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

时间:2022-10-06 1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贫困山区的教育经济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 贫困山区的教育经济调查与思考—访河北省**县南马庄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供大家参考。

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篇

篇一: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生社会调查报告贫困山区的教育经济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

 贫困山区的教育经济调查与思考—访河北省**县南马庄乡

 2005 年 7 月 13 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赶赴河北**南马庄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工作此行我们带去了 33 个贫困小学生的学费共计 3036 元2000 余件衣物及三台电脑还有在南马庄当地进行健康和法律宣传的宣传册 200 余册。在那里我们对当地的学校和贫困学生进行捐助帮助这些家庭缓解经济压力同时我们进行了当地农村经济和教育问题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小组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合并学校的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南马庄乡所有村落当地有一条国道国道附近的几个村交通还算比较方便孩子上学也可以到就近的几所小学但当我们来到处在山里的桦木沟村时调查发现 该村竟然没有一所学校 我们采访了该村的村支书他告诉我们桦木沟村本来是有两所小学的一个在上庄一个在下庄孩子们上学都可以就近而自从几年前县里下了合并学校的通知后这两所小学都被取消了这个村的孩子上学只能去离这 5~6 里地的谢台小学 桦木沟村到谢台村全是山路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家长陪同步行去我们亲自走了一趟这一趟山

 路下山都要一个小时还是我们走得比较快的情况下每位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往返就要四个来回这极大地占用了家长们的劳动时间。

 而在离乡政府最远的桑树堰村情况比这还要糟糕桑树堰在离乡政府十几里地的大山上该村没有小学孩子如果要上学只能到十几里地外的小关城村同样只能走山路所以村子里有孩子的家庭都搬到了其它村子或县城里该村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村未来很有可能面临消失的窘境。

 若果说这些小学校是通过合并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教育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话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接下来的调查发现的问题就让我们很难接受了。

 南马庄乡仅有一所中学——马庄中学 当地的孩子小学毕业后都要在这里念初中而从今年开始这所中学不再招收初一学生原因同样是学校合并当地的小学毕业生如果要上学的话就要去北城乡的一所中学或是县城的新源中学 这些学生在那里只能住宿无疑又曾大了日常开销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添上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一个初中生的每年学杂费是 720 元再加上吃住的费用一些条件还可以的教庭都吃不消更别说那些占当地人口多数贫困的家庭了而这些孩子所面对的只有残酷的事实——辍学。

 采访回来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本来应该坐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而这些孩子却要过早的离开那里去面对艰苦的生活他们面对的却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当地教育部门想提高办学质量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提高办学质量和让所有孩子都上学孰轻孰重

 我想任何教育主管部门是绝对不能以牺牲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前提的。

 教育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办的事业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又怎么可能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所以我们认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此项决定慎重考虑应该多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结合当地实情有针对性地所制定方案当地中学应尽可能保留。其次当地政府应该尽快集资将当地一些偏僻山村的路修建起来解决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步 二、“一费制”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的要求自 2002 年秋季开始在贫困地区中心小学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具体做法是在严格核定课本费和杂费的基础上中和考虑两项费用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 只向学生收取一次费用不再收取任何其它费用。该举措是中央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教育收费 更好的治理乱收费现象而出台的。

 据了解 全国人大已作出决定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贫困地区普遍推广一费制并计划在某些特定地区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制。

 我们这次来到**南马庄乡我们资助的每个学生捐助 92 元。我们调查时看到他们这学期所交的费用单据上写着 92+38+50=180 元。92 元为一学期学费38元为杂费50 元为微机费也就是说我们的资助解决了他们的学费而剩下的由他们自己承担。

 杂费38元还是可以接受的 那剩下的50元微机费又怎么解释而我们在来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当地校长也没有和我们提到过这件事。我们在调查中得知微机课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开设每周两次课上课时多是练习打字。我个人认为当地学校提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结合当地

 实际情况孩子们连学费都交不起这 50 元的微机费更让他们难以接受而且购进 10 多台电脑的费用足可以好好改善一下学校的设施有的孩子连坐的凳子都要从家里带过去这种情况下开设微机课实在是不能让人理解的。再有此类课程如果真非开不可那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开设也是不晚的每年为这门课程交 100 元大概能抵上一学期的学杂费了。而和当地老师及校长的谈话中他们说这门课完全是自愿的之后询问孩子家长时他们却并不知道是自愿的孩子听老师的话要交钱就回来向家长要 而在农村家长并不清楚上的课要教些什么以为是课就要上而且别的孩子都上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太委屈了只能东拼西凑把钱交了。这在富裕地区也许并不算什么而在如此贫困的地区教育部门应当考虑一下当地的实际情况。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实行一费制后小学生一学期为 360 元初中生一学年 720 元这个数目在大城市里也算很高了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费用没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不显著而且小学升初中由于费用增高所以辍学率依然很高这的确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真不希望看到能保证孩子上学的“一费制”最后只变成了“一废纸” 三、办学经费的问题

