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5篇

时间:2022-08-30 11: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5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5篇

篇一: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制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1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

 教法:

 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及学具准备:

 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

 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请欣赏

 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 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

 (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 (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 (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 (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 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

 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

 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

 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1、政治权利: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政治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等。

 2、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生命权、健康权、 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3、财产权利:个人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等。

 4、受教育权。

 5、司法保护权。

 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2)、杨依维权的途径:

 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3)、王浩可以拨打110 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

 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 大家分享。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

 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

 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

 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

 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

 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

 6、雇佣童工。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

 教师指导:

 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

 板书设计

 认识法律,懂法知法 教学反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

 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讲授新课:

 1、展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

 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 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 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 2:

 (1)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我要遵守交通法规、 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反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 18 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 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 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 花儿在阳光下绽放, 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 也生活在法律中。

 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板书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抢答。

 图片思考导入。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1)我的姑姑是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3)我的妈妈在经营一家餐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 8 页活动园)

 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6、阅读角:课本第 6 页。

 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 100 万并道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8、解释:民法是什么。

 9、相关链接:课本第 6 页。

 讨论:你见过合同吗?你知道合同有什么用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签订合同呢? 10、新闻:建筑工地不少民工没签劳动合同维权难。

 11、律师提醒:劳动者谨记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保护自己最

 好的法律武器。

 12、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合同。

 13、温馨提示:现在社会中,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合同能够方便我们依法维权、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14、解释:什么是行政法。

 讨论,认识合同重要性。

 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视频认识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通过不同场景中的法律认识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通过连线,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加深对法律规范和保护功能的认识和了解,树立生活离不开法律的意识。初步认识刑法与犯罪行为,并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规范自身的行为,不走犯罪的道路。初步认识民法,懂得要适当地签订合同,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堂小结:

 在法律的大家庭里, 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 发挥不同的功能。

 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稳定有序、更加和谐美好。

 总结提升

  板书

 生活与法律 生活时时、 处处有法律 认识三大实体法

 2. 宪法是根本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行事、依法维权。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会依法行使、依法维权。

 重点:

 了解法律的作用。

 难点: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情景导入:

 1、生活小镜头:假如你是小郑,你可以怎么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2、导入语: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要想生活得更好,就需要法律为我们提供保障。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感受到了法律的作用了吗?法律都有着怎样的作用呢? 讲授新课:

 法律的作用 1、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 (2)运动员的做法违规吗?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能怎么办? 2、总结:比赛不能缺少规则,只有制定全面合理的规则,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才能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而社会生活更离不开规则,缺乏规则的社会只能导致混乱。

 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 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 200 元。

 5、深度思考:

 (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 (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6、图片展示:如果没有法...

篇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和设计

  2019 ——0 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道法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道德与法治

  班级:班

 任课教师:

 学生学情现状分析:本班学生经过去五年的书法学习,已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能熟练掌握硬笔和软笔基本笔画的书写。学生的硬笔书写工整率还算可以,但软笔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还不太正确,个别学生的书写比较潦草,书法基础较差,有待加强。

 本学期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旨在让学生知法懂法,明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学生正确思想道德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册教材教学重难点:学生要明白书中所讲的关于法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的一些知识点,能运用知识点分析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学习后使自己及家人对法律的认真有所改变。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具体措施 第 1 周 9.2-9.6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讲解、交流 第 2 周 9.9-9.12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讲解、交流 第 3 周 9.16-9.20 宪法是根本法

 讲解、练习 第 4 周 9.23-9.27 宪法是根本法

 讲解、练习

  第 5 周 9.29-9.30 公民意味着什么

 讲解、练习 第 6 周 10.1-10.7 公民意味着什么

  讲解、练习 第 7 周 10.8-10.12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讲解、练习 第 8 周 10.14-10.18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讲解、练习 第 9 周 10.21-10.25 国家机构有哪些

 讲解、练习 第 10 周 10.28-11.1 国家机构有哪些

 讲解、练习 第 11 周 11.4-11.8

 人大代表为人民

 讲解、练习 第 12 周 11.11-11.15

 人大代表为人民

 讲解、练习 第 13 周 11.18-11.22 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讲解、练习 第 14 周 11.25-11.29 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

