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7篇

时间:2022-08-30 11: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7篇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2021年某村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xx村是xx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xx公里处,是xx镇政府所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7篇,供大家参考。

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7篇

篇一: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21 年某村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实施方案

 xx 村是 xx 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 xx 公里处,是 xx 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 9.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04 户,1574 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 xx 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 xx 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补短板、强弱项,把更多资源配置向农村区域进行倾斜,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我市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和伊滨新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 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计划,围绕战略规划、党的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绿化、基础配套、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美化亮化、农民增收、精准脱贫等 10 项工程,推进全区富民产业向乡村倾斜、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人居环境向乡村辐射、

 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使农村区域群众能够享受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改革成果。

 三、 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落实党管农村的相关法规,更好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凝聚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

 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规划引领、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把握乡村的差异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注重实效、有序推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工作任务 (一)全面启动乡村振兴战略工程 1.科学编制全区总体规划。围绕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和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科学编制《伊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标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各路线图,做到目标明确,脉络清晰,实现全面系统有序推进,2018 年 6 月份完成论证起草工作。

 2.指导三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结合镇村的产业、村居、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指导各镇编制镇级和村级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明确乡村振兴的具体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施步骤、时间节点、保障措施等,为乡村振兴提供具体依据遵循,2018 年 12 月底完成规划工作。

 3.扎实制定行业三年行动计划,区直各行业部门要按照上下贯通、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本行业 2018—2020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3 年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落实具体措施,建立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

 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2018 年 4 月底基本建成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5 月建成目标台账,6 月将项目库、项目台账和推进机制报市相关部门备案。

 (二)

 基层党的建设工程 1。

 .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一是坚持和落实“三有三带”标准,采取村内“选”、上级“派”、社会“招”等多种方式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实施乡土人才回归工程,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从中重点培养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带富作用大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党支部书记任职资格条件,明确党支部书记人选德才标准,列出不适宜任职的负面清单。通过村级组织换届,进一步优化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文化和年龄结构,优先从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年富力强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三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进一步健全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激励保障机制,树立在农村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

 2 .建强农村“ 两委”。

 班子。一是按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党员群众公认、积极干事创业的要求,推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两委”班子建设。二是按照上级安排,组织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三是统筹考虑村“两委”班子人选组成,选好配强村委会主任,结合实际推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和村“两

 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四是强化农村干部工作绩效管理,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目标方向,做到奖优罚劣。完善罢免、辞职、职务终止等程序,依法落实不合格村委会成员退出机制。五是提升村“两委”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动计划,按每村 3—7 名建立村干部后备人选库。

 3 .抓好村级阵地提升。完成全部村(社区)阵地提升和“三新”讲习所建设,使基层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4。

 .强化农村党员培训管理。一是全面梳理党员信息库,确保数据完整、准确、无遗漏。二是继续实施党员双十积分评星管理,将党员年度积分和评定等次纳入党员档案,切实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三是出台全区党员培训方案,完成全区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专题培训以及全体党员轮训,提升基层党员能力素质。四是依规依纪抓好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五是形成伊滨区镇村党员干部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镇村干部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5。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一是加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设,制定《伊滨区便民服务统一化建设实施方案》,各镇选出 1-2 个有条件村(社区)建立“爱心超市”“老党员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惠民工程。二是结合我区中心工作,深入挖掘一

 批先进党员事迹,选树一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典型,加大典型选树力度,按照“三有三带”富民强村好支书标准,推选一批“富民强村好支书”,真正让典型把事迹讲出来,正气树起来,士气鼓起来。

 6。

 .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结合全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沟域经济、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压实党委责任,扎实做好市级、区级集体经济试点村工作。二是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有利契机,力争到 2020 年实现全区 10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增收全覆盖。三是区镇两级出台集体经济管理办法,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加强对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监督,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1.学校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内确保每个镇有 2-3 所寄宿制学校。二是进行中小学校厕所改造。三是加大投入,对教学楼、餐厅综合楼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

 2.社会保障一是做好城乡低保调标核算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完成提标资金发放。二是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两次低保核查,将符合的人员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家庭条件改善不再符合的人员及家庭及时清退。三是制定敬老院提升改造方案,推动农村敬老院“收养型”向“护理型”转变,对敬老院进行社会化改革探索。四是完成政府示范性养老

 机构建设,提升改造各镇养老院,新建若干个农村养老幸福院。五是每年 3 月底前完成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工作。

 3.健康乡村一是加大对各镇卫生院硬件设施投入,提升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能力。二是完成所有村(社区)集体卫生室的达标提升改造,实现医护人员达标配置及招聘考核。三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不低于 90%;基本公共卫生全覆盖,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四是实现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配送全覆盖,配送率达到 95%以上。五是继续实施增补叶酸项目和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工作,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六是谋划建设区级卫生服务中心、医疗中心、疾控中心。

 4.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持续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三年内确保每镇建成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四)生态绿化修复整治工程 1.国土绿化全区域按照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的国土绿化行动方案,不断提高我区的乡村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道路、村庄和庭院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提升村庄绿化水平和绿化效益,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在全区实施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廊道景观化,中心城区园林化,乡村田园化五大战略,加强管护,确保实效。

 实现造林即是造景,造福,造富,绿化即是美化、文化、产业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区域内绿化任务。

 2.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一是持续推进河长制。落实我区伊河、洛河、伊东渠、沙河、酒流沟水库河长制。二是编制我区“一河一策”方案,推动治水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开展沿河村庄整治。完成伊洛河沿岸诸葛镇西马、杨堂和佃庄镇后石罢、东马庄(丁家屯)4 个村提升整治任务。四是投入 300 万元,完成伊东渠黑臭水体整治。

 3.矿山地质环境恢复 (五)