  和当地中心小学校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县里统一发放基本保持稳定。但小学校的办学经费少得可怜一年只有 500 元当我们来到学校看到实际情况后真如校长所说的残破的教室损坏严重的课桌椅孩子们经常因为椅子散了而摔到地上地面凹凸不平的小操场只有两个快散架的篮球架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器材和实验教学的教具。当我们把我们捐赠

 的足球交到校长手里时校长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的笑容和我们说这些东西我们还得锁起来不然孩子们不小心打碎玻璃我们都没有钱换听过这些我们心里又是一阵心酸。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

  要加大教育投入毕竟教育是一项没有钱都要搞的事业县乡两级政府更应注意对农村加欧语的重视程度真正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在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要把学校的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时划拨给学校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二、

  注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学校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办学。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拓展创收门路增加收入以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各级政府也要积极为农村学校勤工助学创造条件。

 四、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问题

  五、山区农民的收入问题

 这可能是我们来到**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在**县城作了几份对比性的调查县城居民主要是工人或从事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平均年收入在 1000~2000 元左右对于当地的物价水平可以接受。

 当我们来到南马庄乡作了近百份问卷调查后发现当地的贫困农民的情况是如此一致人均五分地一个四口之家可耕地两亩左右农作物清一色全是玉米偶尔有人种马铃薯和豆类但产量很小一亩玉米地平均打七八百斤玉米。令我们惊讶的是他们收获的农作物从不做现金交易全部都用来自己家吃偶尔换一些细粮吃当地 145 斤玉米换 50 斤大米100 斤玉米换 50 斤白面一年到头下来如果这个家庭只靠种地根本见不到一分钱甚至连来年的再生产都无法保证当地可耕地面积少土质不好农作物单一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农民日常其它开销都是靠在农闲时间打零工但因为没合法手续他们的工资经常被拖欠有的在外面辛苦一年竟然一分钱都拿不到还有的在山里家里腾不出多余劳力的只能靠养几只鸡或猪或者是上山采药同样是辛苦劳作一年这些农民一年下来不是收入很少仅二三百元就是一份收入都没有有的甚至还要拉债。看到这些情况对我们这些去调查的学生触动很大。

 自从农业税减免后每家每户都省了二三百元确实让农民把勒紧的裤腰带送了送之后的粮食提价也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而在当地的农民所面对的问题却不仅仅是几项政策就能解决的这还有待对当地经济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去寻找问题。

 六、贫富不均的问题

 在当地贫困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在广泛调查这些贫困农民的情况后我们也对村子里一些比较有钱的人进行了访问 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致富的经验。例如我们来到一个村子该村村支书很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中午饭就是在他们家吃的来到他家时感觉他家的建筑很扎眼和其它岌岌可危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大宽敞的小楼房更像是一所别墅家里电器一应俱全卫星电视里的竟然能收到国外的频道这和我们在村子里看到的其他人家真是天壤之别。在我们对他询问一些情况时 他却是闭口不谈 我们只知道他开了一个矿 是矿主。但之后发现的情况令我们异常气愤 当他家的孩子过来和我们见面时我们发现他竟然是我们资助的 33 个贫困生之一因为贫困生名单是当地学校提供上来的可见在确定名单时这里面肯定在村支书和校长之间存在问题。这顿饭是我们来到**应该是我们吃的比较好的一顿饭但我们大家的心情却十分沉重。

 其实 我们想反映的问题并不是这个村的村支书致富的方法是否光明正大我们只希望作为一个村的书记应该想着怎么样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全村的村民共同奔向小康要造福人们而不是只造福自己。以上我所说的毕竟是我们看到的一些个别现象其实我们到的村子大部分村干部都是不错的例如桑树堰村是给我感受最深的地方那里交通不便人民生活都很贫困当我们来到书记家里时看到的情况让我们很感动一件几乎不能住的破房子一年 800 元的工资书记孤身一人但和他的谈话中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书记对自己家情况的不满意他和我们始终在谈修路的事情打通一条唐县和**县之间的路已经成了书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正是有这样一个人民公仆在农民中间 始终想着农民我们的农村才会有希望

 七、对当地政府的一些看法 对于南马庄乡贫困的问题我们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毕竟当地人民靠自身条件搞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很小 政府应该主动给与当地人民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或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而我们在对当地人民进行调查时得知当地政府从没有主动给当地农民以帮助也从没搞过一些致富的方案。当地农村农田没有任何灌溉设施农民每年只能靠天吃饭村民种地也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没有任何科学种田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因为种田知识上的不到位经常会造成减产乡里也从没派来过技术员到农户中去一些偏远山村根本没有像样的路大运输车开不进去商品交换都成了问题。也许政府资金紧缺可能是这个问题的理由可仅仅是被动等待是不会有发展的当地政府应主动联系渠道、筹措资金、制定方案、合理有效开发当地矿产和旅游资源这都是积极可行的。若果当地政府仍然不作为当地贫困问题是得不到根治的。

