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策划方案 >

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10篇

时间:2022-08-30 13: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10篇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第1页共4页2022年年学校寒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方案(详细版) 各班级学生: 为了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和体育锻炼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10篇

篇一: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1 页 共 4 页 2022 年 年 学校 寒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方案(详细版)

 各班级学生:

 为了贯彻《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和体育锻炼工作的通知》,结合广东省教育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指导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育人理念, 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引导学生在寒假期间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我校制定了 2022 年假期居家劳动教育、体育训练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劳动砺心智,实践促成长

 二、参与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三、活动时间

 2022 年 1 月 9 日-2 月 18 日

 四、劳动时间活动内容

 根据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每个学生均需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班级要注

  第 2 页 共 4 页 重教育实效,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行合一。寒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每位同学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至少选择以下一项内容参与。

 (一)参与家庭劳动,争做家务达人

 选题 1:熟练掌握家务劳动技能。假期期间,帮助家人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春。

 选题 2:学习和掌握烹饪技能,为家人献上“暖心美食”,和家人一起完成美食制作,共享温情时刻。

 要求:以图片或微视频的方式记录参与家庭劳动的全过程,可配上必要的文字描述,图片(不少于 6 张)或微视频(横着拍摄,反映劳动过程和成果,编辑后不少于 1 分钟)中最好加入父母参与或反馈。

 (二)参与社区服务,争做志愿达人

 选题 1:帮助社区、村镇工作人员完成抗疫、政策法律法规宣讲、社会救助、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活动。

 选题 2:走进身边的福利院、养老院等公益场所开展义务劳动,传播温情和爱意。

 要求:撰写参与志愿服务心得体会,字数不少于 500字,并配有相应的图片(不少于 3 张)或微视频。

 (三)参与实习实践,争做工作达人

  第 3 页 共 4 页 选题 1:调查、访问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情况,体验他们的工作艰辛,深切感受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选题 2:在保证劳动安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进行假期兼职实习,通过经历真实的工作体验,获得真实的劳动实践感悟,在职业劳动中塑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要求:撰写实习实践报告,重点阐释对劳动精神的体悟,并配有相应的图片(不少于 2 张)或微视频。

 五、组织评 选

 (一)劳动教育活动成果重点把握参与过程、掌握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感悟、呈现的劳动成果。文字性材料要求报告详实,逻辑清晰,语言流畅,重点突出,感情真挚,能引起共鸣。图片和视频材料要求清晰度高,主题明确,内容丰富,传递正能量。

 (二)新学期开学后前两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与寒假期间劳动实践相关的班会,分享劳动心得,各班将主题班会照片和总结材料于 3 月 4 日之前交至学工办刘邹老师处。

 (三)辅导员将所带班级《学校 2022 年寒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记录汇总表》和所有学生的佐证材料(文件夹以班级名称命名)于 2 月 22 日前交至学工办刘邹老师处。学生的参与情况做为《益阳职业技术学校年学期大学生“铸

  第 4 页 共 4 页 魂工程”效果评价表》重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参与率纳入班级和辅导员考核。

 (四)学工办分类评选出“劳动达人”,设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给予一定奖励并进行宣传。

 六、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落实到位。各辅导员要将此次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劳动价值观。

 (二)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各辅导员要广泛参与到本班级的指导,为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提供科学的意见。

 (三)加强教育,注重安全。各辅导员在组织每一名学生参与寒假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强安全教育,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项目,不参与任何带危险性的实践活动,确保在安全基础上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技能,增加劳动感悟。

 XXXX 学校 学工办

 2021 年 年 1 月 月 7 日 日

篇二: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2022 大学 《 劳动教育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劳动教育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课程代码

 学

 时

 6 16 学时

 授课时间

 第一、第二学期

  学

 分

 1 1

 适用 专业

 全体学生

 通识教育中心

 (综合 教研室 )

  《劳动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劳动教育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中心综合教研室承担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 16,开设时间为大专二年级第一、第二学期。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劳动教育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劳动还具有突出的社会性,要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劳动更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二、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门必修的课程,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这门课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问题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劳动的基本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深入理解劳动实践对于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深切感悟劳动实践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进一步明确我国工人阶级的劳动实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所发挥的主力军作用,真正在思想意识层面切实认识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道理及其重大意义,从而真正树立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的意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育人优势。通过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核心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加强劳动实践教学,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方面出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1)

 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2)

 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

 (3)

 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4)

 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

 四、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一)知识目标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二)能力目标

 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与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五、课程内容及要求 表 表 1

 教学项目表

 教学

 模式

 教学模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理论

 教学

 1 16 6 学时

 模块一

 立足时代 感悟劳动精神 掌握劳动精神的具体内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感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精神。

 2 2

 模块二

 奋斗一线 弘扬劳模精神 掌握并理解劳模精神的内涵: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认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践行与发扬劳模精神。

 2 2

 模块三

 精雕细琢 传承工匠精神

 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 5 个内涵(敬业、协作、精益、专注、五个创新),感悟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认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2 2

 模块四

 课堂演讲

  主题演讲“我对劳动的看法”,通过演讲让学生抒发对劳动的认识,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 2 2

 模块五 学有所用 培育创新精神 学习并理解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具体内涵。感悟四者在劳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2 2

 模块六

 快乐奉献 投身志愿服务 理解服务性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参与服务性劳动的自主意识,熟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内容、类型和开展方式,并能够策划或者实际参与一次服务性劳动。

 2 2

 模块七

 防患未然 确保劳动安全 加强学习,了解更多生活工作中安全保护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尊敬制度、遵守制度的规矩意识,牢固树立劳动防护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以及劳动保护安全措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2 2

 模块八

 劳动作品展示 通过制作“剪纸”作品,提高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自主意识,进一步理解新时代的劳动精神。

 2 2

  六、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精心设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通过介绍丰富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人物事例,加深同学们对于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理解。

 3.建立丰富的交流和反馈渠道,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教学 flash 动画、ppt 课件、小微课、小视频、智慧云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

 (二)考核建议 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体现形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遵循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客观过程,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体验,从而成为一个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会劳动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表 表 2 2

 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办法

 学期

 项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出勤 10% 利用签到小程序打卡签到。缺一次课扣 5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 次(含 3 次)以上,课程不合格。

 利用签到小程序打卡签到。缺一次课扣 5 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 次(含 3 次)以上,课程不合格。

 课堂表现 15%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表现好的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表现好的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七、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一)参考教材 1.《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编写组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柳友荣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相关附表

 《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教学方案

 模块--

 课前准备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5% 缺一次作业扣 5 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次(含 3 次)以上,课程不合格。学生如能按时较好地完成作业,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第一次小作业:搜集劳模资料,挑选一个喜欢的劳模,制作一个 10 张左右幻灯片的PPT,介绍劳模的生平,喜欢这个劳模的原因,有什么感想等。劳动课代表收集后,发到任课教师的邮箱。

 第二次小作业:参与一次公益活动,学劳模当校园交通、文明志愿者等,拍摄三张图片。劳动课代表收集后,发到任课教师邮箱。

 :

 第三次小作业:打扫一次宿舍或者校园卫生等。拍摄三张图片。劳动课代表收集后,发到任课教师邮箱。

 注: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减免小作业。

 缺一次作业扣 5 分,缺两次扣 10 分,缺 3 次(含 3次)以上,课程不合格。学生如能按时较好地完成作业,记录在册,酌情加分。

 第四次小作业:制作一个自己发明的东西。劳动课代表收集后,交给任课老师。

 第五次小作业:录制一分钟以内的劳动小视频。劳动课代表收集后,交给任课老师。

 第六次小作业:组织一次班集体包饺子活动。

 注:学生因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参加劳动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经学院同意后,可减免小作业。

 期末实践 60% 参与形式多样,比如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剪纸),或者养的植物;以宿舍为单位选派代表在课堂上演讲,题目为“我对劳动的看法”,控制在 3 分钟以内。如果不参与,课程不合格。

 参与形式多样,比如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剪纸),或者养的植物;以宿舍为单位选派代表在课堂上演讲,题目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意义”,控制在3 分钟以内。如果不参与,课程不合格。

 总评成绩 前四项之和 前四项之和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劳动教育》课程------劳动实践方案 实践项目

