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2篇

时间:2022-08-31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2篇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党中央提出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2篇,供大家参考。

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2篇

篇一: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

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讲稿: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党中央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观点。回顾过去这段历史,党的政治建设在继承传统经验基础上,经过漫长的摸索实践,发展成为如今与时代和现实需要相契合的产物。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宝贵经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走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史进程与“存续”动因进行研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1.1 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阶段: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认真的分析了党所面临的危险和考验,在继承了党历来的政治建设优秀成果及经验基础上,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在许多重要会议及场合上都强调党要管党,要从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在具体实践上,更是提出了开展党内教育实践活动、出台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方法和途径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开展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站稳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净化党内风气,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坚定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从而达到思想上入党的目的,解决政治上入党的问题,帮助共产党员站稳政治立场。

 完善法规制度,净化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

 督条例》,对党组织和党员的“底线”作出了明确规定。2019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总体要求及路径作出了明确规定,通过出台法规制度、完善顶层设计,及时的纠正党内的不良作风问题,解决了一系列危害党生存的问题,对铸造忠诚老实、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提供了法规指导,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提升干部党性修养。良好的政治文化对于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着力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党提出将“四个意识”作为选拔干部的基本标准,严明党的组织制度,健全政绩考核体系,坚决抵制“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打造清正廉洁的政治文化氛围,以实现永葆党的政治本色的根本目的。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阶段: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下,我们党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涉及范围的宽泛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触及矛盾问题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在此阶段仍存在管党治党不严、不深刻的问题,那无法从根本上加强党的建设。因此,在基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国内情形的变化以及党情的严峻考量之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迫在眉睫。据此,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总要求,同时对党的政治建设地位作出了明确指示,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一重要命题。由此可见,在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基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的将“党的政治建设”载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并将其摆在了首位,置于统领地位,成为党的建设之

 “发动机”,使党的政治建设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党的政治建设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一直融入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且作用越发至关重要。

 2.1 党的政治建设价值无可替代 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永葆党的生命力,促进党内团结统一,利于帮助党提高战斗力和创造力。因此,如果忽视党的政治建设则可能会导致党缺乏权威性和领导力,使之偏离正确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进而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前途命运。

 2.2 党的严峻形势要求党的政治建设要在突出位置 我国无论是在经历哪个阶段,都长期面临着国际环境形势的外部考验、国内经济发展的市场考验以及党内出现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和脱离群众危险。这些党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迫使党的政治建设尤为重要,这些严峻形势客观上要求要从严治党必须把政治放在首位,实施政治挂帅,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2.3 党的政治建设之思想精髓已经在党的其他基础性建设中得到彰显 政党是应政治需要而生、为政治发展服务、借机谋取政治利益的政治组织,其各项基础性建设都必须服从服务这一政治目的。换言之,党的政治建设是政党实现其政治目的的主要路径,是其政治目的的化身,而党的其他基础性建设又都是政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所以不可避免的,党的政治建设之思想精髓已渗透在党的其他基础性建设中。反过来看,政治是中心,是大局,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及反腐倡廉等其他基础性建设又都是在党的

 政治建设思想之下所运行的。所以,党的政治建设和其他各项基础性建设的关系不是平级和并列的关系,而应是幕后和前台的关系。

 从历史进程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对党的建设起牵头管总的作用,与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及组织建设等党的各基础性建设之间是“父子”或“总分”的关系,是体现一个政党能否保持自身的政治特色和政治品质,完成自己政治目标的政治属性,对新时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生命力具有宝贵的经验启示。

 3.1 根本经验:坚持用理论联系实际理念武装全党干部,提高政治意识 纵观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历史进程彰显了一个真理:理论联系实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党的政治建设从最初的显性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统领地位,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将理论联系实际,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最好证明,用它武装全党干部,可以加强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思想素质;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脊梁之基;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帮助其树立“四个意识”,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生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党部分党员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突击任务,学习教育活动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认识不深,学习不够等现象,导致全面从严治党在具体实践没有形成全党合力,成效缓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党员干部做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强对理论联系实际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及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全体党员干部要着重从理论成果中认真领会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解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理解水平不高、实践本领不强所出现的本领恐慌问题,进而增强党员的宗旨和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二是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者。工作干得是否好靠的是本领,本领是否强靠的是学习。党员干部对党的思想理论要主动先学一层、学深一步、学高一格,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特别是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脑,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分析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瓶颈。

