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5篇

时间:2022-08-26 18:10: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5篇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小城镇论文规划特色论文浅议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发展摘要浙江省2007-2020城镇体系规划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城镇建设的论文5篇,供大家参考。

小城镇建设的论文5篇

篇一: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镇论文规划 特色论文浅议小城镇在金华-义乌大都市圈中的发展 摘要浙江省 2007-2020 城镇体系规划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金义大都市区”作为金义大都市区一部分的小城镇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文章从大都市圈的形成、大都市圈城市群的规模格局、大都市圈城镇化发展模式几方面分析在大都市圈建设中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小城镇要搞好规划、培育特色产业、注重创新功能的培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来实现新的发展。中心城市与周边小城镇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分工协作以建立高水平都市圈。

 关键词小城镇金义大都市圈规划特色产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各项工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村镇建设特别是小城镇建设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也是金华构建金义大都市圈的必然要求。

 一、金华小城镇发展的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金华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小城镇得到了大力发展。金华小城镇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20 世纪 80 年代的起步阶段。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个私经济“禁转放”的历史

 性突破。1984 年中央 1 号和 4 号文件出台指出个体经济可以作为集体经济的补充。金华广大农村开始出现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当时政策仍不明朗环境也不宽松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镇发展属于被动型发展以农房建设为主呈自然分布状态二产及商贸业发展缓慢。

 20 世纪 90 年代初至中后期的推进阶段。邓小平南方讲话破除姓“社”、姓“资”的争论后。金华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个私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各村镇工业开发速度明显加快各镇工业小区雏形形成带来二产比重的上升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特别是国家 1994 年开始推进了小城镇建设金华市城镇规模渐始扩大。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的扩张阶段。金华从初级市场经济时代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时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城镇建设开始由政府主导有规划的进行 规模扩展迅速有优势的一些特色建制镇出现较强的发展动力城镇群体呈多中心现象。

 新世纪以来的提升阶段。随着金华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建成城镇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小城镇极大地增强了对各种资本的吸引正在实现产业层次“低到高”的嬗变性突破主动引导和推进产业集聚。城镇建设迅猛开展同

 时在档次和品位上有很大提升。二产比重占据绝对主导第三产业有了长足进步。2005 年金华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的发展战略开始了一系列的建设浙中城市群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浙江省 2007-2020 城镇体系规划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打造金义大都市区”目标是培育成“第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作为金义大都市区一部分的小城镇发展面临新的机遇进入了黄金发展期。

 二、金义大都市圈建设中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步从要素驱动主导跨入报酬递增驱动主导阶段。在报酬递增阶段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自我加强的马太效应。规模越大生产率越高产品相对价格越低投资回报率越高出口增长、储蓄与投资增长、经济增长也会越快这又会导致更大的规模报酬。所以尽管 2003 年以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但是经济仍然不断增长。在报酬递增驱动主导发展阶段一方面因中间投入品和服务的需求空前发展生产生产资料的制造业以及生产者服务业加速发展。而重工业对内部规模经济要求很高越大越有效。生产者服务业是对外部规模经济要求非常强所以这两类产业在区位选型上必然推动中国人口和经济高度的集聚化。另一方面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个家庭、每一个地方政府都要最大限度地获取大规模市场、

 劳动力池和相互接近带来的知识溢出的好处于是人口和企业倾向更加多地向大城市和相对密集的区域集聚。从城市化以及沿海内地关系来看这使中国进入大都市化、城市群化和新一轮沿海化时代。

 在中国所谓大都市圈是指在可感应和可延伸的区域内由一个核心城市和几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及相应城镇群落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连接所组成的规模层次分明、功能结构合理和经济联系紧密的一种相对独立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空间发展实体。城市群既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对密集分布、相互密切联系的一组城市又指这组城市相互一体化所组成的区域因而也被称为大都市圈。简单地讲大都市圈就是以前我们经常提到的“城市群”的代名词。大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应当具有突出的首位性和国际性的综合服务功能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和较强国际扩展能力。区域性中心城市则要发挥中心城市和“中转站”的双重作用。大都市圈内的中小城镇应当充分实现区域分工和产业空间集聚。

 2007 年末浙江省建设厅公布了《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 》 这份规划初稿将金华和义乌归并为金义大都市区。这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大都市化的趋势的并且考虑了金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状况提出的规划。金义大都市区

 包括金华市区、义乌市、东阳市、兰溪市、永康市、浦江县和武义县面积约 0.97 万平方公里。将以金华中心城组团和兰溪中心城组团、以义乌中心城组团和东阳中心城组团分别形成大都市区的两大核心区以永康、浦江和武义的中心城区构成都市区外围的人口和产业聚焦点形成“双核多点”促进两大核心区的发展。金华现有的城镇体系中小城镇多中心并起发展特别是金华、义乌两地乡镇的密集度很高小城镇与中心城市要形成较为合理的区域分工和互补性的依存关系并从包含更多行业的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中心城市获得资金、人才、技术、流通和信息等服务。小城镇在金义大都市圈建设中具有必要性。

 从大都市圈城市群的规模格局看传统理论认为城市越大积聚效应越大。但是随着通讯、交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城市功能弱化的趋势也相当明显。相反中小城市尤其是特色产业中小城镇的积聚效应越来越强大。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圈城市群的规模格局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都市圈内“葡萄串”式的中小城镇特色产业竞争力相当强在国际市场中影响很大。中国现有大都市圈除了京津塘都市圈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大都市圈内的中小城镇相当发达。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有 16 座中等城市 55座小城镇多达 1446 个。在这 1446 个小城镇中至少有 1/3