 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1.农村电网 (1)加大电网建设项目属地管理力度,积极做好电网基建项目属地协调工作。确保 500 千伏洛阳东变电站项目建设工程顺利实施,110 千伏佃庄变电站建设工程投入运行。

 (2)积极向省、市公司争取,确保 220 千伏洛阳东到飞跃变(伊新东)输电工程,110 千伏西区 1 变电站、西区 2 变电站、东区变电站、伊洛路变电站、万安山变电站以及庞村变电站前期可研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农村电网项目储备及改造力度,对 10 千伏李西线主干线及王沟支、雷村支等 5 条分支和佃关线主干线绝缘化改造,改造架空线路 9.2 千米,电缆长度 0.3 千米,改造杆塔 156 根,加装柱上开关 11 台等;完成辖区内 100 个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更换工作;完成对苏沟、西里南、苇园村、陈沟村等 28 个台区改造。同时完成伊滨区农网改造整体项目储备工作,积极向省、市公司

 争取,完成伊滨区农村电网改造工作。

 2.农村公路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拟建设项目 64 个,建设里程 120 余公里,概算总投资 8 个亿。其中,外联通道和县(区)公路项目 14 个 40 余公里,万安山区域道路和乡村道路 35 个 60余公里,通组通户村内道路 15 个 20 余公里。

 3.旅游提升树立全区旅游一盘棋思想,完善设施抓管理,促品质整体提升。一是持续推进万安山山顶公园亲子乐园、天湖、薰衣草庄园、郁金香花海、倒盏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等旅游项目提升工程,完善智慧旅游、旅游标识导示系统等旅游配套设施。通过积极努力,在薰衣草庄园评为 4A 级景区的基础上,力争实现郁金香花海获批 4A 级景区。二是完善旅游市场管理体系。1、进一步完善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健全由区文化旅游局、公安、消防、安监、质监、食药监局、交巡警大队等部门各司其职,镇级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监管机制。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及安全联合执法,每年组织联合执法不少于 4 次,切实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和安全稳定的旅游环境;2、完善旅游投诉快速处理机制。落实旅游投诉的受理、处理及转办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快速妥善处置,使旅游投诉满意率达到100%,切实维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深入推进文明旅游工作,开展以“活力伊滨、诚信出游”为主题的诚信进景区活动,通过文明宣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努力形成旅游者文明出行、旅游企业诚实守信、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至诚

 的文明新风尚。

 4.饮水安全一是通过调查摸底,对供水现状进行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采取管网延伸、水源改扩建、水质监测等措施,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率。二是落实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责任,健全完善管理管护制度,确保工程长效运转。

 5.农村信息化实现 106 个村(社区)的益农信息社全覆盖,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民群众运用信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六)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垃圾收集一是遵循灵活、方便的原则制定出台详细的生活垃圾治理规划,研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户收集到组、组收集到村、村收集到镇”的垃圾收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垃圾的储存总量、外运总量,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到 2020 年底,基本实现我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三是按照辐射上要灵活,建设上要方便群...

篇二: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X 村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规划

  xx 村是 xx 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米脂县城东 20 公里处,是 xx 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 9.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04 户,1574 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 xx 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 xx 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 xx 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二、奋斗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 2020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 xx 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 xx 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

 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 xx 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 xx 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 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 xx 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桃花茆”小米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李鼎铭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 xx 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脱贫攻坚

 全村共有贫困户 x 人,其中计划兜底保障 x 户,产业扶持x 户,就业创业 x 户,易地扶贫搬迁 x 户,危房改造 x 户,健康扶持 x 户,生态扶贫 x 户,教育扶持 x 户。现已脱贫 x 户 x人,2018 年计划脱贫 x 户 x 人,同时摘掉贫困村帽子;到2020 年实现整村全部脱贫,同步实现小康水平。

 (二)推进生态宜居攻坚

  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活动,进一步促进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思想观念转变,充分激发移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信心和致富决心,打造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实现村组织全面加强,道德素养大幅提升,平安建设不断深化,家风村风民风持续好转,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3.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2.深化平安 xx 建设。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1.坚持“三个倡导”。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2.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2.开展文明村创建。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1.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五、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桃花茆”小米,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 xx 村奠定坚实基础。

 2019 年,实现 xx 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李鼎铭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桃花茆”品牌小米稳步推进。到 2020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 5000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山地苹果种植。到 2020 年底,杂粮种植面积 5000 亩,并建成桃花茆小米加工厂三间,新推 500 亩山地果树地,建设 80 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 50 吨果库 1 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 1000 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 300 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完成羊养殖 1000 只、猪存栏 500 头,土鸡养殖2 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 1 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 200 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 xx 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xx 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 xx 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 xx。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

  通村主干道路 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 2 公里,生产道路硬化 25 公里。404 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 80 亩。新修太阳能路灯 200 盏。改造卫生厕所 300 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七、坚持落实“三变”改革政策

  2019 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感谢下载,赠送以下文档仅供参考:

 学史崇德党课:崇尚“三德”践行“三忠诚”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扎实有力,深入推进学史崇德,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知道尊崇哪些“德”,怎样操守“德”。

 一、要明大德,始终坚持忠诚于党不动摇 什么是大德?“德”在汉语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可见,中国自古就有重德的优良传统,认为“德”是涵养万物的承载。“天下至德,莫大乎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

 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忠诚于党的信仰、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大德。

 忠诚于党,必须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从秋收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从血战湘江、向死而生到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沪定桥、北上抗日、陕北会师,共产党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切。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对党的信仰无限忠诚。革命年代,方志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陈铁军和周文雍就义前在刑场上庄严宣布举行婚礼的舍生取义,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岁”、“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杀身成仁,都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于党的信仰的大德。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完成历史使命的成功奥秘。