 这次社会实践归来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我们都想伸出帮助之手去帮助这些贫困农民可我们毕竟只是大学生我们没有大量资金去资助他们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去发现问题和反映问题这也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最重要的目的。希望我们所作的努力能够得到大家的关注我们的力量是微小的但社会的力量是强大的。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八亿多是农民农民问题是我们国家的根本问题如果农民自身的根本利益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个社会的根基就不扎实其他的发展又从何说起我们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这个问题 解决它。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得出的结论也是不成熟的但我们仍愿意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篇二: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中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中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 师资、设备、经费。

 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

 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关键词:教育现状

 引起的原因

 改进方案

 一. . 家长对教育的漠视

 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的落后,信息的闭塞,使广大家长无法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少家长有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观念,在我调查的这所小学,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不会再有继续上学的机会。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很多山区学生失去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种落后的观念将成为山区教育的大障碍 。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冲突

 贫困山区的学生在未跨入校门之前就存在着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心理问题。她们的内心比一般同龄人要敏感很多,她们需要的关怀和温暖也很多,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非常大。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用语言传递信息,用语占来评价学生,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师,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只能用“口”来传递信息,用“口”来交流思想。倘若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偶然说出一些有损于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话,那时“小心灵”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

 另外,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也会绐学生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和身体伤害。特别是喜怒无常和暴躁的性格,酿造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除厂伤害自己外,更严重的足会伤害学生和社会 . 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还没有全方位的判断能力,思维正处于“活跃”阶段,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楷模。教师不科学的人生观、评价观、审美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映,使学生的。

 心理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了各种心理冲突,严重影响丁学生身心健康。

 三、 教育设施设备极度缺乏,教学环境恶劣

 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 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们的奢望。或许,我们都难以相信在当今社会还会有这么差环境的学校,可是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试问,在如此环境里的孩子,能健康学习快乐成长吗?

 四、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而且素质偏低

 在山区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老师,她们中只有极少受过专业教育,相当 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 . 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年龄偏大. . 知识结构老化. . 的问题。面队新形式下的教育素质,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她们偏偏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她们几乎没有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的机会。而年轻的新教师又不远到条件艰苦的村小任教,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紧缺。学校还常出现一个老师同时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而且,一个班级就一个老师。

 五、教育经费短缺

 山区教育经费短缺, , 虽然国家采取了响相应措施, , 但实际看来, , 相当数量的中小学教育经费少的可怜. . 经济落后和文化贫困总是相声 相拌的,贫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差. . 教育落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就难以开发利用资源。当前许多村小公费紧张,除了购置必须的办公. . 教学用品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已无其它能力添置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电教设备. . 教学挂图. . 投影片. . 课改资料等教辅设备。由于经费的问题,孩子们没有办法享受到课改带来的种种好处。

 解决的方法即建议: :

 1. 加快农村教育的全民化

 在贫困山区,由于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许多学生家长都有:让孩子读书不如早挣钱来的合算这种观念。她们认为:培养孩子,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就能够了,多学也 没有用,就连大学毕业都的自己找工作,倒不如让孩子早点工作。这种淡薄的教育观念严重的影响孩子的进取心,也严重的阻碍着赔款山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在贫困山区,必须坚持加大对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并举的力度。要提高全民素质,为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她们感受到教育和发展的密切关系。

 2. 建立教师流动制度

 贫困山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落后,工资低,条件艰苦,待遇差很难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任教,没有人才连有限的资源都难以开发利用。执教人员紧张学校经费紧张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教师无 机会接受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教现实的是和城镇学校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指定教师的流动制度,既能够解决农村学校因教师紧张和经费紧张引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起的无法得到培训机会,也为城镇教师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并有利于农村教育特色的开发。

 3. 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基金

 有资金就能有条件来投资建设教学资源从而改变现状。就当前的捆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那么这些学校就要挖掘自身的特色,从而吸引社会上的团体. . 组织. . 公司企业甚至个人来学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 农村学校一些鼓励。政府部门也应该对学校的建设进行通盘规划,进行精心预测,努力提高本地区的教育质量为本地区的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4. 特别问题特别对待,发挥自身优势

 贫困山区小学针对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缺乏问题,建议采用其它资源进行替代弥补的方式。在条件有限的贫捆山区,图书馆能够发挥为学生提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的作用。但在贫困山区图书馆 .. 阅览室都显得困难,那么不如创立学生和教师自创的图书,书画书抄. . 自定自装,这些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教学也有自身很大的优势,比如“自然”作为教育资源。学校投入建设生物圆,也能够组 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室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动手能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结语:偏远山区的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要开发农村贫困山区的教育 —— 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两个大难题,是两个不能一时之间就解决的大问题,农村教育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呼吁构建符合农村特色的教育模式,农村教育需要一个能发挥农村自身优势的环境。教育和经济上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贫困地区脱贫要靠教育,教育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要解决贫困山区教育未来之路,绝非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够办到,还需要政府、家长和社会 的通力合作,用创新的视角去认识的开发贫困山区的教育,一起走出一片新天地。

 金融管理与实务 2 2 班

 胡文明

篇三: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偏远山区教育现状 关键词:山区、 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摘

 要:偏远山区基础教育在教师队伍、 办学条件以及农民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应从加大财政投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入手,改善偏远山区基础教育的状况。

