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科学课课程标准7篇

时间:2022-08-31 11:40:04 来源:网友投稿

科学课课程标准7篇科学课课程标准 书书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课课程标准7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课课程标准7篇

篇一:科学课课程标准

书义 务 教 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 ?? 录第一部分 ? 前言 ?? ???????????????????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基本理念?? ????????????????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 课程目标 ?? ????????????????? 一?科学知识目标?? ???????????????? 二?科学探究目标?? ???????????????? 三?科学态度目标??? ????????????????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第三部分 ? 课程内容 ??? ????????????????? 一?物质科学领域??? ???????????????? 二?生命科学领域??? ????????????????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 四?技术与工程领域??? ?????????????第四部分 ? 实施建议 ??? ????????????????? 一?教学建议??? ?????????????????? 二?评价建议??? ? ????????????????? 三?教材编写建议??? ????????????????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

 附录 ? 教学案例 ??? ??????????????????? 案例 ?? 认识空气??? ???????????????? 案例 ??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 ???????????? 案例 ?? 西瓜虫有?耳朵?吗??? ???????????? 案例 ?? 观察月相??? ???????????????? 案例 ?? 暗盒里有什么??? ?????????????? 案例 ?? 水火箭??? ????????????????

 第一部分 ? 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

 ? 小学科学 ?????????????????????? 课程标准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针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强调这四个领域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注重自然世界的整体性?发挥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功能和思维培养功能?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书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理解自然与解决问题的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第一部分前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科学?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性别?个性等个体条件的不同?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二?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

 ? 小学科学 ?????????????????????? 课程标准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 第一部分前言 ?三?课程设计思路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反映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兼顾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本标准把小学六年学习时间划分为 ??? 年级? ??? 年级? ??? 年级三个学段?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涵盖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的目标?每个方面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本标准在物质科学领域选择了 ? 个主要概念?生命科学领域选择了 ? 个主要概念?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选择了 ? 个主要概念?技术与工程领域选择了 ? 个主要概念?四大领域的 ?? 个主要概念构成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内容融入其中?这四大领域的 ?? 个主要概念被分解成 ??个学习内容?分布在三个学段的课程内容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因此?课程内容部分还针对每个主要概念设计了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参考??

 第二部分 ? 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一?科学知识总目标??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

 ??????????????????????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作用??? 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二?科学知识学段目标以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 ? 个领域描述科学知识的学段目标?领域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年级 ??? 年级 ??? 年级物质科学?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 料? 知 道 常 见的力?? 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 识 力 的 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 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知道不 同 能 量 之 间 的转换?生命科学?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 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

 ? 小学科学 ?????????????????????? 课程标准续表领域科学知识学段目标??? 年级 ??? 年级 ??? 年级地球与宇宙科学? 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知 道 天 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知 道 太 阳? 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 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认识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技术与工程? 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知道人工世界是设 计 和 制 造 出 来的?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受 到 一 定 的 条 件制约?? 了解技术是人们改造周围环境的方法?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工程是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的 一 系 列 活 动?了解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二?科学探究目标?一?科学探究总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 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二?科学探究学段目标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 ? 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学段目标??

 ? 小学科学 ?????????????????????? 课程标准要素科学探究学段目标??? 年级 ??? 年级 ??? 年级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 出 感 兴 趣 的 问题?? 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 的 观 察? 比 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 基 于 所 学 的 知识?从 事 物 的 结 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能 依 据 已 有 的 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 事 件 发 生 的 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 能 基 于 所 学 的 知识?...

篇二:科学课课程标准

《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一、背景

 英国的科学教育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在英国的普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 17 世纪的“阿卡米德”( Academy)实科中等学校中就出现了自然科学的思想。在 18 至 19 世纪期间 , 政府一直鼓励在一些中学开设自然科学课程 。1903 年的《中学章程》更明确规定把科学列为中学应当开设的九门课程之一 。但是,在 1944 年教育法颁布后的几十年中 ,多元化成为英国中小学课程的共同而显著的特征。它导致英国的科学教育长期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 , 中小学科学教育完全由地方学校和教师来决定和控制 。不同的学校 ,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多元化的地方课程使英国科学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水平显著下降。70 年代英国开展了全国性的“大辩论”,“国家课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要求制订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的呼声日趋强烈。

  1988 年英国议会通过《教育改革法》, 规定在全国中小学实施“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由 10 门学科组成 。其中,“核心学科”有 3 门, 即英语、数学和科学; “基础学科”有 7 门,即历史 、 地理 、 技术、美术、音乐、体育和现代外语。把科学与英语 、数学并列为三门核心学科之一 ,这在英国的课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既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也体现出英国政府对科学教育的充分重视和深刻理解 。1989 年 ,英国教育和科学部正式颁布了《标准》 。它是英国科学教育的历史上第一部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 成为英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纲