 的小城镇经济实力达到中西部地区一般县的实力水平。像江阴、常熟、张家港、昆山这样的县级市其经济实力已经超过西部一些省区的实力。

 因此在金义大都市圈建设中小城镇发展是必要的。我们要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好做到中心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让发展起来的小城镇成为支撑中心城市的卫星力量让中心城市反哺小城镇、辐射小城镇。这样金义大都市圈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稳妥发展。如果盲目追求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忽视小城镇的发展将资源集中某几个中心城市将会事与愿违。只有中心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的大都市圈才是具有竞争力的大都市圈否则大都市圈经济必然走向泡沫化。

 从大都市圈城镇化发展模式看过去无论大中小城市还是小城镇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拉大城镇布局框架扩大占地规模增加人口规模。这种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多难题 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如目前全国 660 个城市中已经有 400多个城市缺水100 多个严重缺水。一些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已经布局在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区域环境自净能力较差某些城市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已明显减弱能源和水资源严重短缺也痛感人口过多带来很大压力这些情况在金华的经济发展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如义乌市能源和资源短缺的

 问题就比较突出若仍然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推进城镇化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永远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在金义大都市圈建设中小城镇发展是必要的小城镇也必须纳入金义大都市圈建设中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共同发展。

 三、金义大都市圈建设中要科学发展小城镇 搞好规划正确定位实现小城镇科学发展。金义大都市圈建设必须制定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浙中城市群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在进行金义大都市区的规划编制中要把小城镇发展纳入其中。根据金华各城镇不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禀赋制定科学的城镇化空间布局既防止分散型城镇化带来土地浪费等问题又防止单个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病问题。处于金义大都市圈黄金发展主轴上的 7 个中心镇着重连接两个核心城市发展特色产业带实现都市圈无缝连接。其他城镇可以根据现有产业发展状况和资源状况特别要重视落后城镇的发展通过辐射带动进行整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实现金义大都市圈中的小城镇科学的发展。整个大都市圈根据一体化要求进行功能分区后小城镇内部建设也应纳入了规划当中。各城镇必须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土

 地利用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这四大基本规划以及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环境保护等各专项规划。各项规划都必须委托相当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提高规划质量和档次规划设计要有一定的个性特色。

 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小城镇快速发展。当代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区域内交通便捷小城镇发展中要改变传统大而全的观念城市不在大小产业不应求全关键在于特色产业的形成。金华小城镇特色产业要着重从三个方面发展一是特色工业园区。把区域特色块状经济整合、集聚到一个区域改变过去虽然有块状经济但是互相之间联系甚小、产业配套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综合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二是工业小区这是小企业发展平台。三是农村的千家万户——家庭加工业依托义乌、永康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家庭加工业。坚持培育产业特色推动小城镇经济快速发展。

 注重创新功能的培育实现小城镇协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既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支撑也为城市群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新技术的应用对缓解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扩大环境容量挖掘城市承载能力具有重大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功能要形成四大机制要加强政府引导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整合金华科技创新资源形成科技创新合力要加快中介组织培育拓展企业建

 立和获得科技创新能力的渠道形成有效的服务机制进一步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加快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通过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快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养形成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通过人才资源的带动实现科技创新功能的提升。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小城镇全面发展。加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搭建起小城镇发展平台极其重要尤其是交通设施它是一体化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一个地区内交通发达可达性高就能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金华围绕建设“三大交通网”各地加快交通建设基本形成了金华市区到各县市一小时的公路交通圈。要加快各县市、区城区到各县市、区中心镇、建制镇的快速干道、中心镇到中心村和中心镇之间的快速通道的建设。在加快交通建设的同时加快供水等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对供水、供电、排污、垃圾处理、防洪减灾等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区域联网、区域共建、资源共享等综合性措施加快一体化建设教育、卫生、文体、广电、金融、 公交、 市场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要统一规划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加快发展。

 另外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决不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注重生态宜居功能开发建设美化城镇生态景观集聚整合农业基地保留自然特色风光建设有个性的小城镇景观使乡镇风貌与现代城市格局相得益彰。

篇二: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改善 3000 字 摘 要:

  本文从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 主要论述了小城镇中居住模式的现状问题, 并提出了小城镇居住模式中所涉及的主要要素, 从居住空间布局、 居住建筑形式、 基础设施配置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改善与提高小城镇居住模式所必须注重的相关原则与方式。

  关键词:

  小城镇 , 人居环境, 居住模式

  人居环境又叫人类住区。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这样定义:

 “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 一个城市、 城镇或乡 村的体形, 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居住、 工作、 教育、 卫生、文化、 娱乐等, 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是人类生存, 从事生产, 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

 对于小城镇而言, “人居环境” 就是指城镇内维护居民活动所需物质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 而本文中的居住模式, 则主要涉及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空间布局模式、 民居建筑形式以及与居住环境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配置等。

 一. 小城镇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长期以来城乡的发展建设一直遵循着不同的人居环境发展政策, 导致出现了城乡二元化, 城乡居民在居住模式出现巨大差异。

 作为城乡 结部的小城镇, 由于独特的空间区位关系, 社会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走上了一条既不同于一般城市, 也不同于乡 村的人居模式发展道路。

 1. 小城镇中居住问题最多就是城镇内用地布局功能混乱, 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夹杂分布, 毫无序列与章法可言, 城镇内土地利用分散, 宅基地面积超标、 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居住空间间隔极不合理;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 很多低层民居住宅直接被改造成为小作坊或家庭生产厂房, 其生产产生的废物与污水随意堆砌排放, 造成城镇内垃圾遍地、 污水横流, 住宅外部环境恶劣, 这些都成为小城镇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根源所在。