 一、 引言:量等的巨大差异给经济本来就相对落后的山区教育雪上加霜……..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都存在巨大的缺口, 城乡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教育师资力二、我国山区教育现

 从巧家教育现状看西部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

  巧家县教育局局长

  陈堂国

  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历史的、 自然的、 经济的多种因素制约, 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尤其是当前贫困山区“两基” 巩固提高困难重重, 教育教学质量低迷, 办学效益、 办学规模和水平呈滑坡趋势。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发展, 必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

 云南省巧家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 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在西部贫困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下面本人就以巧家县为例, 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 浅析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昭通市的西南部, 地理位置为东经 102° 52′ —103° 26′ , 北纬26° 32′ —27° 25′ , 南北长 98 巧家县情及教育发展现状

 公里, 东西宽 57 公里, 国土总面积 3245 平方公里, 辖 16 个乡 镇, 182 个行政村, 人口 54 万, 居住着汉、 彝、 苗、 回、 布依等多种民族, 县境东北与云南省昭通市的鲁甸县隔牛栏江相望; 西北沿金沙江与四川省的会东、 宁南、 布拖、 金阳四县毗邻; 东南与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和曲靖市的会泽县接壤。

 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 517 米, 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 最高海拔 4041 米, 位于药山顶峰。

 巧家一地几乎包罗了从海南岛至黑龙江的气候类型, 属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立体气候, 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差异较大, 故有“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 的民谚。

 境内山高坡陡, 沟壑纵横, 峰峦重叠, 云嶂雾绕, 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地貌。

 巧家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 在河谷地区、 低二半山区, 物产丰富,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对较好; 高二半山以上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 耕作粗放, 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 的说法, 当地老白姓还未得以解脱贫困, 生产生活水平低下。

 由于社会形态、 自然环境及其它诸多历史原因的局限和制约, 巧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滞后、 人民群众生活贫困和文化教育不发达的状况。

 1986 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贫困县, 1988 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贫困县之一。

 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后, 巧家再次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县。

 自解放以来, 巧家教育历尽风雨, 初露曙光。

 半个多世纪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 在中央、 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各项事业取得巨大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 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紧紧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始终把经济发展同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实施“科教兴县” 、“人才强县” 的发展战略。

 1999 年, 巧家普及六年义务教育; 2004 年实现“扫盲” 目标; 2005 年, 全面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的任务, 实现了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至 2007 年底, 全县共有学校校点441 所, 其中幼儿园 1 所, 小学校点 416 所, 其中完小 199 所, 村小 88 所, 教学点 128 个; 初中 20 所,高中 2 所, 职业中学 1 所, 教师进修学校 1 所。

 全县现有 2346 个班, 在校学生 92602 人。

 其中幼儿教育

 187 个班, 7169 人; 小学 1731 个班, 58561 人; 其中六年级 8294 人。

 初中 342 个班, 21671 人, 其中初三7033 人。

 高中 74 个班(含药山中学高中班)

 , 4135 人; 其中高三 1188 人。

 职业中学 12 个班, 1066 人。

 五十多年来, 巧家教育从无到有, 由小变大,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但由于自然、 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教育现代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再加上教育内部自身的一些因素制约, 教育发展的基础、 环境和水平与发达地区甚至相邻县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处于落后状态。

  二、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

 教育布局分散, 点多校少, 基础薄弱, 效益低下

  以巧家为例, 全县现有小学生 58561 人, 小学校点 416 所, 而其中设在乡(镇)

 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完小仅 16 所, 乡 村完小 183 所, 村小 88 所, 教学点更多达 128 个; 村小、 教学点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 60%左右。

 教学点办学条件差, 师资水平不高, 只能进行不规范的四年级以下的教学活动。

 因而导致了学生流失率增高, 巩固率下降。

 由于布局分散, 学校规模偏小, 学生不足百人的校点比比皆是, 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和不合理, 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本效益低下。

 (二)

 “留守儿童” 、 “三难” 问题困扰基础教育发展

  “收费难、 入学难、 巩固难” , 一直是困扰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2005 年, 国家实施“两免一补” , 从根本上解决了“收费难” 。

 但“入学难” 和“巩固难” , 仍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挥之不去的阴影。

 巧家尽管 2005 年完成了“普九” 重任, 但压力型体制“普九” 冲刺带来的后遗症却难于消散。

 除了背负沉重的“教育债务” , 就是入学率不断下降而失学率反弹。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贫困山区“留守儿童” 的教育成为教育新的难点课题, 以巧家为例,全县现有学生 92602 人, 其中“留守儿童” 竞高达 19440 人(其中小学段 15824 人, 初中段 3616 人)

 , 近

 占全县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大量“留守儿童” 的存在, 不但使贫困山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起伏不定, 造成 “两基” 巩固提高任务艰巨; 而且给本来就质量不高的山区教育带来新的难点课题, 直接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三)

 教育教学质量较差, 教育自身功能贫血

  贫困山区的教育历史短, 起步晚, 底子薄。

 就巧家来看, 解放前教育尚属“盲区” 、 空白 , 因而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 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