 讲解、练习 第 15 周 12.2-12.6 我们受特殊保护

 讲解、练习 第 16 周 12.9-12.13 我们受特殊保护 讲解、练习 第 17 周 12.16-12.20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讲解、练习 第 18 周 12.21-12.25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讲解、练习 第 19 周 12.23-12.27 复习

 讲解、练习 第 20 周 12.30-12.31 复习

 讲解、练习 第 21 周 1.2-1.3 复习

 讲解、练习 第 22 周 1.7-1.10 期末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宪法是根本法》。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对于我们的作用,法律怎样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我们要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树立宪法权威。每一课后有活动园,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

 教学重难点:了解《刑法》和《民法》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应什么法律;知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时间:3 课时 第一课时

 初识法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请生说说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同学相互交流,你每天干什么,父母干些什么。思考:这些事和法律有关系吗?引入新课:我们日常的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要受法律的保护。

 二、新课教学 1、说说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法律规定的内容。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比如交通规则要遵守,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人东西要还,要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3、说说法律和学校纪律的异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

 三、拓展延伸,课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2、回到课前,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哪些法律有关? 3、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中都涉及哪些法律,下次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请学生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其他同学听后做补充。

 二、新课学习:

 1、引入谈话: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所以,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教材第五页,看看图画,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3、学习教材第六和第七页,了解《刑法》和《民法》的内容,知道《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了解《刑法》的作用;知道《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了解民法的作用;知道除了《刑法》和《民法》之外,还有《行政法》,并引导学生了解《行政法》的作用。

 三、完成教材第八页练习,教师订正答案,同桌检查完成情况,教师巡视批改。

 四、拓展延伸,总结本课内容。

  通过采访同学和老师,了解一下我们学校的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作用。说说我们了解了那些法律的内容,知道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和法律有关。

 没有语言,人与人就不能顺畅沟通;没有规则,人与人就不能正常交往;同样,如果没有法律,人们的行为就没有了约束,我们的社会就会一片混乱,因此,法律的作用很大。

 五、继续学习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 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后盾。

 六、分小组讨论教材内容。

 评判图画中人物的行为是否?为什么?请用法律的准则进行评判,并为他们想出正确的办法。

 七、拓展延伸,课后小结。

  1、总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希望孩子们人人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并说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课时

 宪法是根本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 3、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和维护国家安全。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简案: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板书)

 1、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板书)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其次,小组讨论,从那些方面来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学生感知:请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小字材料,说说宪法与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大家讨论后的出结论:

 (1)从宪法规定的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等。

 普通法律治规定国家生活中得某一方面的问题。

 (2)宪法的构成

  学生再讨论:

 P80 小齐为什么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它是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力的? 从小齐的例子我们应该:

 (3)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肃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这个意义上说: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板书)

 引导学生从教材图示中得出宪法所处的法律地位 做一做:宪法与普通法律得“母子”关系( 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 行政处罚法)

 (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

 ①宪法使其他法律得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各人的活动准则。

 (2)法律效率,指法律的强制力和约束力 3、从宪法的制定、修改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严格 总之,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更为严格。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课题: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1 .知识目标

 ①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

 ②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

 2. 能力目标

 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职能部门,都担负着哪些职责。

 (2)活动园:看看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①明确国家机构及其各自职权范围。②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国家机构的职权。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什么? 2.生活中经常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经历。

 3.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否离得开国家机关?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㈠、学习“身边的国家机构” 1.课件出示第 42 页的活动园。

 交流:看看身边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

 2.过渡:各国家机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国家机构,来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课件出示了解国家机构。)

 3.出示第 43 页活动园。进一步了解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

 总结:总体了解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基本构架。

 ㈡、学习“国家机关的职权” 1.课件出示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责。

 2.做一做 44 页活动园,加强认识。

 3.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了解它的四项权力。

 4.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及所属工作部门。

 5.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以及我国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通过活动园,了解法院可以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 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机构有哪些,并且知道正是它们保障了我们的国家生活正常运转。并且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

 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1 .知识目标

 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 23 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 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 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 1--6 位是地址码,7---14 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 位为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 10,则用 x 代替。

 3、 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 25 页相关链接)

 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5.小结 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

 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 1--6 位是地址码,7---14 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 位为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 10,则用 x 代替。

 4.身份证用处 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

  机场办理登机手续

  在邮局邮寄物品 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

 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必...

