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14篇

时间:2022-05-12 11:53:04 来源:网友投稿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14篇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1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精选范文4篇,欢迎阅读。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

  二是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三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四是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五是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六是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七是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扩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八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

  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3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乡村治理的核心也必然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下面工作范文网小编准备了2022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心得体会范文3篇,欢迎查阅。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4

  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5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精选范文3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6

  从白雪皑皑的东北,到四季如春的南方,从富饶的东部,到欠发达的中西部,走进2022年,距离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已经1年,广袤的乡村,踏上了振兴的快车道,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

  就在这个特殊之年的开端,中央一号文件,是如何规划中国三农工作的未来?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他表示,理解乡村振兴,理解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要走出功利化的误区,真正理解乡村发展背后的价值。真正明白,我们要走向怎样的未来,要建立怎样的乡村?

  重点工作

  林万龙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和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放在一起看。去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站在“十四五”的全局上,对未来五年三农工作的一个全面谋划,是对“十四五”总体的谋篇布局,这一点从文件的名字《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就可以看出来。今年则不同,今年的文件名为《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在去年的总框架下,聚焦今年要做的重点工作。

  八个方面

  林万龙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共八个方面,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怎么理解这八个方面的工作呢?我觉得可以总结为:特别强调了两个底线,很好体现了两个融合,提出了三大保障。两个底线,即粮食安全的底线,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个底线思维,从学界到政府,再到社会,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共识。两个融合,即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三大保障,即乡村治理的保障,政策和体制引导的保障,党的领导的保障。

  粮食安全

  今年的一号文件第一部分粮食生产,第二部分现代农业的内容,都和粮食安全直接相关,核心都是强调守牢粮食安全的底线。这些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今年的文件和去年相比,是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了2022年的工作。林万龙表示,今年文件提及粮食安全,和以往相比,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第一,目标更量化,第二,考核更明确。

  目标更量化

  林万龙称,首先,今年很明确地提出,粮食产量要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第二,文件提出,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这都是非常具体的量化目标。第三,对不同区域采用的技术,也有非常明确的表示。比如文件提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早、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在新疆次宜棉区扩大花生生产”等。

  融合发展

  林万龙表示,文件第四部分一开始,也就是第十六条,详细地规划了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工作,包括“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加快落实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等,都是非常具体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措施。

  县域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了“县域”,林万龙表示,他之前一再强调,乡村振兴必须是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而县域内城乡融合又是重中之重。一号文件也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路。比如第十七条,提到“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第十八条提出“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第十九条提出“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第二十一条提出,要“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第二十四条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十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第二十五条提出要“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从这些条文中可以看出,城乡融合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城乡融合的重点在县域的城乡融合。不论是乡村产业的发展、商业体系的建立,还是就业的扩大、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的统筹、数字化的建设,都必须纳入县域范围统筹布局。

  防止规模性返贫

  我们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收官,但是还要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要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林万龙指出,我国已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体系,但还存在漏洞和不足,其中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共享很不够,没有做到“应纳尽纳”,这会严重影响监测帮扶的效果。所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各层级防止返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非常有针对性。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7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筑牢乡村振兴坚强的战斗堡垒,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切实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干事动力、提升服务能力。

  紧扣振兴需求,激发组织活力。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强、干劲足直接关系到组织活力的激发。只有把每个村党组织干部队伍都建好建强,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强化支撑。要紧扣需求,选好农村带头人,把能人、好人、强人选进班子。对换届后村干部常态化开展分析研判,跟踪做好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工作,及时调整不胜任村党支部书记,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确保能力素质适应乡村振兴任务需要。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择优储备后备力量,组织优秀党员干部与乡村后备力量、青年骨干“一对一”结成对子,做好“传帮带”。

  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干事动力。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共同的事。人人履职、人人尽责,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名党员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才能强组织、集智慧、聚合力。在强化政策支持上下功夫,多研究出台接地气、带温度的好政策,鼓励引导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党员研究项目、发展产业有依据、有抓手、有支持。在强化平台搭建上下功夫,积极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依托“每个有劳动力的党员都有致富项目”“每个村都有一批党员致富能手”“每名党员致富能手都能结对帮扶一户群众”等活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

  聚焦重点任务,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离不开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与服务能力息息相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村级集体经济上不去,村里没有物质基础,村党组织就无法更好地引领、组织、凝聚、服务群众。围绕农民全体富裕富足,持续加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开展富民强村先锋行行动、推进提质增效行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行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提质”“增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以县为单位制定村级集体经济规划。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开展专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述职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8