 忠诚于党,必须忠诚于党的组织。党的力量来自组织。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铁的纪律是其组织性的重要体现。每名党员都是党组织中的一分子,忠诚于党组织、服从于党组织是天经地义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修大德,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1927 年 5 月,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会由王荷波、杨匏安等 10 名委员组成,他们在极端严酷环境下开展监察工作,没有一人背叛党组织,有 8 人先后牺牲在刑场或战场上,1 人在战争年代下落不明,最终只有 1 人看到了新中国的成立。王荷波和他的同事们的光辉事迹,用鲜血书写了对党组织的无限忠诚。在新时代,共产党员更需要强化组织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忠诚于党,必须忠诚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在长期奋斗中探索总结出来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靠的就是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如抗战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就用一个电台来指挥千军万马,“嘀嗒嘀嗒”声就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党全军都无条件地忠实执行。正是因为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的军队才能用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的飞机加大炮。宝贵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共产党人更要自觉忠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学史崇德,就是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感悟并崇尚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党忠诚的大德,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要守公德,始终坚持忠诚于人民不动摇 什么是公德?公德是指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所展现出来的良好品行和高尚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

篇三: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基础,加快乡村振兴,根据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2021 年全镇 23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 20 万元以上的 1 个村,5-10 万元的之间的 13 个村,2 万元至 5 万元之间的 9个村。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努力,使全镇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四有”目标,即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有健全的监管机制。到 2022 年底,全面消除 3 万元以下的村,5 万元以上的达到 80%以上;到 2023 年底,5万元以上的达到 95%以上;力争到 2024 年底,使 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5 万元以上,使 4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0万元以上,全镇 23 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步增长。

 2022 年,扶持发展 2 个村;2023 年,扶持发展 3 个村;2024 年,扶持发展 3 个村。

 三、发展思路 (一)资产清查增收。在前期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全镇23 个行政村进行资产清查,对蒲甸村、缑杨村、陈大村、雷王村、渠刘村、霍坪村等村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校

 舍、厂房、仓库、生产装备设施等经营性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增加集体资产可支配规模,通过发包、租赁、联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以开发利用;对个人、企业等无偿占用、低价发包的村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和资产进行认真核查,依法予以清收,通过自主或合作经营等方式,充分发挥资产资源效应;对原签订合同进行梳理规范,对长期不履约、不按约定履约的,促进合同正常、依法履约,增加集体收入。

 (二)资源包租增收。拥有集体耕地、林地、房屋、农机具等资源的谢坪村、赵崖村、霍坪村、刘阳村,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理、整治,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发包、出租,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价值,增加集体收入。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在蒲甸村等中心村大力发展本地特色文化,产生文化吸引力,通过招商引资的手段吸引本地商业发展,利用旅游和本地特色文化的结合,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链,提高村内集体经济收入。

 (三)项目支撑增收。在余家峡村、后川村、汪李村、陈大村、缑杨村、张白村、四合村、演营村等村鼓励村级组织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级集体企业,通过集体自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利用项目支撑,推动农民增收,增加集体经济。也可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在政策、资本、技术、劳务和信息方面进行合作,通过项目联建开发和分红,增加集体收入。对山区有撂荒地的

 谢坪村、漆李村、赵崖村、刘阳村等通过对撂荒地的整治一方面获取政府补贴,一方面出售农产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运营资本增收。在后川村、张白村、陈大村、缑杨村、演营村、渠刘村等川区征地较多的村,利用村集体闲置资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购买一些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或投资政府的一些建设项目,搞好资本运作,增加村集体收入。探索将村级资产、资源变股金,以折价入股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五)发展服务增收。在背湾村、四合村、缑杨村、渠刘村、雷王村等村通过成立劳务服务队,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以实行劳务总承包等方式承接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维护,道路养护、垃圾清扫清运、绿化管护等劳务服务,对外提供劳务中介和输出等有偿服务;通过成立村级代办点,承接金融、保险、广电、通信等有偿代理服务;通过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物资、流通、仓储等有偿服务。

 (六)“山”“川”带动增收。面对川区蒲甸村、四合村、渠刘村等村有资金无土地和山区刘阳村、赵崖村、丁赵村等村有土地无资金的局面,倡导川区村通过农业合作社上山承租山区村土地,建设蔬菜大棚、种植粮油作物、养殖猪、鸡畜禽,弥补资金资源错位劣势,发挥互补优势,带动增收,实现“共赢”。

 (七)社会输血增收。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公益服务功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直接向本村捐助、捐献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资产等,增强创收潜力和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八)政策扶持增收。对地理条件差、交通不发达、集体经济底子薄、村内资源匮乏、自筹资金困难、发展空间较小的文岔村、文沟村、杨成村等村,由财政统筹扶持基金,充分争取中央三部委发展集体经济资金,依托各类园区、开发区、中心集镇等平台,跨区域异地兴建或购置店面、厂房、市场等经营性资产,采取租赁、合股、经营等方式获取稳定收入。

 同时,鼓励各村积极探索其它有效模式,推动现有模式转型升级,走多元化、可持续发展路子。各村结合本村经济基础、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立足优势,因地制宜,找到“至少两种、兼顾多种”的发展模式,并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实践中的好经验、好模式。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建立台账。

 摸清自身状况,提高认识。在充分认识到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结合现期任务乡村振兴任务来看,镇党委认真摸排村内实际情况,建立集体经济台账,认真摸清各

 村的不同环境、村内资源、发展思路等不同要素,确定中滩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同的思路,并积极落实。

 (二)强化措施,全力推进。

 科学规划村内集体经济发展是前提,狠抓落实力争前进是关键。因村施策,根据各村资源禀赋,规划不同的发展路径。川区村主要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在资源盘活、资产利用、物流服务等方面入手;山区村着重开展撂荒地整治,激活村办农业合作社的党建作用方面入手。对村集体原有固定资产、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各类资源,鼓励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搞好资产经营、兴办集体经济收入,获取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利用电商发展的大环境,鼓励各村积极联系村内有意愿、有资源、有能力的人才发展电商产业,由村内牵头签订合同,互惠互利搞好资产经营。