篇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34 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

 ,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

 ,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 。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 ”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教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小品表演、案例搜集、了解有关法律的一些规定。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我们渴望平静、和和美美的生活,但社会生活并非如此。小品表演:学生表演引言中的汪菁、杨依、王浩权利被侵害的三个片段。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面对这些情形,你觉得是继续忍受还是可以想别的办法解决呢?学生讨论,分别发表意见,说出多种解决方案,如通过新闻媒体披露,运用社会舆论的压力解决;推举代表与对方交涉,协商解决;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把对方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第一节 “生活中的法律保护 ”二、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意义。三、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1)如何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2)说说我们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所享有的一些权利?(3)为什么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4)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利的专门法律?学生边看书,边把问题批在相关课文的上面,并将答案打记出来。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四、分组探究、展示交流:1、你说我说大家说: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权利,你还知道我们享有哪些权利?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2、根据引言部分所说的汪菁、杨依、王浩的情况,你认为他们分别可以怎样依法维权?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教师指导: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主要依靠法律手段,通过执法机关来进行维权行动。

 (1)、汪菁案例解决的途径:上诉到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由他们出面进行依法取缔;去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害,进行赔偿。

 (2)、杨依维权的途径:反映到卫生防疫部门,依法处罚小饭店;上诉到法院要求民事赔偿等。

 ( 3)、王浩可以拨打110 报警,由公安部门配合抓获敲诈者。3、作为未成年人,一般会有哪些不法侵害发生?把你知道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未成年人的侵害有来自社会的,还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如:1、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2、被流氓或坏人殴打。3、被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等。4、被坏人抢夺钱财或被骗钱财。5、被家长或学校老师殴打、体罚。6、雇佣童工。

 7、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引诱未成年人进入等。8、有些厂家、商家销售不合格食品 . 4、你认为应如何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1、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2、加强管理,加强理想、道德、法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素质,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3、注重修养,善于引导,家庭和学校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5、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少年犯罪的案例,谈谈怎样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学生分组探究,代表发言交流探究成果。板书设计认识法律,懂法知法2 宪法是根本法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幻灯片,情景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出示图片:打击犯罪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依法治国首先应该依据哪部法律?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出示图片:宪法因为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等根本问题。学生齐读教材中关于宪法第一条第一、第二款规定。教师:你还知道其他根本问题的相关内容吗?活动一:知识抢答一(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教师作好各组抢答结果记录。板书设计树立宪法意识,知法懂法不犯3 公民意味着什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 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② 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教学重难点及关键【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教学难点】懂得宪法和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树立宪法意识。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 “预习自测 ”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 23 页的知识窗。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3、三 :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

 (课件出示课本 25 页相关链接)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板书设计做合格公民,树立良好形象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及关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教法:自主预习,情景体验,分组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提升,达标测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具及学具准备1.教师应就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专门的学习和了解。2.教师应当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民代表,并与其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1、故事导入师:《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理解概念)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3、权利的范畴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师:描述案例 1 情景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 2,课件出示案例 2。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课件出示)指名读。5、知识梳理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板书设计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5 国家机构有哪些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2)识记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3)识记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4)理解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5)理解中央国家机构的职权和活动组织原则(6)运用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组织活动中的对人民负责原则原理说明依法治国及加强廉政建设的必要性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辩证的分析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认清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本质(3)理解并能坚持做到依法治国的各项要求,做一个守法、护法公民 3、价值目标(1)通过对依法治国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2)培养学生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观念教学重点:1、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关系2、准确理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教学难点:1、我国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2、什么是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人民法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审判权?3、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4、国家主席(难点、易错点)...

篇四: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时间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不知不觉中,闷热、愉悦的暑假生活即将结束,新的学期又将开启。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1.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是统编小学德育教材的“法治专册”,意在通过一学期 的法治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了让学生和教师尽快熟悉陌生的知识领域,本册教科书安排了由浅入深的内容,帮助学生从生活人手,感受身边的法律,认识我国的法律体系。

 2.