 总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与省外、 市内其它县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尤其是高中教育, 改革开放之初短暂辉煌后便跌入低谷趋于沉寂, 近几年虽有上升势头, 但高考升学率寥寥, 远远无法达及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造成全县每年通过各种渠道送往外地读书的初高中生达数百人, 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

 如此恶性循环, 导致贫困山区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如何实现办学规模效益, 赢回失去的生源, 仍是贫困山区教育面对的一大课题。

 (四)

 师资结构欠合理,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巧家现有教职工 3985 人, 其中专任教师 3740 人。

 其中幼儿教育教职工 35 人, 专任教师 32 人; 小学教职工 2403 人, 专任教师 2327 人; 初中教职工 1195 人, 专任教师 1094 人; 高中教职工 294 人, 专任教师 255 人; 职业教育教职工 70 人, 专任教师 57 人; 教师进修学校教职工 18 人, 专任教师 5 人。

 全县现有代课教师 407 人, 全部从事小学教育。

 从目前师资情况来看, 中学师资力量薄弱, 小学师资不仅数量不足, 质量也有待提高。

 学科结构也不尽合理, 尤其高中数理化、 英语等学科师资奇缺。

 小学教师主要体现在整体素质上, 无论师德师风, 敬业精神, 还是知识修养、 业务能力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五)

 教育投入不足, 教学设施欠缺, 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 随着国家“义教工程” 和“普九” 的实施, 我县的教育投入得到极大加强, 乡 一级中心校在校舍、 设施等硬件上大为改善。

 但由于校点多, 许多村小校舍是六、 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木房屋, 大多数村小校点危房大量存在并不断增多。

 再加上“普九” 和教育发展, 现有寄宿制学校和中学校舍已不能满足学生增长的需要。

 在教学设备、 图书资料、 教育现代化方面, 因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更是有心无力。

 (六)

 职业教育起步艰难, 后续发展乏力

  巧家历来十分重视职业教育, 但由于观念、 资金、 设备、 师资包括学生出路等方面原因, 职业教育起步艰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 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促成我县职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但由于县域经济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科技含量低, 以至于全县职业教育至今仍停留在农村扫盲的初级阶段, 后续发展乏力。

 巧家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实也代表了西部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共性, 其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 经济发展水平低是阻碍教育发展的基础原因。

 没有相对发达的经济, 通常不会有发达的教育。

 西部贫困山区绝大多数地区处于高寒山区, 自然条件恶劣, 土地贫瘠、 出产单一、 生产力水平低下, 经济发展极端落后。

 仅靠有限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承担巨大的教育支出, 只能依靠国家的有限投入, 这不能不说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

 另一方面, 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贫困, 只能维系基本的生活所需, 没有多余收入负担子女入学的各种费用, 直接造成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入学难、 巩固难。

 其二, 思想观念落后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因。

 由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以及政治、 经济、 文化等因素作用, 贫困山区广大农民、 特别是高二半山的少数民族群众, 千百年来刀耕火种, 结绳记事、 与世隔绝。

 思想封闭、 观念落后、 再加上大中专就业制度的改革, 教育被视为可有可无, 甚至看作负担。

 农民群众普遍认为送子女读书费时又费钱, 让孩子受教育耽误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 于将来也无多大益处, 反正迟早还是要回到大山回到土地。

 所以宁愿让孩子放猪牧羊, 也不愿送子女入学, 这已经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

 其三, 教育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本质原因。

 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领域一样, 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就贫困山区教育发展而言, 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 影响事业前进的问题, 首先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 定位出现一定偏差。

 尤其是贫困山区的农村教育是不能与城市、 发达地区教育整齐划一、 同等追求的。

 因此, 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要体现特色, 体现效益。

 教育定位更要选择面向本地实际, 面向本地发展, 面向本地需要。

 其次, 办学体系、 教育布局的不完善, 导致有限教育资源浪费, 办学效益低。

 再次, 教学质量差, 极大挫伤了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教育因此丧失自尊和信任。

 三、 发展与对策

  (一)

 广泛、 持久、 深入地宣传教育, 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 将教育真正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是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和开创能力的关键。

 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及中央有关教育改革发展决定的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科教兴国” 、 “科教兴县” 的认识, 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教育, 支持教育, 参与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各级党政要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育观、 人才观, 坚持以人为本, 真正将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纳入工作中心和重点, 上下齐心, 共同努力, 逐步形成教育发展的法制化、 科学化、 规范化。

 (二)

 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发展经济, 巩固和加强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外部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教育的发展, 必需要有强有力的物质经济基础支持, 发展县域经济是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贫困山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科技含量少, 产品竞争力弱, 这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也削弱了农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

 现行教育并不能对农业生产施以直接影响, 因此, 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提高产品产量和竞争力, 是发展贫困山区经济的必由之路, 也是教育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必然要求, 更是增加农民的教育需求, 主动送子女入学的关键。

 同时, 发展经济, 才能实现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能自觉追求教育境界, 予教育以支持。

 (三)