 (三)考核验收,巩固提升。

 镇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对于各村发展集体经济情况实行长期管理制度。确保各村的发展项目为长期坚持任务,集体经济收入为长期可实现成果,不断拉进项目,增强村内经济发展,巩固提升各村集体经济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配足配强力量,根据各村实际,逐村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

 相关工作站所负责人、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结合中滩镇实际情况,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决定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个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镇、村两级联系帮扶机制,镇上积极联系外界帮扶项目,加大对村内项目支持力度,加强对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加快建设一支精强高效的村级干部队伍。村内联系本村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人员等人员,依据村内资源带动集体资产发展,加强对村干部开展经营管理特别是集体资产知识的培训,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三)注重示范引领。以集体经济高的村带动集体经济低的村,由发展思路多的村带动发展思路少的村,让本村资源优秀的村向其他资源匮乏的村倾斜,注重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加强与上级的沟通交流和协调,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谋划思路,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带动镇整体集体经济发展。

 (四)严格考核奖惩。把发展和监管村集体经济列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工作定期监督机制,对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保证项目运营情况良好。对于完不成年度发展任务的村和村干部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作为次年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重要指标。对

 于计划任务完成好、工作有特色、集体经济强的村在政策范围内予以奖励,并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篇四: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XX 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

  为推动 XXXX 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根据《XXXX区党委办公厅、XXXX 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明确发展目标

 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合作社,下同)全覆盖,每个行政村(含城中村、农村社区,下同)均要设立和发展一个村民合作社,并把村民合作社培育成一个具有发展活力、能带动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经营主体。力争到 20XX 年底,每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 XX 万元以上(其中已经脱贫摘帽和计划脱贫摘帽的贫困村达到 XX 万元以上);到XXXXXXXXXXXXXXXX文件

  XXXX〔20XX〕XX 号

 签发人:王某某

 20XX年,每个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XX万元以上。

 二、培育壮大村民合作社

  ( ( 一) ) 支持村民合作社兴办经济实体

 支持村民合作社组建工程施工队、农业服务队、运输公司、益农信息社,以及出资成立集体企业、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村级网店等类型的经济实体。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合作社探索资产项目化经营,与其他经济主体或集体成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断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形式。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职能作用,积极推广“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合作模式,共建产后和服务项目,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共同打造乡村综合服务大平台。建立激励机制,对集体经济增收突出的村集体进行奖励,实施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报酬补贴制度,允许各村经村民合作社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照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的纯收入新增部分的 10%-15%提取奖励资金,对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奖励。

 ( ( 二) ) 增强村民合作社“造血”功能

 支持村民合作社充分利用集体资源,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项目,经营所得按股分红。支持城镇附近的村民合作社,积极发展社区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

 经济收入。支持村民合作社盘活资产,引导将集体土地、森林、山岭、“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地、园地、水面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后剩余土地等资源通过流转方式,以及停用的旧村委房舍、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出租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鼓励村民合作社按照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等方式,以集体资产和财政扶持资金等参股专业合作社和经营稳定、发展前景较好的工商企业。鼓励和支持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行政村跨地域联动发展产业,支持多个村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集体经济。探索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委托财政部门管理,基金产生的收益作为村集体收益。

  ( ( 三)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2018 年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加快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林地林权证发放查缺补漏纠错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机制。实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定期更新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抓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和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三、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 ( 一) ) 强化财政支持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扶持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集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除贫困村以外,县级财政要统筹现有的涉农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非贫困村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村民合作社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的保险补贴,以及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小额贷款贴息力度,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 ( 二) ) 加大税费优惠

 对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营性项目,依法依规减征免征相关税费。对村民合作社建设集中居住点、民工公寓等,适当减免通讯、广播电视等配套服务费。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捐赠支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且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村民合作社兴办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对其提供的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所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

 税。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 一) ) 优化金融服 务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村民合作社经营或参股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信贷管理,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实行浮动授权管理,优先安排信贷计划,在贷款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贷款期限、利率政策等方面给予从宽从优。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创新专项贷款金融产品,依规探索开展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复垦增加的用地指标抵押等贷款业务,积极推动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激活农村产权资本化,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和抵押担保能力。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尤其是广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作用,积极开展“银担”“银保担”“政银担”等合作模式,为村民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业务。积极推动农业保险服务下沉至农村,支持种植养殖和特色农产品发展。

 ( ( 二) ) 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信用体系

 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推进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对村民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对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对资信良好的农民、村民合作社和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经评定后可享受

 一定额度的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

 五、创新项目扶持方式

 ( ( 一) ) 政府投资项目向 村级集体经济倾斜

 政府投资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对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安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支农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 ( 二) ) 创新涉农项目建设管理方式

 除公益性项目外,对各级政府部门投入农村用于生产、加工、经营、服务设施建设的项目,建成后可统一交由村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对各级财政支持的 200 万元以下的农村公益类小型项目,凡技术不复杂、村级能够自己组织建设的,原则上应优先安排村民合作社作为建设管护主体。鼓励支持村民合作社独立申报项目。

  ( ( 三) ) 提高项目建设服务质量

 各级涉农项目审批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对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项目或经营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相关部门要出台指导性意见,规范项目审批环节中涉及的中介服务行为。

 六、落实水电和用地政策

 ( ( 一) ) 落实用电用水政策

 对村集体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相关部门要确保满足用水用电需求。发展农业、林木培育和种植、畜牧业、渔业生产用电,农业灌溉用电,以及农业服务业中的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对集体兴办或参股的光伏、水电站所发电量,电网企业应优先收购。