 道德与人及其生活是一体的。人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成为有道德的人。因此,教材不仅为了儿童过有道德的美好生活,更是通过儿童生活本身引导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对此,教材以具有道德和教育意义、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使儿童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学习道德。同时,教材也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与普遍适用性。这些经教材再加工的生活事件可以为儿童建构生活、反思生活提供桥梁与动力。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的法律”和“最高法律——宪法”为主要内容和逻辑主线,分别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现实生活和法治体系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法律”和“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认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几种法律类型, 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的作用。《宪法是根本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宪法知识,了解法律体系。这一课初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简单地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

 2. “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公民意味着什么》包括公民身份从何而来、认识居民身份证与我是中国公民三部分。通过以上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内涵,促进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义务与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三部分,向学生讲述中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承担何种基本义务,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以“了解国家机构”“认识人大代表”和“知道权力运行”构成逻辑主线。《国家机构

  2 部编版 有哪些》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国家机构,了解它们的职权,知道国家机关的产生,帮助学生对我国主要国家机构有初步的认知。《人民代表为人民》在认识人大代表如何产生,人大代表职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参政议政的意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国家的民主制度;《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国家机关如何行使权力,权力运行受到哪些监督,权力行使违法会追责,引导学生对公权力及其行使有初步认识,逐步形成法治意识。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初步理解权利行使规则,依法维权和滥用权利的区别,学习依法维权的基本途径,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形成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初步认知常见的违法和犯罪行为,意识到其危害,了解要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学生进一步树立规则意识,敬畏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具备一定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为在初中阶段进一步强化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打下基础。

 ㈡教学资源分析 1.第一单元两课的内容切入点和设计思路有极大的不同,在教学时要注意转换思路,引导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知识。第 1 课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共鸣,但涉及的法律规定范围广、内容杂,需要教师学习和掌握诸多细节性的法律知识,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第 2 课离学生生活较远,引入了许多体系性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同时,利用这一课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作为本册起始,帮助学生初步认知法律和法律体系。在前几册道德与法治教材逐步渗透法治教育的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及其作用,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学习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

 2. 在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对“公民”的错误理解,比如有学生会缩小公民的范围,认为只有取得居民身份证才是一国的公民,也有学生片面地扩大公民的范围,认为只要属于人类,都是公民。在我国,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身份和国家密切相关,只有具有我国国籍的人才是我国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注重保护身份证、车票、购物小票等上面记载的身份信息,给违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也有部分国民,公民意识淡漠,在境外学习、工作和生活期间,不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损害中国公民的形象和声誉。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国公民享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宗教信仰自由劳动权等基本权利,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等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

  3 部编版 规具体落实宪法中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所享有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类型和范围是我们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开展社会生活的重中之重。

 3. 在生活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接触到相应的国家机构,通过新闻报道等会对权力行使受到监督制约的案例有所了解。本单元通过对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等法律知识的初步介绍,重在突出宪法精神,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本单元教学重点不是要讲授规范严谨的法律知识,而是结合生活实际,以法律知识为载体,突出法治意识的培养。

 4.以“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为逻辑主线。《我们受特殊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法律属性有所认知,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别关怀,制定专门法律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将视野从未成年人扩大到一般公民,引导学生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帮助学生用好法律、维护权利,让学生了解维护权利的途径、方法和技巧。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共有学生 16 名,其中男生 9 名,女生 7 名,六名同学通勤坐校车上学;班级学生都是农村学生。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他们善良,思想比较单纯,他们乐于助人, 活泼好动,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友爱;六年级整体纪律较好,班级物品井然有序,课桌椅摆放整齐;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浮躁、好动,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最然是农村学校,但是大部分家长非常重视孩子们的学习,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学习成绩优秀或是良好。但个别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较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学习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

 ㈣教学方法设计 第一,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部分行为表现,本身就体现了对法律的遵守。

  第二,在尊重法律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在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要平衡两者的关系,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法治教育的生硬和僵化。应该遵循两种“理”:一种是“法理”(法律精神),一种是“教理”(教育规律),做到“法理”要尊重,“教理”不可违。

  4 部编版

  第三,注重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法律与道德有相通的一面,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相通性,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起来。如诚信教育既可服务于道德教育,也可服务于法律教育。规则、规范教育也具有多重意义既可为儿童法律意识的建立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服务。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这些既是道德教育点又是法治教育点的内容。

  第四,注重将法治知识教育与儿童的行为实践相结合,根据本课法治教育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习与反思,也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律。