  教学目标

  基本技能

  劳动工具

  活动设计

 安全保护

  考核评价

篇三: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1 页 共 8 页 2021 学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详细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优秀劳动品质。学院团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团学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弘扬艰苦奋斗和勇于创新精神,不断引导各民族师生在劳动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开创新时代有特色高水平现代民族大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育人导向

  第 2 页 共 8 页 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二)强化综合实施 加强学校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充分挖掘校内外可利用资源,整合专业、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结合区域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实际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劳动教育,形成劳动育人合力。

 (三)体现时代特征 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促进全面发展 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充分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实施对象

  第 3 页 共 8 页 具有学院学籍身份的 2020、2021 级本科生。

 四、实施内容 根据实施原则的目标要求,针对我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特点,结合学院共青团工作开展实际,主要以劳动学习、生活劳动和多元劳动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 一)劳动学习部分〔10 月 月 5 日〕 组织学院 2020、2021 级学生观看《劳动铸就中国梦》第六集《劳动彰显国魂》。该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拍摄,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故事为基点,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系列讲话精神,生动描绘伟大的中国人民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程。

 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办公室负责组织观看,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不采取线下集中收看的形式,采用线上观看、集中反馈的组织体系,依托“腾讯会议”平台组织开展。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学习部负责收取心得感悟(见附件),要求全体参与学生的撰写字数不少于 300 字,收取汇总后在10 月 10 日 17:00 前将材料报送至学院团委办公室。

 责任部门: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办公室、学习部

  第 4 页 共 8 页 (二)生活劳动部分〔10 月 月 10 日 日— —10 月 月 20 日〕 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以“文明寝室创建”为依托,结合“舍务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生活劳动类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1.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10 月 月 10 日 日— —10 月 月 11 日)

 在学院目标年级范围内和学生群体中掀起热爱寝室、美化寝室、建设寝室的热潮,以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名义联合发布《关于构建文明寝室的倡议书》,发动基层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团员骨干、青年学生代表参与宣传。

 责任部门:学院团委,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生活部 配合部门:学院学生组织青年新媒体中心 2. 第二阶段:寝室内务卫生大整理、安全用电大检查(10月 月 12 日 日— —10 月 月 15 日)

 参与寝室要以干净、整洁、明亮为目标,以简单、有序、安全为标准。在寝室内务卫生方面重点做到:桌面、地面、床面干净整洁,各类物品摆放有序且无杂物堆积,寝室环境内干净整洁无异味,门窗夹缝无灰尘,垃圾桶(箱)内留存垃圾不过半,床品被子折叠整齐有序摆放;在安全用电方面重点做到:不使用功率超标电器和违禁电器,不乱拉乱接电线,不使用不合格和违规电器产品,规范设置和摆放插座,养成“人离断电”、“节约用电”的好习惯,不存放易燃易

  第 5 页 共 8 页 爆或含酒精的物品,不使用煮食用具,不违规饲养宠物,不擅自改变宿舍陈列布局等。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晚归学生将取消评审资格。

 责任部门: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生活部 3. 第三阶段:开展以“文明寝室,和谐共建”为主题的寝室环境展示和内务卫生整理情况评选活动(10 月 月 16 日 日 —10 月 月 20 日)

 在寝室干净、整洁且无任何违规违纪的前提下,以“参与即参评”为原则发动各寝室整理寝室、美化寝室,营造温馨、典雅的生活氛围,以寝室为单位参与民主在线评选,评选出“学院优秀文明寝室”、“学院寝室内务优秀个人”等奖项,在线评选平台由学院易班工作分站负责搭建和提供。

 责任部门: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生活部 配合部门:学院易班工作分站 ( 三)多元劳动部分〔10 月 月 21 日 日— —10 月 月 30 日〕 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意识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为核心,以多元劳动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三个一”劳动实践活动,即“进行一次积极的校园劳动、聆听一个最美的劳动故事、设计一个新颖的劳动作品”,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1. 进行一次积极的校园劳动。列出一份校园劳动清单,

  第 6 页 共 8 页 帮助学校、学院全面地进行校园劳动,掌握更多劳动技能。活动参考:校园环境清理、操场环境清理、教室环境清理等在校园内可以完成的劳动活动,须以满足防疫要求为前提。

 2.。

 聆听一个最美的劳动故事。生活中有很多最美劳动人,奋斗在一个个平凡或不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劳动之美。广大学生可以在线上寻找并倾听他们劳动背后的闪光故事,用一句或一段赞美的语言,向他们致以最由衷的敬意,完成一次心灵洗礼之旅。

 3. 设计一个新颖的劳动作品。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与劳动有关的海报、歌曲、小视频、诗歌、绘画、雕塑、食物等艺术劳动作品创作,实现知行合一,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和收获,创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劳动”作品。

 参与学生至少需要完成上述三项多元劳动部分中的一项,并完成《2021—2022 学年度多元劳动实践报告》报学院团委存档作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参与佐证,海报、歌曲、小视频、诗歌等劳动作品需要以团支部为单位汇总至院级学生组织学生会办公室,学生会办公室整理后在 10 月 30 日前报送至学院团委。

 根据《二〇二一年迎新工作方案》要求,凡在迎新工作期间担任迎新学生干部、青年志愿者,付出体力劳动的学生,经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可以抵消多元劳

  第 7 页 共 8 页 动部分的任务要求,只需完成劳动学习和生活劳动部分任务。

 责任部门:学院学生组织学生会办公室 配合部门:学院各团学党建工作学生组织 五、组织实施 各专业班级团支部、学生组织要以本方案为遵循,按照本方案所设置的活动内容按期按规组织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具体事宜可以联系学院团委办公室咨询。此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一心双环”团学格局优势,坚持以学院团委为组织领导核心,以学生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外围延伸手臂,积极调动学生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职责能力,由学院团委集中调配、统筹管理,各学生组织(部门)对点到位、协调落实,共同完成系列活动的组织工作。

 六、考核要求 1.学院团委予以认定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学分,学生按任务要求完成学院组织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完成情况良好,符合活动要求,经过学院团委审核,每累积 3次可获得 0.50学分。认定工作和具体规程由学院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学分认定工作小组全权负责。

 2.学生要积极参加劳动,认真完成相关任务。劳动实践

  第 8 页 共 8 页 教育活动结束后,须按照具体要求向学院团委提交劳动实践报告,学院团委可根据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对其进行审核。

 七、其他 本方案适用于 2021—2022 学年度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由学院团委办公室负责解释,其中“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学分”考核认定部分由第二课堂育人实践学分认定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XXXX 学校 2021 年 月 日

篇四: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学劳动教育 工作 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 XXX 关于劳动教育的“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深化劳动技能课改,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打造特色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构建劳动激励机制,营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品质,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建设组织机构

 为保障劳动教育建设顺利开展,XX 大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下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专门委员会劳动教育建设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

 二、总体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2.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使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现专业特色,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自觉参与教室、实验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

  劳动自立自强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劳动教育实施主要内容

 (一)建设新精神劳动文化

 1.营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开展“劳模大讲堂”“优秀校友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劳动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进行身体锻炼,劳动还是一种精神培养,使得全校形成“处处动手”“时时助人”,从身边的一次捡拾垃圾、一次扶起倒掉的自行车开始,在全校形成“我爱劳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2.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

 通过网站、宣传栏、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利用各学院公众号进行

  劳动教育宣传,开展“我身边的劳动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新青年、劳动最美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理论实践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1.注重德育引领,打造“一专一课”的劳动技能课

 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以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目的,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

 2.贯彻知行合一,开展日常生活的“净化校园”行动

 将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大一学生从入学伊始,以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实施“教室、实验室、宿舍”卫生打扫劳动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对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实施分片负责制,或将部分环境保洁工作与勤工助学岗位相关联,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制定劳动实践考核标准,完成评优和成绩认定工作,开展“最美教室”、“最美草坪”、“最美宿舍”及“最美劳动人”等评选工作,通过宣传“劳动能手”,展示模范的带头作用。

 3.突出专业特色,重构“一院一基地”的劳动实践环节

  各学院开展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活动周及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基地”劳动实践环节。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抓手,把劳动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及学科竞赛等各个教学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第二课堂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学校的学时学分对应关系,统一认定第二课堂学分。