 领性文件 。其中 , 它提出了科学教育应担负的六项任务: 使学生了解科学概念 ;训练科学研究方法; 建立科学和其它知识的联系 ; 理解科学对社会的贡献 ,认识科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贡献 ; 认识科学知识的本质。在此基础上 ,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分别在 1991 年和 1995 年对其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1991 年的标准主要是调整了科学课程的目标; 而 1995 年的标准主要是压缩了科学课程的内容并简化了成绩评估的项目。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并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 ,为了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新世纪公民, 英国新成立的教育与就业部( DFEE) 和资格与课程委员会( QCA) 于 2000 年共同颁布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标准》。

 二、结构

 新版《标准》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是: 科学课程的概况、学习计划、教学要求和达成目标 。其中, 第一部分( About Science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主要说明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并着重指出了科学课程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实现途径。其重要意义表现在: ( 1) 促进学生精神的、道德的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 2) 发 展学生的主要技能, 如交流、 使用数据和信息交流技术( ICT) 的能力; ( 3) 促进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 ,如思维能力、专门技能、学习能力 、 以及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 。

  学习计划( Programs of Study) 指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科学内容。它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 、 生命进程及生物、 物质及其属性和物理过程, 它们也是英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四个目标 。学习计划由四个关键

 阶段( KeyStage ,用 KS 表示) 组成。其中 ,前三个关键阶段是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 ,最后一个关键阶段有两种学习计划——单一的科学课程和双重的科学课程, 前者针对大部分学生,后者适用于有充分理由在其它学科花费更多时间的少数学生 ,而政府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应当学习双重的科学课程。在每一关键阶段结束时,即在 7、11、14 、 16 岁时 ,学生要分别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和科学教育的质量 。在关键阶段 4, 国家资格考试是评估学生科学成绩的主要手段。另外每一关键阶段的学习计划均附加了一个学科范围( Breadth of Study) , 它指明了科学教育的背景内容、 应当学习的技术应用 、 以及有关交流 、 健康与安全方面的教育内容 。

  教学要求指教师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时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其核心思想是“为所有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 。这一法定陈述揭示了教师在必要时可以修改国家课程的学习计划 ,为处于每个关键阶段的所有学生提供相关而富有适当挑战性的科学课程。同时 ,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三条基本的教学原则 :( 1) 提供合适的学习挑战; ( 2) 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 ( 3) 克服学生个体和群体在学习和评估过程中的潜在障碍 。这三条原则体现在用细节语言描述的不同方面 , 每一方面又 有相对应的操作性较强的各种实施途径 。此外,这一部分还规定了在科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用语言、使用 ICT 、以及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

 达成目标( Attainment Targets) 指不同能力和成熟水平的学生在每一关键阶段结束时应拥有的知识、 技能和理解力的预期标准 。它由

 八个水平和一个突出成就组成 ,每个水平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水平描述 , 指明了处于该水平的学生应典型地展现出来的成绩类型和范围。达成目标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 ,但是 ,评定时要灵活把握 ,即适当时可降低要求。关于英国国家科学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详见下表 。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的设置情况 关键阶段 KS 学生年龄 岁 所处 年级 学习 年限 预期成绩 的变化 范围 预期的 达成目 标 KS1 5 -7 1 -2

 2 1 -3

 2 KS2

 7 -11 3 -6 4

 2 -5

 4 KS3

  11 -14 7 -9 3 3 -7

 5/6 KS4 14 -16 10 -11 2

 三、学习计划的内容 学习计划是《标准》的核心内容 。在其四个方面( 如前所述) 的内容中 ,科学探究主要包括科学思想 、 科学证据的本质和重要性以及调查研究的主要技能( 如制定计划、 获得和提出证据、思考和评估证据等) 。根据规定,教学应当保证通过对“生命进程及生物” 、 “物 质及其属性” 、 “物理过程”的内容的学习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知识 、 技能和理解力 。因此 ,“科学探究”又是学习计划的核心内容, 成为《标准》中极富特色的一个部分。其详细内容见下表。

 科学探究的内容

 在学习计划的四个方面中 ,后三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 ,所有学生都要同时学习有关后三个方面的内容 。每一方面的内容随阶段的上升范围逐渐拓宽、难度逐渐加深。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框架见下表。

  可见, 英国国家科学课程的学习计划几乎包括了全部与中小学生密切相关的基础科学知识、 基本技能、及对他们进一步从事科学学习或科学研究非常有价值的科学方法, 为完成科学教育的任务提供了保证。

 “ “ 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 、 “ 物理过程”的内容框架物理过程”的内容框架