 科学地进行学校结构布局调整, 盘活现有资源, 减少资源结构性浪费, 提高资源效率

  学校结构布局是县级区域教育发展一个基础性问题。

 从贫困山区地理环境、 生源分布、 人口出生率等因素分析, 应逐步形成以初中为龙头, 乡 镇中心校为主体, 带动辐射村小的办学格局。

 首先要办好完小、初中和高中, 扩大单位办学规模, 提高办学成本效益。

 此外, 高二半山农民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 人口居住分散, 一师一校教学点偏多, 要以寄宿制为主要形式, 逐步实现集中办学, 规模办学。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新的战略取向

  随着中国教育整体上已从“以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的战略取向” 转向“在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上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战略取向” , 贫困山区农村教育也必须以此为战略定向, 在战略思想上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长期以来, 教育教学质量差一直是贫困山区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内部原因。

 因此, 我们必须在质量上有所突破, 才能保证和促进教育正常有序地发展。

 首先是建立一支整体素质高、 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全方位、 多渠道、 多层次地搞好当地的教师培训工作, 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贫困山区受经济基础的制约, 请不来“洋专家” , 就要千方百计培养适合自身教育实际的“土专家” 。

 ...

篇四: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 查 的 目的意 义 近年来 , 我 国的基础教育有了突飞 猛 进 的发展 ,而且 正 由数量 型 发展 转 向 质量效益型发展。

 与此同时 , 宁夏的基础 教 育工作也取 得了引人注 目的巨大成 就,农村的基础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 良好态势。尤其通过国家各种教育工程 及援助项 目的实施 ,使农村学校办学条 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实现教育跨越 式发展创造 了有利条件。但令人遗憾的 是,目前在这一地区相当部分山区农村 学校却存在着语文教学质量不高,整体 效益低下的状况 , 为了摸清问题的症结 ,

 为提高 这一地区语文教 学的科学化 水 平, 笔者结合 全国教育科学 “ 十五” 规划 重点课题《 提高中国“ 三两” 宁夏 民族贫 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实验研 究》 在我 区实施的机遇 , 选定该课题的子 课题 《 宁夏贫困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进行研究。

 对固原市 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广泛调 查。因为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虽然关联 到方方面面 , 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灵魂。

 而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所占课 时最多,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最大。因 此 ,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直接反映着学 校的教学质量。而对制约小学语文教学 的问题不解决 ,将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 学的质量与效益。基于语文学科的工具 性特点 ,还必将影响到小学阶段的总体 质量和效益 ,影响到固原市普九工作的 实施 , 和实施新课程的质量与进程 , 甚至 影响到固原市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区群 众学习掌握科学技术 、 脱贫致富的进程。

 二、 调查的方法及内容 ( 一 ) 调 查的 主要 方法 采用了调查法 、 观察法 、 查阅文 献 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为使研究具有 定 的信度和效度,笔者在 宁夏固原市 选取汉族人 口占多数的原州区、隆德县 和经济相对落后、 回族聚居的西吉、 泾源 县作为调查研究样本 。

 在这 四个县(区 ),

 又考虑到不同学校类别、 不同民族 、 不同 经济状况 、 不同文化水平等因素 , 随机抽 样 l0 所 城 区小 学 和 l6 所农 村 村级 小学 各 50 个教学班 , 对班级人数 、 村级小学 语文教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具体做法主 要采用和学校领导 、 教师 、 学生座谈 、 问 卷 、 听课 、 查阅教案和作业 、 与家长座谈 等方式进行。然后对所调查到的情况进 行归纳整理,并结合本地实际进行 了系 统综合分析, 提出对策建议。

 一( 二 ) 调 查的主要 内容 1. 对城 乡学 校班级 人数 、 学 生 来源 、

 去 向进行 跟踪调 查 。

 2. 农村 学校语 文教 学实 际情 况 。包 括师资队伍建设 、 教案备写 、 课堂教学模 式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课堂氛 围的营 造, 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评价 , 对学生良 好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3.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学校在社 区发挥 的作用 ,为 当地人 口素质的提 高所起 的作用 为 当地 经济发展所产 生 的效 益 。

 4.农 村 学 校学 生 对 语 文教 学 的评 价 。包 括学 生对语 文教 学 的看 法 、 态 度 、

 兴趣 、 喜欢与否 , 有哪些改进意愿 , 有哪 些期盼等。

 5. 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语文教学的 评价。对语文教学的看法 , 所持的态度,

 有哪些意愿 , 有哪些期盼等。

 三 、 调查 结果 ( 一 ) 现状 通过调查 , 我们了解 到, 近几年城 区学校班级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 ,所调 查城区 50 个班 中, 有 36 个班人数在 65 人以上 . 其中一个班人数多达 l 2l ( 西吉 县 )。

 农村学校, 特别是村级 以上的学校,

 近几年硬件建设发展很快 ,办学条件得 到了空前的提高,所调查的 l 6 所学校 ,

 其中 14 所得到了改建和扩建, 课桌凳得 到了配齐 , 其成果令人振奋。

 有 80%的学 校教学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学校为当 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 是在扫除文盲 、普及五年义务教育工作 中, 学校所做的艰苦工作是有 口皆碑 的,

