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时间:2023-09-17 15: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10篇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1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感受最深的是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必须建章立制。书中深刻指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让人民放心。”“怎样才能让人民放心?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同志这一重要观点不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摆脱贫困,必须选好带强村级领导班子。

火车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就看党支部。贫困村能不能脱贫致富,领头雁至关重要。同志强调,“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因此,选好带强村级领导班子至关重要。要把有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推选为村干部,让其带动整个村庄向前进。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摆脱贫困,必须选准经济发展路子。

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贫困村发展的路子。同志强调,“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蘑菇、茶叶都是城郊农民脱贫的重要项目,各县有关部门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支持重点村培育一个特色品牌,发展一个特色产品,做强一个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市里设立专项资金,2013年至201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侧重扶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业”。因此,贫困村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或特色产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2

今天品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执政时一部著作《摆脱贫困》,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慨颇多。我被书中习近平总书记那种崇高的理想信念,独到的思想精髓,勤奋积极的进取精神,严谨的辩证思想,震撼的求实务实的生活工作态度所感动。这是对我的又一次教育。我觉得我们江油的教育者,乃至全中国的教育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不做教育的“贫困者”。

由于一个时期中国以抓好经济建设为重点,导致很多人身上都有了铜臭味,我们的教育也染上了些许功利。作为教育者,一个自然人,追求物质的富有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更应以民族发展为己任,社会发展为宗旨,教育好一代人是教育者的良知。所以,为民为社会谋求福祉的意识不能“贫困”。我们站在讲台上,传授的是知识,讲究的是发展的规律,引领的是思想,一旦我们的思想发生了偏差,我们的行为宗旨发生了转移,影响的不只是个人,而是千家万户,这无疑给民族埋下了祸根。这就违背了教育功在千秋的本质,又从何谈为民为社会谋求福祉呢?

我国的发展可谓多灾多难,社会的发展是坎坷不平的,但我们一定要坚信,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心愿,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实现的。虽然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是支潜力股。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短短几十年,就可以赶上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这难道不能证明中华儿女潜在的实力吗?坚定信念,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中国梦实现的动力,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正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生力军,为他们奠基,为他们加油是教育人的责任。

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退缩,我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程师。没有任何理由让我们与那些另类同流合污,我们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责任人,历史使命不容许懈怠,实现中国梦非一朝一夕,那是要长期坚持,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过程,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更是教育以及社会所有人的事。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既是一种显性的存在形式,更是一种理性的内在品质。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目光要长远,志向要远大,信念要崇高,必须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去拼搏。那些只凭三分钟热度去干事是成不了大器的,要让我们的国家走在世界前列是很难的。

教育不要仅仅停留在课堂。要勇于打破时代的常规,以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去感染人,感染社会。停留于课堂的教育是局限的,我们的教育要密切与人相联系,小到某一个举止,大到一个理想信念的传播,与实际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一点一滴去影响净化着社会空气。如果仅坐在办公室,仅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仅以教室里某个人等方式去工作,这违背了联系群众的宗旨。“教书育人”是教育人的责任,更是使命,任何脱离群众的教育,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其生命力的短暂可想而知。

经常听到学生谈论谁是他最喜爱的老师。之所以受学生喜爱,是因为他们先进的教学手段,厚实的知识功底、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做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是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时常以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新的朝阳。如果教师安于现状,吃老本终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成为新兴“贫困者”,那么教育成果将会大打折扣,缩水的教育自然影响我们民族的发展。

习总书记的系列作品都反映出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表现出他对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及面对工作,面对困难必胜的信心。我们作为民族复兴时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不打退堂鼓,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3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完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蹦出了这首诗,作者博大深厚的为民情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清新朴实的文风深深地打动着我。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文章。全书立足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系统阐述了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主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前瞻性的战略思想和理念、观点,虽经近30年的时光洗礼,但因站位高、视角宽、目光远大,今日读来仍觉文字依然熠熠生辉,引人深思、启人心智。尤其是对当下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具有普遍而长远的现实指导意义。

书中,作者在谈到闽东这只“老、少、边、岛、穷”的代言词的“弱鸟”时写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不能安贫乐道”,而要有“先飞”意识。“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以此告诫闽东的广大干部群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鸿鹄之志,扶摇直上创造奇迹。安康也属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数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20%,在当前攻坚拔寨、啃硬骨头的脱贫大会战和全面小康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这种“先飞”意识,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思想贫困了才可怕,如何能帮助他们摔掉“贫困意识”,树立“先飞”意识恐怕是这类人脱贫的首要任务,扶贫先扶志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作者用思辨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由此,笔者想到了我市正在大力开展的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便是引导贫困群众振奋脱贫志气,增强内生动力,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并行的生动实践。