 四、英国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指不同能力和成熟水平的学生在每一关键阶段结束时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预期标准。

 每门课程中的每一个部分内容都由 8 个水平组成。

 如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生命进程及生物、物质及其属性和物理过程四个部分内容,每一个都有 8 个水平,每个水平,都有具体的水平描述,指明处于该水平的学生应该展现出来的成绩类型和范围。

 在 KS1(5~7 岁)阶段结束时,希望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 2 级水平,一般,在 1~3 级水平 ;KS2(7~11 岁)阶段结束时 ,希望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 4 级水平,一般在 ,2~5 级水平;KS3(11~14岁)阶段结束时,希望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 5/6 级水平,一般在 3~7级水平。

 KS4(14~16 岁)阶段结束时,没有明确规定。

 在 KS4 阶段,国家资格考试是评估学生成绩的主要手段。达成目标是评定学生成绩的依据,但是,评定时要灵活把握,即适当时可降低要求。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达成目标水平描述。见下表 科学探究达成目标 目标水平 达成目标描述 水平 1 学生能描述被观察物体、生物和事物的简单特征,以简单的形式交流观察的结果,如叙述他们的工作,并用图画、简图加以表示

 水平 2 学生能按要求去做,并在教师帮助下对如何收集数据提出自己的建议。

 阅读简单的文本以寻获取信息。

 用提供的简单仪器进行相关的观察。比较被观察的物体、生物和事物。

 使用科学

 词汇对观察进行描述和记录。

 恰当的时候使用简单的表格记录观察结果。能说出实验所发生的现象是否同预期的一致。

 水平 3 对如何找寻问题的答案,学生能按要求去做,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识到为什么收集数据来回答是重要的。做简单的预测。阅读简单的文本以寻获取信息。

 使用一系列简单的仪器进行相关的观察并测量一些物理量,如长度、质量等。

 在一定的帮助下进行合理的试验,识别、解释为什么试验是合理的。

 用多种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对观察和测量结果的简单类型或模式做出解释。以科学的方式对发现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改进自己工作的建议。

 水平 4 认识科学观点是基于证据之上的。

 在他们自己的调查工作中,确定一种合适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如使用公正的试验)。

 在实验过程中描述和展示怎样保持其他实验因素相同而改变一个因素。

 做出预测。

 从所提供的资源中选择信息。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充分的一系列的观察和测量。用表格和棒图记录观测与比较的结果,初步地标记一些点,绘制简单的图,并用这些图指出、解释数据的模式或趋势。

 当提出结论时,考虑这些模式并开始将结论同科学知识和理解建立联系。

 对所做的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给出理由。

 水平 5 描述科学证据和创造性思维是如何结合起来以给出科学解释的(如关键阶段 2 中詹纳的疫苗工作,关键阶段 3 中拉瓦锡的燃烧理

 论)。当试图回答一个科学问题时,确认一种恰当的方式。从一系列资源中选择信息。当调查涉及到要进行公正试验时,能识别应当考虑的关键因素。依据所学的知识和理解做预测。为一定范围的工作选择并有效地应用一些装置。进行精确度与工作相适应观察或测量。开始重复观测并对不同的观测结果提出简单的解释。系统地记录观测结果,恰当的时候并用曲线图描述数据。得出同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结论并将这些同科学知识和理解联系起来。给出有关如何改进工作方法的可行建议。使用恰当的科学语言和惯例来交流定性与定量的数据。

 水平 6 为一些已被认可的科学观点和解释给出证据描述,并描述由科学所做的对证据的阐释是如何导致新观点认可和发展的。在他们自己的调查工作中"利用科学知识与理解识别一种恰当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观察和测量。选择并有效使用信息资源。能按一定的精确度要求,使用有刻度的仪器进行观测。选择带度量的曲线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识别同主要模式或趋势不一致的观测结果得出同实验证明相一致的结论并用科学知识和理解解释这些结论对如何改进方法给出合理的建议使用科学语言惯例选择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对定性与定量数据进行交流。

 水平 7 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描述一些预测并给出已收集的证据的例子来检验这些预测.在他们自己的工作中,利用对科学知识与理解为问题确定一种恰当的解决方法.在复杂的情境中以及不可即时对变量进行控制的情境中,识别关键因素并设计恰当的程序。从

 一系列资源中对信息进行综合,并识别二手数据中可能的局限 。用一定范围的装置进行系统、精确的观测。使用最合适轮廓的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

 学生能在包含一些因素的情境中确定关键因素并做预测。懂得为得到可靠的数据有必要进行重复观测。清楚、精确地呈现定量观察结果。得出同证据相一致的结论并用科学知识和理解解释这些结论。开始思考收集的数据是否足以得出这些结论。使用广泛范围的科学和技术语言与惯例,包括符号和流程图,来交流他们所做的工作。

