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3篇

时间:2022-08-29 09:5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3篇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中共一大至中共十九大知识点汇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3篇,供大家参考。

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3篇

篇一: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共一大至中共十九大知识点汇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1921 年 8 月 3 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 3 号(后称望志路 106 号,现改兴业路 76 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 12 人。

 2.重要内容

 (1)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2)确立党的纲领。

 3.历史意义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 625 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12 名,代表全国 195 名党员。

 2.重要内容 (1)提出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

 (2)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 31 号(现恤孤院路 3 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 30 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 420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报告。

 2.重要内容

 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

 3.历史意义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

 向警予等 20 人,代表着全国 994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2.重要内容

 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 11 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3.历史意义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2.重要内容 :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3.历史意义 :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142 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 84 人。

 2.重要内容

 (1)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2)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3.历史意义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 755 名,其中正式代表 547 名,候补代表 208 名,代表全党 121 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 8 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 70 岁,最小的才 20 岁左右。

 2.重要内容

 (1)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2)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

 (3)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3.历史意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0 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1026 人,候补代表 107 人, 代表全国 1073 万名党员。59 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2.重要内容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3.历史意义

 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并明确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 1512人,代表全国 2200 万党员。

 2.重要内容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 人, 代表全国 2800 万党员。

 2.重要事件

 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等议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 1510名,代表着全国 3500 多万党员。

 2.重要事件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3.历史意义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 20 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

 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600 人(出席开幕式 1545 人),候补代表 160 人(出席开幕式 145 人),代表着全国 3965 万党员。

 2.重要事件

 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历史意义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 正式代表 1936 人,特邀代表 61 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 1953 人),代表着全国 4600 多万名党员。

 2.重要事件 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3.历史意义 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92 年 10 月 12~18 日在北京举行。

 2.重要事件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3.历史意义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 名,代表着全国 5800 多万党员。

 2.重要事件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历史意义

 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了我国

 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 21 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的要求,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 2114 名、特邀代表 40 名(共 2154 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 2134 人),代表了全党 6600 多万党员。

 2.重要事件

 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历史意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 日在北京召开。

 2.重要事件 (1)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3.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 2270 名,由全国 40 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2.重要事件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3.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2 年 11 月 14 日胜利闭幕。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积极评价这次历史性盛会,认为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重大方针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大会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召开情况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2.重要事件

 (1)习近平担任十九大报告起草组组长。

 (2)确认 2280 名代表资格有效。

 (3)大会选举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3.历史意义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篇二: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一大至十九大党代会简史(召开情况、重要内容、历史意义)

 1 01 中共一大

 会址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今兴业路 76 号)与浙江嘉兴南湖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1 年 7 月 23 日至 1921 年8 月 3 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 3 号(后称望志路 106 号,现改兴业路 76 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 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着 50 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重要内容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对今后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选举产生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历史意义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 02 中共二大

 会址是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 625 号

 召开情况 1922 年 7 月 16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 625 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 12 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 195 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重要内容 提出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会之后开始采取群众路线方法。

  历史意义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 03 中共三大

 会址是广州东山恤孤院 31 号(今恤孤院路 3 号)

 召开情况 19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 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 31 号(现恤孤院路 3 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 30 余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 420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做报告。

 重要内容 决定全体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

 线。

 历史意义 使中国共产党从比较狭小的圈子里走出来,在更广阔的革命斗争的天地中接受锻炼,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4 04 中共四大

 会址是上海市虹口区东宝兴路 254 弄 28 支弄 8 号(原址已毁,此为模型图)

 召开情况 1925 年 1 月 11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 20 人,代表着全国 994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重要内容 会议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 11 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规

 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

 历史意义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5 05 中共五大

 会址是武汉国立武昌第一小学(今武昌都府堤 20 号)

 召开情况 1927 年 4 月 27 日至 5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 80 多人,代表着 57900 多名党员。

 重要内容

 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

 历史意义 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建设史上有重要意义。

 6 06 中共六大

 会址是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

 召开情况 1928 年 6 月 18 日至 7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 142 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 84 人。

 重要内容 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

 历史意义 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7 07 中共七大

 会址是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召开情况 1945 年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 755 名,其中正式代表 547 名,候补代表 208 名,代表全党 121 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 8 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 70 岁,最小的才 20 岁左右。

 重要内容 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

 战线》的重要讲话。

 历史意义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0 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8 08 中共八大

 会址是北京全国政协礼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 1026 人,候补代表 107人, 代表全国 1073 万名党员。59 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

 代表应邀列席大会。

 重要内容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意义 宣告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定,并明确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

 9 09 中共九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69 年 4 月 1 日至 24 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 1512 人,代表全国 2200 万党员。

 重要内容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0 10 中共十大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73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 1249 人, 代表全国 2800 万党员。

 重要内容 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1 11 中共十一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77 年 8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 1510 名,代表着全国 3500 多万党员。

 重要内容 通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

 历史意义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重申在 20 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2 12 中共十二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600 人(出席开幕式 1545人),候补代表 160 人(出席开幕式 145 人),代表着全国 3965 万党员。

 重要内容 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3 13 中共十三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月 1 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 1936 人,特邀代表61 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 1953 人),代表着全国 4600 多万名党员。

 重要内容 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历史意义

 它开辟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党明确认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 14 中共十四大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92 年 10 月 12~18 日在北京举行。

 重要内容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4 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历史意义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 15 中共十五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19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 2048 名,代表着全国 5800 多万党员。

 重要内容 大会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意义 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纲领,确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并对 21世纪的发展作了展望。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的要求,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这些论断是党在社会主义

 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6 16 中共十六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2 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 2114 名、特邀代表 40 名(共2154 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 2134 人),代表了全党6600 多万党员。

 重要内容 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

 历史意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7 17 中共十七大

  会址是北京人民大会堂

 召开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07 年 10 月 15 日至 21日在北京召开。

 重要内容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8 18 中...

篇三: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祝建党 100周年专题党课】

 ——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

 公元 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因为党领导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繁荣富强。一百年的奋斗史,起步于怎样的岁月?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重要事件 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确立党的纲领。 选举产生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1921年8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重要事件 提出现阶段纲领和最高纲领。 讨论通过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大会之后开始采取群众路线方法。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代表全国195名党员。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重要事件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建立统一战线。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重要事件 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指出无产阶级在民族运动中既要反对“左”的倾向,也要反对“右”的倾向。 规定有三个党员即可成立一个支部。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重要事件 正式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重要事件 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重要事件 通过了新的党章。 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重要事件 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 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到会代表1021人,请假5人。列席代表107人。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重要事件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名党员。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重要事件 通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重要事件 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通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等议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应到大会的代表1510人,除刘伯承等8位同志因病因事请假未能出席预备会议外,实际出席会议代表1502名。代表全国党员3500多万。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重要事件 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 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重要事件 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加快和深化改革,进一步确定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确定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重要事件 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重要事件 审议和通过了江泽民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重要事件 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重要事件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年11月8日重要事件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深入阐释。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确定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党史简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2017年10月18日重要事件 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 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推荐访问:一大到十九的时间地点内容影响 大到 地点 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