《摆脱贫困》一书的主线是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但一以贯之的始终是作者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司马光‘预以身殉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们无产阶级的干部何言不能!”在《干部的基本功》一文中,作者提倡广大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基本功时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在《把心贴近人民》一文中,号召广大干部要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到群众中去上门走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急人民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言语恳切,字字关情。读着这些句子,你会被作者引经据典的文字魅力所折服,亦会被其爱民敬民忧民的为民情怀所打动。进而会思索到,一位大政治家、一代领袖方能如此,作为我们离群众最近的基层干部,何尝不能呢?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4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5

最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摆脱贫困》一书,我在理解书中内容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见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地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是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必须做到主动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病人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扎实开展医疗服务工作。这才是我们应尽的工作职责。

发源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如他所言,摆脱贫困,“其首要意义并不是物质上说的脱贫,而是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这段话,对我这样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禁锢,打开思想的开关,不能拘泥于现状,墨守成规,要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并且及时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

总书记还指出,“不能只热衷于做‘质变’的突破工作,而更要注重做‘量变’的积累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艰苦奋斗,在头脑中牢记艰苦奋斗的基本要求,日常工作上更是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从思想上警醒起来,行动上自觉起来,抓住主要矛盾,找出重点要害,对自己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的大检查、大扫除,尽可能提高自身知识水平。

实践证明,习总书记这些发展思路是符合实际的,指导着我们的日常工作。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如何进步,都要时刻牢记,一切都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应做的贡献。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发扬实干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力为患者服务;除此之外,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6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关键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贫到点上,扶到跟上。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抓扶贫开发,要紧紧扭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本局帮扶的秦峰镇老坞村,作为省级贫困村,我局除了要帮助村两委抓牢和继续发展菌菇这个农业产业外,还立足山清水秀和地理位置优势,重点帮助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农家乐和民宿,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贫困户致富。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建设是保证

从脱贫攻坚工作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作为一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将重点培养懂扶贫、会扶贫、作风硬的局扶贫干部队伍,增强帮扶干部的精准脱贫工作能力。并且还应该带头真正沉下去,做到真抓实干。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情怀是根本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真正了解困难群众的所需所求,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有针对性地将困难情况细化归类,真正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并且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环节,号角已吹响,让我们共同努力,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7

《摆脱贫困》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29篇重要讲话和文章,记录了对闽东九县市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凝聚着习近平执政感悟和智慧心得,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书语言平实,简明易懂,细细研读,使人豁然开朗,深受启迪。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如何将“摆脱贫困”的理念贯穿其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学习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上级党委、纪委的决策部署;通过学习,摆脱头脑贫困,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方法,做到观念“先飞”、思想先行,坚持问题导向,把解放思想作为一种常态,以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来审视、谋划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不断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打开新局面。

二是反腐倡廉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反腐败,讲廉政——我们别无选择。”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以及近期巡察发现的问题来看,党员干部腐败行为有所减少但还没有绝迹,廉洁自律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思想自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必须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握紧反腐倡廉的接力棒,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加大教育和惩治力度,向一切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行为“宣战”,向一切违反作风建设规定、顶风违纪问题“说不”;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向一切“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开刀”,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凡腐必反,除恶务尽”,特别要加强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督办工作,严肃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更好回应群众的期待,努力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三是脱贫帮扶要落实“扶贫先扶志”的方法。针对当前群众中存在的“安贫乐道”“穷自在”以及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思想,要正确引导扶贫帮扶对象,打破传统保守观念,淡化贫困意识,开动脑筋想思路、谋发展,千方百计增收致富。要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解决好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好扶贫帮扶,做到明基础、稳起步、真脱贫。

四是为官从政要有“终生廉洁”的志向。“当干部的宗旨就是奉献,就是服务,要立足于理想,不要光图自己实惠。”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也会变成谋取私利的手段。作为领导干部要有为人处世底线,学会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主动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不伸手、不计较、少抱怨,既要在事业上开创新功,更要树廉洁新风,以实际行动践行“要‘干事’,更要‘干净’”。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8