 水平 8 学生能给出科学解释或模型在有另外的科学证据的情况下要作出改变的例子,从一系列资源中对数据进行综合与评价。学生能认识到不同的实验任务需要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应用科学知识和理解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方法。

 决定在定性研究中哪些观察是相关的,在实验记录中哪些观察包括了细节,决定测定的精确度,并收集检验变量间相关性的数据。确定和开始解释观测的异常现象,并在绘制曲线图时,酌情考虑这些量。用科学知识和理解从实验证据得出结论,批判地考虑结果曲线和表格。使用恰当的科学语言和惯例交流结果与争议,表现出对一系列观点都有所意识。

 水平 8 以上 给出科学解释和模型被随后的实验所挑战的例子,解释证据在修改科学理论中的意义。从一系列资源中对数据进行综合与评价。学生能认识到不同的实验任务需要用不同的实验策略。应用科学知识和理解选择一个合适的实验策略。对相关的观察和比较

 做记录,清楚地识别特别有意义的点。决定测定所需要的精确度,并收集满足精确度要求的数据。使用数据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识别并解释观测到的异常现象,并在绘制曲线图时,酌情考虑这些量。用科学知识和理解阐释数据的趋势和模式并从实验证据得出结论。批判性地考虑结果曲线和表格,并给出如何收集另外的证据的合理理由。使用恰当的科学语言和惯例交流结果与争议,表现出对不确定程度以及一系列其他观点都有所意识。

  《英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从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来说,科学探究能力要体现在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或对各个过程要素及其组合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科学探究要素必须与科学知识相互联系,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有意义的科学探究能...

篇三:科学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3-6)

  第一部分 前 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乐于探究 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 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 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 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 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 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三、 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 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本《标准》把三个 领域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内容分成五个方面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展开。每一方面开头用一段文字说明该部分教学内容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要点 然后用框图给出各层次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具体内容标准展开的逻辑线索便于读者从总体上认识与把握 。

  本《标准》将 36 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科学课程的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具体内容标准所表述的是 6 年级结束时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的程度不再划分年级或年段这样可以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以更大的创造空间。

 考虑到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达成需要较长的时间并应伴随着科学知识的 学习过程因此在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具体内容标准中对它们作了有机的结合。

 每一条具体内容标准不一定代表一个课题也不一定占用一个课时。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可以同时达到多

 个目标如学生在以"土壤"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同时习得有关土壤的性质、土壤和动植物生长、生活的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关的探究方法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标准》中的"活动建议"仅仅作为理解具体内容标准、设计教材和教案时的参考并不是硬性规定。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或重新设计。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 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 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 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 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 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 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 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 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

 上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勾画了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为了使总目标能够落实到科学课程的教学组织、教材编写、教师培训及课程资源配置之中 《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分目标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 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一)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框图

  1认识科学探究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1.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比较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和解暗箱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方法。

  1.2 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1.3 知道为什么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1.4 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1.5 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1.6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1.7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1.8 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新技术。

  2.提出问题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2.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进行比较时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 有价值的问题。

 2.2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教学活动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

 3.猜想与假设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3.1 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见附录三关于科学探究的案例 1.1。

 3.2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如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之前先 让学生假设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然后对给出的几种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

 4.制定计划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4.1 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4.2 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

  5.观察、实验、制作

 具体内容标准

  活动建议

 5.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

  ·对动物、植物、水、空气、岩石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

  5.2 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 文字表达。

  ·对花的构造、细胞等进行观察 并能画图和用文字说明。

 5.3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 尺、 测力计、 天平、 量筒、温度计、秒表等对物 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作记录。

 5.4 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

 ·杠杆平衡实...

篇四:科学课课程标准

家级科学课程标准

  (7—9 年级)

 前 言 1 、

 课程性质和价值 2、 课程的基本理念 3、 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 、 总目标 2、 分目标 2. 1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2. 2 科学知识与技能 2. 3 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2. 4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1 、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1 . 1 科学探究的目标和要求 1 . 2 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实验技能 2、 生命科学 主题 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主题 2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主题 3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题 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主题 5 人、 健康与环境 3、 物质科学 主题 1 常见的物质 主题 2 物质的结构 主题 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主题 4 能与能源 4、 地球、 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 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主题 2 人类生存的地球 5、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主题 1 科学史 主题 2 技术设计 主题 3 当代重大课题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1 、 教学建议 2. 1 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 2. 2 注重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2. 3 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科学学习 2. 4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 2. 5 安排教学计划与教学时间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 2. 6 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 2、 评价建议 2. 1 评价主体