  做能“喝”的组工干部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时间不等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建工作的核心是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组织工作。“组织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今年的两个目标,一个是实现全面小康,一个是决胜脱贫攻坚战。“党的决策,就是组织工作的方向。”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是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在北京考察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时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记初心,不辱使命”,组织干部既要勇于投身战疫一线,又要引导党员干部奋勇向前,在疫情面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工干部要会“喝”,给先进喝彩,给后进喝斥,给自己喝水。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组工干部要学会给先进喝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党员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在防疫一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尽职尽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疫要求,深入一线,做实做细,从疫情防控,到组织复工生产,件件都有着落,有承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对于那些冲锋在前,逆行在路上的防疫英雄,组工干部要及时发现、宣传,为“干事者”喝彩。党员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后备人才,要给予更多关爱和鼓励,让优秀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为党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担当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上海市组织部门联合社区公益行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涌现出了众多网红级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宣传,并将个人事迹归档保存。既是对人才的激励,又是给人才的培养。很有现实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基层人才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

  “红红脸,出出汗。”组工干部要学会给后进“喝斥”。对人才培养和造就,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听群众的声音,对人才培养,群众最有发言权。疫情就是敌情,防疫就是战斗。在防控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倘若降低要求,放松警惕,丧失斗志,没有勇气,那一定会成为懦夫和耻辱。在疫情防控面前,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党员带头遵守防控原则和法律法规,努力成为基层铜墙铁壁的一砖一瓦。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奉献青春活力和为民激情。组工干部要学会到疫情控制一线,对那些站在“后面”喊、不在前线干,站在边上看、不在前头干的党员干部,都要“扯扯袖子”,提提醒;甚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有喝斥声。叫停“形式主义”,是组工干部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防控的成效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检验。通过叫停方式,让那些热衷“面子”,却没有“里子”;热衷“喊”,却没有“干”的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既是对人才的保护,又是对人才的警示教育。批评教育,是让人才有更好的成长选择,让人才有更安全的培养环境。北京市朝阳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让组工干部沉下去,对那些“面子”强,里子弱的干部,给予喝斥,叫停。让更多干事创业的好党员好干部,脱颖而出。

  “之善若水。”组工干部要学会给自己“喝水”。组工干部是党建工作的核心成员。讲政治、讲正气,是组工干部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不忘服务党员的初心,牢记引领党建的使命。组工干部要多给自己“喝水”。意识到自己知识欠缺,就给自己补充“知识水”;意识到自己“能力弱”,就给自己补充“能力水”;“意识到“心理压力”,就给自己补充“心理健康”。等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守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这是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责任。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宅在家,不慌乱;站在岗,不添乱。牢固树立安全健康意识,以“两个维护”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一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组工干部要学会尊重事实,认认真真做好岗位工作,尽心尽责提高服务水平。让自己成为敢检视不足、对标责任、补充短板的“组工人”。天津市组织部门制定了疫情防控中干部预警机制,确保组工干部始终保持工作激情和活力,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强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组工精神。

  能喝的组工干部,宁静致远。但愿每个组工干部都能成为新时代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新动能。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9

  在第_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_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最后冲刺阶段,广大党员干部应砥砺务实作风、涵养为民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留遗憾、全力以赴,奋力答好新时代决胜脱贫攻坚试卷。

  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已迎来最后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想啃下这块硬骨头,实属不易。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双重加压下,要想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各级党员干部要自觉端正作风,杜绝形式主义,真抓实干、苦干实干,不搞“花拳绣腿”,注重“求真务实”,切实把每一件群众事落实好,确保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感同身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外在表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要主动倾听贫困户的心声,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多问问他们生活的困难,多找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妥善地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让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以此为轴,不脱离人民群众,拥护人民群众,确保能脱得了、稳得住。

  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气度,迎难而上。只有个人本领过硬、素质过高、底气过足,才能接得了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的“烫手的山芋”。党员干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不仅是要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要注重谋划乡村振兴,做好有效衔接,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固基础。党中央承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行动上不能有丝毫迟缓,要有“善始善终”的决心和“善作善成”的担当,在磨练中蜕变成长,在烈火中淬炼成钢。“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用“钢铁一般”的意志练就过硬本领,助力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10

  20XX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解除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除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对粮食主产省和主产县的政策倾斜,保障产粮大县重农抓粮得实惠、有发展。粮食主销区要切实承担起自身的粮食生产责任。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统筹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将口粮生产能力落实到田块地头、保障措施落实到具体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征地补偿、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与铁路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推进现代灌区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植物保护建设工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2.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启动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畜牧业和粮食加工业,继续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实施园艺产品提质增效工程。加大对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力度,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增强畜牧业竞争力。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标准池塘改造力度,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政渔港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3.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加大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力度,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4.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人才流动和兼职制度,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优化整合农业科技规划、计划和科技资源协调机制,完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机制。加强对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搭建农业科技融资、信息、品牌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5.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大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千亿斤粮食新建仓容建设进度,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职责分工明确的粮食收储机制,提高粮食收储保障能力。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快构建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继续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合作社与超市、学校、企业、社区对接。清理整顿农产品运销乱收费问题。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开发农产品期货交易新品种。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6.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按规定享受相关财税政策。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开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扩大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退耕还湿试点范围,推进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进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发展林产业和特色经济林。推进京津冀、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增加投入,保护好全国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补助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继续扩大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试点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政策。加快实施退牧还草、牧区防灾减灾、南方草地开发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问责监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11