 ( ( 二) ) 落实好用地政策

 各地在安排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鼓励村民合作社和农户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有偿交易,从节余指标交易收益中提取 10%归村民合作社所有。农村集体土地依法被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可保留被征收土地面积的 1%-2%作为被征地村安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地,或以留用地指标折算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等形式予以补偿。实施留用地政策安排土地的,依法办理用地手续;涉及土地出让的,土地出让收入收益部分,在符合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规定的前提下安排相应比例给村民合作社。

 七、加强风险防范

  ( ( 一) ) 规范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资产资源清查、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完善农

 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总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规范资产经营和资源发包程序,完善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加强农村集体合同签证工作。落实《XXXXXX 区村民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原则上实行“村账乡管”,加强村级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强化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管理,杜绝村级行政性公务接待支出。

 ( ( 二) ) 防范经营风险

 鼓励将村集体的各类补助资金转化为土地使用权、设备、商铺、房产等固定资产实施参股,有效控制投资风险。健全股权保底分红、薪金分红、收益分红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巩固农民“优先股”,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民有效履行股东职责、行使股东权利、参与重大决策,防止“大户”套“小户”的现象。未经村民合作社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不得举债建设新项目、新办企业和经济实体,防止不良债务产生。

  ( ( 三) ) 加强审计监督

 各乡(镇、街道)要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强化村“两委”负责人、村民合作社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向村民公布,防止发生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产资源等违法违纪行为。对违反法律法规、显失公平公正等损害集体利益的发包合同,依法进行纠正和规范。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八、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 ( 一) ) 加强组织领导

 XXXX 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要求,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各地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统筹协调,落实工作措施。要健全农经机构,加强农经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与服务。

 ( ( 二) ) 强化基层建设

 强化党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把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化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大战斗力。坚持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选举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充分发挥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等驻村干部的协助指导作用。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与村民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村民合作社负责人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

 ( ( 三) ) 精心组织实施 各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摸清当地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和薄弱村底数,列出年收入 5 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清单,因地制宜分年度逐村制定发展计划,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各县(市、区)要开展精准帮扶,制

 定“一村一策”工作方案,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和责任人,确定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支持项目、发展计划、经营团队等,组织实施情况按要求向上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汇报。

 ( ( 四) ) 建立奖惩机制

 加强检查指导和督导,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建立完善“两随机”(随机督导、随机调研)工作制度和“红黑榜”通报制度,并将结果列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对工作措施不力、年度任务未完成或弄虚作假造成恶劣影响的,在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鼓励。

篇五: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工作 2018-2020 年发展规划 (2018 年 3 月)

 扶贫工作 2018-2020 年发展规划 (2018 年 3 月)

 一、XX 基本情况

 XX 村位于 XX 区南部,距镇区 9 公里,总流域面积 9 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 6.3℃,年降水量 420 毫米左右。全村有耕地 4798 亩,其中退耕还林 690 亩,人均耕地 3.8 亩。产业以马铃薯、大豆种植、畜草产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全村辖 10 个村民小组 285 户 1120 人,其中五保户 9 户 11 人,低保户 80 户 238 人,其中,一二类低保计 36 户 85 人、三类 13 户 44 人,四类 31 户 109 人。

 20XX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9 户 417 人,20XX 年脱贫 44 户 174 人,返贫 2 户 12 人;20XX 年建档立卡户 65 户 238 人,年底脱贫 59 户 218 人;20XX年底因病返贫 1 户 6 人,20XX 年度新纳入 2 户 3 人,20XX年建档立卡户 9 户 29 人,预脱贫 1 户 3 人。全村现有党员35 人,其中年老体弱党员 9 人。于 20XX 年成立了 XX 和谐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养殖、种植产业,今年全村种植马铃薯 1500 亩,玉米 1000 亩,大豆 1210 亩。20XX 年年初与 XXX 文化体育有限公司签订 20 年河滩流转协议,流转河滩 21.09 亩,增加村集体收入 4128 元。村级活动场所占地面积 450 平米,建筑面积 200 平米,能代办各项民事工作,功能完善。

 1、主要产业方面:全村主要产业马铃薯、玉米、大豆种植面积约 5000 亩,部分农户种植中药材柴胡、黄芪种植约 600 亩。

 2、社会保障方面:全村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90%以上。

 3、农村饮水方面:全村实施自来水接入工程,今年预计接入 53 户后,将达到 200 户农户接入自来水, 85 户未接入的饱和状态,这 85 户人家有的为整户外出、有的 2 户接一个水表的农户,全村建有 4 个集中供水点。

 4、农网方面:已于 20XX 年由原来的 3 台变压器 80 千伏安增加到现在的 5 台变压器 440 千伏安,彻底解决了电压不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问题。

 5、道路建设方面:全村道路通过以工代赈、整村推进项目、一事一议项目,完成道路建设 23.4 公里,其中砂化道路 20.1 公里、硬化道路 3.3 公里,实现了 XX 通客运车的目标。

 6、农村住房条件方面:当前还有很多危房户,计划 20XX年改造 33 户,到 2020 年实现村里无危房。

 7、农田水利设施方面:

 20XX 年完成二社的土地整理项目 260 亩,加大了对天然林、退耕还林的保护力度,减少水土流失。

 8、教育方面:村内 1 所村级小学。

 9、医疗卫生方面:有村级卫生室 1 个。

 10、开发资源方面:村内引进 XXX 文化体育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集游玩、垂钓、骑马、武术等活动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场所,尚未得到有效开发。

 多年来,XX 人均年纯收入增长缓慢。主要贫困原因:一是地处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滞后,交通瓶颈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二是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农业产业受交通条件、生产技术、天气无常、信息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造成全村无支柱型产业。三是农民基本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普遍不足,农民增收缺乏技术支撑,致富道路狭窄。

 二、XX2018—2020 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中全会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以民生建设为基础,农民收入增加核心,产业发展为重点,组织建设为保障,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目标,把 XX 建成经济发展的富裕村,环境优美的生态村,乡风文明的和谐村,安居乐业的幸福村,与全省、全市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区别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坚持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切实将项目、资金用到最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体。