 4.强化“志愿公益”,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劳动实践活动

 建立校院两级社会服务“志愿公益”机制,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志愿公益活动,推出“实践研习”、科技创新创业等系列活动,强化社团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积极搭建和劳动技能课程相关的志愿服务平台,实施项目式管理,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抓好“西部计划”,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5.选树典型示范,构建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组织开展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并建立评选优秀劳动实践大学生表彰体系,开展优秀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劳动班集体、优秀劳动团队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活动,营造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优秀学生作为模范典型,开展专题劳动教育讲座,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使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身边人”的精神鼓舞和激励。

 (三)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1.完善劳动教育必修学分管理

 劳动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劳动学分的修读将纳入学生评优评先以及研究生推免工作考核范围。设置劳动必修学分 3 分,包括劳动实践课 2 学分和劳动技能课 1 学分。

 (1)劳动实践课。包括教室、校园、操场、实验室等卫生打扫保洁、浇树、植树等形式劳动实践。累计 24 学时或集中一周计 1 学分,考核合格后,获得劳动实践学分;劳动实践课分为校管和院管两部分,校管 1.5 学分,院管 0.5 学分。

 (2)劳动技能课。坚持 OBE 理念,结合专业特色,以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目的开设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与学生

  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课程,16-24学时计为1学分,其中实践学时不得少于 8 学时。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一门技能课程,考核合格后,获得 1 学分。

 2.制定劳动技能课程建设标准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劳动技能课程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校级金课,形成课程群,并依托互联网+,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1)教学理念。课程建设依据 OBE 理念,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

 (2)课程目标。从技能目标、劳育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要求,着重技能培养,强化劳动品质培养;课程目标须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进行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须对课程目标进行支撑。

 (3)课程内容。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及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4)教学方法。劳动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要适合劳动技能课程特点,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好的教学方式。

  (5)课程评价。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考核、非标准答案考核,控制期末考核成绩比重(不得超过60%),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性考核各环节比重和评价标准。课程成果以实物、产品、模型、设计报告、图纸或照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后续可以作为竞赛、展览等的素材。同时对外推广,服务社会,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

 (6)课程特色。课程结合专业特色且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要符合劳动技能课程特征,真正体现劳育元素。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劳动技能课程中,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技能课除教给学生“一技之长”外,也体现更高阶的教学目的,即贵在明理。通过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道理,理解劳动中的科学内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社会、爱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

 (7)特色金课。鼓励教师进行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体系改实践,在实践授课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实践课的内容及水平。在全校范围内,遴选部分“优秀劳动技能课程”,打造成校级一流劳动技能课程,向全校进行课程建设经验推广,形成学校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技能课程”特色。

 (8)教材建设。依托劳动技能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组织教师完善劳动技能课大纲、讲义及教学设计,进而

  编写一系列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劳动技能课程教材,劳动技能课程教材中包含(不限于)课程思政、劳动习惯养成、专业技能、劳动实践能力、劳动创新能力培养及劳动技能成果展示等内容。

 3.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

 以劳动技能课为基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努力遴选打造一批劳动技能实践场所或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包括文科类学生的社会实践、工科类学生动手实践、理科学生的荒地开发、医学生的药用植物种植、艺术类的产品设计等,分类别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对工科各专业原有的生产实习实践环节课程进行调研改,让生产实习不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参观阶段,还要寻找合适的企业或者校企融合新途径,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等方式真正动手参与企业的各种专业劳动。

 四、劳动教育组织与实施

 (一)劳动课程管理

 劳动学分修读从 2018 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校级劳动实践课原则上主要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展,劳动技能课一般

  安排在第二学期;院级劳动实践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展。

 1.劳动实践课安排

 校级劳动实践课根据后勤部门及其它部门提出的劳动需求,教务处根据需求学生数量进行劳动实践任务分配,纳入成绩管理系统,考核合格后获得校级劳动实践学分。院级劳动实践课由学院自行制定实施方案,提出的劳动需求,安排本学院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任务分配,纳入成绩管理系统,考核合格后获得院级劳动实践学分。

 2.劳动技能课安排

 每学年春季学期开设劳动技能课,学生须在毕业前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门课程完成修读。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过程,并给出考核评价完成成绩录入。

 (二)实践基地管理

 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结合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按照校级和院级分类挂牌,并进行年度考核,评选优秀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新变化,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建立学生劳育档案

 坚持日常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情感培育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将劳动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并记入档案,作为评奖、评优、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劳动成果展示及宣传

 开展“五月劳动月”活动。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对上一年的“劳动模范”“劳动技能实践成果”进行集中宣传与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获得感、成就感。在全校形成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蔚然成风,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氛围。

 五、部门职责

 (一)教务处

 1.负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劳动教育实施的组织与协调;

 2.根据劳动需求和人员需求,分配学生校内劳动实践任务;

 3.牵头劳动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包括师资...

篇五: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学生劳动教育》 配套教学教案

 第1章 课时内容

 言传身教——劳动与劳动教育 授课时间

 90 分钟 课时

 2 2

 教学目标

 熟悉劳动的含义、分类与目的。

 熟悉劳动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熟悉劳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了解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开展。

 了解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教学重点

 劳动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劳动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教学难点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的开展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检测对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2)然后讲解劳动的含义、分类和目的;(3)接着讲解劳动教育的含义与目标、内容、途径和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和人才模式培养的改变等知识;(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我做家长的一天”进行同步实训。

 2.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以补充讲解劳动与劳动教养的一些案例,加深学员对劳动教育的理解。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什么的劳动?

  2.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事哪些劳动? 3.当今社会如何进行劳动与教育的融合?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1.1

 劳动 1.1.1 劳动的含义 1.1.2 劳动的分类 1.1.3 劳动的目的 1.2 劳动教育 1.2.1 劳动教育的含义与目标 1.2.2 劳动教育的内容 1.2.3 劳动教育的途径 1.2.4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 1.2.5 产教融合的开展 1.2.6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劳动实践活动——我做家长的一天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1. 了解劳动的含义、分类和目的。

 2. 掌握劳动教育的内容、途径。

 3. 掌握专业 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得劳动教育。

 4. 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思 考 与 练习

 (1)马克思定义的劳动包括哪几层含义?根据他的定义,应该如何归纳“什么是劳动”? (2)劳动有哪些常见的分类?试举例说明。

 (3)对大学生而言,劳动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4)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有哪几个方面?劳动教育的内容又有哪些? (5)劳动教育的途径有哪些?如何了解各个途径的作用? (6)简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第2 章 课时内容

 坚定不移——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精神 授课时间

 90 分钟 课时

 2 2

 教学目标

 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择业、就业与创业观。

 领会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熟悉并学习我国的“三个文化”与劳动精神。

 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与劳动价值观 择业、就业与创业观 教学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三个文化”与劳动精神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2)然后讲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择业、就业与创业观等劳动观念;(3)接着介绍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个文化”等劳动精神;(4)最后通过“我是一名暑期工”劳动实践活动进行。

 2.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3. 教学资料及要求:在讲解劳动价值高与劳动精神的过程中,应多展示典型案例,并让学员自行分析。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在前面讲解了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基础知识,本章介绍劳动价值观与劳动精神。

 讨论问题:1.劳动对人们日常生活有什么用? 2.我国出现过哪些劳动观念?

  3.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具备哪些劳动精神?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2.1 ERP系统的关键术语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2.1 劳动观念 2.1.1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2.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2.1.3 择业、就业与创业观 2.2 劳动精神 2.2.1 奋斗精神 2.2.2 劳模精神 2.2.3 工匠精神

 2.2.4 “三个文化”与劳动精神 劳动实践活动——我是一名暑期工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1. 了解劳动观念。

 2. 熟悉劳动精神。

 思考及练习

 (1)试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原理等角度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劳动 价值观。

 (2)简要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发展。

 (3)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各是什么? (4)什么是奋斗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5)谈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

 第3 章 课时内容

 修身养性——劳动思想、态度与品质 授课时间

 135 分钟 课时

 3 3

 教学目标

 学会尊重一切劳动和劳动者。

 杜绝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思想。

 培养热爱劳动、诚实劳动、主动劳动和合法劳动的态度。

 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劳动品质。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教学重点

 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的劳动品质。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自测题检验自己的劳动思想品质;(2)然后讲解劳动思想,包括尊重劳动和劳动者、杜绝错误的劳动思想;(3)接着通过讲解热爱劳动、诚实劳动、主动劳动、合法劳动,培养劳动态度;(4)然后讲解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珍惜劳动成果等优秀的劳动品质;(5)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校园里的‘环卫工’”进行实践训练。

 2.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根据学习情况对典型的劳动思想、劳动态度和劳动品质的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在前面讲解了劳动观念和劳动劳动精神的相关知识,本章将对劳动思想、劳动态度和劳动品质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讨论问题:1.人们应该具备怎样的劳动思想?