 2. 一些小城镇由于区域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 城镇经济投资、 融资比较困难, 经济走势一直步履蹒跚, 城镇内没有具体的产业项目, 居民收入普遍低下, 这无法激发小城镇居民对自身居住建筑的改造与升级的渴望; 城镇内民居建筑杂乱无章、 质量低下, 这同时也反映处在小城镇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没有注重相应的设计。

 3. 我国小城镇的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新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缓慢, 原有的基础设施又缺乏必要的维护, 部分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局面。

 据抽样检查, 2000 年全国小城镇的自来水普及率为 68%, 但是上下水不配套; 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只有 51%; 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极低。

 这样的现状, 不仅影响着小城镇的人居环境、 制约着小城镇的经济建设, 也是小城镇居民居住模式仍然近似农村的主要原因。

 二、 小城镇人居环境居住模式的改善与提高

  1. 注重城镇居住空间布局, 重塑有序的城镇居住模式

  小城镇居住空间不仅是社会秩序的核心, 同时也是空间秩序的核心, 是小城镇功能组织在空间上的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要素。

 在朔造小城镇居住空间时, 应坚持用地集中、 节约布置的原则, 充分利用国家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 改善现状部分小城镇, 尤其是北方小城镇宅基地面积过大的现状, 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对影响小城镇整体布局的住宅进行搬迁与重新安置, 减少土地浪费, 加强土地的控制和有效使用, 促使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更加紧凑合理。

 小城镇的居住空间应形成连续界面, 结合其他用地功能如公建、 生产、 市政设施等布

 局, 以及道路系统、 河湖绿化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同时要注意控制与改变城镇居住空间沿交通干线蔓延伸展趋势, 通过区域绿地、 绿带和道路绿化隔离等空间政策来有效遏制, 这是形成小城镇自身特色的总体框架的必要条件, 在很大程度上业影响到小城镇的下一步的具体规划建设, 如建筑群体形象, 绿化建设等。

  2.

 综合考虑小城镇居住建筑综合功能, 凸显小城镇特色

  小城镇的居住建筑是小城镇特色的基调, 同时也是城镇特色与形象最直接的反映。

 首先, 小城镇居住建筑模式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维护原有的地方风俗与历史, 尽可能保持原籍居民生活气息的特色, 尊重当地城镇原有的空间结构和城镇街道的肌理, 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从而延续原有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场所文脉, 增强归属感。

 在很多地方, 传统的民居建筑正悄然消失。

 这个结果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警示, 即如果不对小城镇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 那么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遗产、 建筑文化将会在若干年后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则传统民居是其中的重要音符之一, 是构成小城镇独特人居环境中居住模式的最重要基本要素。

 其次, 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建设特点也应同相应的自身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小城镇居民大多处于慢节奏的的生活方式中, 这与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小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对邻里交往的要求, 这也决定了小城镇中更加提倡中等低密度的低层与多层住宅形式, 住宅相对集中从可拉近邻里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增加邻里间的交往机会

 再次, 小城镇居住建筑的舒适度、 建筑朝向、 日照间距、 采光条件、 室内通风、 建筑工程质量、 给排水状况、 建筑材料、 抗震标准等, 都是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考虑的诸多因素, 小城镇居住建筑必须改变原来的无图施工、 无证建设的方式, 无论从居住建筑的群体设计还是单体设计, 又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国家规范与施工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城镇居住建筑的布局与质量等诸多问题。

 3.

 促进小城镇基础设施配置多元化, 保障小城镇的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既要注意引导市场经济可以自行完成配置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规模, 也要采取多种投资渠道, 政府制定规则、 框架, 按照“谁投资、 谁收益” 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建设; 注意将基础设施纳入全镇或区域统一考虑, 避免重复建设;

 注重市、 县、镇、 社区各等级和系统规划的统筹考虑, 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配置体系;

 注重监管和保障措施的建立健全, 避免因市场经济造成对公共设施配置的建设滞后。

 在近来年, 我国提出了建设小城镇“绿色住宅” , 小城镇“绿色住宅” 提出居住模式应当在保证舒适的条件下, 选择经济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 有效利用能源, 降低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尤其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 沼气等; 利用住宅区内空隙余地分散处理粪便等污水, 设置地下沼气池, 获取的再生资源沼气, 可用来照明、 供热、 余下的水液渣肥可用于农业生产, 以此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这些方法对小城镇基础设施打开了新的视野, 也为小城镇的持续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 结语

  小城镇居住模式应当因地制宜, 保持地区的多样化、 特色化的空间, 其特色应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发掘、 保护和发扬, 不能生硬的照搬照套, 应创造切合自身实情和特色化的居住模式, 以形成自己相对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文化风貌特色。

 同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才能创建优良的小城镇人居环境, 才能保证小城镇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王鸣, 叶信岳, 祁巍锋. 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00, (27)

 [2]王宝刚, 程立诺, 李宏.

 小城镇人居环境比较研究之一. 小城镇建设, 2006, (10)

 [3]程屹. 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探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小城镇建设, 2004, (3)

 [4]李枝秀, 彭云.

 关于我国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探讨.