 这里就不作赘述了。但是调查结果同时 也表明,部分农村学校确实存在一些亟 需解决的问题。我们所调查的村级小学 50 个班 中,有 32 个班人数在 20 人 以 下 , 其中一个班仅有 3 名学生(原州区)。

 经调查,村级学校规模小的原因之一是 许多学生流向了城镇学校。从调查问卷 中我们了解到, 农村学校校长 、 教师对此 忧心忡忡 , 怕丢了这份工作。

 对于学生家 长 , 从问卷中我们了解到 :

 无论家庭生活 条件优与劣 , 宁愿勒紧裤带, 节衣缩食 ,

 也要想尽一切办法 , 甚至不惜“ 重金” , 把 孩子挤进城区学校 。问卷问及为什么这 样做? 90%的家长在问卷 中的答复是 :

 “城区学校条件好, 教 师教的好 , 学生能 学好。

 ” 向转入城区学校的学生问卷调查 时 . 86%的学 生 认 为 :

 “ 城 里 老师 教得 宁受赣育矾研 ·2004N0. 3l总第77期 ) 好 ! ” l 2%的学生 回答是听从父母 的安 排 , 只有 2%的学 生认 为农 村学 校好 。查 阅了几 个县 ( 区 )近几 年 小学毕 业 生水平 测试成绩 。

 结果表明, 同样的试题(语文、

 数学两科 ) , 原州区 、 隆德 、 泾源各县城 、

 乡学生两科均分相差 30 多分。

 我们向社 区群众进行问卷 ,造成城 乡教学成绩差 异的主要原因何在? 80%以上的人认为 根源在管理和教师。20%的人认为在于 办学条件。

 在深入课堂听课中, 我们也发 现教学模式 、 教学法上也存在一些 问题。

 在和学生座谈中,有 46%的学生对当前 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 ,有 21%的学生有 厌学情绪。我们查阅了老师的教案 , 有 43%的教师照搬 《 教案册》上的现成教 案, 有 28%的教师备写的教案上课不用,

 只为应付上级检查。

 在查作业中发现, 学 生作业有“ 两多 、 两少” :

 重复作业多 , 机 械抄写多 ; 活动性 、 实践性 的作业少 , 教 师对作业的评语中激励性评语少。面对 以上状况 , 不禁引人深思 :

 城区学校学生 超员负荷过重 ,农村学校学生流失造成 资源浪费。这些农村学校怎么了? 我市 80%以上的学校和学生在农村 ,以上问 题如不及时解决 ,必将影响到全市教育 的发 展 。

 通过各种调查发现 , 固原市部分农 村学校的语文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 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确实存在~些亟需 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有教学上的 原因, 也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 还有语 文学科本身的原因 ,诸如教育思想 、 教 材 、 教法等等。笔者认为, 部分农村学校 语文教学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教师 教学态度不够端正 ,二是应试教育留下 的后遗症在作祟。

 也可以说, 语文教学的 些弊端是应试教育“综合症 ”在语文学 科躯体上的病变。

 (二 )存在 的 问题 与原 因分析 1. 教学观念滞后, 不注意培养学生 多途径获取知识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不到位, 教学中 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 内容,课前不能做 好铺垫 , 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 , 也仅限 于课本之内的 ,很少就教材做创造性地 处理及拓展 “教” 与“ 学”有很大的局限 性 。

 2. 教法传统 , 不够新颖 (1)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

 教师 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讲得天花乱 坠, 学生听得 昏昏欲睡。作为教师 , 当然 要把知识点讲清楚 , 但把生动活泼 、 具体 一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蛐_j翻 ~JI f( 形象的课 文肢解为孤 立的字 、 词 、 句; 有 的老师甚至要求 学生背 与课文 同步的 《 词语手册》 。课堂上纠缠于离开丁课文 整体背景的那种字 、 词训练, 有的甚至是 文字游戏。仍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 统的教学观点 , 进行灌输性教学 , 占去了 课堂教学活动大量空间 ,不能调动学生 积极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作 用不能得到发挥 (2)学生的情感领域并未触动 语言 寸字 既能 嘉音 巾 能传信 一 笛 寸后蒂 羊 的课文, 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而有的教师 恰恰忽视了语文的情感性 。

 课堂上 , 面无 表情的教师,望着一个个同样面无表情 的学 生 , 这难 道不 是一 种悲 哀吗 ? 有 的教 师在阅读教学课上 , 学完一段文章后 , 就 要求学生“带着感情” 读下一段 。

 试问, 文 章还 没学 , 哪 来 的什么 感情 ? (3)语言文字训练不够扎实 。主要表 现在 ,训 练 的 目的 性 不强 ,形式 主 义较 多 ; 训练 的针 对性 不 强 , 有 的 训练脱 离 了