 三、因材施教 (一)辅导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二)辅导措施 对尖子生 个别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基础较好。作业也比较认真。是班上的领头羊。同学们的楷模,学习的标兵。学生也属于聪明的类型。对于课堂上的学习有时候显得有些不耐烦。感觉太简单,太乏味。但有时有很粗心,经常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同时也有一些骄傲。

 1.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勇于创新。

  2.为了使尖子生更加先进,对其进行“创新”教育,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逐步形成创新素质。

  3.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克服各种消极情绪,具有迎难而上、永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4.严格要求。对尖子生把真挚的爱与严格的要求统一起来。当优生出现问题时,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及时、严肃地指出影响他们进步的原因,以及这些错 误的严重后果、改正的方法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工作中,要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的机会,也让他们严格约束自己,虚心向大家学习,不搞特殊化。

  5.着力培养。对尖子生要多给予思想上的帮助,使之树立热爱集体、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思想,鼓励他们大胆工作,并提供发挥他们想象力、创造性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成绩,让他们把科学的学习方法传给大家,达到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6.平等相待。对尖子生不能因为他们成绩好而一味地“捧”,不能对他们的缺点冷嘲热

  5 部编版 讽,这些都会导致心理障碍。对他们要热情地支持、深情地指导,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刻苦、乐于助人的三好学生。

 对学困生 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

 1.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

 2.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3.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对特长生 辅导目标:帮助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四、自我提高 (一)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

  6 部编版 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认真听课评课,积极备课做课。

 利用观摩学习的机会,见贤思齐,学习提高。通过实践反思再...

篇五: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的生活主题,以法律和宪法精神为主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教学,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让学生体认宪法的核心价值,初步理解宪法精神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的教学,着重讲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并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的教学,识记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着重讲宪法规定国家制度,宪法将国家权力赋予国家机构并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4.通过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教学,体会自己受到的法律特殊保护,增强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的专门法律,知道未成年人受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及其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地位。。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 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有 XX 人,其中男生 XX 人,女生 XX 人。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

 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㈣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㈤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2019 --0 2020 学年

 第一学期

 六年级教学进度表 章 节 题

 目 课时 自 至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6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

  2 宪法是根本法 2

 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 6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2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 6

  5 国家机构有哪些 2

  6 人大代表为人民 2

  7 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 2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6

  8 我们受特殊保护 2

  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2

  期末复习

  《第 1 1 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

 思考。

 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 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 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 18 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辩论。

  思考。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总结提升 板书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第 1 1 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律认同感,培养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使用法律常识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简单区分各种行为对应的法律。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

 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重点 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难点 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场景与哪些法律有关? 抢答。

 图片思考导入。

 讲授新课 【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

 1、小组竞答:我们公民都会受到哪些法律的保护呢?我国有哪些法律呢? 2、播放视频《一生相伴 哪些法律在保护你?》 3、法律无时不在: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上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到死亡,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法律无处不在:图片展示 (1)工厂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道路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超市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学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法律无处不在:我们无论在哪里,在怎样的场景当中,都有相关的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在约束我们的同时,也是在保护着我们。

 6、小采访:请你采访一下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涉及哪些法律。

 (1)我的姑姑是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我的叔叔是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3)我的妈妈在经营一家餐饮:《中华人民共和国 抢答。

  采访、分享。

 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通过视频认识到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时时刻刻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通过不同场景中的法律认识到我们生活处处都有法律,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受到法律 的 保 护 和 约束。

 食品安全法》 7、生活与法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时时都有法律的踪迹、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 8 页活动园)

 【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4、解释:什么是刑法。

 5、七嘴八舌:你知道哪些行为是犯罪吗?请你说一说你知道的犯罪行为都有哪些? 6、阅读角:课本第 6 页。

 7、餐饮公司侵犯杨颖肖像权,被判赔 100 万并道歉:你知道该商家的行为是触犯了哪部法律吗? 8、解释:民法是什么。

 9、相关链接:课本第 6 页。

 讨论:你见过合同吗?你知道合同有什么用吗?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签订合同呢? 10、新闻:建筑工地不少民工没签劳动合同维权难。

 11、律师提醒:劳动者谨记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

推荐访问: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上计划 人教版 法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