 农业考占, 2006, (3)

篇三: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发展对策 浅谈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摘

 要】

 小城镇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人口集聚为主体,以物质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集聚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 经济、 物质为一体的有机实体。

 城镇的发展,起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 加强包括各级政府官员在内的全体人民的规划意识教育; 进一步深化规划和尊重规划的法律地位;吸纳广大居民参与、监督城镇建设;健全相关法规,确实加强对建设发展的管理,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发展小城镇的根本。

  【关键词】

 小城镇

 建设

 规划

 对策

 措施 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小城镇发展的速度很快,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必须看到,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盲目地、脱离实际地均衡发展小城镇,导致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并已影响到了小城镇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找出解决的措施,对搞好小城镇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城镇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很多地区通过发展小城镇使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小城镇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小城镇规模偏小,建设水平低 1.1

 小城镇规模偏小,建设水平低 目前我国小城镇的规模大部分偏小,平均人口只有 6000 多人,非农人口只有 3300 多人。而且一些小城镇建设水平低,特别是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滞后,妨碍小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和各行业生产、服务的正常进行。这既使小城镇消费人口难以达到合理规模,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又导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大量占用耕地,浪费资金和资源。

 1.2

 地区分布不合理 1.2

 地区分布不合理 我国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东密西疏。

 小城镇发展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各地不是按照客观条件和发展要求建设小城镇,而是按照行政区划和管辖区范围盲目建设小城镇, 造成有些地方小城镇过于密集,而城镇规模又过小,不利于发挥小城镇的集约作用。

 1.3

 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1.3

 建设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不少小城镇建设盲目追求超前,而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滞后。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财政根本拿不出钱来搞小城镇建设。于是,一方面有些乡镇政府就采用行政手段逼老百姓“挖掘潜力”;另一方面,采取以减税让地换发展,随意出台减税、免税、返税、让地的土政策。不少地方更不惜牺牲国家集体利益来刺激投资者的积极性,许

 多地区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屡屡出现设立“免税费一条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他标志性建设项目等现象。

 1.4

 城镇建设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

 1.4

 城镇建设矛盾突出,不稳定因素增多。

 一方面由于市政工程规划不合理,管网之间,工种之间矛盾大,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居民建房中宅基纠纷,上下排水纠纷,门面朝向纠纷, 前后房间距纠纷等不断增加, 人为制造了许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地方甚至强迫拆迁建房,“致使许多老百姓借高利贷到小集镇上建新房”,导致了“刚盖上新房又沦为贫困户”现象的发生。

 2、小城镇稳步发展的对策 2、小城镇稳步发展的对策 针对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各方众说纷纭,许多文献提出了若干措施和对策, 个人浅显以为, 当务之急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规划意识教育 2.1

 加强规划意识教育 目前的发展规划往往只是某些人的意志的表达, 这些意志一般来自政府各级领导,规划师的工作往往是受控于长官意志。据许多规划师说,他们“最怕的是领导或行政的干预”。因此,加强对各级领导的规划意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通过教育,首先要处理好任期目标与本乡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坚决反对浪费(或变相浪费)土地,特别是浪费耕地;坚决反对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利益的所谓发展; 要积极培养经济增长点, 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小城镇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促进小城镇健康稳定地发展;处理好本届政府任期工作成绩与全体老百姓的根本利益的关系; 政府在任期内

 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在制定规划,开展城镇建设和管理中,真正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目前情况下,城镇居民对自己长期生存的城镇最具有依赖性,他们对自己的城镇环境最关心、最熟悉、最具有发言权。因此,积极吸纳广大城镇居民参与城镇建设,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自己最大的政绩工程,是小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小城镇规划工作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2.2

 小城镇规划工作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一是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 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这是做好小城镇规划的基本点。二是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

 三是要有地方特色或本土特色,要使小城镇规划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点。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小城镇形象“千城一面”。

 四是要坚决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

 2.3

 进一步深化和尊重规划。

 2.3

 进一步深化和尊重规划。

 目前全国所有的乡镇都有了规划,有的还反复修订了多次,可以说小城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规划不科学是有关的,但是关键的问题,其一是要进一步地深化规划,因为它本身存在着不科学之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其二最主要的还是长官意志太浓。所以,规划的制定要严肃认真,要发动社会各届广泛讨论,一旦制定出来以后,首先

 要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就要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不能随着乡镇主要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更改。政府要把尊重规划提升到尊重国家法律,尊重自己的良知,尊重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要设立有关监督机构,对小城镇建设进行监督,对任何违反规划者绳之以法。

 2.4

 必须坚持城镇居民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2.4

 必须坚持城镇居民参与小城镇的建设发展 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是人,城镇居民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因此,必须确实尊重居民,尊重居民的根本利益,让城镇居民参与到小城镇建设的方方面面,广泛地听取居民的意见。实践证明,在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小城镇发展的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参与程度。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形式,对政府官员和城镇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城镇管理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和管理意识,引导居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城镇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2.5

 健全法规,强化管理 2.5

 健全法规,强化管理 小城镇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城镇居民的积极参与下,管理才能收到绩效。实践证明,要真正做到强化管理,首先必须健全法规,在法规面前必须人人平等,法规必须制约所有的人,无论你是政府公务员还是老百姓。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发展决策和规划编制的前期,必须对政府的决策行为实施监督,有效地保证规划师、设计师的技术权威作用,必须广泛地吸收城镇居民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和检查工作,防止盲目脱离实

 际的决策和发展,防止用行政手段干预规划设计中的科学技术问题,防止搞亮点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误,以保证编制出符合本地实际的能推动本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小城镇规划。

 2.6

 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2.6

 广泛宣传,统一认识 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战略决策,宣传本地小城镇建设规划,让群众认识规划,熟悉规划,明确规划对小城镇的发展,对居民自身的生产生活将要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以此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形成集智合谋, 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局面。

 2.7

 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2.7

 加强建设质量管理 首先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土地法》,防止乱占乱用土地,特别是乱占耕地,坚决杜绝违章建筑。其次,严格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禁止不合格建筑施工单位参与小城镇建设施工; 严格对民间建筑工匠的培训和管理 . 实行持证上岗;成立工程质量领导机构,落实具体人员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最后,坚决执行《环境保护法》,在各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中,执行环保项目与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的“三同时”规定。