  交好“接力棒”奋进“振兴路”

  近日,****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就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出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解决“三农”顽疾的决心。迈入新阶段,奋进“十四五”,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乡村振兴新篇章是时代之需,是谋百姓之福。

  2020年底随着贵州省宣布剩余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在现行标准下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脱贫攻坚本质是一脉相承,范文参考网手机版归根结底是筑牢农村根基,避免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一边轻一边重”。

  要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脱贫、振兴都有内在的逻辑,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攻坚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就需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既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前瞻谋划未来五年甚至到2035年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群众就业,提升幸福感,也要准确把握当下“后脱贫”时代文章,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教返贫、致贫。

  要化解“强长”和“补短”的矛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然而,“三农”问题区域性极强,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优势。迈入乡村振兴,不能搞“大锅饭”“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综合梳理振兴的思路、方式、路径以及预期成效,利用村域产业、旅游等基础条件,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短板尽快补齐。

  要解决“重点”和“痛点”的问题。乡村振兴,在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忽略群众生活感受。以往住的地方破了点、吃的差了点,但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现在虽然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更好了,但是一家子却忙于工作而没有了以前的乐趣。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要解决好“重点”和“痛点”问题,既要加速项目、产业发展,也要注重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百姓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新感觉,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蓝图已铺就,剩下的就是落实。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需要各级党委、****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乡村振兴”。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12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22日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作为”三农“事业的“深耕者”,基层干部任重而道远,立足自身岗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需要每一位基层干部拿出争做“一号”选手的斗志。

  牢记使命,争做“一心一意”的“一号”选手。“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干部经常面对的是群众之间的“家长里短”,事情相对琐碎,部分基层干部觉得无关紧要,对于群众实则至关重要。因此,要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包容人民群众的不足和缺点,在与人民群众沟通之时务必要做到沉下身子、少些架子,耐心倾听,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树立好“一心一意”的为民情怀,在工作中推动民生问题优先解决、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和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要以“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担当,走到人民中、切切实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吃苦耐劳,争做“一往无前”的“一号”选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基层是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天地,然而,新时代的基层工作也面临着日益艰巨的任务,前行的路途中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面对繁杂的基层事务,基层干部要学会扛住压力,积蓄动力,要筚路蓝缕笃行不怠,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心无旁骛、迎难而上。在基层事务中要敢于碰硬,面对基层矛盾和群众纠纷,要直面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坚决打消“畏难”心态,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经风雨、见世面,一往无前、攻坚克难,在磨练中担当重任,在实践中砥砺奋进,做一名不负时光的基层“赶路人”。

  保持定力,争做“一如既往”的“一号”选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足往往在一念之间,基层干部必须要做到一如既往,守住清贫、耐住寂寞,将规章制度挺在胸前,不能因为在基层就放松对自身工作的要求。“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要做到专心谋事,要能够强化自我管理、做好自我约束,坚守初心,保持政治定力。要有底线意识,守住底线、知止后定,不被虚名所累、不被利益所惑、不被金钱所动、不轻信“糖衣炮弹”、不贪污政策、不优亲厚友、不吃拿卡要,做到慎独、慎微、慎行、慎为,时刻以人为鉴、以纪为尺、以身为范,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基层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其涉及面广,新情况新问题多,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基层干部,急需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提高真抓实干、服务群众和履职尽责的本领,当好为群众排忧解难的“一号”选手。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13

  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积极引导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要重点发展富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坚持把小农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上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要树立起先进农村人才观,构建农村人才新格局。

  实施农村人才重点工程,践行人才工作理念,发挥人才兴农富农的积极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步入新时代新局面。

  建强农村人才队伍,重在狠抓落实。

  首先,盘活人才队伍,提升“土专家”“田秀才”实用型队伍科技含量;

  其次,根据市场发展所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

  三则根据农村产业发展所需,引进高端人才队伍。建强三支人才队伍,为“三农”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抓好各方面的投入。

  体制机制要优化,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扫清障碍;

  财政资金投入要加大,为盘活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师资队伍要选好配强,各地需针对农村人才培训,组建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持续不断培养人才、提升人才队伍档次加强培训指导、夯实基础。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篇14

  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奇,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己之努力。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学习2022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范文2篇。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年中 文件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0年中央1号文件要点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读2020中央一号文件有感 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汇报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020范文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心得体会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020年个人