我读完《摆脱贫困》一书后有三点最深刻的体会。

“紧抓中心”。这本书从开篇到最后一篇再到它的跋,一以贯之的主旨是“把经济建设当作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同志那时就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大家都要围绕这个主旋律齐声合唱。他郑重告诫大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在与外部世界日益广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尊重规律”。要领导好地方各项工作,在紧抓中心的大前提下,首先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去认识规律,在摆脱贫困、发展地方经济、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同志以身作则,带领干部“四下基层”,了解民情,共商脱贫的路径。他反复讲贫困地区不要有超现实的幻想,并指出仅靠几个大项目来脱贫的想法“不切合实际”,应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针。书中强调扶贫“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在经济建设中要克服急躁情绪和短期行为,脚踏实地开展工作,这是尊重规律的体现。同时,习近平同志认为尊重规律并不等于把自己束缚起来,还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新形势带来的新事物、新规律。

“开拓担当”。书中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接力棒”精神,以及贫困地区要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摆脱意识和思想上的贫困等等,在今天都是非常可贵的。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行动至上”。习近平同志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他还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排除各种干扰,落实到行动上;认识和把握规律,最终也要体现在摆脱贫困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行动上。习近平同志激励大家要发扬“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倡导敢为天下先、冒一点风险的精神。在全书结尾,他还重申了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关于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论述。所有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足以使我们深长思之。

书中提出的摆脱意识和思路“贫困”的命题,实际上回答了一个重要而深刻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会以一场思想解放为起点?作者在跋中有言: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在这场摆脱贫困的历史征程中,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摆脱贫困的关键。他一再强调,“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惩治腐败等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思想来自于实践、产生于实践。重温《摆脱贫困》一书,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不断提升宁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全面建成“体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准确领会《摆脱贫困》的精髓要义,充分认识《摆脱贫困》对做好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

1988年5月至1990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当年他离开宁德后,对在宁德的这段经历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形成了《摆脱贫困》一书。该书集中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是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致力发展、勤政廉政的真实写照。

一是注重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权力无论大小,都是人民给的,也只能受命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在使用权力的时候就要让人民放心。在《从政杂谈》一文中,他谈到“为官四要”时指出,“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从做官的第一天起,就要思考为什么要当官和当什么官这两个问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

二是注重整肃干部队伍作风,积极营造廉政勤政风气。他在《干部的基本功》中强调,“对党员干部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努力做到“廉不言贫,勤不道苦”。他提出“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在《从政杂谈》中,他说:“许多同志下到最边远、最贫困的地方去,亲身体验到群众的疾苦,思想感触很大,回来都说忧患感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我说这是党性观念增强了,修养提高了。”在习近平同志的亲自推动下,成为化解矛盾、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进作风的有效办法,成为了闽东密切联系群众的金字招牌。

三是注重从严惩治腐败行为,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他始终对腐败问题做到零容忍。在宁德工作期间,他把严肃查处干部违法乱纪占地建房——“摆在马路边的腐败”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经过两年多的清房工作,全地区共查结违纪违法占地建房干部3782人(其中处级99人,科级476人),收回补罚款198.03万元;清理干部有私房又占有公房问题,共清退公房1982户,清退面积88411平方米,宁德清房工作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四是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持续强化权力制约监督。在《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一文中,他指出,“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在习近平同志的提议下,宁德地委、行署出台了《关于地委、行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当时简称“十二项规定”),同年5月15日,又研究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若干补充规定》,两个文件共17条,对地委、行署领导班子成员自身廉洁问题作出“十七个不准”的规定。

综上所述,《摆脱贫困》一书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忠诚于党、坚决维护党性原则的政治品格,表明了从严治党、执政为民的使命担当,彰显了整肃吏治、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这些举措、思路至今并不过时,依然对推动当前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务必要准确把握《摆脱贫困》的思想精髓,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汲取经验智慧,进一步增强推进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眼下,中央刚刚颁布实施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进一步要求我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我们一定要读懂悟透《摆脱贫困》,汲取经验智慧,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信心和决心。