 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注重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扶持产业大户。抓住贫困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问题。

 坚持精准扶贫原则。始终瞄准贫困问题,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切入点,落实帮扶扶持政策,始终围绕贫困人口,制定脱贫计划,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帮助实现脱贫致富。

 (三)工作目标 1、经济发展方面:到 2020 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 4500元以上,基本消除贫困。全村主导产业马铃薯、玉米、大豆种植达到 5000 亩规模,成为群众增收重要渠道,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2、人民生活方面: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目标,通过加强“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全村实现垃圾处理率 95%以上,污水处理率 90%以上,无房、危房改造 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 100%。

 3、社会发展方面:实现网络、电视、通信入户率达到95%。掌握 1-2 门实用技术的贫困群众达 75%,通过发展产业稳步脱贫,新农保、新农合全面实现全覆盖。实现全村义务教育达标率 100%,高中阶段教育 80%以上。村卫生室建设达标,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发展规划 1、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种养业,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壮大马铃薯、玉米、大豆这几项主导产业,培育、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引导农民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二是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牛、羊和猪的养殖,与种植产业相互依托。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其代办各项民事功能。二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组、户道路建设,方便群众出行;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户实施坡改梯工程,切实改善生产条件。

 3、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加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升网络、有线电视、通讯等覆盖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发展 XX 游乐场所建设,形成特色游玩村。一是进一步招商引资,完善由天骥文化体育有限公司出资建设的集游玩、垂钓、骑马、武术等活动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场所。二是

 鼓励休闲场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及其他配套产业,增加收入。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一)2018 年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建设、XX 休闲活动场建设。同时,完善道路建设、梯田建设、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

 1、村级活动场所基础建设。

 争取资金,在村级活动场所新建资料库 20 平米、修建升旗台,粉刷村级活动场所围墙,采购必须的办公桌、文件柜等用品,进一步完善村委会代办民事功能。

 2、XX 文化广场建设 在原建 300 平米文化广场硬化的基础上,向相关部门申请,新批建 320 平米文化广场硬化项目,并配备健身器材。

 3、XX 休闲活动场建设。

 在 XX、XX 河滩,联系 XXX 有限公司投资人 XXX,投资120 万元建设面积为 2600 平米集游玩、垂钓、骑马、武术等活动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场所。到 2020 年,将该场所发展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一项产业。

 4、贫困户居住条件建设和异地搬迁工作 帮助 33 户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完成危房改造。年内联系异地搬迁户完成搬迁工作。

 5、信息建设 引入广电网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公司,按农户需求接入不同的网络,实现网络、电视、通信入户率达到75%。

 (二)2019 年是产业攻坚年 通过 2018、2019 年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马铃薯、玉米、大豆产业基本稳定,中药材种植面扩大,特色种养殖业起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得到完善,为农民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全村人均年纯收入提升到 4000 元。

 1、交通建设 全村主干道路硬化或砂化,村级活动场所至各社道路全部为 4 米以上或能满足农用车通行,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

 2、饮水安全 基本实现常驻人口通自来水的目标。饮水水源点、蓄水池、饮水管道能满足村民需要。

 3、农网改造方面 解决农网改造后,部分外出务工及其他原因不在家导致的线路老化等连接问题。

 4、教育专项支持计划 充分发挥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组织全村实施“9+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全力打好

 教育精准扶贫“组合拳”,促进贫困家庭在根本上脱贫致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5、产业发展 发展中药材种植,鼓励每户种植柴胡、黄芪等药材 3 亩以上,每季度对种植户给予适当技术支持,发放中药材种植方面技术资料。

 6、贫困户居住条件建设 2019 年基本实现全村 90%的贫困户居住条件改善,对无劳动能力修盖房子的人实施异地搬迁,或联系建筑商承包为其盖房。

 (三)2020 年是提质增效年 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种植、养殖主导产业效益明显,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4500 元以上,基本完成全面脱贫。

 1、环境卫生建设 大力实施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加强村容村貌整治,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2、贫困户居住条件建设。

 对未完成危房改建的农户,动员他们全部改建,到 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全村无危房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3、村卫生室建设 完善村卫生室的各项功能,每年为老年人体检一次,其他参合人员能按照规定享受各项医疗服务。

 4、广播电视、网络、通讯入户建设。

 实施广播电视、网络、通讯入户全覆盖。全村信息畅通,户户能查阅互联网信息。

 5、产业品牌营销建设 ①劳动力培训。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 10 期,培训劳动力 1000 人次。

 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XX 和谐养殖专业合作社功能完善,能充分带动农户发展养殖、种植产业。

 ③专业示范户培育。扶持种植、养殖示范户 30 户。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村干部与党员队伍的思想觉悟、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能力,使之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 XX 扶贫事业,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经验,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3、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确保责任落实。扶贫工作队牢固树立“抓扶贫就是抓全面小康”的意识,制定落实工作规划、方案和措施,加强工作调度,搞好配合服务,抓

 好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整合资源力量,落实计划任务。

篇六: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村精准扶贫三年帮扶规划

 XX 村精准扶贫三年帮扶规划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州委、州政府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要求,保障精准脱贫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结合 XX 村的实际,制订本帮扶规划。

 一、总体要求

 紧盯努力到 2020 年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安排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帮扶建设任务,确定重点项目、重点内容,特别要突出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优先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县村乡实际情况,结合乡镇、村组资源条件、主导产业特点,确定发展目标。

 (三)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村民意愿。制定的实施方案要切实实体现出帮扶村村民意愿,增强帮扶村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在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四)坚持长规划,明确阶段目标。从村户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着眼考虑长远发展方向,制定思路,打好基础。突出重点,按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制定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分步狠抓落实,确保规划顺利开展。

