 余篇, 通过专家的严格评审与质量把关, 最后接收了其中的 121 篇, 其中《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正刊 40 篇,《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增刊 40 篇, 第七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岩土工程和地下工程青年科技研讨会论文集》 41 篇。

 这些论文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 研究内容丰富, 反映了地下工程当前发展的情况。

  王梦恕院士在大会上做了特邀报告, 报告题目为《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建设方案》 。

 同时大会还邀请了台湾专家就有关隧道与地下工程问题做了相应的特邀报告。

 吴福祥、 陈五一、 高宗正、 张顶立、 陈尧中、 梅志荣、 江玉生、 沈子胜、 朱合华、 王泰典、 郭小红等分别做了《台湾高速铁路建设之新纪录》 、 《水电站气垫式调压室及其抗震性能》 、 《冷冻工法之风险管理暨施工案例探讨》 、《海底隧道设计难点分析》 、 《卵砾石层隧道变形参数之最佳化回馈分析》 、《高速铁路隧道全断面预加固的应用研究》 、 《盾构始发与到达中的理论与工程问题》 、 《台湾公路隧道分级规范之研究》 、 《地下空间与工程数字化研究及应用》 、 《边坡失稳引致隧道衬砌异状之探讨》 、 《厦门海底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及对我国跨海峡隧道的展望》 。

 同时本次学术大会就目前的热点问题, 设置了 40 个专题报告。

 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中与会代表就关心的问题开展了学术交流。

  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是由 1998 年元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委员会朱维申主任和台湾隧道协会程禹前理事长联合提出的, 目的是为了促进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的交流。

 每两年举办一次, 已经成功举办 6 次海峡两岸会议。

 本次会议的召开, 促进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将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 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来自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界、 高等院校、 科研设计单位等部门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本次会议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技术交流、 相互借鉴学习的机会, 也给隧道与地下工程界创造了一个传播科技信息和推广新技术、 新成果的窗口, 会议各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2008 年全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总结

 各位专家学者、 各位同行:

 由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联合主办的 “2008 年全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专题研讨会” 经过 2 天的交流和参观就要闭幕了。

 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公路学会、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张太雄总工程师亲临会场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公路学会、 钱七虎院士、 孙钧院士、 郑颖人院士分别为大会发来了贺信, 王建宇研究员和樱井春辅教授为大会作了特邀报告, 这些都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增色不少。

  首先, 感谢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路交通技术》 杂志社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所负出的辛勤劳动, 同时, 感谢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丹东前阳工程测试仪器厂、 江苏海岩工程材料仪器有限公司、 隧道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给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本次研讨会到会 190 余人, 共收到论文 81 篇, 经过筛选编入论文集 49 篇, 大会特邀报告 2 个, 交流论文 15 篇。

 这些论文和报告集中反映了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与分析、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技术及数据分析、 隧道反分析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 地质超前预报等最新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对提高我国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王建宇研究员的特邀报告“隧道工程中数值方法的地位和前景” , 从讨论隧道衬砌和支护设计计算中的一些问题(如坍落拱理论、 “围岩-结构” 模型等)

 出发, 对正确地认识数值方法的作用和合理地运用数值方法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数值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地位:

 数值方法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根据围岩的地质条件(岩性, 岩体结构, 地应力, 地下水等)

 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力学行为和稳定性特点以及失稳形态进行分析和预测, 并对各种形式的支护结构作用进行正确的描述。

 数值方法的应用使得隧道设计不再简单地归结为某一指

  定荷载下的结构检算问题, 而是将围岩和支护作为“共同体” 进行计算。

 这就可以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更加科学地利用地质资料。

  樱井春辅教授的特邀报告“隧道监控量测与反分析” , 从隧道荷载的不确定性出发, 讨论了隧道施工过程中位移变化的管理基准植, 考虑围岩非均质体反分析计算的结论, 提出反分析要建立在现场监控量测的基础上; 计算中要考虑围岩体的非均匀性; 围岩本构关系尽量简单化, 这些建议对我们今后的科技进步一定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上述特邀报告有 3 个共同的观点:

 1、 现场监控量测数据是反分析的基础;

 2、 围岩本构关系要尽量简单化;

 3、 数值计算方法实现了对支护结构作用的正确描述, 并将支护与围岩形成“共同体” 进行计算。

  同时, 许多科技人员都作了一些有益的科学尝试:

 如基于现场监控量测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试图寻求扩展的现场监控量测数据与围岩分级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隧道施工灾害中的应用, 对施工过程中非数字化的各因素客观、 准确地加以定量与评判, 运用专家判断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最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灾害大小的评判结果; 基于监控量测的隧道稳定性评价与动态施工反馈, 采用了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 利用三元件粘弹性模型, 进行位移优化反分析, 取得了较好效果; 基于数字电台的无线遥测系统在棚洞工程监测中的运用, 介绍一种基于数字电台的无线遥测系统, 实现了对众多振弦式传感器的数据实时自动采集, 这些科研工作必将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本次...

推荐访问:钱七虎山东大学 东大 虎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