  2.什么样的劳动态度才是正确的? 3.大学生应该培养哪些优秀的劳动品德?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3.1 劳动思想

 3.1.1 尊重劳动和劳动者 3.1.2 杜绝错误的劳动思想 3.2 劳动态度 3.2.1 热爱劳动 3.2.2 诚实劳动 3.2.3 主动劳动 3.2.4 合法劳动 3.3 劳动品质 3.3.1 吃苦耐劳 3.3.2 爱岗敬业 3.3.3 珍惜劳动成果

 劳动实践活动——校园里的“环卫工”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1. 了解并提升劳动思想。

 2. 熟悉并培养劳动态度。

 3. 培养优秀的劳动品质。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我们要尊重一切劳动和劳动者? (2)大学生张某开通了网络直播,为了博取关注,张某没日没夜地更新内容,导致他经常缺课,成绩下降得非常厉害。分析张某的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3)据国家统计局测算,近几年全国大中型饭店、酒店 60%~70% 的营业额来自于公款吃喝,每年吃掉的公款数以百亿元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什么思想在作祟? (4)大学生劳动态度的培养内容主要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培养? (5)你身边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人吗?说说你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4 章 课时内容

 出类拔萃——劳动知识与能力素养 授课时间

 135 课时

 3 3

 教学目标

 理解劳动中所需的伦理知识和心理知识。

 掌握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熟悉在劳动中需要掌握哪些劳动能力。

 理解劳动需要创新,培养创造性劳动的意识。

 理解劳动需要分工和合作。

 教学重点

 供应链采购模式 批量订购的各种方法 库存管理的模式与管理策略 教学难点

 使用不同的采购模式采购物料 各种订货批量方法 库存管理模式和分类管理策略管理物料 RFM 模型的应用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劳动知识与能力;(2)接着介绍劳动知识、劳动能力的基础理论知识;(3)然后介绍劳动与创新和合作的相关知识;(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天野里的风景线”进行实践训练。

 2.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对劳动与创新、合作的最新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创新与合作在劳动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在前面讲解了劳动思想、态度和品质的相关知识,本章主要介绍劳动知识与能力素养的相关知识。

 讨论问题:1.劳动者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

  2.劳动创新重要吗?为什么??

  3.你在劳动中用到过或会想用创新的内容吗?

  4.如果看待分工与合作的关系?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4.1 劳动知识与能力 4.1.1 劳动知识

 4.1.2 劳动能力 4.2 劳动与创新 4.2.1 劳动创新的概念 4.2.2 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 4.3 劳动与合作

 4.3.1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 4.3.2 劳动分工与团队合作 劳动实践活动——田野里的风景线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1. 掌握劳动知识与能力。

 2. 掌握劳动与创新。

 3. 掌握劳动与合作。

 思考与练习

 (1)简述劳动伦理知识中有尊严地劳动、公平地劳动、自由地劳动和幸福地劳动所代表的含义。

 (2)什么是心理压力?什么是心理疲劳?职业怠倦又有哪些特征表现? (3)广义的劳动能力和狭义的劳动能力各是什么含义? (4)什么是劳动创新? (5)社会主义社会下的劳动关系是怎样的? (6)什么是劳动分工? (7)如何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第5 章 课时内容

 自立自强——劳动与生活 授课时间

 90 分钟 课时

 2 2

 教学目标

 积极培养生活劳动习惯。

 深刻理解个人生活劳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明白勤工助学的好处。

 深入认识勤工助学。

 教学重点

 宿舍劳动、家庭劳动。

 勤工助学的好处。

 教学难点

 个人生活劳动对生活的影响。

 勤工助学的途径、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大学生生活劳动;(2)接着介绍生活劳动的习惯和个人生活劳动的影响等知识;(3)然后介绍勤工助学的相关知识;(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宿舍是我家”进行实践训练。

 2.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实例外,可以让学生自己分享自己生活中得劳动习惯,以及在校园中可以采取的勤工助学手段。。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介绍了劳动知识与能力素养的相关知识,本章主要对劳动与生活进行介绍。

 讨论问题:1. 生活劳动对形成健康的人格有什么影响?

  2. 你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吗?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5.1 个人生活事务 5.1.1 培养生活劳动习惯 5.1.2 个人生活劳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5.2 勤工助学 5.2.1 勤工助学的好处

 5.2.2 勤工助学的深入认识 劳动实践活动——宿舍是我家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1. 了解个人生活事务。

 2. 深入理解勤工助学。

 思考与练习 (1)宿舍劳动和家庭劳动的习惯应该如何培养? (2)个人生活劳动可以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3)勤工助学有哪些好处? (4)勤工助学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哪些? (5)就目前来看,勤工助学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 (6)学生在校外才加勤工助学劳动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7)勤工助学常见的文书有哪些?各包含什么主要内容?

 第6 章 课时内容

 脚踏实地——劳动与职业 授课时间

 135 分钟 课时

 3 3

 教学目标

 了解实习的作用,培养正确的实习态度。

 注意实习安全。

 区分实训与实习,掌握实训的关键。

 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

 了解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的基本含义。

 教学重点

 实习的阶段、态度和安全。

 职业道德的含义、主要内容。

 生产劳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实训的概念、关键和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

 职业道德的素质培养。

 服务劳动的特殊性、功能和作用。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课前自测引出实习、实训和职业道德;(2)接着介绍实习与劳动、实训与劳动;(3)然后介绍职业道德、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等知识;(4)最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争当实习明显”进行实践训练。

 2. 教学手段:(1)通过演示讲解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通过案例和测试进行深入了解和巩固;(2)最后对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实践训练。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的案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课外书籍收集其他案例。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介绍了劳动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本章主要对劳动与职业进行介绍。

 讨论问题:1. 实习对大学生进入社会有什么好处?

  2. 在实训中应该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己?

  3. 你认为职业道德应该具备哪些内容?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学习目标】

 【课前自测】

 6.1 实习与实训

 6.1.1 实习与劳动 6.1.2 实训与劳动

 6.2 职业劳动 6.2.1 职业道德

 6.2.2 生产劳动 6.2.3 服务劳动 劳动实践活动——争当实习明星 劳动实践活动报告 思考练习

 小结

 1. 掌握实习与劳动、实训与劳动。

 2. 理解职业劳动。

 思考与练习 (1)实习对大学生和企业各有什么作用? (2)实习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实习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4)实训与实习有什么区别? (5)提升实训效果的关键有哪些? (6)什么是职业道德,它有哪些主要内容? (7)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8)简述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的含义。

 第7 章 课时内容

 助人...