 2.8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 2.8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管理 加强各种管、网、线的管理,确保镇区的路、水、电、有线电视和路灯等公共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绿地管理,保障园林绿化工程按

 总体建设规划逐步建设,加强花草树木的管护;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到垃圾及时处理,保证环境卫生清洁,保障镇区及其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不受破坏; 加强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 防止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行为的发生保障市场经济活动有序地进行; 加强镇区交通管理,防止交通秩序混乱、车辆乱停乱放,以有效遏制各种灾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关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思考. 农业经济, 2005(7):3-5 2、刘永强. 走出小城镇建设的误区.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0(3):

 27-29 3、黄俊舟. 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规划. 农村经济,2008 (3):

 44-46 4、韩剑秋. 贫困县农村城镇化的思考. 农村经济,2004(12):

 108-10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02 》,第 88 页 6、辜胜祖主编:《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24 页 7、汪利娜:《中国城市化进程及战略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1 年第68 期,第46 页 8、费孝通. 《小城镇

 大问题》,瞭望,1984(5):25-28

篇四: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城镇建设论文》

 小城镇建设论文(一):

 小城镇建设论文

 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全国共有 18000 多个,山东省有1000 多个,平均每个只有 3 万人左右。青岛市郊区不足 1 万平方公里,却有 111 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 3.5 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 10 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再次是要尽早把那些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城镇合并到就近的强镇或重镇。如果暂时不合并,也不要铺开基础设施建设,不再上大的企业项目,防止造成更大的浪费。这样,把重点城镇突出起来了,再加上强有力的工作,小城镇就能健康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就必须会大大加快。

 二、小城镇建设目标的阶段性与根本性

 目标决定方向,只有目标清楚,才能产生良好的思路和正确有效的措施。这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明确,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就缺少最基本的保证。

 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有阶段性与根本性之分,二者绝对不能混淆,这务必有清醒和明确的认识。所谓目标的阶段性,是指在不同的基础条件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小城镇各有不同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比如,有的是完成旧镇改造任务,有的是搞好几通一平,有的是建设安居工程,还有的是抓好基础建设、解决绿化环卫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小城镇建设阶段性的目标。这种阶段性的目标体现的是个性、特性与差异性,是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料,也是比较容易明确和做到的事情。

  目前,最重要的是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是此刻的薄弱环节。所谓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就是不管哪个小城镇,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处于什么建设阶段,都要把吸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作为小城镇建设的根本性目标。这种根本性目标体现的是共性和普遍性。因为世界上公认的标准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是否实现了城市化,主要是看这个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如果居住在城镇(即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到达总人口的 70%,就算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小城镇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所以说,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不是做花瓶、搞摆设,根本目的是集中人口居住,最大限度地吸引农民到那里安家落户,其他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从我国许多地方的实际状况看,此刻有一些领导个性是不少小城镇的领导对此并不明确,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三个通病:重引进工商企业,轻吸纳居民;重工业区开发,轻生活区建设;重经济效益,轻镇区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务必向相关领导个性是小城镇的领导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确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各级领导所制定的一切政策,所采取的一切工作措施,都要围绕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这一目标服务。同时,各级领导对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部署、检查与考核,都应当以人口集中这一根本目标为中心。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明确了,这项工作就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康发展。

 三、小城镇产业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良好的主导产业不仅仅有利于吸纳聚集农村人口,构成小城镇发展的雄厚财力基础,而且它是决定小城镇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方向、使小城镇更有生命力和延续性的重要条件。著名的江西景德镇和贵州茅台镇,就是因为有瓷和酒为主导产业,其镇才得以长久延续并名闻天下。但是,从全国的小城镇看,大部分没有构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往往是你有我有他也有,同构现象十分严重。而且,这些产业很不牢靠,随时都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这样的小城镇,一般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此刻要重视的是,一方面,在选取重点发展的小城镇的时候,要思考有主导产业基础,而且其产业有生命力、有良好的延续发展前途,这样的小城镇才有可能在将来成为一个城市,到达我们建设小城镇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要用心引导小城镇,尽早树立建造主导产业的强烈意识,充分挖掘和发挥当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地理、人文、技艺、资源等等优势,扬长避短,尽快选取和确立自己的主导产业。同时,还要帮忙已经初步构成主导产业的小城镇,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构成有广泛影响、规模大、质量高、效益好、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

 为了使小城镇与小城镇之间的主导产业不撞车,要注重产业的多样性,在更广的产业范围内进行选取。从我国的整体状况看,小城镇可选取确立的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类型:一是基础农业型。主要是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系列服务,构成农产品的贸工农和产加销城镇;在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农业为主的小城镇可着力向这方面发展。二是工业主导型。城市近郊有工业基础,个性是已经构成拳头产品或构成工业集团规模的小城镇,应当以此为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三是商业贸易型。有自己特色商品资源的小城镇,能够透过建设或改善市场设施,拓宽交易范围,增大市场容量,发展成为区域性小商城。四是旅游开发型。有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遗产或靠山靠海的小城镇,可加强吃、住、行、游、购、娱乐设施及软环境建设,构成休闲、度假、观光、购物的旅游型小城镇。五是交通枢纽型。处于交通要道的小城镇,可凭借运输方便、信息快捷、流动人口多的优势,建设产品集散基地或运输量大的工商企业,并搞好三产配套,构成新型城镇。六是海洋开发型。沿海的小城镇可围绕海字大做文章,诸如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等等,构成以海洋渔业为中心资料的主导产业。七是资源采掘型。有矿藏资源的小城镇,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

  势,以采掘为龙头,带动运输、加工工业共同发展,构成矿务小城镇。以上主导产业类型,仅仅举例而已,实际上大部分小城镇都能够依据各自的优势,构成不同特色的主导产业,关键是善于发掘、组织和利用。