 3.2 重要法宝: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历代党中央都十分重视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着重在政治文化的营造和政治生态的塑造上下功夫,正是党中央强有力的措施和坚决的执行力,才为中国今天取得的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新时代下,在我党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党内还存在部分党员党性根基不深、党性修养不够,导致自觉抵制社会上糖衣炮弹的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领导干部要着重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为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奠定基础。一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政治定力。党员的政治定力是衡量一个党员思想是

 否成熟、工作路线及思维方式能否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标志。要增强政治定力,则需要提高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从先贤圣人和革命烈士事迹中汲取力量,提高文化自信和抵制不良文化的能力,增强政治认同感和政治文化归属感。二是严守纪律,对党忠诚,巩固制度建党。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党纪,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规矩,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得失观,以此培育真诚、团结、互信、友爱的政治文化氛围和清正廉洁、公道正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3 重要抓手:党内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中统一领导,促进党内团结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党对党的政治建设探索轨迹中,不难得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加强党内民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之统领,它决定党的发展方向和政党性质。当前,新时代下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就需要继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现政治方向、政治路线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换句话说,要实现加强党内民主,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促进党内团结统一,就要在增强“四个意识”上下功夫。一是政治意识。意识即观点,即思维,即看法,在当前或者今后一个时期,我党面临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重担,这就迫切需要党员干部要保持在政治头脑上的清醒,政治鉴别力上的敏锐,政治立场上的坚定,始终要做到对党和人民的无条件的忠诚。二是大局意识。党员干部要识

 大体,明大局,懂是非。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树立国家或集体利益至上的大局观,形成集体力量,促进党内团结统一。三是核心意识。核心即中心,是关键,是主要,是保证。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时刻做到思想和党中央同频,行动和党中央同步,增强全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四是看齐意识。看齐即同向。新时代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领导干部要始终在政治路线、政治纲领和政治思想上和党中央同向,确保党内思想高度集中统一,进而促进领导干部在思想和行动的团结一致。

 1.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建设作用和价值越发凸显,已经成为我党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政治统帅和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其对于我党事业的发展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而政治建设的主体在于人,要落实到全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这就要求全体党员要同心协力,自觉履职责任担当,进而才能使党的建设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

篇二: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

22 专题党课两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第一篇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历史性成就和变革产生的时代背景 要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必须了解这些非凡业绩发生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家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

 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可以说,世界秩序在近些年来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接连退“群”,英国陷入“脱欧”困局,欧盟内部也歧见纷纭,甚至有人提出北约已“脑死亡”。尤其是美国改变对华策略后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在增强、管控分歧难度在加大。同时,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来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既是中国人民长期努力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也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关系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就是在新时代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取得的。解决这一新矛盾,要求我们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实现平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而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刻不容缓,社会矛盾日益集聚,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前所未有。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对我国经济社会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新形势下作为中国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要承担起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领导核心,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就必须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就是在中国面临百年变局、适应新方位、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取得和发生的。

 二、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所谓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是指“那些影响极其深远、极不寻常、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非凡业绩”(《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26 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 13 个方面的进一步概括。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通过出台一系列准则和规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求党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等,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以上率下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先后开展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提出和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明确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三)在经济建设上 党中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断,贯彻新发展理念,对我国发展作出部署,作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决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超过 1.3 万亿斤。城镇化

 率超过 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雄安新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火星探测顺利、空间站健康运转,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会召开后,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五)在政治建设上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推动群团工作改革创新,以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推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时间表。此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牢牢坚持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八)在社会建设上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历史性消灭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近年来稳定保持千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

 应对,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着眼于实现强军梦,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

 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人民军队坚决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以顽强斗争精神和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和应急管理机制,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为推进依法治港治澳、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国外交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

推荐访问:十八大以来党史专题 党史 专题 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