 三、基本情况

 硬山村原属半山村,2008 年 5.12 灾后搬迁至沿河,现位于峰迭新区东面靠南,全村现有农户 51 户,人口 214 人,2013 年人均纯收入 4271 元,全村共有党员 21 名,(其中女党员 2 名),“两证户”8户,普通低保 14 户 40 人,失地低保 14 户 44 人(其中一类 5 户 10人,二类 2 户 7 人,三类 4 户 13 人,四类 3 户 10 人),全村共有五保 2 户 2 人(其中 2014 年新增 1 人)全村耕地面积 180 亩,并且土地都在旧村的半山腰,全部属旱地,海拔 1420 米,全村共有草场面积 1346 亩,退耕还林面积 410 亩,林地面积 1069 亩。

 四、困难问题

  据我办调研了解,硬山村 51 户 11 户贫因户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造成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外出打工为主。由于受气候、地理、资源等自然条件所限,生产方式依然保持传统的靠牲畜和人力耕作的的模式,导致生产力低下,很难形成规模种杜,发展产来难度较大;二是农村致富能手少,没有形成带头致富示范效益。群众思想上缺乏科技致富的认识,缺乏新思路新方法;三是个别家庭由于老弱病残和缺少劳动力等原因,经济收入来源少,脱贫致富难度大。

 五、帮扶规划

 (一)宣传政策。着力在扩大政策宣传、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上下功夫、求实效。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省州县的重大决策部署,使各项政策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二)教育村民。着力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脱贫致富上下功夫、求实效。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道德教育、科技文化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培育社会主义新型村民。

 (三)反映民意。着力在反应民情民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下功夫、求实效。下基层的干部,一定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做到“五心”,坚持做到“五步”。做到“五心”,就是要真心送温暖,用心结“穷亲”,实心解民忧,倾心帮民富,一心谋小康。做到“五步”,就是“看、听、问、理、析”的五步工作方法,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意愿和想法,把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

  (四)促进发展。着力在破解发展难题、促进经济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地去解决他们脱贫无策、致富无门、发展无力的实际问题,让联系村和帮扶户的脱贫致富愿望尽快变为现实。

 (五)疏导情绪。着力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和谐稳定上下功夫、求实效。要针对社会治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法涉诉、群众信访等方面的重点矛盾和问题,做好深入细致的疏导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一线。

 (六)强基固本。着力在夯实基层基础、提高领导发展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指导基层加强党建工作,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帮助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把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提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

 六、具体措施

 (一)产业扶贫。指导帮扶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经济林果发展水平,促进联系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培育发展核桃、花椒和苗木培育等特色种植业,积极帮助联系户种植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以及选择 1 至 2 户贫困户为试点,以点带面发展土鸡、猪等养殖,并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联系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致富。

 (二)项目扶贫。分步骤对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人畜饮水

 管道的更换、环境卫生整治、防洪河堤的清理等项目,帮助指导村上编制好有关项目规划,建议县上统筹纳入新的扶贫规划,为该村争取项目及资金,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

 (三)劳动力输出。积极联系州内餐饮服务及其他用工单位,牵线搭桥,帮助解决硬山村中专以上院校毕业学生就业难问题和村民外出打工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富余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开阔视野,努力拓宽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四)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针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困难问题,采取适当方式,给予资助,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五)搭建培训平台。一是对村民开展政策法规、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培训教育,使所有贫困户每户有 1 名科技明白人,贫困群众每人掌握 1-2 门实用技术,切实提高村民的综合素质。二是邀请农林技术人员,深入帮扶村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性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技知识,提高种养技能。三是收集整理各种农资信息、致富信息、劳务信息,定期按时发放到村到户。

 (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规范党组织建设,树立党员创业典型,培养年轻的村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课教育和党的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加强党支部基础设施建设,为村委会农家书屋购置桌椅、书架等办公用品,帮助村委会改善办公条件。三是配合村委会,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邻里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在村民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形势政策教育,树立良好风尚。

 七、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力推进。确定主任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开展。

 (二)夯实基层基础。积极探索“5533”模式,构建群众致富、党员提升、干部强责、组织夯实的“多赢”格局。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增强村党组织服务功能,结合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把政治素质好、服务群众有热情、致富带富能力强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

 (三)严明纪律要求。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大力开展“四有立身、奋发有为”活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牢固树立韧性奋斗导向,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扶贫攻坚任务落实。

 (四)广泛深入宣传。加强宣传引导,持续不断地挖掘、总结、推广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营造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共奔小康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督促考核。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对农办督查的重点,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委农办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考核办法,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附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户帮扶计划表(县委农办职工个人三年帮扶计划)

篇七: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为深入贯彻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空间用途管制、进行乡村建设的法定依据。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编制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对于理清村庄发展思路、统筹安排各类资源、优化乡村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乡村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则

 1. 坚持保护优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保护耕地。充分挖掘存量用地,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保护乡土风貌和历史文化资源。

 2. 坚持有序推进。结合市、县(市)及乡镇空间规划,试点先行,分类编制,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涉及乡村空间安排的规划,纳入村庄规划统一编制。

 3.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针对乡村地区特点,注重乡村特色,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村庄规划,防止大拆大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

 4. . 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权益。规划成果表达简便易懂。

 三、工作目标

 2021 年上半年完成省级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2021 年底完成市、县级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设区市出台村庄规划编制规程,结合市、县(市)空间规划完善村庄分类和布局;2022 年完成集聚提升类及有条件有需求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依据村庄规划实施规划许可和用途管制;2023 年完成其他应编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和审批,建立“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用途管制制度并实施。

 四、主要任务

 (一)做好规划准备

 1.完善村庄分类和布局。市、县(市、区)要结合市、县(市)及乡镇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的村庄分类和布局,将村庄分类细化到自然村,重点明确保留类、搬迁撤并类自然村及新建居民点数量和布局。村庄分类要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并公示,搬迁撤并类村庄要经村民会议同意。搬迁撤并类的村庄,要严格控制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对已经确定为搬迁撤并类的村庄,各市要组织县(市、区)进行