 四、承担小城镇基础建设组织的主体性与商业性

 基础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发展的一项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资料。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企业和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基础设施投资是要花大钱的。根据青岛市小城镇建设的实践,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供 5 万到 10 万人口生活的城镇基础设施,需要 3 亿元以上人民币。这么多的资金从哪里来?于是,有的小城镇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城市建设办法,投资口号是人民城市人民建,投资来源是国家拨一点、企业拿一点、群众出一点,结果很快没了后劲;也有的小城镇为筹资,违章提高土地出让价格、征收各种杂费,甚至违法集资,结果不仅仅不解决大问题,还带来若干负面影响;还有一些小城镇政府自恃经济实力强,对各种基础设施大包大揽,甚至直接投资建设楼堂馆所和商品批发市场等,但是当他们难以为继之时,却没有资格向银行借贷,结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甚至使小城镇建设被迫搁浅。

 以上这些做法之所以行不通,甚至走入死胡同,根本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建设。要进入小城镇基础建设的柳暗花明之路,务必科学解决投资的主体性和商业性问题。正确的投资主体应主要是企业而不是政府,投资方式应主要是商业性的,而不是行政性的、无偿性的。小城镇的各类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校园、幼儿园,甚至道路、供电、供水排污等等,都就应由企业来筹资建设。建成后,可出租、出卖,也能够自己经营或利用其他形式收回投资。不管是国家、群众还是个人,都能够参与投资,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真正把市场机制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构成开放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小城镇政府的资金则集中用于确实无法实施商业化投资和经营的纯公共设施项目,如街道整修、公共场所照明、环境治理等等。这样做,小城镇建设的投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之路。

 在明确了小城镇基础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同时,还要透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城镇建设带给中长期贷款。具体能够参考城市建设开发的模式,大部分能够基础设施为抵押物向企业借贷,发挥国家商业化投资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拉动作用。这样,企业性的投资主体将更有活力,商业性的投资方式将更有基础。

 五、小城镇人口的凝聚性与政策性

 目前,建制城镇的人口普遍偏少。青岛市郊区是我国比较发达的一个区域,小城镇建设起步也比较早,但此刻居住在镇区的人口平均也但是 6000 多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当地原有农民,外地迁入定居的很少,而且有的小城镇人口还呈减少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建制镇的平均人口不足 3000 人,许多所谓的镇根本名不副实。

 小城镇的人口凝聚性差,主要是政策性原因。政策不对头,就不能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集中。具体表现为:一是户籍障碍。没有户口好多事情很麻烦,而要迁移户口既有政策限制,又有各地不同的附加条件约束,诸如交纳增容费、落户费等。二是承包地与资产障碍。多数农村现行的办法是,凡户口迁移后,承包地就要收回,每个农民均有一份儿的群众财产更不能变现付给你。三是宅基地障碍。农民进入小城镇,等于放弃原先不花钱的宅基地,再花钱购买新宅基地,很多农民认为不划算。除此以外,更可怕的是领导意识障碍。一些小城镇的领导不懂人口集中能带来商机与活力,错误地认为是增加小城镇负担,从而对人口向小城镇集中采取限制行为。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就应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个性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较稳定的职业,有生活来源,就要允许落户,并且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第二,改革农村群众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群众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用心性的一种改革措施。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这样,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能够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用心性就会高涨,但是能够鼓励他们有偿转让承包地,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第四,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农民进入小城镇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而宅基地是一种比较大的支出负担,这也阻碍了农民用心入镇。解决办法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

 原有宅基地按必须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用心向城镇迁移。第五,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小城镇建设论文(二):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小城镇建设中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

 【论文摘要】一些经济落后县市近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盲目蛮干,结果忽视产业互动和产业结构调整,致使当地产业结构失衡,严重影响后继发展。整个进程分为四阶段,但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单一注重房地产的地方政策。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四大矛盾,尤以地方经济单薄与城建资金矛盾贯穿始终,处理不当均可导致地方政策失误。在治理上务必针对资源、权力、生产要素和执政观念等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从而活化本地资源。从社会学角度看,发掘、保护和营造有序化程度高的本地社会资源,所需投入最少而作用最大。

 【论文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失衡;矛盾;资源

 小城镇建设具有促进农村现代化、完善县域经济、建立现代化城乡社会结构的战略好处,是衡量一个地区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 2l 世纪,我国中西部出现小城镇建设高潮。但在实际过程中,一些地方单一产业模式特征突出,仅以建筑业及房地产业为依托,忽视其他产业...

篇五: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 卷

 第 ? 期???? 年 ?? 月兰州商学院学报∂? ? 1??

 ? ?1?? ?√1????? ?∏ ? ?? ?? ? ? ???? ?∏≤???? ? ? ? ? ? ≤? ? ? ? ??论加快甘肃小城镇建设的思路与对策Ξπ