篇六: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大学生劳动教育 》 配套教学教案 第一章

 课时内容

 树立劳动观念

 授课时间

 135 分钟 课时

 3 3

 教学目标

 

 掌握劳动认知 

 掌握劳动的价值 

 掌握劳动价值观 教学重点

 

 熟悉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

 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教学难点

 

 劳动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思政目标 

 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诸多论述的意涵及其现实意义 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认知导向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讲解劳动认知,分别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的定义、劳动的分类、数字经济下的劳动形态等相关知识;(2)通过讲解劳动的定义、劳动的分类、数字经济下的劳动形态,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的价值;(3)分别讲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劳动价值观;(4)劳动体验。

 2、 教学手段:(1)理论配合课堂训练、劳动体验与课后习题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的方法;(2)通过劳动实践和相关劳动案例展示,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点外,可以进行社会调查。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1、劳动的价值有哪些? 2、如何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第一章

 树立劳动观念

  第一节

 劳动认知 一、劳动的定义 二、劳动的分类 三、数字经济下的劳动形态 四、劳动过程的三要素 第二节 劳动的价值 一、劳动的个人价值 二、劳动的社会价值 第三节 劳动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劳动体验——做一个文明引导员 课后思考与练习 小结

 1、 劳动认知 2、 劳动的价值 3、 劳动价值观 课后习题 1. 马克思所定义的劳动包括哪几层含义? 2. 劳动有哪些常见的分类?试举例说明。

 3. 对大学生而言,劳动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4. 简要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995 年出生的邹彬,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18 岁时,父亲给他一把砌刀,让他在工地做一名泥瓦匠。从此,邹彬跟着父亲在建筑工地打工,每天和灰浆、担泥沙、挑砖头、砌砖墙……对于砌砖墙,邹彬从不偷懒,并且他特别喜欢钻研,他砌出的墙体砂浆饱满度、灰缝垂直度都几近完美,这种“匠人精神”让工友们都称赞他不是在砌砖墙,而是在搞艺术。邹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对自己严格要求,把每一面墙都砌得横平竖直、美观好看。2014 年,在中建五局工会组织的“超英杯”劳动技能竞赛中,邹彬凭借过硬的技术在众多劳动者中脱颖而出。同年 7 月,他代表中建集团参加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集

  训队,最终赢得了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唯一的中国参赛名额,并获得优胜奖,实现中国在砌筑组“零”的突破。载誉归来,邹彬被提拔为项目质量管理员。后来邹彬又摘得湖南省“十行状元、百优工匠”的桂冠,并在 2018 年 1 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8 年 6 月又当选为湖南省直工会兼职副主席,成为省直工会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成员。2020 年,邹彬又一次作为人大代表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光荣获任全国人大代表。他说:“我希望把我的故事告诉更多人,只要肯努力,总能走出困境,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1)邹彬为何能在众多劳动者中脱颖而出? (2)作为优秀的劳动者,邹彬有哪些闪光点? (3)阅读了邹彬的故事,我们如何成为像他一样的优秀劳动者,并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第二章 课时内容

 培育劳动品质 授课时间

 180 分钟 课时

 4 4

 教学目标

 

 掌握主动劳动 

 掌握诚信劳动 

 掌握合作劳动 教学重点

 

 熟悉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地完成劳动任务 

 掌握诚信劳动 

 掌握提升合作劳动能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掌握树立合作意识 

 掌握主动承担劳动任务 

 掌握遵守规范、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思政目标 

 培养主动劳动、诚信劳动、合作劳动的劳动品质 

 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和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主要讲解主动劳动,包括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精益求精地完成劳动任务;(2)通过分别讲解网遵守规范、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让学生掌握诚信劳动;(3)通过讲解合作劳动,让学生理解合作劳动的意义、树立合作意识、提升合作劳动的能力;(4)劳动体验。

 2、 教学手段:(1)理论配合课堂训练、劳动体验与课后习题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的方法;(2)利用小组劳动的形式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点外,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的相关案例知识。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讲解了劳动认知、劳动的价值、劳动价值观,下面介绍培育劳动品质。

 讨论问题:1、如何培育劳动品质? 2、合作劳动的意义是什么?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第二章 培育劳动品质

  第一节 主动劳动 一、主动承担劳动任务 二、尽心尽力做好劳动任务 三、精益求精地完成劳动任务 第二节 诚信劳动 一、遵守规范 二、实事求是

 三、脚踏实地

  第三节 合作劳动

 一、合作劳动的意义

  二、树立合作意识

  三、提升合作劳动的能力

  劳动体验——争做文明寝室

 课后思考与练习 小结

 1、 主动劳动 2、 诚信劳动 3、 合作劳动 课后习题 1. 主动劳动就是凡事都要争先吗? 2. 你是如何理解积极主动这种态度的? 3. 诚信劳动的人是愚笨的吗? 4. 如何践行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 5. 如何树立合作意识?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春风村自然条件极为恶劣,村里曾经连一块 10 平方米的耕地都无法找到。21 世纪初,春风村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 1 000 元。如今,春风村处处可见美丽乡村的景象,人均纯收入从 2004 年的 1 800 元增加到 2018 年的 24 100 元。王家元就是春风村巨变的领路人。王家元 16 岁离乡,在外经商 20 年,收入颇丰。因不忍心看着父老乡亲遭受贫困,2004 年,王家元不顾家人反对,放弃生意,回村竞选村主任。上任后,他叫响“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的口号。要致富先修路,他垫付了 10

  多万元并带动村民集资,他和大伙儿一起住工棚、啃干粮、攀峭壁、搬大石,终于让村里通上了水泥路,为全村发展打下交通基础。路修好了,王家元专门请来专家就发展生计“会诊”,科学治山就这样有了思路:春风村 3 个组分别位于山脚、山腰和山顶,那就分别种李子树、花卉和茶叶。为在贫瘠的乱石山上种活果树,他带着群众把一筐筐土、一桶桶水从山脚背到山顶。村里引进开发商,盘活土地资源,走上一条“特色产业、生态农村、旅游观光”一体化发展的山区发展之路。在王家元和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穷二白的春风村变成了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夯实了支柱产业,王家元还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春节晚会,村里的农家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王家元还注重发挥志愿者和新乡贤的作用,修订村规民约、修编家训,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谐农家、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和评选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 个阵地、3 支队伍、5 项活动”的经验被宣传推广。遇到难事的时候,王家元喜欢一个人到村后山坡上坐一会儿,但用不了多久,他就又精神抖擞地去村里忙活了。

 “想带领大伙儿共同致富哪儿有那么容易,只能艰苦奋斗。”王家元看得明白。在他的努力下,春风村一点点改变着。10 多年来,王家元同志以顽强奋斗精神,带领群众“让石头开出幸福花,结出致富果”。“科学实干、顽强苦干、创新巧干、共同致富”的“春风精神”成为贫困山区脱贫奔小康的一面旗帜,春风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2010 年,王家元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6 年 4 月,王家元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2017 年 11 月,王家元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

 (1)春风村脱贫致富靠的是什么? (2)王家元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3)争做时代楷模,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三章 课时内容

 传承劳动美德

 授课时间

 180 分钟 课时

 4 4

 教学目标

 

 掌握优良传统 

 掌握时代精神 教学重点

 

 掌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

 掌握劳动精神 

 掌握劳模精神 

 掌握工匠精神 教学难点

 

 掌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

 掌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

 思政目标 

 让中华民族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

 摈弃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思想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讲解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让学生掌握优良传统;(2)通过讲解时代精神,让学生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3)劳动体验。

 2、 教学手段:(1)理论配合课堂训练、劳动体验与课后习题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的方法;(2)与同学寻找相关案例,并讨论如何培养劳动美德。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点外,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的相关案例知识。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介绍了主动劳动、诚信劳动、合作劳动,下面具体讲解传承劳动美德。

 讨论问题:1、我国的优良传统有哪些? 2、说说我国的时代精神。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章的 PPT 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第三章 传承劳动美德 第一节 优良传统

 一、勤俭节约

  二、吃苦耐劳

  三、爱岗敬业

  四、无私奉献

  第二节 时代精神

 一、劳动精神

  二、劳模精神

  三、工匠精神

  劳动体验——我是校园保洁员

 课后思考与练习 小结

 1、

 课后习题 1. 大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 你身边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人吗?说说你在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3. 张某开通了网络直播,为了博取关注,张某每日每夜不停地更新内容,导致自己经常缺课,成绩下降得非常厉害。张某的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4. 大学生该如何践行劳动美德?该如何弘扬劳动美德?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 1082 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与好友文彦博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形式,置“洛阳耆英会”,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同僚,置酒相乐,定期聚餐。为了纪念大家的聚会,文彦博特请司马光撰写了《洛阳耆英会序》,以纪其事。司马光又撰《会约》,给聚会定规矩、做约束。《会约》一共 8 条,篇幅不长,大致意思如下。