《摆脱贫困》为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从严治党”、“群众路线”、“廉政建设”等重要思路和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宁德加快发展、摆脱贫困,这些思路和举措依然是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好这一精神优势,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方向,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摆脱贫困》为我们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法宝,我们必须大力提倡。25年来,宁德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和秉承“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2012年以来,宁德新一届市委班子不断深挖内涵,拓展延伸,发展为“四下基层、四解四促”工作制度(即“信访接待下基层,解矛盾促和谐;现场办公下基层,解难题促民生;调查研究下基层,解瓶颈促发展;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解疑惑促落实”),在省内外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进一步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共识、力量,为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摆脱贫困》为我们严肃惩处腐败提供重要借鉴,我们必须紧抓不懈。习近平同志当年为打开工作局面,树立党委的威信,坚决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他铁腕治吏的胆识、勇气和成果,至今仍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宁德的地位特殊,使命光荣,我们务必认清当前反腐败工作的严峻形势,接过反腐倡廉的接力棒,为宁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以学习《摆脱贫困》和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为契机,努力把我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以学习《摆脱贫困》和习近平同志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为契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提升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

落实主体责任,带头种好“责任田”。作为市委主要领导我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遵守纪律底线,严守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选好用好干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全力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

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铁笼子”。要规范决策行为,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要加强检查考评,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纳入全市建设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对考评结果最后一名的地区和部门,责成主要负责人作出书面检查。

增强监督权威,严守纪律“高压线”。全面落实“两责任”、“两为主”、“两覆盖”,保证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制约监督。重视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确保对权力全方位监督。

持续转变作风,营造机关效能“好环境”。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铲除“四风”滋生的土壤。深入开展“四下基层、四解四促”、“转变作风落实年”等活动,落实“马上就办”要求,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各级“行政服务超市”。

加大惩治力度,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加强对重点项目领域的监控,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更好回应群众的期待,努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风气。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800字篇10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总书记任宁德地委书记时,特别强调要制定与实际相符合的政策措施。一是发展要从实际出发。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希望能上一些大项目,如修铁路、建大港口、办开发区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的问题,他指出,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一下子抱个金娃娃,想法不切实际。正确的路子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条件,扎扎实实抓好农业和其他基础建设,实现逐步发展。他反复强调不图虚名讲实效,不能为开放而开放。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要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大农业”的区情;要依区情区力,量力而行;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要根据自力更生的方针,工业的发展要与自我平衡能力相适应;要立足区域优势,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三是对外开放要从实际出发。他说,由于时间、地点、生产要素组合不一样,开放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照搬特区、开放城市的做法。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四是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究竟如何宣传闽东文化,他提出了四点符合闽东实际的建设性意见。“一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能表现思想性,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流于形式;二是要有群众性,脱离了群众的形式,不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三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多讲经济效益,铜钱扔到水里也要有几个响声;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究竟怎样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为根本的就是要对一个地区的情况有充分了解,客观分析,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街道、少数民族家庭开展调查研究。书中的每一篇文章和讲话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有感而发。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

《摆脱贫困》充满哲学思想,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活教材。书中收录的29篇文章和讲话篇篇充满辩证思维和智慧,让贫困地区看到希望,找到摆脱贫困的科学路径。在如何看待宁德地区的贫困和发展时,他提出:“‘硬’的我们缺少条件,可以多讲‘软’的。”“软功夫是贫困地区这只‘弱鸟’借以飞洋过海的高超艺术。”他在《闽东之光》一文中指出:“在讲‘贫穷’的同时,不要忘记讲闽东的光彩;在讲压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讲动力。”在如何促进宁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时,他提出要抓主要矛盾。一个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也有主旋律——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他提出要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大关系和认识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四大关系,堪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十大关系”。宁德地区摆脱贫困不能只停留于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马克思说过“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总书记也说:“我不主张多提口号,提倡行动至上。过去采取的很多有效的办法,要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脚踏实地地干出成效来。”他还说:“我是崇尚行动的。实践高于认识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动。”

简约朴实的文风

邓小平曾经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写作过程是再思考和锻炼思维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的过程。写作内容需要借助于一定形式表达出来,文风代表工作作风。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不断地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勤奋写作。从已经出版的著作来看,《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就是典范。拜读这些作品,犹如清风扑面,只有短、时、新,一扫假、大、空;篇篇如行云流水,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只有朴实严谨之风,没有矫揉造作之气;句句讲的是实话,处处流露出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感。拜读这些作品,犹如领袖坐在对面促膝谈心,在循循善诱中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他在《为官四要》中告诉年轻人为人处世特别是为官的基本道理,“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义在于明法”,朴实语言中蕴含着真理,读后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贫困 摆脱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1500字 摆脱贫困心得感悟 《摆脱贫困》读后感1500字 读摆脱贫困有感2000字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1000字 摆脱贫困读后感400字左右 脱贫的感想 关于扶贫脱困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200字 摆脱贫困心得体会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