 2. 2 评价内容 2. 3 评价方法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1 校内资源 3. 2 社会资源 4、 教材编写建议 4. 1 科学教材内容的选择 4. 2 科学教材内容的整合 4. 3 科学教材的呈现方式 1. 认识了解校园植物 1. 同时启动两小车向同一方向前进, 看哪一辆小车跑在前面;

 2. 进行猜想和预测 3. 收集事实证据 4. 得出结论和解释 2、 有关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前 言

 20 世纪以来, 科学技术进入了 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在以相对论、 量子论、 DNA 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 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

 信息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 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 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时, 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 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 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崇尚科学, 破除迷信; 必须初步养成关注科学、 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树立社会责任感; 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 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 生活、 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因此, 7~9 年级的科学课程必须进行整体设计, 力求创建一门将科学作为一个整体、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1 、

 课程性质和价值 1 . 1 科学课程(7~9 年级)

 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

  科学课程(7~9 年级)

 将在科学课程(3~6 年级)

 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 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科学课程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培养社会责任感。

 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 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 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 2 科学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

 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 对自 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

 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 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科学知识是全人类, 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它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科学不仅是科学家的事业, 而且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 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内适用, 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

 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 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1 . 3 科学课程的独特作用

  同各分科课程相比, 科学课程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 统筹设计, 整体规划, 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

 这样的课程,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 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 原理和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 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 获得对科学、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2、 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2. 1 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 (7~9 年级)

 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 年级)

 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 是学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应当达到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目 标。

 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 民族、 经济条件、 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 兴趣等的差别, 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 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面向全体学生, 还意味着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2. 2 立足学生发展 科学课程(7~9 年级)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 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 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 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 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以及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 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科学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 标。

 教师应根据《标准》 能动地发挥作用, 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规范者, 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 3 体现科学本质

  科学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 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科学是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

 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 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是一项人人都应当关注的社会事业。

 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

 2. 4 突出科学探究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 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 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 学习科学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 但不是惟一的方式。

 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 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

 2. 5 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科学在不断发展,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科学课程要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 新城镇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 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学好科学知识, 提高科学素养, 树立服务社会、 振兴中华的理想。

 3、 设计思路

  根据本《标准》 前言中改革背景与课程理念所阐明的原则, 课程内容突出"整合"与"探究"两个特点。

 这里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作为惟一追求的目 标, 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 然, 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 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认识科学、 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 形成参与社会决策意识,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等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为此, 在本《标准》 ?quot; 科学探究"和"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均各单设一个领域。

 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 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 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 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 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过程、 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 并力求反映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

 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均按此科学素养的四要素统一设置。

  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

  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 为学生所喜爱, 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

 要围绕各领域的具体内容目标设计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要注意不同领域的特点, 在要求上各有侧重, 相互补充, 从而在科学方法与能力上给学生以比较全面的训练。

 科学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在总体上把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 地球、 宇宙和空间科学,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第五领域明显地是以综合为特色和要求的, 其内容均将渗透到其他三个领域中去, 第二、 第三、第四领域在编写教材时也需要重新进行整合。

 这只是本《标准》 的表述和呈现方式, 并不代表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和教材的组织结构。

  第二个层次是对主题的设计, 例如物质科学中的"物质结构"这一主题就划分为构成物质的微

 粒、 元素以及物质的分类三部分, 从物质结构的系统观念上将有关内容整合在一起。

 第三个层次是主题下的设计, 一般分专题性与结构性两类。

 前者如水、 空气、 健康与环境、 人与环境等, 它们都从不同学科领域和科学、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探讨同一问题, 体现综 合特色; 后者则把有密切逻辑联系的概念与原理整合在一起, 它主要是从科学探究和科学、 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行整合, 如生命科学中人体的新陈代谢。

 为了使本《标准》 既有指导性又有灵活性, 在内容标准中列出了 "活动建议"。

 这些活动带有一定的典型性、 指导性和启发性, 但并非是教学中必须采纳的, 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以调整、 改造和补充。

 同样, 本《标准》 附录一中的"案例", 也是为了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而给出的。

  本《标准》 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 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和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为课程目 标, 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及其四个分目 标: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 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描述科学课程的具体内容目标及活动建议。

 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四部分组成。

 第五部分为附录, 含案例及有关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见框图)

 。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 、 总目标

  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 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养成与自 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 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形成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并能关注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2、 分目标

  科学课程的分目 标包括四个方面: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 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 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现分别详述如下。

 2. 1 科学探究(过程、 方法与能力)

 在科学课程中, 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 学习科学技能, 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科学本质, 形成科学态度、 ...