 核实,在此基础上完善村庄分类方案,并于 2021 年 12 月底前报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

 2.准备基础数据图件。村庄规划以第三次调查数据为基础,执行《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省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的要求,收集、制作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最新地籍调查数据、地形图和高清航拍图等图件。村域比例尺不小于 1:10000,拟集中建设的规划重点区域比例尺不小于 1:1000。有特别要求的区域,应进一步提高基础图件精度。

 3.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认真开展驻村详细调查工作,充分掌握当地自然资源、地形地貌、交通区位、历史人文、村民诉求和意愿等资料,找准村庄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根据规划编制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成果和文件资料。

 4.健全规划制度。设区的市要总结村庄规划试点经验,结合当地村庄特点,依据省级村庄规划编制指南,制定市级村庄规划编制规程,重点提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规划要求,明确空间用途管制、文化保护、村庄设计、建筑风貌引导管控规则等。建立“详细规划+规划许可”和“约束指标+分区准入”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单位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驻乡规划师制度,推进规划有效实施,提升规划实施管理水平。

 (二)开展规划编制

 1.试点先行。有省级村庄规划试点任务的市、县(市、区),在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指导下,组织有关乡镇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市、县(市、区)要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区综

 合整治、空间生态修复、乡村旅游发展等开展本级村庄规划试点,市级试点村庄数量不少于 5 个,县(市、区)试点村庄数量不少于 2 个。

 2.分类推进。在试点基础上,按照工作目标,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搬迁撤并类村庄原则上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纳入乡镇空间规划或其他村庄规划,明确管控规则,统筹谋划布局搬迁村民安置用地等。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应重点考虑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紧邻开发边界的城郊融合类村庄,可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城镇建设用地统一编制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集聚提升类村庄重点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保护乡村风貌等。特色保护类村庄规划应重点保持村庄特色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突出特色空间的品质设计。对重点发展或需要进行较多开发建设、修复整治的村庄,编制实用的综合性村庄规划。对较少开发建设或只进行简单的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可编制简单性村庄规划,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村庄建设边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风险控制线,规定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建设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要求等。

 (三)依规报批规划

 依据《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报批前,应在村内公示 30 日,报批时应附村民委员会审议意见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村庄规划批准后 15 日内,乡镇应当将村庄规划数据成果纳入空间规划“一张图”。村庄规划批准之日起 20 日内,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在

 村庄张贴、网络发布等多种方式长期公开规划成果。村民委员会应当全套留存规划成果供村民查阅。

 (四)严格规划实施

 1.加强规划管控。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要求,严格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村庄各类建设开发活动,应当符合村庄规划要求。村庄规划批准实施前,可以按照《关于加强空间规划监督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依据既有的乡村规划实施规划管理。对规划为搬迁撤并的村庄,要合理把握规划实施节奏,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农民“上楼”。

 2.开展规划实施评估。村庄规划原则上以五年为周期开展实施评估,评估后确需调整的,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上位规划调整的,村庄规划可按法定程序同步更新。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涉及强制性内容或发生重大变化等确需修改的,依照原审批程序报批和重新公布。

 3.加强监督检查。市、县(市、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村庄规划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要按照“源头严防”的要求,组织乡镇建立网格化巡查防控体系,落实日常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违反规划行为。

 五、支持措施

 (一)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试点村根据人口流动、产业发展、村庄定位等确定试点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允许在不改变县级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情况下,优化调整村庄各类用地布局。试点村的村庄规划经依法批准后,直接纳入正在编制的上位空间规划,其他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在编制市县和乡

 镇空间规划时确定。村庄规模预测要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趋势和乡村振兴实际需要,顺应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总体规模减量发展的趋势,同时合理保障乡村振兴和村民合理建房用地需求。对于现状已出现较多空心村和闲置用地的行政村,严格规模管控,积极盘活利用存量用地。

 (二)允许规划“留白”。在乡镇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 5%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落地机动指标、明确规划用地性质,并在项目批准后更新村庄规划数据库。

 (三)保障相关图数资料。编制村庄规划所需的 1:10000 比例尺数字线划图(DLG)、1:5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由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提出需求,省自然资源厅负责提供。

 (四)加强项目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乡村旅游景观提升等项目,按照“不规划不建设、不规划不投入”的要求,向已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庄优先安排。纳入“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可用于支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据《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市、县(市、区)要切实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领导,保障规划工作经费及人员力量,建立并发挥县级主要领导负责的乡村规划编制委员会作用。各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立足职能,密切配合,形成村庄规划工作合力。

 (二)落实责任强化考核。设区的市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工作任务、职责分工、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报同级政府同意后实施,并于2021 年 6 月底前报省自然资源厅和农业农村厅。要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导调研,着力研究解决村庄规划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村庄规划考核,将村庄规划工作情况作为市县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内容。

 (三)强化队伍建设。市、县(市、区)要搭建乡村规划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大专院校、规划设计单位下乡开展村庄规划编制服务。支持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提供驻村技术指导。引导投资乡村建设的企业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工作,探索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有序公开招考规划专业人才,加强基层乡村规划人才队伍力量。

 (四)加强规划技术支撑单位管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单位,应当具有相关规划编制资质,熟悉农村情况。建立规划实施跟踪服务制度,延长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单位服务链条。加强对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单位编制服务质量的管理,对未按规定提供村庄规划编制服务的,纳入安徽省自然资源市场失信行为惩戒清单。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村庄规划,总结推广好方案、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良好氛围。引导村民将实施村庄规划纳入村规民约,提升村民参与规划、执行规划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推荐访问:村扶持发展工作三年规划 扶持 规划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