 (一)聚餐中只论年龄长幼,不论职务高低,没有官场俗套,大家都轻松。

 (二)聚餐时,要求餐具简朴,不得金碗银筷讲排场。

 (三)主人请客时,每顿主菜不得超过 5 种,至于佐酒的果脯、肉酱之类的小碟,总数不得超过 20 碟。

 (四)座次按年龄排,酒壶按顺序递,倒多倒少、饮多饮少自便,东道主不得强行劝酒,宾客也无须勉强自己,量大尽兴,量少随意。

 (五)酒尚未喝完,桌上菜肴却已一扫而光,此时可补充一些菜汤。

 (六)节约纸张,简化程序,轮到谁请客,东道主只用一张通知单,下列诸客的字,如

  文彦博只写宽夫,司马光只写君实。派人逐家传递,客人是否出席,只需在字下签注即可。

 (七)聚餐之日,客人要按时出席,不等不催。

 (八)上述规定,谁若违反,如迟到、答应来而不来、主菜超过 5 种等,无论主宾,违反一条,即罚酒一大杯。

 这篇《会约》使聚会人员在轮流请客的过程中,能够按约定办理,减少了身不由己的铺张,杜绝了竞奢斗富的攀比,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主人没有压力和负担,客人也绝无轻视和鄙薄,优游自如。《会约》体现了司马光的节俭美德,他不仅提倡节俭的思想,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司马光虽然为官数十载,待遇丰厚,但他在编著《资治通鉴》的时候,其住所却低矮破败,仅能遮风避雨。当夏天酷暑难当的时候,他就在房子下面挖一个地下室,“穴居”其中,埋头著作。这实际上是司马光对北宋日益崇尚奢侈的世风的一种抵制。正如他在《训俭示康》中所说:“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 俭素为美。”司马光一直过着淡泊简朴的生活,他用了 10 年时间,坚持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和史学家。

 (1)司马光提倡节俭,这在《会约》中是如何体现的? (2)如何理解“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第四章 课时内容

 提升劳动能力

 授课时间

 180 分钟 课时

 4 4

 教学目标

 

 掌握劳动知识 

 提升劳动能力 

 掌握劳动工具 教学重点

 

 掌握劳动伦理、劳动常识与专业知识 

 熟悉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 

 熟悉常见的劳动工具 教学难点

 

 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的方法 

 掌握劳动知识 思政目标 

 增强报效国家和奉献社会的能力 

 具备担当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实际劳动能力 教学设计

 1、 教学思路:(1)通过讲解劳动伦理、劳动心理健康、劳动常识与专业知识,让学生掌握搜索劳动知识;(2)主要讲解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知识,让学生掌握劳动能力;(3)通过讲解劳动工具,让学生认识劳动工具,掌握劳动工具的演变,熟悉常见的劳动工具;(4)劳动体验。

 2、 教学手段:(1)理论配合课堂训练、劳动体验与课后习题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的方法;(2)通过劳动实践,提升劳动能力。

 3、 教学资料及要求: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点外,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更多的相关案例知识。

 教学内容

  知识回顾:前面讲解了优良传统、时代精神,下面具体讲解提升劳动能力。

 讨论问题:1、如何提升劳动能力? 2、常用的劳动工具有...

篇七: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本学期,我校劳动教育工作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我校从

 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组织“爱学校的集体劳动”,每个学生在班级内寻找适合自己的小岗位,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责任感。各班有劳动责任区,各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到责任区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责任区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2、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做爸妈的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如自己烧饭、自己做好个人卫生、自己上学等。

 3、组织“爱社会的公益劳动”,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1、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2、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访一名劳动能手”“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本学期至少到劳动实践基地活动五次。每三周一次。

 2、本学期至少开展公益劳动三次。每四周一次。

 3、安排两次劳动知识和技能竞赛。

 3、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卫生区检查,进行公示。

 大学生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方案(二)

  二十一世纪需要培养自立、创新的人才。对于培养未来人才的全

 面素质来说,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缺少的。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学生劳动教育,不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家里学生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超负荷的包揽,在学校里,老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立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从心底尊敬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我校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劳动意识、劳力技能的教育。

 一、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兴趣在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首要因素。学校教育教学时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学活动,开展小小能人等系列活动。通过家务我来干等角色游戏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如种植树浇水实践性的活动,教师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活动,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其次,教师利用多种废品旧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并把学生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或让学生带回家。这样学生尝到了劳动的喜悦,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们缺少了锻炼,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以至于到了学校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由此,我校便针对这一具体情况,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入手。通过让学生观察家庭长辈的一天的劳动活动,使学生知道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劳动及其对社会的贡献,学会关心别人的冷暖,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我们还经常带领学生参观,结合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小区公园环境的变化,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大自然中万物的变化,了解劳动成果,从而意识到劳动带来的欢乐。

 三、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充分利用学生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如:学会做简单的家务、整理床铺等。我校很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学生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能使学生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校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搞卫生;放学前让学

 生和老师一起整理教室,培养学生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四、加强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在的家庭环境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学生的劳动教育,但有不少家长过分里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学生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却比较差。所以,搞好家校配合工作,请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爱劳动,并主动指导家长让学后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实施劳动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后我校还需进一步把这项内容深化,为培养新时代自理能力很强的接班人付出的努力

 我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劳动实践场所,加之学校环境幽雅,教学楼巍然耸立,设有微机室、多功能活动室、美术室等,全部达到县级一类标准,学校三季有花、四季长青,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随处可见,激人奋发,催人上进,更为学生创设了理想的学习环境。

篇八: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劳动与 人类历史

 内容 学时 形式 方法 主体 重点目标设定 理 论内容 2 理论教学 案例导入+主题讨论 学生+教师 分析劳动对人类诞生和进化的内在影响 理论讲解 教师+学生 1.解释劳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2.诠释劳动与人类教育之间的内部关系。

 合 作探究 1 课内实践 课前:资料收集 学生+教师 信息获取与处理、团队合作 课中:小组展示 学生+教师 知识内化、表达能力、文案能力 课后:总结反思 学生+教师 知识的内化与表达能力的反思 教 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的基本概念,理解劳动与人类诞生、劳动与社会发展以及劳动与人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

 2.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的基本精神,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劳动价值和劳动教育诸多论述的价值意涵和现实意义。

 3.立足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的立场分析相关教育问题和社会现象,自觉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升学术思考能力。

 教 学重点 1.分析劳动对人类诞生和进化的内在影响。

 2.解释劳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3.诠释劳动与人类教育之间的内部关系。

 教 学难点 1.分析“人的诞生”的含义。

 2.解释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于“类本质”的认识。

 3.诠释“创造性劳动”的表现方式。

 4.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与意义。

 一、课程引入

 劳动是人类社会中最悠久、最普遍、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活动,蕴含着整个人类社会的诸多“秘密”。劳动对人类自身的诞生有什么意义?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劳动对人类教育的开展有什么意义? 二、新课导入

 案例导入:人与猿骨骼对比图 主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组间分享。

 1.仔细观察并思考,是什么导致了人与猿骨骼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2.通过观察人与猿骨骼对比,思考这些变化为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三、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

 劳动与人类的诞生

 人是生物性和精神性存在的统一。人的诞生,一方面体现为人与其他物种相比所具有的特殊生物属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人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劳动与人的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发展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 劳动与人的独有生物属性的发展

 人猿揖别是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然而猿究竟是怎样、在何时进化为人的问题,一直充满着争议。直到 1876 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的发表,这个问题才得到科学准确的回答。

 这一小节需要重点展开三个知识点:

 1 1.1 劳动与手足机能的完善

 直立行走是完成从猿转变到人这一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步,但是人能够从猿分化出来成为直立行走的动物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真正的区别其实在于人类的“双手被解放出来”,在于人手的自由制造和使用工具成为可能。

 2 1.2 劳动与语言能力的形成

 人类的语言能力,正是通过劳动才最终形成。伴随着人类集体劳动的出现,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生产活动逐渐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变得更加亲密,而且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加强彼此协作的好处。在一些共同的劳动活动中,人类逐渐意识到需要发明出一种共通的媒介以便于彼此的相互交流。基于这一需要,人的身体器官再次发生进化,人逐渐学会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语言也就应运而生。

 3 1.3 劳动与大脑思维的成熟

 脑的发育与人类的劳动紧密相关。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着人类接触自然世界的范围日益变大,大脑接收和需要处理的外界信息也就更多。在制造和改进劳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更是需要不断训练和提升大脑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正是这样,作为思维器官的大脑逐渐得到了进化。大脑思维的形成,意味着人类自身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掘,意味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了智力上的保证,意味着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由此,人类与动物出现了真正的分化,它彻底从动物界中独立出来,并有了独特的体态特征。

 2. 劳动与人的类本质的自由实现

 人与动物相比,不仅在生理机能上存在诸多显著性差异,更在精神层面存在着本质性的不同。实际上,劳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的生物属性,而且也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