篇五:科学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解读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

 ⑴教学以学生为中心.⑵强调手,脑结合.⑶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 ⑷采用"探究法教学". ⑸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 ⑸实施写实性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⑴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小学生. 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⑶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⑷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⑸小学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⑹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对《科学课程标准》 的理解 "一个中心", "四个提倡" :

 ⑴一个中心,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⑵四个"提倡":

 ①提倡科学探究②提倡多元目标③提倡用教材教④提倡过程评价 认识小学科学学科的性质 ⑴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⑵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⑶《标准》 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提示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 对一个中心的认识, 何谓"科学素养"。

 《标准》 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

 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对一个中心的认识:

 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

 为什么要提出培养科学素养:

 经历科学,认识科学,体验科学,理解科学. 对一个中心的认识 早期的科学教育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强调的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0 世纪 80 年代,在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下,科学方法的训练被纳入了科学教育之中,于是,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就成了科学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心目中,所谓的科学就是包含了一大堆概念,定理,公式,原理和观察,比较,分类,实验等知识与技能的集合.

 自 19 世纪初期科学开始在学校课程中取得一席之地以来,人们一直希望学生不仅学会科学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而且要学懂科学,即通过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懂得与欣赏科学的本质,使科学教育对个人的文化品质与生活质量产生有益的影响.

 直至 20世纪 90年代,人们才明确意识到对科学本身的认识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列入科学教育目标,并用"科学素养"这个词来涵盖.

 四个"提倡":

 ⑴提倡科学探究⑵提倡多元目标⑶提倡用教材教⑷提倡过程评价⑸提倡"科学探究" 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 提倡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

 科学探究——原本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什么是科学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指的是:基于探究的教学和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什么是科学探究? 学生的以探究为本的学习的探究活动——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什么是科学探究? 老师的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个探究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教师的教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从书籍和其他各种信息来源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设置研究计划,通过实验,证据复习已经知道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回答和说明,并于别人交流结果.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郝京华 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程序:

 对周围的世界的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形成假设预测-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数据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探究结论-发表和交流探究过程-后续延伸活动

 组织科学探究的形式——小组探究

 更适宜于让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

 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强调科学探究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于建构主义的一些观点:

 建构主义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㈠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知识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不断地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 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

 ㈡建构主义学习观 ⒈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⒉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自己建构意义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也发生调整和改变. ⒊学习是学习者新旧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而世界上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每个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具有差异性的经验. ㈢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提倡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儿童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教学具有四个基本的要素: 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自己建构的知识,也许不是成人所认为的"科学"的和"正确"的知识.但是,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所有的知识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也即意义是相对于知识的建构者而言的 .成人大可不必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结论教给儿童,更不能以成人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以成人的"话语霸权"来作为强迫儿童接受的理由.也大可不必因为儿童的认识"不符合科学"而绞尽脑汁地去纠正它,相反倒是可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甚至欣赏儿童"创造"出的知识呢! 探究等于自己的意义建构所以,我们提出:不是讲科学,念科学,看科学,而是要做科学,提倡"做",在做中学知识.——路培琦 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他们理解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基础.——路培琦 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学会,而是必须习得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 .提倡"多元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自然教学大纲》 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

 原来的"自然"学科在培养目标上以让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为主,虽然也提到要让学生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 ,爱祖国,爱大自然等品德教育,但是没有落实.《自然教学大纲》 的重点是着眼于教学,规定了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这使自然教师特别关注知识点,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忽视学生学习科学的情感,态度和对科学教育价值观的培养.与《教学大纲》 相比,《课程标准》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构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成分.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

 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 ,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强调过程和方法。

 以往《教学大纲》 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而如今《课程标准》 则强调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将科学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改变新《科学》 课程功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在需要科学知识的时候,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亲自体验科学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 标 。

 郝京华教授曾经说过:"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行为的不是知识,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比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整合目标 。

 宁愿少学一点,但扎实一些;阐述得具体一点,详细一点,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多展开一点.这样,学得也扎实一点,印象深刻一点;学生兴趣也大一点,自信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多一点.

 "宁愿少学一点知识,而多一点能力发展的机会",提倡"用教材教"。

 教师要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角 。

 确立什么样的教材观:

 教师的角色定位 , 师生互动生成新教材, 教师要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角, 课程不是专家的,而是教师和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生活中的一段有意义生活经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科学教学资源。

 (煮鸡蛋也可以让学生获得科学能力的训练) 确立什么样的教材观:

 ⑴以往我们是这样的教材观:教材提供的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反复研究,精选出来的典型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教材的内容神圣不可更改,学生的学习内容就是教材的内容.⑵郝京华教授是这样论述《科学》 教材的:"我们所说教材是一种大教材观,不仅仅是一本学生用书.教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工具包.它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的科学活动记录手册,配套的工具箱和相关的光盘录像等一系列供学生和老师使用学习资料."⑶路培琦老师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材是什么,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思路.你遇到这个素材和思路,要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因此,你就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⑷"教教材"的教学是把目标单一地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⑸教学过程也不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堂是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的角色定位:

 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像流水一样有高处流向低处,传递给学生,其特征就是韩愈老夫子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是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⑵在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的角色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变呢 ? 学生所获得的科学知识不仅来自于封闭的课本.吸收来自科学教师个人领域的知识 .吸收来自学习伙伴和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而碰撞出来的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成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

篇六:科学课课程标准

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 2022 年版)

 )

 》新变化解读,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2022 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出台后 , 不仅受到广大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 在一些家长中也引起了热议 。

 下面我们就来把新旧课标做一下对比,看看两者有何不同2017 版和 2022 版对比课 标 内 容2017 版本 2022 版本第 一 部分 前言一 、课程性质二 、课程基本理念三 、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 、科学知识目标二 、科学探究目标三 、科学态度 目标四 、科学 、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一 、物质科学领域二 、生命科学领域三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 、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 、教学建议二 、评价建议三 、教材编写建议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教学案例案例 1 认识空气案例 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 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 4 观察月相案例 5 暗盒里有什 么案例 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一 、课程性质二 、课程理念三、 课程目标(一)核心素养内涵(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四 、课程内容(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四)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六)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八)生命的延续与进化(九)宇宙中的地球(十)地球系统(十一)人类活动与环境(十二)技术、工程与社会(十三)工程设计与物化五、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二)学业质量描述六、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四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教学案例附录 1 核心素养的学段特征附录 2 课程内容中使用的行为动词附录 3 教学案例附录 4 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课 程 性 质(要点)2017 版本 2022 版本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有助于学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课 程 理 念(要点)2017 版本 2022 版本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素养发展、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科学安排进阶、形成有序结构、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重视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课 程 总 目 标(要点)2017 版本 2022 版本一、科学知识总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 、能量 、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一、制定依据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学段特征,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定总目标和学段目标。2.核心素养内涵: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 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 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二、总目标1.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2.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3.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实践能力.4.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学 段 目 标(要点)2 1-2 年级2017 版本 2022 版本知识目标 科学观念领域:1.物质科学。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常见的力。2.生命科学。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3.知道与太阳月球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天 气、土壤等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4.技术与工程。认识身边的人工世界,了解常见的 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可制作加工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1.认识常见物体的基本外部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和动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环境条件。3.能描述太阳升落、季节变化和月亮形状变化等自然现象,说出天气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同家园。4.知道自然物和人造物存在区别;知道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知道简单的制作问题需要定义和界定探究目标探究实践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做出假设: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经验,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制订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具有初步的提出问题和制订计划的意识。·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具有初步的收栠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意识。具有简单交流、 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处理信息: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表达交流:在教师指导下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反思评价: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捉出解决方案。·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教师指导下,辨别二维空间中的东西南北和上下左右;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根据事物的外在特征,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初步分清观点与事实,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具有提供证据的意识。·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能突破对常见物品功能的思维定势,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态度目标 态度责任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的动植物和物质的外在特征、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能如实讲述事实,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追求创新: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一个主题作出猜测,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合作分享: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同时会产生废弃物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爱生1.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千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树立珍爱生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 段 目 标(要点)4 3-4 年级2017 版本 2022 版本知识目标 科学观念物质科学: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描述物体的运动认识的作用,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生命科学:初步了解植物体和动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 ,使其世代相传;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 生命活动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特征;知道与它们有关的一些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 ;初步了解地球上大气、水、土壤、岩石的基本状况;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 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技术与工程:知道人工世界是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知道设计包括一系列步骤,完成一项工程设计需要分工与合作,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任何设计都 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 认识物体有多种运动形式,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了解日常生活中能存在的不同形式能区分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能对植物和动物进行简单分类;认识植物的某些结构、动物的某些结构与行为具有维持自身生存的功能;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实现生命的延续认识太阳、地球和月球,知道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知道大气、水、土壤都是地球系统的基本要素;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能认识到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存在区别;知道技术产品包含科学概念、原理;知道简单的设计问题存在限制条件,并有多种设计方案探究目标 探究实践