 教材 实际 和学 生实 际 ;训 练 的层 次性 不 强, 训练难易倒置 , 有 的是重复训练 , 浪 费了时间 , 缺乏实效。

 3. 不注意学生的兴趣 、 意志 , 学习习 惯 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但有的教师却 忽视了这一点 ,没有想方设法为学生创 设那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没有采 用诙谐 、 幽默 、 风趣 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以至于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 枯燥无味的苦差事 , 从而厌学 、 应付学。

 4. 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注重 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 , 而忽视 了学生 自主学 习能力 、 独立思考能力 、 分 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 获取 信息的能力 、 创新能力 、 与人合作学习的 能力 、 与人交往等能力的培养。

 5. 教学 评 价导 向有 误 在我们强阚学生回答问题不应强求 统一答案后 ,有的教师对学生 的答题不 敢做公正的评价 ,不管答得准确与否都 说“很好 ” 、 “ 真棒” 。不管答得正确与否,

 教师不作正确评价 ,含糊其辞 ,搪塞而 过。学生感到很茫然。

 以上是制约 宁夏南 部 山区农村 小 学语文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以 上问题的成因,认为问题 的原因在教师 的占 65%(教师教学上的问题 ) ,认为原 因在家庭的 占 26%( 家庭 对学校 配合 支 持不够 ), 认为原因在社区的占 9%(社区 环境的影响) 。

 我们和乡(镇 )教委工作人 员 、 村干部进行 了座谈 , 他们认为农村学 校教学质量低,与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有 直接关系。在七 、 八十年代 , 农村学校为 解决教师紧缺的燃眉之急 ,招聘了数 日

 可观的民办教师, 在九十年代末 , 这些民 办教师都被录用为正式教师.补充到了 教师队伍 中,这部分教师一是缺乏专业 培训,二是如今年龄偏大 ,教学观念陈 旧, 教法单一, 而且越是 自然环境差的地 区, 表现尤 为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 民 转公 的这 部 分教 师 ,专 业 知识 较之 师 范 院校毕业生 , 差异是相当大的。

 对这部分 教师, 如不花大气力进行培训提高, 是很 难适应现代教学的。

 四、 对策与建议 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 应该尽快着手 加强这一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人手 工作可从 以下几方面去做 :

 (一)从素质教育高度, 端正教育思想 新的语 文课程标 准中指 出 :

 “ 语 文 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 础 十 仃屠堂 堆 仝 而枯 属和 幺 挈 身 础 。” 由此说明,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 的基础学科 ,肩负着为提高学生的全面 素质打基础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也为 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基础 ,为发展智力 打基础,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 、适应社 会 服务社会打基础, 为培养 2l 世纪新 型人 才打 基础 。我 们 今天 倡导 的是 人本 主义教育 , 即强阚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 为本 . 强调人格教育 , 全人教育。这是一 种适应当代 “ 面向未来” 的新的教育思 潮, 不仅强调“ 智商” , 而且强调“ 情商” 。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 塑造人,

 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以人为 本 的教育 , 塑造新人的教育, 提高学生综 合素质的教育, 就是要热爱学生 , 尤其要 热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热爱学生 , 尊重 学生 , 就要发扬教学民主, 重视教学 中的 多向交流 , 给学生留下读书的时间, 留下 思考的时间. 留下组织语言的时间; 就要 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 ,珍视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智慧萌芽 ,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 积极 轻松 、 愉快 , 使课 堂变得和谐欢快 而 丰富多 彩 。

 (二 ) 语 文教 学要 充 分体 现 语 文 学 科 的性 质 , 培 养学 生的语 文能 力

 新 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 出:

 “ 语 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 文 学科 的 工具 性 , 是 由语 言 的工 具性决定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 学 生在 言语 交际 活 动 中 , 学 习语 言 , 运用 语言 , 发展语言。例如在阅读教学中, 教 师 引导 学生 阅读 课 文 ,就是 引 导学 生认 识作者用语言表现的客观世界 ,懂得各 种道理。

 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去追溯作者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 动过程 ,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是如何观 察 , 如何想象 的, 如何思维的 , 又是如何 用准确 、 鲜明、 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这些认 识成果的。

 要 了解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

 而不用那个词 ;为什么在这段要概括地 写 , 在那段却要具体地写 ; 课文中的句与 句 、 段与段又是如何衔接过渡的, 等等 。

 基于语文又是学 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 因 此 , 也要注意与各学科的衔接和渗透。

 由 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基础工 具性, 所以教学过程中, 要以听说读写训 练为主线 . 循序渐进地进行, 让学生在言 语实践活动 中获得语言能力。

 ( 三 ) 抓住 课 改契机 , 改进课 堂教 学 固原市各县( 区)计划从 2004 年秋 季开始实施新课程 。在这期间要对教师 进行多方位的培训指导,这对每个教师 来说是个难得 的学习提高的机会。l司时 我们还可借助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 强劲东风 , 大力改进课堂教学。

 1. 培养学生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好 习惯 例如学 习一篇课文前 , 让学生按照 预习提示进行 自主的学习,对全文先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课堂上系统学习奠 定基础。

 2. 抓 件 研桶 小 的 优势 . 探 索 适 合 ...

推荐访问:贫困山区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现状 贫困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