 这一小节需要重点展开二个知识点:

 1 2.1 类 本质的概念

 介绍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论述:“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马克思把“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当作人的本质,或者说,以“类”作为人的本质。而人的类特性就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

 2.2 劳动如何实现人的 类本质

 劳动是人类特有目的性的创造性实践,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方式。劳动自身也可以是目的,人可以通过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意味着人类的诞生不单纯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劳动让人从动物中独立出来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物进化过程,它还具有满足人类的自我实现这一社会性功能。

 从学会制造第一个生产工具开始,人类就不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而是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除了劳动能力的获得,劳动知识的获得同样可以显现劳动的自由创造性。

 人的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获得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人自我存在的本质力量需要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自我创造,自我生成才能反观自我存在的理由。劳动毫无疑问就是人类社会独有的、自觉的对象化实践。

 第二部分

 劳动与社会的发展 劳动既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劳动在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历史运行的发展中处于关键性地位。劳动不仅是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钥匙,亦是历史唯物主义得以建构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而言,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源泉,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创造之源。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展开三个知识点:

 1. 劳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价值,以解决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劳动史。劳动工具的变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劳动被看作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和“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性活动”,其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起点,亦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建构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正是通过劳动来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发现了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并由此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继而发现劳动人民的伟大作用。

 2. 劳动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自然界只是为劳动提供材料,只有劳动才能把材料变为财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即把劳动区分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马克思把商品看成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拥有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主要决定使用价值,而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抽象劳动则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马克思确定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的价值成为了商品价值的一般尺度,而劳动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因而就可以用抽象劳动时间量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量。

 虽然当代社会的劳动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本节可供学生讨论的问题:在当 代 社会,为何需要继续强调 “ 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 是 一个公理 ?

 3. 劳动是人类文明的创造之源

 世界上绝大多数精神文明的成果,大都是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广大劳动人民在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不仅追求实用价值,还重视审美体验。劳动还促成了诗歌、神话、传说等文学作品的诞生。劳动是所有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劳动与人类的教育 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还成就了教育。离开了劳动,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教育。劳动规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和实践特征。作为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劳动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深刻揭示教育诸多问题存在的现实根源,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性质。

 这一部分需要重点展开三个知识点:

 1. 劳动是教育的本质

 劳动形成人的本质,劳动也是发生在人身上的教育。教育既承载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一方面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另一方面承载着教育功能的劳动本身也使人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拓展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成长。

 从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不难看出,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社会主义中国,

 都将劳动视为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属性,都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节 可供学生讨论 的相关议题:分析和比较 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教育的差异 。

 2. 劳动是教育的方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基本性质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

 马克思虽然认为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反对那种将劳动与教学进行机械结合的做法,而是主张劳动与教学“平行”。那种单纯热衷于体力劳动、轻视学习科学原理的做法是一种“劳动拜物教”,其在本质上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劳动教育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是知识教养与熟练技术的结合。现代劳动教育,或者说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要适应国民经济生产的实际需要,要科学有序地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3. 劳动是教育的内容

 在具体的学校课程设置中,劳动不仅是教育的方法,同样也是教育的内容,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情感层面培养学生高尚的劳动情感,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诚实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道德品质。二是在意志层面塑造和磨练学生坚毅的劳动意志,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和从事劳动实践的热情。三是在知识层面,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原理和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容,以让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四是在技能层面,帮助学生提高劳动素养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从而在相应的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

 一般性的劳动并不天然具有教育的功能,劳动教育中的劳动活动是对一般劳动的“课程化和育人化”改造,它在目的要求、活动对象、组织形式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不能认为学生凡是参加劳动就自然而然受到教育了,教育者必须要对学生参加的劳动活动进行“育人化”,使得学生参加的劳动不再是纯粹的劳动,而是具备教育性的过程和手段。

 将劳动转化为教育的重要内容,还要特别注意避免劳动在教育中的娱乐化、技艺化、形式化和惩戒化等问题。这些对“劳动作为教育内容”的错误理解,既违背了教育规律,也遮蔽了劳动教育的本真意蕴。

 这一节 可供学生讨论 的相关议题:分析当前 学校教育 实践 中 的 劳动教育异化现象。

 4. 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各种潜能和素质都获得了发展,显然包括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它意味着人的生活的丰富性和人格的饱满、充实和完善,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发展、人的涵盖劳动生产实践在内的各种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等。

 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这一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明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明确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点任务,为坚持立德树人提供了方向指引。

 四、课内实践

 “劳动是否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主题辩论 1、任务概述 针对网红经济、直播带货等新情况,引导学生辩论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是否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这一话题。

 2、任务实施步骤 (1)选定辩论正(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反(劳动不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双方。在班级内以学生自愿为主、教师分配为辅的方式确定人数大致相当的正反双方队伍; (2)正反双方队员集体搜集材料、准备论点、论据。

 (3)正反双方以民主推荐的方式确定四位代表参与辩论。

 (4)正式辩论。建议增加观众与台下队员的自由提问环节,主持人注意控制问题数量与时间。

 (5)评委根据最终双方辩手的观点、表现进行点评与评分; 3、评分标准 计分标准:观众评分 40%+评委评分 60%

 评分标准:

 (1)遵守辩论规则; (2)立论清晰; (3)辩驳得当; (4)临场反应佳。

 辩论赛评分表(建议)

 小组名称 评分项 总分 遵守规则(10 分)

 立论清晰(40 分)

 辩驳的当(30 分)

 临场表现(20 分)

 正方

 反方

 4、任务小结 通过本次辩论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合理性。同时,在准备材料与辩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五 、课后作业

 请根据本章内容,结合实际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可将讨论结果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

 1.如何...

篇九: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文件要求,把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深化劳动技能课改,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打造特色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构建劳动激励机制,营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品质,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劳动教育建设组织机构

 为保障劳动教育建设顺利开展,XX 大学教学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下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建设专门委员会劳动教育建设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

 二、总体目标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

 2.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使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体现专业特色,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专业工作的劳动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在劳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

 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自觉参与教室、实验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结合“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服务性劳动,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和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4.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巩固良好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劳动教育实施主要内容

 (一)建设新精神劳动文化

 1.营造浓厚劳动育人氛围

  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开展“劳模大讲堂”“优秀校友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聆听劳模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感受并领悟他们的高尚精神和优良品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劳动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进行身体锻炼,劳动还是一种精神培养,使得全校形成“处处动手”“时时助人”,从身边的一次捡拾垃圾、一次扶起倒掉的自行车开始,在全校形成“我爱劳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

 2.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

 通过网站、宣传栏、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各学院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座谈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提升学习效果,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利用各学院公众号进行劳动教育宣传,开展“我身边的劳动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新青年、劳动最美丽”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理论实践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

 1.注重德育引领,打造“一专一课”的劳动技能课

  结合专业特点,开设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以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目的,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

 2.贯彻知行合一,开展日常生活的“净化校园”行动

 将劳动教育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大一学生从入学伊始,以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实施“教室、实验室、宿舍”卫生打扫劳动实践模式,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养护、校园卫生、教室清洁、实验室维护、文明寝室建设等劳动锻炼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对校园内的公共区域实施分片负责制,或将部分环境保洁工作与勤工助学岗位相关联,树立自立自强意识,助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制定劳动实践考核标准,完成评优和成绩认定工作,开展“最美教室”、“最美草坪”、“最美宿舍”及“最美劳动人”等评选工作,通过宣传“劳动能手”,展示模范的带头作用。

 3.突出专业特色,重构“一院一基地”的劳动实践环节

 各学院开展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活动周及具有专业特色的“一院一基地”劳动实践环节。以第二课堂建设为抓手,把劳动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及学科竞赛等各个教学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专业

  +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客观记录、审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活动情况,实现劳动教育管理、科学评价的信息化。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及实践累计第二课堂学时,在每个学期末按照学校的学时学分对应关系,统认定第二课堂学分。

 4.强化“志愿公益”,积极开展服务社会的劳动实践活动

 建立校院两级社会服务“志愿公益”机制,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志愿公益活动,推出“实践研习”、科技创新创业等系列活动,强化社团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加强学生公益性劳动意识。积极搭建和劳动技能课程相关的志愿服务平台,实施项目式管理,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抓好“西部计划”,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引导学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