 蒋 致 洁?兰州商学院 社科部 ? 甘肃 兰州 ???????≈摘要? 在当前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 小城镇建设是甘肃省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重点 ∀本文试图就甘肃小城镇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即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对策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 小城镇建设 ? 思路与对策≈中图分类号? ƒ???≈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 ?????? ??2????2??当前 ? 中央关于开发西部的宏伟战略正在付诸实施 ∀西部大开发 ! 甘肃大发展 ? 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 ? 甘肃省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 城市化的问题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而小城镇建设又是甘肃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重点 ? 因此 ? 我们应当努力探索 ? 以尽快找到一条切合甘肃实际情况的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路子 ∀为此 ? 试提出以下发展思路和战略对策 ∀一甘肃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 ? 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原则 ??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 ? 因地制宜的原则小城镇是广大农村某一局部区域的经济 ! 政治 ! 文化中心 ? 而全省各个区县 ! 甚至各个乡社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 ? 在小城镇建设规划的论证设计中 ? 一定要对各类小城镇的性质 ! 规模和发展方向作出不同的定位 ?必须因地制宜 ? 从实际出发 ? 使其各具特色 ? 不能搞一刀切 ! 千篇一律 ∀在这个问题上 ? 首先 ? 要有符合城镇发展环境条件的科学选址 ∀应当选择那些在本区域内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 交通便利 ! 环境适宜 ! 经济活跃 ! 人口密度较大的地点作为发展重点 ? 以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 扬长避短 ? 其次 ? 应根据本地的自然状况 ! 资源禀赋 ! 经济潜力等来确定该城镇发展的性质 ! 规模和方向 ∀如究竟是建成工矿型城镇 ? 还是商贸型 ! 旅游型 ! 综合型城镇 ? 都应根据实际情况经充分论证研究后确定 ? 再次 ? 城镇建设要科学合理布局 ? 既要有利于消除环境污染 ! 保持生态平衡 ?又要根据本城镇的地形 ! 地貌土质 ! 植被 ! 水文等自然条件 ? 合理布局房屋建筑 ! 道路交通 ! 园林绿地及其他市政设施 ∀此外 ? 还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 自然景观 ? 以形成完整和谐 ! 富有地区或民族特色的城镇风貌 ∀?二? 规划和建设中的综合协调的原则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 ? 必须以综合配套 ! 整体协调的原则正确处理方方面面 ! 纵横交错的关系 ∀如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小城镇与乡村 ! 与大中城市的关系 !生产与生活 ! 局部与整体 ! 近期与长期的关系等等 ∀首先必须处理好城镇建设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应当认识到 ? 经济发展是城镇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 只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 经济实力增强了 ? 城镇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雄厚的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 ? 加快城镇建设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 ? 是改善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的迫切需要 ∀试想 ? 某一地区如果交通不便 ! 通讯不畅 ?服务设施不佳 ? 势必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 可见 ?城镇建设一定程度上还制约着经济发展 ∀因此在把握二者关系时 ? 一定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 ∀同时把城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之内 ?下大力气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 优化投资环境 ∀这样 ?以经济发展去促进城镇建设 ? 以城镇建设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 双管齐下 ! 同步发展 ∀在小城镇与乡村的关系上 ?要注意加强城乡结合 ? 促进商品 ! 物资 ! 信息的流通 ?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展 ? 在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的关系上 ? 应积极发挥小城镇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所起的补充 ! 配套和服务的作用 ? 同时又要及时从大中城市吸收先进的科技并充分利用从大中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Ξ ≈收稿日期? ????2??2??≈作者简介? 蒋致洁 ????? ? ? ? 男 ? 甘肃兰州人 ? 教授 ? 从事历史学 ! 社会学研究 ∀

 在生产和生活的关系上 ? 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下只重生产设施 ! 轻视生活设施的倾向 ? 使生产设施与生活福利 ! 公用设施匹配适应 ∀在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上 ? 要把小城镇的远景发展规划与近期建设计划相结合 ∀远景规划要充分具备科学性 ! 前瞻性 ? 近期计划的实施也要有步骤 ! 分阶段地进行 ? 做到当前建设服从长远规划 ∀?三? 小城镇建设中的节约用地原则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基本载体 ? 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 具有稀缺性 ! 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点 ∀有人认为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地广人稀 ? 似乎城市用地问题并不存在 ∀这种看法的错误之一就在于没有认识到西部的有效产业用地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尤其目前随着西部开发 ? 公路 ! 铁路 ! 机场以及城镇建设的进度 ! 力度加快加大 ? 类似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多地少矛盾已更加突出 ∀因而 ? 节约用地不仅已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之一 ? 也必须作为当前甘肃小城镇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 ∀坚持这条原则 ?首先 ? 在对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进行的反复论证过程中 ? 一定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尽可能少占农田 ! 菜地和园地 ? 其次 ? 在城镇总体布局上 ? 要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 ?以避免产业和住宅等过于分散而浪费土地 ∀省内外一些城镇建设的经验表明 ? 城镇中企业 ! 居民区的各自相对集中 ?连片发展 ? 共用公共设施 ? 既可节约土地 ? 还可节省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 第三 ? 要大力改革土地使用制度 ? 把农村土地推向市场 ? 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土地流转机制 ? 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控制和调节城镇建设用地 ? 以从根本上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问题 ∀?四? 以效益为本的原则在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 ? 必须确立以效益为中心 ! 以效益为根本的原则 ∀这就要求必须紧紧围绕提高城镇综合效益这个中心环节 ? 科学规划 ! 合理布局 ! 精心施工 ! 严格管理 ? 强化精品意识 ? 力求取得最好的效益 ∀要建立并强化效益是城镇决策 ! 规划 ! 建设 ! 管理的终极目标的观念 ∀因为小城镇的吸引力强不强 ! 建成后的生存 !发展的前景好不好 ? 从某种意义上说主要取决于它的各项经济社会综合比较效益高不高 ∀为此 ? 应当从两个方面努力 ? 其一 ? 坚持城镇的经济效益 ! 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 同步提高 ∀应当指出 ? 这三大效益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时代 ?经济效益已日益受制于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追求经济效益以破坏生态环境 ! 牺牲社会进步和危及社会稳定为代价 ? 那么这种破坏损失最终会祸及经济运行和发展 ∀也就是说 ?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就难以产生长期稳定的 ! 呈现出良性循环的经济效益 ∀当然 ? 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是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总之 ? 正确处理好三大效益的关系 ? 既是经济增长 !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 又是保护城乡生态环境 ! 造福子孙后代的要求 ? 其二 ? 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们知道 ? 小城镇发展的基础主要是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经验表明 ?非农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带动小城镇发展是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普遍规律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 ? 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农村 ? 经济效益的根本改观除了实现农村产业化之外 ?更直接地取决于小城镇非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良性发展 ∀所以 ? 必须大力调整优化甘肃省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 ! 产品结构和质量结构 ? 不断提高乡镇企业的经济效益 ? 使小城镇建设始终具备强大的动力和充足的发展后劲 ∀以上这些原则 ? 实际上涉及到甘肃小城镇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笔者以为 ? 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 直接影响到甘肃小城镇建设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故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 具有相当的难度 ∀我们认为应当紧密结合甘肃的具体省情 ? 针对目前全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 采取以下措施 ? 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 加强领导 ! 强化管理 ? 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小城镇建设涉及到城乡社会的方方面面 ? 是一项政策性 ! 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 首先需要各级党委 ! 政府高度重视 ? 加强领导 ? 同时还需要各级有关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 ∀所以必须建立这项工作的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组织领导体系 ∀建议甘肃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 ? 成立省 !地 ! 县各级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 ∀当年四川省进行小城镇建设试点时 ? 就曾由当时的省委书记亲自挂帅 ! 担任省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 两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 ∀省农工委 ! 建委 ! 体改委 ! 财政厅 ! 国土局等 ?? 家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出任小组成员 ∀有了得力的领导班子 ? 还应强化管理体系 ∀兄弟省市的经验是建立并规范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 ? 将小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 ! 年度任务等纳入有关干部考核内容 ? 实行量化目标管理 ? 有效地保证小城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 按照农村城市化 ! 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 高标准搞好小城镇建设论证 ! 规划和设计 ? 为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管理的 / 龙头0 ? 科学 ! 准确地定位小城镇的性质 ! 方向 ! 规模和发展重点 ? 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首要环节 ∀在这个问题上 ? 应当坚持统一规划 ! 合理布局 ! 综合开发 ! 配套建设的方针 ? 本着前文所述因地制宜 ! 分类指导 ! 立足当前 ! 着眼长远的原则 ? 从本地区地理区位 ! 自然资源 ! 经济实力 ! 社会条件 ! 民族特色等实际情况出发 ? 精心编制设计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近期和)??)