 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 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 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 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搜集证据: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 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处理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 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 析、比推理 、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 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反思评价:在教师引导下,能对自己的探究过 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和整理信息,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初步具有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意识及使用常见工具的技能掌握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能拆开简单产品并复原,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初步具有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以及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之间重要的、 共同的特征;利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基千巳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初步具有根据具体现象与事物提出探究问题,基于已有经验和知识制订简单探究计划的能力·能准确讲述并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能在教师引导下,用二维方式表达三维空间的物体;比较事物的某些本质特征,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基于事物之间的功能相似性进行类比;分析事物的特征及结构,建立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可以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初步掌握重组思维、发散思维、突破定势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能基于具体事物外在特征展开想象,突破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思维定势,提出有一定新颖性和合理性的观点,针对事物的外在特征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能在教师引导下,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运用基本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目标 态度责任探究兴趣: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在好奇心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感兴趣的事物;知道科学学科的学习与实践要实事求是,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具有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能有依据地

 究兴趣实事求是: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追求创新: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合作分享: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 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改进和完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有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 段 目 标(要点)6 5-6 年级2017 版本 2022 版本知识目标 科学观念物质科学: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知道不 同能量之间的转换生命科学:初步认识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和人体健康,初步了解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了 解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与宇宙科学:知道太阳系及宇宙中一些星座 的基本概况;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分别与地 球自转和公转有关;初步了解地球上一些与大气 运动,水循环,地壳运动有关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认识人类与· 初步认识常见物质的变化,知道物体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

篇七:科学课课程标准

/p>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1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

 第一部分

 前

 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给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通过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一些基本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2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小学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 素养 为宗旨的 基础性 课程

 科学素养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增强公民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养的重任,儿童早期的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亲自收集证据,形成对问题的看法,再经过讨论和辩论,建构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并了解科学知识是相对稳定并不断发展进步的;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有了参与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也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3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和欣赏不同的意见,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有基本的认识。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活动中学习科学,既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小学科学课程的活动性表现在强调通过儿童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学习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态度的发展。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科学概念的建构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探究活动尽量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联系。小学科学课程还包括设计与技术的内容,学生可以在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学科内容的综合上。小学科学课程中,将自然科学各主要领域的基础内容,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自然科学共同的学科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4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背景、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法。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还表现在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动手和动脑的结合,以及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上。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再如,科学和数学学科也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因此,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初中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5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无论学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性别、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或者个体条件的不同,科学课程都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以实证为基础,运用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正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刻板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组体现学生科学学习中知识建构过程的有效学习方法,不仅在科学教育里能够运用,而且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方式和科学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概念。探究式学习需要在教师引导、组织和支持下进行。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6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小学科学课程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均需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讲述、示范、观摩,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保护学生 的 好奇心,激发学习 科学 的 兴趣 儿童生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大的学习能力,科学教育需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机遇。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能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尊重他们的经验差异和学习特点,引导他们主动地探究。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只有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发生。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调节自身的学习;能够独立和合作学习,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7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提供者。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 素养 形成的 评价 体系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包括对学习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价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小学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标准制定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政策,力求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继承性和实用性。

 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性质和理念,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并且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从而构成小学阶段科学学习需要达成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是课程目标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需要紧密结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8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合日常教学,深入到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通过持续的科学学习逐步养成。因此,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主要通过课程的三部分内容实施来达成,包括: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部分,在本标准中以概念的形式系统呈现。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三个主要的自然科学领域中选取了 21 个主要概念,要求学生认识或理解。由于学生建构这 21 个主要概念需要经过不同的学习进展过程,标准中进一步把主要概念分解成 124 个比较小的、和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概念,称之为分解概念。这些分解概念为形成不同的学习进展过程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和依据,但是并不要求每一个分解概念的内容都必须体现在教学内容中,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本标准对每一个分解概念举例加以说明,并给出学习目标,以便使用者较容易地把握和实施。学习目标是对科学概念学习程度的说明,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学习目标中的“参见”则表明这条分解概念与其他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使用者理解各领域内和领域间的知识交叉与综合。概念的陈述以叙述内容为主,即说明“这是什么”,尽量减少过于抽象的名词定义。这样学生可以了解科学并不是空泛的定义,科学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9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来源于生活实际,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以保持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

 设计与技术领域代表了科学实践的重要方面,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将其包括在本标准的学习内容之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分有利的。设计与技术部分包括了 3 个主要概念,并分解为 15 个比较小的分解概念,也给出了相应的举例和学习目标。

 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内容中列出了科学探究的五个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解和举例说明,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体验和了解。

 学

 海

 无

 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审读意见 10 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带 格 式 的: 字体: 宋体, 小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关爱生命与自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知识

 1.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课程设定的目标,特别是在科学知识目标方面不够合理。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知识有了比较明确的限定,主要选自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这三个领域,而且还把它分成了 124 个比较小的、和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分解概念,这在一定程度虽然使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但这些目标的层次性还不够明确。小学阶段应该说是年龄跨度比较大的阶段,一般来说可以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而且三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综合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那...

推荐访问:科学课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科学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