 5.选树典型示范,构建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劳动之星”评选等为抓手,组织开展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活动,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并建立评选优秀劳动实践大学生表彰体系,开展优秀学生劳动模范、优秀劳

  动班集体、优秀劳动团队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活动,营造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劳动情怀。优秀学生作为模范典型,开展专题劳动教育讲座,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使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身边人”的精神鼓舞和激励。

 (三)健全劳动教育管理体系

 1.完善劳动教育必修学分管理

 劳动学分作为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劳动学分的修读将纳入学生评优评先以及研究生推免工作考核范围。设置劳动必修学分 3 分,包括劳动实践课 2 学分和劳动技能课 1 学分。

 (1)劳动实践课。包括教室、校园、操场、实验室等卫生打扫保洁、浇树、植树等形式劳动实践。累计 24 学时或集中一周计 1 学分,考核合格后,获得劳动实践学分;劳动实践课分为校管和院管两部分,校管 1.5 学分,院管 0.5 学分。

 (2)劳动技能课。坚持 OBE 理念,结合专业特色,以拓展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为目的开设手工劳动类、科技劳动类、创意劳动类、拓展劳动类、职业规划类等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技能课程,16-24学时计为1学分,其中实践学时不得少于 8 学时。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求,自主选择一门技能课程,考核合格后,获得 1 学分。

 2.制定劳动技能课程建设标准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劳动技能课程建设,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校级金课,形成课程群,并依托互联网+,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使用。

 (1)教学理念。课程建设依据 OBE 理念,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真正有用的实际本领。

 (2)课程目标。从技能目标、劳育目标、课程思政目标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要求,着重技能培养,强化劳动品质培养;课程目标须对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进行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须对课程目标进行支撑。

 (3)课程内容。围绕劳动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围绕如何做的问题,注重示范与练习,让学生会劳动;围绕劳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完成真实及综合任务,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围绕劳动价值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总结、交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4)教学方法。劳动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要适合劳动技能课程特点,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好的教学方式。

 (5)课程评价。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目标,注重过程性考核、非标准答案考核,控制期末考核成绩比重(不得超过60%),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性考核各环节比重和评价标准。课程成果以实物、产品、模型、设计报告、图纸或照片等多

  种形式呈现,后续可以作为竞赛、展览等的素材。同时对外推广,服务社会,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

 (6)课程特色。课程结合专业特色且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要符合劳动技能课程特征,真正体现劳育元素。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把“课程思政”融入到劳动技能课程中,在劳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技能课除教给学生“一技之长”外,也体现更高阶的教学目的,即贵在明理。通过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道理,理解劳动中的科学内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爱社会、爱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劳动精神。

 (7)特色金课。鼓励教师进行劳动技能课程教学体系改实践,在实践授课过程中,不断提升劳动技能实践课的内容及水平。在全校范围内,遴选部分“优秀劳动技能课程”,打造成校级一流劳动技能课程,向全校进行课程建设经验推广,形成学校多学科融合的“劳动技能课程”特色。

 (8)教材建设。依托劳动技能课,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组织教师完善劳动技能课大纲、讲义及教学设计,进而编写一系列实用性和专业性较强,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劳动技能课程教材,劳动技能课程教材中包含(不限于)课程思政、劳动习惯养成、专业技能、劳动实践能力、劳动创新能力培养及劳动技能成果展示等内容。

  3.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劳动实践基地

 以劳动技能课为基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努力遴选打造一批劳动技能实践场所或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包括文科类学生的社会实践、工科类学生动手实践、理科学生的荒地开发、医学生的药用植物种植、艺术类的产品设计等,分类别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对工科各专业原有的生产实习实践环节课程进行调研改,让生产实习不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参观阶段,还要寻找合适的企业或者校企融合新途径,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带薪实习等方式真正动手参与企业的各种专业劳动。

 四、劳动教育组织与实施

 (一)劳动课程管理

 劳动学分修读从 2018 级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校级劳动实践课原则上主要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开展,劳动技能课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院级劳动实践课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开展。

 1.劳动实践课安排

 校级劳动实践课根据后勤部门及其它部门提出的劳动需求,教务处根据需求学生数量进行劳动实践任务分配,纳

  入成绩管理系统,考核合格后获得校级劳动实践学分。院级劳动实践课由学院自行制定实施方案,提出的劳动需求,安排本学院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任务分配,纳入成绩管理系统,考核合格后获得院级劳动实践学分。

 2.劳动技能课安排

 每学年春季学期开设劳动技能课,学生须在毕业前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门课程完成修读。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过程,并给出考核评价完成成绩录入。

 (二)实践基地管理

 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校内外专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结合各类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按照校级和院级分类挂牌,并进行年度考核,评选优秀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新变化,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同时与“互联网+”“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三)建立学生劳育档案

 坚持日常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情感培育与习惯养成相结合,将劳动教育活动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并记入档案,作为评奖、评优、免试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劳动成果展示及宣传

 开展“五月劳动月”活动。在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对上一年的“劳动模范”“劳动技能实践成果”进行集中宣传与展示,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获得感、成就感。在全校形成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蔚然成风,营造一个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氛围。

 五、部门职责

 (一)教务处

 1.负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制定、劳动教育实施的组织与协调;

 2.根据劳动需求和人员需求,分配学生校内劳动实践任务;

 3.牵头劳动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包括师资培训、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等。

 4.审核、认定劳动学分,劳动学分修读不合格学生的重修安排。

 (二)后勤集团

 1.提出劳动实践需求(如劳动区域、劳动单元划分、劳动实践内容等)和人员需求(如每个劳动单元需要学生人数);

 2.提供校内劳动实践必要的工具,并安排好工具领取存放地点;

 3.制定校内劳动实践考核...

篇十: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1 页 共 4 页 2022 大学生 “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系列 活动 方案(范本)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推进劳动教育教学及实践工作,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劳动最美丽的良好风尚,帮助青年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就业观,提高大家的创新创业能力,我院决定举办“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月”,相关安排通知如下:

 1. 活动主题 谱青春华章,展劳动风采 2. 活动时间 2022 年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 3. 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4. 活动内容

  第 2 页 共 4 页 一、感受劳动风采,劳动教育话“知” 1. 主题教育课 观看纪录片《中国建设者》,了解国家超级工程和一线建设者的故事,感受国家发展的脉动,见证一座座饱含创意与极致挑战的工程建设。以班级为单位,每人上交不少于 500 字的观后感一篇。

 2. 主题班会 各班级就“当代青年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开展主题班会,会后提交 200 字开展主题班会的概括,和相应图片、视频等素材。

 二、打造文明校园,劳动教育看我“行” 1. 开展“劳动打卡”活动 ·内务整理,打造文明宿 舍 ·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卫生 ·社区服务,志愿先行 ·寻访身边劳动者等活动 鼓励全院学生积极参与,将会给予一定实践志愿活动时长。

 2. 劳动教育作品征集

  第 3 页 共 4 页 以班级为单位,班级自行收集、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各班提交 2-3 份劳动宣传优秀作品(形式不限,可以是漫画、手抄报、视频、歌曲、logo 等等,只要与“劳动”主题贴切即可),提交学院进行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三、弘扬劳动美德,劳动教育引我“思” 1. 撰写职业规划报告 利用就业创业平台等网络平台(百度、知乎、B站等),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且符合本专业的职业,如化学工程师、检测分析员等,然后分析这个职业给社会带来什么贡献,切实体会专业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同学们对本专业未来劳动发展趋势的认识。提交一份约 1000 字的职业规划报告,学院进行评审,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

 2. 强化“五个一” 掌握一项劳动技能、撰写一篇劳动文章、讲好一个劳动故事、拍摄一张劳动照片、发表一个劳动感言的朋友圈。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word 文档。

 四、自选劳动主题,践行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党员先行。学院各级党支部积极组织

  第 4 页 共 4 页 开展活动,包括打扫课室、整理图书馆、摆放单车等。通过党员示范先行,劳动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

 开展“我身边的劳动者”微调研。以身边的劳动者——父母或其他亲友为对象,调研其职业和劳动情况,感悟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的劳动技能、劳动价值、劳动精神。

 如果有更好的劳动教育方式、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同学们也可自行开展。

推荐访问:大学劳动教育实践课方案 劳动教育 实践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