 中长期规划 ∀这些规划从总体上看 ? 应当具有特色突出 !扬长避短 ! 功能完备 ! 综合配套 ! 科学合理以及切实可行等特点 ∀并力求将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较好地统一起来 ? 妥善处理城镇与乡村 ! 局部与整体等诸多关系 ∀这里突出特色 ! 发挥优势尤为重要 ? 从小城镇的类型和功能看 ? 城郊结合型 ! 古迹旅游型 ! 资源开发型 ! 工业基地型 ! 专业市场型 ! 工商结合型 ! 移民开发型等不一而足 ? 均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以充分论证选择 ∀总之 ?通过正确定位 ! 合理布局 ! 科学规划 ? 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 ! 功能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多层次 !多元化的城市化格局 ∀?三? 建立多形式 ! 多渠道 ! 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 为加速小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小城镇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 ! 工商企业基本建设 ! 科教文卫事业建设和生活小区建设等 ? 可以说是一种资金密集型建设 ∀解决经费问题 ? 增加资金投入 ? 一直是严重制约甘肃小城镇建设的瓶颈问题 ∀为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 ? 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首先 ? 要改变过去投资主体单一化的状况 ? 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 ! 多渠道投资机制 ∀省上应当从财政 ! 扶贫 ! 农行 ! 建行等渠道筹集专项资金或贷款 ? 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扶持力度 ∀当然 ? 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主要源头仍是乡镇企业的积累 ∀这就要求大力发展非农产业 ? 包括乡镇工业 ! 乡镇第三产业 ? 强化小城镇外向型经济的功能 ? 以工兴镇 ! 以市兴镇 !以开放兴镇 ∀同时还要鼓励农民带资进镇 ? 购买住宅 ! 开店办厂 ? 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实行 / 谁投资 ! 谁管理 ! 谁收益0 的政策 ? 最终建立以乡镇企业积累为主 ? 国家 ! 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其次 ? 注重发挥政策优势 ? 在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省上财政承载能力的前提下 ? 对一些重点建设的小城镇实行政策倾斜 ? 以增强其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如在财政体制上 ? 对某些重点城镇实行市对县 ! 县对镇财政包干的办法 ?其财政增收部分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在税费体制上 ? 规定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费 ! 市政公用环卫园林设施配套费等 ? 一定要挤出一部分扶持小城镇建设 ∀?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 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 ? 逐步建立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 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认为 ? 要使甘肃省小城镇建设再上新台阶 ? 根本的一条还是要进一步加大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 ? 尽快消除体制性 ! 机制性障碍因素 ? 理顺各种关系 ? 使小城镇经济社会的运行和管理逐步纳入新体制 ! 新机制的轨道而良性发展 ∀这既是打破城乡壁垒和部门分割 ? 从深层次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必要条件 ? 同时也是深化农村改革 ? 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因此 ? 笔者以为可从三个方面着力于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综合改革 ? ??? 增加小城镇对统筹经济发展和协调部门关系的能力 ∀适当扩大市 !县 ! 镇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 ? 逐步建立运转协调 ? 灵活高效 ! 责权利相统一的小城镇行政和经济管理体制 ? 解决过去小城镇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的体制不顺 ! 职责不清 ! 功能不全 ! 活力不足等问题 ? ??? 大力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城镇流动 ? 提高小城镇建设的规...

推荐访问:小城镇建设的论文 小城镇建设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